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9107-16394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9107-163947
論文名稱
Title
外資銀行入股中國銀行的合作模式與CEPA新途徑研究
The Cooperation Modes of Foreign Banks into the Ownership of China Banks and a New Approach on CEP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7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5-0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6-29
關鍵字
Keywords
富邦金控、花旗、金融監管、人民幣業務
bank, CEPA, WTO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87 次,被下載 333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8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338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探討中國加入WTO後,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模式。首先,藉由文獻以及個案研究,分析中國政府引進外資銀行入股中資銀行之考量?以及入股模式為何會成為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之首選?另外,從香港銀行利用CEPA之情況,以及富邦倂購香港銀行之實例,分析倂購香港銀行此種模式是否能成為中小型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之另一種選擇?研究發現,由於入股中資銀行此種模式所需花費的成本太高,中小型外資銀行可能難以負荷,因此本研究認為,中小型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之較佳管道為併購香港銀行以享有CEPA帶來的優惠。
Abstract
The research mainly probes entry modes of foreign banks into the China market after China joined the WTO. First, the study uses the literature and case study to analyze why the China government allows foreign banks directly invest in the ownership of the China banks, and why the mode becomes the primary way for foreign banks to enter the China market. Second,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whether acquiring Hong Kong banks is a better way for small-middle size foreign banks to enter the China market by observing the utilizing situation of CEPA from Hong Kong banks, and the case study of Fubongroup purchasing the Hong Kong bank. This study therefore finds that the cost of acquiring shares from China banks is so high that small-middle size foreign banks can’t afford. Thus, acquiring Hong Kong banks to benefit from CEPA could be better one of the small-middle banks’ choices to enter the China marke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1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6

第二章 全球金融併購與策略聯盟的新趨勢------------------------------------------------19
第一節 策略聯盟的理論與意涵-------------------------------------------------------------19
第二節 全球金融策略聯盟的風潮---------------------------------------------------------27
第三節 倂購的動機和目標-------------------------------------------------------------------32
第四節 相關法律依據和併購程序---------------------------------------------------------37

第三章 中國大陸開放銀行服務業之歷程---------------------------------------------------57
第一節 金融全球化下中國政府的金融戰略---------------------------------------------57
第二節 中國加入WTO前對外資銀行的限制-------------------------------------------65
第三節 中國加入WTO後對外資銀行的開放-------------------------------------------74
第四節 中國對外資銀行的金融監管------------------------------------------------------93

第四章 香港銀行業發展與CEPA-------------------------------------------------------------105
第一節 香港銀行業發展歷程--------------------------------------------------------------105
第二節 香港銀行業利用CEPA之分析---------------------------------------------------122
第三節 香港銀行業的新契機--------------------------------------------------------------132

第五章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的模式選擇與案例-------------------------------------------143
第一節 入股中資銀行是新的戰略選擇模式-------------------------------------------143
第二節 個案分析-花旗入股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以及廣東發展銀行-----------153
第三節 中小型外資銀行進入的困難與CEPA模式-----------------------------------164
第四節 個案分析-富邦金控併購香港港基國際銀行------------------------------171

第六章 結論----------------------------------------------------------------------------------------179
第一節 研究發現------------------------------------------------------------------------------179
第二節 建議-------------------------------------------------------------------------------------186

參考書目---------------------------------------------------------------------------------------------188
附錄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已廢除)---------------------------198
附錄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已廢除)----204
附錄三 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221
附錄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24
附錄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232
附錄六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251
附錄七 關於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具體承諾----------------------------------------------254
附錄八 關於「服務提供者」定義及相關規定----------------------------------------------262
附錄九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264
附錄十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二--------------265
附錄十一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三-----------26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1.書籍
(a)年鑑
中國金融年鑑:2004。北京:中國金融,2004年。
中國金融年鑑:2005。北京:中國金融,2005年。

