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4106-11595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4106-115955
論文名稱
Title
愛土地的人───黃春明作品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7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6-0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7-04
關鍵字
Keywords
黃春明、愛土地的文化人、小說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96 次,被下載 3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9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4 times.
中文摘要
「愛土地的文化人」--黃春明,他是從泥土深根的鄉土作家,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發現濃厚的社會意識與人文關懷、生動的人物刻畫及人性美闡揚、獨特的語言及寫作技巧、理想國度的追尋。本論文以歷史研究的方式,探討黃春明的小說、散文、兒童文學所欲傳達的生命意義與價值,了解他對土地的熱情與使命感。
「文以氣為主」,作家的文學風格和他的成長環境,及人生歷練密不可分,所以本論文先探究黃春明的人生故事,分成「環境與人物」篇、「工作」篇、「回鄉」篇三個時期,來認識黃春明,來了解豐富他創作生命的源頭為何?了解他對文學創作的努力、了解他對故鄉的經營與摯愛。
本論文的重心在他小說的主題探究,先將小說創作分為「自憐、寫實、愛情」期;「蒼白、孤絕、晦澀」期;「堅毅生命」期、「批判、嘲諷」期;「回歸鄉土」期。就「窮困之悲與人性尊嚴」、「現代化衝擊」、「殖民經濟與民族尊嚴」、「老人關懷」、「教育與威權」、「鄉野傳奇」、「環保與土地」七大主題作分析研究,以清楚呈現黃春明小說創作的內涵與價值、所傳遞的生命意義與反思課題,另就小說中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探究,以求更全面認識黃春明小說的風貌與精神。
黃春明獨特的寫作風格,成就他小說的多元性及豐富性,令人感受深刻,為之動容。本論文從外在環境:廣告、民間文學、民間信仰;內在寫作技巧:象徵、嘲諷、對比、語言使用來解析他小說中所欲傳達的想像和思考。「黃春明式的嘲諷」寫出他的戲謔及深沉的悲哀;象徵手法飽滿他小說中的暗示性;豐富道地的方言及外來語使用,使得小說更添趣味性及生動感。
黃春明用悲天憫人的心、溫柔易感的筆、強烈深刻的使命感關照生命、關懷社會,他關心卑微卻有強韌生命力的鄉土小民、關心被時代遺忘的老人,他也為兒童創作,他寫童詩、童話,編導兒童舞台劇,他致力兒童文學的發展。黃春明也寫散文,目前集結收錄在《等待一朵花的名字》,本論文對於黃春明的兒童文學及散文也有初略的探究,以求更完整了解時代作家黃春明。
黃春明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篇篇膾炙人口的小說,更重要的是傳遞了一種生命態度和生命價值,他曾自詡為一片葉子,如今他已茁壯成為一棵「枝葉茂密」的大樹。黃春明的創作走過青澀蒼白的荒蕪、走過溫情的浪漫、走過辛辣的嘲諷,如今有著成熟後的洗鍊及溫柔敦厚,他是文學史上的驕傲!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2
第三節 研究現況-----------------------3
第四節 論文綱要-----------------------5

第二章 黃春明的人生故事———————————-----7
第一節 一個作家的誕生--環境與人物篇------------7
一、 生命搖籃--黃春明的宜蘭---------------7
二、 生命源頭--祖母與祖父----------------9
三、 文學啟蒙者--王賢春老師---------------11
四、 文學伯樂--林海音女士----------------12
第二節 夢想起飛時--求學與工作篇--------------13
一、 坎坷求學路--自暴自棄的黃春明------------13
二、 多元的人生經驗--多才多藝的黃春明----------15
(一) 春風化雨:廣興國小---------------15
(二) 想飛時刻(無冕王):中廣記者----------16
(三) 小說創作的舞台:《文學季刊》----------16
(四) 肯定美麗鄉土--電視製作「芬芳寶島」------19
(五) 台灣電影的春天--黃春明與新電影--------20
(六)童話的世界--黃春明與兒童文學---------22
第三節 愛土地的人--回鄉篇-----------------24
一、 鄉土文化--新桃花源記----------------24
(一) 社區總體營造--憨猴搬石頭-----------24
(二) 語言復建--本土語文融合教育----------26
(三) 宜蘭生活誌-------------------27
二、一生的志業--耕耘文學田畝--------------27

第三章 小說中的社會意識與人文關懷-----------30
第一節 小說分期-----------------------30
一、 自憐、寫實、愛情(1956-1963)------------30
二、 蒼白、孤絕、晦澀(1965-1967)------------33
三、 堅毅的生命價值--可愛可敬的鄉土人物(1967-1969)--35
四、 批判、嘲諷--城市文明、民族意識(1971-1983)----36
