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6106-15113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6106-151130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宏觀調控經濟政策對台灣產業發展之影響
Economic Policy of China's Macro Adjustment and Controls Influence on Taiwan's Industry Developmen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6-1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6-26
關鍵字
Keywords
宏觀調控政策、替代市場
GDP, SWOT, macro-control policy, alternative marke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0 次,被下載 333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330 times.
中文摘要
中共國家統計局公布2005年GDP為22,557億美元,超越義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僅次於美、日、德、英、法五國。台灣經濟發展動能主要來自出口,佔GDP的比重高達49%。從二次世界大戰後到2000年,台灣主要出口地區是美國,但是這種局面,在2001年發生了變化。從2001年開始,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金額,首度超過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金額,而且差距愈拉愈大,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公布2005年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佔28%(562.2億美元),出口到美國只佔15%(291億美元)。中國經濟降溫政策無論其範圍及幅度為何,由於兩岸間經貿往來日益密切,均不免對台灣造成衝擊。
面對大陸宏觀調控經濟政策,台灣企業應採取何種因應之道?大陸此次的宏觀調控政策主要是控制內需,因此,對於供應大陸內需市場為主的台灣廠商,將受到最直接的衝擊。因此,台商應盡可能「謀定而後動」,保持經營上的彈性,並應有「替代市場」的觀念,以降低經營風險。
本研究採用一般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為主,包括文獻分析法、統計分析法與SWOT分析法,藉以瞭解台灣產值居前幾位產業,即電子業、石化業等重大產業,在中國採取宏觀調控政策後,究竟對這些產業、對大陸投資、對台商營運產生那些影響,台灣執政當局、台灣的廠商及赴中國大陸投資的台商如何因應?
最後,因應中國宏觀調控政策,對政府的建議:(一)根據資金及市場需求面建立數據資料庫。(二)提供兩岸經貿政策資訊給廠商。(三)應持續密切注意中國經濟降溫之速度。(四)對中國台商融資之限制,應盡快放寛。(五)應提醒台商以更積極的策略,增加其他海外拓展之據點。(六)積極向台商推廣有利之產業分工與商業模式的必要。(七)提供台商有關中國市場投資營運法規、各類產業發展前景與競爭情況有關資訊。(八)應積極規劃「兩岸良性分工的模式」。
對台商的建議:(一)投資前要停看聽。(二)投資行業要對口、合資夥伴要可靠。(三)增資步伐要穏健。(四)轉資途徑要考量。
Abstract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PRC) announced that the GDP of 2005 is 2255.7 billion dollars and China has replaced Italy as the world’s sixth-largest economy, next to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Germany, Britain and France. Taiwan economic development source is mainly from exports, the share of GDP as high as 49%. From the Second World War to 2000, Taiwan mainly exporting area is the United States. This situation had been changed in 2001 though. From the beginning of 2001, Taiwan’s export to China surpassed Taiwan’s export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e first time over the amount and the gap has become greater and greater.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reported that Taiwan’s exports to China were 28% (US$ 56.22 billion dollars) and only 15% (US$29.1 billion dollars) w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No matter how large of China’s economic cooling policy is, it will make great impact on Taiwan inevitably due to the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getting closer day by day.
Confronting China’s economic policy of macro adjustment and controls, how should Taiwan industry take response measures? The main purpose of China’s macro-control policy is to control the domestic demand, and there fore the most direct impact on the target will be the Taiwan factory owners producing goods for domestic market. So, Taiwanese businessmen should plan before they move for keeping flexibility in business and have the ideas of the alternative market to reduce the business risk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study adopt social sciences method, including literature quoted language analysi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SWOT analysis, so as to know the top-ranked industries of the output value in Taiwan, which are major industries like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and the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fter China implemented macro-control policy, how on earth does this influence make on Taiwan industries, the investment in China and business operations of Taiwanese businessmen? How do the Taiwan governing authorities, Taiwan factory owners and Taiwanese businessmen investing in China take response measures?
In conclusion, the suggestions to our government for the response measures of China’s macro-control policy: (1) Government should set up the statistics databas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funds and market demand. (2)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the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policy and information to the factory owners. (3) Government should continuously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of China’s economic slowdown. (4) Government should relax restrictions on Taiwanese business financing in China through China-based Off-shore Banking Units (OBU) as soon as possible. (5) Government should remind Taiwanese businessmen of having more constructive strategies to add more footholds overseas. (6) Actively popularize the imperatives of the benefi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business models to Taiwanese businessmen. (7)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for Taiwanese businessmen, such as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in the market of Mainland China, the perspective and competition of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8) Government should constructively work out the good models of cross-strait business division
The suggestions to Taiwanese businessmen: (1) Stop to listen and watch before investing. (2) Choose the investment or industry that you are familiar with and find the partners that you are rely on. (3) Have the sound and steady increase of investment.
