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1104-15313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1104-153136
論文名稱
Title
戰鬥與追尋、衝擊與消沉:皇民文學中的知識份子心靈
Pursuit and Depression: On the intellectual spirits appeared in Taiwan Novels written in the period of Japan’s Colonizatio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06-0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6-21
關鍵字
Keywords
皇民文學、台灣文學、殖民、民族、意識型態、認同
Nation, Colonization, Ideology, Taiwan literature, Identit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4 次,被下載 2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6 times.
中文摘要
1937至1945年間,日本當局於台灣極力推行皇民化運動,此時的皇民文學尤其具有明顯的殖民與被殖民的衝突特質,其中民族意識為主要核心,當前之相關研究亦不免受此影響,由於民族認同意識之分歧,形成互不相容、亦難有解答之論辯。本論文藉由細讀日據時期皇民文學文本: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周金波的〈志願兵〉、陳火泉的〈道〉與王昶雄〈奔流〉,與分析當前相關研究文字,強調脈絡因素形塑主體認同的影響,以及所謂的脈絡是如何被塑造,其間的主體有何認同內涵的呈現,藉以反省其中民族意識的虛構與想像,以及所形成的相關影響與判斷。
文分五章:第一章〈文獻整理與問題提出〉,針對分別以中國與台灣為中心之研究趨勢作一整理,並及研究角度與立場之反省,發現研究論述中的認同價值分歧、民族內涵混淆,由此做為本論文之探討重心。第二章〈文本內容之整理分析〉,分析四位作家背景與創作當時的文學環境,及文本內容之整理與歸納。第三章〈文本意識形態之釐清〉,則由作家背景的理解與文本的細讀,嘗試釐清價值認同之形成脈絡,與其人認同日本精神與現代性之內涵,並及其中的矛盾與焦慮,其間的孤立與追尋是共有的心靈。第四章〈既有相關研究論述之反省〉,分析相關批評中難以避免的民族與情感因素,強調認同型塑之被動性與取捨:正視主體之特定時空脈絡釐清民族意涵與影響,以期論述角度得以重新定位。第五章〈結論〉凸顯當時作家之認同形成因素,並及日後相關論者於評價時,所具有之民族認知歧異,並及二者之論述詮釋上的衝突,以期重新反省此一牽涉文學、政治以及文化、歷史等複雜現象,避免片段或各取所需的研究。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戰鬥與追尋、衝擊與消沉:
皇民文學中的知識份子心靈

目 次

第一章 文獻整理與問題提出 1

第一節 既有研究趨勢的整理 1
一、中國中心的道德質疑 2
二、臺灣中心的維護同情 4
三、研究角度與立場之反省 7
第二節 文獻反省與問題提出 10
一、認同價值的分歧 11
二、民族內涵的混淆 12
三、問題反省與研究重心 14

第二章 文本內容之整理分析 17
第一節 作家背景與創作當時的文學環境 17
一、四位作家之背景出身 17
二、創作當時的文學脈絡 21
第二節 苦悶掙扎與獻身粹煉的皇民之道 27
一、積極奉獻與反省上進的自我超越:周金波的〈志願兵〉 27
二、多愁易感卻孤獨自賞的自我修鍊:陳火泉的〈道〉 30
第三節 知識青春與價值文明的追尋與消沉 37
一、 侵蝕意志與幸福的南方小鎮: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37
二、 追求極至無畏衝擊的生命之流:王昶雄〈奔流〉 40

第三章 文本意識形態之釐清 43
第一節 價值認同之形成脈絡 43
一、戰爭動員與身份論述 43
二、深化教育與價值傳輸 45
第二節 日本精神的渴慕與實踐 46
一、日本精神與生存依據 47
二、超越提昇與苦悶焦慮 52
第三節 理性意志的傾心與消沉 57
一、知識美感與人生安頓 58
二、現實阻礙與無助沮喪 63
第四節 價值理想的矛盾與衝擊 66
一、東京豪情與故鄉鄙俗 66
二、雅俗衝突與協調困境 70
第五節 共同的表現形式與意識型態 73
一、疏離的自我與心靈 73
二、階級斷層的苦悶來源 75
三、追求超越的生命姿態 78

