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2106-11480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2106-114806
論文名稱
Title
棲息與游牧: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劃之研究 ─以台灣公部門運作策略為焦點
Habitus and Nomadism:A Study of Programs-Exploring of Artists-in-Residence and International Mobility: Focus on the Strategies of Official Operation by Taiwan’s Governmen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2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6-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6-22
關鍵字
Keywords
國際獎助計畫、國際文化政策、藝術村、藝術家進駐、跨國行動、贊助、國際資訊網絡
international mobility,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program, art villag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policy, international network, funding, artist-in-residenc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1 次,被下載 314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141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嘗試以全球化現象解讀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現象產生的原因與動機,從藝術家進駐計畫所組成的四大主體,進駐計畫經營者、進駐空間、藝術家、贊助單位為橫軸;再以「國際文化政策制定」、「國際贊助與獎助計畫推動」、「國際資訊網絡平台的建置」三個計畫策略之關鍵條件為縱軸來進行分析。嘗試探討下列內容:(1)透過文獻探討與理論分析釐清藝術家進駐的內涵與價值,探討執行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的政策動機與型態、(2)從國外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之現象與案例,透過縱向尺度做為判準條件來檢視與分析各國推動實施之模式,嘗試從中發現藝術家跨國行動之執行策略與原則、(3) 探討台灣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之可能性,並針對台灣目前公部門所長期性、穩定性執行的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探討台灣由公部門執行計畫之優缺點並歸納進駐計畫之實施與執行流程。
本研究以國外實施案例為基礎,取法與歸納進而評估台灣2000年起公部門所執行之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的策略與實施成效,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評述、網路搜尋、個案分析、深度訪談與田野調查法。文獻評析內容包括藝術家創作生態之變遷、藝術家進駐之理論基礎,文化全球化之形成與趨勢之論述;透過現代新科技媒體網絡連結、搜尋與文獻分析國外案例與進駐計畫;經過個案分析、田野調查與計畫經營者、藝術家等進行訪談,以台灣公部門所執行推動之國際藝術進駐計畫為例,從進駐辦法、獎助計畫、藝術家進駐情形等方面進行分析,研擬台灣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之實施策略與建議。
本研究將從全球化的藝術家行動風潮角度下,對台灣公部門所經營之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提出具體建議與實施策略,以其建構屬於台灣在地性與國際互為在地性的進駐策略。
Abstract
This research will try to describe the reasons and motives which produce the programs of artist-in-residence (A.I.R) and international mobility by the phenomena of globalization with the four main bodies: the organization of operating residence program, art centre, artist, funding.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er will analyse the A.I.R. programs by three operating strategies: to set up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policy; to practie the international support and the fellowship; to establish the platform of international network. The exploration are as following:
1.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A.I.R and discuss the strategies and patterns.
2.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A.I.R. and mobility programs. To examine and analysis the models of carrying out in other countries by the above three strategies.
3. To analyse and discuss the possibilities of A.I.R and Mobility program executed by Taiwan’s Government , to suggest the operating prcedures and evaluation of official operation by Taiwan’s government.
Also, this research will take the operation of foreign examples as comparative cases and take their models to generalize the strategies and evaluations of official operation by Taiwan’s government. These strategies are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in the internet, case studies, interview, fieldwork. Firstly, the literature review will include the evolution of artistic ecology for artists, the themes of A.I.R., and the tendency of globalization. Secondly, to analyze the operating strategies and provide the sugges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residence program, fellowship project, the scene of residence.
Finally, the study will advise the official organizations, artists and art centre managers those who concern about the programs of A.I.R and International mobility as specific suggestion and strategie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次… iii
表 次… v
圖 次… v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背景 1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 3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限制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7
第五節 研究流程 9

第二章 當代藝術生態與藝術家的存在處境 11
第一節 藝術疆界的破除與全球化意涵 11
第二節 藝術家進駐之相關文獻回顧 20
第三節 藝術家跨國行動計畫之內涵 38

第三章 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之現象描述 47
第一節 國際文化政策的制定 47
第二節 國際贊助與獎助計畫之推動 57
第三節 國際資訊網絡建立 65
第四節 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之構成要素實例 75
第五節 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之模式型態 77

第四章 國外的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之案例分析 81
第一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藝術家獎助計畫 81
第二節 英國國際藝術家獎助計畫 84
第三節 歐洲培朋尼爾青年藝術家培育計畫 88
第四節 美國赫德蘭藝術中心 90
第五節 藝術家參與進駐計畫與跨國行動交流之回饋調查 99
第六節 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之問題彙整 105

