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5109-01295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5109-012954
論文名稱
Title
漢勝楚敗之因素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6-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6-25
關鍵字
Keywords
項羽、劉邦、反秦、楚漢、戰略、人格、史記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5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篇論文研究的對象是項羽、劉邦及兩人麾下的集團成員。雖然討論楚漢戰爭勝敗因素的論述已經很多,但將之完整論述成為學術論文的專著則相對稀少。
本文沿襲過去研究楚漢勝敗的成果,首先敘述楚漢相爭形成的原因,再次則針對項羽與劉邦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協助他們的集團成員做一探究,最末則嘗試討論軍事戰略上的因素。
從這些探究之中,意外的發現項羽並不如傳統所論的不識人才,亦不如韓信所言之吝於封賞。但其所識之人才卻偏向單一一種類型,這才是項羽在人才上真正落敗的原因。
其次,由於現代對於戰國時期的理解有所推陳出新,得知時人之國家觀念的不同,從而發現項羽的國家觀念影響其戰略構想。然而由於缺乏外交的能力,因此導致項羽的分封分崩離析。而劉邦集團於進入關中即具有統一天下的戰略目標,又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戰略部屬,因此最終贏得勝利。楚漢相爭的勝敗因素,不應當在戰略目標,而在戰略能力。從而得知楚漢相爭最成敗的最關鍵因素應當是人而非天命。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 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 5
第二節 文獻探討 6
第二章 楚漢相爭的情勢 13
第一節 楚漢相爭的背景 13
一、陳涉起義,引領群雄 13
二、熊心繼立,暗分楚漢 18
三、項羽奮起,宰制天下 21
四、天授劉邦,蟄伏漢中 23
第二節 楚漢集團的分析 26
一、貴族與平民的對決 26
二、兩陣營間的人才流動 31
三、人才流動因素探究 37
第三章 項羽與劉邦分析 41
第一節 項羽其人 41
一、個性的狂霸 42
二、失序的殘暴 43
第二節 劉邦其人 45
一、寬大的基調 45
二、納諫且善改 47
第三節 人格特質比較 49
一、雷同之處 49
二、相異之點 52
第四章 兩陣營人物分析 63
第一節 武將 63
一、韓信 63
二、英布 66
三、樊噲 68
四、楚將 69
第二節 文臣 73
一、張良 73
二、蕭何 77
三、陳平 81
四、范增 84
第五章 戰略差異與勢力消長 87
第一節 戰略思想 87
一、項羽的戰略思想 87
二、劉邦的戰略思想 92
第二節 勢力消長 96
一、項羽之消 96
二、劉邦之長 100
第六章 結 論 107
參考書目 11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古籍(依著作年代排序)
1.周.孫武著,周亨祥譯注:《孫子》,(北縣:台灣古籍出版,2004.09)。
2.漢.司馬遷著,瀧川龍太郎編:《史記會注考證》,(高雄:復文書局),1991年。
3.漢.班固,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三》,(台北:鼎文書局),1978.11。
4.漢.毛亨,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台北:台灣古籍出版),2001年。
5.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台北:夏學社出版),1980.05。
6.宋.蘇洵:《嘉祐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
7.宋.王安石:《王安石全集》,(台北:河洛出版社),1974。
8.宋.蘇軾:《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6.02。
9.宋.張耒:《柯山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
10.宋.李清照:《李清照集》,(台北:國家出版社),1993.11。
11.宋.黃震:《黃氏日鈔》,(台北:大化書局),1983.12。
12.明.茅坤:《史記鈔》(台南:莊嚴文化),1996.08。
13.明.王夫之:《讀通鑑論》,(台北:漢京文化出版),1984.07。
14.明.凌稚隆:《史記評林》,(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03。
15.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台北:廣文書局),1971.05。
16.清.趙翼:《陔餘叢考》卷5,(台北:世界書局印行,楊家駱主編),1990.11。
17.清.湯諧:《史記半解》,(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8.清.梁玉繩:《史記志疑》,(台北:鼎文書局)1977.12。
二、專書(依姓名筆劃排序)
1.《中國名著選譯叢書》(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09。
2.王壽南等撰,《政治史》,(台北:漢苑出版社),1988。
3.司馬遼太郎,鍾憲譯:《楚漢雙雄爭霸史》,(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
4.未註明作者:《中國史常識》,(台北:弘文館出版社),1986.06。
5.禾日:《綜觀楚漢風雲》,(台北:國家出版社),1983.04。
6.朱大昀主編:《中國農民戰爭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06。
