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3108-13432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3108-134328
論文名稱
Title
陳玉慧小說研究─以《徵婚啟事》、《海神家族》為中心
The study of Chen, Yu-Hui's novel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6-2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6-23
關鍵字
Keywords
旅行、女性家族書寫、陳玉慧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4 次,被下載 187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877 times.
中文摘要
陳玉慧的人生經歷既多元又特殊,多重身分的融合,文學創作上廣涉散文、小說、戲劇、新聞等面向的書寫,是台灣當代作家中極特出者,陳玉慧的寫作,在台灣是一特異的聲音。本論文以陳玉慧所出版的小說作品為研究的對象,範圍包含長篇與短篇小說。論文的篇章架構簡述如下: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文獻探討、研究方法和章節架構。論文第二章討論小說主題,第一節討論《徵婚啟事》,提出《徵婚啟事》的寫作動機,並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台灣報業的發展作一概述,對於小說中所含應徵者對於愛情與婚姻的看法,徵婚中邊緣人的尷尬,嚴重缺乏的幽默感,以及徵婚過程中雙方的互動加以討論。最後對作品引發的爭議與迴響作一討論。第二節討論《海神家族》作品的產生與背景,作品的命名,身分認同,與作品的藝術價值。第三章討論小說中的男性角色,第一節討論《徵婚啟事》中寂寞的徵婚人,將他們分為三類討論:一、未有過婚姻經驗的應徵者;二、曾有過婚姻經驗的應徵者;三、非以結婚為目的應徵者。對照李銀河的統計結果,以及婚姻與家庭的社會學、心理學分析陳玉慧所記錄的四十二位應徵者。第二節討論陳玉慧小說中缺席的父親、離家的男性:一、醉心飛行的林正男、二、社會主義運動家─林秩男、三、我的中國父親─二馬探討他們的離家缺席與父親形象。小說中的男性都同時在台灣或在女性的生命史中消失無蹤,缺席的男人造成愛的缺席,同時使得父親的身影模糊。第四章討論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即陳玉慧筆下無父的孤女:第一節討論三和綾子、第二節討論靜子(林芬芳)、第三節討論《海神家族》中的敘述者「我」、第四節以渴望父愛為題,接續討論陳玉慧小說中渴望父愛的孤女,她們的共同特色為,父親從未出現在她們的生命成長過程中,或只短暫出現卻造成失父女兒終身的陰影與苦痛。陳玉慧的筆下出現了許多失父的孤女,包括她自己也是,本章探討這些失去父親的女兒。探討女兒對父愛的渴望、父女關係的矛盾,以及最終父女關係的修睦。論文探討陳玉慧如何透由心理的治療與書寫,在書寫的同時進行療治,終結了家庭的罪惡與傷害的惡性循環,成功\\的與她的家族和解。第五章結論:歸納本論文之研究成果,並提出未竟之處與後續研究之展望。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架構 6
第二章 小說主題 8
第一節 《徵婚啟事》 8
一、寫作動機與作品的產生 8
二、時代背景─台灣報業的發展概述 9
三、故事情節 10
四、結婚的動機以及對愛情與婚姻的看法 10
五、徵婚-邊緣人的尷尬 12
六、徵婚者與應徵者的互動 14
七、爭議與迴響 15
第二節 《海神家族》 19
一、 寫作動機與作品的產生 19
(一)身為台灣人的焦慮 19
(二)和家族成員的對話 21
二、 故事情節 22
三、 背景 23
四、 作品的命名 26
(一)女性家族書寫 26
(二)媽祖 28
五、 呈現台灣典型-將自身命運等同台灣命運 32
(一)台灣島的孤立 32
(二)島內過去的國族想像 33
(三)返家 35
(四)身分認同─定義台灣人 36
六、 視角 40
第三章 小說中的男性角色 44
第一節 《徵婚啟事》寂寞的徵婚人 44
一、 未有過婚姻經驗的應徵者 45
二、 曾有過婚姻經驗的應徵者 53
三、 非以結婚為目的應徵者 56
第二節 缺席的父親、離家的男性 58
一、 《海神家族》醉心飛行的林正男 60
(一) 與綾子的異國婚姻 60
(二) 正男的飛行夢 61
(三) 正男的失蹤 65
(四) 慈愛的父親形象 68
二、 《海神家族》社會主義運動家─林秩男 69
(一) 實踐台獨理想的長征 69
(二) 缺席的父親 72
三、 《海神家族》我的中國父親─二馬 75
(一) 二馬的身世之旅 75
(二) 漂流在女體中的父親 79
(三) 威權的父親形象 82
第四章 小說中的女性角色 86
第一節 《海神家族》中的三和綾子 89
一、 遠赴異鄉,未開始就結束的婚約 90
二、 與丈夫的恩情 91
三、 與小叔的不倫戀 93
第二節 《海神家族》中的靜子(林芬芳) 97
一、 靜子的愛情與婚姻 97
二、 失職的母親 102
第三節 《海神家族》中的敘述者「我」 106
一、 孤單的童年 107
