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7109-15184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7109-151848
論文名稱
Title
政黨輪替後台灣社會福利資源分配之研究 以軍人及榮民福利變革為例
The Analysis of Allocation of Taiwanese Social Welfare Resource after the First Party Turnover: A Case Study of Military Personel and Veteran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6-27
關鍵字
Keywords
榮民、社會福利資源分配、軍人
Military, Allocation of Social Welfare Resources, Veteran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32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3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摘要

臺灣在解嚴之後,社會福利資源分配的施政方針已經大幅改變了。國內各弱勢團體開始以爭取社會福利,作為反應民意的政治訴求。對以往威權統治時代種種不符合公平與正義的社會福利政策,要求能重新分配社會福利資源的呼聲,已逐漸為國人所關切。2000年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台灣首度出現政黨輪替。民進黨長期以「福利國家為全民願景」的競選訴求,及實踐「轉型正義」的政治目標,已成為人們檢視民主化之後台灣社會福利資源是否合理分配的基準。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一個較為完整的社會福利資源分配的研究面向,分別從國民黨及民進黨政府的社會福利意識型態、福利預算支出面及政策方案等方面,予以整合探討。在研究主題上,除了對照威權統治時期不符合公平、正義的社會福利資源分配現象,亦實證分析民主化之後的社會福利資源重新分配的實況,並且帶入新的概念來檢視社會福利的改革,是否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進而強化台灣人民之間的「社會聯帶感」,促進了台灣社會「道德共同體」的建構。
研究結果發現:國、民兩黨對軍人與榮民福利制度大同小異,均屬於保守型的意識形態。在社會福利實際支出方面,歷年來軍人及榮民仍是社會福利資源最大的享用者,雖然所獲得的福利資源比率逐年下降,但究其原因為人數上的減少,以及非軍人及榮民的社會福利增加所造成,若依個人獲益的比率則仍為上升,距離社會福利均等的情形仍相差很遠。福利政策方面,國民黨執政時期軍人及榮民福利結構特點,經民主化及政黨輪替後依然無全面性改革。研究並且建議應將軍人及榮民的福利,作一個公開審議的檢討,並迅速法制化,以取得法源依據,獲得全民認同,如此才能促進「社會聯帶」,建立「道德共同體」。

關鍵字:社會福利資源分配, 軍人, 榮民
Abstract
Abstract

After the martial law was lifted in Taiwan, the policy objectives to allocating the resources for social welfare have been changed greatly. Disadvantaged groups have began ask social welfare as a political appeal for public concerns.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care about the voices of demanding the authority to renew the unfair and unjust social welfare policy formerly set up under the era of authoritarian rule so as to re-allocate the resources of social welfare. In 2000, Democratic Progress Party (DPP) w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which the ruling party was changed the first time in Taiwan. The campaign slogan “welfare for all” and the political goal of fulfilling “transitional justice” DDP advocated for a long time have become the benchmark for evaluating whether the resources of social welfare are reasonably allocated after democratization.
As to research methodology, the study would be based on the approach of more integrate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social welfare to expound respectively and integrate the social welfare ideologies, expenditure of welfare budgets and policy options of DDP and KMT. As to the research themes, besides comparing with the phenomena of unequal, unjus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social welfare under the era of authoritarian rule, the author would also illustrate the status quo of re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social welfare after democratization by empirical analysis and bring some new thought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reformation of social welfare meets the demands for equality and justice; furthermore, reinforces the “sense of solidarity” among Taiwan residents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community” in Taiwan society.
The research results found the welfare systems for military and veterans laid down by both KMT and DPP are quite similar as conservative ideology that makes military and veterans the biggest beneficiary of practical expenditure of social welfare over the years. Though the ratio of welfare resources they received has been de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reasons just come from the number of beneficiary are diminished and the social welfare of non- military and non-veterans are increased, while the ratio of individual benefits are enhanced, it’s still far away from equalized social welfares. As to welfare policy, the structural natures of welfares for soldiers and veterans still haven’t been comprehensively reformed under KMT rule after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ruling party was changed.therefore,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welfares for military and veterans should be reviewed, reconsidered openly and legalized swiftly so as to acquire legal basis and win public recognition, then would the “sense of solidarity” be promoted and the “moral community” established.

