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2115-23024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2115-230244
論文名稱
Title
從《三國志》看《三國演義》的典型人物與情節安排
The Typical Characters and the Arrangements of the Plots in the Record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5-07-0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5-07-22
關鍵字
Keywords
典型人物、三國志、情節、三國演義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plots, typical characters, Three Kingdom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6180 次,被下載 31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618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14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除了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和方法,還整理前人研究成果與評論專書和學者的研究;另外本文研究範圍則是將「情節」、「典型人物」的定義解釋清楚;研究方法則是先以文獻資料研究法,對於相關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將文本相關資料做成檔案管理,再以歸納法將資料分類、統整,最後分析比較出其異同之處。
第二章則是探討史書到小說的演變,分別探討史書與小說的作者生平與成書經過,接著到各版本演變至今的過程描述,最後比較史書與小說上的差異。第三章透過分類探討,著重所列舉之典型人物在正史與小說的異同。第四章探究情節的編排方式,了解這樣的設計對於人物的形象與凸顯有何關係。第五章則是總結論述,典型人物與情節安排彼此間不可分割的關係。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論文審定書...........................................................i
誌謝................................................................ii
摘要...............................................................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3
第三節 研究方法................................................10
第四節 文獻探討................................................12
一、評論專書................................................12
二、學位論文................................................14
第二章 正史與小說..................................................28
第一節 《三國志》與《三國志注》的作者與版本.....................28
一、陳壽與《三國志》........................................28
二、裴松之與《三國志注》....................................33
三、《三國志》的版本........................................37
第二節 《三國演義》的作者與版本................................39
一、羅貫中生平..............................................40
二、《三國演義》的成書與版本................................43
第三節 史書和小說的差異........................................48
一、史書的真實與小說的虛構..................................48
二、美化與醜化人物..........................................50
三、推進主軸之異同..........................................51
第四節 小結....................................................52
第三章 《三國志》到《三國演義》的典型人物..........................55
第一節 梟雄還是仁君............................................55
一、曹操....................................................56
(一)《三國志》中的曹操.....................................56
(二)《三國演義》中的曹操...................................61
二、劉備....................................................64
(一)《三國志》中的劉備.....................................64
(二)《三國演義》中的劉備...................................65
第二節 忠義英勇的名將..........................................71
一、關羽....................................................71
(一) 《三國志》中的關羽....................................71
(二)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73
二、張飛....................................................78
(一)《三國志》中的張飛.....................................78
(二)《三國演義》中的張飛...................................81
第三節 善於謀略的軍師..........................................87
一、諸葛亮..................................................87
(一)《三國志》中的諸葛亮...................................87
(二)《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90
二、周瑜....................................................93
(一)《三國志》中的周瑜.....................................94
(二)《三國演義》中的周瑜...................................96
第四節 小結..................................................101
第四章 《三國志》到《三國演義》的情節安排.........................104
第一節 情節取材傳奇...........................................104
一、據史實加以誇飾........................................105
