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6109-14464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6109-144649
論文名稱
Title
王充《論衡》之知識體系與天人關係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2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6-26
關鍵字
Keywords
論衡、知識體系、王充、天人關係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8 次,被下載 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 times.
中文摘要
王充是一位相當關心實務的人,其《論衡》對漢代社會有深入的觀察和剖析。在政治上,王充指出吏治嚴峻、察舉失當的兩大問題,其次,就當時學術界的情況來看,他針對經言、傳書、儒說三種知識階層弊病,駁斥其中的錯謬與不實之處。就社會風俗來說,王充的鬼、神、妖、巫之論,反映出漢人對死後世界的恐懼與憎惡,以及對鬼神思想的信仰。王充觀察到漢代社會多面的現象,這些豐富的民間生活,是漢代社會的寫照,也是珍貴的日常史,通過其對社會上一些信仰行為的批判,可以看到漢人對文化空間作出許多富想像力的詮釋。王充探論漢代學術思想與社會信仰的問題,涉及了多層次的面相,展現出一種和時代衝突的新思考。雖然《論衡》在論證和知識論上尚有許多失誤或值得商榷之處,但卻仍不失作為一本在漢魏學術的變遷過程中,兼具論點價值和觀測時代脈動的書籍。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文獻探討………………………………………………………………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9

第二章 王充之學仕歷程與吏道觀………………………………………………14
第一節 王充之生平及漢代官吏之選任………………………………………14
一、王充的學仕經歷…………………………………………………………14
二、漢代官吏的選任標準……………………………………………………18
(一)「官」和「吏」的劃分……………………………………………18
(二)官吏的選任標準………………………………………………… 21
第二節 王充的吏道觀…………………………………………………………28
一、「文吏」與「儒生」之辨……………………………………………… 29
二、德治型的吏道觀—化民成俗……………………………………………33
(一)修德立化………………………………………………………… 33
(二)禮義化民………………………………………………………… 35
三、王充對「師」、「吏」兩種角色的定位…………………………………39
(一)儒家的政治思想—禮義與教化………………………………… 40
(二)性論說…………………………………………………………… 47

第三章 王充重智的知識體系……………………………………………………52
第一節 王充主博通的經學觀點……………………………………………… 52
一、 章句之學與王充的經學觀……………………………………………… 53
二、 傷經義附會圖讖………………………………………………………… 62
三、 解構「聖人能神」……………………………………………………… 70
第二節 王充的辨賢思想………………………………………………………79
一、「儒生」、「通人」、「文人」、「鴻儒」之意涵與功能………………… 80
二、「賢者」的意涵………………………………………………………… 87
第三節 勘正偽書繆說和重視諸子書的價值…………………………………94
一、勘正偽書繆說……………………………………………………………94
二、重視諸子書的價值………………………………………………………102
第四節 王充的批評精神………………………………………………………107

第四章 天人之際與古今之辨……………………………………………………113
第一節 王充對漢代天人理論的回應…………………………………………113
一、 漢代的天人感應論………………………………………………………113
二、 王充的天人思想…………………………………………………………120
(一) 王充的天論思想…………………………………………………120
(二) 王充對「天」與「人」的主張…………………………………122
(三) 王充的命論思想…………………………………………………125
第二節 王充論災異與瑞應……………………………………………………130
一、 王充的災異論……………………………………………………………129
(一) 解構災異論………………………………………………………130
(二) 國命論……………………………………………………………135
二、 王充的瑞應論……………………………………………………………137
第三節 王充對「古今」價值的商榷…………………………………………144
一、「古」「今」價值的辨析…………………………………………………145
二、古今文章價值之辨………………………………………………………152

第五章 從《論衡》管窺神、鬼、妖、巫四路角色以及禁忌所反映的漢代信仰與思維………………………………………………………………………159
第一節 漢代的鬼神信仰………………………………………………………159
一、 漢人的靈魂觀與鬼神觀…………………………………………………160
(一)「魂魄」與「鬼神」的意涵…………………………………… 161
(二)「妖」的意涵與妖、鬼之關係………………………………… 166
二、 為異域的英雄卸妝—王充樸素的無鬼論………………………………170
(一)從有形到無形—解構鬼神之貌…………………………………171
(二)歧出的論說—妖論之商榷………………………………………174
第二節 漢代的巫文化…………………………………………………………176
一、 巫論—巫與鬼神、禍福的關係…………………………………………177
二、 王充對巫覡信仰解構……………………………………………………184
第三節 漢代禁忌的文化意識…………………………………………………189
一、 禁忌的意涵………………………………………………………………189
二、 王充對禁忌的解讀………………………………………………………193
(一) 空間禁忌…………………………………………………………194
(二) 生活禁忌…………………………………………………………195
(三) 時間禁忌…………………………………………………………199

