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2106-09050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2106-090500
論文名稱
Title
鍾惺詩學理論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8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6-1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6-22
關鍵字
Keywords
詩歸、隱秀軒集、竟陵派、晚明詩學.、鍾惺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57 次,被下載 266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5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664 times.
中文摘要
鍾惺與竟陵派在詩壇的興衰卻是相當奇特的。其興起是如此地迅猛顯赫,「承學之士,家置一編」;其衰落又是那樣地突然冰消,甚至士人腆顏談之。這是一個怎樣的流派,若無真才實學,如何能獨領風騷三十年,讓「海內稱詩者靡然從之」,但又是什麼原因,使他在身後受盡批評,被指為「淒聲寒魄」、「鬼氣」?其中種種原因實則耐人尋味。
《詩歸》這樣備受批判的書卻能盛行於當世,在當時「紙貴一時」,其中的原因實在值得探討。鍾惺引領風騷三十年,必有其見識獨到、風格獨具之處。
鍾惺,這一位生前名滿天下,卒後卻毀多譽少,他留下的詩學理論實在值得我們去思索與剖析。本文即就鍾惺留下的詩序、集序、與友人往返的書牘等,整理出鍾惺的詩學理論形成的背景與因素,探索鍾惺針對當時詩壇所提出的詩學主張,以及對當時詩壇發生的影響。並嘗試整理歸納使鍾惺名滿天下的《詩歸》一書,對鍾惺所謂「求古人真詩」作一探索,希望在全面的觀照之後,就其理論的價值和意義,給予鍾惺詩學一個公允妥貼的評價,並為其在詩論發展史上,尋得一適當定位點。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鍾惺詩學理論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步驟………………………………………………….4 
第三節 前人研究鍾惺之成果…………………………………………….7
                        
第二章 晚明詩壇與鍾惺生平…………………………………………………12
第一節 晚明政治與經濟活動………………………………………….12
一、政治環境的省察………………………………………………12
二、晚明經濟與時尚變遷…………………………………………17
第二節 晚明詩歌與區域人文………………………………………….23
一、區域詩壇歸屬與振興意識……………………………………24
二、區域詩壇概況與特徵…………………………………………28
第三節 士人心態與詩風轉變………………………………………….33
一、率性真實人生與自然詩風……………………………………34
二、憂鬱迷惘人生與孤冷詩風……………………………………35
三、用世振衰人生與雅正詩風……………………………………37
第四節 鍾惺生平與著作……………………………………………….39
一、鍾惺生平………………………………………………………39
二、詩學著作………………………………………………………43  
                                     
第三章 鍾惺「求古人真詩」的詩史觀……………………………………...49              
第一節 改造兩家,自成創調…………………………………………...49
一、詩應自為己者、詩重性情之真………………………………50
二、師法古人,構思錘鍊力求蘊藉………………………………53                             
第二節 鍾惺詩學盛行原因……………………………………………….60
一、非因權勢或奉承阿諛…………………………………………60
二、符合晚明政治社會風氣………………………………………61
三、進步的詩學理論………………………………………………63
第三節 鍾惺的評價與歷史定位………………………………………….65
一、否定鍾惺之批評………………………………………………65
二、肯定鍾惺之批評………………………………………………71 
三、鍾惺的歷史定位………………………………………………77

第四章 《詩歸》成書與選刪特色…………………………………………….79
第一節 《詩歸》的成書經過…………………………………………80
第二節 《詩歸》選刪詩的特點………………………………………86
一、《詩歸》與《唐詩品彙》、《古今詩刪》……………………..86                                       
二、《詩歸》選詩的特點…………………………………………..89
三、《詩歸》刪詩的特點…………………………………………..93
第三節 《詩歸》風格論………………………………………………..101
一、從獨特的角度去重新評價古人………………………………101
二、注重不同風格的相互融入……………………………………105

