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4108-12193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4108-121938
論文名稱
Title
脂粉陣裡的英雄 ──《飢餓的女兒》、《女子有行》的女性書寫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3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6-2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7-04
關鍵字
Keywords
歷史敘事、女性書寫、女性世界、虹影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8 次,被下載 255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558 times.
中文摘要
虹影是著名的海外華文女作家,她的作品成名最初是在台灣,繼而在歐洲。她自1988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天堂鳥》後登上文壇,1992年在台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背叛之夏》,1991年留學英國,並在半年後與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授趙毅衡結婚,1997年出版自傳《飢餓的女兒》後,成功地由詩人轉型成為暢銷的小說家。虹影的作品成就雖一再受到域外大獎的肯定,不過聲名在中國鵲起,乃是因為其人及其創作的風格多變與作品的內容備受爭議,而被視為另類作家。報章媒體熱烈討論的包括其特殊的身世:私生子、生於貧窮、長於亂世、遠嫁英倫;作品充滿犀利濃烈的性愛書寫,自認是「中國最美的女作家」,卻對美女作家的「身體寫作」不以為然;官司纏身卻仍不斷的有創作問世……,可說強烈的個人風格使她的寫作在文壇上頗具特色。本文以其自我指涉意味強烈的《飢餓的女兒》與《女子有行》做為探討的文本,分別就下列四大主題做梳理與剖析:成長歷程對創作的影響、文本中自我指涉與西方女性書寫身體理論的淵源、對女性世界與女性形象的重塑,以及身處中西文化交會的離散身份,所具備異於其他「私語」女性書寫的宏觀性歷史敘事視野與堅定中國文化意識的本土情結。本文期許在「新聞性」的評論之外,藉由對文本內涵的分析,對虹影在對立中尋求平衡的女性書寫特色給予一個中肯的批評。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說明…………………………………………… 5
第三節 研究現況與文獻探討…………………………………………… 6

第二章 女性英雄成長歷程分析……………………………………… 9
第一節 原型批評理論…………………………………………………… 9
一、原型批評理論的興起與發展……………………………………… 9
二、弗萊:文學是移位的神話…………………………………………11
第二節 「英雄」原型的變遷……………………………………………15
一、「英雄」形象的演變 ………………………………………………15
(一)神話的超人英雄……………………………………………………15
(二)成長的社會化英雄…………………………………………………16
(三)拒絕成長的叛逆英雄………………………………………………18
二、「英雄成長」的定義改寫 ………………………………………… 19
(一)「英雄」定義改寫 ……………………………………………… 19
(二)女性英雄成長歷險架構…………………………………………… 23
第三節 女性英雄成長歷程與分析……………………………………… 25
一、第一階段 歷險的召喚:「飢餓的困境」 ………………………… 25
(一)啟蒙前的家園……………………………………………………… 25
(二)啟蒙前的女性形象………………………………………………… 29
(三)歷險的召喚………………………………………………………… 31
二、第二階段 啟程與歷險:遠離「飢餓」的追求──女子「有行」…35
(一)遠離家園…………………………………………………………… 35
(二)身陷困境…………………………………………………………… 37
(三)多層次歷險………………………………………………………… 42
三、第三階段 回歸:尋回母/女性特質及雌雄同體的獨立人格… 45
(一)接納「陰影」……………………………………………………… 45
(二)尋回母/女性特質……………………………………………………48
(三)雌雄同體雙性特質的獨立人格…………………………………… 50

