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2107-15383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2107-153839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地區鹿字地名文化研究
Toponymy about Chinese word of "LU" in Taiwa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8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6-22
關鍵字
Keywords
聚落、音義、文化、漢語、鹿、地名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8 次,被下載 535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350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分五章,透過語言分析,探討「鹿」字地名的文化意義。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界定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取材範圍及本題的複雜性。
第二章「漢語鹿字地名」,分為兩部分:一、地名分布:調查統計台灣地區的「鹿」字地名,按其命名的依據,分為窪地地形、平坦地形、水域景觀、獵捕養殖、動植物、其他等類,再依行政區劃、聚落、自然景觀、人工設施的性質,做系統的排比,見其在各縣市的分布情形。二、地名意義:探討以漢語命名的「鹿」字地名意義。
第三章「非漢語鹿字地名」,探討非以漢語命名的「鹿」字地名,包括高山族、平埔族、日本語地名及不帶「鹿」字而實質上與鹿相關的地名。
第四章「鹿字地名所體現的文化意義」,由「鹿」字地名紛呈的現象,探索其文化意義。試圖歸納出地名命名、意義的原則,並探討更高一層的政治影響、經濟變動、聚落成因及其漢化所隱藏的危機。
第五章「結論」,說明本文研究的結果,並提出本文研究過程裡所遇的困難,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及對本研究的建議。

關鍵詞:
鹿、漢語、地名、音義、文化、高山族群、平埔族群、聚落、自然景觀、人工設施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 ---------------------------------------------------------- 01
一、研究動機 ------------------------------------------------------------------------- 01
二、研究方法 ------------------------------------------------------------------------- 02

第二節 取材範圍、複雜性 ------------------------------------------------------- 06
一、 取材範圍 ------------------------------------------------------------------------- 06
二、 複雜性 ---------------------------------------------------------------------------- 07

第二章 漢語「鹿」字地名 ---------------------------- 10
第一節 與窪地地形相關的「鹿」字地名 ------------------------------------- 11
第二節 與平坦地形相關的「鹿」字地名 ------------------------------------- 67
第三節 與動植物相關的「鹿」字地名 ---------------------------------------- 86
第四節 與獵捕養殖相關的「鹿」字地名 ------------------------------------- 100
第五節 其他之「鹿」字地名 ---------------------------------------------------- 123

第三章 非漢語「鹿」字地名 -------------------------- 133
第一節 高山族群命名的「鹿」字地名意義 ---------------------------------- 134
第二節 平埔族群命名的「鹿」字地名意義 ---------------------------------- 163
第三節 日語命名的「鹿」字地名意義 ---------------------------------------- 198
第四節 與「鹿」實質相關的地名意義 ---------------------------------------- 201

第四章 「鹿」字地名所體現的文化意義 --------------- 204
第一節 由「鹿」字地名看相同地名的不同意義 --------------------------- 205
第二節 「鹿」字地名的語族 --------------------------------------------------- 213
第三節 由「鹿」字地名看行政區劃的命名法 ------------------------------ 223
第四節 由「鹿」字地名看政治力對地名的影響 --------------------------- 228
第五節 由「鹿」字地名看地名的多重意義 --------------------------------- 237
第六節 由「鹿」字地名的變化看經濟產業的改變 ------------------------ 251
第七節 由「鹿」字地名看聚落形成的因素 --------------------------------- 257
第八節 由「鹿」字地名看地名漢化的文化危機 --------------------------- 262

第五章 結論 --------------------------------------- 266
第一節 成果 ------------------------------------------------------------------------ 266
第二節 困難 ------------------------------------------------------------------------ 270