(b)中文書籍
王泰允著,企業購併實用。台北:遠流,1991年
王泰允著,國際合作實用。台北:遠流,1992年
包爾斯(Tab Bowers)、計葵生(Greg Gibb)、黃偉權(Jeffrey Wong)著,李佩芝、莊安祺譯,亞洲銀行新未來(Banking in Asia : acquiring a profit mindset, 2nd ed.)。台北︰時報出版,2004年。
伍忠賢著,企業購併-理論與實務。台北:新陸書局,2000年。
克雷(Dennis Carey)等著,李田樹譯,合併與收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台北︰天下遠見,2002年。
施瓦茨(Friedhelm Schwarz)著,許可達、關旭玲譯,德意志銀行︰一個金控帝國的現代求生記(Die Deutsche Bank)。台北︰左岸文化,2005年。
徐建華、李志強、王麗莉著,投資中國完全指南︰外企改制、外資購併和上市指引。台北︰時廣企業,2003年。
徐滇慶主編,金融改革路在何方︰民營銀行200問。北京︰北京大學,2002年。
陳麗娟著,歐洲共同體經濟法。台北:五南,2005年。
曾筱清著,金融全球化與金融監管立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馮邦彥著,香港金融業百年。香港:三聯書店,2002年。
黃偉峯著,併購實務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出版,2002年。
簡永光編著,兩岸銀行業之互動環境與展望。台北︰台灣金融研訓院,2003年。
饒美蛟、鄭赤琰主編,香港與亞太區華人銀行業。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海外華人研究社,1991年。
蘭利(Monica Langley)著,齊思賢譯,打造花旗帝國︰金融奇才魏爾傳奇(Tearing Down the Walls: How Sandy Weill Fought His Way to the Top of the Financial World. . .and Then Nearly Lost It All)。台北︰時報出版,2004年。

(c)英文書籍
Amihud,Yakov and Miller,Geoffrey.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8.
Chen,Chien-Hsun and Shih,Hui-Tzu. Banking and Insurance in the new China: Competition and the Challenge of Accession to the WTO. UK: Edward Elgar press, 2004.
Walter,Ingo.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banking and finance: what works, what fails and wh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期刊
(a)中文期刊
巴曙松,”入股中國銀行業的可行投資模式分析,”中國投資,第7期(2005年)︰頁54-58。
尤敏君,”兩岸入世對我國銀行業之影響與因應對策,”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2期(2002年2月):頁42-50。
王浩,”外資併購中國銀行業之爭論,”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2期(2006年2月):頁97-101。
王鶴松,”中國大陸銀行體系的改革與金融開放-兼述兩岸金融交流的發展方向,”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9卷第8期(2003年8月20日):頁27-41。
成曉毅,”商業銀行國際競爭能力問題研究,”理論導刊,第6期(2005年)︰頁26-28。
何起東、楊明奇,”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中資商業銀行的若干問題,”上海金融,第4期(2003年4月)︰頁23-25。
李丹,”試論香港金融與中國經濟,”財金貿易,第4期(1997年):頁16-17。
李宜萍,”台灣金融業的CEPA策略 無中生計金三角,”管理雜誌,第376期(2005年10月):頁92-94。
李紀珠,”大陸開放金融市場對兩岸金融業的機會與挑戰,”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5輯第3期(2004年9月):頁1-13。
李華、富永超,”論《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修訂,”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第4期(2004年)︰頁32-33。
汪叔夜、黃金老,”當前在華外資銀行的業務發展競爭戰略分析,”國際金融研究,第2期(2005年):頁42-49。
林文斌,”中國大陸銀行體制邊遷-市場社會主義及之後,”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11期(2001年11月):頁67-94。
邱秀錦、吳明蕙,”中國對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之處理,”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2卷第7期(2006年7月20日):頁55-68。