第四章 既有相關研究論述之反省 83
第一節 相關批評之分析取向:民族與情感之介入干預 83
第二節 認同型塑之被動性與取捨:正視主體之特定時空脈絡 93
第三節 釐清民族意涵與影響:論述角度之重新定位 100

第五章 結論 109

參考書目 11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1. 書籍
文本
中島利郎、周振英編著。2002。周金波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張恆豪主編。2000。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張恆豪主編。1990。龍瑛宗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台灣總督府情報課編。2000。決戰台灣小說集:乾之卷、坤之卷,東京:ゆまり書房。
陳火泉,〈道〉,《文藝台灣》6:3,頁87-141。

論著
Benedict Anderson 著,吳叡人譯。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文化。
Ernest Gellner 著,李金梅譯。2000。國族主義,台北:聯經。
Jurgen Habermas著,曹衛東譯。2002。後民族格局,台北:聯經。
Michael J. Sandel 萬俊人等譯。2001。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南京:譯林出版社。
霍爾(Stuart Hall)、陳光興著,唐維敏編譯。1998。文化研究:霍爾訪談錄,台北:元尊文化。
方孝謙。2001。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台北:巨流出版社。
王曉波。2001。台灣意識的歷史考察,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
江自得編。2000。殖民地經驗與臺灣文學:第一屆台杏臺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遠流出版社。
呂正惠。2002。台灣文學問題:殖民地的傷痕,台北:人間出版社。
周英雄、劉紀蕙編。2000。書寫臺灣:文學史、後殖民後現代,台北:麥田出版社。
周婉窈,2002。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台北:允晨出版社。
海登•懷特(Hayden White)著,陳永國、張萬娟譯。2003。後現代歷史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梁明雄。1996。日據時期臺灣新文學運動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許南村編。2002。反對言偽而辯:陳芳明台灣文學論、後現代論、後殖民的批判,台北:人間出版社。
郭洪紀。2000。文化民族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陳芳明。1998。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出版社。張京媛編。1995。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出版社。
彭瑞金。1991。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台北:自立晚報社出版部。
游勝冠。1997。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出版社。
楊乃喬等譯。2001。後殖民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葉石濤。1987。台灣文學史綱 ,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2.期刊、論文
(1)中文期刊論文:
方孝謙。2001。〈日據時期本島人的兩極認同:庶民小說與知青文本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2,.頁183-228。
王明珂。1993。〈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91,頁6-19。
王學玲。2002。〈日據時期「皇民論述」的身份認同策略――以陳火泉〈道〉為主的討論〉,《中外文學》30:10,頁172-195。
石之瑜。1993。〈論當代政治心理學思潮中的認同問題〉,台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11,頁91-110。
江仁傑。1998。〈龍瑛宗、呂赫若小說中的台灣知識份子與階級〉,《台灣歷史學會通訊》6,頁23-30。
江宜樺。1997。〈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國家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5,.頁83-121。
羊子喬。1993。〈歷史的悲劇、認同的盲點:讀周金波〈水癌〉、〈尺的誕生〉有感〉,《文學台灣》8,頁231-236。
何義麟。1986。〈皇民化期間之學校教育〉,《臺灣風物》36:4,頁47-88。
吳乃德。1996。〈自由主義和族群認同:搜尋台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基礎〉,《台灣政治學刊》1,.頁5-39。
