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7106-15300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7106-153007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城鄉勞工流動之成因與變化之研究-兼論國企下崗與就業問題
A Study of the Labor Mobility and the Laid-off Worker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8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6-0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6-27
關鍵字
Keywords
農村、城鎮、中國、就業、勞動管理制度、勞動力流動、下崗工人
Rural, Urban, China, Laid-Off Workers, Employment, Labor Mobility, Institution of labor managemen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5 次,被下載 264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649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藉由搜尋有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勞動管理制度的轉變及學者與官方對勞動力流動的定量與定性資料,探討中國城鄉勞動力流動在此期間之可能狀態。結果發現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勞動力往城鎮流動皆呈現逐年上升之趨勢,並因而導致城鎮的就業壓力增加。而由於城鄉薪資差距的持續擴大,使得城鎮勞動力往農村就業之人數相對較少。此外,雖然中央與地方政府於1990年代中期開始對農村進城勞動力增加各種限制,但由於中國勞動管理制度已經發生轉變,造成中央與地方政府所能直接控制的就業管道減少,致使此種限制措施僅是造成抽樣調查數據的失真,而沒有實質的限制效果。
Abstract
This paper primarily concentrates on the causation of labor mobility and laid-off workers in Chin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ausation of the Chinese labor mobility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after 1978, this paper has collected data and materials about institutional changes of labor manage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has found that China’s rural labor migration to the urban labor market has been steadily rising. Because of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wages, pressures on the urban job market have increased, while urban labors migrating to the rural job market has been minimal. The institutions for labor management in China have undergone changs, and although centr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have inacted various restrictions on labor migration, these restrictions have been a statistic bias and lacked in real effect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5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17
第五節 章節安排 19
第貳章 農村內部的農業往非農業的勞動轉移 21
第一節 農村勞動管理制度的轉變 22
第二節 農村勞動力往城市流動模型的應用與分析 35
第三節 農村農業部門往農村非農業部門轉移的變化 42
第參章 農村勞動力往城市就業市場的轉移 55
第一節 城市非國有企業勞動管理制度的轉變 56
第二節 農村勞動力往城市流動模型的應用與分析 70
第三節 農村勞動力往城市正式、非正式部門轉移的變化 76
第肆章 城市下崗職工的轉業 103
第一節 國有企業勞動管理制度的轉變 104
第二節 城鄉流動模型的應用與分析 123
第三節 下崗職工轉移的變化 129
第伍章 結論 145
附錄 153
參考書目 161
一、書籍 161
二、期刊與論文 165
三、學位論文 172
四、研究計畫報告 172
五、報紙 173
六、網站 17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書籍
(一)年鑑
中國統計信息咨詢服務中心編,中國統計大全—社會及經濟發展:1949-1989。台北;天下文化,1990年8月。
何兆源主編,中國百科年鑑:1993。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11月。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劃財務司編,中國勞動統計年鑑:2003。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9月。
國家統計局社會統計司,勞動部綜合計畫司編,中國勞動統計年鑑:1991。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1年10月。
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199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年。
------------------,中國統計年鑑:1996。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6年。
------------------,中國統計年鑑:1998。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年。
------------------,中國統計年鑑:2000。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
------------------,中國統計年鑑:200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年。
------------------,中國統計年鑑:200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年。
------------------,中國統計年鑑:2003。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中國統計年鑑:2005: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年。

(二)論文集
王悅賢,”大陸投資的基本認識,”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編,大陸投資法律與實務解讀。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1月。
左學金、周海旺,”勞動力轉移與教育訓練,”范錦明主編,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論文集。台北:大屯出版社,2001年。
杜海燕,”鄉鎮工業的增長因素,” William A. Byrd、林青松合編,中國鄉鎮企業的歷史性崛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林青松,”民辦鄉鎮企業的興起及其面臨的問題,”William A. Byrd、林青松合編,中國鄉鎮企業的歷史性崛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William A. Byrd,”中國農村工業概況,” William A. Byrd、林青松合編,中國鄉鎮企業的歷史性崛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馬戎,”導言,”馬戎、黃朝翰、王漢生、楊沐主編,九十年代中國鄉鎮企業調查。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張上塘、胡景岩,”外商投資企業經濟效益分析,” 武超主編,外商對華直接投資調研報告。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年10月。
張世賢,”外資投入的效率與方式,” 劉佩瓊主編,中國經濟大趨勢。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2月。