第三節 建議 ------------------------------------------------------------------------ 270

參考書目 ------------------------------------------- 271
一、專書 ------------------------------------------------------------------------------ 271
二、單篇論文 ------------------------------------------------------------------------ 28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專書
丁曰健,1867,《治台必告錄》。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17)。
三芝鄉公所,1994,《三芝鄉志》。台北縣三芝鄉:三芝鄉公所。
大輿出版社,《北台灣公路地圖集》、《中台灣公路地圖集》、《南台灣公路地
圖集》、《東台灣公路地圖集》,2006。台北市:大輿出版社。
六十七,1744,《番社采風圖考》。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21)。
王雲五,1973,《五雅》。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必昌,1752,《重修台灣縣志》。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113)。
王育德著、黃國彥譯,,1993,《台灣話講座》。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王鑫,1997,《台灣的地形景觀》。台北:渡假出版社。
王鑫,1998,《太空看臺灣》。台北:大地地理出版公司。
王明義, 1993,《三峽鎮志》。台北縣:三峽鎮公所。
王一婷,2002,《台灣的古道》。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王存立、胡文靑,2002,《台灣的古地圖:明清時期》。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
化公司。
王仲孚,1994,《沙鹿鎮志》。台中縣沙鹿鎮:沙鹿鎮公所。
毛利之俊著、葉冰婷譯,2003,《東台灣展望》。台北市:原民文化。
廿一世紀研究會、洪郁如譯,2002,《地名的世界地圖》。台北市:時報文化。
近(斤當作十)原康夫著、蕭志強譯,2004,《從地名看歷史》。台北縣:世潮出版有
限公司。
古舜仁、陳存良譯,1998,《台北州街庄志彙編˙中和庄誌》。台北縣板橋市:台
北縣立文化中心。(原劉克明編,日本昭和七年排印本)
台南縣政府,1982,《台南縣地名研究輯要》。台南縣:台南縣政府民政局。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90,《台灣湖泊之旅》。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台灣省文獻會,1995,《重修台灣省通志》。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省文獻會,1997,《台東鄉土史料》。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省文獻會,1999,《彰化縣鄉土史料》。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省文獻會,2000,《嘉義縣鄉土史料》。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
台灣省文獻會,2000,《宜蘭鄉土史料》。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省文獻會,1997,《台東鄉土史料》。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朱景英,1773,《東海札記》。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19)。
朱仕玠,1765,《小琉球漫誌》。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3)。
朱仕玠,《臺海見聞錄》。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129)。
江日昇,《臺灣外記》。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60)。
安倍明義,1937,《台灣地名研究》,台北:武陵書局。
江樹生譯註,2000,《熱蘭遮城日記(第一冊)》,台南市:台南市政府。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1996,《台灣踏查日記》。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余文儀,1762,《續修台灣府志》。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121)。
佚名,《安平縣雜記》。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52)。
佚名,《新竹縣采訪冊》。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145)。
李如龍,1998,《漢語地名學論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沈有容,1603,《閩海贈言》。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56)。
汪大淵,2000,《島夷誌略》、蘇繼廎《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李元春,1835,《臺灣志略》。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18)。
李壬癸,1997,《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市:常民文化公司。
李壬癸,2000,《台灣平埔族的歷史與互動》。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公司。
李欽賢,2002,《台灣的古地圖:日治時期》。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李世榮、吳立萍,2003,《台灣的老鄉鎮》。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李明仁、江志宏,1995,《東北角漁村的聚落和生活》。臺北縣板橋市:台北縣