五、 回歸鄉土--老人關懷系列(1986-1999)--------39
第二節 小說中的主題---------------------41
一、 小人物的宿命--窮困之悲與人性尊嚴----------41
二、 現代化的衝擊---------------------44
三、 城市悲歌--殖民經濟與民族尊嚴------------46
(一) 小人物進城-------------------46
(二) 民族尊嚴--------------------48
(三) 買辦三部曲-------------------48
四、 老者安之--《放生》——————-----------50
(一) 老人與社會變遷-----------------51
(二) 老人與子女-------------------51
(三) 老夫老妻--------------------56
(四) 祖孫關係--------------------57
五、 教育與威權----------------------58
六、 鄉野傳奇-----------------------59
七、 環保與土地--再造「桃花源」-------------60
第三節 小說中的人物---------------------62
一、 小說中的男性---------------------64
(一) 年少輕狂的男子-----------------64
(二) 為生活奔波的男子----------------65
二、 小說中的女性---------------------67
(一) 傳統女性形象------------------68
(二) 妓女----------------------70
三、 小說中的老人---------------------72
(一)「守護家園」型(無米樂)------------72
(二)「回憶等候」型-----------------73

第四章 小說的技巧與語言----------------77
第一節 廣告-------------------------77
一、 廣告的類型----------------------78
(一)〈兒子的大玩偶〉:商業利益、戶外流動廣告-----78
(二)〈鑼〉:政令宣導、服務性質、戶外流動廣告-----79
(三)〈兩個油漆匠〉:商業廣告、戶外定點廣告------79
(四)〈小琪的那頂帽子〉:商業廣告、直銷表演------79
(五)〈小寡婦〉:商業廣告、廣告行銷包裝手法、大眾媒體
--報紙---------------79
二、廣告效果、創意、變遷-----------------80
(一)廣告效果--------------------80
(二)廣告變化反映時代變遷--------------81
第二節 民間文學-----------------------82
一、 民間故事與傳說--------------------82
(一)〈青番公的故事〉----------------82
(二)〈溺死一隻老貓〉----------------83
(三)〈現此時先生〉-----------------83
(四) 〈鮮紅蝦--「下消樂仔」這個掌故〉------83
(五)〈鑼〉---------------------84
(六)(呷鬼的來了)-----------------84
二、 韻文歌謠-----------------------85
(一)〈看海的日子〉-----------------85
(二)〈青番公的故事〉----------------85
(三)〈癬〉---------------------86
三、 俚語俗諺-----------------------86
(一)〈看海的日子〉-----------------86
(二)〈鑼〉---------------------87
(三)〈兒子的大玩偶〉----------------89
(四)〈鮮紅蝦--「下樂消仔」這個典故〉-------89
(五)〈青番公的故事〉----------------90
(六)〈兩個油漆匠〉-----------------90
(七)〈莎喲娜啦.再見〉---------------90
(八)〈小寡婦〉-------------------91
(九) 〈放生〉-------------------91
(十)〈死去活來〉------------------92
(十一)〈最後一隻鳳鳥〉---------------92
(十二)〈售票口〉------------------93
(十三)〈眾神,聽著!〉---------------93
第三節 民間信仰----------------------—94
一、 未知的事求答案--------------------95
二、有燒香有保佑---------------------96
三、因果報應-----------------------96
四、民間禁忌-----------------------97
五、臨終課題-----------------------98
第四節 小說中的象徵---------------------99
一、〈蘋果的滋味〉--------------------100
二、〈看海的日子〉--------------------102
三、〈魚〉------------------------105
四、〈青番公的故事〉-------------------106
五、〈溺死一隻老貓〉-------------------107
六、〈兒子的大玩偶〉-------------------107
七、〈兩個油漆匠〉--------------------108
八、〈甘庚伯的黃昏〉-------------------108
九、〈小琪的那一頂帽子〉-----------------109
十、買辦三部曲:〈莎喲娜啦.再見〉、〈小寡婦〉、〈我愛瑪麗〉-109
十一、〈放生〉----------------------109
十二、〈最後一隻鳳鳥〉------------------110