張承惠,”關於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問題的分析與建議,” 馬洪、王夢奎主編,中國發展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報告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3月。
張曉山,”改革以來中國農村的制度變遷與組織創新,”胡耀蘇、陸學藝主編,中國經濟改革與社會結構調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2月。
陳清泰,”國有企業改革:形勢和重點,”馬洪、王夢奎主編,中國發展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報告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3月。
陳錫文、韓俊,”農業、農村經濟新發展階段的體制創新,” 馬洪、王夢奎主編,中國發展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3月。
程三雁,”對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立法的回顧與反思,”武超主編,外商對華直接投資調研報告。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年10月。
黃兆仁,”西進功課何其多-中國投資經營環境分析,”朱正中、孫明德主編,中國經濟開世局兩岸關係創新機。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2005年10月。
楊沐,”討論:中國鄉鎮企業的奇蹟是怎樣出現的?,” 馬戎、黃朝翰、王漢生、楊沐主編,九十年代中國鄉鎮企業調查。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葛延風,”事業單位體制改革中需研究解決的幾個原則性問題,”馬洪、王夢奎主編,中國發展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3月。
---------,”城鎮貧困所反映的體制性問題,”馬洪、劉中一主編,中國發展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7年7月。
路林書、桑百川,”外商投資企業的性質,”武超主編,外商對華直接投資調研報告。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年10月。
趙陽、周飛舟、郭建軍,”農民負擔的特徵、趨勢和成因,” 馬洪、王夢奎主編,中國發展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3月。
趙樹凱,”流動就業人口的管理現狀和政策意見,”馬洪、劉中一主編,中國發展研究。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7年7月。
劉志彪、唐勇,”中國大陸農業發展與鄉鎮企業,” 范錦明主編,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論文集。台北:大屯出版社,2001年。
劉恩德、王悅賢,”勞工問題,”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編,大陸投資法律與實務解讀。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1月。
樊平,”鄉鎮企業改制中的社區利益,” 胡耀蘇、陸學藝主編,中國經濟改革與社會結構調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2月。
鄭寶銀、韓琪、王偉利,”外商投資企業管理,”武超主編,外商對華直接投資調研報告。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年10月。
蕭耿,”國有企業改革,”劉佩瓊主編,中國經濟大趨勢,初版(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2月),頁56-57。
鍾宇平,”教育及就業制度與經濟發展,” 劉佩瓊主編,中國經濟大趨勢。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2月。
韓俊,”縣鄉財政危機的影響與治理,” 馬洪、王夢奎主編,中國發展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年3月。
關信平、姜妙屹,”城市外來人口的基本生活與健康服務,”李培林主編,農民工-中國進城農民工的經濟社會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4月。
William A. Byrd,Alan Gelb,”為什麼要工業化?對農村社區政府的激勵,” William A. Byrd、林青松合編,中國鄉鎮企業的歷史性崛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企業家、資本和所有制,” William A. Byrd、林青松合編,中國鄉鎮企業的歷史性崛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三)專書
1.中文專書: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王鳳生,走在三叉路口的大陸國有企業。台北: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0年9月30日。
王輝,漸進革命-中國經濟改革之路與人力資產。台北:致良出版社,1998年12月。
汝信、陸學藝、單天倫主編,社會藍皮書:1999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何雍慶、陳正男、張宏村,大陸國有企業現況及改革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7年10月。
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祕密。台北:McGraw-Hill台灣分公司,2005年6月。
李先念,李先念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周叔蓮,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面臨的問題。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年4月。
尚全、王夢奎、禾村主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大事典(上冊)。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3年。
林德昌,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新詮釋。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8月。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年7月。
唐宜紅,外資進入行為研究-兼析外資政策及其引資效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席丹、梅新育、李正友、姚自力,遠離企業:矯正政府職能。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徐傳諶、鄭貴廷主編,國有經濟理論前沿報告:2001。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年12月。
國世平主編,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展望。湖南:湖南出版社,1992年11月。
常凱,勞動關係、勞動者、勞權—當代中國的勞動問題。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年。
張左己,勞動力管理與就業。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1年5月。
張毅、張頌頌,中國鄉鎮企業簡史。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年12月。
陳少暉,國有企業勞動就業體制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10月。
陸益龍,戶籍制度—控制與社會差別。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12月)。
勞久,大陸城鄉企業現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4年4月。
楊宜勇,”社會保障體系的建構方式及政策選擇,” 國家信息中心編,2000年中國經濟展望。北京:中國計畫出版社,1999年。
鄭竹園,大陸經濟改革的進程與效果。台北:致良出版社,1997年2月。
鄭海航,國有企業虧損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年3月。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2.英文專書:
John C. H. Fei, Gustav Rani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1999.
