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8113-18164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8113-181641
論文名稱
Title
行船三分險的團結:台灣商船船員文化初探
Solidarity in Risky Seafaring Lif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aiwanese Seafarers’ Cultur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3-06-2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3-09-03
關鍵字
Keywords
台灣船員、陽剛氣質、父權體制、海員市場、海事高校、學長文化
Patriarchy, Taiwanese Seafarers, Masculinity, Maritime college, XueZhang Culture, Seafarers job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2 次,被下載 56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69 times.
中文摘要
過去數十年,有關台灣海員的研究多著重在市場經濟的演化邏輯,很少關注在台灣船員文化的研究,更遑論文化所帶來的影響,然而台灣海員存在著「學長文化」卻是個不爭的事實。本文透過台灣特有的脈絡下的黨國教育,國防政策、學長體制與STCW公約等資料的分析,試圖從場域結構、意識型態、風險事件等因素,建構出一套有別於資本主義經濟邏輯的文化論述。最後,本文指出,台灣海員發自「兄弟情誼」的非正式組織,成為是一套協助正式體制運作的組織,在職場中「學長文化」具備了「風險預警」、「技術交流」與「職業流通」的多元功能,是台灣商船市場中不可被忽視的一環。
本文以跨國的民族誌研究,從兩岸五所海事高校來分別進行航運歷史的考察,從中解釋學長文化構成的始末。另外,從18位商船船員的深度訪談,蒐集有關「職場的風險」、「學校與公司的管理制度」以及「日常工作的相關態度」等資料,對比出「學長文化」對於海員的功能與影響。
Abstract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seafarer studies in Taiwan normally focus market valuation of these seafarers labor force, yet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e of Taiwanese seafarers’ legacy. This thesis wants to fill the research gap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xuezhang culture” to illustrate the cultural dimension of the seafarer’s life in schooling, military service and later in marine transport company. “Xuezhang culture” is a hegemonic masculine culture, which is produced and reproduced in these social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e published materials in the past sixty years, interviews with 18 Taiwanese seafarers, and fieldwork observations in Taiwan’s and China’s maritime colleges, this thesis finds that some important structural forces enforce the function of “xuezhang culture” in seafarer’s everyday life, including the function of risk-sharing, team-work cooperation, and seafarers job information provision among seafarers. However, such a masculinity-based culture is facing challenges from social change, and a new gender culture is emerging, which is contesting the dominant hegemonic masculine seafarer’s cultur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謝辭 i
摘要 ii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我父親是輪機長 1
學校品牌與刻版印象的爭論 2
第一節 文獻回顧與問題意識 3
(一)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共謀的結構 5
(二)複數的霸權陽剛氣質 7
(三)高風險下的兄弟團結 9
(四)台灣相關的船員文獻 1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進程 14
第三節 推論架構 16
第四節 章節安排 18
第二章 海員身分建構的社會條件 19
第一節 戰爭與兩岸對立下的台灣海運 20
(一)戰爭、日本殖民與水產教育 20
(二)戰後的美援與戒嚴時期的「國防第一」 26
(三)反共救國團與學長體制齊揚 27
第二節 外借船員與外籍船員的資本經濟面向 31
第三節 全球化與女性船員的法令面向 34
第四節 小結 37
第三章 船員文化構成與再生產 39
第一節 場域文化的構成 40
(一)從海事教育到船隊的文化構成 40
(二)從船長文化到校園講座的文化再製 45
第二節 科技、文化與組織衝擊 48
(一)技術革新與組織衝突 48
(二)國際碼頭的風險與兄弟團結 52