二、 弒父 110
三、 愛與寬恕,自我重生的治療 113
第四節 渴望父愛 121
一、 心如 122
二、 曉棣 124
三、 蘇美薇 125
四、 明夏同父異母姊 126
五、 萬里尋父的趙小元 127
六、 小橋 128
第五章 結論 129
參考書目 13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陳玉慧作品(依出版年代順序排列)
一、陳玉慧小說
《徵婚啟事》(台北:大眾讀物出版社,1992年初版五刷)。
《徵婚啟事》(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3年5月16日初版一刷)。
《徵婚啟事》(台北:二魚文化出版社,2002年4月初版二刷)。
《深夜走過藍色的城市》(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7月16日初版一刷)。
《獵雷:一個追蹤尹清楓案女記者的故事》(臺北:聯合文學,2000年初版)。
《你今天到底怎麼了》(臺北:二魚文化,2003年初版)。
《海神家族》(臺北:INK印刻出版,2004年10月初版)。
二、陳玉慧散文集
《失火》(臺北:三三書坊出版:遠流發行,1990年7月16日初版一刷)。
《我的靈魂感到巨大的餓》(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3月5日初版二刷)。
《你是否愛過?》(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初版)。
《巴伐利亞的藍光:一個台灣女子的德國日記》(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4月初版一刷)。
《我不喜歡溫柔:因為溫柔排除了激情的可能》(臺北:大田出版,2004年初版)。
《遇見大師流淚》(臺北:大田出版,2005年初版)。
《我的抒情歐洲》(臺北:大田出版,2006年初版)。
三、電子媒體:
陳玉慧:(誰是陳玉慧)(來源:http://udn.com/search/?Keywords=%B3%AF%A5%C9%BCz&searchtype=overture)
四、陳玉慧期刊專欄(依期刊筆劃順序排列)
(1)《小作家月刊》
〈戰爭背後的故事--一名戰地記者的親身經歷〉,第110期(民92.06),頁4-8。
(2)《印刻文學生活誌》
〈來自琉球的臺灣媳婦三和綾子〉,第3期(民92.11),頁42-62。
(3)《表演藝術》
〈生活,那看不見的劇場--緬懷在巴黎學戲劇的時光〉,第136期(民93.04),頁10-11。
〈大家來學戲劇〉,第137期(民93.05),頁8-9。
〈人人心裡都有一個馬戲團〉,第138期(民93.06),頁6-7。
〈你跳舞,她也跳舞〉,第139期(民93.07),頁8-9。
〈坐在阿依安旁邊〉,第140期(民93.08),頁6-7。
〈也許下次還是可以去亞維儂〉,第141期(民93.09),頁8-9。
〈歐洲人文筆記--寫給碧娜.鮑許〉,第142期(民93.10),頁8-9。
〈羅伯.威爾森的下午〉,第143期(民93.11),頁8-9。
〈海納.穆勒這個人〉,第144期(民93.12),頁8-9。
〈那年夏天我也是喜劇演員〉,第145期(民94.01),頁6-7。
〈像Benny Hill這樣的一齣戲〉,第146期(民94.02),頁6-7。
〈德國戲劇頑童希林根希夫〉,第147期(民94.03),頁6-7。
〈與彼得.布魯克的交談〉,第148期(民94.04),頁6-7。
〈日安,貝克特先生!〉,第149期(民94.05),頁6-7。
〈為自己點一首歌〉,第150期(民94.06),頁12-13。
〈大聲喊席勒!〉,第151期(民94.07),頁12-13。
〈你練習了嗎?〉,第152期(民94.08),頁8-9。
〈你那令人驚嘆的姊妹〉,第153期(民94.09),頁6-7。
〈掀開一個俄羅斯娃娃〉,第154期(民94.10),頁6-7。
〈親愛的康斯坦絲〉,第155期(民94.11),頁8-9。
(4)《新新聞》
〈徵婚從來就不是一件美好差事〉,第551期(民86.09.28-10.04),頁88。
(5)《講義》
〈瑞士警衛猶太英雄〉,第21:5=125期(民86.08),頁32-33。
〈諾貝爾精子銀行〉,第24:6=144期(民88.03),頁136-137。
(6)《聯合文學》
〈與智慧寶相遇--札記達賴喇嘛〉,第13:5=149期(86.03),頁42-47。
〈佈雷希特[Bertolt Brecht]、生日快樂!〉,第14:8=164期(民87.06),頁98-101。
陳玉慧;姚彼得文;陳映真;趙佩如譯〈佈雷希特百歲冥誕紀念專輯--輯一:世紀末的注目〉,第14:8=164期(民87.06),頁98-108。
〈獵雷--一個追蹤尹清楓案女記者的故事 -1-〉,第16:11=191期(民89.09),頁20-44。
〈獵雷:一個追蹤尹清楓案女記者的故事 -2-〉,第16:12=192期(民89.10),頁78-95。
〈你是否愛過?〉,第17:8=200期(民90.06),頁146-159。
〈陳玉慧「你是否愛過」?新書發表會(等二則)〉,第17:10=202期(民90.08),頁172。
陳玉慧:〈我為何寫作?〉,發表於靜宜大學台文系主辦「女性文學學術研討會」,2006年9月30~10月2日。
貳、單篇單論文(以下依作者姓名筆劃升冪排序)

