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8107-12082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8107-120828
論文名稱
Title
中共制天權理論與航天載具發展之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0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6-28
關鍵字
Keywords
載人航天、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制天權
Command of the space, Satellite, Carrier rocket, Manned pac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922 次,被下載 700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92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7008 times.
中文摘要
航天載具是指在太空用途上運送物質人員、傳送能源及執行工作所需之工具、武器。21世紀資訊化時代的戰爭是高科技戰爭,是爭奪太空控制權和爭奪資訊傳遞權的戰爭,掌握太空就能掌握資訊,能控制資訊就能贏得戰爭,而航天載具科技的優劣與否,則是決定能否掌握太空之關鍵因素。
中共自1956年起積極發展航天載具科技,歷經半個世紀的努力,目前已奠下一定的基礎,現正積極仿效美俄航天大國,投入巨額的經費與人力,加速發展航天科技,希望藉由整體航天載具科技發展,提升軍事力量,帶動相關產業與經濟發展,增加國家競爭力與總體力量,以期能爭取太空這塊「新高地」。
本文從中共對制天權的認知、發展航天戰略意涵二個面向,探討中共航天載具科技的發展歷程、現況、發展之限制與突破限制的作法,並提出本論文的研究發現、中共航天載具未來發展方向與我國因應的作法,期能瞭解中共發展航天載具科技的全貌及提供未來研究之參考
Abstract
Space vehicle is a kind of tool and weapon for transporting materials and personnel, conveying energy and execution work in space. The war of 21st century is a Hi-Tech war to fight for the power over space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pace power means the control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therefore the victory of this war and quality of space vehicle is the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Whether one has the power space in.
China was developed space vehicle technology since 1956 After great efforts for half a century, it has already established certain foundation. China like U.S.A and Russia, has invested huge funds and manpower in developing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hopes to improve military strength,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industries and economy, and increas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overall strength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in space vehic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further conquer this expects to new high land of space.
This paper aims at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restrictions, and breakthroughs the space vehicle technology of China in terms of China’s position on the control over space and its strategic intention in developing space vehicle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irection of space vehicle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suggests measures for maintaining Taiwan security. It will help to provide a relevant background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space vehicle development in China.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地.................1
第二節文獻回顧....................4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途徑.................9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五節研究架構與流程.................16
第六節章節安排....................18
第二章 中共制天權理論的發展...........19
第一節 美俄制天權理論................. 19
第二節 美俄制天權理論的實踐.............. 24
第三節 中共制天權理論................. 33
第四節 本章小節.................... 37
第三章 中共發展航天載具的戰略意涵........38
第一節 軍事載具的重要性................ 38
第二節 中共發展航天載具的戰略意涵........... 43
第三節 本章小節.................... 59
第四章 中共航天載具的發展............61
第一節 中共航天載具的發展歷程............. 61
第二節 中共航天載具的發展現況............. 74
第三節 中共航天載具發展的限制與突破..........135
第四節 本章小節....................151
第五章 結 論..................155
第一節 研究發現....................15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我國因應之作法)...........167
