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1105-08504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1105-085040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育囡仔歌歌謠研究
A STUDY ON TAIWANESE NURSERY RHYME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41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6-2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7-01
關鍵字
Keywords
台灣童謠、歌謠
TAIWANESE, NURSERY, RHYME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00 次,被下載 417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0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170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以撫育子女之歌謠為研究對象,即所謂「母戲母歌」之部分,除搖籃仔歌歌謠、弄囡仔歌歌謠外,各式為兒童舉行生命禮儀時,所吟唱之消災祈福歌歌謠,以及訓示、勉勵兒童之歌謠皆於收錄之列。
歌謠之蒐錄,以閩、客人遷台,以閩、客語發音,在台灣流行、傳唱之歌謠為主,中國各地及台灣原住民育囡仔歌歌謠,與本文可堪互較者,則加以援用以資比較。
本文首先將育囡仔歌歌謠之句式、結構、聲韻、表現手法,加以整理分析,以見其形式特色之所在;之後依育囡仔歌歌謠內容之異同,分別為:搖籃仔歌歌謠、止啼哭歌歌謠、弄囡仔歌歌謠、消災祈福歌歌謠、訓囡仔歌歌謠等五項進行探討,並配合內容之分析,進而闡述其文化背景,最後綜合育囡仔歌歌謠之形式、內容及蘊含之文化,論述其價值之所在。
依研究步驟所需,本文分為六章:
第一章、前言:概略性介紹本文內容與編排,以彰顯本文之結構。
第二章、育囡仔歌歌謠之形式分析:此章分別就其句式、結構、聲韻及表現技巧,予以分析論述,以明其形式特色之所在。
第三章、育囡仔歌歌謠之內容探討:本章先論述其內容特色,再依內容分門別類,加以探究、闡述,以瞭解其意涵。
第四章、育囡仔歌歌謠所呈現之民俗與文化:於掌握其形式、內容之後,本章進而論述其所蘊含之生育與婚嫁之民俗文化,以定其與民族文化之關係。
第五章、育囡仔歌歌謠之價值:本章歸納前述各章所言,從教育、生活與民族文化等方面,論述其所具備之價值。
第六章、結論:總結前述各章,對其重要性、推廣之方與未來展望,做一扼要之探討。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aiwanese nursery rhymes. In addition to lullabies and nursery rhymes, it also includes rhymes and songs chanted to pray for good fortune at birth rituals and those sung to teach and encourage children.

Most of the rhymes and songs discussed here, including those pronounced in Taiwanese (the Hokkien language in Taiwan) and Hakka, are popular in Taiwan and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Some nursery rhymes and songs in Mandarin and in other Taiwan aboriginal languages are also included to make necessary comparisons.

First,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entence arrangement, structure, rhythm, and presentation of these nursery rhyme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ir contents, then, they are classified into five categories: lullabies, colic care songs and rhymes, playtime songs and rhymes, prayer songs and rhymes, as well as value-teaching songs and rhymes. The five categories are examined and analyzed, and their cultural backgrounds explored. Finally, based on the structures, contents, and embedded cultures of these nursery rhymes, their values are discussed and presented.

This research contains six chapter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It broadly introduces the content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s research.
Chapter 2: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Nursery Rhymes.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nursery rhymes: sentence arrangements, structures, rhythm,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Chapter 3: A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Nursery Rhymes. Based on the content, each rhyme is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Chapter 4: Cultures in the Nursery Rhyme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some embedded cultural activities such as birth and marriage in nursery rhym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thnic cultures and their individual rhymes.
Chapter 5: Values of the Nursery Rhymes. The values of nursery rhymes are examined from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 life, and ethnic cultures.
