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30114-22314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30114-223145
論文名稱
Title
弱勢婚姻移民單親母親的生命圖像與就業障礙探討
A Study of the Images of Life and Employment Obstacles of Disadvantaged Immigrant Single Mothers in Taiwa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6-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7-31
關鍵字
Keywords
建制民族誌、斷裂、單親就業、生命圖像、婚移母親
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 employment for single mothers, Immigrant female spouse, disjuncture, Life Image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52 次,被下載 19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5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97 times.
中文摘要
截至2013年10月底台灣已有484,519名婚移婦女,其離婚率遠高於本國籍婦女3.6倍(內政部,2012)。研究者關心這些「婚移單親婦女及其子女生活狀況與就業困難」。透過以建制民族誌(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為框架質性研究深度訪談,訪談十三位婚移來台定居超過13年且具公民權之喪偶或離婚的母親及二位勞政單位之職訓就業輔導人員,探究其日常生活與勞動實踐經驗的認同與行動。研究發現,婚移單親母親的「生命圖像」呈現:緣起‧逐夢、夢想幸福婚姻幻滅、孩子是希望與生活重心、亟需就業負擔家計卻苦無正職及同時遭受家庭、職場與社會之多重排除。這些特殊境遇母親們的「主要工作」是「全部以孩子為優先的母職實踐」,秉持「『錢』盡母職」、「無『我』的母親」之母職認同。在勞動實踐上多數從事勞動與家庭場域界線模糊的非典型就業模式。她們的就業主要受到一、個人就業資本累積之斷裂;二、新移民身分之獨特性;三、家庭支持之缺乏;四、就業輔導人員之工作安置意識型態;五、現行就業政策與制度之可近性及可受性限制。以上現象所形成之「統治關係」地圖,建制出婚姻移民單親母親之就業障礙。建議針對婚移單親家庭在勞動與福利政策及社會工作實務上,擬定出不同之策略。
Abstract
There are more than 480,000 Immigrant female spouse in Taiwan and their divorce rate even triple than Taiwanese citizens. The researcher concerned about the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mong those immigrant single mothers and their children. A qualitative in-depth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to construct an institutional ethnography. Thirteen divorced or widowed immigrant female spouses who have Taiwanese citizenship and two vocational counselors who work at Workforce Development Agency were interviewed to collect necessary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fe images” of immigrant single mothers were from “dream marriage” , “breakage of marriage dream”, “hope and focal point on their own children”, “family financial needs and unemployment” to “multiple exclusion from family-in-law, job market and society”. The maternal identification of those disadvantage mothers are “child rearing”, “earn my own living to raise children” and “all for my children”. Most of those immigrant single mothers are working poors due to the atypical employment. Their employment arrangements were restricted by career disruption, uniqueness of immigrant culture backgrounds, shortages of family support, misconceptions of job placement from vocational counselors, the acces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employment policies and delivery systems. The above pictures build up the “Ruling” map and constitute the employment obstacles on those disadvantaged immigrant single mothers. Recommendations of employment policies and job placement strategies among those immigrant single mothers have been proposed in this stud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1
壹、研究背景 1
貳、問題意識 3
第二節 研究動機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婚姻移民婦女在台灣的生命圖像及結構限制 10
壹、離散族群、到處尋家 10
貳、生活歷程與處境 11
參、婚移婦女的母職經驗 13
肆、婚移婦女在台灣遭受多重社會排除 16
伍、婚移單親家庭的福利需求 21
第二節 婚移婦女就業現況與困境 26
壹、婚移婦女在台灣的就業現況 26
貳、婚移婦女就業限制與困境 28
第三節 界定和規範婚移單親婦女勞動就業政策與建制 31
壹、國家勞動就業政策法規 31
貳、勞動就業輔導與權益保障之建制 33
參、成效不彰的婚移婦女就業輔導建制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41
第一節 研究框架-「建制民族誌」主要概念 41
