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7100-16071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7100-160710
論文名稱
Title
以系統動力學探討產業政策對台灣養豬產業結構之影響
The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to the impact of Taiwan Pork Industry Structure on Different Industry Policie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0-06-0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0-06-27
關鍵字
Keywords
系統思考、產業結構、系統動力學、產業政策、養豬產業
Industry Structure, Industry Policies, Pork Industry, System Thinking, System Dynamic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5 次,被下載 472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727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基於產業結構困境源自於產業政策之內生觀點,以系統動力學探討民國80年至今產業政策對台灣養豬產業結構之影響,主要擷取產業自動化、污染防制、衛生防疫與產業經營決策等構面作為觀察產業結構歷年變化之主要變數。研究中利用因果回饋圖、系統基模以深入瞭解產業政策與結構間互動之關係,並建構出養豬產業系統動力學模式,於基本狀況與日本實施進口豬肉安全防衛措施時,進行減少豬隻飼養頭數、污染控制、衛生防疫投資與查緝走私等政策之分析,觀察產業內健康豬隻數、衛生防疫水準、環境污染量、飼養環境品質與養豬產值等變數之變化情形。經研究後發現,此次養豬產業爆發之口蹄疫疫情並非單一、突發之事件,而是長期養豬產業政策動態搭配不當,造成產業內衛生防疫能力低落,產生產業結構不良之弱點。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附圖目錄 Ⅲ
附表目錄 Ⅵ

1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方法與架構 3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2 文獻探討 5
2.1 台灣養豬產業之發展與經營困境 5
2.1.1 養豬產業發展歷程 5
2.1.2 現階段養豬產業概況 8
2.1.3 市場豬肉供需結構 10
2.1.4 養豬產業經營困境 12
2.2 產業政策與結構相關文獻 13
2.2.1 策略規劃之觀點 13
2.2.2 策略動態理論之觀點 14
2.2.3 資源基礎理論之觀點 16
2.3 系統動力學相關文獻 18
2.3.1 系統思考與基模 18
2.3.2 系統動力學模式概述 21
2.3.3 政策搭配之系統動力學研究 24
2.4 養豬產業相關文獻 26
3 養豬產業診斷與分析 33
3.1 系統故事 33
3.2 因果環路圖分析 36
3.2.1 產業自動化之執行 36
3.2.2 污染防治設備之推廣 38
3.2.3 衛生防疫觀念之建立 40
3.2.4 產業經營決策之制訂 43
3.3 系統動力學模式 45
3.3.1 模式總覽 46
3.3.2 次系統之系統動力學模式 46

4 模式模擬與情境政策分析 69
4.1 模式模擬 69
4.2 情境與政策分析 74
4.2.1 基本狀況之政策分析 74
4.2.2 日本實施進口豬肉安全防衛措施之政策分析 78