(4) Give a careful consideration to the transfer investmen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頁次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0
第貳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12
第一節 宏觀經濟調控主要手段與特徵……………………………………… 12
第二節 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任務…………………………………………… 22
第三節 宏觀經濟調控理論基礎……………………………………………… 24
第參章 中國宏觀調控經濟政策…………………………………………33
第一節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政策………………………………………… 33
第二節 中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37
第三節 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環境背景………………………………… 40
第四節 中國「五次」宏觀調控之比較……………………………………… 43
第肆章 中國宏觀調控經濟政策對台灣電子業之影響……………… 55
第一節 台灣電子業之概況…………………………………………………… 55
第二節 對台灣電子業發展之影響…………………………………………… 79
第三節 台灣電子業的回應…………………………………………………… 84
第伍章 中國宏觀調控經濟政策對台灣石化業之影響………………… 95
第一節 台灣石化業之概況………………………………………………………95
第二節 對台灣石化業發展之影響…………………………………………… 105
第三節 台灣石化業的回應…………………………………………………… 107
第陸章 中國宏觀調控經濟政策對台灣產業總體發展的影響……… 110
第一節 對台灣產業總體發展的影響………………………………………… 110
第二節 台灣產業總體的回應………………………………………………… 115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120
第一節 結論…………………………………………………………………… 120
第二節 建議…………………………………………………………………… 124
參考文獻……………………………………………………………………………… 12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二)中文書目
1、 于宗先,《大陸經濟台灣觀》(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初版,2000年1月)。
2、 毛蘊詩,《中國宏觀經濟活動分析》(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2版,1991年6月)。
3、 朱正中、孫明德,《中國經濟開創世局•兩岸關係創新機》(台北市: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初版,2005年10月)。
4、 李忠凡,《中國經濟改革理論與實踐》(北京市:企業管理出版社,初版,1993年1月)。
5、 吳永猛等,《臺灣經濟發展》(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初版,2001年8月)。
6、 周文欽,《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3版,2005年4月)。
7、 周孟秀等,《臺灣經濟發展重要議題評析彙集》(台北市:台灣經濟研究院,初版,2004年12月)。
8、 房維中、桂世鏞,《當前宏觀經濟分析與宏觀調控》(北京市:中國經濟出版社,初版,1994年1月)。
9、 洪德生,《台灣經濟的天空》(台北市: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初版,2004年10月)。
10、 唐彥博,《大陸經貿變革與兩岸社經整合》(台北市:永業出版社,初版,1999年6月)。
11、高長,《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3版,2002年)。
12、陳詩豪,「看見油價更深層的問題」《能源報導》(台北市:經濟部能源局,初版,2006年
4月)。
13、張弘遠,《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台北市:揚智文化,2003年)。
14、鄭竹圍,《大陸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初版,2004年4月)。
15、郭樹清,《穏定的變遷》(香港:和平圖書有限公司,初版,2005年5月)。
16、楊 帆等,《中國的挑戰》(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初版,1998年9月)。
17、楊巠明,《中國宏觀經濟透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初版,2001年8月)。
18、劉國光等,《200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初版,2001年1 月)。
19、劉孟俊,《我國產業外移問題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初版,2004年)。
20、魏杰,《市場經濟前沿問題:現代經濟運行方式》(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3版,2002年1月)。
21、嚴勝雄、吳連賞,《中國發展•發展中國》(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股份公司,二版,2004年4月)。

(二)中文期刋論文
