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1118-01082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1118-010826
論文名稱
Title
從敘事學觀點分析余華的《活著》
A study of Yu Hua's Hua-che from a Narrative Perspectiv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8-07-2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8-08-01
關鍵字
Keywords
敘事學、余華、胡亞敏、小說、《活著》
narratology, fiction, Hua-che, Yu Hua, Hu Ya-mi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8 次,被下載 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7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針對其敘事模式作論述,試圖建構出較完整且具系統性的《活著》敘事手法,分別就敘事視角、敘事時間、敘事情節、敘事結構以及人物及話語分析等方面作探討。而由於余華先生著作極多,本文將以《活著》一書,作為主要分析對象,討論小說當中的人物視角之轉換或是情節之鋪陳等敘事獨特之部分。
情節發展的軌跡以線型為主軸,人物的分析以福斯特的特性論為分類標準,闡述人物性格特徵,不論圓形或扁平人物皆有深度的發揮。環境的構成以社會背景為主,自然環境、與物質產品為輔,在作品中居於從屬的地位,隨著人物的活動不斷變更,呈現方式清晰明確,歷歷在目。小說中的環境多具有象徵意蘊,構成明喻或隱喻的功能。論文中探討了理想讀者所應備的文學能力,並建立敘述閱讀的模式,研究以敘述者為中心的敘述技巧與手段,使小說敘事觀點研究能獲得較完整呈現。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narration in fiction and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more complete and systematical narrative approach for <i>Hua-che</i>. The discussion includes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narrative time, narrative plots,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s and dialog. Although Mr. Yu Hua has written so many works, this essay focuses on <i>Hua-che</i> to discuss its distinctive narrative style, including its point of view transitions and plot elaboration.
The core plot development is linear, and as mentioned above, the character analysis applies the theory of characteristics from E.M. Forster. Whether round or flat characters, they are all deeply presen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environment is based on social background and supplemented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 products, which are both subordinate in the story. As the character activities evolve, the presentation approach remains clear, specific and vivid. Finally, the story environments are mostly implied using similes and metaphors.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literary capabilities required for the ideal reader. A narrative model is also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narrative skills and approaches when the narrator is central to the narra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學位論文審定書+i]
[誌謝+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文獻探討+2]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4]
[第二章:敘述+5]
[第一節:人物視角+5]
[第二節:敘述者的角度+27]
[第三節:敘述時間+32]
[第四節:話語模式+39]
[第五節:非敘事性話語+43]
[第三章:故事+47]
[第一節:情節+47]
[第二節:人物+59]
[第三節:環境+65]
[第四章:閱讀+71]
[第一節:文本類型+71]
[第二節:理想讀者+79]
[第三節:敘事閱讀+83]
[第五章:結論+94]
[參考文獻:+103]
[一、專書:+103]
[二、期刊論文:+104]
[三、學位論文:+10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專書:
1. 大衛‧洛吉(David Lodge)著、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新北:新店區,木馬文化出版,2006。
2. 方祖燊:《小說結構》,臺北市:東大發行,三民總經銷,1995。
3. 王文興:《書和影》,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1990。
4. 王安憶:《小說家的13堂課》,新北:中和區,印刻出版,2007。
5.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里仁書局出版,2009。
6. 王德威:《閱讀當代小說:台灣、大陸、香港、海外》,臺北:遠流出版,1991。
7. 申丹、王麗亞著:《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後經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8.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9. 米克•巴爾:《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譚君強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10.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著、尉遲秀譯:《小說的藝術》,臺北:皇冠文化出版,2004。
11. 余華:《活著》,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7。
12. 李喬:《小說入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86。
13. 周慶華:《文學詮釋學》,臺北:里仁書局出版,2009。
14. 胡亞敏:《敘事學》,臺北:若水堂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4。
15. 胡菊人:《小說技巧》,臺北:遠景出版,1981。
16. 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著、趙德明譯:《給青年小說家的信》,臺北市:聯經出版,2004。
17. 張子樟:《走出傷痕:大陸新時期小說探論》,臺北:東大出版,1991。
18.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3。
19. 張景蘭:《行走的歷史:新時期以來「文革」題材小說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2008。