Chapter 6: Conclusion.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as well as its future extended research are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7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7
一、研究動機.....................7
(一)童年的生活經驗................7
(二)教學工作的感觸................8
(三)文化生活的感知................9
二、研究目的.....................9
(一)提供建立良好親子關係之應用..........9
(二)建立母語教學之材料..............10
(三)傳統文化之認識與紀錄.............1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0
一、資料的收集與編排.................10
二、研究步驟.....................11
三、章節之規劃....................12
第三節 研究範圍....................13
一、「囡仔」的年齡界定................13
二、「育囡仔」的意涵.................14
三、選材原則與記錄方式................15
(一)選材原則...................15
(二)記錄方式...................16
第四節 育囡仔歌歌謠的集結概況.............16
第二章 育囡仔歌歌謠的形式分析..........19
第一節 育囡仔歌歌謠的句式組織.............20
一、二字句......................20
二、三字句.....................22
三、四字句.....................26
四、五字句.....................29
五、六字句.....................32
六、七字句.....................34
七、七字以上之長句.................38
第二節 育囡仔歌歌謠的結構方式............40
一、類疊......................41
(一)疊字....................41
(二)疊句....................45
二、頂真......................48
三、屬序......................51
四、問答......................54
第三節 育囡仔歌歌謠的聲韻特色............55
一、「聲」的運用..................56
(一)模聲....................57
(二)泛聲....................60
二、「韻」的運用..................63
(一)頭韻....................64
(二)腳韻....................66
第四節 育囡仔歌歌謠的表現手法............76
一、賦法......................78
二、比法......................79
(一)明喻(直喻).................80
(二)夸飾....................82
(三)擬人....................85
三、興法......................88
(一)表音作用..................90
(二)音義兼具..................91
第三章 育囡仔歌歌謠的內容探討.........94
第一節 育囡仔歌歌謠的特質..............94
一、內容淺白簡樸..................94
二、句式自由多變..................95
三、音韻自然悅耳..................98
四、多以起興開頭..................99
五、想像奇特有趣 .................101
六、情感濃烈真切. ................103
七、反映現實生活..................105
八、充滿鄉土風味..................107
第二節 育囡仔歌歌謠內容分析.............109
一、搖籃仔歌歌謠..................112
(一)淺白反複,旨在催眠..............112
(二)寓意子女健壯、反哺孝順之願..........116
(三)寄託子女飛上枝頭成鳳凰之願..........118
(四)藉以舒發情感、撫慰心靈............120
(五)以戲謔與想像的趣味,催眠與自娛........122
二、止啼哭歌歌謠..................124
(一)以利誘方法,誘止囡仔哭泣...........125
(二)以嚇唬方式,遏止囡仔啼哭...........127
三、弄囡仔歌歌謠..................128
(一)手戲歌歌謠..................129
(二)肢體運動歌歌謠................131
(三)呵養歌歌謠..................134
四、消災祈福歌歌謠..................136
(一)消除災恙歌歌謠...............136
(二)祈福歌歌謠.................141
五、訓囡仔歌歌謠...................144
(一)「適時而教」之教育理念與方法.........144
(二)教導為人處事之方,培養良好品德.......146
(三)告誡子女慎選結婚對象............148
(四)勉勵勤奮工作,培養節儉習性.........150
第四章 育囡仔歌歌謠呈現的民俗與文化.......153
第一節 育囡仔歌歌謠中的生育禮俗與文化.........155
一、育囡仔歌歌謠呈現的生育禮俗............156
(一)三日.....................156
(二)二十四日...................158
(三)滿月.....................160
(四)四月日....................163
(五)度晬.....................164
二、育囡仔歌歌謠呈現的生育文化............166
(一)男尊女卑的性別思想..............167
(二)唯有讀書高的科舉觀念.............171
