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2105-21220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2105-212200
論文名稱
Title
船山心性論研究
The Study on the Mind and Nature View of Chuan Sha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6-1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6-22
關鍵字
Keywords
善、性日生日成、王夫之、性論、幾、心論、船山、人文化成
Wang Fu Chih, Chuan Shan, Mind, Natur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3 次,被下載 231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312 times.
中文摘要
摘要

本文研究船山的心性論,藉由心性內容的平實呈現,期能細膩的、通透的明白心、性、情等的關係。另外,本文以氣本體及心的創造義通貫全文,發現船山心性論的重點即心性之大用,無窮當幾發用之累積即船山人文化成之道德事業。於是筆者提出「禮」及具有現代意義的「教育」兩項道德事業,析論道德事業之所以形成的心性根據,以及心性與道德事業的交藏交發。
在論述的順序上,據船山以氣為第一義的觀念,先論心性的根源--氣,再論心,後論性,最後論心性的修養工夫,包含一己之修養工夫及客觀道德事業二者。茲逐章介紹如下:
本文凡六章,第一章緒論,交代本文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及作者生平。第二章心性的根源與關係,舉出氣、天、理、道及善、幾兩個船山心性論的基本元素,以及性體心用的心性關係。第三章心論,討論心中有理、心物合一論、身心合一論、道心與人心等主題。第四章性論,討論形色即天性、性日生日成、情才論、不善之來源、理欲論、庶民禽獸論等主題。第五章心性工夫論,討論心思、正心、誠意、致知等一己之修養工夫以及禮與教育兩項人文化成之道德事業。第六章結論。
文章自始至末,皆以分析、比較、演繹、歸納的方法為主,另外,筆者將一些複雜的觀念統整起來,以圖表方式呈現,也算是自己研究心得的一部分。
Abstract
Ex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Mind and Nature View of Chuan Shan, using this realistic emotional content presenting: exquisite subtle; unequivocal mind; nature; feelings and so forth in relation. Moreover, this article uses ether and mind connecting the entire context, discovering the emphasis of Chuan Shan Mind and Nature View that is the utilization of mind and nature. Hence the author raises propriety and education which both pos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in this morality ethics, analysis of the morality ethics thus arises the basis of mind and nature.
In discussion sequence, according to Chuan Shan using ether as the first perception, initially view mind and nature as the originality - - ether, mind, nature, lastly the art of cultivating mind and nature , including – cultivating skills already achieved and morality ethics as secondary objective . Now presenting following chapter as below:

There are six sections of this article.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explained the research motive of this article, research scop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writer’s biography. Second chapter explained the originality and relations of mind and nature, raising ether; heaven; principle and way. Third chapter discussed themes about sensibility; heart and mind uniting; body and feelings uniting and subjects of so forth. Fourth chapter regarded nature; discussing feelings and talents; originality of ill-intentions. Fifth chapter discussed about an individual’s self-cultivation with the two items of morality ethics: propriety and education. Sixth chapter concluded.
From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this literacy, manly it is using the means of analysis; comparison; deduction; induction; in addition, the author classifies some complex concepts together, using diagrams method as presentation, which is also part of his significant research.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提出 …………………………………00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00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009
第四節 船山生平 ……………………………………………010
一、湖廣衡州衡陽時期 ……………………………………012
二、衡岳(蓮花峰)黑沙潭之續夢庵時期 …………………015
三、湘南流亡時期 ……………………………………… 017
四、敗葉廬時期 ………………………………………… 017
五、觀生居時期 ………………………………………… 019
六、湘西草堂時期 ……………………………………… 020
七、小結 …………………………………………………022
第二章 心性的根源與關係 ……………………………………025
第一節 心性的根源 …………………………………………025
一、氣、天、理、道 …………………………………… 025
(一)氣 ……………………………………………025
(二)第一義之「天」與第二義之「理」 ……………027
(三)道 ……………………………………………031
二、船山心性論的基本元素--善、幾 ………………… 035
(一)善 ……………………………………………035
1.善在性先 …………………………………… 035
2.道生善,善生性 ………………………………036
(二)幾 ……………………………………………039
第二節 心性的關係--性體心用 ……………………………043
第三章 心論 ………………………………………………… 047
第一節 心的基本涵義……………………………………… 047
一、湛一之氣 ‥…………………………………………047
二、載理 …………………………………………………047
三、心與耳目之比較 ……………………………………049
第二節 心中有理 ……………………………………………050
第三節 心物合一論 …………………………………………054
第四節 身心合一論 …………………………………………058
第五節 道心與人心 …………………………………………060
一、道心、人心的區別 ………………………………… 060
二、道心之微,人心之危 …………………………………061
三、道心、人心的交發作用 ……………………………066
第四章 性論…………………………………………………069
第一節 形色即天性 ………………………………………069
一、天地不得言性,性是就人物上見得…………………069
二、以氣與質言性 ……………………………………069
第二節 性日生日成 ………………………………………073
第三節 情才論……………………………………………078
一、船山重情才 ………………………………………078
二、情才的產生 ………………………………………081
第四節 不善之來源及治之之道……………………………083
第五節 理欲論……………………………………………089
一、天理不與人欲對立 ………………………………089
二、天理寓於人欲 ……………………………………091
三、人欲見天理須有安排………………………………092
四、理欲互為體 ………………………………………095
五、理欲只爭公私 ……………………………………098
第六節 庶民禽獸論 ………………………………………100
第五章 心性工夫論 ………………………………………105
第一節 一己之道德修養 …………………………………106
一、思 …………………………………………………106
二、持志正心 …………………………………………110
三、誠意 ………………………………………………115
四、致知 ………………………………………………116
第二節 人文化成之道德事業 ………………………………118
一、人文化成的意義……………………………………118
二、禮--人性之蘊與物理之宜 ………………………120
三、教育 ………………………………………………126
(一)「繼」善成性,「繼」可學也………………… 127
(二)良習可成,惡習可革…………………………131
(三)合知能而載之一心………………………… 138
第六章 結論…………………………………………………141
參考書目………………………………………………………15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 王船山的著作

《船山全書》共十六冊(長沙:嶽麓書社,1992年12月)
本文特重的部份如下:
《周易內傳》(收於《船山全書》第一冊)
《周易外傳》(收於《船山全書》第一冊)
《尚書引義》(收於《船山全書》第二冊)
《詩廣傳》(收於《船山全書》第三冊)
《禮記章句》(收於《船山全書》第四冊)
《續春秋左氏傳博義》(收於《船山全書》第五冊)
《讀四書大全說》(收於《船山全書》第六冊)
《四書訓義》上(收於《船山全書》第七冊)
《四書訓義》下(收於《船山全書》第八冊)
《張子正蒙注》(收於《船山全書》第十二冊)
《思問錄》(收於《船山全書》第十二冊)
《俟解》(收於《船山全書》第十二冊)
《船山經義》(收於《船山全書》第十三冊)
《薑齋詩話》(收於《船山全書》第十五冊)


二、其他參考書目(依書名首字筆劃排序)

