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630115-13495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630115-134956
論文名稱
Title
新移民女性接受生活適應輔導課程之經驗研究
A study on the experience of joining the counselling class of life adaptation among the new immigrant wome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6-01-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5-12-15
關鍵字
Keywords
台灣新移民女性、輔導課程、生活適應
Taiwan's new immigrant women, life adaptation, the counselling clas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6057 次,被下載 80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605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02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研究以台灣新移民女性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目的在探討新移民女性參加生活適應輔導班,提供的識字教育的成效,聚焦在人際互動、親子相處、家人溝通、個人權益之轉變。
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以半結構的方式訪談五名參加國小補校所開辦的「外籍新娘成人教育專班」和民間團體為新移民女性所開設的「生活適應輔導」課程之學員,和承辦新移民女性識字教育業務的公部門和民間團體各一名工作人員。
研究發現:(1)部分新移民女性的婚姻暴力來自於家庭,主因是其先生所致。面對家庭暴力時,妯娌之間的關係和先生都是研究對象,是過去研究所欠缺的。(2)學校教育各項措施應檢視是否適合不同國籍的學生,不致補救教學的成效被譏為「愈補愈倒」?宜重視學生母親的母國文化,讓學生的學習有意義,對母親的母國文化,視為另一資產。(3)重視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歧視公約》的精神,建立完善的境外面談機制,勿為避免假結婚反而傷害正常婚姻,預防行政機關面談人員任憑個人判斷,而影響了移民家庭的團聚權益。
Abstract
This study takes Taiwan's new immigrant women who join the counselling class of life adaptation as target and evaluates the effort of the provided functional literacy education.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aspects of the human interacti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the transition of the personal interests.
We take the in-depth interview, which is one of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interview five student of the counselling class of life adaptation, and one public servant, a civil organization member who both are in charge about the functional literacy to new immigrant women.
The research shows:(1)That most violence marriage comes from its family, especially husband. When we are facing the violence marriage, we tak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ister-in-laws and husband as our research targets which is leak from old researches.
(2)we should put it on the right usage. The mainstream considers that these students have poor learning ability and need the remedial teaching but they ignored the influence from culture to learning. Our educations should put attentions to the native culture of the student’s new immigrant mother so that student will treat their mother`s native culture as a property, and that makes the learning experiment more meaningful and orderliness.
(3)We should respect to the spirit of CEDAW,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prevent to damage the common marriage by sham marriage, build the offshore meeting mechanism for not influencing the family reunion by misjudgment of members from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論文審定書…………………………………………………………………..….….…i
