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29115-15410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29115-154107
論文名稱
Title
王安石書信研究
The study of Wang An-Shi’s letter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0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5-07-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5-07-29
關鍵字
Keywords
熙寧變法、書信、王安石、王荊公
Shi-Ning Reform, letters, Wang Jing-Gong, Wang An-Shi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67 次,被下載 102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6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022 times.
中文摘要
王安石(Wang Ah-Shi,1021-1086)在宋神宗時期推動熙寧變法失敗,後代學者對他的評價兩極,長期以來是引起爭議的一位人物。本論文以《王荊公文集箋注》為研究材料,針對王安石135封書信進行研究,研讀王安石的生平經歷,分析書信對象,了解他與朋友的交游狀況。從書信內容及形式了解他的經世致用、尊道崇經及個人私事。從書信也分析王安石的個性、情感及思想,直見本心。
本論文發現:王安石書信的收集及書信的內容都受到政治的影響,他也因為政治與部分人在人際互動上受扭曲,他一生受政治影響相當深。至於歷史上對王安石的部份記載,透過書信的研究也發現有錯誤。根據書信的研究,可發現王安石的個性造成變法推動的阻力。另外意外的發現是:王安石長期有頭暈的毛病及氣喘的現象,還有他的書信對象完全沒有家書及女性。
Abstract
Wang An-Shi (1021-1086, Sung Dynasty) had always been one of the controversial political figures in China and was especially polarized among history scholars after his failure of promoting Shi-Ning Reform.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materials and notes including the 135 personal letters and correspondences from “Autobiography of Wang Ah-Shi” to understand Wang's life experiences, political environment, his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The materials and documents provided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on Wang’s political philosophy, statesmanship, Taoism and private life. This study also assessed his personality, emotion and thought process through contents analysis of Wang’s personal letter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collection and the contents of Wang An-Shi's letters were greatly subject to political influence, Wang had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people and on the politics during his life time although he had troubled on social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Researches in Chinese History showed bias and misunderstanding toward Wang An-Shi, however, the contents of his correspondences and personal notes painted Wang’s different image otherwise. From reviewing Wang’s letters and personal notes, this study found that his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wa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causing the failure and resistance of the Shi-Ning Reform. This study also found some unexpected surprises including his suffering of chronic headache, dizziness and asthma, as well as the exclusion of letters to his family members or any female significant other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王安石書信研究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疇……………………………………………7
第三節 研究限制……………………………………………………8
第四節 文獻探討……………………………………………………9
第二章 王安石生平經歷……………………………………………13
第一節 家庭…………………………………………………………13
第二節 求學…………………………………………………………27
第三節 從政…………………………………………………………30
第四節 退隱…………………………………………………………40
第三章 王安石書信之對象………………………………………43
第一節 親屬………………………………………………………56
第二節 朋友………………………………………………………63
第三節 同僚………………………………………………………84
第四節 師生………………………………………………………117
第五節 其他關係…………………………………………………121
第四章 王安石書信內容及形式…………………………………133
第一節 經世致用…………………………………………………135
第二節 尊道崇經…………………………………………………144
第三節 個人私事…………………………………………………146
第四節 書信形式…………………………………………………151
第五章 從書信看王安石…………………………………………163
第一節 個性………………………………………………………163