邱鷺風、巫若枝,”論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協議的影響與我國金融法制的建設,”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第37卷第4期(2000年)︰頁97-104。
金永紅、奚玉芹,”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進程與制約因素,”上海商業,第6期(2006年):頁38-44。
侯山林,”中國大陸金融部門潛藏危機與改革走向,”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2卷第8期(1999年8月):頁17-24。
洪佩麗,”上海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試點回顧與思考,”上海金融,第9期(1998年):頁19-20。
淩江懷,”中國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現狀及發展前景探討,”南方金融,第9期(2003年):頁26-29。
孫明德,”中國國企及金融改革之成效總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7卷第6期(2004年6月):頁85-89。
孫明德,”因應WTO開放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與前景,”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2期(2006年2月):頁102-106。
孫長青,”加強對外資金融機構市場准入的監管,”金融理論與實踐,第2期(2000年)︰頁35-38。
袁明仁,”大陸外資銀行競爭力及經營戰略分析,”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5輯第3期(2004年9月):頁53-76。
高偉,”入世後中國銀行監管之挑戰及對策,”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5輯第2期(2004年6月):頁1-17。
張邦松,”港資銀行的突破運動,”新聞週刊,第26期(2003年7月21日):頁56。
陳伯志,”中國大陸金融改革的沿革與進展,”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2期(1999年2月):頁29-49。
陳克家、汪旋濤,”我國金融監管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特區經濟,第1期(2005年1月):頁165-166。
陳錦堂、沈仰斌,”自購併動機之理論與實證:以美國及亞洲之購併歷史為例,”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4卷第2期(1998年8月)。
陶士貴,”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的「政策破局」戰略及其破解,”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4年3月):頁10-15。
傅清萍,”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國金融改革,”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4卷第7期(2001年7月):頁74-79。
堯金仁、趙淩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瓶頸及政策建議,”海南金融,第6期(2006年):頁38-44。
彭若青,”華一銀行 上海灘「卡位」,”管理雜誌,376期(2005年10月):96-97。
曾濤,”加入WTO後我國外資銀行准入法制的完善──以《巴塞爾核心原則》為視角,”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3期(2002年9月)︰頁49-50、53-55。
楊育謀,”港資銀行北上,”國際融資,第9期(2004年):頁59-61。
楊凌,”WTO開放外資進入,對中國金融業之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2期(2006年2月):頁91-95。
聞德鋒,”論外資投資入股中資銀行的准入資格監管,”南方金融,第9期(2004年)︰頁31-34。
衛嫻,”金融全球化及對我國銀行業的挑戰,”山東經濟,第3期(2003年5月):頁30-32。
鄧道才,”香港銀行業在內地發展現況分析,”農村金融研究,第2期(2006年):頁26-27。
駱麗珠摘譯,”國際金融體系與發展,”國際金融參考資料,第32輯(1992年4月):頁15-34。
謝守紅、汪明峰,”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區位分佈研究,”人文地理,第19卷第3期(2004年6月)︰頁50-55。
叢陽,”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跟蹤分析,”上海經濟研究,第11期(1997年):頁16-19、22。
簡淑綺,”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與商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7卷第3期(2004年3月):頁51-57。
簡淑綺,”外資銀行入股對中國金融改革的影響,”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9卷第5期(2006年5月):頁94-104。