十三、〈銀鬚上的春天〉------------------111
十四、〈九根手指頭的故事〉 ---------------—111
十五、〈北門街〉---------------------111
十六、〈癬〉-----------------------112
十七、〈照鏡子〉---------------------112
十八、〈鑼〉-----------------------113
第五節 小說中的嘲諷與對立-----------------114
一、小說中的嘲諷--------------------115
(一)對教育的嘲諷-----------------115
(二)對傳播媒體的嘲諷---------------115
(三)對現代化的嘲諷----------------115
(四)對崇洋媚外者的嘲諷--------------116
(五)對孝道倫常的嘲諷---------------116
二、小說中的對比--------------------117
第六節 小說中的語言--------------------118
一、 本土母語:閩南語------------------118
二、外來語:英語、日語-----------------120
(一) 英語---------------------120
(二) 日文---------------------120
(附註)閩南語用法整理---------------121

第五章 兒童文學與散文 ----------------131
第一節 兒童文學-----------------------131
一、童話故事-----------------------131
二、 兒童看世界--《毛毛有話》--------------136
(一)探討台灣生活環境對孩子的影響----------137
(三) 檢討教養和醫療觀念的缺失------------138
(四) 建立兒童尊嚴------------------139
三、城鄉漫畫--《王善壽與牛進》-------------140
四、兒童戲劇-----------------------142
第二節 散文-------------------------143
一、敘事體散文----------------------144
二、議論體散文----------------------149
三、台灣民歌札記--《鄉土組曲》-------------152
四、 散文寫作特色---------------------154
(一)情感深切真摯------------------154
(二)合時代脈動-------------------155
(三)充滿批判諷刺風格----------------155

第六章 結論--愛土地的文化人------------157
第一節 作品特色、影響價值------------------158
一、 濃厚的社會意識與人文關懷---------------158
二、生動的人物刻畫及人性美的闡揚-------------158
三、獨特的語言及寫作技巧-----------------159
四、理想國度的追尋--------------------160
第二節 期待來者-----------------------160
【參考書目】---------------------------162
【附錄1】----------------------------17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黃春明編著作品】(依出版時間順序)
 一、黃春明作品
 (一)著作
 1《兒子的大玩偶》,(台北:仙人掌出版社,1969/1)
 2《鑼》,(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4/3)
 3《莎喲娜啦.再見》,(台北:遠景出版社,1974/3)
 4《小寡婦》,(台北:遠景出版社,1975/2)
 5《鄉土組曲》,(台北:遠流出版社,1976/1)
 6《我愛瑪莉》,(台北:遠景出版社,1979/3)
7《王善壽與牛進》,(台北:皇冠出版社,1980/3)
8《青番公的故事》,(台北:皇冠出版社,1985/8)
9《鑼》,(台北:皇冠出版社,1985/8)
10《莎喲娜啦.再見》,(台北:皇冠出版社,1985/8)
11《等待一朵花的名字》,(台北:皇冠出版社,1989/7)
 12《黃春明電影小說集:兩個油漆匠》,(台北:皇冠出版社,1989/12)
 13《本土語言篇實驗教材—河洛語教學手冊》(國民小學),(宜蘭:宜蘭縣政府,1992/7)
 14《本土語言(河洛語系)注音符號簡介》,(宜蘭:宜蘭縣政府,1992/7)
 15《毛毛有話》,(台北:皇冠出版社,1993)
 16《我是貓也》,(台北:皇冠出版社,1993)
 17《小麻雀.稻草人》,(台北:皇冠出版社,1993)
 18《愛吃糖的皇帝》,(台北:皇冠出版社,1993)
 19《小駝背》,(台北:皇冠出版社,1993)
 20《短鼻象》,(台北:皇冠出版社,1993)
 21《放生》,(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
 22《莎喲娜啦.再見》,(台北:皇冠出版社,2000/2,黃春明典藏作品集1)
 23《兒子的大玩偶》,(台北:皇冠出版社,2000/2,黃春明典藏作品集2)
 24《看海的日子》,(台北:皇冠出版社,2000/2, 黃春明典藏作品集3)
25《等待一朵花的名字》,(台北:皇冠文化出版,2000/2,黃春明典藏作品集4)
 26黃春明編,《眾神的停車位》,(台北:遠流出版社,2002)

 (二)單篇(未收錄成集者)
1〈胖姑姑〉,《聯合報》,副刊8版,1963/2/26
 2〈請勿與司機談話〉,《聯合報》,副刊8版,1963/4/13
 3〈麗的結婚的消息〉,《聯合報》,副刊6版,1963/5/9
 4〈跟著腳走〉,《文學季刊》1,1966/10/10