文化中心。
何立德、王鑫,2002,《台灣的湖泊》。台北縣:遠足文化公司。
呂順安,1994,《高雄縣鄉土史料》。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呂順安,1994,《台中縣鄉土史料》。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呂榮泉,1981,《苗栗縣地名探源》。苗栗:苗栗縣地名探源編輯委員會。
阮元,1974,《經籍纂詁》。台北市:文光出版社。
汪明輝,2003,《原住民族山川傳統名稱調查研究˙第二期:南投魚池鄉以南》。
鄒族文化藝術基金會。
周璽,1719,《彰化縣志》。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141)。
周鍾瑄,1717,《諸羅縣志》。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12)。
周振鶴、游汝杰,1990,《方言與文化》,台北:南天書局。
周婉窈,2004,《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林尹,1972,《訓詁學概要》。台北市:正中書局。
林尹、林炯陽注,1983,《中國聲韻學通論》。台北市:黎明文化公司。
林煙庭,1996,《台灣高山湖泊導遊》。台北市:國民旅遊出版社。
林煙庭,1996,《台灣高山湖泊導遊(二)》。台北市:國民旅遊出版社。
林衡道口述,1998,《鯤島探源》。台北縣永和市:稻田出版公司。
林文龍,1998,《台灣中部的開發》。臺北市:常民文化公司。
林孟麗、王鑫,2002,《臺灣的河流》。台北縣: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育臻,2002,《嘉義市志》。嘉義市:嘉義市政府。
吳信政,2003,《原住民族山川傳統名稱調查研究˙第三期:南投仁愛鄉以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花松村,1996,《台灣鄉土全誌》。台北市:中一出版社。
段玉裁,1982,《說文解字注》。台北市:學海出版社。
郁永河,1683,《裨海紀遊》。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13)。
姚瑩,1829,《東槎紀略》。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7)。
范咸,1747,《重修臺灣府志》。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28)。
柯培元,1852,《噶瑪蘭志略》。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92)。
柯志明,2001,《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台北市:中央研院
社會學研究所。
洪連成,1993,《找尋老鷄隆舊地名探源》。基隆市:基隆市政府。
洪敏麟,1994,《台中縣地名沿革專輯》。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洪敏麟,1979,《台灣地名沿革》,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洪敏麟,1999,《台灣舊地名之沿革》,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英聖,1999,《畫說乾隆台灣輿圖》。南投市:行政院文建會中部辦公室。
洪英聖,1998,《情歸故鄉:台灣地名探索》,臺北市:時報文化。
洪麗完,2002,《台灣中部平埔族群古文書研究與導讀:道卡斯族崩山八社與拍
瀑拉族四社》。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傳,1892,《台灣日記與稟啟》。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71)。
胡傳,1895,《臺東州采訪冊》。台北:台灣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81)。
胡寶林,1998,《都市生活的希望》。台北市:台灣書店。
施添福,1999,《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南投市:台灣省文
獻會。
施亞軒,2005,《台灣的行政區變遷》。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事業公司。
姜善鑫,2000,《揭開福爾摩沙的面紗:臺灣的自然地理》。台北:文建會。
姜善鑫,2001,《揭開福爾摩沙的面紗:臺灣的人文地理》。台北:文建員會。
高拱乾,1695,《臺灣府志》。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2)。
連橫,1976,《臺灣通史》。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連橫,《雅堂文集》。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208)。
連橫,1960,《臺灣詩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18)。
連橫,2002,《雅言》。台北市:實學社。
連橫,《臺灣語典》。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獻叢刊161)。
倪贊元,1894,《雲林縣采訪冊》。台北:台灣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
156)。
苗栗縣文獻會,《苗栗縣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方志159)。
翁佳音,1998,《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北縣板橋市:台北縣文化局。
穆彰阿、永瑢,1811,《清一統志˙臺灣府》。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
方志68)。
徐仁修,2003,《邊陲東部:台灣最後的淨土》。台北市:秋雨文化。
基隆市政府,1995,《基隆市暖暖七堵區志》。基隆市:基隆市政府。