二、情節移植再現歷史感....................................110
(一)溫酒斬華雄............................................110
(二)單刀赴會..............................................112
第二節 情節呈現虛實相生.......................................115
一、實藏於虛...............................................115
(一)空城計................................................116
二、虛攻逼真...............................................120
(一)借箭虛實..............................................120
(二)情節人物刻劃..........................................123
第三節 小結....................................................124
第五章 結論.......................................................126
參考書目...........................................................129
一、專書.....................................................129
(一)古籍....................................................129
(二)近人著作................................................130
二、期刊論文.................................................134
三、學位論文.................................................138
四、網路參考資料.............................................145
五、附表.....................................................146
附表一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記載的差異................146
附表二 《中國歇後語大全》與本文典型人物相關的歇後語整理..154
附表三 《三國演義辭典》的情節分類........................15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古籍(按年代排序)
1. 〈漢〉班固著:《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
2. 〈三國〉劉邵著:《人物志》,(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4月)。
3. 〈晉〉陳壽著,王秀梅等校訂:《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2月)。
4. 〈晉〉常璩著:《華陽國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
5. 〈晉〉袁宏撰,周天游校注:《後漢書校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
6. 〈南朝宋〉范曄著,〈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8月)。
7. 〈南朝梁〉劉勰著,范文瀾註:《文心雕龍註(上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12月5刷)
8.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4月)。
9. 〈唐〉韋述、杜寶撰,辛德勇輯校:《兩京新記輯校、大業雜記輯校》,(西安:三泰出版社,2006年1月)。
10. 〈唐〉李商隱著,周振甫注:《李商隱選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
11. 〈宋〉孟元老撰,伊永文箋注:《東京夢華錄》,(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月) 。
12. 〈宋〉司馬光編著,〈元〉胡三省音註:《資治通鑑》,(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10月)。
13. 〈宋〉蘇軾撰,王松齡點校:《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14. 〈明〉羅貫中著 〈清〉毛宗崗批評:《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湖南:岳麓書社,2006年6月)。
15. 〈明〉高儒:《百川書志》,(北京: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年12月)。
16.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10月)。
17.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0月)。
18. 〈明〉王圻:《稗史彙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年8月)。
19. 〈明〉羅貫中著,吳小林校注:《三國演義校注》,(台北:里仁書局,2012 年 8月初版六刷)。
20. 〈清〉李綠園著:《歧路燈(上下)》,(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21. 〈清〉楊晨撰:《三國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二刷)。
22. 〈清〉嚴可均編著:《全三國文》,(上海:商務印書館,1999年10月)。
23. 〈清〉章學誠著,馮惠民點校:《丙辰雜記》,收錄於《學術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2月)。
24. 〈清〉毛宗崗《讀三國志法》,朱一玄編:《三國演義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
25. 〈清〉王鳴盛編,黃曙暉點校:《十七史商榷》,(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12月)。

(二)近人著作(按出版先後排序)

1. 方祖燊等著:《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台北: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社,1977年11月初版)。
2. 李則芬:《三國歷史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82年10月初版)。
3. 中國戲曲研究院編:《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二》,(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11月第4刷)。
4. 蔡義忠:《中國近三百年文學名著評介》,(台北:文友出版社,1983年4月初版)。
5. 夏元瑜:《三國之旅》,(台北:號角出版社,1986年12月16版)。
6. 沈柏俊、譚良嘯編著:《三國演義辭典》,(四川:巴蜀書社出版,1989年6月 1刷)。
7. 周樹人:《中國小說史略》,(台北:谷風出版社,1990年2月)。
8. 賈文仁:《古典小說大觀園》,(板橋:天宇出版社,1991年2月初版)。