 5〈沒有頭的胡蜂〉,《文學季刊》2,1967/1/10
 6〈他媽—的,悲哀!〉,《台灣文藝》15,1967/4
 7〈神、人、鬼〉(劇本),《文學季刊》3,1967/4/10
 8〈我滿懷由衷的感激〉,《剪影話文壇》,(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
 9〈大地之歌—1.蘭陽搖籃曲2.龜山島〉,《中國時報》27版,1991/1/2
10〈回到墾荒的原點上〉,《中國時報》,「回顧鄉土文學論戰專輯」,1991/1/6
 11〈城鄉筆記—恆春1號〉,《中國時報》27版,1991/1/24
 12〈幫你看電影〉,《中國時報》27版,1993/2/15
 13〈老鷹不老〉,《中國時報》33版,1993/3/26
 14〈羅東來的文學青年〉,《中國時報》39版,1994/1/6
 15〈流浪者之歌〉,《中國時報》47版,1994/5/19
 16〈請救救小孩子吧!〉,《中國時報》34版,1995/3/4
 17〈先做一個好讀者〉,《中國時報》39版,1995/3/11
 18〈不感動的不寫〉,《中國時報》34版,1995/3/18
 19〈那一股衝動還在〉,《中國時報》39版,1995/3/19
 20〈羅東味〉,《中國時報》39版,1995/3/26
 21〈王老師,我得獎了〉,《聯合報》37版,1998/9/22
 22〈多叫人難堪〉,《中國時報》37版,1998/11/28
 23〈用腳讀地理—我的小說札記與隨想〉,《聯合報》37版,1999/3/18
 24〈陶淵明先生,請坐〉,《中國時報》37版,1999/8/28-1999/9/3
 25〈一個不良少年的成長與文學〉(演講),《中央日報》25版,2000/5/30
 26〈寫作有時也不那麼寂寞〉,《中國時報》37版,2000/09/29
 27〈記得昨日 外二題〉,《聯合報》37版,2000/10/11
 28〈那一個小孩站在那裡唱歌 外一首〉,《聯合報》37版,2000/11/01
 29〈月夜的喜劇 外一首〉,《聯合報》37版,2001/08/02

貳、【黃春明研究相關的專書】
1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 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10/1)
2王德威《從劉鶚到王禎和》(台北:時報文化,1986)
3王德威 《閱讀當代小說》,(台北:遠流出版社,1991/9/30初版)
4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1)
5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9初版)
6何欣《中國現代小說的主潮》(台北:遠景出版社,1979)
7何欣《當代台灣作家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3/12)
8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8)
9呂正惠《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出版事業,1988/5)
10李喬《小說入門》,(台北:時報文化,1986/3)
11李喬《台灣文學造型》,(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7)
12李祖琛《七0 年代臺灣鄉土文學運動析論》1986,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13李瑞騰《文學的出路》(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9/10/)
14李瑞騰編《中華現代新文學大系.評論卷》( 台北:九歌出版社,1989/1)
15李瑞騰《台灣文學風貌》,(台北:三民書局,1991/5初版)
16李漢偉《台灣小說的三種悲情》,(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6/5)
17林海音《剪影話文壇》(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8初版)
18林毓生《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 1983/10)
19林燿德,《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台北:正中,民1993。
20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1996。
21封德屏編《五十手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一、二、三)》(台北:文建會,台北:文建會,1986/6)
22胡萬川、呂興昌、陳萬益編《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大中文系,1998/12)
23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劉鉊銘編譯(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11再版)
24夏志清《新文學的傳統》(台北:時報文化,1979/10)
25徐進夫譯《文學欣賞與批評》,(台北:幼獅文化,1982/8六版)
26徐惠隆《蘭陽的歷史與風土》(台北:臺原出版社,1992/10)
27班雅明《說故事的人》(台北:台灣攝影,1998/12)
28高天生《台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12)