(b)英文期刊
Balfour, Frederik.”Will This Bank Bailout Do the Trick?,”BusinessWeek(2004): 50-51.
Bremner, Brian and Roberts, Dexter.”Wanted: One Big Broom,”BusinessWeek(2005): 58-59.
Bremner, Brian.”Betting On China`s Banks,”BusinessWeek(2005): 18-23.
Bremner, Brian and Roberts, Dexter.”Year Of The City,”BusinessWeek, iss. 3968(2006).
Business China edited.”Banking,”Business China, vol.ΧΧΧ, no. 17(2004): 1-3.
Business China edited.”Banking,”Business China, vol.ΧΧΧΙ, no. 2(2005): 12.
Business China edited.”Banking,”Business China, vol.ΧΧΧΙ, no. 16(2005): 1-2.
Chen, Ji and Thomas, Stephen C.”Banking On China,”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vol. 26, iss. 6(1999): 16-19, 21-22.
Clifford, Mark L and Webb, Alysha.”The Rush Is On-For The Biggest Market In Asia, ”BusinessWeek(2003): 32.
Clifford, Mark L.”Banking`s Great Wall,”BusinessWeek(2003): 24.
EIU edited.”Finance,”China Hand(1997): 27-30.
EIU edited.”Finance,”China Hand(1998): 33-35.
EIU edited.”Finance,”China Hand(1999): 32-36.
EIU edited.”Finance,”China Hand(2000): 19-23.
EIU edited.”Finance,”China Hand(2001): 22-26.
EIU edited.”Finance,”China Hand(2002): 22-23.
EIU edited.”Finance,”China Hand(2003): 27-29.
EIU edited.”Finance,”China Hand(2004): 28-33.
EIU edited.”Finance,”China Hand(2005): 33-36.
EIU edited.”Finance,”China Hand(2006): 33-37.
EIU edited.”Bank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FFO(1996): 27-31.
EIU edited.”Bank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FFO(1997): 30-34.
EIU edited.”Bank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FO(1998): 26-29.
EIU edited.”Banks And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FO(1999): 28-30.
EIU edited.”Financial Institutions,”Country Finance(2000): 14-17.
EIU edited.”Financial Institutions,”Country Finance(2001): 16-18.
EIU edited.”Financial Institutions,”Country Finance(2002): 16-18.
EIU edited.”Banks,”Country Finance(2003): 18-21.
EIU edited.”Banks,”Country Finance(2004): 18-20.
EIU edited.”Banks,”Country Finance(2005): 24-27.
EIU edited.”Banks,”Country Finance(2006): 23-28.
Enright, Michael J and Scott, Edith E.”China's Quiet Powerhouse,”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vol. 168, iss. 5(2005): 27-34.
Harner, Stephen M.”New Laws Boost Banking Industr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China Law & Practice, vol. 18, no. 1(2004): 13-15.
Howson, Nicholas C and Ross, Lester.”Foreign minority equity investments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vol. 30, iss. 4(2003): 18-23, 31.
Leman, Edward.”Ca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still compete?”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vol. 30, iss. 3(2003): 6-17.
Lo, Chi.”Bank Reform: How Much Time Does China Have?,”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vol. 31, iss. 2(2004): 30-33, 41.
Overholt,William H.”Hong Kong Or Shanghai?”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vol. 31, iss.3(2004):44-47.
Overmyer, Michael.”WTO: Year Five,”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vol. 33, iss. 1(2006): 26-31.
Roberts, Dexter and Clifford, Mark L.”What Great Wall?, ”BusinessWeek(2003): 46-47.
Robinson, Karina.”Asia: Hong Kong- Stepping Stone Into China- Karina Robinson Reports From Hong Kong On The Incorporated Banks' Mainland China Strategies,”The Banker(2005).
Shimizu, Kazuhiko.”China:Winners And Losers In The Race To China-Chinese Banking Has Become Something Of A Gold Rush. But Some Newcomers May Be Too Optimistic About Their Prospects Of Hitting A Rich Seam,”The Banker(2006).
The Banker edited.”China`s Market Launch,”The Banker, vol. 146, iss. 840(1996): 57.
The Banker edited.”China Invites Foreigners To Trade In Local Currency,”The Banker, vol. 147, iss. 852(1997): 58.
The Economist edited.”Finance And Economics: Strings Attached; Banking In China,”The Economist, vol. 366, iss. 8314(2003).
The Economist edited.”Finance And Economics: Bad Habits; Banking In China,”The Economist, vol. 367, iss. 8328(2003).
The Economist edited.”Finance And Economics: Don't Bank On A Bail-Out; Reforming China's Banks,”The Economist, vol. 369, iss. 8353(2003).
The Economist edited.”Finance And Economics: Striking It Rich; Private Banking In Asia,”The Economist, vol. 371, iss. 8379(2004).
The Economist edited.”Finance And Economics: Safe As Houses?; Consumer Lending In China,”The Economist, vol. 375, iss. 8423(2005).
The Economist edited.”Finance And Economics: Foreign Fillip; China's Banks,”The Economist, vol. 375, iss. 8427(2005).
The Economist edited.”Finance And Economics: Billion-Dollar Gamble;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s Banks,”The Economist, vol. 376, iss. 8442(2005).
The Economist edited.”Special Report: A Great Big Banking Gamble-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China's Banking Industry,”The Economist, vol. 377, iss. 8450(2005).
Thomas, Stephen and Chen, Ji.”Banking On Reform,”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vol. 33, iss. 3(2006): 20-26.
Timewell, Stephen.”Special Supplement: China- Sights Set High- In A Visit To Beijing And Shanghai, Stephen Timewell Talks To 13 Of The Top 18 Banks In China, And Two Major Foreign Banks, About Their Goals, Strategies And Prospects,”The Banker(2006).
Timewell, Stephen.”Special Supplement: China- Walking, Not Running-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Transformation Continues Apace. But Can Its Banks Can Keep Up With Such Accelerated Growth?,”The Banker(2006).
Wilson, Justin and Tao, Lan.”China`s New Company Law,”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 vol. 33, iss. 2(2006): 30-32.