9. 丘振聲:《三國演義縱橫談》,(台北:曉園出版社,1991年4月1刷) 。
10. 孟瑤:《中國小說史上下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4月再版)。
11.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2月初版1刷)。
12. 黃大受選注:《三國志選注》,(台北:正中書局,1992年2月初版2刷)。
13. 張順徽主編:《三國志辭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初版1刷)。
14. 傅隆基:《英雄豪傑話三國》,(湖北: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1刷)。
15. 周振甫:《小說例話卷二》,(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4年5月初版1刷)。
16. 夏志清:《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年5月2刷)。
17.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11月)。
18. 譚良嘯:《諸葛亮與三國文化》,(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年9月1刷)。
19. 傅惠生:《宋明之際的社會心理與小說》,(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10月1刷)。
20. 馬積高、黃鈞:《中國古代文學史4》,(台北:萬卷樓圖書,1998年7月初版)。
21. 高敏主編:《《三國志》精言妙語》,(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4月初版)。
22. 李德芳、于天池:《古代小說與民間文學》,(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2刷)。
23. 王增斌、田同旭:《中國古代小說通論綜解》,(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4年1月初版1刷)。
24. 王正湘:《群雄爭霸話三國》,(台北:旺文社,1994年7月)。
25. 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年10月初版2刷)。
26. 余振邦:《三國人物叢譚》,(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2月2版2刷)。
27. 段啟明:〈論周瑜《三國演義》人物論〉,《西南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4 期,頁65-71。
28. (俄)李福清:《三國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1刷)。
29. 劉永良:《三國演義藝術新論》,(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1月)。
30. 羅遠道、師尼羅:《英雄之歌-羅貫中與《三國演義》》,(台北:萬卷樓圖書,1999年9月初版)。
31. 徐復等編:《古漢語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6月)
32. 秦漢唐:《三國志》,(台北:廣達文化事業,2001年9月1刷)。
33. (英)佛斯特著,朱乃長譯:《小說面面觀》,(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年12月)。
3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倒序現代漢語詞典》,(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年12月)。
35. 周澤雄:《三國英雄基因》,(台北:實學社出版,2003年3月初版1刷)。
36. 李新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批判》,(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1月初版)。
37. 温端政等編著:《中國歇後語大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5月1版)。
38.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39. 楊昌年:《古典小說名著析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
40. 王靜芝等譯述:《白話三國志(上)(下)》,(台北:國家出版社,2006年5月初版1刷)。
41. 傅隆基:《解讀三國演義》,(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5年5月2版1刷)。
42. 魯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11月)。
43. 沈柏俊:《賞味三國》,(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8月2版1刷)。
44. 陳翔華:《三國志演義縱論》,(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9月1刷)。
45. 易中天:《品三國‧續》,(香港:三聯書店公司,2007年7月初版2刷)。
46. 易中天:《品三國》,(香港:三聯書店公司,2007年7月初版3刷)。
47. 沈柏俊:《羅貫中與三國演義》,(台北:遠流出版社,2007年11月初版1刷)。
48. 許少峰編:《近代漢語大詞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8月)。
49. 陳瑞秀:《《三國演義》之美學解讀》,(台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10月1刷)。
50. 呂思勉:《三國史話》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初版)。
51. 魯迅:《魯迅講國學》,(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
52. 廖瓊媛:《三國演義的美學世界》,(台北:里仁書局,2009年9月初版3刷)。
53. 石俊、王虹瑩:《國學泛舟》,(台北:龍視界出版,2014年2月)。
54. 關四平:《三國演義源流研究上篇:成書研究》,(台北:龍視界出版2014年10月)。
55. 關四平:《三國演義源流研究中篇:文本研究》,(台北:龍視界出版2014年11月)。

二、期刊論文(按發表先後排序)
1. 溫梁華:〈論三國人物與其歷史原型的異同〉,《雲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報》,1955年10月第5期,頁36-43。
2. 開封製藥廠工人理論小組:〈讀《三國志‧呂蒙傳》〉,《河南大學學報》,1975年第2期,頁57-59。
3. 〔日本〕小川環樹著 胡天民譯:〈《三國演義》所依據的史書〉,《明清小說研究》,1985年第2期,頁58-64。
4. 竺昌農:〈《三國演義》中一個被扭曲的人物形象—魯肅〉,《天府新論》,1986年第2期,頁52-54。
5. 黃祖良:〈《三國演義》主題新探〉,《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1年第1期,頁79-85。
6. 黃鈞:〈論《三國演義》的人物塑造〉,《文學遺產》,1991年第1期,頁55-63。
7. 馬植杰:〈論陳壽《三國志》〉,《蘭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19期,頁108-115。
8. 劉永良:〈《三國演義》的情節移植〉,《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1992年第1期,頁23-28。
