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4104-18053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4104-180535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國家機關與產業發展之關係-以液晶顯示器(LCD)為例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Industry in Taiwa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06-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6-24
關鍵字
Keywords
國家機關、液晶顯示器產業
state, LCD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5 次,被下載 920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9204 times.
中文摘要
東亞國家的快速發展吸引學者對其投以關注眼光,分別從不同角度討論國家機關對整體經濟所造成的影響。新古典經濟理論主張國家的角色僅止於次要的輔助地位,市場機制才是推動經濟的功臣。傳統國家中心論則認為新古典理論忽略了國家機關在產業發展上的主動性,主張國家機關透過產業政策發展經濟才是東亞國家得以快速成長的因素,只是,將國家與社會的全面切割造成傳統國家中心論的過度化約與限制,在東亞國家先後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後,Evans與Weiss的政策網絡理論逐漸取代傳統國家中心理論成為解釋東亞國家發展主流論述。
過去,台灣LCD產業發展的相關文獻甚少關注國家機關與產業的關係,故本文以國家與產業的互動概念做為基礎,透過文獻分析以及深入訪談方式,探討台灣LCD產業發展歷程中國家政策對產業的影響及國家與產業間的互動情況。
結果發現,台灣LCD產業發展之初,國家機關處於被動,任由廠商在市場上競爭,九0年代前後,政府才逐漸轉趨主動,企圖引導TFT -LCD產業的發展。然而,政治民主化以及企業意見難以整合,使得國家自主性受到限縮,加以景氣低迷與技術難以獲得之下,LCD產業難有重大發展。
一九九七年金融危機以及韓國加入市場,使台灣業者與日本廠商得以進行合作,邁入大尺吋TFT-LCD的量產,政府轉而關注產業環境的建立,在政府與產業界的推動下,產業快速發展,LCD產業結構亦趨於完整,短短幾年,台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量產國。
但,如此並非意謂台灣LCD產業已站穩腳步,資金的持續投入以及智慧財產權的建立是未來必須面對的課題,國家與產業維持密切互動才能再度推升LCD產業發展。
Abstract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tates in East Asia attracts scholars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state in economy from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Neo-classical economic theory claims that the role of the state is secondary and market mechanism is the major engine to drive economy. Traditional state-centered theory thinks that neo-classical economic theory neglec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tate and claims that industrial policies of the state are the reason of the rapid growth in East Asia. However separa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leads to simplifications and limits of traditional state-centered theory. After states in East Asia apply the democratization and freedom of the economy, Evans and Weiss’s policy network theory becomes the main stream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s in East Asia.

In the past, the relative studi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LCD industry in Taiwan were scarce. Few people concerne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s and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states and industries, this thesis discusses how the policy of the state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LCD industry in Taiwan.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state is passive and lets the companies compete freely in the market in the beginning of LCD industry. In the 90’s, the state turns to be positive and intends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TFT-LCD industry. However to integrate the democratization and opinions of companies is difficult. The companies are hard to acquire the important technology they need and the economy is in the depression in that time. These factors cause LCD industry unable to develop well.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1997 and Korea entering the market force the companies of Taiwan to cooperate with the ones of Japan and start to produce the large size TFT-LCD. The state turns to focu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In the efforts of the state and the companies in LCD industry, the LCD industry expands quickl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gradually close to complete. In the recent years, Taiwan already has become second best state in the LCD production.

However it does not mean that Taiwan has already stood firm. The inflow of huge sum capital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re topics urgent to be solved. Finally to maintain the close interaction of states and industries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LCD industr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台灣國家機關與產業發展之關係
以液晶顯示器(LCD)為例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相關文獻探討6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15
第五節 章節安排16
第二章 國家與產業關係的理論回顧19
第一節 新古典經濟理論19
第二節 國家中心理論24
第三節 Evans鑲嵌自主性與Weiss管理互賴理論32
第四節 小結49
第三章 液晶顯示器產業概述51
第一節 液晶顯示器的定義與類型51
第二節 產業特性57
第三節 全球液晶顯示器產業發展歷程63
第四節 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發展概述77
第五節 小結81
第四章 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的萌芽與成長(1976∼1996)83
第一節 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的發跡與成長83
第二節 國家機關與產業發展-產業投資誘因的建立88
第三節 工業技術研究院與產業發展-技術研發與移轉101
第四節 小結109
第五章 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的躍升(1997∼2003)111
第一節 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的躍升111
第二節 產業發展帶動上游關鍵零組件需求117
第三節 國家機關、工研院與產業發展-產業發展的優勢環境124
第四節 國家機關與產業間的鏈結133
第五節 小結139
第六章 結論141
參考書目150
附錄:訪談光電科技雜誌總編輯盧慶儒先生16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1.書籍:

于宗先、王金利合著。2003。一隻看得見的手: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台北:聯經。

工研院。2003。「工研院九十一年度年報」。新竹:工研院。

王淑珍。2003。台灣邁向液晶王國之秘。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史欽泰。1998。1998光電工業綜論。新竹:工研院光電所。

艾帝士產業資訊編。2001。中國液晶顯示器行業研究報告。台北:艾帝士產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光電協會。2003。2002年光電顯示器產業及技術動態調查。台北:光電協會。

光電協會。2002。2001年光電顯示器產業及技術動態調查。台北:光電協會。

光電協會。1995。1994液晶顯示器技術動態調查報告。台北:光電協會。

吳俊雄。1998。液晶顯示器產業專題報告。新竹:工研院光電所。

宋鎮照。1995。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林倖如編。2002。九十年度科技專案重要成果彙編。台北:經濟部。

洪懿妍。2003。創新引擎 工研院:台灣產業成功的推手。台北:天下雜誌。

孫克難。2002。台灣產業科技發展中的財政支持。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曾孝明。2004。台灣產業的對焦與失焦。台北:御書房。

鄒永祥。1999。1999我國顯示器的大未來。新竹:工研院經資中心(IEK)。

楊玟萍、ITIS計畫群合著。1999。1999年光電工業綜論。新竹:工研院經資中心(IEK)。

楊俊英。1996。液晶顯示器周邊材料專題調查。新竹:工研院經資中心(IEK)。

資策會(MIC)。2003。光電投資導覽。台北:商周出版。

資策會。1989。中華民國七十八年資訊工業年鑑。台北:資策會。

經濟部工業局。2003。經濟部工業局91年度專案計畫執行成果報告。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工業局。2002。中華民國91年工業發展年鑑。台北:經濟部。

經濟部工業局。1995。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工業發展年鑑。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工業局。1993。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工業發展年報。台北:經濟部。

經濟部技術處。2003。2003平面顯示器年鑑。台北: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技術處。2003。2003光電工業年鑑。台北: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技術處。2003。2003電子材料工業年鑑。新竹:工研院經資中心。

廖顯杰。2000。中小尺吋平面顯示器產品及應用發展機會探索。新竹:工研院經資中心。

瞿宛文、安士敦(Amsden)。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北:聯經。

瞿宛文。2002。經濟成長的機制:以台灣石化業與自行車業為例。台北:唐山。

羅華美、林炳中、曾冬青合編。2002。八十九年度科技專案計畫重要成果暨專利彙編。台北:經濟部。

2.期刊:

元太科技。1993。「元太科技公司簡介」。光訊。43期。頁27-30。

王信陽。2003。「台灣TFT-LCD關鍵零組件發展與競爭力分析」。光連雙月刊。44期。頁6-11。

光電科技採訪中心。2004。「大尺寸LCD面板設備技術之新挑戰」。光電科技。55期。頁63-66。

光電科技採訪中心。2003。「台灣關鍵零組件產業現況」。光電科技。48期。頁19-30。

吳宛芳。2003。「台灣TFT LCD廠商動態」。光電科技。43期。頁17-26。

李逸士。1993。「台灣的LCD產業」。光訊。44期。頁6-8。

李鴻鈞。1997。「我國顯示器產業回顧」。電子資訊。第3卷第2期。頁4-7。

林明華、張維新、楊千合著。2001。「台灣TFT-LCD產業發展概況與元太科技二廠面板尺吋之抉擇」。產業論壇。第三卷第一期。

林穎毅。2003。「石大成 國科會光電小組 執行秘書」。光電科技。48期。頁56。

金麗萍。1993。「LCD產業發展概況」。光訊。44期。頁15-17。

洪世章、呂巧玲合著。2001。「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之發展」。科技發展政策報導。SR9003。頁173-83。