Michael P. Todaro,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Third World-third edition. New York: Longman Inc., 1985.
Simon Kuznets, Modern Economic Growth: Rate, Structure, and Spread.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6.
Ted C. Fishman, China Inc. New York: Scribner Book Company, February 2005.

(四)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
山西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山西省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山東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山東省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內蒙古自治區第五次人口普查辦公室編,內蒙古自治區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吉林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吉林省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河北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河北省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陜西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陜西省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 : 計算機匯總。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貴州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貴州省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黑龍江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黑龍江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口普查辦公室編,寧夏回族自治區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福建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福建省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普查辦公室編,廣西壯族自治區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廣東省人口普查辦公室編,廣東省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靑海省統計局編,青海省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年。

二、期刊與論文
(一)中文期刊
丁金宏、冷熙亮、宋秀坤、B. Hammer、徐月虎,”中國對非正規就業概念的移植與發展,”中國人口科學(北京),第6期(2001年12月):頁8-15。
丁金宏、楊鴻燕、楊杰、翁建紅、張彬彬,”上海流動人口犯罪的特徵及其社會控制—透過新聞資料的分析,”人口研究(北京),第25卷第6期(2001年11月):頁53-58。
丁煜,”我國失業保險制度的演變、評估與發展建議,”中國軟科學(北京),第4期(2005年4月):頁30-36。
王天星,城鎮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狀況調查課題組,”困境與出路-關於我國城鎮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狀況調查,”社會學研究(北京),第6期(1997年12月):頁24-34。
王永錫、丁任重、劉?琚A”非公有制經濟:擴大就業的一個有潛力的吸納源,”經濟學動態(北京),第9期(1999年9月):頁11-12。
王延中、張車偉,”我國失業保險制度的主要問題與對策,”中國經濟導刊(北京),第11期(2005年11月):頁22-23。
王厚富,”下崗職工隱性就業現象研究,”上海工運(上海),第7期(1999年7月):頁28-30。
王家寵、王繼鈺、黃汝接、中華全國總工會工運研究會,”關於外國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勞資關係的若干情況,”當代思潮(北京),第2期(1998年4月):頁29-34。