參考書目....................173
中文部份....................... 173
英文部份....................... 19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丹青圖書編輯部,中共當代太空事業,臺一版。台北市:丹青圖書公司,1990年。
方林,紀榮仁,袁靜偉,孟慶全編,世界軍武發展史:飛機篇,初版。台北:世潮出版社,2002年。
日本岡崎研究所彈道飛彈防禦小組,曾祥穎譯,新核武戰略及日本彈道飛彈防禦。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卡拉斯著,劉景熙譯,新高地-太空世紀戰爭之戰略與武器。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1986年。
平可夫,外向型的中國軍隊-中共對外的諜報、用兵能力與軍事交流,初版。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任克明、李萬軍、林賀新編,世界軍武發展史:水中兵器篇,初版。台北:世潮出版社,2004年。
朱里奧.杜黑著,制空權。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
克勞塞維茲著,李昂納德編,紐先鍾譯,戰爭論精華,初版。台北市:麥田出版社,1996年。
吳建德,中國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之擴張,初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1996年。
吳逸凡、揭維恆、張忠義編著,國防科技概論,初版。台北市:全華圖書公司,2004年。
呂亞力著,政治學方法論,初版。台北市:三民書局,1987年。
宋國誠,中國跨世紀綜合國力,初版。台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
周世雄,國際關係:權力與制度,初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0年。
易君博著,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初版。台北市:三民書局,1990年。
林中斌主編,廖文中撰,廟算台海-新世紀海峽戰略態勢,初版。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林宗達,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初版。台北市:全球防衛雜誌社,2002年。
   ,赤龍之爪:中共軍事革新之陸海空三軍暨二砲部隊,初版。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
   ,以劣勝優:中共信息戰之不對稱戰,初版。台北縣: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5年。
   ,先發制人:中共信息戰之制敵機先,初版。台北縣: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5年。
   ,全民皆兵:中共信息戰之人民戰爭,初版。台北縣: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5年。
   ,震懾屈敵:中共信息戰之威懾戰,台北縣: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2005年。
林碧炤,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初版。台中市:五南出版社,1993年
知識就是力量叢書編輯小組編,現代武器與戰爭,台北縣:銀禾文化公司,1994年。
政大科管所,中國大陸科技政策個案研究,台北市:經濟部技術處,2001年。
郎宗亨編著,稱霸世界的超常規武器,一版一刷。台北縣:豐閣出版社,2004年。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初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
孫旭、何樹才、孫快吉、黎曉明編,世界軍武發展史:飛彈篇,初版。台北:世潮出版社,2003年。
孫杰譯,SDI太空武器。台南市:大坤書局,1998年。
徐瑜編,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普及版再版。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3年。
浦興祖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第一版。上海市:人民出版社,2005年。
紐先鍾著,戰略研究入門,初版。台北市:麥田出版社,1998年。
袁方著,社會研究法,初版。台北市:五南書局,2002年。
馬漢.艾.塞著,菜鴻幹、田常吉編譯,海軍戰略。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96年。
張亞中編,國際關係總論,初版。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3年。
張明睿著,中共國防戰略發展,初版。台北市:洪葉文化公司,1998年。
張建邦,2010中共軍力評估,初版。台北市:麥田出版社,1998年。
張德方,台海安全戰略研析—美國軍事介入台海軍事衝突可能性研究,初版。桃園縣:國防大學,2005年。
曹宏、張惠民編,世界軍武發展史:潛艇篇,初版。台北:世潮出版社,2005年。
郭光輝著,航太-21世紀科技趨勢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技術資料中心,2001年。
陳仲丹著,圖說兵器戰爭史,第一版。香港:三聯書店,2004年。
陳東龍,新世代解放軍,初版。台北市:黎明文化公司,2003年。
曾復生,中美台戰略趨勢備忘錄,一版。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04年。
焦國力編,稱霸世界的航空武器,初版。台北:豐閣出版社,2004年。
黃崧任著,俄羅斯太空工業。臺北市:南宏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監察院國防及情報委員會編,中科院、漢翔及中船國防關鍵科技人才流失情形專案調查研究報告,初版。台北市:監察院,2004年。
劉彥軍、萬水獻、李大光、郭彤等著,論制天權,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3年。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初版。臺北市,揚智文化公司,2003年。
談遠平、康經彪著,李英明總策劃,戰爭哲學,初版一刷。台北市:揚智文化,2004年。
鄭天喆、姚福燕,深入淺出談軍事科技,台北縣:達觀出版公司,2004年。
鄭海麟,臺灣問題與中日關係論集,初版。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
鄧翔鳴,國防要聞譯文選粹(88)。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閻學通、孫學峰等著,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薄富爾著,紐先鍾譯,,戰略緒論,初版。台北市:麥田出版社,1996年。
羅慶生,國防政策與國防報告書,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