第三章 女性話語的新空間………………………………………………53
第一節 自我指涉的個人化書寫………………………………………… 53
一、自我指涉的互文性書寫……………………………………………… 53
(一)自傳體和女性寫作………………………………………………… 55
(二)虹影自我指涉的特質……………………………………………… 58
二、個人化書寫的兩個標誌……………………………………………… 60
(一)個人記憶…………………………………………………………… 60
(二)第一人稱…………………………………………………………… 63
三、互文性的創作手法運用……………………………………………… 67
第二節 女性個人話語的實踐…………………………………………… 71
一、開禁:失語之痛和話語之源………………………………………… 71
(一)女性失語的困境…………………………………………………… 71
(二)女性話語之源……………………………………………………… 75
二、鏡像:女性的自我觀照……………………………………………… 79
(一)疏離的身體………………………………………………………… 80
(二)再現的身體………………………………………………………… 83
三、命名:浮出歷史地表的書寫………………………………………… 85
(一)自我拯救的書寫…………………………………………………… 85
(二)自我命名的權力…………………………………………………… 87
第三節 女性慾望的書寫………………………………………………… 91
一、泛政治化的女性慾望………………………………………………… 91
(一)性意識的覺醒……………………………………………………… 91
(二)自主意識的追求…………………………………………………… 94
二、性慾/性域主導的狂歡………………………………………………… 97
(一)白日夢觀念的性愛 ………………………………………………… 97
(二)色情烏托邦………………………………………………………… 100
三、「以血為墨」的書寫方式 ……………………………………………103
(一)禁忌之愛、爭議的性愛描寫……………………………………… 103
(二)血:性愛與死亡的抵死纏綿……………………………………… 105

第四章 女性世界的塑造…………………………………………………109
第一節 抗拒父權的神話………………………………………………… 109
一、虛化男性的空間……………………………………………………… 109
(一)閹割的男性形象…………………………………………………… 109
(二)陪襯的男性地位…………………………………………………… 113
二、愛情神話的幻滅……………………………………………………… 115
(一)男性支配的慾望…………………………………………………… 115
(二)異性無愛的真相…………………………………………………… 117
三、戀父與弒父:解構父系神話………………………………………… 118
(一)尋找父親…………………………………………………………… 118
(二)棄絕父權…………………………………………………………… 120
第二節 再現女性的形象………………………………………………… 122
一、女性他者的處境……………………………………………………… 122
(一)房裡的瘋狂天使…………………………………………………… 123
(二)飢餓的卑微女兒…………………………………………………… 125
二、復仇的妖女世界……………………………………………………… 127
(一)叛逆妖女的重生…………………………………………………… 127
(二)自我境遇的女性化命名…………………………………………… 129
三、弔詭的顛覆/複製………………………………………………………131
(一)複製雄化的妖女…………………………………………………… 131
(二)「妖精」形象的反思 ………………………………………………133
第三節 重定女性的譜系………………………………………………… 138
一、仇母與戀母:解/建構母系神話 …………………………………… 138
(一)母親的雙重形象…………………………………………………… 141
(二)母女情誼…………………………………………………………… 143
二、依戀與疑慮:建/解構姊妹情誼 …………………………………… 144
(一)姊妹情誼的建立…………………………………………………… 145
(二)女性烏托邦的幻滅………………………………………………… 151
三、找回女性/母親的故事…………………………………………………152
(一)母性/女性/人性的還原………………………………………………152
(二)反抗/獨立/群體的認同………………………………………………154

第五章 女性個人化的歷史敘事 …………………………………………159
第一節 女性書寫的多元論述融合傾向 ………………………………… 160
一、「雙重」影響的焦慮………………………………………………… 160
(一)雙文本的女性主義論述 ……………………………………………160
(二)變種的雌雄同體詩學理論 …………………………………………165
二、虹影對私語寫作的反省 ………………………………………………168
(一)女性話語的轉變歷程 ………………………………………………168
(二)拒絕「女性=私語」的唯本質論述 ………………………………172
第二節 女性視角下的歷史敘事 ………………………………………… 177
一、宏大敘事與個人意識的表現 …………………………………………177
(一)深刻的歷史背景 ……………………………………………………177
(二)批判政治、解構權力 ………………………………………………180
二、市井風俗與社會陰暗的揭露 …………………………………………185
(一)反叛的貧民意識 ……………………………………………………185
(二)直書生存困境與苦難人性 …………………………………………188
第三節 離散意識的變異與文化身份的確認 …………………………… 192
一、女性的離散意識 ……………………………………………………… 192
(一)離散寫作的萌發與演變 ……………………………………………192
(二)「在路上」:流浪的永恆性 ………………………………………194
二、雙重特徵的文化身分 …………………………………………………196
(一)去領土化、去國家化的全球化視野 ………………………………196
(二)漢語寫作:難解的中國情意結 ……………………………………203

