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3103-09581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3103-095816
論文名稱
Title
警佐警察人員晉升警正官等訓練成效之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6-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6-23
關鍵字
Keywords
訓練、升任官等、評估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83 次,被下載 321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8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210 times.
中文摘要
論文摘要
警佐警察人員晉升警正官等訓練自八十八年開辦,迄至九十一年止已有四年,共辦理五次(按八十八年辦理二次),其辦理成效如何,實有待探討,俾為改進之參考,基此目的乃進行本研究。
本研究透過訓練成效評估理論、警佐警察人員晉升警正官等訓練制度與問題的文獻分析和理論探討,建構合適的研究架構,並以反應、學習、行為、結果等評估訓練方案的四項指標、受訓學員對學習狀況及制度改善之意見、以及受訓學員之基本資料等六大主軸設計問卷,調查受訓學員對本訓練的認知與態度及改善意見等資料,進行量化統計分析。
本研究之調查計畫,因問卷量表之預試量及測試樣本之分散且工作性質及時間不定,不易尋找大量之預試樣本,所以預試採專家效度。正式調查計畫,選擇於訓練結束一年後進行,以九十年受訓學員為研究對象,避免訓練進行中或結束時調查的不客觀;抽樣方式係就該年度受訓學員3,789人分層隨機抽樣三分之一,寄發問卷1,240份,有效回收問卷366份,在95﹪信賴水準之下,抽樣誤差為±5﹪。
本研究以受訓學員基本背景與學員對課程內容反應之認同感無顯著差異、對參加訓練可以有效學習個人工作知能的認同感無顯著差異、對有助於工作之認同無顯著差異、對訓練整體成效之認同無顯著差異等四項為研究假設,經分析考驗結果,上述四項假設中因為因素構面各有顯著性差異,故均不成立。
本研究透過訓練理論及相關文獻、研究的探討,並參酌現行警察教育訓練制度及警佐警察人員晉升警正官等訓練的實際運作情形及問題,並經回收問卷之資料分析,獲得研究發現及結論如下:
一、警察教育制度紊亂,平時訓練功能不彰。
二、受訓動機薄弱,課程內容有待調整。
三、公務干擾頻繁,訓練方式尚待變革。
四、慎選受訓地點,提升訓練成效。
五、學員年齡逐年降低,素質逐年上升。
六、淘汰率過低,測驗不符實際。
七、晉升官等比率極高,異於一般升官等訓練。
八、已達成訓練目標之需求,惟仍須檢討改進。
依上述的研究發現及結論為基礎,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健全警察教育訓練,全面提升素質。
二、分散訓練梯次,控制訓練品質。
三、淘汰不適之訓練場所。
四、重新檢討訓練內容及方式。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001
第二節 研究問題…………………………………………...00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004
第四節 研究架構……………………………………..…….005
第五節 研究流程……………………………………..….…007
第六節 研究方法………………………………………..….009
第七節 名詞解釋…………………………………..……….009
第二章 文獻探討…………………………………………….....…011
第一節 訓練的意義及類別…….………………..…………011
第二節 訓練成效評估理論…………………………..…….028
第三節 相關研究……………………………………..…….046
第三章 警佐警察人員晉升警正官等訓練制度與問題………...055
第一節 警察教育與訓練……………………………..….…055
第二節 警佐警察人員晉升警正官等訓練現況…………...060
第三節 警佐警察人員晉升警正官等訓練相關問題……...071
第四章 研究方法…………………………………………..…….076
  第一節 資料蒐集方法……………………………………...076
  第二節 研究變項之操作性定義…………………………...077
第三節 研究假設……………………………………..…….078
第四節 問卷設計……………………………………..…….079
第五節 調查計畫……………………………………..…….081
第六節 資料分析……………………………………..…….084
第五章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085
第一節 樣本分析……………………………………..…….085
第二節 參訓學員基本屬性之次數分配分析……………...087
第三節 受訓學員訓練成效之次數分配分析……………...090
第四節 因素分析……………………………………..….…107
第五節 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113
第六節 分析檢驗結果……………………………..……….13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37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137
第二節 建議………………………………………………...140
第三節 後續研究…………………………………………...143
參考書目…………………………………………………………...144
附錄 問卷..……………………………………………………...14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1. 朱金池(民91),「警察人員教考用配合制度之研究」,發表於九十一年度考
選制度研討會,考試院主辦。
2. 朱靜郁(民84),訓練需求評估之研究:中央銀行暨所屬中央印製造幣廠之個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 朱泓源(民88),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
4. 呂亞力(民83),政治學,台北:三民。
5. 何永福等(民82),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三民。
6. 李長貴(民76),人事管理學:人力資源的管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7. 林坤茂(民86),以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觀點探討組織訓練移轉之成效:以台灣糖 業公司為個案分析,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8. 吳定(民87),建立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制度之研究,公務人員
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專案委託研究,未出版。
9. 吳復新(民85),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空中大學。
10. 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11. 狄家葳(民88),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12. 邱華君(民72),警察學通論,台北:偉成。
13. 邱皓政(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14. 邱沛霖(民78),我國國營事業機構訓練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5. 施永昭(民91),「義勇警察組織學習能力之建構」,警學叢刊,第三十三卷第一期,頁137-166。
16. 施能傑等(民89),委任公務人員晉升薦任官等訓練成效之研究,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專案委託研究,未出版。
17. 許濱松(民80),人事行政(全),台北:華視。
18. 簡建忠(民84),人力資源發展,台北:五南。
19. 陳其龍(民78),「有效的員工訓練與主管培育」收錄於陳明漢等編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