29尉天驄編《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遠景出版社,1978)
30張素貞《細讀現代小說》(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10)
31陳義芝主編《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99/6)
32陳義芝主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縱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12初版)
33陳萬益《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師大,1995/4)
34陳賡堯《文化•宜蘭•游錫》(台北,遠流,1998/7)
35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8)
36焦雄屏《時代顯影──中西電影論述》(台北:遠流出版事業1998/3)
37焦雄屏編《台灣新電影》(台北:時報文化,1988/3)
38黃重添《台灣新文學概觀》(稻禾出版社,1992/3)
39陸志平、吳功正《小說美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3/11初版)
40彭瑞金《台灣文學探索》,(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1)
41黃武忠《親近台灣文學》,(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3/10初版)
42黃重添等《台灣新文學概觀》,(稻禾出版社,1992/3初版)
43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75/1初版)
44楊昌年《小說賞析》,(台北:牧童出版社,1979/9/29初版)
45楊澤主編《從四0年代到九0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4/11/25)
46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
47楊澤編《從四0年代到九0年代──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時報文化,1994/11/25 初版)
48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出版社,1987/2)
49葛浩文《弄斧集》,(台北:學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8/20)
50綠風《台港小說鑑賞辭典》,(中央民族學院,1994)
51趙瑕秋主編《台灣鄉土文學八大家》,(台海出版社,1999/11初版)
52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台灣文學五十年》,(台北:九歌出版社,1999/4/8初版)
53劉春城《黃春明前傳》(台北:圓神出版社,1987)
54劉紹銘《台灣本地作家短篇小說》(台北:洪範書局,1977/12)
55劉登翰《台灣文學隔海觀》(台北:風雲時代,1995/3)
56劉毅志等編著《廣告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2/2)
57劉蕙苓《重見家園──社區再造的故事與省思》(台北:企鵝圖書,2000/2)
58蔡源煌《海峽兩岸小說的風貌──文化研究的方法》(台北:雅典出版社,
1989/4)
59簡宗梧、周鳳五《現代文學欣賞與創作》,(台北:空大印行,1991/9)
60顏元叔《何謂文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6/12初版)
61魏飴《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6初版)
參【黃春明研究相關的單篇論述】
1《文學季刊》1-10期(台北:仙人掌出版社,1966/10/10— 1970/2/15)
2《文學雙月刊》1-2 期(台北:仙人掌出版社,1971/1/15— 1971/4/15)
3〈黃春明文學與宜蘭風土座談會紀錄〉,《宜蘭文獻雜誌》,1994/9
4方瑜〈面具之後-試論黃春明小說的「世界」〉,《台灣文藝》,1978/10
5王幼華〈鑼〉,《明道文藝》198期,1992/9
6王安祁〈被命運撥弄的人-論黃春明的小說世界〉,《新潮》,1974/6
7王安祁〈黃春明和他的小說〉,《書評書目》第15期,1974/7
8王晉民〈論台灣作家黃春明的小說〉,《新文學論叢》,1982/1
9王德威〈尋找女主角的男作家:茅盾、朱西寧、黃春明、李喬〉,《中外文學》14:10,1986/3/1
10王德威〈傳記,傳奇,議論 評劉春城「黃春明前傳」〉,《聯合文學》4:3,1988/1
11申正浩〈本文的文學想像與歷史想像──重讀黃春明作品《莎喲哪啦•再見》〉,《文藝理論與批評》,1999/5
12江放〈失去的桃花源〉,《書評書目》,1974/7
13江漢〈鄉士呢?還是迷舊?──從「青番公的故事」談黃春明的鄉士意識〉,《仙人掌雜誌》2,1977/4
14艾知申〈懷念那聲「鑼」〉,《書評書目》,第24期,1975/4
15何欣〈論黃春明的小說中的人物〉,《書評書目》,1974/1
16何欣〈簡析「莎喲哪啦」〉,《文藝月刊》70期,1975/4
17余素〈又是一句好響的鑼聲──讀黃春明的「莎喲哪啦•再見」〉,《中外文學》8:3,1974/11
18余素〈什麼是「蘋果的滋味」?──談黃春明「蘋果的滋味」〉《夏潮》1:9,1976/12
