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3110-20511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3110-205112
論文名稱
Title
符號與機器:論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Signs and Machine:On《Kafka on the Shore》by Murakami Haruki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0-06-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7-03
關鍵字
Keywords
村上春樹、普魯斯特、卡夫卡、符號、機器、德勒茲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0 次,被下載 3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4 times.
中文摘要
《海邊的卡夫卡》在小森陽一的評論下,被指為一部「處刑小說」。小森陽一從九零年代後期,從以文本理論作為文學的內部批評轉為以文化意識形態、歷史批評為主的外在批評為其研究方法,而對日本二次大戰戰後責任的問題,一直是小森陽一所關心的課題。筆者認為,縱然小森陽一的《村上春樹論:精讀海邊的卡夫卡》提供讀者以歷史為背景來理解《海邊的卡夫卡》,但其批評方法如同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也造就了一種符號能指對應式的解讀。本論文的工作,即是以法國當代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兩個文學概念-符號、機器,來嘗試爲《海邊的卡夫卡》平反。筆者認為,二戰後嬰兒潮的村上春樹這一代,歷經大學學運、社會經濟起飛直至日本當今現代化的整個過程,巨細靡遺地體現在村上春樹的小說當中,《海邊的卡夫卡》所描述的關於伊底帕斯(Oedipus)、歷史與暴力的問題,不但是村上春樹本人所關切的問題,更以一種群體性的表述位置讓我們無法迴避。筆者運用德勒茲的概念來解讀《海邊的卡夫卡》,是為破除符號能指權威的迷思,另一方面,也經由符號系統的開展讓我們更深入探討《海邊的卡夫卡》當中的歷史與暴力問題。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導論................................................................................................................................1
一、問題的提出......................................................................................................1
二、章節概述..........................................................................................................4

第一章 符號系統的開展及其衍生…………………………………………………6
前言………………………………………………………………………………6
第一節 符號的詮釋與本質的發現……………………………………………..7
一、四種符號………………………………………………………………….8
二、四種時間…………………………………………………………………10
三、符號的學習……………………………………………………………....11
四、本質的發現:藝術符號………………………………………………......12
五、小結……………………………………………………………………....15
第二節 《海邊的卡夫卡》當中的符號圖式……………………………………18
一、伊底帕斯(Oedipus)符號………………………………………………19
二、歷史符號…………………………………………………………………22
三、暴力符號…………………………………………………………………25
四、藝術符號的體驗:圖書館………………………………………………..30

第二章 從符號論到文學機器……………………………………………………..34
前言……………………………………………………………………………..34
第一節 符號論到機器論………………………………………………………35
一、反邏各斯(anti-logos)的符號論………………………………………..35
二、普魯斯特的文學機器………………………………………………….. .36
三、欲望機器……………………………………………………………….. .37
1、對欲望的重新認識...............................................................................38
2、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到精神分裂分析(Schizoanalysis).............................................. .......39
3、欲望的自由聯結與無意識生產...........................................................40
第二節 文學機器的運作:關於《追憶似水年華》……………………………42
一、理智的延遲到來…………………………………………………………42
二、部分與整體……………………………………………………………....43
三、三個層次…………………………………………………………………45
四、做為生產的三種機器……………………………………………………46
五、各種視點的並存…………………………………………………………48
第三節《海邊的卡夫卡》:一部歷史機器…………………………………….49
一、作為歷史的學運與今後對的事…………………………………………50
二、欠缺的東西………………………………………………………………53
三、兩側的模糊與混沌………………………………………………………55

第三章 表述行為的群體性………………………………………………………..57
前言……………………………………………………………………………..57
第一節 卡夫卡文學的示範……………………………………………………58
一、少數(弱勢)文學……………………………………………………...58
二、表達的手法(書信、短篇小說、長篇小說)………………………....61
三、法律:一部抽象機器……………………………………………………..64
四、抽象機器到欲望機器……………………………………………………65
五、機器的配置(assemblage).........................................................................69
第二節 《海邊的卡夫卡》當中的群體性表述.................................................72
一、被規定的和被排除在外的………………………………………………73
二、中心的空白………………………………………………………………78
1、布拉格的猶太人....................................................................................78
2、K的審判………………………………………………………………79
3、學運-自我療癒....................................................................................80
4、失去語言的狀態……………………………………………………....82