譚傳毅,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攻與防,台北市:時英出版社,1999年。
蘭長羽、孫旭編,世界軍武發展史:坦克篇,初版。台北:世潮出版社,2003年。
Babbie, Earl著,李美華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初版。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年。
Brzezinski, Zbigniew著,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1998年。
Burkitt, Laurie. Andrew Scobell, Larry M. Wortzel,李育慈譯,解放軍七十五週年之歷史教訓。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Cerasini , Marc,唐小威譯,戰爭的未來。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Cliff, Roger.著,謝豐安譯,中共商用科技的軍事潛力,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Flanagan, Stephen J., Michael E. Marti編,方淑惠、余佳玲譯,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Fried, Norman著,余忠勇、吳福生、黃俊彥、楊永生、廖埔生譯,海權與太空。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Johnson, Dana J., Scott Pace, and Bryan Gabbard 著,余忠勇譯,太空—國力的新選擇。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Khalilzad , Zahmay,吳福生譯,美國與崛起中的中共 : 戰略與軍事意涵。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Knox, MacGregor, Williamson Murray著,李育慈譯,1300-2050之軍事革命變遷。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Neuman , W. Lawrence 著,王家煌、潘中道等譯,當代社會研究法,初版。台北:學富文化事業,2002年。
Owens, Bill、Edward Offley著,曾祥穎譯,軍事事務革命:移除戰爭之霧,初版。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2年。
Pumphrey , Carolyn W.,郭家琪、余佳玲、方淑惠、林宜瑄譯,中共在亞洲崛起之安全意涵(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頁72。
Puska, Susan M.主編,李憲榮、陳國雄譯,未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初版。台北市:玉山社出版公司,2001年。
Sarkesian, Sam C., John Allen Willaims, Stephen J. Cimbala, 郭家琪、林宜瑄、李延輝譯,美國國家安全。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Scobell, Andrew and Larry M. Wortzel,李育慈譯,中共軍力成長。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Shambaugh, David著,高一中譯,現代化中共軍力:進展、問題與前景。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年。
Spencer, Jack,楊紫函、高一中譯,彈道飛彈威脅手冊。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年。
Stoke, Mark A.,高一中譯,中共戰略現代化。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Tow, William T.著,高一中譯,亞太戰略關係:尋求整合安全。台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3年。
Waltz, Keneth N.著,胡祖慶譯,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台中市:五南出版社,1997年。
Wortzel, Larry M.著,吳奇達、高一中、翟文中譯,21世紀台海兩岸的軍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0年。

(二)期刊論文
于小紅、馮書興、秦大國,“美國太空軍事演習的影響與啟示,”指揮技術學院學報(北京市),第12卷第2期(2001年4月):頁96-99。
尤來寅,“中國航天尚面對三大挑戰-研製空間站和太空基地需借鑑美俄經驗,”明報月刊(香港),(2003年11月):頁28-29。
王江琦,“太空戰並非未來的戰爭,”軍事歷史(北京市),2000年第1期,頁53-55。
王長河,“從解放軍建立天軍談解放軍太空部隊體制、編組及戰力等發展現況,”空軍學術月刊,573期(2004年8月):頁3-21。
王家勝,“中國通信衛星回顧與展望,”中國航天(北京市),2001年第3期(2001年3月):頁9-13。
王高成,“中共不對稱作戰戰略與台灣安全,”全球政治評論,第6期(2004年4月):頁19-34。
王蜀寧,“中共衛星發展對我軍事之影響,”國防雜誌,第18卷第5期(2002年11月1日):頁79-94。
安守中,“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原理,”科學月刊,第33卷第9期(2002年9月):頁786-793。
朱毅麟,“神舟五號的中國特色-直接採用多艙飛船且可「留軌利用」,”明報月刊(香港),(2003年11月):頁25-27。
朱聽昌、劉菁,“爭奪制天權:美國「高邊疆」戰略的發展歷程及其影響,”軍事歷史研究(上海),第3期(2004年):頁115-126。
余永章,“探索中共太空科技發展與我國因應之道,”陸軍學術月刊,第39卷第451期(2003年3月1日):頁40-51。
   ,“淺論中共超戰略發展及非線性作戰模式,”國防雜誌,第18卷第12期(2003年6月1日):頁3-17。
吳正光,“21世紀新戰爭型態-不對稱作戰探討,”國防雜誌,第18卷第7期(2003年1月1日):頁21-34。
吳東林,“從不對稱作戰理論解析中共軍事戰略思維的轉變與運用,”海軍學術月刊,第36卷第2期(2002年2月):頁4-17。
宋玉寧,“長征火箭-中國大陸進軍太空的踏板,”科學月刊,第34卷第10期(2003年10月):頁855-860。
李大光、萬水獻,“爭奪制天權的基本特性,”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北京市),第14卷第6期(2003年12月):頁37-42。
   ,“試論制天權,”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北京市),第15卷第3期(2004年6月):頁55-60。
李安景、王忠民,“透視中共航太發展及對我防衛作戰之影響,”空軍學術月刊,第582期(2005年5月):頁3-21。
沈有忠,“中共解放軍戰略與軍事裝備的現代化,”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8期(2004年8月):頁32-50。
