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5108-14110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5108-141105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對越南外交政策之研究(1975-2007)
The Study of China’s Diplomatic Policy to Vietnam(1975-2007)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5-2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6-25
關鍵字
Keywords
越南、外交政策、中國、國際現實主義
realism, Diplomatic Policy, China, Vietnam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34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3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人類活在當代社會,當代所發生的問題激發他去思索過去,藉以展望未來。中越兩國之間歷史所遺留下來的問題,連帶影響著雙方在外交政策上的作為,本文將回歸到雙方歷史脈絡與發展,才能更清晰地分析中國對越南在不同時期外交政策之作成。
外交政策之宗旨莫過於通過對外活動來實現對外關係的目標、保護國家利益、擴大國際影響力、並拓展與其他國家之關係;然而因為有不同對外政策的目標與外交主體,故外交政策的性質也會有所不同。
中越兩國自1950年建交後,一直保持著「同志加兄弟」之情誼,到了1960至1970年代雙方關係因為對「共產釋義」不同而開始走向下坡,甚至不惜在1970至1990年代之際,選擇兵戎相見的激烈手段對應,在1990年後,雙方又開始回歸正常化,甚至在2005年提出兩國共同目標為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與好夥伴之「四好」關係。
本文認為影響中國對越南外交政策之四大因素有:國際環境、領土主權、意識形態、中越關係,並根據國際現實主義之觀點,將重構出中國對越南外交政策作成之轉變與意義。
Abstract
In order to look into the future, people of current era speculate about something past. The historical issue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have affected diplomatic policy both. For the sake of analyzing the China’s diplomatic policy toward Vietnam, the thesis traces back the historical contexts and proceeding.
The purpose of diplomatic policy is achieving national benefits, including foreign relations and influences. For different subjects and goals, the characters of diplomatic policy will change. China and Vietnam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 since 1950; they were in brotherliness. From 1960 to 1970, their relations were getting worse because of definitions of communism. Even from 1970 to 1990, they fought each other. After 1990, they started normalizing mutually; then, announcing “the four goods”: making good relations for good neighbor, good friend, good comrades, and good partner with each other at 2005.
The thesis argues that there are four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ina’s diplomatic policy toward Vietnam: international conditions, sovereignty of territory, ideology and China-Vietnam relations; and further, the theory of thesis is Realism. Explaining transitions and meanings of China’s diplomatic policy toward Vietnam is all on this ground.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中國對越南外交政策之研究(1975-2007)
目次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文獻探討................................................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五節 研究架構...............................................12
第二章 影響外交政策之因素...............................16
第一節 國際環境...............................................16
第二節 領土主權...............................................21
第三節 意識形態...............................................25
第四節 中越關係...............................................26
第五節 小結...................................................29
第三章 中國「懲」越外交(1975-1990)............32
第一節 懲越緣起...............................................32
第二節 懲越之戰...............................................36
第三節 懲越後續...............................................48
第四節 小結...................................................55
第四章 中國「睦」越外交(1991-2007)............59
第一節 淡化衝突...............................................59
第二節 擴大經貿合作與發展.....................................77
第三節 小結...................................................85
第五章 結論.............................................89
參考書目.................................................96
附錄....................................................10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份

(一)、官方出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1992,中國外交1992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1993,中國外交1993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1994,中國外交1994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1996,中國外交1996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1997,中國外交1997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1998,中國外交1998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1999,中國外交1999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2000,中國外交2000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2001,中國外交2001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2002,中國外交2002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2003,中國外交2003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2004,中國外交2004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2005,中國外交2005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2006,中國外交2006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2007,中國外交2007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中華民國國防部,200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二)、書籍