(三)多國文化與職業道德爭議 56
第三節 小結 58
第四章 學長文化的實踐與反制 60
第一節 「換輪」-學長文化的作用與協商 60
(一)反制資本家的勞動剝削 61
(二)反制學長體制的壓迫 63
第二節 女性船員的性別想像與鬥爭 64
(一)父權體制的結構性困境 65
(二)性別想像與鬥爭的力量 68
第三節 新好男人與傳統海員的變遷 69
(一)傳統的霸權陽剛氣質 70
(二)社會變遷與新好男人 71
第四節 小結 74
第五章 結論 75
第一節 重點摘要 75
(一)歷史脈絡中學長文化形成的關鍵因素 75
(二)學長文化維持不墜的原因 76
(三)學長文化在學校與船隊的功能與相互關係 77
第二節 研究貢獻 78
第三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79
參考文獻 82

圖目錄
圖一 學長文化推論架構圖 17
圖二 戴行悌校長座後的國旗、反共教國團旗 28
圖三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孔子雕像的今昔對比 29
圖四 台北海洋學院精神堡壘的今昔對比 29
圖五 書冊與慶典活動當中的國家主義符號 41
圖六 海洋大學舉辦的航海輪機傳承講座 46
圖七 天文航海訓練的六分儀測天 49
圖八 國際組織所發行船員安全性行為的多國語言版 55

表目錄
表一 受訪者資料簡表 1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 中文資料
王洸
1968,《我與航運》,台北:王洸。
王杰、李寶民、邢繁輝、王莉
2009,《中國高等航海教育史略(1909~1953)》,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王月喬
2005,《貨櫃船上的性別政治:女船副職場之處境》,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信雄
2011,(積極提昇船員素質才是海運界避險首務),保險大道,第61期,頁40-42。
方福樑、劉祥得
2005,(未來全球船員短缺問題-兼論我國船員人力資源政策),《航運季刊》,第十四卷,第二期,23-42。
尹章華、彭銘淵
1995,《海事行政法》,台北:文笙書局。
江學華
2003,《國籍飛航機師的文化組織與人格特質》,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交通大學校史選編組
1986,《交通大學校史資料選編》,第一卷,頁201~208,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朱美珍
2002,(軍隊社區與軍民關係),《社區發展季刊》,第100期,頁185-194。
田正平
2006,《中國高等教育百年史論》,第一編第一章,北京:人民教育。
田文國、葉榮華
2007,(商船實習生(cadet)的未來-談應具備責任與使命),《船舶科技》,第三十五期,頁69-80。
呂淵華、李佳逸、張志清、陳秀育
2009,(臺灣船員聘僱問題分析),《海運學報》,第18卷第一期。
余坤東、曹忠毅
1998,(船員職業之就業選擇行為研究),《海運學報》,第6期,頁23-39。
邱帥中
2006,《我國船員僱傭契約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商船學系碩士論文。
李昌來
1972,(訪美考察海事教育追憶),《海洋學院學報》,第九期,頁1-17。
林傑
2011,(我對電子海圖ECDIS 的人機界面的一點意見),《海運季刊》,第94期。
何明修
2006,(台灣工會運動中的男子氣概),《台灣社會學刊》,第36期,頁65-108。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1936,《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教務概況,頁71~72,上海:吳淞商船專科學校。
周和平、柯正宗
2006,(我國船員政策之探討),《第二屆海運暨航海技術研討會》。
周和平
1990,《從民生主義論我國海運人才之培育》,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林根
1974,(日韓之旅及其大學與海洋教育考察記聞),《訓育研究》,第十三卷,第二期。
俞克維
2012,(STCW 2010 新公約對台灣海事教育的衝擊與因應),《海運季刊》,第99期,頁3-8。
連心豪
2011,《近代中國的走私與海關緝私》,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高錦德
2009,《個人集體主義傾向與團隊衝突知覺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論文。
徐平隆
1997,(從職業特質解析商船船員就業意願低落的迷思-上),《船舶科技》,第22期,頁108-131。
1997,(從職業特質解析商船船員就業意願低落的迷思-下),《船舶科技》,第23期,頁60-73。
許洪烈
2002,(我國實施STCW 95 的回顧與展望),《海運月刊》,第172 期,2-16。
黄國法
1986,《高雄海專四十年》,高雄:國立高雄海事專科學校。
黃淑玲
2007,(男子性與男子氣概),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267-292,台北:巨流文化。
夏東元
1988,《鄭觀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陳其南、邱淑如
1984,(企業組織的基本型態與傳統家族制度-中國、日本、西方社會的比較研究),楊國樞、黃光國、莊仲仁主編,《中國
式管理研討會論文集》,頁59-484。
陳嶸祖
2006,(我就讀的重慶商船專科學校),《淞水瀠洄海濤澎湃》,上海:吳淞商船專科學校同學會。
陳介玄
1994,《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 臺灣中小企業的社會經濟分析》,台北:聯經文化。
陳彥宏
1997,(聯合國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航海人員訓練發證及當值國際公約規範下台灣海事教學體制之檢討與評估),《航運季
刊》,第六卷,第4期,頁1-20。
1998,(從船員之適任能力論港口國管制政策對我國海事教學體制之衝擊),《航運季刊》,第七卷,第一期,40-54.