9. 于平:〈《三國志》、《三國演義》與諸葛亮文化現象〉,《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4年第6期,頁21-23。
10. 傅惠生:〈論裴松之《三國志注》與《三國演義》的關係〉,《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頁10-15。
11. 厚豔芬:〈《三國演義》版本述略〉,《北方論壇》,1996年第4期,頁84-92。
12. 高凱、高放:〈簡話《三國演義》的形成過程〉,《南都學壇》,1997年第2期,頁60-61。
13. 劉永良:〈《三國演義》的典故運用〉,《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2000年1月第1期,頁37-41。
14. 任昭坤〈關於三國歷史分期的思考〉,《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第6期,頁131-133。
15. 余蘭蘭:〈近20年《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研究述略〉,《湖北大學學報》,2002年11月第6期,頁48-51。
16. 周遠成:〈三國周瑜論〉,《船山學刊》,2003年第2期,頁112-116。
17. 夏文輝:〈試論《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呂布〉,《岳陽職工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6月。
18. 王文暉、司馬朝軍:〈《近二十年來三國史與 三國志》研究現狀的定量分析〉,《史學月刊》,2003年第9期,頁113-116。
19. 沈伯俊:〈《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關係三論〉,《福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頁73-76。
20. 徐宗文:〈論《三國演義》與《三國志》裴注之關係〉,《深圳大學學報》,2003年5月第3期,頁85-89。
21. 張作耀:〈《三國演義》是怎樣塑造劉備形象的〉,《社會科學戰線》,2004年第4期頁150-163。
22. 王志武:〈《三國演義》的人物、結構和主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5月第5期,頁117-123。
23. 張子俠:〈論《三國志》的謀篇佈局〉,《安徽史學》,2004年第3期,頁96-97。
24. 沈伯俊:〈《三國演義》版本研究的新進展〉,《社會科學研究》,2004年5月,頁150-154。
25. 歐陽健:〈數位化與《三國演義》版本研究論〉,《東南大學學報》,2005年5月第3期,頁99-107。
26. 李勝:〈《驕兒詩》「或謔張飛胡」句「胡」字辨義〉,《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頁43-48。
27. 陳遼:〈兩個羅貫中〉,《江蘇社會科學期刊》,2007年04期,頁179~182。
28. 譚婷婷:〈試論《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現代企業教育》,2008年第1期,頁244。
29. 李俊恒:〈陳壽《三國志•賈詡傳》發覆〉,《齊魯學刊》,2008年第5期,頁48-50。
30. 鄭鐵生:〈三國文化大觀 文獻學術並重-評《三國演義》大辭典〉,《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2期,頁195-196。
31. 劉永良:〈《三國演義》情節的蘊涵與讀者的闡釋〉,《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頁34-40。
32. 韓得志:〈《三國演義》「賊」義解析〉,《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4月第2期,頁68-72。
33. 張同勝:〈論《三國演義》的效果歷史真實性〉,《明清小說研究》,2010年第1期。
34. 張紅波:〈馬超事件流變及《三國演義》成書〉,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6期,頁33-37。
35. 崔積寶:〈論《三國演義》中的魯肅形象〉,《學術交流》,2010年7月第4期,118-121。
36. 涂宗賢:〈《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馬超之形象與評價初探〉,《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所第三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9月,頁71-98。
37. 鄭子運、徐海斌:〈論《三國演義》諸葛亮故事之移花接木〉,《聊城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頁106~108。
38. 李貴龍:〈《三國志》典型人物的選擇原則〉,《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8月第4期,頁76-77。
39. 王鵬程:〈論《三國演義》對《三國志》的依傍與突破〉,《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頁49~52。
40. 陳萍:〈試論《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劉備形象〉,《楊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4期,頁62~64。
41. 黃晉:〈《三國演義》版本流傳考證〉,《學術論壇》,2012年第3期,頁59-64。
42. 吳凡:〈試論《三國演義》對人物形象的解構與重塑〉,《青年文學家》,2012年第15期,頁46~47。
43. 黃晉:〈《三國演義》成書過程以及作者和藝術表現手法研究〉,《吉林長春大學學報》,2012年2月,頁97~100。
44. 白馬普一:〈三國其實沒有「高富帥」〉,《現代青年月刊》,2012年5月,頁48。
45. 趙瑩:〈關於日本的《三國演義》人物研究〉,《語文學刊》,2012年11月,頁48~56。
46. 劉乃琳:〈試析《三國志演義》中的悲劇形象〉,《語文學刊》,2012年12月,頁46~51。
47. 劉嘉紅:〈陳壽《三國志》中的孫權形象〉,《安徽文學》,2012年第8期,頁19~20。
48. 杜貴晨:〈《三國志平話》敘事例議 ———兼與《三國志》、《三國演義》之比較〉,《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13年1月第一期,頁52~56。
49. 宋非非:〈從美人計看《三國演義》的女性觀〉,《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3年第5期,頁108~110。
50. 陳曦:〈《三國志演義》赤壁之戰敘述探索〉,《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頁52-57。
51. 沈伯俊:〈羅貫中與《三國演義》〉,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3 年第7 期,頁8。
52. 周先慎:〈《三國演義》人物塑造的得與失〉,《成都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9月,頁5~11。
53. 徐彥峰:〈多元化的文學創作語境與《三國演義》成書之關係〉,《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2月,頁46~48。
54. 方北辰:〈三國時代的新風貌-回眸《三國演義》背後的三國〉,《新世紀圖書館》,2014年第2期,頁10-15。
55. 王穎:〈從「梟雄」到「仁君」—《三國演義》對劉備形象的重塑〉,《運成學院學報》,2014年總第32卷,頁13~17。