第五章 從《詩歸》看鍾惺的詩歌批評……………………………………...109
第一節 詩歌境界論……………………………………………………….109
一、「靈」而「厚」的創作要求…………………………………..109
二、「情」與「境」的相互融合…………………………………..115
第二節 詩歌技巧論……………………………………………………….124
一、注重字句錘鍊…………………………………………………124
二、對於「俚俗」的辯證…………………………………………127
三、敘事詩技巧…..………………………………………………129
四、艷情詩技巧……………………………………………………133
第三節 詩歌鑑賞論……………………………………………………….137
一、讀者本身的詮釋………………………………………………138
二、作品自身的意義………………………………………………141
三、細讀法的運用…………………………………………………145

第六章 結論…………………………………………………………………...151
第一節 研究成果………………………………………………………….151
第二節 研究展望………………………………………………………….155

附錄一 鍾惺簡明年表…………………………………………………………156
附錄二 鍾惺《古詩歸》所選詩人詩篇統計表………………………………164
附錄三 鍾惺《唐詩歸》所選詩人詩篇統計表………………………………168

參考書目…………………………………………………………………………17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參考書目
1.古籍(依作者姓氏筆劃多寡排列)
清•王鴻緒:《明史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62年11月。
清•王夫之:《薑齋詩話》,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清•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1998年11月。
清•王夫之:《船山學譜》,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4月。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續修四庫全書》冊169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明•公鼐:《問次齋稿》,《四庫禁燬書叢刊》冊160,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
清•毛先舒:《詩辯坻》,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摘抄》,《叢書集成初編》冊2916-2918,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朱鶴齡:《愚庵小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清•朱彞尊:《靜志居詩話》,《明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10月。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四庫備要》,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5月。
明•江盈科 黃仁生輯校:《江盈科集》,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4月。
明•余繼登:《淡然軒集》王雲五主持《四庫全書珍本》五集,冊369-370,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版本年月未詳。
清•杜濬:《變雅堂遺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9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清•佚名:《杜詩言志》,《續修四庫全書》冊170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清•沈德潛:《明詩別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
明•李贄:《焚書、續焚書》,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4年2月。
明•李贄:《續藏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8月。
明•李贄:《李溫陵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1年8月。
明•李夢陽:《空同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364,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7月。
明•李攀龍:《古今詩刪》,王雲五主持:《四庫全書珍本》八集,冊243-246,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版本年月未詳。
明•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四庫全書存目》冊150-153,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5月。
清•吳應箕:《樓山堂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88-138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清•周亮工:《尺牘新鈔》《叢書集成初編》冊2975-2978,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1月。
清•胡應麟:《詩藪》,《續修四庫全書》冊169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明•袁宏道 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
明•袁宏道:《解脫集》《瀟碧堂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67(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明•袁中道:《珂雪齋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75-137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清•袁枚:《小倉山房文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431-143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明•唐順之:《荊川先生文集》,《四部叢刊初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6月。
明•徐渭 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4月。
明•徐渭:《徐文長逸稿》,台北:淡江書店,1956年6月。
明•徐渭:《徐文長文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5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
明•徐光啟:《農政全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37,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6月。
明•高棅:《唐詩品彙》,王雲五主持:《四庫全書珍本》六集,冊326-335,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版本年月未詳。
東漢•班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97年10月。
明•屠隆:《由拳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6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清•陳田:《明詩紀事》,《明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10月。
清•陳衍:《石遺室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8月。
清•陳衍:《石遺室文集詩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57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清•張潮:《虞初新志》,北京:文學古籍出版社,1954年6月。
清•張廷玉:《明史列傳》,《明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10月。
明•張岱:《陶菴夢憶》,《叢書集成初編》冊2949,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張瀚:《松窗夢語》,《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5月。
宋•莊綽:《雞肋編》,《唐宋史料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清•惲壽平:《甌香館集》,《叢書集成新編》冊71,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年3月。
清•黃宗羲 沈善洪主編:《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
清•賀貽孫:《詩筏》,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清•賀裳:《載酒園詩話》,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明•湯顯祖:《玉茗堂全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6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明•鄒漪:《啟禎野乘》,《明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10月。
明•鄒迪光:《調象菴稿》,《四庫全書存目》,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年10月。
明•葉盛:《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
明•楊慎撰 焦竑編:《升庵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年5月。
明•楊慎:《升庵全集》,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1月。
明•趙吉士:《續表忠記》,《明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10月。
清•趙翼:《二十二史劄紀》,台北:世界書局,1974年9月。
梁•劉勰 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7月。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明代傳記叢刊》,台北:明文書局,1991年10月。
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四部叢刊初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6月。
梁•蕭統 李善注:《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94年9月。