5 結論與建議 83
5.1 研究結論 83
5.2 研究建議 88

參考文獻 90
附錄:養豬產業系統動力學模式 9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中國畜牧社論(1997),「口蹄疫事件引發之省思」,中國畜牧,第29卷,第5期,1997年5月,pp.33-44。
中國畜牧社論(1997),「口蹄疫風暴震撼全台」,中國畜牧,第29卷,第5期,1997年5月,pp.9-24。
中國畜牧雜誌社論(1998),「豬瘟及口蹄疫撲滅方案」,中國畜牧雜誌,第30卷,第7期,1998年11月,pp.9-19。
方清泉(1998),「台灣養豬產業未來發展趨勢」,中國畜牧雜誌,第30卷,第7期,1998年11月,pp.27-32。
王鎬杰(1997),貿易自由化對台灣豬肉產業發展影響之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pp.6-10。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1998),台灣省處理豬隻口蹄疫紀實錄,台中。
台灣區肉品發展基金會(1998),台灣養豬統計手冊,台北。
朱瑞民(1998),「口蹄疫綜說(上)」,畜牧半月刊,第61卷,第6期,1998年12月,pp.47-52。
朱瑞民(1999),「口蹄疫綜說(下)」,畜牧半月刊,第61卷,第7期,1999年1月,pp.74-7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1-1998),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年報,台北。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7),輔導養豬產業永續經營計畫,台北。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8),養豬產業白皮書,台北。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0),台灣地區養豬頭數調查報告,台北。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1999),水質檢驗方法彙編,台北。
何京勝(1986),「台灣毛豬市場價格效率性與動態性之研究」,農業金融論叢,第431卷,第3期,1986年7月,pp.1-27。
何京勝(1995),「我國加入GATT毛豬運銷部門之因應對策」,農產運銷季刊,第103期,1995年6月,pp.60-74。
何京勝(1997),「口蹄疫對台灣家畜(肉品)市場之影響及未來發展方向」,農產運銷季刊,第111期,1997年7月,pp.7-22。
何京勝(1997),「日本實施進口豬肉安全防衛措施對台灣毛豬產業衝擊之模擬研究」,台灣經濟月刊,第251期,1997年11月,pp.1-19。
何京勝(1997),「毛豬飼養者之投資、生產及銷售決策」,台灣省毛豬運銷合作社,1997年6月,pp.1-10。
吳思華(1988),產業政策與企業策略:台灣地區產業發展歷程,台北:中國經濟研究所,pp.27-28。
呂秀英(1999),「台灣養豬經營自動化之效益評估」,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6卷,第3期,1999年9月,pp.215-234。
宋華聰(1998),「從我國養豬政策談我們如何面對豬瘟及口蹄疫」,中國畜牧雜誌,第30卷,第7期,1998年11月,pp.20-26。
李靜娟(1997),「解讀口蹄疫風暴」,食品資訊,第137期,1997年5月,pp.32-35。
周寬典譯(1992),「養豬廢水處理之基本概念(上)」(中村作二郎著),雜糧與畜產,第225卷,1992年4月,pp.25-39。
林正鏞(1997),「口蹄疫的相關訊息」,現代養豬,第18卷,第12期,1997年6月,pp.43-48。
洪嘉謨(1999),「台灣現代養豬應有的環保共識(下)」,畜牧半月刊,第63卷,第5期,1999年12月,pp.75-83。
洪嘉謨(1999),「台灣現代養豬應有的環保共識(上)」,畜牧半月刊,第63卷,第4期,1999年11月,pp.84-90。
唐賽文等(1997),「口蹄疫事件的回顧與省思」,當代醫學,第24卷,第9期,1997年9月,pp.82-83。
夏良宙(1996),「養豬自動化之整體觀」,畜牧半月刊,第57卷,第1期,1996年10月,pp.20-24。
夏良宙(1997),「由口蹄疫事件中我們學到什麼」,現代畜殖,第25卷,第5期,1997年5月,pp.35-41。
徐興鎔(1999),「企業養豬場豬群之衛生保健計畫」,氰胺牧苑,第18卷,第2期,1999年11月,pp.7-18。
財團法人養豬科學研究所(1998),「降低毛豬生產成本六年工作回顧」,養豬新知,第6卷,第4期,1998年4月,pp.9。
馬孟德(1993),「豬場灰塵與細菌及臭氣之關係」,雜糧與畜產,第240期,1993年7月,pp.17-25。
高文泰(1998),以系統動力學研究不同經濟情況下激進及保守銀行之策略對呆帳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康天旗(1999),「口蹄疫發生時的防疫措施」,現代養豬,第20卷,第7期,1999年1月,pp.72-78。
許起裕(1996),策略演化與產業生態變遷之理論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宗甫譯(1997),「在疾病病發的環境中養豬產業適當的免疫計畫」(羅伯特.B莫瑞霖著),中國畜牧,第29卷,第10期,1997年10月,pp.17-24。
郭進隆譯(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原著:Senge, Peter M.,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
陳木榮(1986),「產業政策基本課題之探討」,企銀季刊,第9卷,第3期,1986年1月,pp.143。
陳幸浩(1998),「當前產業環境下養豬戶提升競爭力策略之探討」,農政與農情,第72卷,第309期,pp.31-42,1998年6月。
陳明建(1996),生態保育與農業政策之選擇,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85-2415-H002-033-J7。
陳章真(1997),「口蹄疫的省思」,經濟前瞻,第12卷,第3期,1997年5月,pp.80-82。
陶在樸(1999),系統動態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彭作奎(1999),「邁向21世紀之畜牧產業政策」,農政與農情,第83卷,1999年5月,pp.8-15。
程竹青(1997),「再談口蹄疫」,食品工業月刊,第29卷,第8期,1997年8月,pp.26-30。
黃怡(1997),「大地倫理與肉食習性:豬隻口蹄疫事件所引發的深思」,環耕,第7期,1997年5月,pp.6-9。
氰胺牧苑社論(1997),「口蹄疫之發生、處理經過及台灣養豬事業的未來展望」,氰胺牧苑,第16卷,第1期,1997年5月,pp.23-33。
楊平政(1999),「荷蘭豬瘟之流行病學分析」,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1999年11月。
楊平政、翁仲男、朱瑞民(1997),「口蹄疫的預防與控制」,飼料工業季刊,第36期,1997年7月,pp.3-17。
葉修竹(1994),台灣毛豬產業與出口競爭力之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農產運銷研究所碩士論文,pp.4-10。
蔡敦浩(1985),策略性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蕭峰雄(1994),我國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台灣的經驗,台北:遠東經濟。
賴秀穗(1998),「台灣與香港的口蹄疫」,現代養豬,第20卷,第1期,1998年7月,pp.74-76。
羅世揮(1999),以系統動力學探討競爭性主流突現之動態過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羅明哲(1988),經濟自由化對農業結構的影響,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77 - 0301-H005-005-H,pp.32-37。