《人學》 韓慶祥、鄒詩鵬 (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王船山哲學》 曾昭旭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2月)
《王夫之評傳》 蕭萐父、許蘇民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 林安梧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年9月)
《王船山學術討論集》上下 湖南省、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合編
(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8月)
《王夫之學行系年》 劉春建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4月)
《王船山的致知論》 許冠三 (香港中文大學,1981年)
《王船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輔仁大學出版,1993年10月)
《毛詩正義》 (漢)鄭玄箋 (唐)孔穎達疏 (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公私觀念與中國社會》 劉澤華、張榮明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2 月)
《六經責我開生面—王船山倫理思想研究》 唐凱麟、張懷承 (長沙:湖南出版社,1992年10月)
《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 唐君毅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9月)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唐君毅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11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梁啟超 (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5月)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穆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7月)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余英時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
《中國心性論》 蒙培元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4月)
《中國哲學主體思維》 蒙培元 (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年8月)
《中國儒家心理思想史》 余書麟 (台北:國立編譯館,1994年8月)
《中國哲學大綱》 張岱年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8月)
《中國倫理思想研究》 張岱年 (台北:貫雅文化公司,1991年)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錢穆 (北京:新華書店,2002年8 月)
《中國智慧的精神──從天人之際到道術之間》 方同義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中國理學》 徐洪興、楊月清、殷小勇編著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2年6月)
《中國的氣質──發現活的哲學系統》 余治平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9月)
《中國人性論史》 徐復觀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4月)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余英時 (台北:聯經出版社,1995年12月)
《中國歷史地圖集》 譚其驤 (上海: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
《心》 張立文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3年11月)
《心體與性體》 牟宗三 (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
《天理與人欲》 王育濟 (濟南:齊魯書社,1992年12月)
《正學與開新──王船山哲學思想》 張立文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以禮代理—凌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 張壽安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年11月)
《外王之學--荀子與中國文化》 張曙光 (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
《在說與不說之間: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曾昭旭(台北:漢光出版社,1992年)
《朱熹評傳》 張立文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朱熹思想研究》 張立文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朱子學提綱》 錢穆 (北京:三聯書店,2002年8月)
《存在感與歷史感──論儒學的實踐面相》 曾昭旭 (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2003 年8月)
《抒情傳統與中國思想--王夫之詩學發微》 蕭馳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年6月)
《明王船山先生夫之年表》 王雲五、張西堂編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7月)
《周易知識通覽》 朱伯崑主編 (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12月)
《孟子評傳》 楊澤波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氣》 張立文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12月)
《倫理學》 史中一 (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87年10月)
《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 郭松義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
《理》 張立文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10月)
《理學範疇系統》 蒙培元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
《船山學譜》 王孝魚 (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4月)
《船山哲學引論》 蕭萐父 (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 李天虹(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年1月)
《張載評傳》 龔 杰 (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
《情與理的碰撞》 夏咸淳 (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從主體性原則到實踐哲學》 王義軍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理在氣中》 劉又銘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11月)
《理性與價值》 楊國榮 (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5月)
《教育學原理》 王道俊、扈中平主編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
《教育哲學》 葉學志 (台北:三民書局,1985年2月)
《清儒學案》 徐世昌 (台北:世界書局,1938年)
《清代學術思想論集) 鮑國順 (高雄:復文出版社,2002年)
《清代學術探研錄》 王俊義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
《清初四大師生命之學》 張廷榮 (基隆:法嚴出版社,2000年1月)
《清代學術概論》 梁啟超 (台北:華正書局,1984年2月)
《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高雄:中山大學中文系
《善的歷程》 楊國榮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
《道》 張立文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89年3月)
《新倫理學》 王海明(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2月)
《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 林安梧 (台北:明文書局,1996年)
《詩經評釋》 朱守亮(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10月)
《歷史與思想》 余英時 (台北:聯經出版社,1976年)
《儒學研究集》 鮑國順 (高雄:復文出版社,2002年)
《儒家傳統與現代生活》 曾昭旭 (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2003年8月)
《儒家心性之學論要》 蔡仁厚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7月)

三、博碩士論文(依論文名稱首字筆劃排序)

《王船山之道器論》 戴景賢 (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
《王船山之禮學》 林碧玲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4月)
《王船山格物致知論》 王季香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6年5月)
《王船山「即學言性」之教育原理》 方志華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7月)
《王船山詩廣傳義理疏解》 陳章錫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7月)
《王船山人性論研究》 李美惠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研究--由心性論到知人之學》 莊凱雯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王船山歷史哲學研究》 李恆源 (高雄師大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
《王船山人道思想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 陳益興 (台灣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
《王船山張子正蒙注研究》 劉榮賢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王船山禮學研究──以兩端一致論為研究進路》 陳章錫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朱熹之心性論》 元鍾實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5月)
《清儒人性論研究》 蔡馥穗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6月)
《禮記中的人觀》 林文琪 (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12月)






四、期刊論文(依論文名稱首字筆劃排序)