第六章 結論………………………………………………………………………203

參考書目……………………………………………………………………………20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論衡用本

● 黃暉《論衡校釋》(三十卷,該書附編六種,一、《論衡》佚文;二、王充年譜;三、《論衡》舊評,自《抱朴子》以下至近代收錄甚多,便於參考;四、胡適〈王充的論衡〉;五、《論衡》版本卷帙考;六、《論衡》舊序。另又收入劉盼遂集解附錄,收錄近人資料頗多,亦便於參考),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 劉盼遂《論衡集解》,台北:世界書局,1990年
● 韓復智《論衡今註今譯》,台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
● 北京大學歷史系論衡注釋小組《論衡注釋》,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 孫人和《論衡舉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 田昌五《論衡導讀》,四川:巴蜀書社,1989年


二、王充研究

● 王治理《王充及其文學思想》,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 王慧玉《王充文學思想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7年
● 王鴻鵬《王充命論研究》,桃園: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2007年
● 田台鳳《王充思想析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 田昌五《王充—古代的戰鬥唯物論者》,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
● 朱珮瑜《王充論衡思維方法探析》,台北:東吳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 佐藤匡玄《論衡の研究》,東京:創文社,1981年
● 李偉泰《漢初學術及王充論衡述論稿》,台北:長安出版社,1985年
● 李維武《王充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 周桂鈿《王充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 周桂鈿《虛實之辯—王充哲學的宗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 林貞瑤《從「貴博尚通」到「疾妄求實」以「興治」為主線》,高雄: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2年
● 林麗雪《王充》,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 邵維慶《王充的基本思想與政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 金鍾美《天、人和王充文學思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
● 徐其寧《失衡的邏輯—以吏階層為進路論王充疾虛妄之思想意涵》,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 康靜文《王充認識論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 梁運華《王充》,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 陳正雄《王充學術思想述評》,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 陳叔良《王充思想體系》,台北:中山學會,1976年
● 陳拱《王充思想評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96年
● 陳穎君《王充論衡所反映的東漢初期社會狀況》,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2005年
● 陳麗桂《王充自然思想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
● 馮曉馨《王充天論思想之研究--與荀子天論思想之比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 葉淑茵《王充命運論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 葉淑茵《王充對魏晉思想影響之研究–王充在玄學史的地位之再審定》,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
● 劉謹銘《王充哲學的再發現》,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 潘清芳《王充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7年
● 蔣祖怡《王充卷》,鄭州:中州書畫社,1983年
● 鄭文《王充哲學初探》,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 鄧紅《日本的王充論衡研究論著目錄編年提要》,台北:知書房,2005年
● 鄧紅《王充新八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 鄧紅《王充新八論續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 盧文信《王充批判方法運用例析》,台北:萬卷樓,2000年
● 關鋒《王充哲學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三、古籍文獻

● 《毛詩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70年
● 《周禮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70年
● 《禮記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70年
● 《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70年
● 《春秋公羊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70年
● 〔東周〕荀況撰•李滌生《荀子集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
● 〔東周〕韓非《韓非子》,台北:中華書局,1977年
● 〔西漢〕孔臧《連叢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 〔西漢〕劉安等《淮南子》,台北:中華書局,1983年
● 〔西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 〔西漢〕桓寬撰•王利器校注《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 〔西漢〕揚雄撰•汪榮寶義疏《法言義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
● 〔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 〔東漢〕王符撰•汪繼培箋《潛夫論箋》,台北:大立書局,1984年
● 〔東漢〕趙岐《孟子趙注》,台北:台灣商務,1975年
● 〔東漢〕應劭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
● 〔東漢〕徐幹撰•程榮校《中論》,台北:世界書局,1975年
● 〔東漢〕鄭玄撰•陳鱔輯《六藝論》,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 〔晉〕葛洪《抱朴子》,台北:中華書局,1992年
●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 〔南朝梁〕蕭統編《文選》,台北:台灣古籍,2001年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台北:漢京事業文化有限公司,1981年
● 〔唐〕魏徵等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 〔唐〕杜佑《通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 〔宋〕徐天麟《東漢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 〔宋〕蘇軾《東坡志林》,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
● 〔宋〕黃震《黃氏日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 〔明〕程榮纂輯《漢魏叢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1992年
● 〔清〕顧炎武撰•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台北:中華書局,1976年
● 〔清〕熊伯龍《無何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 〔清〕莊祖述〈白虎通義考〉,盧文弨校《抱經堂本•白虎通》,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 〔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三十六,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 〔清〕紀昀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 〔清〕朱彝尊《曝書亭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79年
●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台北:中華書局,1986年
●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事業文化公司,1993年
● 〔清〕章學誠撰•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
●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台北:世界書局,1969年
● 〔清〕王筠《說文句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 〔清〕劉熙載《藝概•文概》,台北:華正書局,1985年
● 〔清〕黃式三《儆居集》,清光緖十四年續刊本影印
● 〔清〕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京都市:中文出版社,1990年
● 〔清〕皮錫瑞撰•周予同注《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 〔清〕廖平《古學考》,收入《廖平學術論著選集》,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
● 〔清〕章太炎《國學概論》,四川:巴蜀書社,1987年
● 〔清〕蘇輿《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 〔清〕劉師培《國學發微》,台北:廣文書局,1986年
● 〔清〕劉師培《劉師培論學論政》,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


