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4105-12010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4105-120102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縣地方派系之研究
A Study of Kaohsiung County Political Faction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3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5-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7-04
關鍵字
Keywords
地方派系、高雄縣、政黨政治
political party politics, political factions, Kaohsiung County, local faction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988 次,被下載 635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98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352 times.
中文摘要
台灣在政黨政治未成形時期,地方派系完全掌握了政治資源,掌控政局走向,因此派系實力往往凌駕政黨之上,成為主導台灣政治的主流力量。高雄縣是地方派系對立尖銳、各據政治版圖、各擁政治資源的地區,各項公職人員選舉無不以地方派系為馬首是瞻。
本研究應用檔案法和田野研究法,探索地方派系起源、發展及運作模式,以及政黨輪替前後各派系勢力消長情形。研究主要發現不論政黨輪替前或政黨輪替後,黑派都是最大派,白派第二,紅派居三,黃派第四,青派最末。各派系掌握的票數,黑派約二十萬到二十五萬票,白派約十五萬到二十萬票,紅派約七萬到十萬票,黃派約三萬至五萬票,青派約三萬至四萬票。
2005年5月14日,台灣舉辦任務型國大代表選舉,選舉結果最新民意印證了本文研究結論,亦即黑派還是最大派,得票比例為57.46%,比紅、白派之38.81%多了18.65%。2005年6月7日,任務型國大代表複決立法院修憲案,通過立法委員從第七屆起減半,任期改為四年,並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此一憲政變革勢必遷動地方派系版圖,未來台灣政局發展、政黨走向、地方派系勢力消長趨勢如何,有待觀察?
關鍵詞:政黨政治、地方派系、高雄縣。
Abstract
Before political party politics was not formed in Taiwan, local factions completely took control of political resources and the directions of political situations. So political factions usually dominated political parties and were the mainstay power that dominated Taiwan politics. In Kaohsiung County, local factions are severely competitive, have their own political territories, and have grabbed political resources. So local political factions are the predominant influencing force in elections for political positions.
This study used document method and field research method to explore the origins, development and operating models of local factions and how the local factions of political parties have strengthened or weakened in the wake of the rising to power of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The study has found out that the Black Faction has remained the largest one despite the shift of national ruling power, followed by the White Faction, the Red Faction, the Yellow Faction, and the Green Faction in order of strength. The votes that the Black, the White, the Red, the Yellow, and the Green faction can control are as follows: about 200,000 to 250,000, about 150,000 to 200,000, about 70,000 to 100,000, about 30,000 to 50,000, and about 30,000 to 40,000 respectively.
On May 14, 2005, Taiwan people elected their mission-specified National Assembly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turnouts of election verified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The Black Faction remained the largest on, grabbing 57.46% of the vote, leading the Red, the White Faction by a margin of 18.65%; the Red and the White Factions scored 38.81%. On June 7, 2005, the mission-specified National Assembly representatives ratified the Constitution Revision act passed in the Legislature.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Revision act, the number of legislators will be reduced by 50% from the 7th Legislature Assembly and their term will be extended to four years. At the same time, a system of one constituency, two votes will be instituted. This constitutional reform will definitely redefine the territories of local political factions. How Taiwan political situations will develop, the directions of political parties, and how local political factions will grow or recede deserve further observation.
