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2101-12132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2101-121329
論文名稱
Title
金融機構合併對經營利益及員工權益的影響研究-以臺銀,土銀,中信局為例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n the Operational Advantages and Employees' Rights In The Case of Merger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 The Case of Merger of Bank of Taiwan, Land Bank of Taiwan and Central Trust of Chin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9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1-06-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1-07-02
關鍵字
Keywords
效率理論、金融控股公司、員工權益、金融機構合併法、經營利益、金融機構、綜效
Bank Holding Company, Merger, Operational Advantages, Financial Institution, Synergy, Efficiency Theory, Employees' Rights, Financial Institution Merger Ac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9 次,被下載 793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7936 times.
中文摘要
論文提要內容:
目前國際間的主要金融國家正面臨著銀行「合併整合」與「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台灣地區的金融機構亦受國際各大銀行間合併潮流與導引效應,在財政部推動與「合併政策」的引導下,為因應國、內外金融市埸競爭,銀行間的「合併」及「全球化」是必然的趨勢現象。
就銀行合併理論的動機而言,「合併」要為積極(自願)性的合併,是積極尋找業務「同質性低」、金融「互補性高」與經營體質佳的目標銀行,透過銀行合併的方式,可形成1+1>2的「合併效應」,產生銀行合併的「綜效效益」,達成合併後銀行的價值大於合併前個別銀行價值的總和,才具有銀行合併的實質意義與價值。

本研究以台銀、土銀、中信局合併的個案為例,論述其合併的「經營利益」及對「員工權益」的影響,其研究方向的重點內容。
1、「經營利益」部份:(1)政府提供租稅誘因,具優惠的實質利益。
(2)增加營業據點,提高市埸佔有率。
          (3)業務多元化、跨業經營、分散風險。
(4)提高國際信用評等、取得較低的國際資金成本。
(5)提升金融技術及創造金融效率。

2、「員工權益」部份:(1)三行局員工工作權益的基本規範。
          (2)合併時員工工作權益的約定及保障。
(3)合併時員工轉任新子公司的工作權益問題。
(4)三行局合併工作權益的補償問題。
(5)合併時其他工作權益(工作職等、特別休假、離職及轉任、年資結算、未來子公司民營化..等)的補償問題。

並輔以美、日兩國著名銀行間的合併個案為例,剖析研究其合併的主要經營利
益。由綜效效應及利益的比較分析與交叉相互探討驗証,藉由國外銀行合併的實
証經驗研究結果,引述推論三行局合併可行性的程度,提供政府主管機關、三行
局、國內銀行業及各界的合併參考。

有鑑於國外銀行業合併的失敗率很高,經本論文深入探討與研究,提出銀行合併時,對於未能量化而無法有效評估的潛在不利因素,更要加以重視。例如:銀行員工不安定和焦慮的壓力問題、內部人事、規章、制度的整合問題、企業文化不同的融合問題、業務及資訊系統接軌的吻合問題、員工抗爭衍生的社會問題..等,諸多潛在性的不利因素,都會嚴重抵銷及侵蝕合併的綜效利益,甚至於形成銀行間合併失敗的主因。
綜上所述結論,「潛在性的不利因素」是規劃銀行合併評估分析時,首要慎重審思及研究探討的問題,可供日後國內金融業與各界做為銀行合併時的決策參考。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對象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步驟 3
第五節 論文內容結構 5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及合併法律規範 7
第一節 購併(M&A)的名詞定義 7
第二節 合併的分類與類型 11
第三節 合併的動機理論 17
第四節 金融機構合併的法律問題 22
第五節 金融機構合併的作業程序及法律效果 38

第三章 台銀、土銀、中信局的組織結構及現況分析 45
第一節 組織企業文化背景與人事組織結構分析 46
第二節 台銀、土銀、中信局金融業務種類現況及規模分析 61
第三節 台銀、土銀、中信局的經營績效分析 72

第四章 台銀、土銀、中信局合併的經營利益 76
第一節 台銀、土銀、中信局合併策略的評量 76
第二節 台銀、土銀、中信局合併的經營利益 108
第三節 台銀、土銀、中信局合併經營利益的評論分析 117

第五章 台銀、土銀、中信局合併對員工權益的影響 121
第一節 台銀、土銀、中信局合併員工工作權益的保障 121
第二節 台銀、土銀、中信局員工工作權益的約定 124
第三節 台銀、土銀、中信局合併工作權益的補償問題 12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1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45