第二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44
壹、質性研究深度訪談適於開發婚移單親母親有關的知識 44
貳、採建制民族誌途徑適於描繪婚移單親婦女與體制的權力地圖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6
壹、文本資料 46
貳、研究的立足點 46
參、資料蒐集 47
肆、研究札記 48
第四節 研究參與者與參與者的選取 49
壹、研究參與者的界定 49
貳、研究區域與選樣標準 49
参、研究參與者來源、選取過程與基本特質分析 50
第五節 研究倫理 52
壹、徵詢研究參與者同意 52
貳、保護研究參與者身心安全 53
参、隱私與保密原則 53
肆、研究者態度 53
第四章 弱勢婚移單親母親生命圖像 54
第一節 弱勢單親婚移母親的生命圖像 54
壹、緣起、逐夢 55
貳、美好的憧憬、殘酷的現實 56
参、生命韌性下的壓抑 59
肆、孩子,你是我的希望 61
伍、證照=專業=融入?考取證照為生活增信心 64
陸、還是「他者中的他者」?不友善的生活環境 65
第二節 弱勢婚移單親母親母職認同下的工作 68
壹、「錢」盡母職 68
貳、無「我」的母親 70
第五章 弱勢婚移單親婦女就業實踐與斷裂 72
第一節 婚移單親母親就業勞動之實踐 73
壹、勞動就業樣態 74
貳、勞動與家庭場域界線模糊的非典型就業模式 78
参、受暴陰影下的生活與職場的安全 79
第二節 勞動就業體系建制的斷裂 82
壹、個人就業資本累積之斷裂 83
貳、新移民身分之獨特性 86
参、家族支持之缺乏 90
肆、就業輔導工作人員之意識型態 93
伍、現行就業政策與制度之可近性及可受性限制 94
第三節 特殊境遇求助的經驗斷裂 97
壹、看不見差異的制度設計-這不是她們要的 97
貳、為何無法讓她們得到幫助?-她們得不到幫助 98
參、當建制看不見差異時-她們不知所措 10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4
壹、弱勢婚移單親母親的生命圖像描述 104
貳、弱勢婚移單親母親勞動就業的斷裂 106
第二節 實務應用建議 108
壹、在政策方面 108
貳、在社會工作實務方面 109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11
參考書目 112
壹、中文部分 112
貳、英文部分 121
附錄一 13個她們的故事 123
附錄二 00新移民服務中心辦理婚移婦女生活技藝類專班問卷調查表 136
附錄三 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補助作業要點與婚移單親婦女就業相關條文 137
附錄四 性別工作平等法與婚移單親婦女就業相關條文 138
附錄五 就業服務法與婚移單親婦女就業相關條文 139
附錄六 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與婚移單親婦女就業相關條文 140
附錄七 家庭暴力防治法與婚移單親婦女就業相關條文 141
附錄八 勞動基準法與婚移單親婦女相關就業條文 142
附錄九 就業保險法與婚移單親婦女相關就業條文 143
附錄十 訪談大綱 144
附錄十一 研究札記 145
附錄十二 高雄市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暨新移民社區服務據點一覽表 146
表目錄
表2 1 歷年國人結婚登記統計 23
表2 2 離婚對數占有偶對數比率─依國籍(地區)別分(按發生日期統計) 24
表2 3 離婚對數占有偶對數比率─依國籍(地區)別分(按發生日期統計)(續) 25
表2 4 歷年來離婚對數按夫妻雙方原屬國籍(地區)別及結婚年數分 25
表2 5 婚移單親婦女有關的就業政策和法規一覽表 32
表2 6 就業服務一案到底求職服務服務流程 35
表2 7 運用就業服務工具及因應措施 36
表2 8 101年7-12月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辦理就業輔導與成果一覽表 37
表2 9 婚移婦女就業促進成效 38
表2-10 103年1月至4月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提供外籍配偶及大陸地區配偶就業促進措施情形 39
表3 1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一覽表 51




















圖目錄
圖2 1 青壯年婚移單親家庭生命週期各階段及其家庭發展職責 14
圖4 1 弱勢婚姻移民單親母親生命圖像 6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中文部分
Alison I. Griffith & Dorothy E. Smith著,呂明蓁、林津如、唐文慧審訂,《母職任務與學校教育的拔河》(Mothering for Schooling)(台北市:高等教育,2007年11月)。
Marie L. Campbell and Frances Greger著,王增勇、唐文慧等譯,2012。《為弱勢者畫權力地圖:建制民族誌入門》臺北:群學出版。
Patton,M.Q.著,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
刁仁國,2008。〈非法移民與人口販運問題析論〉。發表於第二屆國境安全與人口移動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警察大學推廣教育訓練中心。
內政部,2004。〈九十三年外籍及大陸配偶生活需求調查報告〉。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內政部,2008。〈九十七年外籍及大陸配偶生活需求調查報告〉。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13/12/15。〈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專區〉《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網頁》。〈http://sowf.moi.gov.tw/stat/week/week9926.doc〉。
內政部統計處,2012/9/20。〈內政統計通報〉,《內政部統計處網頁》,〈http://sowf.moi.gov.tw/stat/week/week9926.doc〉。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2013。《從1開始新移民服務工作手冊》。臺北:善牧基金會。
尤思貽,2004。《台灣地區女性越南籍配偶就業問題之研究分析》。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元幽,2012。《高雄市101年大陸及外籍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高雄:高雄市政府。
王永慈,2001/09。〈社會排除-貧窮概念的再詮釋〉,《社區發展季刊》,第95期,頁72-84。
王宏仁,2001/03。〈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1期,頁99-127。
王宏仁、唐文慧,〈受暴越南婚移女性如何與社會文化、國家法令協商〉,「日常生活的政治:區域研究的微型場域」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11年03月04-05日)。
王宏仁、張書銘,2003/12。〈商品化的跨國婚姻市場:以台越婚姻仲介業運作為例〉,《台灣社會學》,第6期,頁177-221。