阮漳宜,“主宰長空的新世紀利器-雷射武器之探討,”國防雜誌,第18卷第5期(2002年11月1日):頁72-78。
孟樵,“從神舟號升空看中共太空戰(天戰)戰力的發展,”中共研究,第34卷第3期(2000年3月):頁98-107。
庚普、周艷京、白杉,“天戰並不遙遠,”國際展望(上海市),第415期(2001年3月):頁76-82。
林宗達,“論中共的太空戰戰略,”中共研究,第36卷第3期(2002年3月):頁62-75。
   ,“中共信息戰與太空戰發展對台灣的衝擊,”全球防衛雜誌,第212期(2002年4月):頁45-53。
   ,“中共太空戰之內涵,”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6期(2002年6月):頁19-47。
   ,“中共太空戰的戰略與發展述評,”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8期(2002年8月):頁72-94。
   ,“剖析中共信息戰之不對稱戰的戰略考量-以弱勝強的考量(上),”全球防衛雜誌,第251期(2005年7月):頁94-101。
   ,“剖析中共信息戰之不對稱戰的戰略考量-以弱勝強的考量(下),”全球防衛雜誌,第252期(2005年8月):頁104-111。
林長盛,“中共衛星武器的現況與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39卷第9期(1996年9月):頁53-59。
   ,“大國長劍二砲部隊-中共洲際飛彈軍力發展現況,”全球防衛雜誌,第238期(2004年6月):頁48-55。
林國森,“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運用作為,”海軍學術月刊,第38卷第3期(2004年3月1日):頁70-78。
林澄芳,“太空電子偵測與防制,”新新季刊,第33卷第2期(2005年4月)頁23-35。
邱清泉,“論科技革命與未來戰爭,”國防雜誌,第12卷第10期(1997年4月):頁26-33。
信強,“太空權論,”國際觀察(上海市),第4期(2000年4月):頁39-43。
施大千,“全球定位系統(GPS)在軍事作戰之運用,”空軍學術月刊,第568期(2004年3月):頁67-85。
袁祖諄,“對中共威懾戰略之研究,”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第3卷第4期(2002年10月):頁101-107。
馬立德,“無遠弗屆的太空衛星科技,”海軍學術月刊,第34卷第3期(2000年3月10日):頁70-78。
馬獻謀,“美國高科技飛彈遭受低科技干擾器之潛在威脅,”空軍學術月刊,第528期(2000年11月):頁82-87。
高雄柏,“簡介中國大陸載人太空飛行計畫,”科學月刊,第34卷第10期(2003年10月):頁861-865。
寇世雄,“中共衛星科技發展對我軍事作戰之影響,”國防雜誌,第20卷第5期(2005年5月):頁105-114。
張中白,“大地彩虹:合成孔徑雷達,”科學發展,390期(2005年6月):頁18-23。
畢源廷編,“中國神舟6號太空飛行任務,”尖端科技,255期(2005年11月):頁32-33。
莊重,“中共的太空戰略,”國防雜誌,第18卷第17期(2003年11月):頁59-69。
陳子平,“美國2005年「中共軍力報告」研析--中共戰略思維的轉變,”國防雜誌,第19卷第11期(2005年10月):頁73-85。
   ,“中國「神舟六號」與「航天戰略」之發展研析,”戰略安全研析,第7期(2005年11月):頁36-40。
陳宇震,“中共發展太空事業的戰略意義,”中華戰略學刊,第89卷秋期(2000年10月):頁179-204。
陳明崙,“中共航天科技軍事用途與威懾戰略之研究,”國防雜誌,第19卷第5期(2004年5月1日):頁54-64。
陳俊中,“當代軍用衛星的發展與實戰運用(上),”尖端科技,第256期(2005年12月1日):頁74-83。
   ,“當代軍用衛星的發展與實戰應用(下),”尖端科技,第257期(2006年1月):頁92-101。
陳偉華,“從「嚇阻」理論與實際論證我國「防衛式嚇阻」戰略之建構,”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第4卷第1期(2003年1月):頁23-29。
陳偉寬,“論建立及發展空權應有的認識與作為,”空軍學術月刊,第582期(2005年7月):頁22-33。
凱文、舒孝煌,“談中國神六號載人太空船,”全球防衛雜誌,第256期(2005年12月):頁12-13。
葉自強,“中共試射「神舟三號」無人飛船概況,”海軍學術月刊,第37卷第9期(2003年9月1日):頁37-49。
廖文中,“中共核武戰略現代化,”全球防衛雜誌,第249期(2005年5月):頁82-85。
,“中共發展天軍將導致美中台軍備競賽,”全球防衛雜誌,第249期(2005年5月):頁86-89。
滿運生,“中共太空科技發展對我之影響與省思,”國防雜誌,第19卷第3期(2004年3月1日):頁91-101。
趙國華,“「決戰境外」戰略的有形思考,”軍管部學術季刊,第62期(2000年11月16日):頁7-9。
劉先舉,“淺論軍事事務革命對中共軍事科技發展影響,”海軍學術月刊,第35卷第9期(2001年9月10日):頁31-40。
劉志強,“戰爭思維的變革--淺談兩岸未來戰爭型態,”海軍軍官,第20卷第3期(2001年8月):頁58-67。
劉宜友,“對中共軍事衛星發展之研析,”國防雜誌,第15卷第12期(2000年6月):頁61-75。
   ,“對中共「航天戰」之研析,”國防雜誌,第19卷第11期(2004年11月):頁65-76。
劉泰雄,“中共長征火箭發射失敗對其航天工業之影響,”海軍學術月刊,第30卷第10期(1996年10月10日):頁54-60。
劉慶元,“跨世紀太空科技對軍事戰略之衝擊,”中華戰略學刊,第89卷秋期(2000年10月):頁205-228。
樂俊淮,“太空戰拉開幃幕,”太空探索(北京市),2001年第4期,頁15-17。
蔣仁符,“控制太空-美國的太空軍事戰略,”中華戰略學刊,第91卷冬期(2002年12月):頁205-220。
   ,“中國(共)之太空計畫,”中華戰略學刊,第93卷春期(2004年4月):頁116-134。
蔣遠平,“對中共衛星發展我因應之道,”海軍學術月刊,第39卷第4期(2005年4月1日):頁22-37。
賴國忠,“「衛星」科技對未來戰爭影響之研究,”陸軍步兵學術季刊,第201期(2001年8月):頁39-51。
閻永誠,“全球定位系統(GPS),”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第151期(2004年12月):頁2-20。
應天行,“當前中共研發衛星的新重心「小型衛星」,”全球防衛雜誌,第203期(2001年7月):頁32-39。
   ,“嫦娥工程:中共的月球探測計畫,”全球防衛雜誌,第234期(2004年2月):頁62-69。
   ,“中共與美國合作進行太空探索的可能性探討,”中共研究,第38卷第9期(2004年9月):頁86-101。
應紹基,“由「神舟三號」無人飛船航天成功-剖析中共的「載人航天計畫」,“空軍學術月刊,552期(2002年11月):頁49-67。
   ,“「美、伊戰爭」美軍使用的導控彈藥與其對中共可能之影響,”海軍學術月刊,第38卷第4期(2004年4月1日):頁25-40。
   ,“中共航天科技的發展歷程,”海軍學術月刊,第38卷第5期(2004年5月1日):頁30-45。
   ,“中共「載人航天」的特色與其可能之軍事應用,”空軍學術月刊,第579期(2005年7月6日):頁51-67。
薛幼菊,“人造衛星在軍事上的用途,”陸軍學術月刊,第39卷第453期(2003年11月):頁78-88。
鍾堅,“中共航天計畫與軍事用途,”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5期(2002年5月):頁4-10。