參考文獻 146
(中文部分) 146
(英文部份) 149

附錄一 台灣地區金融業產生「合併動機」的原因研究分析 151

附錄二 金融機構合併的結合審查 156

附錄三 金融機構合併法 176

附錄四 公司法相關法條摘錄 184

附錄五 台灣地區金融危機事件的合併案例彙總整理表 187

表 目 錄
表【2-3-1】合併動機理論主要分類表 17
表【3-1-1】台灣銀行等三家行局組織單位結構及員工人數分析表 51
表【3-1-2】土地銀行等三家行局組織單位結構及員工人數分析表 53
表【3-1-3】中央信託局等三家行局組織單位結構及員工人數分析表 55
表【3-2-1】台銀、土銀、中信局金融業務種類彙總表 63
表【3-2-2】台銀、土銀、中信局金融經營基本資料表 64
表【3-2-3】台銀、土銀、中信局存款、放款及市埸佔有率統計表 66
表【3-2-4】台銀、土銀、中信局存款結構分析表 67
表【3-2-5】台銀、土銀、中信局放款對象別結構表 69
表【3-2-6】台銀、土銀、中信局資本的適足率及信用評等表 70
表【3-3-1】台銀、土銀、中信局最近三年經營成果表 73
表【3-3-2】台銀、土銀、中信局最近三年財務狀況表 73
表【3-3-3】三行局ROA&ROE指標分析彙總表 74
表【4-1-1】華僑銀行與北港信合社併前基本資料 84
表【4-1-2】誠泰銀行與新竹二信合併前基本資料 86
表【4-1-3】誠泰銀行與台中八信合併前基本資料 86
表【4-1-4】泛亞銀行與高雄十信合併前基本資料 88
表【4-1-5】美國著名銀行合併個案綜效利益比較分析表 90
表【4-1-6】日本著名銀行合併個案綜效利益比較分析表 91
表【4-1-7】國內銀行合併個案綜效利益比較分析表 92
表【4-2-1】台銀、土銀、中信局合併的基本利益研究彙總整理分析表 114
表【5-3-1】三行局員工的工作報酬內容分析比較表 132
表【5-3-2】三行局員工的福利內容分析比較表 135
附表【1-1】台灣地區金融市場銀行業總分支機構統計表 151
附表【1-2】全球著名金融合併案(超過100億美元)個案說明表 154
附表【2-1】符合採簡化作業之結合類型 175
附表【4-1】公司法相關法條摘錄表 184
附表【5-1】台灣地區金融危機事件的合併案例彙總整理表 187

圖 目 錄
圖【1-4-1】研究架構流程圖 4
圖【2-2-1】存續合併公司圖示 13
圖【2-2-2】創立合併公司圖示 14
圖【2-4-1】國內金融機構體系中銀行業經營環境五力分析圖 37
圖【2-5-1】台灣地區金融機構合併作業流程圖 41
圖【3-1-1】台灣銀行組織系統架構圖 50
圖【3-1-2】台灣土地銀行組織系統架構圖 52
圖【3-1-3】中央信託局組織系統架構圖 54
圖【3-1-4】三行局員工及組織價值觀曲線圖 57
圖【4-1-1】德國綜合銀行的經營結構圖 103
圖【4-1-2】美國銀行控股公司的經營結構圖 103
圖【4-1-3】英國金融集團的經營結構圖 104
圖【4-1-4】三行局合併的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結構圖 106
附圖【1-1】台灣地區金融業合併動機流程圖 155
附圖【2-1】金融機構合併的結合行為規範流程圖 16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壹、書籍
1 、丁明勇譯,管理學,滄海書局,民國83年11月。
2 、王泰允,企業購併實用,遠流出版公司,2000年3月。
3 、方世榮,人力資源管理,華泰書局,民國84年1月。
4 、方向明主編,李王玲、程雲傑編繹,世紀併購,香港三聯書店,2000年8月。
5 、伍忠賢,企業購併理論與實論-全球投資觀點,新陸書局,民國89年3月。
6 、伍忠賢,企業購併聖經,遠流出版公司,2000年2月。
7 、李茂興,管理概論-理論與實務,曉園出版公司,1992年2月。
8 、何之邁,公平交易法專論(二),三民書局,民國86年3月。
9 、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熊秉元,經濟學(上冊)跨世紀新趨勢2000,雙葉有限公司,1996年5月。
10、邱淑暖譯,財務管理,新陸書局,民國85年6月。
11、林柄滄,成功的企業購併,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2000年6月。
12、林麗寬譯,企業力結合-企業購併&聯盟教戰手冊,中國生產力中心,1999年9月。
13、范建得、莊春發,公平交易法(第一冊),漢興書局,1999年3月。
14、相呎幸悅著,林韓菁譯,日本金融大改革,三民書局,民國90年1月。
15、陳海鳴,管理概論-理論與台灣實證,華泰書局,1995年2月。
16、陳隆麒,現代財務管理-理論與應用,華泰書局,民國82年1月。
17、陳櫻琴,經濟法理論與新趨勢,翰蘆圖書公司,1998年10月。
18、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務,自行出版,1993年2版。
19、張竣傑,證券分析師-投資學,來勝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8年1月。
20、蕭峰雄,產業經濟學,植根公司,1996年8月。
21、蘇永欽,經濟法的挑戰,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3年5月。
22、中華信用評等股份有限公司,銀行評等準則,未發行出版,民國86年6月。
23、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利用金融控股公司推動綜合銀行相關政策法規之研究,未發行出版,民國88年12月。