Goldstein, Joshua S.著,歐信宏、胡祖慶譯,2003,國際關係。台北:雙葉,初版。
Holsti, K. J.著,李偉成、譚溯澄譯,1988,國際政治分析架構。台北:幼獅,初版。
Macridis, Roy著,胡祖慶譯,1991,當代各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初版。
Rosati, Jerel A.著,周啟明譯,1997,美國對外政策的政治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初版。
Rourke, John T. and Boyer, Mark A.著,張明貴、賴明芝譯,2005,世界政治:國際關係導論。台北:風雲論壇,初版。
Watkins, Frederick M. and Kramnick Isaac著,張明貴譯,1983,意識形態的時代:從1750年到現在的政治思想。台北:聯經,初版。
尹慶耀,1973,中共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初版。
尹慶耀,2000,中共對外關係史料。
石之瑜,1994,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初版。
石之瑜,1995,近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政治文化與心理分析。台北:五南,初版。
石志夫,1994,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史(一九四九.十–一九八九.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初版。
朱浤源,1999,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初版。
林碧炤,1990,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初版。
林輝基,1995,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概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俞寬賜,2000,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兼論東海釣魚臺列嶼之主權問題。台北:國立編譯館,初版。
袁文靖,1972,世界和平幻想之旅-尼克森總統訪問中國大陸。台北:國際現勢周刊社,初版。
袁文靖,1981,越南戰爭史。台北:國際現勢周刊社,增訂再版。
張虎,1996,剖析中共對外戰爭。台北:幼獅文化,初版。
梁錦文,2002,後冷戰時期之越南外交政策。台北:翰蘆圖書,初版。
陳欣之,1999,東南亞安全Southeast Asia's regional security : an analysis beyond military。台北:生智,初版。
陳鴻瑜,1992,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渤海堂,初版。
陳鴻瑜,1997,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初版。
陳鴻瑜,2001,東南亞政治論衡。台北:翰蘆圖書,初版。
黃金祺,1992,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裴堅章,1994,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初版。
劉天均,1984,中越共關係的衝突層面-若干問題的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初版。
劉伯奎,1980,中法越南交涉史。台北:台灣學生,初版。
劉宏煊,2001,中國睦鄰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初版。
盧子健,1985,中國對外關係轉變。香港:金陵。
錢剛鐔,1983,中共外交政策與策略。台北:黎民,初版。
竇暉,1989,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概述。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初版。
顧長永,2000,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二版。
顧長永,2007,越南 : 巨變的二十年。台北:台灣商務,初版。
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待安置印支難民辦公室編,1990,廣西接待安置印支難民紀實。廣西: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待安置印支難民辦公室。
天下雜誌編輯,2008,前進新亞洲-東協十國的商機與挑戰。台北!天下雜誌,初版。
1990,胡志明與外交工作。越南:河內事實出版社。