2006,(三萬到六千-從台灣船員市場的演變看船員培訓體制的問題),《中華海運研究協會船舶與海運通訊》,第31期,專
題報導。
2011,(高速船之操船訓練研究),《台灣海事安全與保安研究學刊》, Vol. 2 No. 2,頁11-39。
陳力民
2004,(如何因應未來我國海事人力之需求),海技,編號112。
陳小沖
2003,(「對岸事情」所載之日據初期海峽兩岸關係史料),《台灣研究集刊》,2003年,第4期,廈門。
陳偉炯
1998,《船舶安全與管理》,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陳美華
2009,(性別),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
郭俊良、余坤東、梁金樹
2006,(航商之船員僱傭聲望對本國籍高級航海人員工作相關態度之影響),《航運季刊》,第15卷第2期,頁57-77。
郭俊良、梁金樹
2009,(女性航海學生上船工作動機之探究),《航運季刊》,第18卷第2期,頁2。
郭俊良
2007,《臺灣船員工作不安全感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2013,(台灣商船船員的未來與海事校院輪航科系面臨的挑戰),《船舶與海運通訊》,第111期,頁2-3。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1990,《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成立紀念特刊》,基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斐源
1985,(教務處報告),《高雄海專學報一至十期合定本》,高雄:臺灣省立高雄海事專科學校。
張淑淨
2004,(海域運輸與航安),《臺灣近岸產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頁4-1~4-19。
張榮發
1984,(從海員之敬業精神談海事教育),《航海通訊》,第235期。
張苙雲
1985,《組織社會學》,台北:三民圖書。
張新平
2004,《海商法》,台北:五南圖書。
張晉芬
2002,(找回文化:勞動市場中制度與結構的性別化過程),《台灣社會學刊》,第29期,頁97-125。
楊仁壽、王思峰
2002,(組織學習的三種介入模式),《商管科技季刊》,第4期,第3卷,頁249-274。
楊繼明
2005,《我國國際海運政策之研究 從保護到解制之變革》,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
楊靜利
2006,(台灣傳統婚配空間的變化與婚姻行為之變遷),《人口學刊》,第33期,頁1-32。
蔡朝祿
2004,《定期貨櫃航運公司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管所碩士論文。
蔡明璋
2009,(經濟與工作),王振寰、瞿海源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
蔡耀霖
2013,《商船與港勤船員勞動條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
劉建台、林宗德譯
2003,《男性氣概的當代觀點》,台北:女書文化。
趙居業
2002,《我國船員僱傭契約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潘畊宇
2004,《我國船員法中勞動條件與福利制度之研究》,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璩鑫富、童富勇
1994,《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滙編-實業教育》,上海:上海教育。
盧水田
2009,(從勞保年金制看我國外僱船員之社會福利保障),《海員月刊》,第665期,頁30-34。
錢淑芬
1991,(從軍隊「角色訓練制度」論「角色認知」對軍隊生活適應的影響),《復興崗學報》,第45期,頁443-462。
2010,(「穿制服的人」與制度化作用:軍人角色模塑的理論性探討),《復興崗學報》,第99期,頁45-80。
魏兆歆
1986,《海洋論說集一集》,台北:黎明文化。
鍾添泉、余坤東
2010,(STCW公約架構下我國航海教育課程探討--以操作級艙面航海人員培育為例),《航運季刊》,第19卷,第1期,頁15-
42。
謝海泉
1970,(台灣航運事業史的透視),《海洋學院學報》,第七期,頁2-10。
謝君韜
1976,(美國的海運高等教育),《海洋學院學報》,第十三期,頁134-172。
藍佩嘉
2000,(人際網絡與經濟活動的辯證:傳銷商的網絡建構、行動意義與. 權力關係),《臺灣社會學研究》,第四期,頁1-50。
關賡麟
1996,(我國三十年交通事業概況)《南洋公學三十周年紀念徵文集》上海:吳淞商船專科學校校史。

二、網路資料
中廣新聞網,(全國第一位女性拖船長也讓男船長折服),2009年06月10日報導。
中國時報,(31歲當女船長 「在挑戰中成長」),2013年1月31日報導。
自由時報,(國內 3位女大副之一 黃昭玲勇闖海海人生),2006年7月17日報導。
聯合新聞網,(航海考試/女大副雷慧玲 年薪200萬),2013年1月7日報導。