結論:符號與機器…………………………………………………………………....8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專著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上)、(下),賴明珠 譯,台北:時報文化,2003。
村上春樹,《黑夜之後》,賴明珠 譯,台北:時報文化,2005。
村上春樹,《旋轉木馬的終端》<前言>,賴明珠 譯,台北:時報文化,1999。
村上春樹,《聽風的歌》,三十周年紀念版,賴明珠 譯,台北:時報文化,2009。
村上春樹,《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賴明珠 譯,台北:時報文化,2004。
村上春樹,《發條鳥年代記》(一)、(二)、(三),賴明珠 譯,台北:時報文化,1995-1997。
村上春樹,<給台灣讀者的一封信>,收錄於:《尋羊冒險記》,賴明珠 譯,台
北:時報文化,2001。
小森陽一,《村上春樹論:精讀海邊的卡夫卡》,秦剛 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傑˙魯賓(Jay Rubin),《聽見100%的村上春樹》,周月英 譯,台北市:時報文
化,2004。
雷諾˙博格,《德勒茲論文學》,李育霖 譯,台北:麥田出版,2006。
吉爾˙德勒茲,《普魯斯特與符號》,姜宇輝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
吉爾˙德勒茲、菲力克斯˙迦塔利,《卡夫卡》,張祖建 譯,湖南文藝出版社,
2007。收錄於:吉爾˙德勒茲、菲力克斯˙迦塔利,《什麼是哲學》,
張祖建 譯,湖南文藝出版社,2007。
吉爾˙德勒茲,《哲學與權力的談判-德勒茲訪談錄》,劉漢全 譯,北京:商務
印書館,2001。
吉爾˙德勒茲,《德勒茲論傅柯》,楊凱麟 譯,台北:麥田,2000。
吉爾˙德勒茲,<文學與生命>,收錄於:吉爾˙德勒茲 著,《哲學的客體:德
勒茲讀本》,陳永國、尹晶 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張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台北:書林,2005。
羅貴祥,《德勒茲》,台北:東大發行,1997。
卡夫卡(Franz Kafka),《變形記:卡夫卡短篇小說選》,李文俊等 譯,台北:商周出版,2005年。
李春燕,<一個人類的預言>,收錄於:《相約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的世界》,雷世文 主編,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林少華,《為了靈魂的自由》,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0。
楊炳菁,《後現代語境中的村上春樹》,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黑古一夫,《村上春樹:轉換中的迷失》,秦剛、王海藍 譯,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
麥永雄,《德勒茲與當代性-西方後結構主義思潮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批評與真實》,溫晉儀 譯,台北:桂冠,1997。
康德,《判斷力批判》,鄧曉芒 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楊照,<記號的反叛>,收錄於《遇見100%得村上春樹》,鄭栗兒 主編,台北:
時報出版,1998。
內田樹,《當心村上春樹》,楊偉、蔣葳 譯,台北:時報文化,2009。
平野嘉彥,《卡夫卡:身體的位相》,劉文柱 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陳瑞文,《阿多諾美學論:評論、模擬與非同一性》,台灣:左岸文化,2004。
陳瑞文,《美學革命與當代徵候評述》,台北市立美術館,2003。



二、期刊、論文
楊炳菁,<歷史記憶與文學語言-評小森陽一的村上春樹論:精讀《海邊的卡夫卡》>,外國文學,2008年第4期。
范苓,<《海邊的卡夫卡》:二元結構的形而上學意義-論村上春樹為戰後日本尋找的解脫出口>,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第3期。
崔增寶,<從欲望的壓抑到欲望的表達-德勒茲後現代唯物主義欲望觀的轉向>,求是學刊(SEEKING TRUTH),2009年7月,第36卷第4期。
于奇智,<欲望機器>,外國文學(Foreign Literature),2004年第6期。
黃文前,<德勒茲與加塔利精神分裂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點>,國外理論動態,2007年第10期。
朱立元、胡新宇,<卡夫卡與文學機器-淺析德勒茲與瓜塔里的文學理論>,中外文化與文論(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2009年02期。
張明敏,<村上春樹研究-以村上的翻譯與被翻譯為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
學應用日語系第一屆碩士論文,臺灣,2003年7月。
楊書評,<後殖民主義話語的文學表達-從村上春樹小說《海邊的卡夫卡》談起
>,晉陽學刊,2009年第1期。
孫樹林,<論村上春樹現象>,外國文學(Foreign Literature),1998年第5期。
魏大海,<村上春樹小說的異質特色-解讀《海邊的卡夫卡》>,外國文學評論,
2005年第3期。

三、電子文獻
陳瑞文,<關於德勒茲機器視野的幾則筆記>,網址:http://www.sancf.org.tw/SANCF/forum_detail.php?typeid=16&fid=43
楊凱麟論文平台,網址:http://kailinyang.info/intro-TraditionalChinese.htm
川本三郎,<村上春樹的世界>,賴明珠 譯,網址: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TimesHtml/authors/murakami_haruki/about/15.html
東京專訪村上春樹�洪金珠,網址:http://www.readingtimes.com.tw/TimesHtml/authors/murakami_haruki/about/05.html

貳、外文部分

一、書籍、專著
Gilles Deleuze,《Proust & signs》, translated by Richard Howar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0.
Gilles Deleuze and Félix Guattari,《Kafka: 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 translated by Dana Pola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6.
Gilles Deleuze and Félix Guattari,《Anti-Oedipus: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 translated by Robert Hurley, Mark Seem, and Helen R. Lan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3.
理查德˙伯頓(Burton˙R.),《The Arabian Nights》,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夏目漱石,《虞美人草》,日本:新潮社出版,1988。
夏目漱石,《礦工》,久大印行:久博總經銷,1990。
村上春樹,<Of Walls and Eggs>,《文藝春秋》,Published by BUNGEISHUNJU
Ltd. Tokyo JAPAN,2009年四月號。

二、期刊、論文
Mcdonald, Christie, The Proustian revolutio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French Novel, Eds. Timothy Unw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Cambridge Collections Onli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03 July 2009,
http://cco.cambridge.org/extract?id=ccol0521495636_CCOL0521495636A008

Dodd, Bill, The case for a political reading,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Kafka,
Eds.Julian Pree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Cambridge
Collections Onli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03 July 2009,
http://cco.cambridge.org/extract?id=ccol0521663148_CCOL0521663148A010

Ellison, David, Proust and posterity,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Proust, Eds.
Richard Bal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Cambridge
Collections Onli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03 July 2009,
http://cco.cambridge.org/extract?id=ccol052166019x_CCOL052166019XA015

Ungar, Steven, The third term: literature between philosophy and critical theory,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odern French Culture, Eds.
Nicholas Hewit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Cambridge
Collections Onli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03 July 2009,
DOI:10.1017/CCOL0521791235.010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