第五章 台灣的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之執行方式 111
第一節 台灣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之現況分析 111
第二節 台灣國際文化政策對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影響之分析 112
第三節 台灣國際贊助與藝術家獎助計畫之推動 116
第四節 台灣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之國際資訊網絡發展情況 130
第五節 台灣藝術進駐單位施行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之現況 139
第六節 藝術家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執行策略分析 148
第七節 藝術家申請進駐與跨國行動計畫之步驟與須知 15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1
第一節 結論 161
第二節 建議 165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169

參考文獻 171

附 錄….. 175
附 錄(一) 藝術家跨國行動計畫
附 錄(二) 2005文建會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人才出國駐村交流計畫駐村點
附 錄(三) 國內進駐經營單位之訪談紀錄文本
附 錄(四) 國內藝術家談紀錄文本
附 錄(五) 國外藝術家訪談紀錄文本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書目
大衛•索羅斯比(2003)。文化經濟學。(張維倫等譯)。臺北市:典藏。(原著出版年﹕2001年)。
大衛赫特(David Held et al.)著(2001)。全球化大轉變。(沈宗瑞等譯)。臺北市:韋伯文化。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企劃室(1995)。Artist in Residence研究會報告書。
布魯諾•費萊(2003)。當藝術遇上經濟。(蔡宜真、林秀玲譯)。臺北市:典藏。(原著出版年﹕2000)。
Malcolm Waters(2000)。全球化。(徐偉傑譯)。臺北市:弘志文化。
竹圍工作室(2000)。藝術創作與交流磁場。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行政院文建會(1999-2001)。藝術99專輯。台北市: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行政院文建會(1999)。藝術創作與交流的磁場—全球藝術村實例。臺北市。
行政院文建會(2006)。台灣藝術村指南。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行政院文建會(2004)。文化白皮書。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尚-皮耶•瓦尼耶(2003)。文化全球化。(吳錫德譯)。臺北市:麥田出版。
房思宏(2004)。全球化。臺北市:揚志出版社。
南條史生(2004)。藝術與城市。(潘廣宜,蔡青雯譯)。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
湯林森(2001)。最新文化全球化。(鄭棨元,陳慧慈譯)。臺北市 : 韋伯文化。
關世杰(1995)。跨文化交流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林千琪(2006)。讓藝術連線—蘇瑤華談藝術村的經營。藝術家,370,172-175。
林漢堅(2001)。亞洲另類空間-世界另類城市。經營管理˙新思維,8,10-19。亞洲文化協會(2003)。2003 台北會訊。P1-2。
馬台平(2004)。民間參與文化建設財務評估之研究-以國家藝術村為例。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曾芳玲(2001)。一百年來不變的初衷-聚集、學習與啟蒙P.S.1國際藝術家工作室。經營管理新思維,8,37-43。
董維秀(2001)。體驗異文化交流:藝術家進駐與新國際主義。經營管理˙新思維,8,44-47。
賴新龍(2000)。藝術家生活在藝術村—從走訪法國梵谷藝術村到族填的藝術社區。文化生活,18,32-35。
郭家勳(2006)。台灣真的需要藝術村嗎?。藝術家,370,193-195。
張珃君(2005)。台灣地區藝術村經營管理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楊冠政(1996)。人類環境倫理信念的演變。環境教育季刊第二十八期,11-13。

賴麗巧(2004)。全球在地化理念下都是閒置空間再發展之研究:以台南市中山—中正路歷史性都市軸線街郭空間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台南市。
錢善盈(2003)。一九九O年代前後「替代空間」再台灣執行之現象。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盧仕純(2004)。心靈轉角──「安平樹屋藝術創作」之統覺式評析。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台南市。

三、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藝術村發展協會(2004)。台灣藝術村與藝術家進駐研討會成果彙編,p45-46,p61。
台灣藝術村發展協會(2005)。藝次元—描繪亞洲藝術能量版題國際研討會2005,行政院文建會。
台灣藝術村發展協會(2005)。台灣藝術村與藝術家進駐研討會成果彙編,p 2-4。

四、報紙
黃妙雲,紀登斯:台海議題聚焦,台北:中央日報,2002.404.17。

五、網路資料
台灣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策展理念,http://emptyfields.deoa.org.tw/index1.htm, 2006.4.1
朱惠良(2004.2.10)。我國文化政策總檢討,2005.11.5,取自http://www.npf.org.tw/。Cultural Policies and Trends in Europe. Retrieved December 12, 2005, from http://www.culturalpolicies.net/