陳培桂,1871,《淡水廳志》。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文獻叢刊172)。
陳運棟,2001,《頭份鎮志》。苗栗縣頭份鎮:頭份鎮公所。
陳彭年,1982,《新正校刊宋本廣韻》。台北市:黎明文化公司。
陳新雄,1983,《音略證補》。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陳亦榮,1991,《清代漢人在臺灣地區遷徙之研究》。台北市:東吳大學。
陳正祥,1993,《臺灣地名辭典》,台北:南天書局。
陳伯中,1995,《都市地理學》。台北市:三民股份公司。
陳佩周,1996,《台灣山岳傳奇》。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陳世一,1997,《尋找河流的生命力:基隆河中游暖暖、七堵段歷史與地景巡禮》。
基隆市:基隆市文化中心。
陳世一,1999,《陽明山之旅》。台中市:晨星出版社。
陳修,1998,《台灣話大辭典》,頁1041。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陳梅卿,2000,《牡丹鄉志》。屏東縣牡丹鄉:屏東縣牡丹鄉公所。
陳水源,2000,《台灣歷史的軌跡》。台中市:晨星出版公司。
陳俊傑,2000,《巴布薩族馬芝遴社平埔族人現況調查》。彰化市:彰化縣文化局。
陳瑞隆,2002,《台灣鄉鎮地名源由》。台南市:世峰出版社。
陳慶芳,2004,《彰化研究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彰化市:彰化縣
文化局。
張廷玉,《明史》。台北市:藝文印書館。
張德水,1996,《台灣種族、地名、政治沿革》。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張振興,1997,《臺灣閩南方言記略》。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張溪南,1998,《白河鎮志》。台南縣白河鎮:白河鎮公所。
莊展鵬,1992,《鹿港》。台北市:遠流出版有限公司。
莊展鵬,1995,《台北地質之旅》。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莊興惠,2004,《芎林鄉志》。新竹縣芎林鄉:芎林鄉公所。
陸傳傑,2003,《裨海紀遊新注》。台北市:秋雨文化公司。
國分直一,1992,《台灣的歷史與民俗》。台北市:武陵出版公司。
戚嘉林,1998,《台灣史》。台北市:農學公司。
鳥居龍藏著、楊南郡譯註,1996,《探險台灣》,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許暉榮,2000,《高雄市地圖集》。高雄市:高雄市政府研考會。
曾玉昆,1997,《高雄市地名探源(增訂版)》,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印行。
傅錫祺,《櫟社沿革志略》。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170)。
黃叔璥,1722,《臺海使槎錄》。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21)。
黃逢昶,《臺灣生熟番紀事》。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51)。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市:文
鶴出版公司。
黃鼎松,1998,《苗栗的開拓與史蹟》。臺北市:常民文化公司。
黃文博,1996,《南瀛歷史與風土》。台北市:長民文化公司。
黃文博,1998,《南瀛地名誌》。台南縣新營市: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黃文博,1998,《南瀛地名誌》,台南縣: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湯錦台,2001,《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華林甫,2002,《中國地名學源流》。湖南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華林甫,2002,《中國地名學史考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程大學,2000,《西螺鎮志》。雲林縣西螺鎮:西螺鎮公所。
溫振華,1997,《高雄縣平埔族史》。高雄縣政府。
楊極峰,1979、80、81,《北台灣名山大系1~3》。台北市:戶外生活雜誌社。
楊極峰,1981,《中台灣名山大系》。台北市:戶外生活雜誌社。
楊極峰,1981,《南台灣名山大系》。台北市:戶外生活雜誌社。
楊彥杰,2000,《荷據時代台灣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楊森富,2003,《台南縣平埔地名誌》,台南:台南縣政府出版。
楊建夫,2003,《台灣的山脈》,台北縣:遠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楊耿明、黃旭燦、吳榮章、丁信修,梅文威、徐祥宏《台灣陸上斷層帶地質構造
與地殼變形調查研究(3/5)─新城斷層及其附近地區》。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
所報告第91-4號,2002。
葉婉奇譯,1999,《重塑台灣平埔族圖像-日本時代平埔族資料彙編》。台北市:
原民文化公司。
葉牡丹,《用漢語構詞及語音解讀客家地名—以桃竹苗地區的客家鄉鎮市為例》。
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論文。
熊金郎,1999,《滿洲鄉志》。屏東縣滿州鄉:滿州鄉公所。
佚名,《嘉義管內採訪册》,1959。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蔣師轍,《臺游日記》。台北:台灣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6)。
鄭開極,1684,《福建通志》。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
鄭樑生,1984,《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台北市:三通圖書公司。
鄭全玄,1995,《台東平原的移民拓墾與聚落》。臺北縣中和市:東台研究會。
《臺灣府輿圖纂要》。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印行(臺灣文獻史料叢刊181)。