一、期刊論文
Janet Wolff 著,黃筱茵譯:〈重新上路:文化批評中的旅行隱喻〉,《中外文學》第27卷第12期(1999年5月),頁29-49。
巴拔(Homi K. Bhabha)著,廖朝陽譯:〈播撒民族:時間、敘事與現代民族的邊緣〉《中外文學》,第30卷第12期(2002年5月),頁74-96。
李令儀:〈她還是那個人〉,《誠品好讀》51 期,(2005年2月),頁74-75。
李有成:〈漂泊離散的美學:論《密西西比的馬薩拉》〉,《中外文學》,第247期(1992年12月),頁71-87。
李麗美:〈論《海神家族》裡的媽祖信仰〉,《東方人文學誌》第5卷第1期(2006年3月),頁237-246。
明夏:〈丈夫以前是妻子--評論家丈夫明夏專訪小說家妻子陳玉慧〉,《印刻文學生活誌》第3期(民92.11),頁28-41。
范銘如:〈陳玉慧《巴伐利亞的藍光》評介〉,《中國女性文學研究室學刊》第5期(民91.09),頁93-95。
孫瑋芒:〈先有華麗的冒險 才能在網路上遇見愛情〉,《新新聞》第549期(民86.09.14-09.20),頁75-76。
孫瑋芒:〈愛情的真實感動無法建立在謊言之上〉,《新新聞》第551期(民86.09.28-10.04),頁89。
張瑞芬:〈國族.家族.女性-陳玉慧、施叔青、鍾文音近期文本中的國族/家族寓意〉,《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0期(民94.06),頁1-29。
張錦忠:〈文化回歸、離散台灣與旅行跨國性:「在台馬華文學」的案例〉《中外文學》,第33卷第7期(2004年12月),頁153-166。
陳平浩:〈千里眼的凝視,順風耳的聆聽:如何書寫臺灣歷史:評陳玉慧《海神家族》〉,《幼獅文藝》第620期(民94.08),頁102-103。
陳芳明:〈從父祖之國到媽祖之土─初讀陳玉慧《海神家族》〉,收入陳芳明:《孤夜獨書》(台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1日,初版一刷),頁92-97。
黃文成:〈不喜溫柔的海神之女:側寫作家陳玉慧〉,《幼獅文藝》第613期(民94.01),頁34-37。
黃文儀:〈三個陳玉慧〉,《誠品好讀》51 期,(2005.02),頁73。
黃錦珠:〈尋訪個人/族群的身世之謎 讀陳玉慧《海神家族》〉,《文訊》第231期(民國94年01月),頁24-25。
廖咸浩:〈尋父之悲情與弒父之必要——台灣世紀末的父�權〉,《聯合文學》第12 卷第10期(1996 年8 月),頁72-75。
蔡振念:〈叫母親太沈重—臺灣現代小說中的母親及母女關係〉,《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20 期,頁510-540。
薛興國輯:〈中外名家話寂寞〉,《聯合文學》第四卷第十期(1988年8月),頁62-65。