3.論文
伍培華,”中國大陸銀行開放政策與上海銀行業集聚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5年。
呂毓卿,”銀行並購問題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2001年。
李佳芬,”中國銀行產業問題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2003年。
李舒韵,”花旗經營成功之關鍵因素,”國立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系研究所,2000年。
林姿均,”銀行合併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2000年。
洪明偉,”企業並購案中政府角色的探討︰以台灣銀行業並購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2001年。
洪康博,”匯豐銀行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經營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6年。
張乃文,”金融集團策略聯盟與跨國並購之探討-以「富邦集團」與「花旗集團」間之合作個案為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2001年。
黃莉雯,”中國大陸加入WTO後外資銀行的投資機遇與風險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3年。
楊國賢,”台灣銀行業進入大陸市場模式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6年。
楊惠淳,”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投資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2005年。

4.網頁
21世紀經濟報道編輯,”中國銀行猛推國際保理業務 最高墊付80%,”中國經濟網,2007年1月23日。
BBC中文網編輯,”匯豐入股上海銀行重返故地,”BBC中文網,2001年12月30日。
BBC中文網編輯,”香港銀行業前景展望,”BBC中文網,2002年5月6日。
BBC中文網編輯,”匯豐銀行購買交通銀行近兩成股權,”BBC中文網,2004年8月6日。
Sue Anne Tay and Mark Cabana.”中國給花旗收購廣發行股份大開綠燈?,”亞洲時報網站,2006年2月7日。
人民日報編輯,”CEPA續寫香港金融風雲篇章,”南方網,2003年7月24日。
上海證券報編輯,”亞洲開發銀行3000萬美元入股杭洲商業銀行,”中國經濟網,2006年8月25日。
上海證券報編輯,”限制性轉為審慎性 銀監會新監管思路漸成-本報獨家專訪中國銀監會研究局副局長范文仲(上),”人民網,2007年1月9日。
大公網訊編輯,”跨國銀行變身港資圖受益CEPA,”大公網,2004年9月12日。
大紀元編輯,”中國調查金融機構出售不良資產,”大紀元網站,2004年11月25日。
中國外資編輯,”外資趕赴中國銀行改革盛宴,”中國外資網站,2006年7月30日。
中國新聞網編輯,”CEPA新措施降低門檻 港銀行乘勢爭在內地設分行,”慧聰網,2005年10月24日。
中國網編輯,”中國為全球財富增長最快市場之一,”國貿局網站,2006年10月18日。
中國網編輯,”資銀行入股中資銀行的投資比例目前尚無調整,”中國網,2006年11月16日。
中國網編輯,”依CEPA規定港澳銀行在大陸經營仍然享受優惠政策,”中國網,2006年11月16日。
王曉嘉、張亮,”花旗中國迷霧,”新浪雜誌網站,2005年8月。
江妍慧,”開放金融業西進 存款變成人民幣,”新台灣新聞週刊網站,2006年11月16日。
自由電子報編輯,”金融業開放登陸 立院初審通過,”自由電子報網站,2006年11月10日。
何清漣,”中國金融改革的要害何在?,”BBC中文網,2000年3月23日。
何靜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程背景,”泛珠三角合作資訊網,2006年9月29日。
肖賓,”花旗借浦發繞道登陸信用卡,”人民網,2003年5月5日。
青年報編輯,”外資銀行盯牢中國市場 渣打醞釀發行信用卡,”中國網,2006年10月19日。
南方日報編輯,”中外資銀行鏖戰信用卡 東亞花旗匯豐已遞申請,”北方網,2003年2月3日。
香港貿易發展局編輯,”香港在「泛珠三角」的新發展機遇,”香港貿易發展局網站,2005年2月1日。
香港貿易發展局編輯,”發揮香港金融服務業優勢拓展市場,”香港貿易發展局網站,2005年4月1日。
馬元柱、曾建豐,”CEPA與新一輪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網站,2006年9月1日。
高長,”大陸外資銀行的策略動向,”全球台商服務網,2005年2月22日。
國貿局編輯,”中國執行銀行業入會承諾情形,”國貿局網站,2003年3月28日。
國貿局編輯,”中國大陸加入WTO之進展-銀行業篇,”國貿局網站,2004年8月6日。
國貿局編輯,”中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已逾90億美元,”國貿局網站,2007年1月3日。
張建平,”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回應國有銀行賤賣論,”人民網,2005年11月28日。
第一財經日報編輯,”東亞銀行內地分支明年底擴至30個,”香港貿易發展局網站,2005年9月29日。
陳建、王博,”CEPA贏來廣闊市場,”搜狐網,2005年11月28日。
陸新之,”港資銀行:北上的感覺看上去很美,”全球財經觀察網站,2004年11月24日。
彭金隆,”如何管理金融機構間的策略聯盟,”財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網站,2005年2月。
惠譽國際評級,”新的中國銀行監管者加強了監管力度,”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2004年11月4日。
搜狐網編輯,”渣打簽署設立渤海銀行的發起人協議,”搜狐網,2005年9月7日。
新華社編輯,”唐雙寧:中國銀行業引進戰略投資者應符合五原則,”人民網,2005年11月2日。
新華網編輯,”中國首家二級城市商業銀行從德國引入外資,”新華網,2005年7月9日。
新華網編輯,”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各持建行9.0%和5.1%股份,”新華網,2005年9月8日。
新華網編輯,”中國人民銀行指出引入外資無礙金融安全,”國貿局網站,2005年11月4日。
新華網編輯,”中國金融業高官被曝貪污收賄事件不斷發生,”新華網,2006年11月3日。
鳳凰網編輯,”兩地金融學者探討在CEPA框架下合作,”鳳凰網,2006年10月25日。
劉明康,”努力譜寫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新篇章-在CEPA與湖南經濟發展尖峰論壇上的演講,”中國銀監會網站,2004年11月22日。
談佳隆,”花旗主控廣發行 硝煙散盡意猶在,”中國經濟週刊網站,2006年1月8日。
盧彥錚、龍雪晴,”廣東發展銀行重組一波三折,”人民網,2005年8月25日。
謝婉瑩,”大眾45億元高價買亞銀︰背後真相解讀,”財華網,2006年2月21日。
嚴紹正,”中國新施行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內涵與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網站,2007年2月7日。