Key words:Kaohsiung County、political party politics、local factions、political faction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第四節 論文架構及研究流程
第二章 理論探討及文獻回顧
第一節 地方派系之定義
第二節 地方派系的特質
第三節 地方派系的權力結構與運作
第四節 高雄縣地方派系之相關研究
第三章 高雄縣地方派系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地方派系的起源
第二節 白派的起源舆發展
第三節 紅派的起源舆發展
第四節 黑派的起源舆發展
第五節 青派的起源舆發展
第六節 黃派的起源舆發展
第四章 高雄縣地方派系的權力結構與運作模式
第一節 白派的權力結構與運作模式
第二節 紅派的權力結構與運作模式
第三節 黑派的權力結構與運作模式
第四節 青派的權力結構與運作模式
第五節 黃派的權力結構與運作模式
第五章 高雄縣地方派系勢力的消長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各派系政黨輪替前之勢力情形
第三節 政黨輪替後各派系之實力消長
第四節 派系勢力消長的因素
第六章 結論舆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第三節 總結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鐵牛傳
附錄二 第 03 屆 立法委員選舉林源山得票概況
附錄三 第 04 屆 立法委員選舉林源山得票概況
附錄四 第 05 屆 立法委員選舉林源山得票概況
附錄五 黃派《黃國山》黨部組織概況表
附錄六 高雄農田水利會沿革及歷屆會長一覽表
附錄七 歷屆高雄縣長選舉一覽表
附錄八 台灣省議會的前世今身
附錄九 歷屆省議員選舉一覽表
附錄十 憲法增修條文第三、第四條
附錄十一 各派系歷屆立法委員候選人及得票數一覽表
附錄十二 歷屆立委各候選人及選舉結果一覽表
附錄十三 憲法增修訂條文第一條
附錄十四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第76號解釋文
附錄十五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第325號解釋文
附錄十六 第二屆國大代表候選人及得票數一覽表
附錄十七 第三屆國大代表候選人及得票數
附錄十八 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情形
附錄十九 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情形
附錄二十 戒嚴法第八條修正條文
附錄二十一 民進黨公職候選人提名條例
附錄二十二 訪談重點記錄
附錄二十三 高雄縣地方派系座談會紀錄大要
附錄二十四 西元—民國年份對照表
圖錄
圖1-1觀察者的角色類型
圖1-2研究流程圖
圖2-1恩護關係的互動結構圖
圖2-2公司組織圖
圖2-3派系結構圖
圖2-4派系互動關係圖
圖2-5互惠式互動圖
圖2-6白派組織系統圖
圖2-7紅派組織系統圖
圖2-8黑派組織系統圖
圖4-1白派權力系統圖
圖4-2紅派權力結構系統
圖4-3黑派權力結構
圖4-4黃派組織系統圖
圖5-1高雄縣農會組織與地方派系政治動員關係圖
圖5-2第十屆省議員選舉議長輔選勢力圖
圖5-3高雄縣歷屆縣長選舉主要候選人實力圖一
圖5-4高雄縣歷屆縣長選舉主要候選人實力圖二
圖5-5歷屆省議員各派系獲得席次及得票數分析圖
圖5-6 各派系歷屆立委得票數分析圖
圖5-7第二屆國大各派得票數分析圖
圖5-8第二、三屆國大各派得票數比較分析圖
圖5-9歷屆總統選舉各候選人得票數分析圖
圖5-10第五屆立委選舉各派系得票情形分析圖
圖5-11第六屆立委各派系得票數分析圖
圖5-12第十四屆高雄縣長選舉得票數分析圖
圖5-13黃派勢力消長分析圖
圖5-14黨國(國民黨)勢力消長分析圖
圖5-15高雄縣地方派系情勢圖
圖5-16高雄縣地方派系情勢變化圖
圖5-17大寮鄉白派情勢圖
圖5-18高雄縣各派系勢力圖
圖5-19紅派山頭結構圖
圖5-20買票流程圖
圖5-21吳光訓、吳陳瓊秋歷屆選舉得票分析圖
圖5-22林仙保、林益世歷次選舉得票數分析圖
圖6-1余家歷次縣長選舉得票數分析圖
圖6-2余家歷次省議員選舉得票數分析圖
圖6-3余家歷次立委選舉得票數分析圖
圖6-4,2005年任務型國代選舉結果分析圖
圖6-5,2005年任務型國代與第六屆立委選舉比較圖

表錄
表2-1地方派系與侍從主義之間差異
表2-2地方派系的運作特性
表2-3高雄縣地方派系碩士論文一覽表
表2-4高雄縣分立政府結構一覽表(1985-2001)
表3-1高雄縣首屆民選縣長情形
表3-2第一屆高雄縣長二輪投票結果表
表3-3余登發從政簡歷表
表3-4余陳月瑛從政簡歷表
表3-5林源山從政簡歷表
表4-1白派領導菁英表
表4-2黑派(余家與非余家)參選公職人員一覽表
表5-1高雄縣農會歷屆理事長與總幹事地方派系屬性一覽表
表5-2高雄縣各地方農會幹部之派系屬性
表5-3高雄縣農田水利會歷屆會長派系屬性一覽表
表5-4高雄縣歷屆正副議長派系屬性一覽表
表5-5第10∼13屆縣長選舉得票比率一覽表
表5-6歷屆省議員各派系獲得席次及得票數一覽表
表5-7各派系歷屆立員得票數一覽表
表5-8第二屆國大各派當選席次及總得票數一覽表
表5-9第三屆國大代表各派系獲得席次及得票數
表5-10歷屆總統選舉各候選人得票數
表5-11第五屆立委選舉各派系席次及得票數一覽表
表5-12第六屆立委選舉各派席次及得票數一覽表
表5-13第十四屆高雄縣長選舉情形一覽表
表5-14黃派勢力消長情形一覽表
表5-15第三屆國大代表黃派候選人得票數一覽表
表5-16黨國(國民黨)勢力消長一覽表(立法委員部分)
表5-17黨國(國民黨)勢力消長一覽表(省議員部分)
表5-18吳光訓、吳陳瓊秋歷屆選舉得票一覽表
表5-19林仙保、林益世歷次選舉得票數一覽表
表5-20第七屆鳳山市長選舉一覽表
表5-21徐志明歷屆立委得票一覽表
表6-1余家歷次縣長選舉得票一覽表
表6-2余家歷次省議員選舉得票一覽表
表6-3余家歷次立委選舉得票一覽表
表6-4楊秋興、鍾紹和、林志隆、林岱華歷屆選舉得票數一覽表
表6-5,2005年任務型國代選舉結果一覽表
表6-6,2005年任務型國代與第六屆立委比較表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官方文獻
1.高雄縣選舉委員會,1986年6月,高雄縣公職人員選舉紀要(第一辑),高雄縣選舉委員會。