19胡萬川、呂興昌、陳萬益編《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大中文系,1998/12)
20吳靜吉〈莎喲哪啦•拜拜〉,《書評書目》,1974/7
21吳 浩〈文季研究資料初編〉,《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一期,1990/6
22吳文輝〈向著反映現實的深度突進--台灣省作家黃春明的小說創作初探〉,《學術研究》,1983
23吳青霞〈老者安之﹖--試析黃春明《放生》中的老人〉,《臺灣文學評論》2:4,2002/10
24呂正惠〈黃春明的困境 : 鄉下人到城市以後怎麼辦?〉,《文星》100,1986/10
25李昂、黃武忠〈聽!那一聲「鑼」--黃春明的小說與生活對談實錄〉,《文壇》,252,1981/6
26李文冰〈透過魚的成長方式──談黃春明「魚」〉,《幼獅文藝》81:5,1995/5
27李潼〈黃春明的再出發〉,《明道文藝》92期,1983/11
28李瑞騰〈老者安之──黃春明小說中老人的處境〉,《第二屆臺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7/5
29李瑞騰〈筆尖所及正在社會的脈動上──我看黃春明的小說〉《從四0年代到九0年代》(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94/11)
30李瑞騰〈黃春明小說中的「廣告分析」〉《臺灣社會與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11)
31李瑞騰〈黃春明說了些什麼?〉,《書評書目》50,1977/6
32李瑞騰主持、洪淑苓記錄〈為當代作家立傳:〈愛土地的人﹣﹣黃春明前傳〉討論會〉,《文訊月刊》23,1986/4
33李豐楙〈命與罪──六十年代台灣小說中的宗教意識〉《五十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一)台灣文學中的社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6)
34 阮義忠〈攝影美學初探:與黃春明對談影象語言的領域(下)〉《雄獅美術》194 期,1987/3
35阮義忠〈攝影美學初探:與黃春明對談影象語言的領域(上)〉《雄獅美術》193 期,1987/3
36周伯乃〈黃春明小說中人性尊嚴〉《文藝月刊》70期, 1975/4
37周良沛〈在黃春明、陳映真作品研討會上之隨想隨說〉,《文藝理論與批評》,1999/1
38林明德主持,陳正樑記錄〈來自故鄉的歌手:黃春明小說座談會〉,《幼獅文藝》48: 5,1978/9
39林海音〈這箇「自暴自棄」的黃春明〉,《小寡婦》,(台北:遠景出版社,1975/2)
40林清玄〈黃春明•小說•黃春明〉,《書評書目》14,1974/6
41林聆慈〈人格的尊嚴與追求--談黃春明小說中的社會意識〉,《國文天地》179,2000/4
42林毓生〈黃春明小說再思想上的意義〉,《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
43林瑞明〈目的與手段之別──試論黃春明與陳映真〉,《歷史學報(成大)》25,1999/12
44林瑞明〈試論黃春明與陳映真〉,《文藝理論與批評》,1999/4
45林懷民〈傾聽那呼喚〉,《書評書目》15期,1974/7
46邱瓊慧〈黃春明「照鏡子」一文的鏡子作用〉,《中國語文》507期,1999/9
47夏木〈「黃春明童話」新書發表會與撕畫原作展〉,《皇冠》476,1993/6
48孫瑋芒〈最富鄉土風的黃春明側影〉,《中華文藝》56,1975/10
49姚一葦〈論黃春明的「兒子的大玩偶」〉,《現代文學》48,1972/11
50姚榮松〈當代台灣小說中的方言詞彙──兼談閩南語的書面語〉,《國文學報》,1990/6
51柳南城〈「莎喲哪啦•再見」與「鑼」〉,《書評書目》,1974/7
52洪淑苓〈為當代作家立傳「愛土地的人──黃春明前傳」討論會〉,《文訊雙月刊》23期,1986/4
53唐淑貞〈談黃春明「戰士,乾杯」一文〉,《中國語文》474期,1996/12
54高天生〈朝向更開闊的路-新生代作家的兩難僵局及解脫〉,《臺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前衛出版社,1985)
55高天生〈開創鄉土文學新紀元的黃春明〉,《台灣小說與小說家》,(台北:前衛出版社,1985)
56高全之〈平等與同情--王禎和 / 黃春明小說娼妓態度〉,《王禎和的小說世界》,三民,1997/2
57高天生〈性情與沉思──讀黃春明小說有感〉,《台灣文藝》,1971/10
58高全之〈黃春明作品中的人的尊嚴問題〉,《幼獅文藝》,1976/5
59尉天驄〈《鑼》的現實和《鑼》的道德--論黃春明《鑼》〉,《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1999
60尉天驕〈為著共同的民族、鄉土之愛—黃春明作品研討會概述〉,《世界華文文學論壇》,1998/4
61尉天驄〈小市鎮人物的困境與救贖──黃春明小說簡論〉,《文藝理論與批評》,1999/1
62尉天驄〈我的文學生涯〉,《中國論壇》,第198、199、200期
63畢絪〈敲響那個面鑼的〉,《東吳青年》東吳青年,1976/5
64張秀民〈我看黃春明和林懷民的小說〉,《台灣文藝》,1970/10
65張素貞〈沉凝之筆寫鄉土—黃春明的《放生》〉,《現代小說啟示錄》,(台北:九歌出版社,2001/8)
66張素貞〈黃春明的「甘庚伯的黃昏」〉,《細讀現代小說》,(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10
67許平和〈有人就有希望──評黃春明的「看海的日子」〉,(台北:仙人掌雜誌),1977/8
68郭清華〈也是『等待一朵花的名字』黃春明訪問記〉,《皇冠》425期,1989/7
69陳一山〈評介「溺死一隻老貓」〉,《幼獅文藝》166期,1967/10