致謝詞…………………………………………………………….…………..….……ii
摘要……………………………………………………………..………..…..…….…iv
Abstract……………………………………………………………….……..….……..v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5
第二節 名詞釋義…………………………………………….……….…..….….9
第三節 研究方法………………………………………….….………….….…10
第二章 新移民女性融入台灣家庭的困境與相關研究………………...…..….......17
第一節 新移民女性融入台灣家庭的困境 …………………………..…....…17
第二節 識字教育之相關研究……………………………………....….….…..23
第三節 生活適應與識字教育之相關研究……………………….……......….27
第三章 新移民女性生活適應輔導班現況.…………………………..…..………32
第一節「外籍配偶生活適應班」緣由………………………………..….…...32
第二節 新移民女性生活適應輔導班之成效與檢討…………….……..... …37
第四章 研究問題與討論………………………………………………….....……..42
第一節 新移民女性接接受生活適應輔導課程之經驗結果分析……...…....42
第二節 新移民女性接受生活適應輔導課程之經驗討論……………....…...49
第三節 承辦新移民女性業務工作人員對參加生活適應輔導之觀點….......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6
第一節 結論…………………………………………………………..…….....66
第二節 建議……………………………………………….……………..…....69

參考文獻
一、 專書……………………………………………………….…………72
二、 期刊論文………………………………………………….…………73
三、 論文……………………………………………………….…………78
四、 網路資料…………………………………………………….………80
五、 政府文件……………………………………………………….……81
六、 研討會……………………………………………………….………82
附錄
附件一 第二課 我的朋友………………………………….…..………84
附件二 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實施計畫 ………………….…..……89
附件三 訪談結果摘要……………………………………….…….…...91

表 次
表1-1-1 各縣市外裔、外籍配偶人數按國籍分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3
表1-1-2 縣市外裔、外籍配偶人數及原國籍背景……………………….……….4
表1-1-3 新移民子女就讀國中小學生人數及所占比率………………….…….…6
表1-3-1 訪談新移民女性樣本之基本資料………………………………….……14


圖 次
圖1-3-1訪談架構…………………………………………………………1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專書:(依作者姓氏筆畫編排)
伊慶春、熊瑞海,1994。〈 擇偶過程之網路與婚姻關係:對介紹人、婚姻配對、和婚姻滿意度之分析〉,伊慶春主編,台灣民眾的社會意向,頁135-177。台北:中央研究院。
吳俊憲、吳錦惠,2009,《新移民子女的課程與教學》。台北 五南出版。
吳金詩,2015。《我變態了--鴨仔蛋。載於台灣阿嬤與新住民姊妹的記憶食譜》。出版: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胡幼慧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陳向明,2003。《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邱琡雯,2005。《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台北:巨流
陳枝烈譯,2008,多元文化教育:特質與目標多元文化教育議題與觀點。330,
臺北:,心理出版社。
鈕文英,2009。《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台北: 雙葉書廊
鈕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台北: 雙葉書廊。
詹秀員,2006。《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探討外籍配偶社區教育之理念與策略》,收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外籍配偶社區學習。臺北: 師大書苑
劉阿榮,2006。《多元文化與民主公民資質》。收於張秀雄、鄧育浩主編,多元文化與民主公民教育,台北:韋伯。頁3-16。
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基礎》,譚光鼎等編著:多元文化教育。國立空中大學
鍾鳳嬌、趙善如、王淑清、吳雅玲, 2010。〈新移民家庭服務與實踐〉。頁91-113。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藍佩嘉,2008,《性別與跨國遷移》,黃長玲 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二、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編排)
丁雪娟,2007。〈從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面臨的困境論多元文化教育的展望〉,《家庭教育雙月刊 》,9期,頁47-62。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1期,頁99-127。
王行、莫藜藜,1996。〈已婚男性的家庭價值觀及其對家庭的需求之探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期,頁57-114。