四、近人著作

● 卜憲群《秦漢官僚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 于迎春《漢代人與文學觀念的演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 王更生《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 王青《揚雄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2000年
● 王國維《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 王葆玹《今古文經學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
● 王夢鷗《傳統文學論衡》,台北:時報文化,1987年
● 王夢鷗《鄒衍遺說考》,台北:台灣商務,1966年
● 任騁《中國民間禁忌》,台北: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 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 牟宗三《歷史哲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
●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台北:聯經出版社,2002年
●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社,1976年
● 冷德熙《超越神化—緯書政治神話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 李中華《神秘文化的啟示—緯書與漢代文化》,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年
● 李明輝編《儒家經典詮釋方法》,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 李威熊《中國經學發展史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
● 周予同《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 周桂鈿《中國歷代思想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 周桂鈿主編《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 昌平先生《中國避邪術》,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1994年
● 林啟彥《中國學術思想史》台北:書林出版社,2002年
● 林富士《小歷史—歷史的邊陲》,台北:三民書局,2000年
● 林富士《漢代的巫者》,台北:稻鄉出版社,2004年
● 林惠祥《文化人類學》,台北:商務印書館,1966年
●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87年
● 金澤《宗教禁忌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年
● 姚孝遂、肖丁合著《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台北:正中書局,1958年
● 胡適《中國中古思想小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2005年
● 韋政通《荀子與古代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出版,1966年
●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 孫廣德《陰陽五行說與漢代政治》,台北: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印,1977年
● 徐復觀《兩漢思想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年1976年
● 馬宗霍《中國經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 高明士《中國中古政治的探索》,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
● 高華平、曹海東《中華巫術》,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 康韻梅《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叢刊1994年
● 張勁松《中國鬼信仰》,台北:谷風出版社,1993年
● 張蓓蓓《東漢士風及其轉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1985年
● 張震澤《張衡詩文及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 許倬雲《求古篇》,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
● 陳來生《中國禁忌》香港:中華書局,1991年
●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 陳夢家《漢簡綴述》,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88年
● 勞榦《勞榦學術論文集》,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
●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1年
● 湯志鈞等《西漢經學與政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 程勇《漢代經學文論敘述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 馮芝生《中國哲學史資料選輯》,台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
● 黃彰健《經今古文學問題新探》,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年
● 萬建中《禁忌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
● 葛榮晉《中國哲學範疇導論》,台北:萬卷樓,1993年
● 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 蒲慕州《墓葬與生死—中國古代宗教之省思》,台北:聯經出版社,1993年
● 蒲慕州編《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台北:麥田出版社,2005年
● 劉小楓《個體信仰與文化理論》,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 劉仲宇《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 鄧紅《董仲舒思想研究》,台北:文津,2008年
● 閱吳康《中國鬼神精怪》,湖南:湖南藝術出版社,1992年
●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
●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8年
● 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
● 錢鍾書《管錐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 閻步克《品位與職位》,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 戴君仁《梅園論學續集》,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 鍾肇鵬《讖緯論略》,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年
● 嚴正在《五經哲學及其文化學的闡釋》,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
● 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編》,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74年
● 顧易生、蔣凡《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 顧頡剛《漢代學術史略》,台北:啟業書局,1975年
● 龔韻蘅《兩漢靈冥世界觀探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 張純一著《墨子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 山田勝美等編纂《論衡事類索引》,東京:大東文化研究所,1960年
● 山田勝美等編纂《論衡固有名詞索引》,東京:大東文化研究所,1961年
● 山田勝美譯《論衡》,東京:明治書院,1998∼2000年
● 出祥伸先生退休記念論集刊行會編《中囯思想における身体.自然.信仰:出祥伸先生退休記念論集》,東京:東方書店,2004年
● 橋本高勝主編《中國古代思想的潮流》,京都:晃洋書房,1996∼2006年