第二節 情感………………………………………………………170
第三節 思想………………………………………………………174
第六章 結論………………………………………………………179
參考文獻………………………………………………………………183
附錄……………………………………………………………………19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壹、古人著述(以朝代先後為序)
漢.司馬遷撰、日本.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中新書局,1982年10月新版)
南朝.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唐.韓愈撰:《韓昌黎全集》(臺北:新興書局,1967)
唐.韓愈撰,馬通伯校注:《韓昌黎文集校注》(臺北:華正書局,1975年)
宋.陳善:《捫蝨新話》收入《叢書集成初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年)
宋.陸九淵《陸象山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66年2月再版)
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魏泰,《臨漢隱居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呂祖謙輯:《皇朝文鑒.四部叢刊初編縮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初版)
宋.朱熹、李幼武同編:《宋名臣言行錄》,收入《宋史資料萃編》第一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1月)
宋.歐陽脩撰《歐陽文忠公全集》(臺北:臺灣商務,1967年)
宋.陸心源撰:《宋史翼》(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臺北:藝文出版社,1968年)
宋.杜大珪:《名臣碑傳琬琰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宋.曾公亮:《武經總要》(臺北:臺灣商務,1970年)
宋.王安石撰、明.茅坤評選:《王荊公文鈔上下兩冊》(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0年3月1版)
宋.祖無擇:《龍學文集.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1974年1版)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臺北:臺灣開明,1975年)
宋.晁說之撰、民國.王雲五主編:《四部叢刊.嵩山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6月臺二版刷)
宋.郭祥正撰《四庫全書.青山集》(臺北:臺灣商務,1976年)
宋.李壁注:《四庫全書.王荊公詩注》(臺北:臺灣商務,1976年初版)
宋.樓鑰撰:《攻媿集.四部叢刊二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初版)
宋.王令著,沈文倬校點:《王令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4月第1版第1刷)
宋.王鞏:《甲申聞見二録補遺》,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林駉、黃履翁撰:《古今源流至論前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趙令畤:《侯鯖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鄭景望:《蒙齋筆談》(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賈朝昌:《群經音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彭乘:《墨客揮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張邦基撰:《墨莊漫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初版)
宋.孫甫:《唐史論斷》(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版)
撰人不詳:《道山清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5年1版)
宋.王銍:《默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北京新1版﹚
宋.朱弁撰:《曲洧舊聞》(北京:中華出版社,1985年)
宋.蘇軾撰,清.王文誥、馮德榴輯注:《蘇軾詩集》(臺北:學海出版社,1985)
宋.吳處原撰,李裕民點校:《青箱雜記:唐宋史料筆記》(北京:中華出版社,1985年初版)
宋.歐陽脩撰:《歐陽文忠公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宋.朱熹,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宋.孫甫:《唐史論斷》(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1版)
宋.徐自明撰,王瑞來校補:《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2月,1版1刷)
宋.王安石:《臨川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7年)
宋.蘇轍撰,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7年初版)
宋.蘇洵:《嘉祐集箋註》(臺北:世界書局,1988年)
宋.王稱:《東都事略》(臺北:中央圖書館,1991年2月未著版次)
宋•魏泰撰,李裕民校點:《東軒筆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1版2 刷)
宋.王鞏:《甲申聞見二録補遺》,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宋.王安石撰、李之亮箋注:《王荊公文集箋注》(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5月1版1刷)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上海:中華書局,2005年6月1版)
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3月1版3刷)
宋.詹大和等撰,裴汝誠點校:《王安石年譜三種》(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版2刷)
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3月1版3刷)
宋.曾鞏撰、高克勤注譯:《新譯曾鞏文選》(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5月初版一刷)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11月重印)