(三)、期刊論文

于向東,2003年,「中越關係發展的特性與趨勢」,東南亞縱橫,第1期,頁24-26。
于向東,2005年,「北部灣邊界:海域劃界的成功實踐」,東南亞縱橫,第1期,頁44-49。
于有慧,2000年6月,「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6期,頁1-19。
于有慧,2004年1、2月,「中共外交政策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3期,頁105-124。
尹慶耀,1981年4月,「中(共)越關係演變的戰略意義」,中共研究,第15卷第4期,頁62-74。
左曉安,1997年2月,「周邊地區區域經濟集團化對我國的影響-兼論我國的因應之策」,東南亞研究,第2期,頁35-37。
石之瑜,1996年1月,「懲越戰爭與中共對現狀的接受」,共黨問題研究,第22卷第1期,頁73-76。
朱凱兵,2006年,「中越發展“四好”關係的戰略價值與對策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5期,頁73-76。
何慧,2006年,「1973年的柬埔寨危機與中美合作」,國際觀察,第2期,頁73-77。
吳福寶,2001年2月,「中共「夥伴關係」之理論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2期,頁41-49。
李金明,2002年,「南海主權爭端的現狀」,南洋問題研究,第1期,頁53-65。
李勇,2007年,「中越關係日益走向戰略層面」,黨政幹部學刊,第7期,頁48。
李南移,2005年,「摩根索現實主義理論的權力概念解析」,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4期,頁7-9。
林正義,2003年3月,「十年來南海島嶼聲索國實際作法」,亞太研究論壇,第19期,頁1-11。
侯松岭,2000年11月,「中國與東盟關係中的不穩定因素-南沙問題」,東南亞研究,第5卷第6期,頁65-69。
夏立平,2002年,「美國“重返東南亞”及其對亞太安全的影響」,現代國際關係,第8期,頁18-22。
徐本欽,1997年10月,「中共對南海的戰略思想與利益」,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4期,頁1-14。
張小明,1997年,「冷戰時期新中國的四次對外戰略抉擇」,當代中國史研究,第5期,頁41-51。
張京萊,1992年1月,「中共「懲越戰爭」戰爭指導研究」,國防雜誌,第7卷第7期,頁99。
張家壽,2007年1月,「中越“兩廊一圈”的區域關係與合作模式探析」,國際合作,2007卷第1期,頁72-75。
張登及,2000年,「1979年中共「懲越戰爭」的歷史結構分析-武力使用(Use of Force)」,東亞季刊,第31卷第1期,頁91-114。
張錫鎮,2000年,「中越在地區和全球戰略中的合作」,東南亞縱橫(學術增刊),頁6-8。
莫大華,1997年4月,「後冷戰時期東協國家對東南亞區域建立信心安全措施之省思」,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1期,頁82-101。
許梅,1996年3月,「淺析美越建交的主要動因」,東南亞研究,第3期,頁36-39。
陳英,1990年2月,「1989年的中共外交」,中共研究,第34卷第2期,頁26-39。
敦庸,1979年3月,「中越共爆發有限戰爭之分析」,匪情月報,第21卷第9期,頁33。
湯炯明,1989年2月,「中蘇關係正常化及對國際局勢的影響」,中國外交,第2期,頁21-22。
覃鑄,1995年5月,「中共對南海主權爭議基本立場剖析」,中共研究,第29卷第5期,頁79-89。
項東,2005年,「中越關係新發展與經貿合作新機遇」,南洋問題研究,第3期,頁73-79。
馭志,1982年10月,「從十二大看中共的對外政策」,中共研究,第16卷第10期,頁99-107。
馭志,1982年8月,「對中共支持高棉反越三派成立聯合政府之研析」,中共研究,第16卷第8期,頁68-78。
馭志,1984年8月,「中共與越共交惡暨邊界衝突升級問題探析」,中共研究,第18卷第8期,頁72-81。
馭志,1988年7月,「中共與蘇、越共關係現況探析」,中共研究,第22卷第7期,頁77-87。
馭志,1989年10月,「天安門事件對中國外交之影響」,匪情研究,第32卷第10期,頁49-58。
黃光成、孫可欽,2007年7月,「中越紅河航運通道合作開發研究」,雲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4卷第4期,頁91-94。
黃錚,2000年,「發展面向21世紀的中越睦鄰友好合作關係-中越建交50周年之際的回顧與前瞻」,學術論壇,第1期,頁1-6。
楊志恆,1999年10月,「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頁29-44。
董應龍,2007年,「20世紀70年代中越關係劇變分析」,東南亞研究,第2期,頁66-77。
裘援平,2003年,「解讀十六大報告:“以鄰為伴”的戰略思考」,當代世界,第1期,頁4-7。
廖楊、蒙麗,2005年7月,「兩廊一圈建設及其對中越關係的影響-以廣西為中心」,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1卷第3期,頁68-73。
滿忠和,1995年5月,「柬越領土爭端的由來」,國際政治,第5期,頁67-68。
趙桂蘭,1999年1月,「五六十年代中越關係友好發展因素分析」,周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6卷第1期,頁78-82。
趙甦成,2003年2月,「中國大陸與越南邊境貿易分析」,國際與大陸要情研析報告,第2期,頁156-165
遠書,1991年8月,「亞洲動亂新源-南中國海-談萬隆「處理南中國海潛在衝突研討會」」,中共研究,第25卷第8期,頁25-34。
劉建飛,2001年,「論意識形態與國家利益的關係」,現代國際關係,第7期,頁33-37。
劉建飛,2005年7月,「立足周邊,放眼全球」,瞭望新聞週刊,第28期,頁48。
劉建飛,2007年,「“中國責任論”考驗和平發展」,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頁22-26。
劉養潔,2006年,「南海主權地緣政治經濟透析」,人文地理,第4期,頁123-126。
鄭傳良,1996年2月,「中南半島的“黃金六角”」,東南亞研究,第2期,頁57-58。
駱莉、袁術林,2005年,「中國國家安全中的南海問題初探」,暨南學報(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版),第1期,頁7-12。
戴可來、于向東,2000年,「90年代中越政治關係的發展及其動因」,東南亞,第1期,頁14-18。
薑濤,1981年5月,「中共對高棉的新陰謀」,中共研究,第15卷第5期,頁118-125。
謝志鵬,1996年5月,「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經濟合作藍圖」,東南亞研究,第5期,頁20-24。
謝敏捷,2001年1月,「現實主義在中共對外政策之角色-對我國拓展外交空間之意義」,中國事務,第3期,頁81-87。
本刊編輯部,1981年,「中越關係的真相」,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頁1-20。
1996年11月,「中共中央八屆十一次全會公報」,紅旗,第11期,頁2-9。

(四)、專書論文

喬一名,1983年4月,「蘇聯與東南亞的關係」,收錄東南亞國家國際關係論叢,羅石圃編,頁26-41。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黎德寬,1984年12月,「越南侵犯中國領土的霸權主義行徑」,收錄越南地區霸權主義問題,廣西科學院印支研究所編,頁250-264。廣西:廣西科學院印支研究所。

(五)、學位論文

吳有臺,2004,中共與越南關係發展之研究-政治、經濟、軍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之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論文。
吳沖蓉,1998,後冷戰時期中共對越南之外交政策,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硏究所碩士論文。
孫采薇,1997,越南發展途徑之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光紅,2003,後冷戰時期越中關係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永豐,1999,越南之外交政策(1976-199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報紙