徐奭。「台灣TFT LCD面板產業誰能勝出」。新電子科技雜誌。213期,台北:第三波資訊。頁179-181。

陳茂成。2003。「決戰2005 TFT-LCD台灣稱霸」。投資台灣。4期。頁44-50。

陳婉如。2003。「科學園區LCD產業發展的優勢與挑戰」。光連雙月刊。47期。頁36-41。

陳添壽。2000。「台灣產業政策:1945-1999」。台北商專學報。54期。頁154-180。

黃素貞。2002。「液晶顯示器」。科學發展。349期。頁30-37。

楊千、李能松、吳佳純合著。2004。「我國TFT-LCD監視器產業之競爭優勢分析」。產業論壇。第六卷第一期。

楊榮強。1993。「台灣半導體IC工業發展現況」。產業經濟。140期。頁15-36。

賴彥儒。2003。「台灣TFT-LCD產業在零組件及五代廠的進程」。微電子雜誌。207期。頁79-85。

賴彥儒。2003。「提升零件自主率是TFT-LCD抗韓之道」。光電科技。43期。頁39。

羅達賢。2000。「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產業論壇。第1卷。頁97-105。

3.論文:

王文岳。2000。「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政治經濟分析∼國家-產業制度的建立、發展與轉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江雅文。1999。光電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以國內LCD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李明亮。2002。「企業策略聯盟對競爭優勢之影響研究∼以大型液晶顯示器(TFT-LCD)產業為例」。國立交通大管理科學學程碩士論文。

林裕松。1995。「我國液晶顯示器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良杰。1997。「開發中國家新興產業的發展歷程:台灣資訊半導體產業分析(自1960至1990)」。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常志恆。1997。國家機器與半導體產業發展-中韓兩國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家麟。2001。「台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產業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燕俠。2000。「國家機器與紡織產業間之政策網絡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志遠。2001。「台灣TFT-LCD產業之競爭略分析」。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欽炎。2001。「我國大型平面顯示器總體環境、產業結構與競爭策略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學程)碩士論文。

4.報紙:

王啟清。「液晶顯示器工業,我決自行發展,產官攜手業界集資百億成立華夏公司,工研院負責研發關鍵技術」。經濟日報。1993年3月4日。第三版。

王啟清。「我推動合資生產液晶顯示器尚待日歐達成規格共識再議」。經濟日報。1993年11月28日。第五版。

江鎮林。「開發液晶顯示器,可採HTDV模式,工業局擬整合業界,避免形成投資浪費」。經濟日報。1992年7月28日。第六版。

余淑賢。「奇美入主LCD效應光電人才大搬風」。工商時報。1997年12月12日。第十一版。

周兆良。「培養HDTV和LCD人才,國科會工研院攜手謀對策」。經濟日報。1991年5月13日。第六版。

周兆良。「我LCD市場,日商大舉進軍,國內業者不甘示弱,擬更新技術與其抗衡」。經濟日報。1990年9月23日。第九版。

周兆良。「發展LCD三方案擇一,政院科顧組近期公聽會敲定方向,並邀民間廠商合作製造公司」。經濟日報。1991年1月23日。第六版。

於念鋆。「LCD發展經費由百億遽減為五億元,工研院「抽腿」廠商惶恐」。經濟日報。1991年3月16日。第六版。

於念鋆。「電子所向經濟部提LCD研發計畫,預計82年度推動,第一年約需經費五億元」。經濟日報。1991年4月3日。第六版。

於念鋆。「我液晶顯示器投資案多停滯,反而有不少日商卻積極在台發展」。經濟日報。1991年9月9日。第六版。

於念鋆。「LCD發展經費由百億遽減為五億元,工研院「抽腿」廠商惶恐」。經濟日報。1991年3月16日。第六版。

林政鋒。「勝華光聯兩公司投產液晶顯示器」。經濟日報。1990年8月17日。第十版。

金麗萍。「主導開發LCD液晶顯示器年底結束紙上作業,所羅門計畫自STN著手,技術來源擷取英日美精華」。工商時報。1990年5月26日。第十八版。

金麗萍。「台顯LCD(液晶顯示器)投資案由大同接手,經費增為90億元,預料此一投資案將從新啟動」。工商時報。1991年5月10日。第六版。

金麗萍。「推展3大產業IC、LCD(液晶顯示器)、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平衡中日貿易逆差」。工商時報。1991年9月12日。第六版。