(三)趨吉避凶的禁忌心理..............172
1、語言上的趨吉避凶...............174
2、行為上的趨吉避凶...............176
第二節 育囡仔歌歌謠呈現的婚嫁禮俗與文化........179
一、育囡仔歌歌謠呈現的婚嫁禮俗............180
(一)問名.....................180
(二)送定....................181
(三)完聘....................181
(四)親迎....................186
二、育囡仔歌歌謠呈現的婚嫁文化...........188
(一)明媒正娶的倫理觀念.............189
(二)攀龍附鳳的階級意識.............190
第五章 育囡仔歌歌謠的價值............196
第一節 育囡仔歌歌謠在教育上的價值..........197
一、文學教育....................197
二、語文教育....................201
(一)增進語文能力的發展.............201
(二)提供母語聽說的機會.............206
三、品德教育....................208
第二節 育囡仔歌歌謠在精神生活上的價值........214
一、抒發情感....................215
二、愉悅心性....................219
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222
第三節 育囡仔歌歌謠在民俗文化上的價值........225
一、鄉土語言的保存.................226
二、民俗生活的紀錄.................230
三、民族文化的傳遞.................233
第六章 結論...................238
一、育囡仔歌歌謠之重要...............238
(一)個人方面..................238
(二)社會方面..................239
(三)民族文化方面................240
二、育囡仔歌歌謠之推廣...............240
(一)配合於親職教育...............241
(二)融合於幼稚教育...............242
三、育囡仔歌歌謠之展望...............243
(一)育囡仔歌歌謠的蒐集與編輯..........243
(二)育囡仔歌歌謠與幼兒文學的結合........243
(三)育囡仔歌歌謠的有聲化............244
參考文獻.....................245
附錄.......................259
體例說明........................259
A閩南語育囡仔歌歌謠..................260
B客家語育囡仔歌歌謠..................387
C原住民育囡仔歌歌謠..................40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專書
丁世良、趙放,1991,《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中南卷(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片岡、巖著、陳金田、馮作民同譯,1981,《台灣風俗誌》,台北:大立出版社。
王志忱,1972,《文學原論》,台北:啟德出版。
王夢鷗,1976,《文學概論》,台北:藝文出版社。
王華南,1989,《古意盎然話台語》,台北:笛藤出版圖書有限公司。
王 灝,1992,《成長的喜悅—閩南人的生命禮俗》,台北:臺原出版社。
王琦珍,1994,《禮與傳統文化》,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
王偉昶等,1998,《探索台灣》,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布賴恩•特納著、慧民、王星譯,1991,《地位》,台北:桂冠圖書(股)。
孔吉文、巴奈•母路編,1999,《第二屆原住民音樂世界研討會—童謠篇論文集》,花蓮:財團法人原住民音樂文教基金會。
田哲益,2001a,《台灣的原住民─阿美族》,台北:臺原出版社。
田哲益,2001b,《台灣的原住民─泰雅族》,台北:臺原出版社。
田哲益,2001c,《台灣的原住民─賽夏族》,台北:臺原出版社。
田哲益,2001d,《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田哲益,2001e,《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田哲益,2002f,《台灣的原住民─邵族》,台北:臺原出版社。
田哲益,2002g,《台灣的原住民─排灣族》,台北:臺原出版社。
田哲益,2002h,《台灣原住民的歌謠與舞蹈》,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田哲益,2003i,《台灣的原住民─布農族》,台北:臺原出版社。
田哲益,2003j,《台灣的原住民─鄒族》,台北:臺原出版社。
朱光潛,1982,《詩論》,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朱自清,1986,《中國歌謠》,台北:世界書局(六版)。
朱介凡,1983,《中國兒歌》,台北:純文學出版社(四版)。
朱介凡,1984,《中國歌謠論》,台北:臺灣中華書局(二版)。
朱光潛,1987,《文藝心理學》,台北:金楓書局。
何啟民,1978,《中古門第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何聯奎、衛惠林編,1989,《台灣風土志》,台北:台灣中華書局(八版)。
佚 名,1977,《繪圖童謠大觀》,台北:廣文書局。
佚 名,1983,《親職教育理論探討》,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
佚 名,1985,《愛日齋叢鈔》,北京:中華書局。
呂理政,1992,《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台北:稻鄉出版社。
呂良弼、汪毅夫,1993,《台灣文化概觀》,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宋筱蕙,1989,《兒童詩歌的原理與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 季,1963,《駢廬雜憶》,台北:台灣書局。