王誠,”中國就業發展新論-核心就業與非核心就業理論分析,”經濟研究(北京),第12期(2002年12月):頁79-87。
王廣科,”淺析我國就業結構優化,”遼寧大學學報(遼寧),總第143期,1997年2月,頁47-51。
包蓓英、潘國林、上海市城調隊,”下崗再就業人員中存在隱性就業-關於上海市3000名下崗人員的調查與分析,”統計研究(北京),第6期(1999年6月):頁20-23。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城市勞動力市場課題組,”上海:城市職工與農村民工的分層與融合,”改革(重慶),第4期(1998年8月):頁99-110。
白南生、何宇鵬,”回鄉還是外出—安徽、四川二省農村外出勞動力回流研究,”社會學研究(北京),第3期(2002年6月):頁64-78。
石美遐,”從下崗職工再就業看勞動關係的變化,”中國勞動(北京),第10期(1998年10月):頁7-10。
朱新紅,”當前非國有經濟勞動關係的調整問題,”江淮論壇(安徽合肥),第4期(1999年8月):頁57-62。
何景熙,”不充分就業及其社會影響-成都平原及周邊地區農村勞動力利用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北京),第2期(1999年4月):頁34-50。
---------、羅蓉,”西部農業發達地區勞動力不充分就業初探-成都平原12縣市農村勞動力利用調查數據分析,”管理世界(北京),第2期(1999年4月):頁166-172。
何筠,”試析經濟體制轉軌中的隱性就業現象,”經濟問題探索(雲南),第1期(1998年1月):頁10-12。
何韜,” 失業保險制度改革初探,”中國勞動保障(北京),第11期(2005年11月):頁34-35。
余恩海、劉德中,”中國就業問題研究綜述,”經濟學動態(北京),第4期(1999年4月):頁43。
吳鵬森,”中國的就業國情初論,”南京師大學報(南京),第6期(2000年11月):頁3-9。
李成瑞,”十年內亂期間我國經濟情況分析—兼論這一期間統計數字的可靠性,”經濟研究(北京),第1期(1984年1月):頁23-31。
李忠東,”淺論當前再就業工程面臨的幾個突出問題及對策,”人口與經濟(北京),第1期(1998年2月):頁47-51。
李建立,”未來三年我國就業形勢與對策分析,”宏觀經濟管理(北京),第12期(1998年12月):頁12-15、19。
李春光,”民工潮的成因及對策,”改革與理論(北京),第11期(1996年11月):頁11。
李玲,”90年代以來中國人口兩種遷移類型的變化,”人口研究(北京),第23卷第4期(1999年7月):頁59-64。
李培林,”把再就業作為新的宏觀調控的重點,”新視野(北京),第5期(1998年10月):頁19。
李晶、范敏、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城市勞動力市場課題組,”上海:城市職工與農村民工的分層與融合,”改革(重慶),第4期(1998年8月):頁101。
杜鷹,” 土地制度建設試驗已有的經驗和未解的問題,”人民論壇(北京),第11期(1998年11月):頁23-24。
------,”現階段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群體特徵與宏觀背景分析,”中國農村經濟(北京),第6期(1997年6月):頁5-8。
肖黎春,”上海失業、下崗人員現狀及發展趨勢,”中國人口科學(北京),第3期(1998年6月):頁33-34。
周天勇,”中國就業、再就業與勞動力轉移的趨勢和出路,”財經問題研究(大連),總第192期第11期(1999年11月):頁3-12。
---------,”托達羅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義—中國剩餘勞動力轉移和就業容量擴張的思路,”經濟研究(北京),第3期(2001年3月):頁75-82。
周沛,”再就業:農民問題的新內容—城市職工下崗條件下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向粗探,”社會科學研究(四川成都),第5期(1999年5月):頁93。
周其仁,”機會與能力-中國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和流動,”管理世界(北京),第5期(1997年10月):頁81-100。
---------,”體制轉型、結構變化和城市就業,”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北京),第3期(1997年6月):頁8-15。
岳頌東,”我國的就業形勢與展望,”生產力研究(山西太原),第1期(1999年2月):頁94。
---------,”國有經濟調整中勞力重組與社會保障的對策,” 經濟問題(山西),第1期(1997年1月):頁15。
邵芬,期海明,”街道辦事處在安置勞動力就業中作用的調查研究,”學術探索(雲南昆明),總第53期第5期(1999年10月):頁84。
侯長蓬,”就業結構調整中的新趨向-兼業現象初探,”人口學刊(吉林長春),第2期(1999年4月):頁20。