王美文、彭淑華,2004/12。〈女性單親家長之生活處境與學習需求〉,《成人與終身教育學刊》,第3期,頁132-163。
王郁雅,2006。《跨文化差異下新移民女性子女教養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振世、蔡清中,2008/05。〈台灣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東南亞、大陸與本國籍配偶子女之比較〉,《教育政策論壇》,第11卷第2期,頁75-105。
王國慧,1998。《漁村婦女喪偶後的心路歷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碩士論文。
王增勇、郭婉盈,2008。〈建制民族誌:勾勒在地權力地圖的社會探究〉,周平、蔡宏政主編,《日常生活的質性研究》。嘉義:南華教研所。頁:27-44。
王燦槐、林艾蓉,2009/10。〈台灣女性勞動力運用之比較:以東南亞配偶、大陸配偶、本國有偶婦女為例〉,《台灣東南亞學刊》,第6卷第2期,頁97-134。
王德睦、何華欽,2006/12。〈臺灣貧窮女性化的再檢視〉,《人口學刊》,第33期,頁103-131。
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協會,2009。《大陸及外籍配偶生活處境及權益之研究(計畫編號:PG9806-0083)》。臺北: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田晶瑩,2005。《是誰在娶越南新娘? -男性氣魄與跨國婚姻》。台中: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研究所。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柔若、劉千嘉,2005/12。〈大陸新娘在台灣的認同問題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12期,頁179-197。
江雅婷,2012。《從事非典型工作之新移民女性勞動經驗探討》。台中:東海大學社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2004/3月。〈大陸與外籍配偶生活適應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66-89。
行政院,2008。《2008 年人力運用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
吳玉聆,2007。《單親媽媽職涯發展困境與影響因素之質性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菁,2003)。《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嘉義: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素霞、張錦麗,2011/03。〈十年磨一箭-我國家庭暴力防治工作知回顧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133期,328-345。
李有成、張錦忠,2010。《離散與家國的想像-文學與文化研究集稿》。臺北:允晨文化。
李紋勝,2006。《跨國婚姻婦女自我認同圖像學位論文分析》。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容,2001。《單親家庭福利政策》。臺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李瑞金、張美智,2004/3月。〈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101-109。
李建忠,2006。《雲林縣新移民女性就業困境分析》。嘉義: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娟,2009。〈在台外籍配偶就業與學習問題之初探性研究〉。發表於2001 兩岸社會政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金門:國立空中大學生活學科系。
李麗日,2007。〈女性外籍暨大陸配社會服務資源利用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期刊》,第12期,頁151-178。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雙月刊》,第75期,頁2-10。
沈榮欣,2006。《台灣新移民與非正式就業-女性大陸配偶在台的個案分析》。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怡慧,2005。《外籍及大陸配偶職業訓練成效與生活適應之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巧柔,2009。《大陸籍單親新移民女性母職經驗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品樺,2007。《東南亞籍配偶在農村:生產與再生產之貢獻-以雲林縣西螺鎮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昱瑄,《建制民族誌》。論文發表於「第十二屆質性研究方法研習會-建制民族誌工作坊」會議手冊。(嘉義:南華大學。2013年7月7日),頁4-8。
林津如,2010。〈父系親屬與國境管理之交織:新移民女性的離婚經驗之研究〉,「從性別主流化的趨勢談新移民女性在家庭及社會之參與」研習課程講義。高雄:高雄市基督教家庭服務協會。
林斐霜,2002。《中年喪偶婦女生活經驗之研究》。嘉義: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維言,2005。《台灣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知社會福利需求初探》。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林伊莎,2006。《勞動市場中的性別差異公民權:以在台灣的越南新移民女性為例》。南投: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汝娜、林維言,2004/3。〈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6-19。
邱方晞,2003/3。〈東南亞外籍新娘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01期,頁176-179。
邱琡雯,1999/05。〈在地國際化:日本農村菲律賓新娘〉,《當代》,第141期,頁108-117。
邱琡雯,2005。《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的亞洲新娘》。臺北:巨流。
邱碧珍,2009。《臺灣新移民女性認同歷程之研究─以原生國為越南籍婚姻移民女性為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姜美如,2007。《新移民女性工作與家庭選擇之探討》。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美華、胡幼慧,2008。〈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第二版》。臺北:巨流圖書,頁117-132。