宋.朱熹撰,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宋.王安石:《王臨川全集》(臺北:世界書局,2010年9月2版1刷)
宋.王安石撰,宋李壁箋注,高克勤點校:《王荊文公詩箋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1版1刷)
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9月1版4刷)
宋.沈括原著,許汝紘暨高談編輯部編:《圖解夢溪筆談》(臺北:信實文化,2014年初版)
元.陸友仁:《研北雜志》,收入《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元.吳澄撰《吳文正集》,《四庫全書珍本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版)
元.托克托:《宋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81年初版)
明.李贄《藏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初版)
明.黃宗羲撰:《宋元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明.李贄:《史綱評要》(臺北:大通書局,1975年10月初版)
明.陳邦瞻撰《宋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明.吳訥:《文章辨體序說》(臺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
明.楊慎:《丹鉛餘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新1版)
明.鄭曉〈史〉,《古言類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1版2刷)
明.王夫之:《宋論》(臺北:金楓出版社,1999年4月1版1刷)
清.畢阮撰:《續資治通鑑》(臺北:啟明書局,1960年)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臺北:文藝出版社,1974年)
清.劉熙載:〈文概〉,《藝概》(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9月版)


貳、近人研究論著(以出版先後為序)
王徳毅:《宋史研究論集第二輯》(臺北:鼎文書局,1972年5月初版)
梁啟超等著:《中國六大政治家》,(臺北:正中書局, 1974年7月臺3版)
昌彼得等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7月1版)
熊鈍生主編:《辭海》(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9年12月再版)
任時先:《中國教育思想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11月臺7版)
羅克典編著:《王安石評傳》(臺北:國家出版社,1983年8月1版1刷)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成都:巴蜀書社,1988年1版1刷)
劉熙載:〈文概〉,《藝概》(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9月版)
宋衍申著:《司馬光傳》(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年1月1版1刷)
陳克明著:《司馬光學述》(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0年4月1版1刷)
王水照、高克勤:《王安石散文選》(香港:三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7月香港1版1刷)
方元珍:《王荊公散文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
羅家祥:《北宋黨爭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11月初版)
姜穆著:《王安石大傳》(臺北:聯經出版社,1995年13月1版1刷)
鐘尙鈞、閻笑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1996年8月初版1刷)
孫光浩:《王安石洗冤錄》(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11月初版)
余冠英等主編:《唐宋八大家全集》(北京市: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1版1刷)
普穎華著:《圖治名臣—王安石》(臺北:昭文社,1997年11月1版1刷)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1版1刷)
呂晴飛主編:《王安石》,(臺北:地球出版社,1998年)
呂晴飛主編:《蘇軾》,(臺北:地球出版社,1998年)
孔凡禮撰:《孔凡禮古典文學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年1月,1版1刷)
孫光浩:《王安石冤屈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4月初版)
王水照主編:《宋代文學通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
沈松倫注譯、王基倫校閱:《新譯王安石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0年9月初版)
鄧廣銘:《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二次印刷)
蔡芳定:《北宋文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12月2版)
劉一沾、石旭紅:《中國散文史》(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8月1版2刷)
沈松勤:《北宋文人與黨爭》(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1版2刷)
傅林輝:《王安石世系傳論》(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5年5月)
王更生編著:《曾鞏散文研讀》(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年6月初版)
劉德清:《歐陽修紀年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1版1刷)
劉大櫆:《論文偶記》(臺北:復旦大學,2007年11月版)
雷飛龍:《王安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7年2月初版1刷)
王水照編:《歷代文話》(臺北:復旦大學,2007年11月版1刷)
馬茂軍:《宋代散文史論》(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4月1版1刷)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4月初版2刷)
楊天保:《金陵王學研究—王安石早期學術思想的歷史考察(1021-1067)》(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1版1刷)