二、論文集論文
沈芳序:〈愛的探問.靈魂的對話:試論陳玉慧散文作品之轉變(1978-2006)〉,發表於靜宜大學台文系主辦「女性文學學術研討會」,2006年9月30~10月2日,第六場。
張瑞芬:〈昨日重現的記憶─台灣九○年代以降女性家族書寫〉,《兩岸現代文學發展與思潮學術研討會》(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編印,2004年10月),頁1-20。
陳明柔:〈遠走到他方─陳玉慧《海神家族》中的離散語境〉,發表於靜宜大學台文系主辦「女性文學學術研討會」,2006年9月30~10月2日,第六場。
蔡振念:〈尋找父親的背影——《逆旅》與《海神家族》的家(國)族書寫與父親形象〉,發表於高雄師大「台灣語文卓越教學研討會」,2007年5月10日。

三、電子媒體
http://blog.udn.com/jadechen123/533681,黃文鉅:〈無主、無父、無政府的女體本紀〉,2007/08/09參閱。
http://blog.yam.com/yvonnewnm,novella談海神家族。2007/05/17參閱。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jadechen123&f_ART_ID=543322返家的女兒。2007/06/14參閱。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jadechen123&f_ART_ID=820569明夏與陳玉慧對談錄。2008/04/02參閱。
http://fma.mc.ntu.edu.tw/oldweb/message/18%B4%C1/%B3%F8%AF%C8%A4%BA%B9%F5-18.htm告訴您報紙的一些【內幕】,2007/04/13查閱
http://www.pts.org.tw/~web01/tuesday/t_051.htm媽祖保護的台灣女兒:【海神家族】陳玉慧。2007/05/17參閱。


叁、報紙評論

江斐琪:〈享受孤獨與漂浮 陳玉慧樂做無家的人〉,《中國時報》37版,中華民國91年5月20日。
江斐琪:〈陳玉慧的婚姻觀 曾徵婚100多次就怕「老公」這個字眼〉,《中國時報》37版,中華民國91年5月20日。
吳達芸:〈世紀末女子返鄉〉,《聯合報》第48 版,1999 年2 月8 日。
梁一萍:〈島嶼傳奇─《海神家族》〉,《聯合報》讀書人版,2004 年12 月12 日。
陳宛茜:〈書寫《海神家族》,陳玉慧打開自己〉,《聯合報》C6版,2004 年1 月19 日。
陳姿羽:〈首頁人物:陳玉慧 陳玉慧省視內在推新作《你今天到底怎麼了?》〉,《聯合報》,B4版,讀書人首頁,2004年2月8日。
顏擇雅:〈台灣女性的家族史觀〉,《民生報》A10 版,2005 年1 月23 日。


肆、學位論文

吳芷維:〈交纏與共生:九○年代以來女性小說中的母女關係〉(台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3學年度)。
林唯莉:〈女遊與女性自傳式書寫中的家國語藝─以《逆旅》、《漫遊者》、《海神家族》為分析對象〉(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4學年度)。
連培妏:〈九○年代以降台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4學年度)。
曾珍:〈九十年代女作家小說兩性關係情節暨教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92學年度)。
黃宗潔:〈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94學年度)。