  ,“天軍成軍啟動天戰,”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11期(2003年11月):頁13-15。
魏晨曦,“太空戰及其作戰環境,”中國航天(北京市),2001年第10期(2001年10月):頁40-45。
羅承烈,“美、俄、中共C4ISR系統現況之研究,”空軍學術月刊,第531期(2001年2月):頁3-18。
   ,“中共太空科技發展之研析,”國防雜誌,第18卷第3期(2002年9月1日):頁65-78。
羅慶生,“中共間諜衛星發展現況及對我國家安全威脅之影響評估,”國防雜誌,第17卷第11期(2002年5月1日):頁54-67。
龔建強,“跨世紀的新武器-「定向能武器之探討」,”陸軍學術月刊,第39卷第453期(2003年5月1日):頁75-84。
Mowthorpe , Matthew J.著 ,張競譯,“能量直射武器與軍事事務革命,”國防雜誌(台北市),第18卷第2期(2002年8月1日):頁18-37

(三)網路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_183787.htm,2006年2月9日。
田兆運,“我國成功進行「一箭雙星」發射,”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5/15/content_393616.htm,2002年5月15日。
江國成 張毅,“中國已經啟動探月一期工程 總投資約14億元,”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keji/1056/2337977.html,2004年2月13日。
李大光、萬水獻,“從制陸權到制天權:作戰制權理論的演變歷程,”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3-09/02/content_1058127.htm,2003年9月2日。
李大軍,“綜述:俄羅斯航太兵的歷史與現狀,” http://home.cetin.net.cn/storage/cetin2/pl/wlwz/pl01-7-5-2.htm,2001年7月5日。
李文志,“ 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臺灣的安全戰略,” http://www.scu.edu.tw/politics/journal/J13/j13lee.htm,2006年2月3日。
李鐳,“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7/4909904.html,2006年10月12日。
沈明室,“獵殺衛星 試試太空地雷,”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ezproxy.lib.nsysu.edu.tw:8080/library/,1999年3月14日。
周丕啟,“國家大戰略:概念與原則,”藍色戰略http://www.54479.com/study/shownews.asp?newsid=449,2004年5月22日。
周永旭,“中國雷射攻擊美國衛星五角大廈承認確有其事,”東森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1006/17/4zkd.html,2006年10月6日。
周庚虎,“黃春平:「神舟」七號火箭發射時間將推遲半年左右,”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sc/2006-03/04/content_4257536.htm,2006年3月4日。
姚柏林,“構築我國萬米高空的安全屏障,”南方網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zhuanti/deep/compete/200510180462.htm,2005年10月18日。
唐文俊、陳太雲,“北京航太指揮控制中心-「璀璨明珠」牽引飛天夢,”中國網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421469.htm,2003年10月14日。
孫曄飛,“回顧2005太空爭奪:美先發制人俄羅斯重返太空,”中國青年報http://www.qhnews.com,2006年2月25日。
袁正清,“從安全困境到共同安全體:建構主義的解析,” http://www.iwep.org.cn/ufo/yuanzhengqing_jiangouzhuyidejiexi.pdf,2001年。
常顯奇,“21世紀太空安全嗎?,”新華網http://202.84.17.11/mil/htm/20010221/375048.htm,2001年2月21日。
張揚,“「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首顆實驗衛星升空,”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2/28/content_3979738.htm,2005年12月28日。
張雲彤,“地球同步軌道,”中國大百科全書http://lib4.cma.edu.tw/cpedia/Content.asp?ID=34905,2001年。
張愛萍,“人類航太活動的幾大著名空間站,”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st/2005-10/10/content_3602193.htm,2005年10月10日;
陳淑君,“中歐高技術合作前景看好 伽利略計畫2008年商用,”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5-12/12/content_3910936.htm,2005年12月12日。
   ,“回首航太路:我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發射成功,”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st/2005-10/08/content_3592846.htm,2005年10月8日
陳漢華,“短期內中共科技在國防安全面向的趨勢評估,”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public/Attachment/49141637971.pdf,2004年8月13日。
章田、雅龍,“俄羅斯太空爭霸發力 最近兩年遙遙領先美國,”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1/06/content_4018257.htm,2006年1月6日。
鄭寺音,“歐盟伽利略衛星 今升空,”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dec/28/today-int1.htm,2005年12月28日。
賴錦宏,“斥資3.6兆 登陸月球 中共15年內圓夢-溫家寶掛帥 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 2050年成科技強國,”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ezproxy.lib.nsysu.edu.tw:8080/library/,2006年2月11日。
應邵基,“中共航天業發射國際商業衛星之效益與展望,”空軍學術月刊http://past_journal.mnd.gov.tw/%E7%A9%BA%E8%BB%8D%E5%AD%B8%E8%A1%93%E6%9C%88%E5%88%8A/560/560-3.htm,2003年7月。
“1963年6月19日前蘇聯發射的「火星」1號探測器首次在火星附近飛過,”北京科普之窗http://www.bast.net.cn/bjkpzc/kpxx/38548.shtml,2005年6月19日。