明•鍾惺著 李先耕 崔重慶標校:《隱秀軒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年9月。
明•鍾惺 譚元春:《詩歸》,《續修四庫全書》冊1589-159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明•鍾惺撰 陸雲龍評點:《翠娛閣評選鍾伯敬先生合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7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明•鍾惺:《鍾伯敬先生遺稿》,明天啟7年徐氏浪齋刊本。
明•鍾惺:《鍾伯敬硃評詞府靈蛇》,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
明•鍾惺著 陳少松選注:《鍾惺散文選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8
月。
梁•鍾嶸:《詩品》,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年12月。
唐•魏徵:《隋書》,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12月。
明•謝肇淛:《五雜組》,《筆記小說大觀》,台北:新興書局,1975年5月。
明•謝肇淛:《小草齋集》,《續修四庫全書》冊136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明•譚元春著 陳杏珍標校:《譚元春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明•譚元春著 施蟄存編:《譚友夏合集》,上海:上海雜志公司,1935年。
清•顧炎武:《日知錄》,《四庫備要》,台灣:中華書局,1985年5月。
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續修四庫全書》冊595-59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2.今人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多寡排列)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門市委員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竟陵歷代詩選》,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編:《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7月。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 主編:《明人文集與明代研究》,台北:明代學會,2001年12月。
王運熙 顧易生主編 袁震宇 劉明今著:《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
王運熙:《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10月。
王運熙 顧易生 主編:《明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
王運熙 顧易生 主編:《清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
王愷:《公安與竟陵──晚明兩個「新潮」文學流派》,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6年12月。
王曉楓編:《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
方孝岳:《中國文學批評》,台北:清流出版社,1971年11月。
牛建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8月。
朱光潛:《詩論》,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99年1月。
成復旺 蔡鍾翔 黃保真:《中國文學理論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年7月。
汪涌豪 駱玉明主編:《中國詩學》,上海:東方出版社,1999年5月。
李聖華:《晚明詩歌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吳承學 李光摩編:《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
林金樹 高壽仙 梁勇:《中國明代經濟史》《百卷本中國全史叢書》,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
吳調公主編 王驤、祝誠選注:《竟陵派與鍾惺、譚元春選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
吳宏一 葉慶炳編:《中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之八 - 清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台北:國立編譯館,成文書局印行。1979年9月。
易聞曉:《公安派的文化闡釋》,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5月。
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北京:北平人文書店,1932年8月。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8月。
周質平:《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1986年5月。
孟森:《明清史講義》,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9月。
胡曉明:《中國詩學之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4月。
孫立:《明末清初詩論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
夏咸淳:《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年7月。
孫康宜:《文學的聲音》,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10月。
徐柏容 鄭法清 主編:《鍾惺散文選集》,北京:百花文藝出版社 新華書店總
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97年8月。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台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10月。
陳文新:《明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陳廣宏:《鍾惺年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陳國球:《唐詩的傳承-明代復古詩論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9月。
張慧劍編著:《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張孝裕:《徐渭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1978年3月。
張國光主編:《晚明文學革新派公安三袁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5月。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7月。
梁一成:《徐渭的文學與藝術》,台北:藝文出版社,1977年1月。
竟陵派文學研究會編:《竟陵派與晚明文學革新思潮》,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5月。
舒蕪 陳邇冬 周紹良 王利器編選:《近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9年1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出版社,1999年9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台北:巨流出版社,1999年9月。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台北:食貨出版社,2001年5月。
黃彰健校勘:《明神宗實錄》,台北:中研院,1967年。
黃維樑:《中國詩學縱橫論》,台北:洪範書店,1986年11月。
曾果傳總策劃 王水照主編:《古代十大詩歌流派》,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7月。
傅庚生:《杜詩散繹》,香港:建文書局,1971年9月。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編:《中國文學研究 第二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
鄔國平:《竟陵派與明代文學批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
楊松年:《中國文學評論史編寫問題論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5月。
楊松年:《中國文學批評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8月。
楊松年:《中國文學批評問題研究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5月。
葉慶炳 邵紅編:《中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之七 - 明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台北:國立編譯館,成文書局印行。1979年9月。
廖可斌:《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廖可斌:《復古派與明代文學思潮》,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2月。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漢京文化公司 1992年6月。
蔣寅:《古典詩學的現代詮釋》,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3月。
鄭樹森編:《現象學與文學批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4月。
蔡鎮楚:《中國詩話史》,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
錢鍾書:《談藝錄》,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1月。
蕭滌非 程千帆 馬茂元 周汝昌 周振甫 霍松林 等撰寫:《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1月。
顏元叔主編:《西洋文學辭典》,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9月。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學海出版社,1978年10月。
嚴迪昌:《清詩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10月。
嚴明:《中國詩學與明清詩話》,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4月。
龔顯宗:《詩筏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3年6月。