六、西文書目
Obalil D., Glass C. S.(2005).Artists Communitues:A Directory of Residencies That Offer Time and Space for Creativity.(3rd ed. ).New York: Allworth Press.
Snell T.(1999). The Programs &Management Practice of U.S. Artists’ Communities. Oregon : Alliance of Artists’ Communities.
Netzer, Dick.(1992). “Arts and Culture.” In Who Benefits from the Private Sector? ed. Charles T. Clotfelter.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七、期刊論文
Aitken, P.(2004). The New Cosmopolitans. Artlink: Contemporary Art Quarterly, 12.
Eileen Daly(2004). Freeall. Arts Council England.
Eastop, T., Messenger, N. (2004).International Artists Fellowshipa: Report on the Programme 2001-2004. Arts Council England.
Foster, G. C.(1995). The history of the Artist-in-Residence Program of the State Arts Council of Oklahoma. University of Oklahoma.
Judith Staines (2004). Artists’ International Mobility Programs. IFACCA.
Mulcahy, K. V.(1998, June).The Government and Cultural Patronag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ltural Policy Making: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Norway, and Canada.
Paper presented at Kennedy Space Center, Florida an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Cultural Economics, Barcelona.
Murata T. (2004). Japanese Artist in Residence Programs and Youkobo Art Space, Tokyo, Now. Trans Artists Newsletter10.
Perrier, D. (2006). Do artist’s residencies achieve their aim?. Metropolis M, 3.
Stephens, K. (2001). Artists in Residence in England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Year of the Artist. University of Northumbria Center for Cultural Policy and Management.
Trans Artists (2005). Trans Artists Newsletter,no.13,p2。
Tsoutis, N., Comte, S. (2004). Knowledge + Dialogue+ Exchange. Res Artis.
Wei Hsiu Tung(2003). Art for Social Change: The Role of Artist-in-Residence Schemes in Challenging Taiwanese Identity. 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 in Birmingham.
UNESCO (2005, May).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Diversity of Cultural Content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Convention. General Conference of UNESCO at its 33rd session, Paris.

八、網路資料
Pépinières Europèennes pour Jeunes Artistes, Pépinières 6 Booklet,Retrieved November 5, 2005, from http://www.art4eu.net/en/home/.
Pépinières 6 Booklet,http://www.art4eu.net/en/home/,2005.11.5.
Haerdter, M. (2004). Post-modern Nomadism. Res Artis. Retrieved December 5, 2005, from http://www.resartis.org/index.php?id=98。

國 家 組織名稱 網 址
日本 Japan Foundation
日本基金會 http://www.jpf.go.jp/
澳洲 Asialink
亞洲連結 http://www.asialink.unimelb.edu.au/
澳洲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rts Councils and Culture Agencies , IFACCA
藝術理事會與文化機構國際聯盟組織 http://www.ifacca.org/ifacca2/en/default.asp
美國 The Alliance of Artists Communities
美國藝術家社群聯盟 http://www.artistcommunities.org/
美國 Headland Centers for the Arts
赫德蘭藝術中心 http://www.headlands.org/
法國 the Association française d’action artistique (AFAA)
法國文化交流協會 http://www.afaa.asso.fr/pre/index.php
荷蘭 Res Artis http://www.resartis.org/
荷蘭 Trans Artist http://www.transartists.nl/
德國 Deutsche Akademische Austauschdienst
德國學術交流總署 http://www.daad.de/
英國 Triangle Arts Trust
三角藝術信託 http://www.trianglearts.org/introduction/
英國 Gasworks 蓋斯渥克 http://www.gasworks.org.uk/studioartists/
英國 英格蘭藝術委員會 http://www.artscouncil.org.uk/
南非 Business and Arts South Africa
南非企業與藝術 http://www.basa.co.za/
全球 UNESCO-Aschberg Bursaries for Artists Programme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青年藝術家獎助計畫 http://portal.unesco.org/culture/en/ev.
台灣 Asian Cultural Council
亞洲文化協會台北分會 http://www.asianculturalcouncil.org/tfp/index.html
台灣 台灣藝術村(聯盟)發展協會 http://www.tava.org.tw/index_data/index2.asp
台灣 台北國際藝術村 http://www.artistvillage.org/
台灣 台中20號倉庫 http://www.stock20.com.tw/index2.htm
台灣 嘉義鐵道藝術村 http://www.railwayart.org/
台灣 橋仔頭藝術村 http://www.fieldfactory.com.tw/95art/art.asp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