施並佑,2006。《高雄縣跨國婚姻移民女性就業需求》。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淑容,2007。《彰化縣越南裔新住民就業歷程之初探》。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唐文慧、王宏仁,2011/06。〈結構限制下的能動性施展:台越跨國婚姻受暴婦女的動態父權協商〉,《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2期,頁123-170。
唐文慧、王宏仁,2011/07。〈從「夫枷」到「國枷」:結構交織困境下的受暴越南婚移婦女〉,《台灣社會學》,第21期,頁157-197。
馬財專,2008。〈新移民就業障礙分析-嘉義縣外籍與大陸配偶之勞動考察〉,《兩岸國際事務季刊》,4(1),21-57,
夏林清,2009。《外籍配偶就業輔導與協助機制之研究(計畫編號:982F305)》。臺北:內政部。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臺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段、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第2期,頁72-83。
夏曉鵑,2000/09。〈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9期,頁45-92。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北: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夏曉鵑,2003/03。〈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9期,頁1-47。
夏曉鵑,2005。〈全球化下台灣的移民/移工問題〉,瞿海源、張笠雲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臺北:巨流。頁353。
夏曉鵑,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臺北:左岸。
夏曉鵑,2010/11/26。〈移民姊妹不要怕〉,《中國時報觀念平台》,〈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6028〉。
孫碧霞,2010。《印尼、越南與大陸配偶社會排除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論文。
翁毓秀,2006/06。〈為新住民建構社會包容的家庭政策〉,《社區發展季刊》,第114期,頁61-76。
翁慧雯,2004。〈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生活適應之經驗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217-227。
張智雅,2008。《台灣地方政府新移民女性配偶社會政策執行之分析:以高屏地區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秋芬,2006。《看我、聽我-新移民女性的自我概念與族群認同》。台南: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論文。
張菁芬、吳秀禎,2007。《國內外單親家庭福利服務措施》。臺北:內政部。
張晉芬,2007。〈性別與勞動〉,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頁233-255。
張超盛,2005。《高雄市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資源建構之研究(計畫編號:kcgrdec1-9305)》。高雄:高雄市政府。
張鈺珮,2003。《文化差異下「跨國婚姻的迷魅」:以花蓮縣吉安鄉越南新娘的生命經驗為例》。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覺元,2006。《與君別後─喪偶婦女的生存圖像》。台東: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桂榮,2005。《喪偶婦女悲傷反應與復原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珮瑋,2001。《台中市單親家長對其國小子女課後照顧安排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有仁,2010。《新移民女性就業輔導狀況之探討》。嘉義:中正大學政治學所碩
許坋妃、陳明賢,〈流離尋岸、何處是家?青壯年單親婚移婦女生命圖像與未來可能自我之探討〉,2013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協會年會暨全球議題與本土解決策略-當代社會工作發展新方向研討會。(臺北: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2013年3月9日),頁1-31。
許雅惠,2009/12。〈魚與熊掌:新移民婦女的社會資本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13卷第2期,頁1-54。
許雅惠,2004/ 。〈台灣媳婦越南情-一個質性角度的觀察〉。《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176-195。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孟冠,2007。《開啟「悲歡離合」在地“生”機偏遠地區跨國婚姻新移民婦女孕產期之生活經驗~以桃園縣觀音鄉為例》。臺北: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伶,2011。《精神復建機構的評鑑制度與專業實踐:建制民族制的分析》。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復建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盈真,2010。《是養家者,也是照顧者-論女性單親家長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之經驗》。高雄: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冠蓉,2006。《越籍新移民女性自我認同行塑歷程之質性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成,2006。《大陸配偶社會適應問題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陳慧娟,2012。《大陸籍受婚暴婦女支單親育兒經驗探討》。臺北:國立台灣大學社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懷峰,2006。《我國外籍與大陸配偶就業障礙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4/6/17。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主辦《103年全國新住民就業聯繫會報會議手冊》。