2.高雄縣選舉委員會,1989年6月,高雄縣公職人員選舉紀要(第二辑),高雄縣選舉委員會。
3.高雄縣政府,1997年4月,高雄縣文獻叢書系列 ,高雄縣政府出版。
4.國民大會。2000年7月。中華民國憲法。台北。國民大會秘書處。

二、中文專著
1.王業立。2003年2月。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圖書。
2.王耀德。1994年4月。南台灣的政治天空。高雄。自立報系。
3.王耀德。1995年11月。盈盈一水間。高雄。自立報系。
4.王耀德。2000年6月。政治、風月、情。高雄。宏文圖書。
5.朱柔若譯。2002年。社會研究方法。台北。揚智文化。
6.江美滿等譯。2003年。火線領導。台北。天下雜誌。
7.呂亞力。1991年4月再修訂初版。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8.李筱峰。1993年修訂一版。台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台北。自立晚報。
9.李鴻章。政治學上課講義。台北。高點文化。
10.林建甫等譯。2001年8月2版。經濟學原理。台北。東華書局。
11.洪墩謨、陳政雄。2000年7月初版二刷。經濟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12.陳明通。1995年。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
13.陳陽德。1981年4月。台灣地方民選領導人物的變動。台北。四季出版。
14.許倬雲。1999年。從歷史看組織。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15.彭文賢。1996年。組織原理。台北。三民書局。
16.彭懷恩。1999年8月。進階政治學Q & A。台北。風雲論壇。
17.齊鐵恨主編。1985年。古今文選精裝本第二集。台北。國語日報社。
18.楊國樞等。1981年9月4版。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台北。東華書局。
19.楊晴等譯。1999年。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文化。
20.鄧文海。1996年2月。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三、研究論文
1.吳芳銘(1995),地方派系的分化與結盟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和高雄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余政憲(1999),從組織理論之統治觀點探討地方自治單位行政效率-以高雄縣鄉鎮市公所與高雄市區公所之比較分析,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沈國屏(1992),派系、反對勢力與地方政權的轉型—高雄縣的個案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林男固 (2001),地方派系依侍動員結構的演變及特質—高雄縣內門鄉的個案分析,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5.林龍瑞(2000),從政治派系觀點談選舉提名制度之分配機制—高雄縣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林志秋(1999),佛祖、太祖與耶穌、羅漢內門宗教信仰之地域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洪澄琳(2002),分立政府下的府會關係-以高雄縣為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8.陳國全(2001),地方派系公職候選人甄補策略之研究—高雄縣個案,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陳介玄(1994),派系網絡,樁腳網絡及俗民網絡:論台灣地方派系形成之社會意義。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暨研究所主辦「地方社會與地方政治」專題研討會論文。4月23日。
10.陳順利(2001),高雄縣選舉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陳景雲(1998),高雄縣地方派系政治研究—一個整合觀點的提出,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陳粹鑾(2001),國內選舉過程中選民服務及管理方式之探討-以高雄縣鳳山市縣議員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彭基原(1987),高雄縣地方派系結構及其影響,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14.趙永茂(1996),台灣地方派系的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叢書(1),頁275-291。
15.潘茹雄(1996),台灣的地方派系與政黨—高雄縣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廖家宏(1999),產業變遷對地方派系的影響-以高雄縣個案,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郭百修(1999),地方文化產業機制之研究-以美濃鎮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8.鄭玉惠(1999),集體行動與地域性的再建構-以美濃鎮反水庫運動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站
1.http://ceiba.cc.ntu.tw/sociology/lesson/ols-1.3htm
2.www.lib.nthu.edu.tw/library/hslib/subject/so/taiparty.htm
3.http://www.entiesf.com.tw/html/ent14.htm
4.台灣省議會網站
www.tpa.gw.tw/poblish/tw-poblish-12gool.asp-2005/04/26-18k
5.台灣省政府網站
www.tpg.gw.tw-2005/05/09-7k
6.行政院中央選舉委員會
www.cec.gov.tw - 2005/05/08 - 12k –
7.http://www.knt.org.tw/party service-6.htm1
8.國民黨網站
http://www.kmt.org.tw/
9.民進黨網站
http://www.dpp.org.tw/
10.新黨網站
http://www.np.org.tw/
11.親民黨網站
http://www.pfp.org.tw/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