56. 王孟:〈論《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形象〉,《文化產業論壇》,2014年第13期,頁62。
57. 王齊洲:〈《三國志演義》成書時間新探———兼論世代累積型作品成書時間的研究方法〉,《中山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頁1~12。
58. 王沖:〈《三國演義》與歷史中關羽形象異同及分析〉,《人文高地》,2014年第2期,頁278~279。
59. 吳秉勳:〈《三國演義》魯肅的形象與角色定位〉,《弘光人文社會學報》,2014年第17期,頁25~51。
60. 吳松:〈《三國志》辭典刊誤〉,《蘭台世界》,2014年3月,頁144~145。
61. 高君:〈《三國志》的名與字〉,《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頁56~59。
62. 陳得芝:〈從三國歷史到《三國演義》〉,《新世紀圖書館》,2014年第2期,頁7~9。
63. 黃燕滿:〈論《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形象〉,《時代文學》,2014年下半月,頁99。
64. 劉立:〈《三國演義》中馬超的悲劇形象〉,《赤峰學院學報》,2014年第8期,頁171~172。

三、學位論文(按發表年份排序)

1. 洪淳孝:《三國演義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2年)。
2. 倪振金:《諸葛亮聯吳制魏戰略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3. 陳昭昭:《從戲劇小說看關公形象嬗變》,(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4. 袁盛森:《三國演義戰爭描寫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5年)。
5. 王忠孝:《諸葛亮政治戰略之研究》,(台北: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6. 王佳煌:《諸葛亮的戰略研究》 (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7. 林素吟:《傳統小說中軍師類型之研究–以「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為代表》,(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8. 張清文:《諸葛亮傳說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9. 廖文麗:《古典小說虛實論研究--以《三國演義》為例》,(台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10. 陳瑩嬑:《張飛形象之演變—以《三國志》到《三國演義》的敘事嬗變為核心》,(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11. 余志挺:《裴松之《三國志注》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2. 羅永裕:《《三國演義》人物形像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13. 賴鍈紋:《蜀漢文武關係變遷之研究—以諸葛亮為中心(西元207-234年)》,(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4. 貫井正:《《三國志演義》諸葛亮形象生成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
15. 蔣聖安:《《三國演義》的敘事認知與文本建構》,(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6. 蔡光南:《論《三國演義》人物性格的兩大基本類型》,(湖北: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17. 蘇惠玲:《《三國演義》中男子服飾的角色刻劃效應─以曹操、關羽、諸葛亮為中心的比較研究》,(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8. 黃世孟:《《三國志通俗演義》著述意識研究》,(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9. 徐明政:《三國演義張飛、趙雲之形象研究》,(台北:銘傳大學應用語文硏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20. 曾淑玉:《《三國志》英雄人物形象之研究》,(台南: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21. 賴志鈞:《《三國演義》史傳敘述模式的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5年)。
22. 詹士模:《三國曹魏政治集團之演變》,(嘉義:嘉義大學史地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23. 陳孝田:《三國宗室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4. 張谷良:《諸葛亮民間造型之研究》,(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25. 黃俊凱:《三國演義之人物表現》,(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硏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6. 李秀玲:《《三國志》忠義人物研究》,(台南: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5年)
27. 李燦:《《三國演義》的情節結構分析》,(寧夏:寧夏大學人文學院碩士論文,2005年)。
28. 方志豪:《《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及其演變》,(屏東: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29. 田靜:《《三國演義》智謀描寫初探》,(山東:山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30. 何文:《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曹操人物形象流變研究》,(西安:西北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31. 盧治平:《元雜劇三國故事劇本研究─以版本為中心》,(台北:台北大學人文學院古典文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32. 洪詠秋:《《三國演義》與《水滸傳》英雄觀之探析》,(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33. 黃光庭:《《三國演義》作者的價值意識—以謀士為中心的考察》,(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34. 武志國:《論《三國演義》中的軍事謀略描寫》,(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35. 劉淑華:《三國志平話與毛評本三國演義之情節比較》,(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36. 洪至璋:《《三國演義》謀士研究》,(彰化: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37. 秦平:《《三國演義》虛實問題的接受研究》,(湖南: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38. 劉文菁:《《三國演義》五虎將人物形象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39. 羅美玲:《《三國演義》曹操用人之道研究—以謀臣為例》,(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40. 李光祥:《馬超、黃忠形象之演變--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