《臺灣私法物權編》。《。台北:台灣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150)。
《臺灣輿地彙鈔》。台北:台灣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216)。
《臺灣中部碑文集成》。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叢刊151)。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4,《臺灣堡圖》。原圖出版:台灣日日新報
社。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996。
《臺灣地名辭書》(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屏東縣、高雄縣、澎湖縣、台南
縣、雲林縣、南投縣、彰化縣、苗栗縣、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台南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版。
劉良璧,174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印行。
鄧傳安,《蠡測彙鈔》。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印行。
劉益昌、潘英海,1998,《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省文獻會。
劉克襄,1995,《臺灣舊路踏查記》。台北市:玉山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劉克襄,1999,《福爾摩沙大旅行》。台北市:玉山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南威,1997,《地理景觀》。台北市:台灣珠海出版公司。
潘輝雄,1984,《高雄市舊地名之研究》。高雄市:前程出版社。
潘英,1992,《臺灣拓殖史及其族姓分布研究》。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駱香林,1983,《花蓮縣志》。花蓮縣:花蓮縣政府。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册》。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
錦繡台灣編纂委員會,1979,《錦繡台灣8鹿港》。台北市:地球出版社。
戴震宇著、金炫辰繪,2002,《台灣的老火車站》。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謝金鑾,1807,《續修台灣縣志》。台北:台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140)。
薛志亮,《續修臺灣縣志》。台北市:台灣大通書局。
薛化元、李明仁、翁佳音,2001,《坪林鄉志》。台北縣坪林鄉:坪林鄉公所。
簡炯仁,1999,《屏東平原先人的足跡》。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簡炯仁,2001,《屏東平原開發與族群關係》。屏東市:屏東縣文化局。
簡榮聰,1991,《台灣客家農村生活與農具-傳統客家農具與農家生活初探》。台
中縣:台灣史蹟研究中心。
藍鼎元,1879,《東征集》。台北:台灣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叢刊12)。
鐘玉芬,《南澳山地之聚落發展-從清代到光復後》。師大地理研究所碩論,1995。
魏宏晉,2005,《臺灣的國家公園》。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
二、單篇論文
李榮鈞,2003,〈沙鹿鎮戲院調查與研究初探〉。陳慕貞、顏得川編輯《台灣史蹟
源流研究會九十二年會友年會實錄》,頁298~323。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
員會。
林柏維,2003.8.3、2003.9.9,〈鹿谷羌仔寮〉。《台灣日報副刊》。
洪敏麟,1985,〈雲林縣舊地名的探測〉。雲林縣文獻委員會《雲林文獻》第
29輯,頁234~282。雲林縣文獻委員會編印。
洪麗完,1998,〈沙轆社社名變遷與社域族群轉換:兼論沙鹿鎮名之源起〉,《台
中文獻第六期》,頁73~94。臺中縣:台中縣政府。
洪麗完,〈沙轆社史之考察──以「祭祀公業遷善南北社」為中心〉。潘英海、詹
素娟主編,《平埔研究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許嘉勇,2004,〈鹿港許厝埔十二莊的聯莊基礎-同氏族的社群結構〉。陳慶芳總
編輯《彰化研究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46~154。彰化市:彰化縣文
化局。
陳文德,2003,〈民族誌與歷史研究的對話:以「卑南族」形成與發展的探討為
例〉。臺灣大學文學院《臺大文史哲學報˙第五十九期》。
陳至德,2003,〈嘉義縣竹崎鄉鹿滿村鄉土資源調查〉。陳慕貞、顏得川編輯《台
灣史蹟源流研究會九十二年會友年會實錄》,頁158~159。高雄市:高雄市
文獻委員會。
梁志輝,1998,〈區域歷史與族群--清代雲林地區平埔族群討論〉。《平埔族群
的區域論文集》,頁141~162。劉益昌、潘英海主編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與中央
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合辦。
詹素娟,2003,〈贌社、地域與平埔社群的成立〉。臺灣大學文學院《臺大文史
哲學報》,第五十九期,頁117~142。
廖俊智,1988,〈中寮鄉地名初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地理教育》第14期,頁111~119。
周宗賢,2004,〈鹿耳門暨四草礟臺建置始末〉。《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二十期》,
頁30~32。
陳哲三,2000,〈古文書在台灣史研究的重要性-以「竹腳寮」、「阿拔泉」之地
望的研究為例〉。《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期》,頁135~151,逢甲大學人文
社會學院。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