70陳克環〈黃春明是一棵樹〉,《文藝月刊》70期,1975/4
71陳映真〈七十年代黃春明小說中的新殖民主義批判意識──以《莎喲哪啦•再見》、《小寡婦》和《我愛瑪莉》為中心〉,《文藝理論與批評》,1999/2
72陳啓仁〈從「青番公的故事」和「甘庚伯的黃昏」論黃春明小說中的小人物情感〉,《台灣文藝》166、167期,1999/1
73陳瑞玉〈飄揚的兩面旗幟──「莎喲哪啦•再見」讀後感〉,《台灣文藝》114卷,1988/11
74陳芳明〈六0年代現代小說的藝術成就〉,《聯合文學》208期,2002/2
75陳芳明主持,褚錦婷、曾雨潤整理〈文學的交響— 「黃春明文學與宜蘭風土」座談會紀錄〉,《宜蘭文獻雜誌》11期,1994/9
76陳素香〈從小說到電影〉,《婦女雜誌》,1984/1
77彭瑞金〈我不愛瑪莉──試論黃春明的變調〉,《台北:前衛叢刊》,1978/10
78彭樹君採訪〈童話黃春明〉,《皇冠》470期,1993/4/1
79雲鶴〈被命運播弄的一群〉,《書評書目》,1974/7
80黃克全〈黃春明小說的人文精神〉,《文訊雙月刊》34期,1988/2
81黃武忠〈小說的方言使用──兼談楊青矗「工廠人」、王禎和「嫁妝一牛車」、黃春明「莎喲哪啦•再見」用語之比較〉,《書評書目》,1970/4
82黃武忠〈鄉間的小角色──黃春明與宋澤萊小說人物之比較〉,《文藝的滋味》,1983/10
83黃春明V.S楊照〈作家、時代、本土〉,《聯合文學》,1994/4
84黃春明主講、陳素香整理〈從小說到電影〉,《婦女雜誌》,1984/1
85黃淑瑮〈黃春明小說──〈魚〉之賞析〉,《雄中學報》第四期,2001/5/20
86楊照〈每一滴眼淚都帶著嘴角的微笑--讀黃春明的小說《放生》〉,載《光
華雜誌》25卷第1期,2000/1
87葉特生〈黃春明訪問記〉,《新聞學人》,1973/1
88葉月瑜〈台灣新電影:本土主義的「他者」〉《中外文學》,27卷,第8期,1999/1
89葛浩文〈黃春明的鄉土小說〉,《弄斧集》,(台北:學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
90筱玉〈不要亂丟「魚」—黃春明作品不能選為國中教材嗎?〉,《大學雜誌》91,1975/11
91廖咸浩主持、李文冰紀錄整理〈透過魚的成長方式--談黃春明「魚」,《幼獅
文藝》497,1995/5
92廖淑芬〈「黃春明作品研討會」(北京)觀察報告〉,《水筆仔》7,1999/4
93廖運偉〈從「魚」看黃春明的創作意識〉,《文藝月刊》70,1975/4
94綠風<兩個油漆匠>,《台港小說鑒賞辭典》,(中央民族學院,1994)
95齊益壽〈一把心酸激──試評「我愛瑪莉」〉,《書評書目》71,1979/3
96劉早琴〈黃春明「溺死一隻老貓」探析〉,《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五期,1998/5
97樂蘅軍〈從黃春明小說藝術論其作品的浪漫精神〉,《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評論卷》,1989
98歐宗智〈為老人做見證──談《放生》〉,《書評》50期,2001/2
99潘烜〈與黃春明的童心相遇〉,《皇冠》,1999/10
100蔡雲雀〈從「死去活來」談社會的省思〉,《國文天地》179期,2000/4/1
101蔡源煌〈小人物的面具──試論黃春明小說中的表意衝突〉,《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77/9
102鄭清文記錄〈從生命的悲憫到社會的關切〉,《台灣文藝》7期,1978/10
103鄭慧蘋〈黃春明、吳念真、朱天文訪談錄〉,《世界電影》183期,1984/1
104黎湘萍〈現代消費社會的另類敘事──論黃春明小說的現實主義價值〉,《文學評論》,1999/3
105蕭錦綿〈家住吉祥巷十三號 黃春明〉,《天下》200期,1998
106錢嘉祺〈他說他是個害羞的人──黃春明印象記〉,《皇冠》378期,1985/8
107戴景尼〈黃春明小說中鄉土人物的世界〉,《國文天地》202期,2002/3/1
108魏可風〈黃春明答客問〉,《聯合文學》,1994/8
109嚴紀華〈走入文學國度的充沛與從容──現代文學(小說篇)導讀示例:黃春明《魚》〉,《世界新聞傳播學院人文學報》第五期,1996/7
110龔顯宗〈論《阿Q正傳》與《鑼》〉,《東師語文學刊》第三期,1990/5

肆【黃春明研究相關的碩士論文】
1梁竣瓘撰:《黃春明及其作品研究-文學、社會和歷史的交互考察》,中央
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年出版
2戴景尼撰:《黃春明小說藝術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
文,二○○一年出版
3張錦德撰:《鄉土之愛、人物之情-黃春明作品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二○○一年出版。
4蘇慾娟:《黃春明小說中人物性格之分析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二○○三年出版
伍 【黃春明研究相關的報紙】
1「莎喲哪啦•再見」的主題,《自立晚報》,1986/1/23
2王之樵紀錄、整理〈永遠在說,永遠在夢──林懷民談黃春明的「鑼」與鄉土文學〉,《中國時報》39版,1994/10/9
3王蘭芬〈新書放生黃春明惜老人動人心〉,《民生報》5版,1999/8/13
4古碧玲〈文學武陵人:黃春明〉,《聯合報》37版,1998/9/29
5白芝〈朱西寧、黃春明、王禎和三人小說中的苦難意象〉,《聯合報》1979/2/27∼28
6朱珠彩〈讀黃春明的「青番公的故事」〉,《台灣新生報》,1976/12/9
7吳宏一〈析論黃春明的「魚」〉,《中國時報》,1976/7/22∼23
8吳明益記錄、整理〈小說家的桃戰〉,《聯合報》聯合報4版,1992/1/19