彭欣婷,2012。《我國單親婦女就業阻礙因素之探討》。台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碩士論文。
彭奕婷,2007。《婚姻移民、文化弱勢與母職的施為:文化宰制與抗拒的論證》。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
彭淑華,2005/09。〈婆家?娘家?何處是我家?女性單親家長的家庭支持系統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9卷第2期。
彭淑華,2008。《不同性別單親家長及其未成年子女福利需求、福利使用與政策規劃之研究》。台中:內政部兒童局。
彭淑華、張英陣,1995。《單親家庭的正面功能》。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彭雪莉,2007。《越南新移民女性的跨國遷移與勞動參與》。臺北: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游美貴,2009。《大陸及外籍配偶生活處遇及權益之研究》。臺北: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黃淑玲,2007。《撥雲見日-家有青少年新移民女性之母職經驗》。嘉義: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瀞瑩,2007。《東南亞與大陸外籍配偶參與我國勞動市場之實證研究》。高雄: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富源,2008。〈跨國人口販運被害因素與保護策略之研究〉。發表於中正大學2008防治人口販運研討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
葉怡錦,2011。《新移民女性性別角色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桃園:元智大學社會計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葉孟宗,2004。《跨國婚姻家庭之外籍配偶其政治社會化與國家認同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郁菁,2011。《單親/身女性新移民社會適應與衍生的社會議題之探討-以雲嘉南地區為例》。臺北:內政部移民署。
葉肅科,2006。《外籍與大陸配偶家庭問題與對策:社會資本/融合觀點》。臺北:學富文化。
廖元豪,2005。〈「我們的」法律,「她們的」命運—台灣法律如何歧視外籍與大陸配偶〉,夏曉娟等主編,《不要叫我外籍新娘》。臺北:巨流。頁147-148。
趙彥寧,2004a/06。〈現代化想像與國境管理的衝突:以中國婚姻移民女性為研究案例〉,《臺灣社會學刊》,第32期,頁59-102。
趙彥寧,2004b/12。〈公民身分、現代國家與親密生活:以老榮民與「大陸新娘」的為例〉,《臺灣社會學刊》,第8期,頁1-41。
趙彥寧,2008 。〈親密關係做為反思國族主義的場域:老榮民的兩岸婚姻衝突〉。《台灣社會學》,第16期,頁97-148。
趙善如,2003/11/6─7。〈從家庭生命週期談單親家庭之生活需求-以屏東縣為例〉,「多元文化、家庭、社區與社會福利國際學術研討會」。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頁170─193。
趙善如等,2011。《高雄市外籍及大陸配偶生活現況與幸福感之研究》。高雄:高雄市政府社會局。
劉紋伶,2012。《臺中市單親家長之就業與經濟安全研究》。台中: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劉梅君,2008。〈性別與就業-前瞻與省思~兼檢討部分時間工作、育兒照顧政策及玻璃天花板現象〉。《研考雙月刊》,第32期第4卷,頁54-66。
劉美芳,2000,《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雄: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珠利,2004/03。〈婦女主義理論的觀點對大陸及外籍配偶現況之啟示〉。《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44-55。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潘淑滿,2004/06。〈婚姻移民女性、婚姻暴力與公民權〉,《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第8卷第1期,頁85-132。
蔡舒樺,2011。《待業型、就業型、創業型單親媽媽生活經驗之探討--家庭照顧與職場工作經驗的分析》。新竹: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清中,2006。《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論文。
蔡雅玉,2000。《台越跨國婚姻現象之初探》。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文惠,2005。《影響女性外籍配偶就業決定之因素探討—以高雄縣越南籍外籍配偶為例》。高雄: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鄭雅雯,1999。《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台東: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怡霖,2007。《離異單親母親之母職經驗敘說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芸婷,2007。《新移民女性就業經驗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昭娟,1999。《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謝彧玥,2006。《新移民女性就業問題之研究—以金門地區為例》。臺北:銘傳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簡春安,2004/12/16。〈外籍配偶的婚姻生活適應〉,「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及對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警察大學推廣教育訓練中心。頁52─64。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臺北:巨流。
藍佩嘉,2007。〈性別與跨國遷移〉,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頁283-304。
藍采風,1996。《婚姻關係與適應》。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嘉義:嘉義大學家庭教育所碩士論文。
嚴祥鸞,1998/04。〈性別關係建構的科技職場〉,《婦女與兩性學刊》,第9期,頁187-204。