王舒芸、余漢儀,1997。〈奶爸難為─雙薪家庭之父職角色初探〉,《婦女與兩性學刊》,8期,頁115-149。
王如玄、李晏榕,2007。〈性別主流化—邁向性別平等之路〉,《研習論壇-理論與實務月刊》,76 期。
王貞云、黃欣蕙、何淑菁,2012。〈新移民家庭父母教養子女的問題與因應策略之探〉,《家庭教育雙月刊》,37期5月號。
甘文淵,2009。〈蓋一座跨文化的橋樑:讓外配子女看見媽媽的故事-以臺北縣多元文化圖畫故事書為例〉,《北縣教育》,67期,頁80-83。
白秀雄、方孝鼎,2010。〈外籍配偶家庭問題與政策研究報告〉,《國際社會福利協會中華民國總會。
李瑞金、張美智,2004。〈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臺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105 期,頁101-108。
李萍、李瑞金,2004。〈臺北市外籍配偶社會適應之研究--以越南籍配偶為例〉,《社教雙月刊》,119期,頁4-20。
李瑞金(2004)。新移民女性的文化適應問題-以外籍配偶大陸配偶為例。2004年8月30日,取自http://www.cares.org.tw/Workshop/Immigration/Treatise/
李麗日,2007。〈女性外籍暨大陸配偶社會服務資源利用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2 期,頁151~178 。
何青蓉,1999。〈學習社會中的識字教育〉,《成人教育雙月刊》,50期,頁2-9。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雙月刊》,75期,2-10。
何青蓉,2003a。〈跨國婚姻移民教育的核心課題:一個行動研究的省思〉,《教育研究集刊》,49卷,4 期,頁33-60。
何青蓉,2004。〈從識字教育內涵檢視我國識字教育的發展〉,《成人教育雙月刊》,21期,頁44-51。
何青蓉,2005。〈解構跨國婚姻移民問題化思維:性別、族群與階級觀點〉,《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5 期,54-81。
吳信德、傅秀媚,2012。〈新住民子女與發展遲緩問題相關文獻之探討〉,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
邱方晞,2003。〈東南亞外籍新娘家庭問題與協助需求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1期,頁176〜181。
邱琡雯,2000。〈在台東南亞外籍新娘的識字/生活教育:同化?還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學刊》,29期,197-219。
邱琡雯(2003)。從多元文化主義觀點談嘉義縣外籍配偶的識字教育,成人教育,75,頁11-19。
洪若烈,2007。〈外籍配偶識字教材使用的學習成效之探討〉,國小主任儲訓班專題研究,107 期,217-229。台北縣: 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
林君諭,2003。〈外籍配偶識字教育觀察與省思〉,《社教雙月刊》,113期,頁46-53。
林珺婷, 2009。〈美國、加拿大 新移民教育政策 及其對臺灣新移民女性教育政策的啟示〉,《網路社會學通訊》,78期,嘉義大學。
林開忠,2006。〈跨界越南女性文化邊界的維持與變遷:食物角色的初探〉,《台灣東南亞學刊》,3卷,1期,頁63-82。
林瑞榮、劉健慧,2009。〈新移民子女教育相關議題一理論與反思〉,教育研究學報,43卷,1期,頁1-21
范雲、曾昭媛,2007。〈台灣在全球化年代的新移民資產〉,婦女新知基金會。
莫藜藜、賴佩玲,2003。〈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會發展季刊》,105期,頁55~65。
莫藜藜、賴珮玲,2010。〈外籍配偶「在宅識字」服務方案之成效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30期,頁156--170。
張盈堃,2000。〈教師作為轉化型知識分子的教育實踐〉。《教育與社會研究》,12,25-58。
張芳全,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教育問題及其政策規劃〉,《國民教育》,45卷4期,頁32-37。
張菀珍、黃富順,2007。〈我國外籍配偶學習問題之研究〉,《國教學報》,19期,頁49-78。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
》,35,頁87-120。
常雅珍,2010。〈老師實施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之個案研究〉,《立德學報 》 7:2,頁39-60。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9期,頁45〜92。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灣社會研究叢刊》,09期,頁195-227。
楊傳蓮,2000。〈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指標初步建構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1期,頁143-170。
陳小娥、蘇建文,1977。〈母教養行為與少年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10期,頁91-106。
曾秀珠,2004。〈外籍配偶教育課程規劃之芻議〉,《社區發展季刊》,105期,頁227-334。
曾昭媛,2009。〈「跨國」婚姻不是「買賣」婚姻〉,《婦女新知》,292期,頁7-9。財團法人婦女基金會。
黃正治,2003。〈當前外籍配偶識字教育之省思〉,《北縣成人輔導教育季刊》,
22期,頁16-26。
黃森泉、張雯雁,2003。〈外籍新娘婚姻適應與子女教養問題之探討〉,《社會科教育研究》,8期,頁135-169。
黃玉幸,2009。〈台灣東南亞外籍配偶識字教育的生活圖像之研究〉,《正修通識教育學報》,6 期,頁157~174。
黃富順,2005。〈人口結構改變對成人及高齡教育的影響與因應〉,《成人及終身教育》,10期,頁8-18。