(二)引用論文
1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多寡排列)
毛洪文 鄢傳恕:〈評《詩歸》〉,《荊州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七卷第四期,2002年7月,頁17-20。
邵紅:〈公安竟陵之文學理論的探究〉,《思與言》第十二卷二期,1974年7月,頁21-25。
村山吉廣著 林慶彰譯:〈竟陵派的詩經學 - 以鍾惺的評價為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五卷第一期,1995年3月,頁79-92。
吳智和:〈明人山水休閒生活〉,《漢學研究》第二十卷第一期,2002年6月,頁101-129。
陳敏:〈靈而厚的創作要求―從《詩歸》看竟陵派之詩論〉,《濟南大學學報》第十四卷第三期,2004年3月,頁51-53。

2論文集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多寡排列)
王鍾陵:〈「隱秀」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四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2月,頁1-41。
周作人:〈陶筠庵論竟陵派〉《周作人先生文集-風雨談》,台北,里仁書局,1982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北新書局版影印,頁107-118。
周作人:〈梅花草堂筆談等〉《周作人先生文集-風雨談》,台北,里仁書局,1982據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北新書局版影印,頁181-189。
吳調公:〈為竟陵一辯〉,《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頁220-243。
馬積高:〈論竟陵派的文學思想〉,《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四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2月,頁213-224。
郭紹虞:〈竟陵詩論〉,《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頁161-171。
陳國球:〈引古人精神,接後人心目──《唐詩歸》初探〉《香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論文選粹─文學批評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頁437-484。
彭先兆:〈《詩歸》-一部別具新見的力作〉,《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四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2月,頁225-233。
鄔國平:〈論竟陵派的文學主張〉,《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七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5月,頁162-178。

3學位論文
王秀珍:《論陳繼儒與晚明思潮的互動關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6年。
朴鍾學:《公安派文學思想及其背景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7年。
李丙鎬:《錢謙益文學評論研究》,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邵曼珣:《論真:以明代詩論為考察中心》,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6年。
林美秀:《江進之詩學理論與實踐》,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年。
范宜如:《錢牧齋詩學觀念之反省-以《列朝詩集小傳》為探討中心》,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張瑞華:《鍾惺及其文學批評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
張淑惠:《鍾惺的詩經學》,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陳麗純:《明末清初性情詩論研究-以陳子龍,錢謙益為考察對象》,中山大學中
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許蔓玲:《錢謙益《列朝詩集》文學史觀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4年。
黃明理:《「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年。
黃雅娟:《明代詩情觀研究 ― 論「七子」與「公安」詩論之異同》,東海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盧玟楣:《晚明文人自覺意識及其實踐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1991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