7.朱東潤:《史記考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1984。
8.牟宗三:《歷史哲學》,《新亞研究所叢刊》,(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02。
9.吳福助:《史記解題》,(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04。
10.李春清、李君平:《天漢雄風》,(台北縣:雲龍出版社),1995.10。
11.李偉泰:《漢初學術及王充論衡述論稿》(台北:長安出版社),1985.05。
12.李開源:《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北京:三聯書店),2000。
13.李震:《中國歷代戰爭史話》,(台北:黎明文化),1985。
14.周先民:《司馬遷的史傳文學世界》,(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10。
15.周虎林:《司馬遷與其史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07。
16.林劍鳴:《新編秦漢史》上,(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2.01。
17.林聰舜,《史記的人物世界》,(台北:三民書局),2003.07。
18.柏楊:《楚漢相爭》,(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05。
19.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香港:南國出版社),1954。
20.范炯:《歷史的頓挫》,(北縣:雲龍出版社),1997.07。
21.唐子?琚G《漢高祖的領導藝術》,(台北:知青頻道出版社),1994.03。
22.國史館校注:《清史稿》,(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
23.張大可、安平秋、俞樟華主編,《史記研究集成.史記人物與事件》,(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01。
24.張玉法總校訂,《中國歷史人物。名臣評傳1。先秦—西漢》,(台北:萬象圖書公司),1993。
25.張金全注譯:《新譯尉繚子》,(台北:三民書局),1996.02。
26.張傳璽:《秦漢問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05。
27.陳文德:《劉邦大傳—弱勢大贏家》,(台北:遠流),1995。
28.陳致平:《秦漢史話》,(台北:三民書局),1974.04。
29.陳桐生:《史記名篇述論稿》,(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6。
30.傅樂成:《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77.09。
31.勞榦:《秦漢史》,(台北:中國文化學院出版),1980.04。
32.曾資生:《中國政治制度史》,(台北:啟業書局),1969。
33.鈕先鍾:《中國歷史中決定性會戰》,(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05。
34.楊寬:《戰國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35.劉子清:《中國歷代故事述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5.01。
36.翦伯贊:《秦漢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05。
37.蔣君章:《中國十大政治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04。
38.蔡信發:《話說史記》(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5.10。
39.賴漢屏:《史記評賞》,(台北:三民書局),1998.07。
40.錢鍾書:《管錐篇》,(台北:書林,1980),1980。
41.韓兆琦:《史記博議》(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10。
42.薩孟武:《孟武隨筆》(台北:三民書局),1972.05。
三、論文
(一)學位論文(依年代新舊排序)
1.詹崴茹:《《史記》秦楚之際項羽劉邦兩大集團人物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碩論),2005 年
2.藍朗月:《《史記.項羽本紀》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論),2004年。
3.詹士模:《反秦集團滅秦與分裂戰爭成敗之研究》,(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論),2003 年。
4.徐進興:《關中對楚漢之爭成敗的影響》,(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論),1990 年。
(二)單篇論文
1.聞陳捷,〈淺談劉邦的經濟實力與楚漢戰爭〉,《成功》,2008年3月號,2008.03。
2.蔣波:〈劉邦:我是流氓我能改〉,《龍門陣》,2008 年03 期,2008.03。
3.楊自平,〈評析《史記》論劉邦的功業與歷史定位〉,《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第52 卷第一期,2008.01。
4.宋立?琚G〈楚漢之爭勝負原因補論〉,《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5.第27 卷第1 期,2008.01。
6.達娃次仁:〈劉邦形象初探〉,《成功》,2007.11。
7.王敏華:〈論劉邦的用人方略和德性〉,《玉溪師範學院學報》,第23 卷第9期,2007.09。