李獻璋,1989,《台灣民間文學集》,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李宗桂,1991,《中國文化概論》,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李新魁,1994,《廣東的方言》,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社。
李亦園、楊國樞編,1994,《中國人的性格》,台北:桂冠圖書(股)(再版)。
李如龍,2000,《福建方言》,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杜文瀾輯、周紹良校點,1984,《古謠諺》,北京:中華書局。
杜淑貞,1994a,《兒童文學析論(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杜淑貞,1994b,《兒童文學析論(中)》,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杜淑貞,1994c,《兒童文學析論(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吳 鼎,1988,《兒童文學研究》,台北:遠留出版事業(股)。
吳瀛濤,1994,《台灣民俗》,台北:眾文圖書(股)。
汪敏麟,1985,《台灣地名沿革》,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再版)。
汪毅夫,1997,《客家民間信仰》,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夢元老,1985,《東京夢華錄》,北京:中華書局。
周作人,1982,《周作人先生文集》,台北:里仁書局。
周長楫,1996,《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台灣的傳播》,台北:台笠出版社。
東方孝義,1974,《台灣習俗》,台北:祥生出版社(影印本發行)。
林 良,1976,《淺語的藝術:兒童文學論文集》,台北:國語日報社。
林衡道著、馮作民譯,1978,《台灣的歷史與民俗》,台北:青文出版社(五版)。
林守為,1988,《兒童文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川夫,1990a,《民俗台灣第一輯》,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林川夫,1990b,《民俗台灣第二輯》,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林川夫,1990c,《民俗台灣第三輯》,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林川夫,1990d,《民俗台灣第四輯》,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林川夫,1990e,《民俗台灣第五輯》,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林川夫,1990f,《民俗台灣第六輯》,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林川夫,1990g,《民俗台灣第七輯》,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林衡道,1991,《台灣歷史民俗》,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三版)。
林美容,1993,《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晚報。
林再復,1996,《閩南人》,台北:三民書局(八版)。
林慶勳,2001,《台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出版社(股)。
沈錫倫,1996,《語言文字的避諱、禁忌與委婉表現》,台北:台灣商務(股)。
松村武雄,1978,《童話與兒童研究》,台北:文豐出版公司。
邱彥貴、吳中杰,2001,《台灣客家地圖》,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金榮華,1997,《民間文學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編譯館。
雨 青,1996,《客家人尋根》,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四版)。
品川孝子,1991,《如何做好親子教育》,台北:陳翠霞。
洪英聖,1993,《台灣先住民腳印—十族文化傳奇》,台北:時報文化。
洪進鋒,1993,《台灣民俗之旅》,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洪炎秋,1985,《文學概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三版)。
胡友鳴、馬欣來,2001,《台灣文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胡森永主編,2001,《第五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論文集》,台北縣:富春文化事業(股)。
梁 石,1976,《中國詩歌發展史》,台北:經氏圖書。
韋政通,1987,《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徐文珊,1984,《中國文化新探》,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徐復觀,1990,《中國文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五版)。
殷海光,1988,《中國文化的展望(上)(下)》,台北:桂冠圖書(股)。
浦漫汀,1990,《兒童文學概論》,四川:四川少年兒童文學出版社。
高文達、王立廷合著,1980,《詞匯知識》山東:人民出版社。
高國藩,1995,《中國民間文學》,台北:學生書局。
涂春景,2000,《客話正音講義》,台北:涂春景。
章太炎,1973,《章氏叢書》,台北:世界書局。
婁子匡、朱介凡,1998,《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台北:正中書局。