Keywords: Allocation of Social Welfare Resources, Military, Veteran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2
第二章 文獻檢索與評析 5
第一節 概念闡釋 5
第二節 文獻評析 13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範圍 2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2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4
第四章 政黨輪替前軍人及榮民福利資源之分配 29
第一節 國民黨執政時期軍人及榮民福利發展脈絡 29
第二節 國民黨執政時期軍人及榮民福利資源分配 34
第三節 偏重失衡的資源分配 60
第五章 政黨輪替後軍人及榮民福利資源分配的轉變 65
第一節 民進黨執政時期軍人及榮民福利發展脈絡 65
第二節 民進黨執政時期軍人及榮民福利資源分配 67
第三節 消弭社會分岐、促進社會團結 86
第六章 理論檢討與建議 8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9
第二節 政策建議 95
參考書目 9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一) 政府文件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小組(85年)。1996。中華民國85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2。中華民國91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95年)。2006。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8。中華民國97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市:國防部。
(二) 書籍
王順民。2001。社會福利析論。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主進步黨。1993。公平正義的福利國──民主進步黨的社會福利政策(政策白皮書)。台北: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
吳乃德。2006。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歷史與現實。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吳老德。2001。正義與福利國家概論。臺北市:五南文化事業出版社。
李明政、蔡漢賢。2004。社會福利新論。台北市:松慧有限公司。
李翠萍。2006。社會福利政策執行網絡探析。臺北市:秀威資訊科計技股份有限公司。
周育仁。2003。政治學新論。臺北市: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周怡君、鍾秉正著。2006。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出版社。
周建卿。1992。中華社會福利法制史。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官有垣譯(David Macarov)。2000。社會福利:結構與實施。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林勝義。2008。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林萬億。1995。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萬億。2006。臺灣的社會福利︰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林翰譯(卡帕羅素、李邁)。1998。政治經濟學理論。台北市:風雲論壇出版有限公司。
張人傑。1995。「社會福利」或「國家福利」?從國家與社會關係看我國社會安全制度,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明貴。1998。政策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陳聽安。2003。國民年金制。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傅立葉。1995。我國政府支出的政治經濟分析,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鄭文輝。1990。我國社會福利支出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黃旐濤、戴章洲、黃梓松、辛振三、徐慶發、官有垣、黃志隆。2006。社會福利概論:以老人福利為導向。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Andrew Heywood) 。2001。最新政治學新論。臺北市: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楊孝濚。2000。透視社會福利。臺北市:五南文化事業出版社。
萬育維。2007。社會福利服務──理論與實踐。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詹火生、古允文。1998。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臺北市:桂冠圖股份有限公司。
劉立倫。2000。國防財力管理-PPB制度基礎的財物資源管理。臺北市: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蔡宏昭。2004。社會福利經濟分析。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蔡漢賢、李明政。2004。社會福利新論。臺北市:松慧文化事業出版社。
盧政春。1995。利益團體與社會福利資源分配-透視我國軍公教福利,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三) 期刊、論文
A論文
張筠。1999。「勞工、農民與軍公教福利政策之比較與檢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晃男。2007。「國軍志願役人員福利制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陳正芬。1998。「政黨競爭與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以民進黨執政的台北市為例」。社會工作博碩士論文發表暨歡迎會-論文集。
藍於琛。2008。「轉型正義的資源分配與道德共同體的建構-民主化後的台灣社會福利資源分配之研究架構」。中華民國政治學會發表。
B期刊
陳敦源。2001。「政黨輪替與公共管理:從新制度論觀點看台灣」。考銓季刊第26期,頁17。
黃世鑫。2003。「由財政觀點評析18%的軍公教退休金優惠存款:兼論信賴保護原則」。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2期,頁91-113。
蔡宏昭。2003。「軍人福利理論與制度之探討」。華岡社科學報。第17期,頁23-42。
簡照欣。2002。「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社會福利觀」。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5期,頁149-170。
韓敬富。2003。「我國軍隊福利的發展與市場化變」。社區發展季刊。第102期,頁321-343。
C研討會論文
蕭全政。1999。「台灣威權體制轉型中的國家機關與民間社會」。中央研究院主辦,「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國際研討會,民國88年4月1-3日。台北:中央研究院。
藍於琛。2005。「台灣福利體制的政治:追趕發展、民主轉型、後工業化與福利國家的新政治」。整合全球化與在地化:21 世紀政治學研究的新趨勢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政治系,2005 年 12 月 24 日。
(四) 網站
民進黨網站,黨綱:基本綱領。http://www.dpp.org.tw/history.php?sub_menu=2。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sp?B2=%AAu%A1@%A1@%AD%B2&FNAME=F0050003。
全國法規資料庫:國防法規:主計財務目。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F0110004&FL=。
全國法規資料庫:國防法規:兵役目。http://law.moj.gov.tw/fl1.asp。
全國法規資料庫:國防法規:保險撫卹目。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F0050001&FL=。
全國法規資料庫:國防法規:教育訓練目。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F0080001&FL=。
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2773&CtUnit=1102&BaseDSD=7。
國防部福利總處。http://www.gwsm.gov.tw/。


英文部份
Barber, Benjamin. 1984. Strong Democracy: 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Dahl, Robert A. 1972. Polyarchy: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Easton, David. 1971. The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Alfred Knopf.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0 .The Three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Giddens, Anthony. 1972. Emile Durkheim: Selected Writings.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annson, Bruce. 1984.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 Welfare Policy: Analysis, Processes, and Current lssues.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Jenson, Jane 2004 “Changing the Paradigm: Family Responsibility or Investing in Children”, Canadi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9:2, 169-192.
Lasswell, Harold D.1958. 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and How: With Postscrip. Mountain View, Calif: The World Pub. Co.
Mohan, Brij. 1999. Unification of Social Work: Rethinking Social Transformation Westport, CT.: Praeger Publishers.
Offe, Claus. 1984. Contradictions of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Pierson, Paul. 1994 Dismantling the Welfare State? Reagan, Thatcher, and the Politics of Retrench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itmuss, Richard. 1958. Essays on the Welfare States. London: Allen and Unwin.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3.59.236.219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3.59.236.219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