9吳瓊琈〈生活在群眾中的黃春明〉,《台灣時報》9版,1978/6/7
10呂俊德〈小評黃春明的「魚」〉,《建國日報》3版,1979/4/24、5/1
11李欣倫〈開啓孩子王的故事百寶箱〉,《中國時報》37版,1999/9/17
12李瑞騰〈白梅生下孩子以後又怎樣?──寫在「黃春明作品研討會」之後〉,《聯合報》14版,1998/11/9
13李瑞騰〈鄉野的神秘經驗 略論黃春明最近的三個短篇〉,《聯合報》37版,1998/12/6
14李瑞騰〈黃春明,用腳讀地理 說動聽的老人故事〉,《聯合報》52版,1999/10/11
15李瑞騰〈黃春明之得獎與我何干?〉,《聯合報》37版,1998/9/7
16何春蕤,<不要被書名騙了讀黃春明散文集「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中國時報》18版,1989/9/11
17岩上〈談黃春明的小說「魚」及其他〉,《民眾日報》10版,1979/12/31
18東方既白〈黃春明式的嘲諷──從「我愛瑪莉」說起〉,《中國時報》,1977/10/4
19林柏燕〈評「莎喲哪啦•再見」〉,《中華日報》,1974/1/19∼20
20林毓生〈黃春明底小說在思想上的意義〉,《聯合報》8版,1980/12/5∼6
21邱旭玲〈小李子不是大騙子──災後重建心靈桃花源〉,《自由時報》40版,1999/10/4
22施淑〈艱難的敘述〉,《聯合報》聯合報,1999/11/8
23施懿琳〈書評《放生》〉,《中國時報》,1999/11/11
24計蕾〈樸素寫實的鄉土文學──從黃春明「莎喲哪啦•再見」談起〉,《中華日報》,1994/1/16
25唐吉松〈談「莎喲哪啦•再見」〉,《中華日報》,1973/12/25
26徐秀慧〈現代鄉野「奇」譚──黃春明新書《放生》面世〉,《中央日報》26版,1999/11/29
27徐秀慧〈黃春明大事年表〉,《中國時報》37版,1999/8/28∼30
28徐淑卿〈老作家廿世紀盟約〉,《中國時報》43版,1999/10/21
29袁哲生〈遺忘與寬容──論黃春明小說《放生》,《自由時報》39版,2000/12/17
30袁哲生採訪•整理〈人在場的證人──黃春明、黃國峻對談小說藝術〉,《自由時報》39版,2000/3/4
31尉天驄〈文學札記之三,受屈辱的一群──對黃春明小說印象〉,《中國時報》9版,1972/1/9
32張系國〈理想與現實〉,《中國時報》,1982/5/28
33陳文芬〈睽違16年 黃春明小說「放生」〉,《中國時報》11版,1999/10/13
34陳建忠〈最後的鄉土傳奇 評黃春明小說集《放生》〉,《中央日報》,2000/2/12
35彭歌〈痛苦的自省〉,《聯合報》,1974/5/18
36揚照〈試圖與悲劇周旋的小人物們〉,《中國時報》37版,1999/8/29
37黃武忠〈鄉間的小角色-黃春明與宋澤萊小說人物之比較〉,《民眾日報》,1980/10/18
38黃春明主講、杜英紀錄攝影〈「文學到校園」系列演講-一個不良少年的成長與文學〉,《中央日報》25版,2000/5/30
39楚蜺〈論黃春明的轉變〉,《自立晚報》3版,1978/11/12
40葉振富紀錄、整理〈銀幕上的倫理-黃春明、吳念真對談電影文化〉,《中國時報》31版,1990/3/7
41董成瑜〈黃春明鑼聲再響〉,《中國時報》41版,1999/10/21
42劉紹銘〈寫在「台灣本地作家短篇小說選」之前〉,《中國時報》,1971/12/20
43蔡源煌〈黃春明的「莎喲娜啦˙再見」〉,《中國時報》,1986/12/21
44蔡詩萍〈空氣中的哀愁〉,《中國時報》37版,1999/8/30
45蔡淑華紀錄〈近代日本與台灣文學研討會〉,《自由時報》37版,2001/1/13
46蔡素芬主持、蔡淑華紀錄整理〈作家的心靈之路-高行健與黃春明對談〉,《自由時報》39版,2001/10/4~5
47鄭耀〈丟掉那條「魚」〉,《中華日報》5版,1975/8/25
48賴素鈴〈我們來做桃花源〉,《民生報》19版,1998/9/1
49賴素鈴〈黃春明的宜蘭 處處有情〉,《民生報》19版,1998/5/16
50薇薇夫人〈我看「小寡婦」〉,《聯合報》6版,1975/2/27

【附錄1】
可參閱黃春明『詩』的資料
1 〈買鹽2.尋找一顆星的小孩〉,(詩),《中國時報》27版,1991/1/13
2〈夢蝶記〉(詩),《中國時報》31版,1991/3/29
3〈掉落滿地的秒針〉(詩),《中國時報》31版,1992/2/25
4〈尋魂啟事〉(詩),《中國時報》27版,1992/3/11
5〈詩三首—因為我是小孩 熱帶魚和蝴蝶 我的願望〉,《中國時報》39版,1993/12/10
6〈童詩小集—說一聲早 我每天都在開畫展 釣魚〉,《中國時報》,39版,1994/1/3
7〈童詩小集(二)—澆水 我的木偶呆呆〉,《中國時報》39版,1994/1/5
8〈童詩小集(三)—新皮鞋 我和爸爸去林間賞鳥 放風箏真有趣〉,《中國時報》,39版,1994/1/13
9〈童詩小集(四)—我家的爸爸 我家的媽媽 我家的爺爺 我家的奶奶 我〉,《中國時報》39版,1994/2/2
10〈童詩二首—停電 我是風〉,《中國時報》39版,1994/9/26
11〈菅芒花〉(詩),《中國時報》39版,1995/12/6
12〈人間詩選-青春思潮〉(詩三首),《中國時報》37版,2003/05/31
13〈花〉(詩三首),《聯合報》37版,2003/06/24
14〈人間詩選-童詩組曲(上)〉(詩),《中國時報》37版,2004/02/21
15〈人間詩選-童詩組曲(下)〉(詩),《中國時報》37版,2004/02/22
16〈人間詩選-夜幕〉(詩),《中國時報》37版,2004/03/17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3.58.112.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3.58.112.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