張春興、楊國樞,1969,《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張天麟,1979,《中國母親底書》,台北:正中書局(十五版)。
張承漢,1994,《社會組織與社會關係》,台北:幼獅文化事業。
張紫晨,1995,《中國民俗與民俗學》,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張振興,1997,《台灣閩南方言記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維安等,2000,《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張勝彥等,2002,《台灣開發史》,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連 橫,1974,《雅堂先生餘集》,台北:連震東。
連雅堂,1979,《台灣通史》,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再版)。
郭廷以,1954,《台灣史事概說》,台北:正中書局。
陳正治,1985,《中國兒歌研究》,台北:親親文化。
陳運棟,1992,《客家人》,台北:東門出版社。
陳運棟,1993,《台灣的客家禮俗》,台北:林經甫(勃仲)。
陳 克,1993,《中國語言民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陳奇祿,1994,《文化與生活》,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
陳幗眉,1995,《幼兒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其南,1997,《台灣的傳統中國社會》,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二版)。
陳正治,1999,《兒童詩寫作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主顯,1999,《台灣俗諺語典卷五—婚姻家庭》,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昭英,2000,《台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台北:正中書局。
陶立璠,1987,《民俗學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鹿憶鹿,1999,《中國民間文學》,台北:里仁出版社。
傅林統,1998,《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二版)。
傑達•馬特拉斯著、李明譯,1990,《社會不平等、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台北:桂冠圖書(股)。
湯一介,1998,《民間風俗志─第九典宗教與民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舒 蘭編,1989a,《中國地方歌謠集成─理論研究(一)》,台北:渤海堂文化。
舒 蘭編,1989b,《中國地方歌謠集成─理論研究(二)》,台北:渤海堂文化。
舒 蘭編,1989c,《中國地方歌謠集成─理論研究(三)》,台北:渤海堂文化。
舒 蘭編,1989d,《中國地方歌謠集成─理論研究(四)》,台北:渤海堂文化。
舒 蘭編,1989e,《中國地方歌謠集成─理論研究(五)》,台北:渤海堂文化。
舒 蘭編,1989f,《中國地方歌謠集成─理論研究(六)》,台北:渤海堂文化。
舒 蘭編,1989g,《中國地方歌謠集成─理論研究(七)》,台北:渤海堂文化。
黃 釗,1970,《石窟一徵》,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黃敬安,1977,《閩南話考證—證說文解字舉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黃敬安,1985,《閩南話考證—荀子、史記、漢書例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黃慶萱,1986,《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
黃光雄等,1991,《教育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黃瑞琴,1993,《幼兒的語文經驗》,台北:五南圖書館出版有限公司。
黃子堯,2003,《客家民間文學》,台北: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楊民康,1992,《中國民歌與鄉土社會》,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楊家駱,1976,《初學記》,台北:鼎文書局。
楊家駱,1985,《中國歌謠—中國俗文學概論》,台北:世界書局(六版)。
葉詠琍,1990,《兒童成長與文學─兼論兒童文學創作原理》,台北:東大圖書(股)。
葉詠琍,1992,《兒童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葉蜚聲、徐通鏘,1998,《語言學綱要》,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葛 琳,1980,《兒童文學創作與欣賞》,台北:康橋出版社。
詹棟樑,1993,《現代教育哲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鈴木清一郎、馮作民譯,1991,《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圖書(股)。
鈴木質,1999,《台灣原住民風俗誌》,台北:台原出版社。
雷僑雲,1988,《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靳洪剛,1994,《語言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寧 可,1998,《閩台文化志─第二典地域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廖漢臣,1980,《台灣兒歌》,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廖鳳池等編譯,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褚東郊,1971,《中國文學研究》,台北:明倫出版社。