1111人力銀行職場新聞,(海上平權女大副撐起一片天),2013年1月7日報導。ITF Seafarers 網址:http://www.itfseafarers.org/index.cfm/languageID/10
三、西文資料
Abbott Pamela, Wallace Claire, Tyler Melissa(2005)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鄭玉菁譯)。台
北,巨流。
Andy Smith, Paul Allen and Emma Wadsworth(2006)Seafarer Fatigue: The Cardiff Research Programme,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Cardiff University.
Connell, RW. (1995)Masculinitie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Sydney, Allen & Unwi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onnell, RW. (2004)Encounters with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 16(6):11-28.
Dean, Mitchell(1994)Critical and Effective Histories: Foucault. Methods and Hitorical Sociology. London: Routledge.
Jiunn-Liang GUO, Gin-Shuh LIANG, Kung-Don YE(2005)Impacts of Seafaring Diversity: Taiwanese Ship-Officers’
Perception. Journal of the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6:4176-4191.
Hartmann, Heidi(1981)The Family as the Locus of Gender, Class, and Political .Struggle: The Example of Housework,
    Sing, 6: 366-394.
Jiunn-Liang Guo, , Gin-Shuh Liang(2012)Sailing into rough seas: Taiwan's women seafarers' career development
    struggle.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35: 194–202.
Kimmel Michael(2002) Gender, Class and Terrorism.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Kimmel Michael, Amy Aronson(2003)Men & Masculinities: A Soci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Encyclopedia. Santa Barbara,
    Calif.
Li, K. X. and J. Wonham(1999)Who Mans the World Fleet? A Follow up to the BIMCO/ISF Manpower Survey. 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 26(3): 295-303.
Sheridan Alan(1980)Michel Foucault: The Will to Truth. London: Tavistock.
Shostak Arthur, William Gomberg,(1965)Blue-Collar Worl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Thomas Michelle, Sampson Helen and Zhao Minghua(2003)Finding a balance: companies, seafarers and family life.
    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 30(1): 59-76.
Thomas Michelle(2003)Lost at Sea and Lost at Home: The Predicament of Seafaring Famili. 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
Tolson, Andrew(1977)The Limits of Masculinity. New York: Harper &Row.
Walby, Sylvia(1990)Theorizing Patriarchy. Landon: Routledge.
Witz, Anne(1992)Professions and Patriarchy. London, Oxford: Blackwell.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