“太空軍事部署越來越具備實戰化能力,”新浪網http://jczs.news.sina.com.cn,2004年9月30日。
“人類進入太空第一人-加加林,”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0/10/content_1117571.htm,2003年10月10日。
“中共偵察衛星發展之歷程與展望,”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www.mnd.gov.tw/publication/subject.aspx?TopicID=876,2005年7月26日。
“中國航太第一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0/08/content_1113971.htm,2003年10月8日。
“中星22號,”尋星族園地http://www.tvro.com.tw/SATELLITE/98/98.asp,2001年1月。
“中星22號通信衛星發射成功,”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076/52984/4809679.html,2006年9月13日。
“中國尖兵五號衛星?,”環球展望(軍事空間) http://www.armsky.com/BbsJunshi/bbschuanweng/200605/4758.html,2006年5月9日。
“中國成功發射中星20號通信衛星,”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1/15/content_1179624.htm,2003年11月15日。
“中國空間科技十大新聞事件,”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0/09/content_1115045.htm,2003年10月9日
“中國返回式衛星,”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9B%BD%E8%BF%94%E5%9B%9E%E5%BC%8F%E5%8D%AB%E6%98%9F&variant=zh-tw,2006年1月29日。
“中國長征火箭成功發射北斗三號導航衛星,”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http://www.asiaa.sinica.edu.tw/outreach/news/old/2003/03052501.htm,2003年3月25日。
“中國政治制度,”中國互聯網http://big5.china.com.cn/ch-zhengzhi/zhengzhi7.htm,2006年10月1日。
“中國航天大事記(1956-2005),”國家航天局http://www.cnsa.gov.cn/n615708/n620172/n620649/66157.html,2006年5月17日。
“中國航太員再度遨遊太空,”中國網http://72.14.203.104/search?hl=zh-TW&q=cache: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node_5944899.htm,2005年10月18日。
“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發射升空,”亞洲時報在線中文版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8550&Itemid=33,2005年10月12日。
“中國發射成功自製太空飛行器列表,”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8F%91%E5%B0%84%E6%88%90%E5%8A%9F%E8%87%AA%E5%88%B6%E8%88%AA%E5%A4%A9%E5%99%A8%E5%88%97%E8%A1%A8,2006年9月25日。
“中國載人航太事業,”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0/08/content_1113826.htm,2003年10月8日。
“中國衛星工程的成就與展望,”新華網http://202.84.17.73/mil/htm/20010206/346021.htm,2001年2月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天工業部,”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2006年8月1日。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公司http://www.navchina.com/Article_techp.asp?ArticleID=361,2005年10月1日。
“外軍觀察:俄羅斯航太兵的歷史與現狀,”新浪軍事http://jczs.sina.com.cn/2004-02-18/1708182934.html,2004年2月18日。
“我國一箭成功發射兩顆實踐六號空間環境探測衛星,”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hoto/2004-09/09/content_1960810.htm,2004年9月9日。
“我國中星22號A通信衛星發射成功,”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6-09/13/content_5083220.htm,2006年9月13日。
“我國成功發射實踐八號育種衛星,”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9/09/content_5069864.htm,2006年9月9日。
“我國成功進行「一箭雙星」發射,”解放日報http://202.101.38.42/old_jfdaily_com:80/epublish/gb/paper4/56/class000400072/hwz589098.htm.big5,2002年5月15日。
“我國東方紅四號大型通信衛星研製取得階段性成果,”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3-07/03/content_951071.htm,2003年7月3日。
“我國首顆「海洋衛星一號A星」正式交付使用,”新華網http://tech.tom.com/Archive/1121/1122/2002/9/19-33366.html,2002年9月19日。
“我國實踐七號衛星發射成功,”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5-07/06/content_3180927.htm,2005年7月6日。
“東方紅二號,”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C%E6%96%B9%E7%BA%A2%E4%BA%8C%E5%8F%B7,2006年10月7日
“東方紅三號,”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9C%E6%96%B9%E7%BA%A2%E4%B8%89%E5%8F%B7&variant=zh-tw,2006年10月19日。
“波希戰爭(492BC-449BC)(Graeco-Persian War ),”http://hk.geocities.com/dragoon17c/WAR/Graeco-PersianWar.htm。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9C%8B%E5%A4%AA%E7%A9%BA%E7%B8%BD%E7%BD%B,2006年10月25日。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3%8E%E4%BA%91%E4%B8%80%E5%8F%B7&variant=zh-tw,2005年5月22日。