劉文三,1978,《台灣早期民藝》,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劉若愚,1983,《中國詩學》,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劉大杰,1987,《中國文學史》,台北:華正書局。
劉勰著、王更生注譯,1988,《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三版)。
劉修吉,1999,《零歲教育的秘訣》,台北:三青國際。
劉還月,2001a,《台灣客家族群史─民俗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還月,2001b,《台灣客家族群史─移墾篇(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還月,2001c,《台灣客家族群史—民俗篇》,南投:台灣文獻委員會。
劉佐泉,2003,《客家歷史與傳統文化》,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潘乃德(Ruth Benedict)著、黃道琳譯,1976,《文化模式》,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蔣 風,1998,《兒童文學原理》,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蔡相煇,1999,《臺灣社會文化史》,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心裡出版社。
鄭天福,1989,《台語根源》,台南:漢風出版社。
鍾敬文編,1970,《民間文學專號》,台北:東方文化。
鍾敬文編,1980,《民間文學概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鍾敬文編,1987,《民間文學專號》,台北:中國民俗學會複印。
鍾敬文編,1989,《歌謠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鍾敬文,1996,《民俗文化學》,台北:中華書局。
簡上仁,1983,《台灣民謠》,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簡後聰,2001,《台灣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魏麗華,2002,《客家民俗文化》,台北: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羅美珍、鄭曉華,1995,《客家方言》,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羅香林,1965,《民俗學論叢》,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羅香林,1981,《客家研究導論》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南天書局。
羅肇錦,2000,《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譚達先,1990,《中國婚嫁儀式歌謠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譚達先,1992,《中國民間文學概論》,台北:貫雅文化。
梶原通好著、李文祺譯,1992,《台灣農民的生活節俗》,台北:臺原出版社。
Chris Barker著、羅世宏等譯,2004,《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
Guy. R. Lefrancois著、李茂興譯,1998,《教學心理學》,台北:弘智文化。
Janice T.Gidson & Louis A.Chandler著、廖鳳池等譯,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Marcel Mauss著、余碧平譯,2003,《社會學與人類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Philip and Barbara Newman著、郭靜晃、吳幸玲譯,1993,《兒童發展》,台北:揚智文化。
Roberta Michnick Golinkoff , Kathy Hirsh-Pasek 著、黃淑俐譯,2002,《小小孩,學說話—0-3歲幼兒語言發展的奧秘》,台北:信誼基金。
S. Freud著、楊庸一譯,1998,《圖騰與禁忌》,台北:志文出版社(再版)。
Sally W. Olds Diane E. Papalia著、黃慧真譯,1989,《發展心理學—人類發展》,台北:桂冠圖書(股)。
Selby B. Beeler著、G. Brian Karas繪,2002,《乳牙掉了怎麼辦?》,彰化:和融出版社。
White著、夏滌生譯,1987,《學齡前的兒童教育》,台北:桂冠圖書(股)。

(二)謠諺專著
片岡•嚴編,1981,《台灣風俗誌》,台北:大立出版社。
王長華編,1999a,《高雄縣境內六大族群傳統歌謠叢書(二)客家山歌》,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王長華編,1999b,《高雄縣境內六大族群傳統歌謠叢書(三)南鄒民歌》,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王長華編,1999c,《高雄縣境內六大族群傳統歌謠叢書(四)魯凱族民歌》,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中國出版公司出版部,1980,《中國民族歌謠選集》,台北:中國出版公司。
田哲益,2002,《台灣原住民歌謠與舞蹈》,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朱介凡,1983,《中國兒歌》,台北:純文學出版社(四版)。
江寶釵編,1997,《嘉義市閩南語歌謠》,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江寶釵編,1998a,《嘉義市閩南語歌謠(一)》,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江寶釵編,1998b,《嘉義市閩南語歌謠(二)》,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江寶釵編,1998c,《嘉義市閩南語歌謠(三)》,嘉義:嘉義市立文化中心。