41. 王國宸:《《三國演義》中英雄人物的死亡書寫》,(台北: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9年)。
42. 林寶慶:《《三國演義》君臣主從關係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43. 古旭:《《三國演義》研究三題》,(重慶:重慶工商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44. 洪雲:《《三國演義》擇主描寫研究》,(山東: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45. 劉浩:《《三國演義》人物對話的語用分析》,(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46. 李國帥:《近現代三國學研究》,(山東: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47. 趙千惠:《《三國演義》女性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48. 左岩:《近二十年《三國演義》影視傳播及價值實現研究》,(山東: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49. 張弓:《《三國志》曹操史料研究》,(湖北: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50. 游少華:《《三國志》成語研究》,(廣州: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51. 王竣平:《三國人物形象的新塑造-從文字文本到電玩文本的討論》,(南投: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52. 杜小琴:《論三國故事文藝作品中孫尚香形象的演變》,(湖北: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53. 邱少成:《《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周瑜形象比較研究》,(湖北: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54. 林宜樺:《三國演義戰略研究-以諸葛亮與司馬懿之用兵為例》,(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55. 方明彬:《三國演義戰爭書寫-官渡、赤壁、彛陵之戰》,(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56. 吳詩婷:《陳舜臣《諸葛孔明》之敘事研究》,(台南: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57. 蔡佩真:《東吳前期輔臣形象研究--以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為範圍》,(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58. 麥語芹:《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周瑜形象之演變》,(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59. 石易:《論三國故事從史傳到小說到當陽民間傳說的流傳與變異》,(湖北:中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60. 劉奉文:《《三國志》版本諸問題研究》,(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2年)。
61. 劉小姣:《《三國志》戰爭描寫研究》,(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62. 上官文紳:《《三國志通俗演義》俊傑論》,(浙江:溫州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63. 梁現利:《《三國演義》中智者形象研究》,(山東:渤海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64. 蘭立:《三國人物姜維形象演變史》,(山東:渤海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65. 陳香璉:《《三國志演義》中「五虎將」結構之探討》,(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66. 謝東翰:《三國故事人物形象比較研究-從中國到日本 從古典到科幻》,(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12年)。
67. 李耀宗:《《三國演義》劉備形象》,(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12年)。
68. 楊玉文:《《三國演義》謀略型人物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
69. 劉永成:《毛氏父子《三國演義》評點「結構」觀之探討》,(山東: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70. 楊靜靜:《朱熹論三國》,(浙江:溫州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71. 劉大印:《從《三國志》到《三國演義》諸葛亮形象流變研究》,(山東: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72. 劉丹:《電視劇《三國演義》與《三國》的比較研究》,(遼寧:遼寧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73. 莊文宏:《《三國演義》軍師與戰神形象研究—以諸葛亮與關公為例》,(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年)。
74. 劉朝暉:《論《三國演義》蜀漢武將形象群》,(黑龍江:哈爾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75. 和海超:《《三國志》裴注對《三國演義》成書的影響》,(湖北:中南民族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76. 莊志文:《電視劇《三國》的人物分析》,(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年)。
77. 吳昆展:《《三國演義》呂布形象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年)。
78. 劉莉莉:《《三國志平話》和《三國志演義》關係研究》,(山東: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四、網路參考資料

1.漢語大字典http://zd.eywedu.com/
2.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3.漢典http://www.zdic.net/
4.漢語詞典http://tw.18dao.net/漢語詞典
5.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