黃富順、 洪有利等,2009。〈新住民生活適應所需識字能力之研究〉。台北縣:
政府教育局研究專案。
黃馨慧、陳若琳,2006。〈外籍配偶在地生活能力需求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40,107-118
陳源湖,2003。〈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論述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實踐〉,《成人教育》,75期,頁20-30。
陳源湖,2004。〈跨國婚姻婦女教育中的教學者角色〉,《社區發展季刊》,107期,頁359-376。
陳盈丹,2009。〈新住民女性對識字教育學習的困境〉,《網路社會通訊》,8期。
陳麗華、彭增龍,2007。〈全球觀課程設計的新視野:公民行動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卷2期,頁1-18。
蔡榮貴、黃月純,2004。〈臺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626期,頁32-37。
葉蔚鑫,2007。〈新移民女性在台生活適應與政府生活輔導政策之研究〉,《研習論壇行政論述月刊》,76 期。
劉金山、林彩碧,2008。〈從「識字」到「增能」─ 外籍配偶課程規劃之合理模式〉,《學校行政雙月刊》,頁33-43。
董秀蘭,2008。〈案例教學法在國中階段多元文化教育的應用〉,《中等教育》,54期,頁6-21。
鄧蔭萍(2007)。〈探討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子女教養經驗與困境〉,《家庭教育雙月刊》,第6期,頁7-23。
廖元豪,2006。〈全球化趨勢中婚姻移民之人權保障—全球化、台灣新國族主義、人權論述的關係〉,《恩與言》,44卷,3期,頁81-129。
葉肅科,2006。〈新移民女性人權問題:社會資本/融合觀點〉,《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9期,頁33-45。
魏佩君、陳芳茹,2015。〈越南家庭孩子出生到小學階段的父職經驗〉,《幼兒教育研究》,6期,頁75-101。
潘淑滿,2004。〈從婚姻移民現象剖析公民權的實踐與限制〉,《社區發展季刊》,105期,頁30-43。
鐘重發,2003。〈大家一起來幫忙--外籍新娘和他們的孩子〉,《學前教育》,25卷,10期,頁64-65。
顧燕翎、尤誥君,2004。〈建立支持系統及倡導多元文化-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外籍與大陸配偶輔導政策〉,《社區發展季刊》,105期,頁20-29
顧瑜君,2008。〈台灣新移民之新教育觀—以在地教師課程觀點出發〉,《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卷1期,頁89-128。
顧美俐,2011。〈新移民女性與經濟危機-以越南籍配偶為例〉,《輔仁社會研究》,1期,頁171 –207。

三、論文部分:(依姓氏筆畫編排)
本間美穗,1996。《異國情、異域結--在台台日通婚的現況及問題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映寧,2009。《外籍配偶就讀成人補習識字班之培力探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美雲(釋自淳),2001。《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應輔導班」為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美菁,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磯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怡雯,2006。《宜蘭縣外籍配偶識字專班現行使用之識字教材分析─多元文化
教育觀》。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真衣,2009。《社區大學與公部門辦理外籍配偶語文教育之研究-公私協力的觀點》。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陳源湖,2006。《成人識字教師教學認知、實踐與影響因素之探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曉筑,2010。《台北新故鄉-台北市外籍配偶生活適應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予靜,2004。《台灣爸爸的父職經驗─分析台越跨文化家庭之親職互動》,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鄧中階,2005。《外籍配偶的成人教育需求之探索性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曾建章,1996。《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之他人期望與壓力感受及成就動機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劉雅玲,2007。《一所國小補校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廖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廖雅婷,2003。《以多元文化觀進行外籍新娘識字方案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外籍新娘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級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鐘重發,2004。《台灣男性擇娶外籍配偶之生活經驗研究》。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大學。

四、網路資料(按檢索時間編排)
白宜君,2013。〈誰說嫁到台灣的女人用買的〉,《四方報》,yahoo專欄。檢索:2013/02/20