第六章 結論 ………………………………………………………………209
參考書目 …………………………………………………………………… 216
附錄:虹影創作及發表年表 ……………………………………………… 22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壹、文本
(依照出版日期排列順序)
一、長篇小說
虹影《女子有行》,台北:爾雅出版有限公司,1997.2一版。
虹影《飢餓的女兒》,台北:爾雅出版有限公司,1997.5一版。
虹影《K》,台北:爾雅出版有限公司,1997.5一版。
虹影《阿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2.5一版。
虹影《孔雀的叫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3.1一版。
虹影《上海王》,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2一版。
虹影《綠柚子》,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10一版。
虹影《上海之死》,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2一版。
虹影《上海魔術師》,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2一版。

二、短篇小說
虹影《帶鞍的鹿》,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6一版。
虹影《風信子女郎》,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6一版。
虹影《鶴止步》,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4.1一版。
虹影《神交者說》,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5一版。

三、小說選及散文
虹影編《鏡與水》,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2一版。
虹影《虹影打傘》,北京:知識出版社,2002.8一版。
虹影《火狐虹影》,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2一版。
虹影《誰怕虹影》,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9,一版。


貳、專書
(依照作者姓氏、字母筆畫排列順序)
一、女性主義
(一)西文譯本
﹝法﹞Beauvoir, Simone de著 陶鐵鑄譯《第二性》,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10一版,2000.2五刷。
﹝美﹞Clough, Patricia Ticineto著 夏傳位譯《女性主義思想──欲望、權力及學術論述》,台北:巨流圖書,1998.1一版。
﹝英﹞Eagleton, Mary編 胡敏、陳彩霞、林樹明譯《女權主義文學理論》,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2一版。
﹝美﹞Friedan, Betty著 李令儀譯《女性迷思》,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9一版。
﹝美﹞Lanser, Susan S.著 黃必康譯《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5一版,2005.11三刷。
﹝英﹞Millett, Kate著 宋文偉、張慧芝譯《性政治》,台北:桂冠圖書,2003.12一版。
﹝挪﹞Moi, Toril著 王奕婷譯《性/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台北:巨流圖書,2005.9二版。
﹝英﹞Woolf, Virginia著 宋偉航譯《自己的房間》,台北:布波出版有限公司,2005.5一版。
﹝英﹞Wright, Elizabeth著 王文華譯《拉康與後女性主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3一版,2005.6二刷。

(二)中文
田泥《走出塔的女人:二十世紀晚期中國女性文學的分裂意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0一版。
任一鳴《抗爭與超越──中國女性文學與美學衍論》,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0,一版。
李小江《女性/性別的學術問題》,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1一版。
李仕芬《女性觀照下的男性──女作家小說析論》,台北:聯經文學出版社,2000.5一版。
李銀河《女性主義》,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1一版。
宋素鳳《多重主體策略的自我命名: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10一版,2005.6三刷。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研究》,台北:時報文化,1993.9一版。
林丹婭《當代中國女性文學史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3二版,2006.4二刷。
林幸謙《荒野中的女體──張愛玲女性主義批評Ⅰ、Ⅱ》,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12一版。
荒林《花朵的勇氣──中國當代文學文化的女性主義批評》,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0一版。
孫康宜《古代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4一版。
徐坤《雙調夜行船──九十年代的女性寫作》,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3一版。
康正果《女權主義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2一版。
盛英《中國女性主義文學縱橫談》,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10一版。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女性自傳的主體性研究》,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5一版。
陳順馨、戴錦華選編《婦女.民族與女性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1一版。
張小虹《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時報文化,1993.5一版。
張小虹《性�別研究讀本》,台北:麥田出版,1998.10一版。
張岩冰《女權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12一版,2002.7三刷。
張京媛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一版。
張清華編《中國新時期女性文學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4一版。
喬以鋼《多彩的旋律──中國女性文學主題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1一版。
葉舒憲編《性別詩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1一版。
楊莉馨《異域性與本土化:女性主義詩學在中國的流變與影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0一版,2006.10二刷。
劉慧英《走出男權傳統的藩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5一版。
鮑曉蘭編《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5一版。
蕭薇《異質文化語境下的女性書寫──海外華人女性寫作比較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5.6一版。
鍾慧玲《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里仁書局1997.4一版。
簡瑛瑛《女兒的儀典》,台北:女書文化,2000.8一版。
羅婷《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西方與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12一版。
顧燕翎、鄭至慧編《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女書文化,1999.10一版。
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1996.9一版,2000.9二版。

