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8101-16131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8101-161316
論文名稱
Title
蕭麗紅《桂花巷》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0-06-0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1-06-28
關鍵字
Keywords
蕭麗紅、現代小說、桂花巷
novl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1 次,被下載 2939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9391 times.
中文摘要
在一九五0年中期以後的臺灣文壇,女性作家紛紛崛起,形成一股創作風潮,而身處其間的蕭麗紅,因第一本長篇小說《桂花巷》連載,為大眾所喜愛,緊接著發表《千江有水千江月》獲獎,以一新人之姿迅速走紅,然作品評價因人而異,有極度讚賞者,當然也有持負面意見者,所以本論文除了對作家蕭麗紅的生平、創作動機等有些瞭解外,將對作品《桂花巷》作深入探析,共分為六章來論述,先對《桂花巷》的故事取材及情節發展作初步認識,再深入剖析主要人物—高剔紅,從外在形象刻畫、性格表現,再到內心世界,以及此人物所呈顯的意義,最後就《桂花巷》的寫作技巧來作說明、舉例。本論文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企圖呈現對蕭麗紅及其作品較完整的介紹,期能引發更多研究現代文學的興趣。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言


第二章 蕭麗紅生平傳略及創作歷程

第一節 蕭麗紅生平傳略………………………………………7
第二節 蕭麗紅創作歷程………………………………………10
第三節 蕭麗紅作品評價及其文壇地位………………………13

第三章 《桂花巷》之故事取材與情節發展

第一節 時代背景………………………………………………15
第二節 家族倫理………………………………………………28
第三節 情節發展………………………………………………40


第四章 《桂花巷》女主角剔紅之塑造

第一節 外在形象描繪…………………………………………44
第二節 人物性格表現…………………………………………47
第三節 內在心理分析—剔紅與女性人物之關係……………59
第四節 內在心理分析—剔紅與男性人物之關係……………72
第五節 剔紅在作品中所呈顯之意義…………………………87

第五章 《桂花巷》之寫作技巧

第一節 善用民俗為題材………………………………………91
第二節 俗諺豐富有趣…………………………………………97
第三節 語言文雅、對話生動…………………………………102
第四節 善用譬喻、象徵手法…………………………………107

第六章 結語

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 考 書 目


專論著作:(按著者筆畫順序)