姜建清,詹向陽,”金融轉軌問題中的流動資金貸款問題”,金融研究(北京),總第301期第7期(2005年7月):頁2。
姜紹華,”我國失業的定義、類型和沿革,”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山東),總第81期第5期(1999年10月):頁70。
姚裕群,”從國際的角度看就業,”成人高教學刊(北京),第6期(1998年12月):頁8。
段曉鋒,” 家庭承包責任制的成功得益於家族意識的歷史沈澱—研究家庭承包責任制的新視角,” 中國農村觀察(北京),第1期(1997年2月):頁61-63。
胡學勤,”國有企業職工失業與再就業問題研究,”人口與經濟(北京),第6期(1997年12月):頁47。
范芹,”1997年勞動就業形勢分析預測,”經濟與管理研究(北京),第1期(1997年2月):頁61-62。
倪金蘭、丁琳、北京大學國經濟研究中心城市勞動力市場課題組,”廣東中山:外來勞動力供給短缺現象分析,”改革(重慶),第5期(1998年10月):頁65。
夏業良,”上海市三次產業中勞動力結構及產出效率的比較分析,”管理世界(北京),第3期(1999年6月):頁104-108、133。
孫蚌珠,我國就業的所有制結構變動及其分析,社會科學輯刊(北京),總第133期(2001年2月):頁80-85。
孫斌、劉濤、崔久強、劉荔、周玉敏,”上海市再就業工程調研報告,”復旦學報(上海),第3期(1997年6月):頁106。
徐兆暢,”試析國企改革中的輸血風險,”廣州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廣東廣州),總第5期第2卷第1期(2000年2月):頁37。
徐偉,”中國勞動力流動論壇觀點綜述,”人口與經濟(北京),總第112期第1期(1999年1月):頁64。
時立榮,”東北老工業城市社會保障失缺與再就業問題,”社會科學戰線(吉林長春),第4期(1999年8月):頁219。
時憲民,”中國沿海經濟中心城市勞動力流動與體制選擇—深圳特區流動勞動力管理研究,”社會學研究(北京),第3期(1999年6月):頁112-125。
袁文平,劉恆,”中國工業就業狀況分析,”財經科學(四川成都),第6期(1999年12月):頁41。
袁守啟,”中國未來20年的勞動力就業與流動,”中國人力資源開發(北京),第11期(1999年11月):頁4。
袁志剛、陸銘,”關於隱性就業的理論分析,”浙江社會科學(浙江),第1期(1998年1月),頁11。
高凱軍,”論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行政論壇(黑龍江),第4期(1997年8月):頁11。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今年農民增收形勢及建議,”中國經貿導刊(北京),第20期(2003年10月):頁28-29。
張明龍,”新中國50年勞動就業制度變遷縱覽,”天府新論(四川),第1期(2000年2月):頁11-16。
張根明、郭永中,”1998年我國就業形勢分析與預測,”中國軟科學(北京),第1期(1998年2月):頁111。
張國強,”社區:再就業工程的有機載體-楊浦區實施社區再就業工程的思考,”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上海),第6期(1998年12月):頁21。
張壽正,”一包三改和經濟承包責任制的產生、完善和現實意義,”江南論壇(江蘇無錫),總第100期第3期(1999年3月15日):頁14。
張鳳鳴,隱性就業課題組,”論下崗職工隱性就業,”西安石油學院學報(陝西西安),總第28期第3期,(1999年6月):頁17。
盛仕斌,”中國失業的結構性特徵與治理對策,”經濟科學(北京),第4期(1998年8月):頁7。
郭書田,”中國農村:勞動力的分化及社會結構變化,”科技導報(北京)第1期,1999年1月,頁6。
郭慶松、楊光,”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失業保險制度研究,”人口與經濟(北京),總第103期第4期(1997年8月):頁22。
陳吉元、胡必亮,”中國的三元經濟結構與農業剩餘勞動力移轉,”經濟研究(北京),第4期(1994年4月):頁14-22。
陳晅,”外資直接投資對我國勞動力就業的影響,”人口與經濟(上海),第5期總第128期(2001年5月):頁46-51、58。
陳淮,”中國勞動力市場政策的主要指向,”管理世界(北京),第5期(1999年10月):頁66。
陸銘、袁志剛,”過渡性失業保險方案與國有企業改革,”學習與探索(黑龍江),總第109期第2期(1997年4月):頁27。
傅玉祥,”農村經營體制的運行走勢,”農業經濟問題(北京),第7期(1997年7月):頁3。
傅晨,”農地制度變革的線索與基本經驗,” 經濟體制改革(四川),第2期(1997年4月):頁123。
堪新民,”中國勞動力流遷的動因與成本分析,”中國人口科學(北京),總第71期第2期(1999年4月):頁17。
曾道明,”世紀之交的中國失業狀況、困難及對策分析,”南方經濟(廣東廣州),第6期(1998年12月):頁34。
黃維德,”我國傳統就業模式的產生、運行和改革,”經濟研究(北京),第7期(1986年7月):頁55-60。