金麗萍。「我爭取日商來台設LCD基地」。工商時報。1993年11月8日。第十四版。

金麗萍。「不讓歐商專美於前,南亞等五大廠商進行整合,擬以聯盟基礎、加強與歐、日、美拓展全方位合作關係」。工商時報。1992年7月30日。第十四版。

金麗萍。「LCD投資案相關計畫敲定,新公司取名寶晟光電,投資十億,初期研發目標為STN」。工商時報。1990年7月18日。第十八版。

馮志源、汪慧星。「首座南科玻璃熔爐廠正式運轉,康寧將持續在台灣投資4.5億美元」。中國時報。2004年3月13日。第B2版。

黃嘉裕。「我發展液晶顯示器,將另謀出路,向飛利浦洽商技術移轉受挫,廠商尋求新對象並自行投入開發」。經濟日報。1993年7月17日。第十二版。

詹惠珠。「交通銀行決投資聯友光電,擴產TFT-LCD降低對外依賴」。經濟日報。1995年3月2日。第十二版。

劉居全。「協助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發展 TFT業者呼籲政府嚴格把關智財權」。電子時報。2003年1月27日。第六版。

5.網站:

王志方。「STNLCD產業概況」。http://www.ibt.com.tw/money.htm,2004年4月17日。
立法院法律資料庫。「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http://www.ly.gov.tw/,2004年5月27日。

立法院法律資料庫。「促進產業升級條例」。http://www.ly.gov.tw/,2004年5月27日。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關於國科會」。http://www.nsc.gov.tw/nsc_mission_ list.asp,2004年5月30日。

行政院經建會。「中長期資金之運用」。http://www.cepd.gov.tw/indexset /indexcontent.jsp?task=direct&topno=1&url=../2008/index.htm,2004年5月27日。

行政院經建會新聞稿。「中長期資金運用策劃及推動小組今召開第66次委員會議案」http://www.cepd.gov.tw/indexset/indexcontent.jsp? Topno= 3&linkid=19,2004年4月25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碧悠電子九十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碧悠電子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瀚宇彩晶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奇美電子2002初次上市公開說明書」。 http://mops.tse.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友達電子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中華映管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全台晶像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勝華科技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和立聯合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福華電子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和鑫光電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瀚宇彩晶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廣輝電子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光聯科技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力特光電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政部證期會公開資訊觀測站。「大億科技91年度年報」。http://mops.tse. com.tw,2004年5月30日。
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組織」。http://www.itri.org.tw/chi/about/ organization/organization.jsp,2004年5月30日。

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各所/中心研發重點」。http://www.itri.org.tw/chi/ rnd/research_area. jsp?tree_idx=0200,2004年5月30日。

財團法人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光電展覽」。http://www.pida.org.tw/show/,2004年3月16日。

財團法人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光電技轉中心」。http://www.taiwanoptonet. com/ottc/c-ottc.htm,2004年3月16日。

財團法人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培訓班暨研討會」。http://www.pida.org.tw/ Seminar/Seminar Portal.asp,2004年3月16日。

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局簡介」。http://www.moeaidb.gov.tw/idy/idb/pdf/ index.htm,2004年5月30日。

經濟部工業局。「組織架構」。http://www.moeaidb.gov.tw/idy/idb/organize/ chang_organize.htm,2004年5月30日。

經濟部技術處。「技術處組織」。http://doit.moea.gov.tw/01intro/ organization.asp,2004年5月30日。

經濟部技術處。「技術處主要任務」。http://doit.moea.gov.tw/01intro/ organization.asp,2004年5 月30日。

經濟部技術處。「技術處在科技與產業體系中的定位」。http://doit.moea.gov. tw/01intro/organization.asp,2004年5 月30日。