“風雲二號C星成功獲取首幅可見光雲圖。”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10/29/content_2154116.htm,2004.年10月29日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3%8E%E4%BA%91%E4%BA%8C%E5%8F%B7&variant=zh-tw,2005年5月22日。
“風暴一號火箭,”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3%8E%E6%9A%B4%E4%B8%80%E5%8F%B7&variant=zh-tw,2005年5月20日。
“神六前期準備工作啟動 總師全都40歲以下,”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3-11/16/content_5442741.htm,2003年11月16日。
“從神舟1號到神舟4號,”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0/13/content_1120349.htm,2003年10月13日。
“集團簡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http://www.casic.com.cn/docc/jieshao/jianjie.asp,2002年。
“新華網:從神五到神六 中國載人航太的一大步,”亞洲時報在線中文版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8594&Itemid=33,2005年10月12日。
“資源一號衛星,”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5%84%E6%BA%90%E4%B8%80%E5%8F%B7&variant=zh-tw,2006年7月28日。
“載人飛船,”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10/10/content_1117599.htm,2003年10月10日。
“運載火箭,”香港太空館-中國航天科技教育資源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pace/EducationResource/ChineseAerospace/Rocket/55.htm,2006年10月14日。
“福爾摩沙二號,”國家太空中心http://www.nspo.org.tw/2005c/projects/project2/instrument.htm,2006年11月11日。
“遙感衛星發射成功,”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sx.xinhuanet.com/tpbd/2006-04/27/content_6862691.htm,2006年4月27日。
“衛星致盲戰,中美大鬥法,”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sep/25/today-int1.htm,2006年9月25日。
“蘇聯太空犬,”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8%81%94%E5%A4%AA%E7%A9%BA%E7%8B%97,2006年5月1日。
“蘇聯太空軍事武力,”SMP蘇聯紅軍網http://mbox.hchs.hc.edu.tw/~military/smp/,2004年3月11日。
“蘭德:美國首席智囊機構,”中國網http://www.china.org.cn/chinese/junshi/734698.htm,2004年12月21日。
“CCD相機說明,”DC Home http://www.dchome.net/archiver/?tid-292689.html,2006年8月19日。

二、英文部分
(一)書籍
Bulkeley, Rip, and Graham Spinardi, Space Weapons-Deterrence or Delusion? New Jersey: Barnes and Noble Books, 1986.
Cole, Bernard D. The Great Wall at Sea: China’s Navy Enters the 21st Century.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1.
Dana, Johnson, Scott Pace, and C. Bryan Gabbard, Space: Emerging Options for National Power. Santa Monica: RAND, 1988.
Harvey, Brian. China’s Space Program- From Conception to Manned Spaceflight. Chichester: Praxis Publishing, 2004.
Humble, Ronald D. The Soviet Space Programme. New York:Routledge,1988.
Khalilzad, Zalmay M. Abram N. Sbulsky, Daniel L. Byman, Roger Cliff, David T. Orletsky, David Shlapak, and Ashley J. Tellis, The United States and a Rising China : Strategic and Military Implications. Santa Monica: RAND, 1999.
Libicki, Martin C. Illuminating Tomorrow’s War.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1999.
Lilley, James R. and David Shambaugh, China’s Military Faces the Future. New York: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1999.
Ryan, Mark A., David M. Finkelstein, and Michael A. McDevitt, Chinese Warfighting-the PLA Experience since 1949. New York: The CNA Corporation, 2003.
Simpson, J.A. and E.S.C. Weiner,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 Clarendon, 1989.
Summers, Della.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England: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0.
US DOD, 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China. Washington, D.C.: US DOD, 2003.
Winter, Frank H., Rockets into Spac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1990.