楊西,”農村治安的兩大隱患,”社會(北京),第5期(1995年10月):頁45。
楊宜勇,”中國勞動力市場狀況及其國際比較,”上海行政學院學報(上海),第2期(2001年2月):頁71-79。
---------、李建立,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1999-2001年我國就業形勢與對策研究,”管理世界(北京),第4期(1999年8月):頁72。
---------、---------、國家計委社會發展研究所課題組,”1999年我國就業形勢預測及對策建議,”經濟改革與發展(北京),第11期(1998年11月):頁21。
楊冠軍、殷芳,”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五大特點,”人口研究(北京),第6期(1999年11月):頁77-78。
楊雲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口非正式遷移的狀況—基於普查資料的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北京),第6期(1996年6月):頁69。
---------,”勞動力流動、人力資本轉移與區域政策,”人口研究(北京),第23卷第5期(1999年9月):頁10。
---------、徐映梅、向書堅,”就業替代與勞動力流動:一個新的分析框架,”經濟研究(北京),第8期(2003年8月):頁70-75。
葛延風,”要特別關注就業問題,”經濟研究參考(北京),總第1674期(2003年2月):頁10-18。
---------,勞動部就業與培訓司就業抽樣調查項目組,”四城市城鎮居民就業狀況抽樣調查分析,”中國工業經濟(北京),第7期(1999年7月):頁37-42。
董克用、姚裕群、劉爾鐸,”關於國有企業富餘職工下崗與再就業問題的思考,”教學與研究(北京),第5期(1998年5月):頁9。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對農民、農業及輸出地的影響與對策”,中國軟科學(北京),第12期,1996年12月,頁70-74。
寧可、善可,”廣州市的失業下崗問題及其治理對策,”廣東商學院學報(廣東),總第48期第3期(1999年6月):頁25。
廖丹青,”中國城市化道路與農村改革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北京),第1期(1995年2月):頁58。
趙履寬,”謹防對國有企業改革進程的扭曲、干擾和拖延,”改革(重慶),第1期(1998年2月):頁38-40。
閩坤斌,”下崗職工緣何冷落再就業培訓,”中國工人(北京),第11期(1999年11月):頁84。
劉佐,”國營企業利改稅及其歷史意義,”稅務研究(北京),總第233期第10期(2004年10月):頁27-33。
劉國光,”對當前經濟形勢三個問題的看法,”宏觀經濟管理(北京),第6期(1997年6月):頁12-14。
劉爽、武曉萍,”對大城市外來勞動力流入的思考,” 中國人口科學(北京),總第72期第3期(1999年6月):頁46-52。
劉德驥、鄭國璽、李心、四川民工問題課題組,”四川民工輸出和管理面臨的新情況及對策-民工問題課題組赴廣東、海南、上海考察的情況報告,”社會科學研究(四川成都),第5期(1997年10月):頁23。
樊斌,”我國國企軟預算化的原因及對策,”武漢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湖北武漢),第11卷第4期(1997年11月):頁40-42。
蔡昉,”二元勞動力市場條件下的就業體制轉換,”中國社會科學(北京),第2期(1998年4月):頁7-8。
------,”中國限制外地民工就業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中國人口科學(北京),總第79期(2000年4月):頁1-10。
------,”轉軌時期的就業政策選擇:矯正制度性扭曲,”中國人口科學(北京),第2期(1999年4月):頁5。
------、都陽、王美艷, “戶籍制度與勞動力市場保護,”經濟研究(北京),第12期(2001年12月):頁48。
------、------、高文書,”就業彈性、自然失業率和宏觀經濟政策—為什麼經濟增長沒有帶來顯性就業?,”經濟研究(北京),第9期(2004年9月):頁18-25、47。
盧漢龍,”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和就業渠道的轉變-從求職過程看中國市場化變化的特徵,”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上海),第2期(1997年6月):頁124。
賴存理,”中國勞動就業制度創新,”浙江學刊(浙江),第5期(1998年10月):頁26。
錢穎一,”第三種視角看企業的政府所有制:一種過度性制度安排,”經濟導刊(北京),第5期(2002年10月),頁5。
---------,”激勵與約束,”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北京),第5期(1999年10月):頁10。
戴建中,”私營企業雇工及勞資關係調查報告,”社會學研究(北京),第6期(1996年12月):頁31。