吳瀛濤編,2001,《台灣諺語》,台北:台灣英文出版社。
李 赫編,1991,《台灣囝仔歌》,台北:稻田出版社。
杜文瀾編,1983,《古謠諺》,台北:世界書局。
林金田編,1997,《台灣童謠選編專輯》,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文寶編,2001,《月娘光光—台灣2001年兒歌一百》,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施福珍編,2000,《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5—埤頭、竹塘、溪洲區》,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邱坤良等,2002 a,《宜蘭縣口傳文學【上】》,宜蘭:宜蘭縣政府。
邱坤良等,2002b,《宜蘭縣口傳文學【下】》,宜蘭:宜蘭縣政府。
邱冠福編,1997,《台灣童謠》,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姚鳳鳴、陳秉坤,1990,《南京歌謠諺語》,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洪國勝編,1992:《魯凱族傳統童謠》,高雄:高雄市台灣山地文化研究會。
洪國勝編,1995a,《雅美族傳統童謠》,高雄:高雄市台灣山地文化研究會。
洪國勝編,1995b,《卑南族傳統童謠》,高雄:高雄市台灣山地文化研究會。
洪國勝編,1997,《鄒族傳統童謠》,高雄:高雄市台灣山地文化研究會。
洪國勝編,1999,《排灣傳統童謠》,高雄:高雄市台灣山地文化研究會。
洪國勝編,2000a,《布農族傳統童謠》,高雄:高雄市台灣山地文化研究會。
洪國勝編,2000b,《阿美族傳統童謠》,高雄:高雄市台灣山地文化研究會。
洪國勝編,2002,《泰雅族傳統童謠》,高雄:高雄市台灣山地文化研究會。
洪敏聰編,2001,《澎湖菜瓜─雜唸》,澎湖:澎湖縣文化局。
胡萬川編,1992a,《石岡鄉閩南語歌謠》,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編,1992b,《石岡鄉客語歌謠》,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編,1993a,《石岡鄉閩南語歌謠(二)》,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編,1993b,《石岡鄉客語歌謠(二)》,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編,1993c,《沙鹿鎮閩南語歌謠》,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編,1993d,《沙鹿鎮閩南語歌謠(二)》,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編,1994a,《大甲鎮閩南語歌謠(一)》,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編,1994b,《沙鹿鎮閩南語歌謠(三)》,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
胡萬川編,1994c,《彰化縣民間文學集1歌謠篇(一)》,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編1994d,《彰化縣民間文學集3歌謠篇(二)》,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編,1995a,《彰化縣民間文學集6歌謠篇(三)》,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編,1995b,《大甲鎮閩南語歌謠(二)》,台中: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王正雄編,1999a,《大安鄉閩南語歌謠》,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王正雄編,1999b,《外埔鄉閩南語歌謠》,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洪慶峰編,2001a,《東勢鎮客語歌謠》,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洪慶峰編,2001b,《東勢鎮客語歌謠(二)》,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胡萬川編,2003,《新屋鄉客語歌謠謎諺(一)》,桃園: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徐運德編,2003,《客家童謠集》,苗栗:中原週刊社。
高殿石編,1990,《中國歷代童謠輯注》,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
康 原、施福珍,1994a,《台灣囡仔歌的故事(一)》,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康 原、施福珍,1994b,《台灣囡仔歌的故事(二)》,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康 原,1996,《台灣囡仔歌的故事》,台北:玉山社。
陳金田編,1981,《台灣童謠》,台北:自立出版社。
舒 蘭編,1989h,《中國地方歌謠集成─台灣兒歌(一)》,台北:勃海堂文化公司。
舒 蘭編,1989i,《中國地方歌謠集成─台灣兒歌(二)》,台北:勃海堂文化公司。
舒 蘭編,1989j,《中國地方歌謠集成─福建(五一)》,台北:渤海堂文化公司。
馮輝岳,1982,《童謠探討與賞析》,台北:國家出版社。
馮輝岳,1995,《兒歌研究》,台北:台灣商務書局。
馮輝岳,1999,《客家謠諺賞析》,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馮輝岳,2002,《客家童謠大家唸》,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黃勁連編,1996,《台灣囡仔歌一百首》,台北:台語文摘出版社。
黃哲永編,1998,《台灣童謠》,嘉義:黃哲永。