伍、中文書目
大衛•史都(David Stoop)著; 柯里斯,林為正譯:《父愛不缺席-心理醫師剖析父親的十二種模式》,台北:智庫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7月第一版印行。
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0月初版。
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出版公司,2003年12月初版。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三刷。
申丹:《敘事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一版一刷。
安德生(Christopher P. Anderson)著;施寄青譯:《父親角色》,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8月16日初版六刷。
江宜樺:〈新國家運動下的台灣認同〉,收錄於林佳龍、鄭永年主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台北:新自然主義公司,2001年4月初版。
艾瑞克森(Beth M. Erickson)著 ; 陳信昭,崔秀倩譯:《渴望父愛:失去父親及其影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9月一版一刷。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陶鐵柱譯:《第二性》,台北:貓頭鷹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10月初版。
西蒙•波娃著;桑竹影譯:《第二性:女人第三卷,正當的主張與邁向解放》,台北:晨鐘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2年4月30日初版。
佛利特(Victoria M. Follette)、蘇澤克(Josef I. Ruzek)、阿布格(Francis R. Abueg)著 ; 楊大和等譯:《創傷的認知行為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初版一刷。
佛亞(Edna B. Foa)、基恩(Terence M. Keane)、佛萊曼(Matthew J. Friedman)主編;楊筱華等譯:《有效治療創傷後壓力疾患:國際創傷性壓力研究學會治療指引》,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初版一刷。
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年1月,新版1刷。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85年5月初版。
李玲:《中國現代文學的性別意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7月初版一刷。
李喬:《小說入門》,台北:大安出版社,2002年9月一版三刷。
李銀河著:《性愛與婚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初版一刷。
周英雄:《小說.歷史.心理.人物》,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10月二版。
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台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1日初版一刷。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
阿德?(Alfred Adler)著,黃光國譯:《自卑與超越》,台北:志文出版社,1992年7月再版。
俞汝捷:《人心可測-小說人物心理探索》,台北:淑馨出版社,1995年8月初版一刷。
哈夫洛克•靄理士(Havelock Ellis)著,潘光旦譯注:《性心理學》(Psychology of sex : a manual for students) ,臺北: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8月初版。
珍妮絲•史普林 (Janis Abrahms Spring),麥克•史普林 (Michael Spring)著 ; 高蘭馨,柯清心譯:《外遇的男女心理:如何走出創傷與重建信任》,台北: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20日第一版第一次印行。
約翰•布雷蕭 (John Bradshaw)著;鄭玉英,趙家玉譯:《家庭會傷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機》,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初版35刷。
胡亞敏:《敘事學:敘事學理論導論》,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二版一刷。
胡菊人:《小說技巧》,台北:遠景出版社,1978年9月初版。
胡應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重印。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一版一刷。
烏納穆諾(Miguel de Unamuno)著;蔡英俊譯:《生命的悲劇意識》,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1年3月再版。
郝譽翔,《逆旅》台北:聯合文學,2000年3月。
張戎著,張樸譯:《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84年2月二版七刷。
張健:《小說理論與作品分析》,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7月一版一刷。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初版一刷。
張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0月,一版。
陳芳明:《九十三年散文選•序》,臺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 年3月10日初版。
陳芳明:《孤夜獨書》,台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9月1日,初版一刷。
陸志平,吳功正:《小說美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年6月初版。
傅騰霄:《小說技巧》,台北:洪葉文化,1996年4月初版一刷。
彭懷真:《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9月三版三刷。
華萊士•馬丁(Wallace Martin)著;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二版二刷。
詹姆斯.費倫(James Phelan)著;陳永國譯:《作為修辭的敘事:技巧、讀者、倫理、意識形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初版三刷。
廖炳惠:《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12月15日,一版三刷。
瑪琳•格林(Maureen Green)著,張乙宸譯:《婚姻關係》,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2月1日初版一刷。
赫金斯(M. Katherine Hudgins) 著 ; 陳信昭等譯:《創傷後壓力障礙症的經驗性治療:治療性螺旋模式》,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初版一刷。
蔡振念:《台灣現代短篇小說精讀(下)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6月初版一刷。
蔡振念:《台灣現代短篇小說精讀(上)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6月初版一刷。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1994年8月十版一刷。
蘇偉貞:《私閱讀》,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2月初版一刷。
黨士豪著:《心理學與婚姻》,台北:有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60年元月初版。


陸、外文書目

Burgess, Ernest W. , Harvey J. Locke , and Mary Margaret Thomes. The Family. New York:American Book Company , 1960
Knox, David H., Marriage : Who? When?Why? Englewood Cliffs, N.J. : Pentice Hall, 1975
Symonds, Alexandra “Phobias after Marriage, Women’s Declaration of Dependence” , Psychoanalysis and Women : Contributions to New Theory and Therapy, ed. Jean Baker Miller New York : Brunner,1973
Terr, L. C. “Childhood Traumas: An Outline and Over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48(1) ,1991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