二、其他專書
(一)西文譯本
﹝俄﹞Bakhtin,M.M.著 白春仁、曉河譯《巴赫金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6一版。
﹝法﹞Bellemin-Noêl, Jean著 李書紅譯《文學文本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影響下的文學批評解析導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1一版一刷。
﹝美﹞Bilsker, Richard著 周豔輝譯《榮格》,北京:中華書局,2004.6一版。
﹝美﹞Bloom, Harold著 徐文博譯《影響的焦慮:詩歌理論》,台北:久大文化,1990.12一版。
﹝美﹞Bloom, Harold著 朱立元、陳克明譯《比較文學影響論──誤讀圖示》,台北:駱駝出版社,1992.11一版。
﹝美﹞Bly, Robert著 譚智華譯《鐵約翰》,台北:張老師文化,1996.6一版。
﹝美﹞Campbell, Joseph著 李子寧譯《神話的智慧:時空變遷中的神話》,台北:立緒文化,1996.12一版。
﹝美﹞Campbell, Joseph著 朱侃如譯《千面英雄》,台北:立緒文化,1997.7一版,1998.4二刷。
〔英〕Eagleton, Terry著 伍曉明譯《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一版。
﹝英﹞Forster, E. M.著 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9一版。
﹝英﹞Frazer, James G.著 汪培基譯《金枝》,台北:桂冠,1991.2一版。
〔奧〕Freud, Sigmund著 趙蕾譯《性欲三論》,北京:國際文化,2000.10一版。
﹝加﹞Frye, Northrop著 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批評的解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1一版。
﹝荷﹞Gulik, R.H.van著 李零、郭曉惠等譯《中國古代房內考──中國古代的性與社會》,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11一版。
﹝瑞﹞Jung, Carl G.著 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台北:立緒文化,1999.5一版。
﹝美﹞Martin, Wallace著 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2一版,1991.5二刷。
﹝美﹞Pearson, Carol S.著,徐慎恕、龔卓軍譯《內在英雄:六種生活的原型》,台北:立緒文化,2000.7一版,2003.6三刷。
﹝美﹞Said, Edward W.著 王志弘等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緖文化,1999.9一版。
﹝法﹞Samoyault, Tiphaine著 邵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一版。
﹝英﹞Selden, Raman、Widdowson, Peter、Brooker, Peter合著 林志忠譯《當代文學理論導讀》,台北:巨流圖書,2005.8四版。

(二)中文
王又平《新時期文學轉型中的小說創作潮流》,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9一版。
王岳川編《後殖民主義與新歷史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4一版,2002.7三刷。
王逢振、盛寧、李自修等編《最新西方文論選》,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5一版。
王賡武《中國與海外華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一版。
王寧《文學與精神分析學》,台北:洪葉文化,2003.5一版。
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1993.6一版,2001.12三刷。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1998.10一版。
王德威《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2001.10一版。
王德威《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二十家》,台北:麥田出版,2002.8一版。
方漢文《後現代主義文化心理:拉康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局,2000.11一版。
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4二版。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揚智文化,2002.7一版。
芮渝萍《美國成長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3一版。
祖國頌《敘事的詩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11一版。
陶東風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3一版,2005.5二版。
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一版。
張德明《批評的視野》,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3一版。
張漸《小說理論與作品評析》,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7一版。
張漢良《比較文學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大,1986.2一版。
黃石《神話研究》,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3影印本。
楊俊蕾《中國當代文論話語轉型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0一版。
鄭樹森《從現代到當代》,台北:三民書局,1994.2一版。
謝選駿《神話與民族精神:幾個文化圈的比較》,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10一版。

(三)工具書
〔美〕Abrams, M.H.編 朱金鵬、朱荔譯《歐美文學術語詞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11一版。
董學文編《當代世界美學藝術學詞典》,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0.6一版。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的通用辭彙編》,台北:麥田出版,2003.9一版。