經濟部技術處。「認識科技專案」。http://doit.moea.gov.tw/index.asp,2004年5月30日。

潘翰聲。「山大足以容二虎,三隻小貓轉大人∼台灣大尺吋TFT面板廠商之比較」。http://esunsecol.esunsec.com.tw/reportweb/ra.asp,2004年4月17日。

TTLA。「TTLA簡介」。http://www.ttla.org.tw/about/index.htm,2004年6月7日。











二、英文部分

Amsden.1985. “The State and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Edited by Peter B. Evans, Dietrich Rueschemeyer, T. Skocpo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msden.1989. Asia’s Next Giant: South Korea and Late Industria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msden.2001.The Rise of “The Rest”: Challenges to the West from Late-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msden and Chu, Wan-wen.2003. Beyond Late Development: Taiwan’s Upgrading Policies . The MIT Press.

Balassa, Bela .1981. The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y. New York: Pergamon.

Chu, Yun-Han 1989. “State Structure and Economic Adjustment of the East Asian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3, no.4 (Autumn): 647-72.

Clark, Cal. 1989. Taiwan’s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Contending Political Economy Paradigms.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Dong, Fureng. 2000. “The adjustment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in china.” China in the Global Economy, edited by P.Lloyd and Zhang, Xiao-Guang. MA: Edward Elgar.

Evans, Peter. 1992. Embedded Autonomy: 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Evans, Peter and Rueschemeyer, Dietrich.1985. “The Stat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oward an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s Underlying Effective Intervention”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edited by Evans, Peter , Rueschemeyer, Dietrich, Skocpol, Thed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vans, Peter. 1992. “The State as Problem and Solution: Predation, Embedded Autonomy, and Structural Change.” 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Adjustment, edited by Haggard, S.and Kaufman, R.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ishlow, Alberet. 1991. “Latin American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Policy.”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 No Panacea, edited by Tariq Banuri.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ughes, Helen. 1990. Achieving Industrialization in East Asi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su, Shin-Jung. 2002.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in Taiw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Island Societies: Taiwan and the World, edited by Hsin- Huange Michael Hsiao, Chao-Han Liu, Huei-Min Tsai. Taiwan: Asia-Pacific Research Program.

Johnson, C.1982.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cle: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olicy, 1925-1975. Californial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C.1987. “Politicial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 The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 in Japan , South Korea and Taiwa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New Asian Industrialism, edited by Frederic C. Deyo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Kuo, Cheng-Tian. 1995.Glob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dustrial Growth in Taiwan and the Philippines. Pittsburgh and London: Pittsburgh University Press.

Liu, Hung-hwei. 1998. “The Effects of Taiwan’s State-Industrial Arrangements 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Case of Notebook-Sized Computer and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Industry.” Ph. D. Diss. University of Warwick.

McBeath, Gerald.1998. Wealth and Freedom: Taiwan’s New Political Economy. Hampshire:Ashgate.

Onis Z. 1991. “The Logic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Comparative PoliticsVol.24, no.1 (October).

Riedel, James. 1990.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ast Asia: Doing What Comes Naturally ?” Achieving Industrialization in East Asia, Edited by Helen Hughs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kocpol, T. 1985.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Strategies of Analysis in Current Research”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Edited by Peter B. Evans, Dietrich
Rueschemeyer, T. Skocpo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mith Heather. 2000. Industry Policy in Taiwan and Korea in the 1980, Winning with the Market.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Wade, Robet. 1988. “State intervention in ‘Outward-looking’ Development: Neoclassical Theory and Taiwanese Practice” Developmental states in East Asia, edited by G. White. The Macmillian Press.

Wade, Robert. 1990.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Wade, Robet. 1990. “Industrial policy in East Asia: Does it lead or follow the market?” Manufacturing Miracles, Paths of Industrialisation in Latin America and East Asia, edited by G.Gereffi and D. Wyma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Wade, Robet.1995. “Resolving the state-Market Dilemma in east Asia”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Economic Change edited by Ha-Joon Chang and Robert Rowthor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eiss, Linda. 1995. “Governed Interdependence : Rethinking the Government - Business Relationship in East Asia. ” The Pacific Review Vol.8, no.4 :589-616.

Weiss, Linda and Hobson, John. 1995. Stat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Cambridge, MA: Polity Press.

World Bank. 1993. The East Asian Miracle: 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