英文文獻
Ansoff, Igor H. (1984), Implant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U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Bain J. S. (1968),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nd ed., New York: Wiley & Sons.
Bakken, B., J. Gould and D. Kim (1992), “Experimentation on Learning Organization: A Management Flight Simulator Approa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59, No.1, May.
Colleen P. Lannon(1994), A Beginner’s Guide to Systems Thinking, Waltham: Pegasus Communications, Inc.
Florence Steiner(1979), Performing with Objectives, Row Mass: New Bury House Publishers, pp. 8.
Forrester, Jay W. (1961), Industrial Dynamic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Forrester, Jay W. (1968), Principles of System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Forrester, Jay W. (1992), “Policies, Decisions and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Modeling,”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59, No.1, pp.42-63.
Glenn Boseman, Arvind Phatak and Robert E. Schellen Berger(1986), Strategy Management: Text and Cases, John Wiley & Sons, Inc., pp. 6.
Grant, Robert 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 pp.114-135.
Jennifer Kemeny (1995), “Balancing Two Boats: Managing the Cross-Current, ” The Systems Thinker, Vol.5, No.10, pp.7-8.
John D. Sterman (2000), Business Dynamics: Systems Thinking and Modeling for a Complex World, 1st ed., New York: McGraw-Hill.
Kim, D. H. (1993), “The Link Between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 Learning,”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Fall, pp.37-49.
Mason Edward S. (1993), “Price and Policies of Large Scale Enterpris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4 No.7, pp. 61-74.
Michael R. Goodman and Daniel H. Kim (1993), “The Attractiveness Principle: Trying to Be All Things to All People,” The Systems Thinker, Vol.4 No.7, pp. 5-6.
Mintzberg, H. (1987), “Five Ps for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Fall, pp.7-8.
Mintzberg, H. (1990), Strategy Formation: Schools of Thought, Boston: Ballinger.
Porter, Michael E. (1991), “Towards a Dynamic Theory of Strateg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2, pp.95-117.
Pralhalad, C.K. and R.A. Bettis, (1991), “The Dominant Logic: A New Linkage Between Diversity and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9, pp.639-642.
Sterman, J.D. (1989), “Modeling Managerial Behavior: Misperceptions for Feedback in a Dynamic Decision Making Experiment,” Management Science, Vol.35, No.3, pp.321-339.
Wright, R.D. (1971), On Validating Dynamic Model,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