李文卿。2002。〈穿越皇民化運動時期的動員表象:《決戰台灣小說集》編輯結構析探〉,《台灣文學學報》3,頁169-208。
杜維明。1999。〈當代台灣的文化認同與爭取承認的政治〉,《中國文哲研究通訊》9:2,頁215-238。
林瑞明。
〈國家認同衝突下的台灣文學研究〉,《文學台灣》7,頁14-32。
林瑞明。1993。〈騷動的靈魂――決戰時期的臺灣作家〉,《臺灣文藝》63:16,頁20-43。
垂水千惠。1993。〈戰前日本語作家:王昶雄與陳火泉、周金波之比較〉,《台灣文學的研究在日本》,《台灣文藝》16:136,頁44-57。
星名宏修。1992。〈「大東亞共榮圈的台灣作家」(一)陳火泉之皇民文學型態〉,《台灣文藝》13:132,頁4-24。
星名宏修。1992。〈「大東亞共榮圈的台灣作家」(二)另一種皇民文學:周金波的文學型態〉〉,《台灣文藝》13:133,頁4-25。
莊明哲。2001。〈台灣人或中國人:分裂的民族認同?〉,《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9:1,頁137-158。
莊明哲。1999。〈民主制與民族主義:一個修正自由主義的觀點〉,《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7:2,頁33-57。
許明珠。2000。〈近代與傳統的權衡:我讀王昶雄的〈奔流〉〉,《臺灣文藝》171,頁28-37。
陳芳明。2000。〈皇民化運動下的四零年代文學〉,《聯合文學》16:7,頁156-165。
陳奕麟。1999。〈解構中國性:論族群意識作為文化作為認同之曖昧不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3,頁103-131。
陳建忠。2001。〈未癒的殖民創傷:再論台灣文學史上的「皇民文學」議題〉,《現代學術研究〈專刊XI〉》9:11,頁53-69。
陳建忠。1999。〈徘徊不去的殖民主義幽靈--評垂水千惠的<臺灣的日本語文學>〉, 《文學台灣》29 ,頁190-205。
陳映真。1984。〈西川滿與台灣文學〉,《文季》1:6,.頁1-11。
陳維剛整理。1994。〈現代的「自我」反省:泰勒與杜維明的對話〉,《當代》99,頁101-117。
陳翠英。1998。〈失落與重建:試論龍瑛宗《紅塵》的歷史記憶〉,《文史哲學報》49,頁1-28。
陳翠蓮。2002。〈去殖民與再殖民的對抗:以一九四六年「臺人奴化」論戰為焦點〉,《臺灣史研究》9:2,頁145-201。
塚田亮太、黃毓婷譯。2002。〈閱讀『周金波日語作品集』:一位台灣「皇民作家」的精神軌跡〉,《台灣文學學報》3,頁1-22。
葉石濤。1995。〈新文學作家的民族認同和階級意識〉,《文學臺灣》13,9-11
河原功,葉石濤譯。1992。〈臺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日本統治下在臺灣的文學運動〉,《文學臺灣》3, 頁225-264。
廖咸浩。1995。〈超越國族:為什麼要談認同〉,《中外文學》24:4,頁61-76。
廖炳惠。1994。〈泰勒論現代性與多元性〉,《當代》100,.8,頁10-29。
蔡英文。2002。〈民族主義、人民主權與西方現代性〉,《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3,.頁1-47。
蔡英文。1997。〈認同與政治:一種理論性之反省〉,《政治科學論叢》8,.頁51-84。
鄭明珠。2003。〈論「皇民文學」詮釋應有的態度〉,《東方人文學誌》2:1,頁 151-174。
蕭阿勤。2002。〈抗日集體記憶的民族化:台灣一九七零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臺灣史研究》9:1,頁181-239。
顏厥安。2000。〈自由主義與國家認同:以一個理論問題懷念張忠棟老師〉,《當代》157,頁88-99。
張恆豪。1992。〈〈奔流〉與〈道〉的比較〉,《文學臺灣》4,頁243-259。
張恆豪。1990。〈反殖民的浪花〉,收於張恆豪編,《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2)學位論文:
陳明柔。1992。「日據時代台灣知識份子的思想風格及其文學表現之研究」,淡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俊雅。1992。「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韶筠。1993。「日本統治期戰時體制下有關台灣文學之考察&#8213;&#8213;以陳火泉〈道〉為中心」,東吳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柳書琴。1994。「戰爭與文壇&#8213;&#8213;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3.報紙:
陳火泉自譯,〈道〉,《民眾日報》12版,1979.7.7—1979.8.16。
陳映真,〈思想的荒蕪&#8213;&#8213;讀「苦悶的台灣文學」敬質於張良澤先生〉《中國時報》1981.2.22副刊。
葉石濤〈新文學家的雙重性民族結構〉,《中時晚報》副刊〈文學筆記〉,1992年4月12。
4.網站:王學玲譯,陳火泉〈道〉,「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1999.02.0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9.24.159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9.24.159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