楊家駱編,1983,《民間歌謠粵謳》,台北:世界書局(四版)。
楊 慎編,1972,《古今風謠》,台北:宏業書局。
廖漢臣,1980,《台灣兒歌》,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謝武彰編,1982,《中國兒歌三百首》,台北:新將軍出版公司。
謝雲聲編,1971,《閩歌甲集》,台北:東方出版社。
簡上仁編,1992a,《台灣的囝仔歌第一集》台北:自立晚報社。
簡上仁編,1992b,《台灣的囝仔歌第二集》台北:自立晚報社。
簡上仁編,1992c,《台灣的囝仔歌第三集》台北:自立晚報社。
簡上仁編,1999a,《台灣民謠》,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簡上仁編,1999b,《台灣鄉土兒歌合唱曲集(CD書)》,台北:台北縣政府。

(三)論文
江寶釵,1998,〈論嘉義閩南語民間文學的鄉土想像及其區域特色〉,《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台灣省文化處,127-150。
吳宜婷,1996,《台灣當代兒歌研究1945─1995》,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昌基:1977,《中國古代女性倫理觀》,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巫淑蘭,2000,《族群及其文化「本質」─從族群主觀研究出發對台灣族群論述及異文化研究視野做一個補充》,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國俊,1998,〈金門地區兒童歌謠研究〉,《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台灣省文化處,117-139。
周雪美,2000,《台灣客家傳統歌謠的語言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宥秀,2001,《台灣閩南語移民歌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福珍,2002,《台灣囡仔歌創作研究》,東吳大學音樂系音樂學組碩士論文。
陳炎墀,2001,《中國童謠的音樂研究─魏晉南北朝及明朝》,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組碩士論文。
陳淑芬,1994,《具體生活與象徵系統:雅美族的魚類分類與食魚禁忌》,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臧汀生,1989,《台灣閩南語民間歌謠新探》,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盧佑俞,1993,《台灣閩南歌謠與民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期刊論文
王麗容,1994,〈社會變遷中的親職教育需求、觀念與策略〉,《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刊》23,191-216。
姚漢秋,1982,〈談民俗用具、食物的消逝與保存【下】〉,《台灣文獻》33.4,105-143。
姚漢秋,1982,〈談民俗用具、食物的消逝與保存【上】〉,《台灣文獻》33.3,133-152。
婁子匡,1976,〈台灣民俗〉,《台灣文獻》27.1,197-212。
張奮前,1967,〈客家民謠〉,《台灣文獻》18.4,119-139。
曹甲乙,1969,〈童謠集零〉,《台灣文獻》20.1,160-170。
莊金德,1963,〈清代台灣的婚姻禮俗〉,《台灣文獻》14.3,28-70。
連文希,1972,〈客家之南遷東移及其人口的流佈〉,《台灣文獻》23.4,1-23。
黃得時,1952,〈台灣歌謠之形態〉,《台灣文獻》3.1,31-36。
黃得時,1955,〈台灣歌謠與家庭生活〉,《台灣文獻》6.1,31-36。
廖素菊,1967,〈台灣客家婚姻禮俗之研究〉,《台灣文獻》18.1,19-87。
歐陽荊,1970,〈台灣歌謠〉,《台灣文獻》21.2,43-61。
潘 英,1995,〈台灣原住民的族群分類〉,《台灣文獻》46.4,41-62。
盧嘉興,1964,〈台灣的婚禮〉,《台灣文獻》15.3,54-63。
戴炎輝,1963,〈清代台灣之家制與家產〉,《台灣文獻》14.3,1-19。
簡榮聰,1991,〈台灣傳統的生育民俗與文物〉,《台灣文獻》42.2,267-290。
簡榮聰,1991,〈台灣傳統的生育民俗與文物〉,《台灣文獻》42.2,267-292。
簡榮聰,1994,〈台灣傳統生育文化與信仰關係─《台灣生育文化》緒言〉,《台灣文獻》45.1,35-40。

(五)期刊雜誌
啟元文化出版部,1981,《兒童圖書與教育》,台北:啟元文化印行。
亞爾哲著、林桐譯,〈英國的兒歌〉《國語日報兒童文學周刊》,第三七八期。
理科雜誌社出版部,1993,《親子教育生活》,台北:理科親子教育生活雜誌社。
台灣省立嘉義師專,1983,《嘉義師專學報》,第十二期。

(六)工具書
林尹、高明編,1985,《中文大辭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邱文錫、陳獻國編,1996,《台灣閩南語辭典》,台北:樟樹出版社。
徐兆泉編,2001,《台灣客家話辭典》,台北:南天書局。
楊政男等編,1998,《客語字音詞典》,台北:台灣書局。
董忠司編,2000,《台灣閩南語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七)台灣歌謠網站網址
台灣童謠 http://www.chps.ylc.edu.tw/abcd/PAGE/LANGUAGE10.htm
台灣童謠 http://www.taiwan123.com.tw/locbl/CHILDSONG.HTM
台灣童謠 http://www.yjles.tnc.edu.tw/yugin/taiwanese/song.htm
台灣童謠—囡仔歌 http://www.dang.idv.tw/child.htm
台灣歌謠 http://home.pchome.com.tw//happy/8915/new pagez.htm #13
失落的漢學 台灣閩南語 http://neuro.ohbi.net/lostsinica/antem/kid/kidsongl.html
鯤島本土文化園地 http://cmp.nkc.edu.tw/homepage/teacher/t0015/teach.ht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