貳、論文

1 、王國蔘,企業購併之法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6月。
2 、王富民,金融機構購併動機之個案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國89年6月。
3 、李伶珠,中美兩國企業購併動機差異之理論研究,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
論文,民國80年7月。
4 、李錦芬,台灣地區信用合作社與本國銀行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之研究比較,    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5 、吳大中,企業購併對勞資關係影響之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6年7月。
6 、邱杏茹,影響本國銀行購併因素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7 、林永隆,企業購併綜效在財務上探討,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民國87年6月。
8 、林孟宏,銀行購併後企業文化與績效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9 、陳志光,我國企業購併前後綜效及經營績效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0年7月。
10、陳志賢,商業銀行購併績效之實証研究-多變量因素分析法下之結果,朝陽
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88年6月。
11、許李瑋,我國銀行業購併之績效與綜效之實証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7月。
12、黃明琦,台灣金融機構購併前後績效與綜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
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13、張鴻基,我國公平交易法對多角化結合規範之探討,台北大學經濟系碩士論
文,民國89年6月。
14、劉禹政,論金融機構合併-以商業銀行併信用合作社為例,淡江大學國貿系
碩士論文,民國88年6月。
15、魏美玉,從銀行業跨業合併探討台銀與華銀合併可行性研究,國立台灣大學   
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6月。

參、期刊及年報
期刊部份:
1 、月旦法學雜誌,第69期,2001年1月。
2 、月旦法學雜誌,第70期2001年2月。
3 、公平交易季刊第6卷第2期,民國87年4月。
4 、公平交易季刊第6卷第4期,民國87年10月。
5 、中央銀行季刊第22卷第1期,民國89年3月。
6 、台灣銀行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6卷第4期,民國89年4月。
7 、台灣銀行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6卷第11期,民國89年11月。
8 、台灣銀行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6卷第12期,民國89年12月。
9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1卷第4期,民國87年1月。
10、金融研訓,第93期季刊,民國88年4月。
11、金融研究,第29卷第4期,民國86年7月。
12、金融財務,第五期,民國89年1月。
13、亞太經濟管理評論,第2卷第2期,1999年3月。
14、財稅研究,第29卷第4期,民國86年7月。
15、華信金融季刊,第5卷,民國88年6月。
16、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5卷,民國86年6月。
年報部份:
1、中央信託局,民國86年~88年年報。
2、台灣土地銀行,民國86年~88年年報。
3、台灣銀行民國86年~88年年報。

肆、政府出版品
1、中央存款保險公司,金融機構合併之研究,民國84年5月。
2、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金融統計月報表,民國89年12
月。
3、司法院,公報第41卷第9期,民國88年9月出版。
4、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基準法暨附屬法規解釋令彙編,民國86年4月。
5、財政部金融局,民國89年12月金融業務統計輯要第279期,民國90年2
月出版。
6、財政部金融局,常用金融法規彙編,民國83年6月。
7、財政部中華民國加強儲蓄推行委員會,金融研究報告(89-07),「迎接金融機
構合併與跨業經營新紀元及我國金融監督管理應有新方向。」研討會會議記錄,民國89年4月。
8、財政部中華民國加強儲蓄推行委員會,金融研究報告(89-15),「美國大通銀行與摩根銀行合併相關訊息報告」,民國89年10月。
9、財政部中華民國加強儲蓄推行委員會,「主要金融市埸金融機構合併簡介」,民國87年10月。