5.報紙
李淑慧,”富邦銀 將設東莞代表處,”經濟日報,2005年4月7日,版A4。
和平,”花旗擬競購廣發19.9%股份,”北京現代商報(中國),2006年6月8日,版6。
林巧雁、蔡靜紋,”香港富邦銀 上半年賺4.6億,”經濟日報,2005年8月12日,版A4。
夏峰,”廣發行競標「重啟」 花旗法興改標書,”上海證券報(中國),2006年5月18日,版A7。
馬世領,”花旗創造眾多「第一」,”國際金融報(中國),2000年9月13日,版1。
張誠,”廣發行重組破冰花旗抓緊管理權,”新京報(中國),2006年7月13日,版B4。
章之,”面對入世香港需調整定位,”經濟日報(中國),2001年10月28日,版7。
黃昭勇、蔡靜紋,”富邦承作中芯聯貸,”經濟日報,2006年4月26日,版A1。
葉檀,”控股廣發行:花旗牛仔路線的中國版本,”上海證券報(中國),2006年1月17日,版A2。
蔡靜紋,”港基銀 下月更名富邦銀,”經濟日報,2005年3月14日,版A4。
謝利,”浦發花旗「二次握手」各取所需,”金融時報(中國),2006年2月17日,版2。

6.網站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http://www.cbrc.gov.cn/mod_cn00/jsp/cn001000.jsp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工業貿易署
http://www.tid.gov.hk/tc_chi/aboutus/faq/cepa.html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統計處
http://www.censtatd.gov.hk/home/index_tc.jsp
香港貿易發展局
http://www.tdctrade.com/index_chi.aspx?data=_index_chi
國際貿易局
http://cweb.trade.gov.tw/
富邦金控
http://www.fubongroup.com.tw/news/indexF.htm
富邦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http://www.fubonbank.com.hk/web/html/index_c.html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絡版
http://chinese.wsj.co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