參、期刊
一、虹影相關期刊
小鳳〈敏感問題:熱線電話訪虹影〉,《北京文學.精彩閱讀》2004年3期。
于靜〈虹影︰攪動文壇的「漢字魔女」〉,《北京青年周刊》2000.9.19。
于靜〈虹影︰經過大飢餓的人才能讀懂我的書〉,《中華讀書報》2000.9.20。
王俊秋〈在生命欲望中沉浮的女性——虹影小說的情感追尋歷程〉,《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年3期。
王文捷〈性別對立下的幻夢性反抗——論虹影作品中的先鋒性表象〉,《理論界》2004年5期。
王文捷〈性別與現實:女性對存在的求證——虹影作品女性欲望化敘事論〉,《理論界》2005年1期。
王文艷〈跨越疆界——全球化語境下的虹影寫作〉,《華文文學》2004年3期。
王文艷〈誰是歷史真正的主角?——試論虹影近期的小說創作〉,《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6年2期。
王義軍〈源源不盡的傷痛︰評《飢餓的女兒》(Daughter of the River : An Autobiography by Hong Ying)〉book.kanunu.cn/html/2005/0828/965.html。
任現品〈虹影:展示與傳遞極端境遇下的生存感受〉,《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3期。
阮南燕〈對生命本真的還原和超越——虹影《飢餓的女兒》解讀〉,《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6期。
阮南燕〈邊緣視閾下的都市人性——方方《風景》與虹影《飢餓的女兒》比較〉,《當代文壇》2002年6期。
李鳳青〈永?琤糽R之欲的訴說——虹影小說一解〉,《晉中學院學報》2006年6期。
李鳳青〈試論虹影小說的女性歷史敘事〉,《當代文壇》2007年1期。
李滿花〈性別超越和人性復歸——評虹影新作《孔雀的叫喊》〉,《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5年2期。
余文博〈虹影小說創作中的女權主義思想〉,《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3期。
阿琪〈與女作家虹影的對話〉,《中國經濟周刊》2001年4期。
吳梅〈《k》官司懸而未決——虹影談二地官司三本小說〉,《成都日報》2002.7.25。
周山丹〈女性自傳故事的另一種講法——評虹影《飢餓的女兒》〉,《當代文壇》2001年5期。
范銘如〈虹影《阿難》評介〉,《中國女性文學研究室學刊》5期2002.9。
尚琳琳〈靈魂的昇華——談虹影的創作〉,《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3年2期。
胡志峰〈文化中為救贖的情愛——虹影長篇小說的母題〉,《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1期。
胡轍〈解讀虹影——虹影訪談〉,《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6年2期。
虹影〈為愛而寫作——我寫《K》的願望〉,《文訊月刊》167期1999.9。
凌逾〈「美杜莎」與陰性書寫——論虹影小說《飢餓的女兒》〉,《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3期。
袁珍琴〈生命隱私•女性命運•歷史劫難——虹影《饑餓的女兒》之多維解讀〉,《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7期。
夏榆〈虹影︰回到三峽找自己的前身〉,《南方周末》2003.3.21。
馬韜〈法律禁止的虛擬性事〉,《新聞周刊》2002.12.23。
唐興和〈詭秘而犀利的另類——淺議虹影小說的敘述風格〉,《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1期。
許琦〈「風月寶鑒」照亮身份追尋的里程——對《英國情人》的一種華人亞文化理解〉,《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5年2期。
陳曉明〈專業化小說的可能性——關於虹影《K》的斷想〉,《南方文壇》2002年3期。
黃詠梅〈一個符號的隱喻——談虹影小說《K》〉,《南方文壇》2002年3期。
張濤〈虹影:我為我的愛人寫作〉,《朔方》2005年10期。
單昕〈在尋父的路上尋找自我——論女性成長小說《饑餓的女兒》〉,《惠州學院學報》2007年4期。
程欣〈現代文明的審視與生存的反思——論虹影小說《孔雀的叫喊》〉,《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7期。
粲然、丁塵馨〈專訪女作家虹影——愛寫作就像愛男人〉,《新聞周刊》,2004年2期。
楊劍影〈記得當時年少——《饑餓的女兒》與《情人》之比較〉,《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1期。
趙毅衡〈虹影打傘〉,《文學自由談》1996年1期。
趙毅衡〈唯一者虹影,與她的神〉,《中國圖書商報》http://www.cReader.com(2001年6月21日)。
趙君〈結構意蘊:「流散」作家虹影小說的「敘事語法」〉,《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6期。
趙華〈直面靈魂的書寫——評虹影《飢餓的女兒》〉,《濰坊學院學報》2003年1期。
蔣曄〈虹影︰從此岸到彼岸去改變命運〉,《中國青年》http://spark.com.cn/cyn/0311a/26.htm(2003年11月11日)。
劉再復〈虹影︰雙重飢餓的女兒〉,《中國圖書商報》http://www.cReader.com(2002年1月17日)。
蕭芹〈論虹影小說的創作主題〉,《華文文學》2006年2期。
蕭晶〈論虹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識與現代化思想〉,《學術論壇》2005年9期。
蕭晶〈論虹影小說的女性意識和邊緣情結〉,《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4期。
羅承麗〈致命的飛翔——評虹影的《康乃馨俱樂部》〉,《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S1。
鄭林曉〈虹影︰永遠飢餓的女兒〉,《旌旗》2002.1.17。