戴家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勞動力資源分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北京),總第145期第1期(1998年2月):頁18。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駐華代表處組織,”中國人類發展報告──人類發展与扶貧:1997,”科技導報(北京),第9期(1998年9月):頁60-61。
鍾水映,”人口流動與城鎮職工下崗問題的解決,”人口與經濟(北京),第6期(1998年12月):頁45。
顧昕,”單位福利社會主義與中國的制度性失業-從新制度主義的角度看下崗問題,”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北京),第4期(1998年8月):頁22。
顧義河,白豔,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城市勞動力市場課題組,”下崗職工對企業的粘連—吉林市就業狀況調查,”改革(重慶),第6期(1999年12月):頁47-49。
Goodall K., Warner M.,顧凱詩、馬爾科姆沃納,”中外合資企業中的人力資源管理-上海和北京的案例分析及對比,”管理世界(北京),第3期(1998年6月):頁86-87。
Thomas G. Rawski, Robert W.Mead,”關於中國農業勞動力數量之研究,”中國農村觀察(北京),第4期(1997年4月):頁28-39。
----------------------,”中國:充分就業前景展望,”管理世界(北京),第3期(1999年3月):頁92-103。
(二)英文期刊
Dennis Tao Yang, “China’s Land Arrangements and Rural Labor Mobility,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8, no.2(1997): 101-116.
Harris, J. R. and M. P. Todaro, “Migration, Unemployment and Development: A Two-Sector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60(1970): 126-142.
John Fei and Gustav Ranis, “ The Ranis-Fei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pl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LIII (1963 June): 452-454.
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 The Manchester School, vol. 22, no. 2 (1954): 139-191.
Ming Lu, Jianyong Fan, Shejian Liu, and Yan Yan, “Employment restructuring during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Monthly Labor Review, (August 2002): p.25-31.
Thomas G. Rawski, “What is happening to China’s GDP statistics?, ”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12(2001): 347-354.

三、學位論文
曾惠蓮,”中國大陸統計數據準確性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四、研究計畫報告
(一)中文研究計畫報告
陳建勳,中國大陸地方特性對鄉鎮企業發展之影響。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5年1月。
(二)英文研究計畫報告
Elizabeth Cheng, “2003 Chapter 8 Human resources,” China Hand.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no. 8, August 2003.
-------------------, “2004 Chapter 8 Human resources,” China Hand.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no. 8, August 2004.
-------------------, “2005 Chapter 8 Human resources,” China Hand.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Limited, no. 8, August 2005.