[英文部份]
壹、書籍
1 、Brealey, R. A. & Stewart C. M.(1988).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P62-50.
2 、Brigham, E.F., and Gapenski, L.C., ( 1991). Financial Management-Theory and Practice, 6th ed., The Dryden Press.
3 、Denison, D.R. (1985). Bring corporate culture to the bottom lin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2(3), 74 - 82.
4 、Edward W. Reed & Edward K. Gill (1989). Commercial Banking (Fourth Edition). Prentil Hall P.53-54.
5 、J. Fred Weston, Kwang S. Chung, Juan A. Siu(1998). Takeovers, Restructuring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econd edition), (New Jersey :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P.4~5 Stanley Foster Reed, Alenandra Reed Lajoux (1995), The Art of M&A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IRWIN) P.4~5.
6 、J. Fred Weston, Kwang S. Chung, Juan A. Siu(1998). Takeovers, Restructuring,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P.5, (second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7、Max M Habeck(2000) ,After Merger:Seven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 post-merger intergration;P.22。”As confirmed by our study of 115 companies worldwise, the majority of all mergers some 58%-ultimately fail.”;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8 、Patrick A. Gaughan(1996), Merger, Acquisitions, and Corporate Restruturing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P.104~105
9 、Pettway, R. and J.W. Trifts(1985), “Do Banks Overbid When Acquiring Failed Banks, ”Financial Management, 14, 5-15.
10、Philip Kother(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eighth edition), P.70~72(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11、Philip Kotler(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8th Edition, P.282~P283).
12、P.S. Sudarsanam(1995), The Essenc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 (New York), P.15-17.
13、Robbins, S.P. (1990). Organization theory: Stru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York: Prentice-Hall.
14、Scherer, F.M. and D. Ross (1990), 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s Performance, 3rd ed., Boston : Houghton Mifflin, P.184~185.
15、William D. Miller(1995), Commercial Bank Valu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P.59-60).

貳、期刊
1 、Amihud, Y. and B. Lev (1981), “Risk Reduction as a Managerial Motive for Conglomerate Merger,”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605-617.
2 、Amihrd, Y., P. Dodd, and M. Weinstein (1986), “Conglomerate Mergers, Managerial Motives and Stockholders Wealth,”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0, 401-410.
3 、Allen, Berger(1999),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Jour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3.
4 、Bradley, M., A. Desai, and E.H.Kim (1983), “The Rationale Behind Interfirm Tender Offers: Information or Synergy,”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1, 183-206.
5 、Bradley, M.(1980), “Interfirm Tender Offer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Journal of Business, 54, 345-376.
6 、Bradely, M., Desai and E. H. Kim (1988), 「Synergistic gain from Corporate acquisition and their division between the Stockholders of target and acquisition-firm.」, Journal of Finance Economics 21, P.3~40.
7 、Bradley, M., A. Desai, and E.H. Kim (1988), “Synergistic Gains from Corporate Acquisitions and their Division Between the Stockholders Target and Acquiring Firm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1,3-40.
8 、Choi. D., Dowling W. A., & Philippatos, G.C.(1995). Effect of mergers on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 studay of the indrstry in transi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Vol. 11, P.1~14.
9 、Eckbo, E.B. (1983), “Horizontal Mergers, Collusion, and Stockholder Wealth,”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1,241-273.
10、Firth, M. (1980), “Takeovers, Shareholder Return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35-260.
11、Gilberto, M.S. and N.P. Varaiya (1989), “The Winner’s Curse and Bidder Competition in Acquisitions: Evidence from Failed Bank Auctions,” Journal of Finance, 44, 59-76.
12、Gordon, G., & Ditmaso, N. (1992). Predict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 from organizational cultur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y, 29(6), 783-798.
13、Hannan, T.H. and S.A.Rhoades (1987), “Acquisition Targets and Motives: The Cas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Statistics, 69, 67-74.
14、Mueller, D.C.(1997), Merger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consideration,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Vol. 12, P.655~685.
15、Rhoades, S.A. (1998).The efficiency effects of bank merger :
An overview of case strdies of nine merger.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2 No.3, P.273-291.
16、Stillman, R. (1983), “Examining Antitrust Policy Towards Horizontal Merg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1, 225-240.
17、Stigler,G.(1950),Monopoly and Oligopoly by merge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40, PP.23-24.
18、Seth, A. (1990). Sources of value creation in acquisitions: An empirical incestig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1(6), 195-201.
19、Travlos, N.G. (1987), “Corporate Takeover Bids, Methods of Payment, and Bidding Firms’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42, 943-963.
20、Trautwein, F. (1990),「Merger Motives and Merger Prescripti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Dec.
21、Verbeke, W. M., & Hessels, M. (1989). Exploring the conceptual explanision within the field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5(3), 303-329.
22、Williamson, O.E. (1968), Economies as an Anti-Trust Defense: The Welfare Trade-Off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9,PP.18-36.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