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9104-23105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9104-231053
論文名稱
Title
中共國際軍事交流對台安全之衝擊─就軍事角度衡量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06-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6-29
關鍵字
Keywords
通訊、軍事同盟、管制、信息戰、區域霸主、平面作戰、垂直作戰、軍事圍堵、三棲作戰、情報、國際奧援、軍事交流、、C4ISR(指揮資訊戰)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1 次,被下載 417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172 times.
中文摘要
自一九九六年起,台海安全與兩岸統一課題甚囂塵上,尤其是中共自一九七八年鄧小平政治經濟上的改革開放後,經濟便以驚天駭人的速度成長,並產生磁吸效應。世界各國均對中國大陸採友好且進而拉攏,中共挾其無人抵禦之強大經濟潛力在國際政治上縱橫穿梭,除獲得蘇聯軍事科技與歐洲聯盟之經貿外,更在東亞建立其區域霸主的地位。為消除東北亞(日、南韓)、東南亞(越、菲、印、新、馬)各國之疑懼,展開其軍事交流為其主要對象,並利用軍事交流實施遠洋聯合作戰訓練,包含海空(含內太空),海地(含二砲部隊所屬中程飛彈,巡弋飛彈)之實際指揮、管制、通訊、情報及結合信息戰之聯合作業(C4ISR),進而對太平洋之海域熟悉,完成對台之海、空,週邊國際關係之徹底包圍,完成軍事統一台灣之佈局。 中共國際軍事交流除為獲得最新歐俄之高科技外,並企圖獲得國際上對兩岸統一的支持,尤其是東亞諸國對中共之疑懼,在其終極考量均是奪取台灣,消除其心腹大患,並可進出太平洋與美競爭。故其國際軍事交流對台安全之影響為台灣存亡之關鍵。 以往對於「中共國際軍事交流」的研究大多在於各類型的研討會,或在國際戰略關係中探討,並未對執行確保台海安全之軍事領導幹部的想法進行側面研究,亦未對軍事幹部認知與實際現況之衝突加以探討,在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社會判斷理論(Social Judgment Theory; SJT)。B. Hammond由透鏡模式(Lens Model)發展而來,其主要理論為決策群體決策準則(criteria)。因為人的準確性認知能力有限,所以當其利用參考變數時,往往會扭曲一些事實即使視為透鏡,仍為「事後分解」,而SJT擴充其架構,將整個判斷過程分解為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兩者不可混淆,事實和價值兩者並可同時兼顧。 由SJT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得到一些重大發現,在「精實部隊訓練、研發優勢武器」的決策因素上,軍事幹部的重視程度並非很高,「建立軍事同盟、獲取國際奧援」的決策因素上,軍事幹部認為最重要。至於「國內民眾支持、全力同心抗敵」的決策因素,軍事幹部甚
表疑慮。在三個決策因素與五個決策群體上,多傾向於全面做好,但仍以爭取國際奧援,尤以美國為最主要。 綜合文獻探討及情資整理,問卷調查及結果分析的過程,本研究對於國軍在台安全做法上,區分為(1).重視建立軍事同盟,爭取國際奧援,要求美國庇護(2).精實部隊訓練、獲得優勢武器、建立基本防衛力量。(3).奠定同仇敵慨,全島一命之誓死抗戰意志等三項。期待由本研究對國家軍事戰略之決策探討出認知上的共同點,以建立國軍未來防衛作戰上的有效具體作為,以減低中共國際軍事交流所造成的台海危機。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1.1前言------------------------------------1
1.2研究動機--------------------------------2
1.3研究目的--------------------------------3
1.4研究架構--------------------------------4
1.5共軍部隊編組及特性----------------------6
第二章 文獻回顧--------------------------------9
2.1中共國際軍事交流的理論與實踐 -----------9
2.2 中共國際軍事交流主要對象及內容--------14
2.3 中共國際軍事交流對台海安全之影響------31
2.4 共軍近期國際軍事交流的對象及方式------40
2.5 小結----------------------------------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問卷設計---------------------41
3.1 前言----------------------------------41
3.2 社會判斷理論之基礎---透鏡模式---------42
3.3 社會判斷理論--------------------------46
3.4 社會判斷理論的評估架構----------------52
3.5 研究假設------------------------------57
3.6 問卷調查對象--------------------------58
3.7 問卷預試------------------------------59
第四章 結果分析-------------------------------60
4.1各利害關係群體對中共國際軍事交流對台安全之危害度之判斷權重分析------------------------------------62
4.2問卷對象對中共國際軍事交流對台安全之危害度函數圖形分析--------------------------------------------67
4.3 性別與年齡變項對不同評估因素之變異數分析---------------------------------------------------------70
4.4 小結----------------------------------72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後續研究---------------------74
5.1 結論----------------------------------75
5.2 建議----------------------------------76
5.3 後續研究------------------------------7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份】
2. 丁樹範(民88),美中台三角關係中的美國角色—走在兩岸間的鋼索,頁58,。
3. 王海涵(民86),論克林頓政府的對華政策及其前景,國際問題研究。
4. 中共軍報周報,(民93)。
5. 中共增加以軍事交流,青年日報,(民87),版7。
6. 文匯報,(民81),版25。
7. 中央日報,(民88),版10。
8. 中央日報,(民88),版10。
9. 中央日報,(民88),版10。
10. 中共軍事情資報告,國防部陸軍總部,(民93)。
11. 中國外交,參閱歷年中共外交部出版之年報「中國外交」之對這些國家軍事交流部份。
12. 中共國務院新聞室出版,中共的國防政策,(民87)。
13. 中國時報,(民88),版1。
14. 李登科(民87),冷戰後中共與以色列軍事合作關係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頁98-99。
15. 邱振淼(民87),中俄貿易(1991-1997)分析,共黨問題研究,頁33-34。
16. 石之瑜(民83),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書局。 17. 邴金伏(民86),大國外交的新場景,世界知識期刊,4~7頁。 18. 每日新聞,日本,(民82)。
19. 思良(民84),以色列出現中國熱,文匯報,版A2。
20. 汪明生(民81),環境決策與管理,復文書局。
21. 汪明生(民87),公共倫理與衝突管理,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22. 汪明生、楊仁壽(民78),多元公共認知決策之研究---社會判斷理論的準實驗,國科會計劃,台北。