20. 張德林:《現代小說的多元建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1998。
21. 傅騰霄:《小說技巧》,臺北:洪葉出版,1996。
22. 湯瑪斯‧佛斯特(Thomas C. Foster)作、潘美岑譯:《美國文學院最受歡迎的23堂小說課》,臺北市:采實文化出版,2014。
23. 華萊士.馬丁(Wallace Martin)著、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24. 黃發有:《準個體時代的寫作:二十世紀九年代中國小說研究》,秀威資訊出版,2015年。
25. 愛德華‧摩根‧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臺北市:商周出版,2009。
26. 楊人濱著、愚人譯:《中國後現代:先鋒小說中的精神創傷與反諷》,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出版,2009。
27. 楊昌年:《現代小說》,臺北市:三民書局出版,1997。
28. 趙遠帆:《「死亡」的藝術表現》,北京市:群言出版社,1993。
29. 劉俊著、周憲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導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0. 魯迅:《魯迅全集》卷二,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31. 盧卡其(Georg Lukacs)著、楊恆達譯:《小說理論》,臺北:唐山出版社,1997。
32. 蘇敏逸:《社會整體性觀念與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發生和形成》,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出版,2007。
二、期刊論文:
1. 孔凡娟:〈《活著》的敘事美學追求〉,《北方論叢》,第4期(總第258期),2016年。
2. 王海燕:〈余華論〉,原刊於《江淮論壇》,(1996年4月,合肥),收於《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6年10月。
3. 王益:〈活著,永遠的追問──關於余華小說《活著》的人性化思考〉,《內江師範學院學報》,卷18第3期,2003年。
4. 王鳳秋:〈《活著》──以生命敘事〉,《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7月。
5. 包玲慧:〈「活著的」敘事──讀余華的《活著》〉,《綿陽師範學院學報》,卷32第6期,2013年6月。
6. 匡鑫:〈余華《活著》的雙層敘事結構及其美學特點探微〉,《呂梁學院學報》,卷7第1期,2017年2月。
7. 朱青:〈苦難中的抉擇──論福貴形象〉,《德州學院學報》卷27,2011年7月。
8. 吳寶林:〈問題還是方法──讀余華長篇小說《活著》〉,《溫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卷27第4期,2006年8月。
9. 呂麗:〈苦難中的人性之思──余華小說的主題及其精神向度〉,《當代文藝理論與思潮新探索.學習與探索》,第6期(總第215期),2013年。
10. 李丹丹:〈《活著》內在意蘊解讀〉,《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卷29第5期,2010年9月。
11. 李娜:〈笑著活下去──余華《活著》中主人公福貴的生存啟示〉,《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卷26第6期,2010年12月。
12. 李曉洪:〈活著與死去──解讀《活著》中的中國式生存哲學〉《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5期(總第18期),2013年。
13. 林若紅:〈余華小說《活著》的孤獨意識〉,《福州師專學報》,卷22第一期,2002年2月。
14. 袁應該:〈為何「活著」──論余華的《活著》〉《黔西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期,2017年6月。
15. 張勇:〈以寫實方式展開對苦難的敘述、追溯和救贖──論余華長篇小說《活著》〉,《巢湖學院學報》,卷10第2期,(總第89期),2008年。
16. 喬軍豫:〈用「活著」對抗死亡──論余華的小說《活著》展示的生命信念〉,《昌吉學院學報》,第2期,2010年。
17. 劉樹娟:〈上帝死了語境下生命的支撐──讀余華小說《活著》〉,《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期,2012年
18. 鄭阿平:〈中國式的生存哲學的闡釋──解讀《活著》〉,《唐都學刊》,卷23第4期,2007年7月。
19. 韓婷婷:〈存在之思與現實之痛──也談余華小說《活著》〉,《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1期(總第44期),2018年。
20. 魏家文、楚亞萍:〈從《活著》看余華小說的生命意識〉,《畢節學院學報》,卷28第10期(總第123期),2010年。
三、學位論文:
1. 王蕾蕾:《余華《活著》的版本改編與受難、救贖主題研究》,中國河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2. 周東升:《余華小說創作風格研究一兼論余華作品中的表現主義元素》,中國西南交通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3. 和彩霞:《余華小說的敘事模式淺析》,中國河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4. 林喜敬:《從《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看余華的生存哲學》,中國青島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5. 徐瑀絃:《余華長篇小說的承襲與轉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6. 張玲:《余華《活著》中的死亡敘事及修辭處理》,中國福建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7. 郭子維:《余華小說中文革見證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8. 陳禹:《余華長篇小說的敘事研究》,中國重慶師範大學,文藝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9. 陳純塵:《余華小說研究》,中國福建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10. 游舒晨:《論余華小說的主題與書寫策略》,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11. 賀靖婷:《「生命不該承受之重」──《活著》悲劇性新探》,中國中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12. 楊思佳:《從《活著》到《第七天》看余華小說中的人類生存困境》,中國西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7年。
13. 劉怡秀:《余華長篇小說中的欲望書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1年。
14. 劉敏:《《活著》:小說與電影敘事藝術之比較》,中國西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15. 鄧柏淵:《余華、蘇童小說的青少年成長經驗書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16. 鄭慧婷:《從《活著》管窺人的生存樣態》,中國西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17. 錢海鼎:《生死觀視野中《活著》的生與死》,中國雲南大學人文學院,文藝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18. 謝欣哲:《余華長篇小說中的男性書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19. 謝樺瑩:《生命之傷與情──余華小說「先鋒性」的發展歷程》,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