五、報紙
”7家黑職介被當場取締,”新民晚報(上海),2005年2月24日。
”民工流為何流不進職介所,”甘肅日報(甘肅),2003年2月13日。
”余杭工人文化工復甦啟示錄,”浙江日報(浙江),2005年10月8日。
”我國農民從土地保障走向社會保障,”浙江日報(浙江),2005年11月7日。
”取消春節後一月不得招收新民工政策-民工在廣東求職不受限,”重慶晚報(重慶),2005年01月13日。
”城鄉統籌破解三農難題-產業互動篇:讓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山西日報(山西),2005年8月20日。
”廣東取消正月招收省民工六不准,”甘肅農民報(甘肅),2005年1月21日。
牛仁亮,”國有企業職工下崗的原因及建議,”人民日報(北京),1998年5月28日,第10版。
江寶章,”福州構建國企下崗職工再就業新機制,”人民日報(北京),1998年5月21日,第1版。
周其仁,”把創業放到第一位來,把就業放到第二位去,”經濟學消息報(四川成都),1999年9月10日,第1版。
金維剛,”就業有沒有好辦法,”中國經濟時報(北京),1998年3月26日,第7版。
紀軍,”就業問題與中國改革大局-亞洲問題專家江濡山訪談錄,”中國經濟時報(北京),1998年7月1日,第5版。
胡斌,”有關民工潮起因的最新解釋,”經濟學消息報(四川成都)1999年2月26日,第4版。
夏杰長,”消除隱性失業需要制度創新,”科學時報(北京),1999年2月24日,第3版。
崔傳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人口就業和勞動力市場課題組,”農村就業問題政策選擇-對38個縣市農村勞動力就業狀況的調查分析,”中國經濟時報(北京),1999年4月7日第5版。
張永平,”我國農業勞動力的剩餘及其轉移的客觀必然性,”河北日報(河北石家莊),1999年3月9日,第7版。
陳淮,”如何看待當今就業形勢,”中國經濟時報(北京),1998年3月3日,第7版。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統計局,”1997年度勞動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國勞動報(北京),1998年6月20日,第1版。
彭嘉陵,”與深化改革同行-全國實施再就業工程三年回顧,”人民日報(北京),1998年5月13日,第1版。
楊宜勇,”2000年就業形式展望,”今日信息報(北京),1999年12月6日。
趙履寬、楊宜勇、辛小柏,”中國勞動體制改革二十年,”廠長經理日報(四川成都),1998年8月30日,第1版。
趙樹凱,”緩解就業壓力需要城鄉統籌,”中國經濟時報(北京),1999年3月31日,第5版。
鄭毅,”社會保險:任重道遠,”羊城晚報(廣東),1998年1月3日,第7版。

六、網站
”不斷上漲的醫療費用令中國人不堪重負,”華爾街日報:http://chinese.wsj.com/big5/20051230/chw173833.asp,2005年12月30日查詢。
”最低工資標準全國彙整,”中國勞動力市場:http://www.lm.gov.cn/gb/salary/2005-04/30/content_70889.htm,2006年3月20日查詢。
Scott W. Atlas,” 面向13億人口的醫療體系,”華爾街日報:http://chinese.wsj.com/big5/20060504/opn074009.asp,2006年5月5日查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人民網: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1037/3922423.html,2006年5月5日查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就業狀況和政策白皮書”,中國人口網:http://www.chinapop.gov.cn/rkzh/rk/zywx/t20040508_12884.htm,2005年9月27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勞動統計年鑑:2000年∼2004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網站: http://www.molss.gov.cn/gb/zwxx/ghytj.htm,2005年12月2日。
吳晶晶,”我國76.4%農村勞動力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6/4303683.html,2006年4月26日查詢。
---------,”我國二、三產業從業人員中農民工佔半數以上,”人民網: 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6/4302084.html,2006年4月26日查詢。
徐京躍、李菲,”國務院研究室調查顯示 農民工月薪500到800,”人民網:http://gov.people.com.cn/BIG5/46742/4304300.html,2006年4月26日查詢。
國務院文件:國發(2006)5號,”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法規庫:http://trs.molss.gov.cn/was40/mainframe.htm,2006年1月21日。
國務院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 http://www.stats.gov.cn/zgjjpc/cgfb/t20051206_402294807.htm,2006年5月6日查詢。
---------------------------------------------------------,”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一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060316_402310923.htm,2006年5月6日查詢。
聶海峰、曾曉潔,”戶籍制度改革的模式與策略分析︰實物期權的方法,”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http://www.usc.cuhk.edu.hk/webmanager/wkfiles/3090_1_paper.doc,2005年4月29日查詢。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