五、單篇論文

● 丁四新〈世碩與王充的人性論思想研究——兼論《孟子•告子上》公都子所述告子及兩「或曰」的人性論問題 〉,《文史哲》, 2006年,第5期
● 于迎春〈以「通儒」、「通人」為體現的漢代經術新變〉,《中州學報》,1996年,第4期
● 井之口哲也〈日本的王充研究—以戰後的研究為中心〉,《先秦兩漢學術》,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2004年,第1期
● 內山俊彥〈王充の歴史意識について〉,《中國思想史研究》,京都:京都大學文學部中國哲學史研究室,1996年,第19期
● 王真諦〈王充對鬼神存在的破與立〉,《宗教哲學》,第39期
● 仝晰綱〈漢代的上書拜官制度〉,《齊魯學刊》,曲阜:齊魯學刊編輯社,1994年,第4期
● 余英時〈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 余英時〈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 呂凱〈西漢儒道與陰陽家之分流〉,《第二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系,1999年
● 李解民〈〈東海郡下轄長吏名籍〉研究〉,《尹灣漢墓簡牘綜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年
● 杜正勝〈古代物怪之研究(上)〉,《大陸雜誌》,台北:大陸雜誌出版社,2002年,104卷,第1期
● 林載爵〈天道變易•世運終始—歷史思想中的發展觀念〉,黃俊傑主編《天道與人道》,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6年
● 林慶彰〈兩漢章句之學重探〉,《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 金澤〈宗教禁忌與神聖的空間〉,《中國民俗學經典•信仰民俗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 胡厚宣〈論殷代五方觀念及中國稱謂之起源〉,《甲骨文商史論叢初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 胡適〈王充的論衡〉,黃暉《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 夏長樸〈論漢代學術會議與漢代學術發展的關係—以石渠閣會議的召開為例〉,《第三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2000年
● 徐斌〈王充—浙東學派的奠基人:兼論「事實判斷」思維的源流〉,《浙東學派與浙江精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
● 袁禮華〈漢舉賢良與賢良對策述論〉,《南昌大學學報》,南昌:南昌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27卷,第2期
● 張漢東〈論秦漢博士制度〉,安作璋、熊鐵基著《秦漢官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 陳勇〈論光武帝「退功臣而進文吏」〉,《歷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期
● 陳夢家〈漢簡所見居延邊塞防禦組織〉,《漢簡綴述》,北京:中華書局,1980。
● 勞榦〈漢代察舉制度考〉,《勞榦學術論文集》(甲篇),台北:藝文印書館,1976年
● 黃宛峰〈王充的居住禁忌批判及其啟示〉,《史學新論:祝賀朱紹侯先生八十華誕》,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
● 蔣非非〈漢代功次制度初探〉,《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1期
● 蔡長林〈從「文學」到「文人」—漢代「文章」的經學底蘊〉,《東華人文學報》2007年,第10期
● 錢穆〈兩漢博士家法考〉,《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8年
● 謝桂華〈「尹灣漢墓簡牘」的主要內容和學術價值〉,《秦漢史論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 簡宗梧〈兩漢文章辭賦化之考察〉,《第二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大中文系,1999年
● 龐樸〈陰陽五行探源〉,《稂莠集—中國文化與哲學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六、西方著作

● 伽達瑪原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93年
● 愛德華•泰勒原著:連樹聲譯《原始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
● 韋伯原著;康樂,簡惠美譯《宗教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社,2003年
● 詹•喬•弗雷澤原著;徐育新,汪培基,張澤石譯《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
● 阿•阿•彼得洛夫原著;李時翻譯《王充: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者和啟蒙思想家》,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
● 克利福德•吉爾茲原著;韓莉譯《文化的解釋》,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年
● 恩斯特•卡西爾原著;黃隆保,周振選譯《神話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54.163.62.42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54.163.62.42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