8.黃曉芳:〈淺析項羽複雜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徵〉,《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6 卷專輯,2007.09。
9.田文紅:〈楚漢相爭中的宣傳戰—漢高祖劉邦傳播活動研究〉,《四川教育學院學報》,第23 卷第3 期,2007.03。
10.王壽南:〈成功的政治領袖之特質--以劉邦項羽之爭為例〉,《歷史月刊》,第229 期,2007.02。
11.王學范:〈劉邦的納諫之術〉,《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3 卷第4 期,2006.07。
12.范學輝:〈轉向相持:楚漢京索之戰初探〉,《中州學刊》第六期, 2006.11。
13.吳大康、張維慎:〈秦末謀士范增勸項梁立楚後之評議〉,《唐都學刊》第二十二卷第二期,2006.03。
14.張忠智、莊桂英:〈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讀《史記•淮陰侯列傳》借鑑韓信成敗〉,《遠東學報》第22 卷第1 期,2005.03。
15.詹士模:〈劉邦集團的興起與滅秦成功的原因〉,《國立嘉義大學通識學報》第二期,2004.12。
16.施祐吉:〈以多元智能論項羽及劉邦的成敗〉,《學生事務》,第四十三卷第四期2004.12。
17.陳光田:〈從楚漢戰爭的失敗論項羽的性格弱點〉,《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1 卷第6 期,2004.06。
18.閻盛國,〈二十年來項羽失敗原因研究述評〉,《高校社科信息》,2003 年第1 期,2003.01。
19.汪榮祖:〈楚霸王的興亡〉《歷史月刊》,第177 期,2002.10。
20.閻盛國;〈論劉邦、項羽的勸降行為及其對成敗的影響〉,《張家口師專學報》,第18 卷第五期,2002.10。
21.肖振宇,張永華:〈劉邦統馭之術述評〉,《張家口學報》,2002.01。
22.翟雪貞、陳永豐,〈項羽、劉邦成敗的管理學分析〉,《樹仁學報》,2001.12。
23.師為公:〈楚漢文化特質論〉《楚漢文化學術論文研究會專輯》,2001.06。
24.張勁草:〈論楚漢之法紀觀念及其興亡〉,《中國楚漢文化研究會編輯委員會》,台北,2001.06。
25.張薇:〈論史記悲劇人物〉,《遼寧師專學報》,2001 年第2 期,2001.02。
26.李菁豪:〈蕭何的苦衷〉,《歷史月刊》,1999 年,2 月號,1999.02。
27.楊春吉:〈略論項羽之敗的觀念、性格因素〉,《社會科學戰線》,1998 年2期,1998.02。
28.周騁:﹙項羽分封新論﹚,《淮海文匯》,第12 期,1996.07。
29.魏聰祺:〈析論項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台中師院學報》,第10期,1996.06。
30.魏聰祺:〈論項羽及宋義對鉅鹿之戰的戰略分析〉,(《國教輔導》),第35 卷第五期,1996.06。
31.蔡信發:〈漢高祖是政權奪取與穩固的奇才〉,《國文天地》,5 月號11 卷12 期,1996.05。
32.王銘:〈楚漢戰爭與劉邦、項羽用人〉,《蘇州大學學報》1996 年3 期,1996.03。
33.詹士模:〈楚漢戰爭的勝負因素〉,《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21 期,1995.12。
34.壇潤生:〈讀《史記》—韓信的得與失〉,《中國語文》486 期,1994.12。
35.呂應鐘:〈東漢之前風水為居家之環境地理學〉,《風水生活雜誌》第12 期,1994.12。
36.李文平:〈霸王之心-談史記中項羽之心理分析〉,《歷史月刊》,第七十八期,1994.07。
37.汪惠敏:〈史記中創業型的帝王〉,《輔仁國文學報》,第7期,1991.07。
38.汪惠敏:〈史記中之謀臣人物述評〉,《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20期,1991.06。
39.呂春盛:〈試論秦末六國的復國意識〉,《史原》,第18 期,1991.06。
40.杜民喜:〈從楚漢戰爭的勝負論地理環境對歷史事件的影響〉,《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01。
41.邱永明:〈劉項用人得失和漢楚戰爭成敗〉,《歷史教學問題》1991 年1 期,1991.01。
42.鈕先鍾:〈簡論秦漢時代的戰略思想〉,《國防雜誌》,第六卷第六期,1990.12。
43.鈕先鍾:〈為什麼劉邦能擊敗項羽〉(上),《三軍聯合月刊》,第21 卷第3 期,1983.05。
44.鈕先鍾:〈為什麼劉邦能擊敗項羽〉(下),《三軍聯合月刊》,第21 卷第4 期,1983.06。
45.宋公文、何曉明:〈略論劉邦的謀士群〉,《武漢師範學院學報》,第一期,1983.01
46.吳蘭:〈漢高祖劉邦以平民起義完成帝業的分析研究〉,《南亞學報》,1982.11。
47.趙文潤:〈重評劉邦項羽的成敗原因及其是非功過〉,《人文雜誌》1982 年6 期,1982.06。
48.廖伯源:〈試從爵邑制度論楚漢相爭之勝負〉,《東吳文史學報》,第4 號,1982.04。
49.阮芝生:〈論留侯與三略(上)〉,食貨月刊(復刊)第11 卷第2 期,1981.05。
50.羅雲家:〈一代霸王話項羽〉,《反攻》,第四.五期,1980.09。
51.湯承業:〈論劉邦所以戰勝項羽〉,《新時代》,第13 卷第5 期,1973.06。
52.冷欣:〈漢高祖之成功戰略〉(上),《軍事雜誌》,第41 卷第6 期,1973.03。
53.冷欣:〈漢高祖之成功戰略〉(下),《軍事雜誌》,第41 卷第7 期,1973.04。
54.李震:〈劉邦之戰略與謀略〉(上),《黃埔月刊》,第251 期,1972.03。
55.李震:〈劉邦之戰略與謀略〉(下),《黃埔月刊》,第252 期,1972.0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91.186.72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191.186.72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