Wu, Jaushieh Joseph, China Rising: Implications of Economic and Military Growth in the PRC. Taipe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2001.

(二)期刊論文
Gauthier, Kathryn L., “China as Peer Competitor ? Trends in Nuclear Weapons, Space, and Information Warfare, ”Air War College Maxwell Paper, No.18(July 1999): 1-39.
Martel, William C., and Toshi Yoshihara,“Averting a Sino-U.S. Space Race,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6, no.4(Autumn 2003): 19-35.
Morris, William R.“The Role of China’s Space Program in Its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Air War College Maxwell Paper, no.24(August 2001): 1-16.
Thompson, David J., and William R. Morris, “China in Space Civilian and Military Development,” Air War College Maxwell Paper, no.24(August 2001): 1-15.
Thompson, David J.“China’s Military Space Program Strategic Threat, Regional Power, or National Defense?,”Air War College Maxwell Paper, no.24(August 2001): 18-28.
(三)網路資料
Brooks, Dane.“2005 Worldwide Space Launches , ”NASA http://www.hq.nasa.gov/osf/2005/launch05.html,2005年6月1日。
Covault, Craig.“China Has Launched a Remote-Sensing Satellite in Conjunction with Brazil,”Proquest
http://proquest.umi.com/pqdweb?did=434347851&sid=8&Fmt=3&clientId=17145&RQT=309&VName=PQD,2003年10月27日。
Joan Johnson-Freese.“The Launch of Shenzhou V, ”Proquest http://proquest.umi.com/pqdweb?did=649155471&sid=6&Fmt=4&clientId=17145&RQT=309&VName=PQD,2004年4月。
Lewis, James A.“Assessing China’s Military Space Effort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http://www.csis.org/tech/satelites/0310china.pdf,2003年10月。
Linborg.“Christina.FSW-3 Imagery Intelligence,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http://www.fas.org/spp/guide/china/military/imint/fsw-3.htm,2000年4月15日。
Morris, Jefferson.“Calvert Fears China May Beat U.S. Astronauts Back to the Moon, ”ProQuese http://proquest.umi.com/pqdweb?did=904071981&sid=2&Fmt=3&clientId=17145&RQT=309&VName=PQD&cfc=1,2005年9月26日。
Puttkamer, Jesco von.“2005 Worldwide Space Launches,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dtration http://www.hq.nasa.gov/osf/2005/launch05.html,2005年12月31日。
Saperstein, Alvin M.“Weaponization vs. Militarization of Space, ”American Society of Primatologists www.asp.org/units/fps/news/etters/2002/july/saperstein.pdf,2002年7月。
Saunders, Phillip., Jing-dong Yuan, Stephanie Leiggi, and Angela Deters,“China’s Space Capability and the Strategic Logic of Anti-Satellite Weapons,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 Monter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ttp://www.cns.miis.edu/,2002年7月22日。
Smith, Marcia S.“China’s Space Program: An Overview,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http://www.fas.org/sgp/crs/space/RS21641.pdf,2005年10月18日。
Wade,Mark.“FSW, ”Astronautix http://www.astronautix.com/craft/fsw.htm,2005年10月17日。
Zak, Analoly.“Spacecraft: Manned: Souyz, ”Russian Space Web.com http://www.russianspaceweb.com/soyuz.html,2001年。
“China to Send Biggest Satellite into Orbit,”ProQuest Social Scien http://proquest.umi.com/pqdweb?did=577224131&sid=2&Fmt=3&clientId=17145&RQT=309&VName=PQD,2004年3月12日。
“China's Stake in Galileo Project Targets Complete Civilian Use, ”ProQuest Social Science http://proquest.umi.com/pqdweb?did=728231191&sid=2&Fmt=3&clientId=17145&RQT=309&VName=PQD,2004年11月1日。
“FY-1 Polar Orbiting Satellite Program,”Introduction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Center http://sol.oc.ntu.edu.tw/homepage/prc/smc/china.htm#m5,2005年10月。
“Jiambing-4/Fanhui Shi Weixing(FSW-3)Recoverable Satellite, ”Chinese Defence Today http://www.sinodefence.com/strategic/spacecraft/fsw3.asp,2006年3月11日。
“CZ-3, ”astronautix http://www.astronautix.com/lvs/cz3.htm,2006年1月。
“FB-1, ”The Encyclopedia of Astrobiology and Spaceflight http://www.daviddarling.info/encyclopedia/L/Long_March.html,2006年4月。
“FSW-3 Imagery Intelligence, ”Global Security.org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space/world/china/fsw-3.htm,2005年10月20日。
“Russian Space Program For 2006-2015 Worked Out,”Spacedaily http://www.spacedaily.com/news/russia-05d.html,2005年5月18日。
“The Lure of Space, ”China Hand http://www.eiu.com/index.asp?layout=displayIssueArticle&article_id=375845837&text=astronauts,2003年2月16日。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