蘇容瑾,2004。《外籍配偶對母職之角色覺察與子女教養態度之研究》。台南: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燕翎、尤誼君,2004/3。〈建立支持系統及倡導多元文化: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政策〉,《社區發展季刊》,第105期,頁20-29。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 M. J., 1993/01. “License to abuse: The impact of conditional status on female immigrants,”Yale Law Journal, Vol. 102 , No. 6 , pp. 1401-1430.
Bhalla. A, S. and Lapeyre, F., 1999. Povert and Exclusion in a Global World. London: Macmillan Press.
Bryan S. Turner, 2008/7. “Citizenship, reproduction and the state: international marriage and human rights,” Citizenship Studies, Vol. 12, No. 1, pp. 45-54.
European Commission, 2004. Joint Report on Social Inclusion 2004,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Fix, M. and Laglagarn, L. 2002,“Social Rights and Citizenship: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http://eric.ed.gov/ERICDocs/data/ericdocs2sql/content-storage-01/-0000019b/80/1a/a2/40.pdf(2011/08/29)
Garcia-Ramirez and Manuel F. Martinez, 2005.“Psychosocial Empowerment and Social Suppor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Immigrant Welfare recipients,”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Vol. 33, No. 6 ,pp. 673-690.
Guba , E. G., & Lincoln, Y. S., 1998. “Competing paradigm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The Landscap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Theories and Issues. Thousand Oaks: Sage. pp. 195-220.
Hills, J., 2002. “Does a Focus on Social Exclusion Change the Policy Response?,” in Rodgers, G., Gore, C. and Figueiredo, J. B.(eds.) Social Exclusion: Rhetoric, Reality, Responses.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pp. 1-42.
Kim, 2012. “Formational of Family and Family Relationship of International Marriage Couples in Korea,”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nk about Transnational Marriage in Contemporary East Asia:on the Basis of Experiences in Taiwan, Korea, and Japan.
Koert, E., Borgen, W. A. & Amundson, N. E., 2011. “Educated immigrant women worker doing well with change: helping and hindering factor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9, PP. 194-205.
Littlewood, P. & Herkommer, S., 1999. “Identifying Social Exclusion: Some Problems of Meaning,” in Littlewood, P., Glorieux, I., Herkommer, S., and Jonsson, I.(eds.) Social Exclusion in Europe: Problems and aradigms. London: Ashgate. pp. 1-19
Menjivar, C., & Salcido, O., 2002. Immigration women and domestic violence: Common experienc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Gender & Society, Vol. 16, pp. 898-920.
Sainsbury, Diane., 2006. Immigrants’ Social Right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Welfare Regimes, forms of Im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 Policy Regimes,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Vol. 16, No. 3, pp.229-244.
Scott, Ellen K., Andrew S. London an Nancy A. Myers, 2002. Dangerous Dependencies: The Intersection of Welfare Reform and Domestic Violence, Gender and Society, Vol. 16, No. 6, pp.878-897
Silver, H., 1994. Social Exclusion and Social Solidarity: Three Paradigms.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Vol. 133, pp.531-578.
Social Exclusion Unit, 2001. Preventing Social Exclusion: Report by the Social Exclusion Unit. London: Social Exclusion Unit.
Wang 2007. Hidden Spaces of Resistance of the Subordinated: Case Studies from Vietnamese Female Migrant Partner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Vol. 41, No. 3, pp.706-727.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