23. 周煦(民87),明報,,版A6。
24. 周煦(民88),中國時報,,版14。
25. 周煦(民87),冷戰後美國與中共的軍事關係,國際關係學報,第13期,頁13。
26. 松城(民87),中美軍事安全關係回顧與展望,中國國防報(北京),版3。
27. 吳建德(民89),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軍事交流對東亞安全之影響,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
28. 歐錫富(民88),中共俄軍工改革軍事合作,跨世紀兩岸發展與軍力安全學術研討會。
29. 喬一名(民83),中共與以色列關係的新動向,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第7期,頁23-24。
30. 畢英賢(民85),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2期,頁21。
31. 聯合報,(民83),版10。
32. 聯合報,(民93),版A13。
33. 秦宣仁(民86),中俄貿易:雙邊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已啟動,國際貿易(北京),第2期,頁15。
34. 梁彥軍(民87),柯林頓訪華與中美關係-訪中共國防部外辦副主任詹懋海少將,文匯報,版A1。
35. 楊成緒(民88),世界更迭與大國關係變化,國際問題研究期刊。
36. 楊中美(民88),中共外交教父錢其琛,時報出版社。
37. 楊志恆(民89),中共對外軍事交流對台海安全的影響,新世紀中共解放軍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
38. 席來旺(民87),積極推進建立中美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現代國際關係期刊。
39. 余起芬編(民87),國際戰略論,軍事科學出版社,頁426~439。
40. 解放軍報,(民85),版1。
41. 孫玳,薄喬萍,汪明生(民88),國軍部隊社區關係管理系統建構之探討—以陸軍仁武營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
所。
42. 孫海洋,宋振鋒(民86),軍品論,兵器工業出版社,1版1刷。 43. 黃介正(民88),跨世紀美國亞太安全戰略—華府觀點,載於三軍大學主辦之「跨世紀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三軍大學,頁12。
44. 蔣本良(民87),當前大國關係新格局,國際問題研究期刊。 45. 潘振強(民85),國際裁軍與軍備控制,國防大學出版社,1版1刷,頁410~435。
46. 潘湘庭(民87),世界軍事形勢1997~1998,國防大學出版社,1版1刷,頁279~280。
47. 劉勁松(民87),中美海上軍事安全合作升溫,現代軍事期刊,頁54。
48. 盧子建(民74),中國對外關係轉變,金陵出版社。
49. 譚溯澄(民88),前揭文,頁43。
50. 蘇明敏(民86),大高雄地區石化產業社區官係管理系統建購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論文。
【英文部份】
1. Ibid, pp5~6
2. Kenneth W. Allen & Eric A. McVadon(1999), China’s Foreign Military Relation, Project by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 October,. p4
3. Alastair Iain Johnston(1996),Learning Versus Adaptation :Explaining Change in Chinese Arms Control Policy in the 1980s and 1990s, The China Journal, No.35, January, pp27~61
4. Kenneth W. Allen & Eric A. McVadon(1999), China’s Foreign Military Relation, Project by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 October,. p7
5. Phillip C. Saunders,etc, A Virtual Alliance for Asian Security, Orbis, Spring 1999, p244.)
6. Zalmay Khalizad,Congage China, RAND,1999
7. Phillip C. Saunders,etc, A Virtual Alliance for Asian Security, Orbis, Spring 1999, p251~253.)
8. Hu Yaobang,”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All Field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Beijing Review(September 1, 1982):29
9. Bates Gill,Limited Engagement,Foreign Affairs, Vol.78, No.4(July/August 1999), pp65-66。
10. Richard A. Bitzinger and Chong-pin Lin, “Off the Books:Analyzing and Understanding Chinese Defence Spending, “Washington Journal of Modern China, Vol.2, No.2(Fall/Winter 1994),p84-86。
11. Jing-dong Yuan(1995),”China’s Defence Modernization:Implication for Asia-Pacific Security,”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17, No.1, pp71-72。
12. John Wilson, Lewis and Xue Litai(1999),“China’s Search for a Modern Air Force,“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24,
No.1,pp84-85。
13. Charles E.Ziegler(1994),Russia in the Asia- Pacific:A Major Power or Minor Participant ? ,Asia Survey,Vol.XXXIV, No.6, pp533
14. Yitzhak Shichor(1998),”Israel’s Military Transfers to China and Taiwan,” Survival, Vol.40, No.1, pp72-75。 15. Hammond Kenneth R. (1981),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in Intutice and Analytical Cognition, Report NO. 231, University of Colorado.
16. Hammond L. R.(1975), Social Judgment Theor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7. Mumpower, J., and K.R. Hammond(1979), Scientific Information, Social Values,and Policy Formation : the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 and Judgment Analysis to The Denver Region Air Pollution Problem, , smc-9(9), p464-476.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