〈王船山天道論性格之衡定〉 陳立驤 (《鵝湖月刊》第28卷第4期總號第三二八,2002年10月),頁29~38。
〈王夫之倫理思想中的生命價值原則〉 王曉平 (《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四期第3卷),頁58~61。
〈王船山論陰陽與道體的關係〉 陳祺助 (《哲學與文化》第廿九卷第十一期,2002年11月),頁1032~1039。
〈王船山道德價值論精華〉 張懷承 (《孟孔學報》第68期,1994年9月),頁235~259。
〈王夫之的婚姻倫理觀〉 葉敬德 (《人文中國學報》第一期,1995年4月),頁209~239。
〈王夫之的實有之道〉 朱漢民 (《哲學與文化》 廿八卷第七期,2001年7月),頁651~661。
〈王船山由道入德論簡議〉 張懷承 (《鵝湖月刊》第19卷第10期總號第226,1994年4月),頁21~27。
〈王船山論情、才的意義及其善惡問題之研究〉 陳祺助 (《鵝湖月刊》第二八卷第一期總號第三二五,2002年7月),頁7~15。
〈王船山人性論之結構--以《讀四書大全說》為主要範圍〉 林明宜 (《思與言》第33卷第4期,1995年12月),頁29~53。
〈王船山宇宙生發的思想--為紀念逝世百週年而寫(上)〉 趙雅博 (《孔孟月刊》第 32卷第5期,1994 年1月),頁22~29。
〈王船山宇宙生發的思想--為紀念逝世百週年而寫(下)〉 趙雅博 (《孔孟月刊》第 32卷第6期,1994 年2月),頁31~39。
〈王夫之的理欲觀〉 陳望衡 (《船山學刊》第1998年第2期),頁1~5。
〈王船山兩端一致論衍義〉 曾昭旭 (《鵝湖月刊》第21卷第1期,總號第241,1996年7月),頁9~13。
〈王船山情之心理思想蠡測〉 劉同輝 (《心理科學》2002年第25卷第5期)頁621~619。
〈王船山《詩廣傳》的文化感及其它〉 曾玲先 (《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22卷第4期,2001年8月)
〈王船山性體實有的思想論微〉 張懷承 (《中國文化月刊》第169期,1993年11月),頁53~70。
〈自然與道德--王船山的理欲之辨〉 張懷承 (《孟孔月刊》第30卷第12期, 1992年8月)頁13~22。
〈明清情欲論述與禮秩重省〉 張壽安、呂妙芬 (《漢學研究通訊》,20:2總78期,2001年5月)
〈明末清初關於「格物致知」的一些問題--以王船山人性史哲學為核心的宏觀理解〉 林安梧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五期,1999年9月),頁313~336。
〈思問錄與船山思想〉 嚴壽澂 (《百年》第五期,1999年9月)頁1~13。
〈清學的名義與特質〉 鮑國順 (《第二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4月)
〈從「牟宗三」到「熊十力」再上溯「王船山」的哲學可能--後新儒學的思考向度〉 林安梧 (《鵝湖月刊》第27卷第7期總號第319,2002年2月),頁16~30。
〈從王船山的本體論看其人性論〉 潘小慧 (《哲學與文化》二十卷第九期,1993年9 月),頁923~934。
〈從以心控身到身心一如—-以王夫之哲學為核心兼及於程朱、陸王的討論〉 林安梧 (《國文學報》第30期,2001年6月)頁77~95。
〈從理、心、氣的義蘊看船山思想的特色〉 蔡仁厚 (《中國文化月刊》第167期,1993年9 月)頁34~45。
〈從宏觀探索王船山思想的發展〉 馮玉輝 (《中國文化月刊》第172期,1994年2月),頁23~34。
〈論王夫之治學方法〉 宋偉民 (《中國文化月刊》第186期,1995年4月),頁23~41。
〈情欲、禮教、明清〉 熊秉真 (《漢學研究通訊》,20:2總78期,民國90年5月),頁1~3。
〈「飲食男女」是天理或是人欲?--朱子觀點的探討〉 童小鈴 (《孔孟月刊》第34卷第班10期,1996 年6月),頁41~45。
〈道學視野下的船山心性學(上)--以《讀四書大全說》的大學部分為中心〉陳來 (《鵝湖月刊》第28卷第12期,總號第336,2003年6月),頁7~14。
〈道學視野下的船山心性學(下)--以《讀四書大全說》的大學部分為中心〉陳來 (《鵝湖月刊》第29卷第1期,總號第337,2003年7月),頁8~17。
〈論王夫之關於人的本質學說〉 王澤應 (《中國文化月刊》第124期,1990年2月),頁 73~95。
〈論儒家工夫論的轉向--從王陽明到王船山〉 曾昭旭(《鵝湖月刊》第17卷第5期總號第197, 1991年11 月),頁1~7。
〈關於林安梧教授「後新儒哲學的思維向度」幾點疑問〉 李宗定 (《鵝湖月刊》第25卷第11期總號第299,2000年5月),頁47~5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