子宛玉編:《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臺灣篇》 台北:谷風出版社 1988
片岡巖著 陳金田譯:《臺灣風俗誌》 台北:眾文圖書公司 1990
王秋桂編:《中國民間傳說論集》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0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 台北:麥田出版社 1993
矢內原忠雄著 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 台北:帕米爾書店 1985
西蒙•波娃著 楊美惠譯:《第二性》 第一卷:形成期 台北:志文出版社 1992
西蒙•波娃著 楊美惠譯:《第二性》 第二卷:處境 台北:志文出版社 1992
西蒙•波娃著 楊美惠譯:《第二性》 第三卷:正當的解放與邁向解放 台北:
   志文出版社 1992
佛斯特著 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 台北:志文出版社 1973
佛洛伊德著 林克明譯:《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 台北:志文出版社 1971佛洛伊德著 賴其萬等譯:《夢的解析》 台北:志文出版社 1972 
佛洛姆著 孟祥森譯:《愛的藝術》 台北:志文出版社 1969
克里斯多佛•安德森(Christopher P. Anderson)著 施寄青譯:《父親角色》 台
   北:遠流出版公司 1986
吳新榮等主修 臺南縣政府編校:《臺南縣志》 卷一至卷五 臺南縣:永新印
   刷廠 1980  
吳達芸編:《臺灣當代小說論評》 高雄:春暉出版社 1999  
吳瀛濤:《臺灣民俗》 台北:眾文圖書有限公司 1987
吳瀛濤:《臺灣諺語》 台北:臺灣英文出版社 1975
呂理政:《傳統信仰與社會生活》 台北縣:稻鄉出版社 1992
李仕芬:《女性觀照下的男性—女作家小說析論》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0
李修生主編:《古本戲曲劇目提要》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7
卓薏雯:《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 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 1993
周長揖等編著:《臺灣閩南諺語》 台北:自立晚報 1992
孟悅、戴錦華合著:《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 台北:時報文
   化出版社 1993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
林川夫主編:《民俗臺灣》 第一輯至第七輯 台北:武陵出版社 1998 
林幸謙:《張愛玲論述—女性主體與去勢模擬書寫》 台北:洪葉出版社 2000
邱昆良:《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1895∼1945)》 台北:自立晚報 1992
邱貴芬:《仲介臺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臺灣閱讀》 台北:元尊文化出
   版社 1997
威廉著 張志澄編譯:《短篇小說作法研究》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胡幼慧:《三代同堂—迷失與陷阱》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95
苗壯主編:《中國古代小說人物辭典》 山東:齊魯書社 1991
韋勒克、華倫著 王夢鷗、許國衡譯:《文學論》 台北:志文出版社 1976
徐南號編:《臺灣教育史》 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1993
基•瓦西列夫著 陳行慧等譯:《情愛論》 北京:三聯書店 1984
連橫:《臺灣通史》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77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女性自傳的主體性研究》 嘉義縣:南華管
   理學院 1998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 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1994
陳顧遠著:《中國婚姻史》 湖南:岳麓書社出版 1998
章柏青、吳朋等主編:《藝術辭典》 北京:學苑出版社 1999
彭瑞金:《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 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1
費孝通:《鄉土中國與鄉土重建》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 1993
馮輝岳編著:《童謠探討與賞析》 台北:國家出版社 1982
黑格爾著 朱孟實譯:《美學》 第一卷 台北:里仁出版社 1981
楊國樞、李亦園主編:《中國人的性格》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88 
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心理》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88 
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及方法篇(1992)》 台北:桂冠圖
   書公司 1993 
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散論》 台北:聯合文學 1995
楊照:《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 台北:聯合文學 1998
楊熙:《清代臺灣政策與社會變遷》 台北:天工書局 1985
楊翠:《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一九二0—
   一九三二)》 台北:時報出版社 1993
楊澤編:《閱讀張愛玲—國際研討論文集》 台北:麥田出版社 1999
鈴木清一郎著 馮作民譯:《臺灣舊慣習俗信仰》 台北:眾文圖書有限公司 
   1989
赫爾穆特•舍克(Helmut Schoeck)著 王祖望、張田英譯:《嫉妒與社會》 台
   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1995
趙元信、何錫蓉著:《中國歷代女性悲劇大觀》 台北:旺文出版社 1995
劉再復:《性格組合論》 上下冊 台北縣:新地出版社 1988
劉岱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敬人與親天》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2
蕭麗紅:《冷金箋》 台北:皇冠出版社 1975
    《千江有月千江水》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1
    《桂花巷》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77
   《白水湖春夢》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6
   《桃花與正果》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6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 台北縣:稻鄉出版社 1993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 台北縣:稻鄉出版社 1993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 三集》 台北縣:稻鄉出版社 1993
鍾孝上:《臺灣先民奮鬥史》 上下冊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2
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台北:里仁出版社 1984
羅勃C•赫魯伯(Robert C. Holub)著 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 台北縣:
   駱駝出版社 1994
羅思瑪莉•佟恩(Rosemarie Tong)著 刁曉華譯:《女性主義思潮》 台北:
   時報文化出版社 1996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 台北:女書文化出版社 1999
顧燕翎編:《女性知識分子與臺灣發展》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9
單篇期刊論文:

丁衍:〈用傳奇的眼光看它—淺談蕭麗紅的「桂花巷」〉 《明道文藝》 二十
   九期 1978、8 頁155—160
王列耀:〈臺灣女性文學中的母性審視〉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四期 
   1992 頁79—85
王德威:〈落地的麥子不死—張愛玲的文學影響力與「張派」作家的超越之路〉 
   《中國時報》 1995、9、14 版42
伊蘭•修華特(Elaine Showalter)著 張小紅譯:〈荒野中的女性主義批評〉 《中
   外文學》 十四卷 十期 1986、3 頁77—114
朱紅著 孟悅譯:〈中國當代小說中的「惡婦」形象〉 《女性人》 五期 
   頁96—111
吳文星、陳舜芬及伍振鷟原著 陳舜芬譯:〈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 收入陳舜
   芬《高等教育研究論文集》 台北:師大學苑有限公司 1993  頁   
   263—283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的放足斷髮運動〉 收入瞿海源、章英華等編《臺灣社
   會與文化變遷》 上冊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86 
   頁69—108
吳璧雍:〈矯飾的古典情懷—論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文星》 一
   百一十期 1987、8 頁108—111
宋澤萊:〈從仿古的鄉土到實在的鄉土—特論蕭麗紅台語小說的高度成就〉 《臺
   灣新文學》 十三卷 1999、12 頁114—140
林素美:〈問世間情是何物—我讀千江有水千江月〉 《文藝月刊》 二百二十
   一期 1987、11 頁31—38
秋堇:〈織錦的鶴—訪蕭麗紅〉 《明道文藝》 二十九期 1978、8  頁119—125

胡為美:〈誰是蕭麗紅小說?堛漸D角〉 《婦女雜誌》 一百零四期 1977、5  
   頁34—37
孫隆基:〈「母胎化」之精神現象學—現代中國小說中的一些男性樣相〉 《女
   性人》 五期 1991、9 頁112—132 
徐紹峰:〈顛覆與重寫—新時期小說中母親形象的變異原因及意義〉 《南京大
   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版》 1994、2 頁63—70
郝譽翔:〈紅學傳人?儒學信徒?—閱讀蕭麗紅〉 《幼獅文藝》 八十七卷 
   四期 2000、4 頁44—47
莊宜文:〈在君父的城邦—三三文學集團研究(上)(下)〉 《國文天地》 
   十三卷 八、九期 1998、1 頁58—75
許琇禎:〈論文學語言的方言策略—以蕭麗紅《白水湖春夢》為例〉 《孔孟學
   報》 七十四期 1997、9 頁211—224
陳秋坤:〈「桂花巷」的世界〉 《婦女雜誌》 五期 1977、5 頁38—39
黃美英:〈香火與女人—媽祖信仰與儀式的性別意涵〉 收入《寺廟與民間文化
   研討會論文集》 下冊 台北:天恩出版社 1995 頁531—541
董芳苑:〈臺灣民間宗教技藝—宋江陣〉 《中國論壇》 十三卷 三期 
   1982、1  頁25—32
董芳苑:〈臺灣民間信仰之認識〉 《臺灣文獻》 三十三卷 四期 1982、12
   頁93—103
廖炳惠:〈女性主義與文學批評〉 《當代》 五期 1986、9 頁35—48
廖炳惠:〈試論當前意識型態研究及女權批評的得失〉 《中外文學》 十四卷 
   十一期 1986、4 頁40—77
劉枝萬原譯 余萬居中譯:〈臺灣的民間信仰〉 《臺灣風物》 三十九卷 
   1989、3 一期 頁79—107
蔡美麗:〈女性主義哲學〉 《當代》 五期 1986、9 頁24—34
鄭明娳:〈古典小說中的愛與欲〉 《聯合文學》 四卷 十一期 頁29—44
鄭雅靜:〈人間情,評千江〉 《輔大圖書館學刊》 十七期 1988、6 68—70
盧怡文:〈宿命與自主—蕭麗紅小說中的女性世界〉 《傳習》 十七期 
   1999、4 頁121—127
龍應台:〈盲目的懷舊病—評《千江有水千江月》〉 《新書月刊》 二十一期 
   1985、6 頁22—24。
謝泳:〈中國文化中的寡母撫孤現象〉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二十四期 1994、   
   8 頁113—123
鍾玲:〈女性主義與台灣女性作家小說〉 收入邵玉銘等主編《四十年來中國文
   學》 台北:聯合文學 1995 頁192—210

吳婉茹:《八十年代臺灣女作家小說中女性意識之研究》 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鄭雅文:《戰後臺灣女性成長小說研究—從反共文學到鄉土文學》 國立中央大
   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