二、其他
王潤華〈後殖民離散族群的華文文學〉,《文訊》189期2001.7。
方祖燊〈前衛運動、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二)〉,《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十二期1998.12。
田廣文〈新潮成長小說的敘事模式及其歷史語境〉,《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4年5期。
田廣文〈新潮成長小說的流變及其精神特徵〉,《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期。
史書美〈中國當代文學中的女性自白小說〉,《當代》95期1994.3。
朱芳玲〈王安憶<憂傷的年代>原型論〉,《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16期1999.12。
宋美璍〈千面女英雄——「克拉麗莎」中的神話架構〉,《中外文學》14卷10期1986.3。
李靜〈中國成長小說的四種話語〉,《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2期。
李晶菁〈女性成長小說:文類、性別、主體之對話〉,《研究與動態》10期2004.6。
佘豔春〈女性歷史敘事與性別文化〉,《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卷2期2005.3。
邵明〈化蛹為蛾——1990年代以來「成長小說」的文化立場〉,《當代文壇》2006年1期。
姜智芹〈青春與世界的碰撞——新潮成長小說論〉,《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4期。
孫勝忠〈德國經典成長小說與美國成長小說之比較〉,《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3期。
徐渭〈20世紀成長小說研究綜述〉,《當代小說》2007年1期。
陳月英〈「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的女英雄神話架構〉,《弘光醫專學報》26期1995.6。
黃河〈試論20世紀留學生文學中的女性寫作〉,《綏化師專學報》2004年2期。
黃華〈女性身份的書寫與重構——試論當代海外華人女作家的身份書寫〉,《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5年2期。
張琴鳳〈大陸「新生代」小說研究述評〉,《理論與創作》2005年2期。
趙毅衡〈無根有夢:海外華人小說中的漂泊主題〉,《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5期。
劉文、唐旭〈「成長小說」:傳統與影響〉,《雲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3期。
翟永明〈成長.性別.父權制——兼論女性成長小說〉,《理論與創作》2007年2期。
蕭嫣嫣〈我書故我在——論西蘇的陰性書寫〉,《中外文學》「法國女性主義專輯2」24卷11期1996.4。


肆、學位論文
王文艷《跨越疆界——全球化語境下的虹影寫作》,汕頭大學碩士論文,2004.4。
王俊秋《虹影小說的追尋情結解讀》,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4.3。
王鸝《論海外華文女作家長篇小說中女性形象的生命力——以張翎、虹影、嚴歌苓為中心》,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06.5。
孔祥偉《嚴歌苓、虹影歷史敘事之比較》,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5.5。
毛偉《虹影小說的故事模式與敘事策略》,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5。
任小玲《荊棘叢中的超越——虹影小說創作論》,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06.4。
李慧穎《虹影小說創作論》,武漢大學碩士論文,2005.5。
余文博《論虹影的小說創作——以長篇小說為例》,華僑大學碩士論文。2006.6。
余芳《論虹影小說的流浪意識》,武漢大學碩士論文,2004.5。
林岳伶《虹影小說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1。
周晶《嬗變與超越——虹影小說的另類女性表達》,重慶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4。
周瓊瑞《女性小說的「新書寫」——虹影小說文本解讀》,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4。
胡轍《獨特的寫作姿態與立場——論虹影的小說創作》,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07.5。
唐莉《生命,愛欲與孤獨——論虹影小說創作的執念》,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3。
單冬《脂粉陣裡的英雄——虹影作品論》,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5.4。
羅麗婭《異域的彩虹——試論海外華文女作家虹影及其創作》,湖北大學碩士論文,2004.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