20. 陳姿妤(民86),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本國銀行業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1. 曾靜如(民89),中華電信國際分公司訓練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2. 楊家誠(民91),刑事警察在職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刑事人員講習班第五十四期為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論文,未出版。
23. 楊國樞等編(民8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冊),台北:東華。
24. 羅文輝(民83),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
25. 謝瑞智(民88),警政改革建議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26. 譚仰光(民65),職業訓練概論,台北;復興。
27. 黃英忠(民84),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
28. 孫本初(民86),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組織轉型訓練需求評估之研究,中 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委託研究案。
29. 廖美娥(民82),「我國現行人事人員在職訓練之檢討與改進」,人事法制創 作徵文得獎作品編輯(第七輯),銓敘部編印,頁645-689。
30. 盧偉斯(民86), 「組織學習與警政革新」,警學叢刊,第28卷第3期,
頁45-61。
31. 羅文輝(民83),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
32. 蔡良文(民88),人事行政學,台北:五南。
33. 梅可望(民83),警察學原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34. 張潤書、施能傑(民85),公務人員升遷制度之研究。銓敘部專案委託研究計畫報告,台北:銓敘部,未出版。
35. 張建忠(民70),「我國中央公務人員在職訓練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6. 張潤書(民81),行政學(下),台北:華視。
37. 趙其文(民81),人事行政(全),台北:華視。
(民85),人事行政學:兼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華泰。
38. 蘇伯顯(民87),公務人員高普考試錄取人員訓練改進之研究,公務人員保
障暨培訓委員會專案委託研究,未出版。
39. 蕭武桐(民85),行政倫理,台北:空中大學。
40. 銓敘部(民 83), 中央三級以上行政機關公務人力評估研究報告。台北:銓敘部,未出版。
41. 考試院(民85),公務人員陞遷法制之研究問卷調查報告。台北:考試院,未出版。
42. 立法院公報(民85),第八十五卷第四十八期,頁49-57。

二、英文部份:
1. Baldwin, T.T. &Ford,J.K.(1988),“Transfer of Training:A Review and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Personnel Psychology,41.
2. Devellis,R.F.(1991),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London:SAGE
3. Erickson, R.C. & Wentling, T.L. (1976),Measuring Student Growth.Urbana,IL:Griffon Press.
4. Goldstein,I. L.(1986),Training in Organizations:Need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CA:Brook/Cole.
5. Gay, L.R.(1992),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Y:New York:Macmillan.
6. Huczynski, A. A. & J. W. Lewis(1980), “An Empirical Study into the Learning Transfer Process in Management Train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7, 238.
7. Jordann J. P.(1963),“Exploratory Behavior: The Formation of Self and Occupational Concepts”, In Super, D. E., Steratishersky, R., Mattin, N.,
8. Kirkpatrick ,D.L.(1975),Evaluation Training Programs. Wisconsin: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1998),Evaluation Training Programs:The Four Levels.2nd ed..San Francisco:Berrett-Koehler.
9. Noe, R.A.(1986),“Trainees’ Attributes and Attitudes:Neglected Influences on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1.
10. Nadler,L. (1979),Developing Human Resouces,Houston, TX:Gulf.
11. O’Connor, B.N., Bronner,M. & Delaney,C.(1996),Training for Organization.Englew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2. Robbins, Stephen P. (1982)Personnel: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3. Parry, Scott B(1997).,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raining: A Collection of Tools and Techniques (Alexandria, VA: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 Development, 1997), 5.
14. Super Donald E.(1957),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 New York: Harper & Row.
15. Thied (1994), Evaluation of Adult Education:Outlines of an Emerging Field of University Study. Washington D.C.:Adult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U.S.A.
16. Vroom V. B.(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7. Wart,M.V., Cayer, N.J.,Cook,S.(1993)Handbook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Public Sector.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18. Xiao, J.(199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nd the Transfer of Training in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in Shenzhen, China”,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 7(1),59.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