游彪:《宋史—文治昌盛與武功弱勢》(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1月初版1刷)
馮志弘:《北宋古文運動的形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4月1版1刷)
梁啟超著,解璽璋譯寫:《王安石傳》(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2月1版1刷)
宋.王安石撰、李之亮注譯:《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5月1版1刷)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11年7月三版八刷)
唐圭璋編纂:《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8月)
佐藤學:《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變》,(臺北:天下雜誌,2012年9月第一版第九次印行)

叁、單篇論文(以刊載先後為序)
黃盛雄:〈王安石之文論〉,《靜宜學報》,第1期,1978年6月
張志烈:〈宋代散文簡論〉,《四川大學學報》,1979年第1期
陳培坤:〈試論曾公亮的歷史功績〉,《福建師大學報》,1983年第2期
郭預衡:〈北宋文章的兩個特徵〉,《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第3期
王更生:〈論中國散文之藝術特徵〉,《教學與研究》,第9期,1987年6月
王更生:〈簡論我國散文的立體、命名與定義〉,《孔孟月刊》,第25卷第11期,1987年7月
莫莫:〈宋代古文運動〉,《古典文學知識》,1988年第4期
吳小林:〈論王安石的散文美學思想〉,《江西社會科學》,1994年第12期
張希清:〈北宋貢舉登科人數考〉,《國學研究》,1994年第2卷
王更生:〈從「答司馬諫議書」看荊公的古文造詣〉,《第一屆宋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復文出版社,1995年5月初版1刷)
馬茂軍:〈「荊公新學」與王安石散文的風格〉,《華南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第6期
孫樹霖:〈論王安石的經濟思想〉,《安徽史學》,1997年第2期
張仁木:〈略論王安石的法律思想〉,《江西社會科學》,1998年第9期
蔡文彥:〈試析論王安石議論文〉,《孔孟月刊》,第38卷第7期,2000年3月
王水照:〈王安石的散文理論及寫作實踐〉,《王水照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1版1刷)
肖永明:〈荊公新學的兩個發展階段及其理論特點〉,《湖南大學學報》,第14卷第1期, 2000年3月
張扶直:〈王安石理財思想述略〉,《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
田莉姝:〈論王安石的經濟法律思想〉,《雲南大學學報》, 2001年第2期
吳萍:〈王安石的法治思想探略〉,《撫州師專學報》,2001年第2期
王書華:〈荊公新學的學術淵源〉,《文史哲》,2001年第3期
王書華:〈荊公新學的創立與發展〉,《社會科學論壇》,2001年第4期
周楚漢:〈王安石文章論〉,《河南社會科學》,第9卷第3期,2001年5月
郭學信:〈以儒立國與北宋士大夫的精神風貌〉,《山東師大學報》,2001年第6期
董剛:〈論王安石文學思想之嬗變〉,《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姜國柱:〈王安石的軍事思想〉,《南昌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楊瀾:〈王安石軍事思想初探〉,《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井澤耕一撰、李寅生譯:〈略論王安石的性情命論〉,《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第23卷第1期,2004年3月
劉成國:〈論王安石散文的創作歷程〉,《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6月
湯江浩:〈沈季長夫婦生平及與王安石之交往關係考論〉,《東南大學學報》,第7卷第5期,2005年9月
李亞靜:〈淺議王安石的散文創作〉,《青海師範學報》,2006年第4期
嚴清華:〈王安石財政思想評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王省民:〈淺探王安石散文中的創新意識〉,《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06年12月
張高評:〈雕版印刷之繁榮與宋代文化之形成-印本之普及與朝廷之監控(上)〉,《宋代文學研究叢刊》(高雄:麗文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12月),第11期
張高評:〈雕版印刷之繁榮與宋代文化之形成-兼論印本圖書對學風文教之影響(下)〉《宋代文學研究叢刊》(高雄:麗文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6月),第12期
張高評:〈印刷傳媒與宋詩之學唐變唐〉,《成大中文學報》,第16期,2007年3月
莊麗麗.張小平:〈王安石〈答曾公立書〉一文獻疑〉,《遼東學院學報》,2008年第10卷第3期
歐陽輝純:〈論王安石善惡由習人性論的理論淵源及其內容〉,《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第20卷第4期
胡金旺:〈王安石的心學思想〉,《石河子大學學報》,2012年第26卷第4期


肆、學位論文(以通過先後為序)
謝金美:《古今書信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6月)
夏長樸:《王安石的經世思想》(國立臺灣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1年6月)
黃碧端:《王安石政治思想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
黃良昇:《商鞅與王安石治國思想的比較》(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6月)
林晉士:《北朝散文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
李雅鳳:《王安石人才思想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陳德財:《王安石墓誌銘研究》(私立玄奘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陳玉蓉:《歐陽脩與王安石墓誌銘研究-以韓愈文體改創為中心的討論》(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翁志萍:《王安石及其散文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2月)
沈秀蓉:《王安石文風轉變特色之研究——以中晚年文章為討論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2月)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