「毛澤東致電「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主席阮友壽祝賀該陣線成立七週年紀念電文中語」。人民日報,1967年12月19日,第一版。
「堅決還擊來犯之敵」。中共人民日報,1984年5月1日。
「越南當局為什麼要挑起越、柬邊境衝突?」。人民日報,1978年7月13日。
「鄧小平會見施亞努」。中共新華社電,1982年7月22日。
「龜裂的中越結構」。日本每日新聞,1978年7月14日,第四面。
中共香港大公報,1979年2月22日。
中共香港文匯報,1982年6月23日。
日本每日新聞,1978年6月30日,第二面。
李長征,「南海油氣開發箭在弦上」。中國工業報,2005年1月13日。
法新社,北京1994年4月27日電。
越南外交部發表之「備忘錄」,1980年3月22日。
新華社,北京1994年6月16日電。
路透社,北京1994年10月14日電。

二、外文部份

(一)、書籍

Alexiou, Jon James. 1982. The Foreign Polic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wards the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1975-1979. Coral Gables: University of Mia.
Carter, Jimmy. 1982. Keeping Faith: Memoris of a President. New York: Bantam Books.
Day, Alan J. 1992. Border and Territorical Disputes. Detroit, Mich.: Gale Research Co.
Hood, Steven J. 1992. Dragons Entangled-Indochina and the China-Vuetnam War. N.Y.: M.E. Sharp Inc. press.
Kissinger, Henry A. 1994. Diplomac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orgenthau, Hans J. 2006.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Bosto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7th ed.
Pike, Douglas. 1987. Vietnam and the Soviet Union-Anatomy of an Alliance. Boulder: Westview press.
Roskin, Michael G.. and Berry, Nicholas O.(eds.). 1999. IR: the new wor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4th ed.
Simmel, George. Translated by Wolf, Kurt F. 1950. The sociology of George Simmel.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Waltz, Kenneth N. 1959. Man, the state, and wa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論文

Ang, Cheng Guan. 1998.“Vietnam-China Relations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sian Survey. Vol.38, No.12. pp.1122-1141.
Chang, Pao-Min. 1997.“Vietnam and China: New opportunities and new challenges”.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19, No.2. pp.136-151.
Dittmer, Lowell. 1983.“The Strategic Triangle: An Elementary Game-Theoretical”. The Power, Stratigy, and Security. Ed. Knorr, Klaus.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guyen, Manh Hung. 1979.“The Sino-Vietnamese Conflict: Power Play among Communist Neighbors”. Asian Survey. Vol.19,No.11. pp.1037-1052.
Porter, Gareth. 1978.“The Sino-Vietnamese Conflict in Southeast Asia”. Current History. Vol.75, No.442. p.193.
Porter, Gareth. 1981.“Vietnamese Policy and the Indochina Crisis”. In The Third Indochina Conflict. ed. Elliott, David(Boulder: Westview Press).pp.74-85.
Shee, Poon Kim. 1994.“China’s Changing Policies Towards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American Review. Vol.XII, No.2. pp.61-81.
Sutter, Robert G.. 1981.“China’s Strategy toward Vietna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third Indochina Conflict. ed. Elliott, David w. P.(Colorado: Westview Press). pp.163-192.
Thayer, Carlyle A. 1994.“Sino-Vietnamese Relations: The Interplay of Ideology and national Interest”. Asian Survey. Vol.34,No.6. pp.513-528.
Tretiak, Daniel. 1979.“China’s Vietnam War and it’s Consequences”. The China Quarterly. pp. 744-747.

三、網路部份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White House, March 2006, pp. 41-42, http://www.whitehouse.gov/nsc/nss/2006.
「中共設三沙市 越南學生使館抗議」。聯合新聞網,2007年12月21日,http://udn.com/NEWS/WORLD/WOR1/4133332.shtml。
「中國東盟簽署宣言共避南海衝突-南沙不再建碉堡」。人民網-環球時報,2002年11月7日,http://news.sohu.com/。
「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國家報告發布」。北京新浪網,2008年3月27日,http://news.sina.com/c/2008-03-28/001815239854.s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新法規速遞,1992年2月25日,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227。
「泛亞鐵路」。維基百科,2008年2月17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B%E4%BA%9E%E9%90%B5%E8%B7%AF_%28%E4%B8%AD%E5%9C%8B%29。
中國共產黨,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1/24/content_2255749.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54.87.17.177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54.87.17.177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