洪千惠、林良穗、周千郁,2008。〈東南亞女性新移民參與法令課程之經驗探討〉。.30.128/meworksv2a/meworks/page1.aspx?no=90474&fno. 檢索:2013/12/9
郎于清,2014。〈荒謬至極的外籍配偶結婚境外面談〉,《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PNN 》。檢索:2014/11/11
夏曉鵑,2003。〈從全球化下新女性移民人權反思多元文化政策〉,《女性電子報》第157期。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155-3.htm 檢索2014/12/26
徐永昇,2004。〈經濟依靠對外籍新娘的意義-田野訪談資料〉,《台灣移民與多
元文化網站》。 http://140.120.152.249/~immigrant/fruit/ .html 檢索:2015/02/08
陳怡樺,2004。〈跨界流離:全球化時代移民/工與社會文化變遷〉,《台灣立報》。www.lihpao.com/?action-viewcomment-itemid-72689檢索2015 /02/11
王永裕,2011。〈新移民子女基礎教育的問題與因應策略〉,《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93期。http//www.nhu.edu.tw/~society/e-j.htm 檢索:2015/02/16
夏曉鵑,2011。〈移民與移工的口味應該尊重〉,南洋台灣姊妹會。tasat.org.tw/blog/309 檢索:2015/02/08

五、政府文件
教育部,2010。〈補助辦理成人基本教育實施〉。www.edu.tw/EduFunding/detail.aspx?Node=1828&EFID 檢索:2015/07/01
內政部,2014。103年第6週內政統計通報(102年移民照顧輔導成果)。統計處。 2014-02-08
內政部,2014a。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成果報告:2014年11月25日取自http://www.immigration.gov.twpublic/Data/41020626871.doc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與戶政司(2015)。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 2015年2月26日,取自 http://www.immigration.gov.tw/public/Data/41020626871.doc
教育部,2015。〈學年新移民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分布概況統計〉,《教育部統計處》。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52&Page=20040 檢索:2015/03/30
幸曼玲,2013。〈家庭型態變遷趨勢對幼兒園教育之影響之子計畫二:家庭型態變遷趨勢對教師多元價值觀之影響〉,《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報告(家庭型態變遷對幼兒園教育之影響整合型研究計畫》,2011.03-2013.02。
黃富順、 洪有利等,2009。〈新住民生活適應所需識字能力之研究〉,《台北縣政府教育局研究專案》。
陳煜清,2012。〈宜蘭縣推動外籍配偶教育的回顧與策進作為〉,《宜蘭縣:教育處》。
潘淑滿,2003。〈外籍新娘、公民權與社會政策:婚姻暴力的福利概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魏秀珍,2013。教育部「台灣新住民家庭的代間互動」調查,《中央社》。http://news.sina.com 檢索:2013/05/14

六、研討會(依姓氏筆畫編排)
王大修,2014。〈校園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發表於師生合作的新移民 二代幸福卓越計畫:她/他是我可以相互學習的夥伴親,頁4-27,《103年臺灣跨文化研討會專題報告》。台北:臺北教育大學、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聯合報願景工作室主辦。
李萍,2001。〈飄洋過海的鄰國女兒-YWCA的越梅計畫〉,《國際婚姻(外籍新娘)實務工作座談會會議記錄》。台北: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主辦。ndltd.ncl.edu.tw/r/11589405360987795965
鄭青青、宋明君2004。〈外籍新娘及其子女教育之研究分析生態系統論觀點〉。國立嘉義大學:「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研討會」
林津如、王介言、吳紹文,2008。〈新移民女性之組織工作:一個跨領域的實踐 嘗試〉,發表於第二屆「跨界流離」國際學術研討會:公民身份、認同與反抗。台北 :世新大學。
林文程,2005。〈方法論-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工作坊寫真》,政治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
張正霖,2003。〈在家、國(Nation-State)、全球市場(Global Market)夾縫 中的『他者』-- 論台灣學術知識生產中的外籍新娘「意象」〉,《意識、認同、實踐 - 2003年女性主義學術研討會》,新竹:清大2003年9月27-28日。
劉美慧,2011。〈我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與困境〉,《103年臺灣跨文化研討會專題報告》,台北:臺北教育大學、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聯合報願景工作室主辦。
曾建銘,2013 ,〈二代子女教養與學習表現〉,2013年移民政策國際研討會。台北全國新住民火炬計畫成果展
甘文淵等,2014。〈異鄉呢喃三兩事〉,103年臺灣跨文化研討會-「教師多元文化與課程實踐」,頁31-7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