1、王旭昇,「2006年半導體產業再攀高」,《新電子科技雜誌》,第237期,2005年12月。
2、王智弘,「台灣顯示器市場成長超乎預期」,《新電子科技雜誌》,第238期,2006年1月。
3、王智弘,「首次領先日本與美國-中國成為全球最大IC市場」,《新電子科技雜誌》,第239期,2006年2月。
4、中油公司企研處,「世界石油掃瞄」,《石油通訊》,第656期,2006年4月。
5、江妍慧,「外資扮推手 台股年節有行情」,《新台灣新聞週刊》,第510期,2005年12月。
6、林怡君,「赴中國投資對我國產業之影響」,《台灣經濟月刋》,第28卷第12期,2005年12月。
7、林祖嘉,「韓國大陸經貿發展對台灣的警訊」,《遠見雜誌》,第226期,2005年4月。
8、唐苑莉,「2005年台灣石油石化業回顧」,《石油通訊》,第653期,2006年1月。
9、董沛哲,「2005年ICT產業回顧與展望」,《電工資訊》,第181期,2006年1月。
10、孫林,「前瞻中國宏觀經濟走向」,《台灣經濟月刋》,第28卷第5期,2005年5月。
11、孫明德,「中國宏觀經濟戰略與發展前景」,《台灣經濟月刋》,第28卷第5期,2005年5月。
12、孫稚堯,「中國降溫貸款更嚴台商愈來愈難借到錢」,《新新聞週刋》,第899期,2004年5月20-26日。
13、蔡宏明,「中國宏觀調控對台商營運的影響」,《台灣經濟月刋》,第28卷第4期,2005年4月。
14、蔡宏明,「台商大陸投資與宏觀調控之影響調查報告」,《工業雜誌》,2005年2月號。
15、蔡毓芳,「兩岸半導體產業之優勝劣敗」,《台灣經濟月刋》,第28卷第6期,2005年6月。
16、蔡雅萍,「無線通訊應用帶動市場發展-台灣通訊產業成長達23.4﹪」,《新電子科技雜誌》,第238期,2006年1月。
17、蔡雅萍,「五大廠結盟創造穏定市場-DRAM市場供給需求加速擴展」,《新電子科技雜誌》,第239期,2006年2月。
18、董沛哲,「高油價對ICT產業(資通訊科技產業)的影響及因應對策」,《電工資訊》,第179期,2005年11月。
19、錢思敏,「我國石化產業與中國的依存關係與危機」,《台灣經濟月刋》,第27巻第8期,2004年8月。
20、經濟部技術處,「台商在中國大陸高新科技產品出口扮演重要角色」,《電子月刋》,第12卷第3期,2006年3月。
21、劉樹成,「比較分析五次宏觀調控」,《經濟學動態》,2004年第9期,2004年7月。
22、ITIS產業資訊服務網,「液晶電視需求超乎預期,帶動大尺寸液晶面板產業再上層樓」,《電子月刋》,第129期,2006年4月。

(三)報紙
1、大陸新聞中心,「大陸GDP超英法義 世界第4」,聯合報,2005年12月16日,第A13版。
2、王茂臻,「中國修正GDP 經濟規模躍居全球第六」,聯合報,2005年12月21日,第A13版。
3、曾梁興,「石化原料價格走揚 法人相中台塑集團股」,經濟日報,2004年6月30日,第8版。
4、連雋偉,「馬凱:2010年人均GDP要超過2400美元」,中國時報,2006年3月7日,第A13版。
5、劉嗣明,「從對經濟態勢的把握中認識宏觀調控」,人民日報 ,2006年01月06日,第9版。
二、網站
1、于宗先,「中國大陸會發生金融危機嗎?」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scholar-55.asp。
2、左峰,「論市場宏觀調控」,http://old.cenet.ccer.edu.cn/ 。
3、林君宗,「中國大陸宏觀調控影響之探討」,http://www.esunbank.com.tw/info3/essay/content.
4、林君宗,「中國大陸宏觀調控影響之探討」,http://www.esunbank.com.tw/。
5、林昱君,『由宏觀調控向「正常宏觀經濟調節」轉化』,http://news.cier.edu.tw/Y05/1202/20.htm。
6、高長,「大陸宏觀調控政策成效與衍生問題」, http://twbusiness.nat.gov.tw/paper/y04/11/12-101.htm。
7、高長,「未來大陸宏觀調控政策以『穩健』為主軸」,http://twbusiness.nat.gov.tw/paper/y05/02/19-102.htm。
8、孫明德,「中國大陸經濟降溫對台灣產業及台商所造成之影響—總體面」http//www.tier.org.tw/13chinaeconomic/colddown.htm。
9、海峽,「大陸宏觀調控震蕩台灣 外資從台股撤資300億」http//tw.people.com.cn/BIG5/14811/14870/2569867.html。
10、侯貞雄,「中國宏觀調控對鋼鐵業之影響」,http://www.ths.com.tw/。
11、曾國安,「關於市場經濟中政府調控經濟的幾個理論問題」,http://old.cenet.ccer.edu.cn/ 。
12、姚東興,「中國大陸經濟降溫對台灣石化產業之影響」,
http://itisdom.itri.org.tw/。
13、蔡宏明,「大陸宏觀調控對台商的影響與因應」,http://www.seftb.org/。
14、鄭少華,《試論中國的宏觀調控立法》,http://www.economiclaws.net/。


15、劉樹成,「遠近高低各不同 我國五次宏觀調控比較」,http://big5.ce.cn/ztpd/tszt/hgjj/2004/nzhfx/tiaokong/200407/30/t20040730_1365768.shtml。
16、廖顯杰(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2005年我國顯示器全球佔有率達到3成」http://www.itri.org.tw/。
17、工研院,《資訊工業年鑑》,http://www.itis.org.tw/。
18、經濟部網站,「台灣的優勢與機會」,http://hirecruit.nat.gov.tw/。
19、經濟部網站,「科技產業的面貌」,http://hirecruit.nat.gov.tw/chinese/html/taiwan_07.htm。
20、經濟部技術處網站,http://www.google.com.tw/。
21、經濟部統計處,「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http://2k3dmz2.moea.gov.tw/。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