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4110-14461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4110-144610
論文名稱
Title
運用K12數位學校資訊融入國中生物教學之研究 - 以「人體消化與循環系統」單元為例
Application of K12 Digital School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in Biology Instruction-Take”Human Digestive and Circulatory System” as examp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0-05-2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7-04
關鍵字
Keywords
K12數位學校、生物教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K12 digital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instruc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9 次,被下載 186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862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K12數位學校資訊融入國中生物科的教學歷程和學習成效。為達研究目的,乃採實驗設計,以兩班國一學生為實驗組,進行K12融入教學;並以另三班國一學生為對照組,進行傳統講述式教學。實驗課程為「人體消化與循環系統」單元,共計6週19節課,研究者於實驗過程中蒐集多元化的評量資料,包括教學觀察日誌、同儕互評、學生作品、學習單、概念試題、問卷,藉此讓研究結果更具客觀與正確。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學習成效方面,實驗組的整體學習成效優於對照組,其中,中、低分群學生的表現具有顯著差異。在學習態度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並無顯著差異,但仍有不少學生對K12在作業、評量及學習單等方面抱持正面態度。另外在教學應用方面,教師進行K12平台輔助教學時,初期會有數位教材建置等困難,之後便漸入佳境,且若能善用K12助教功能,則容易落實多元評量的理念。故整體而言,K12數位學校是輔助教學的好幫手。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teaching portfolio and learning efficacy gained after integrating K12 digital school information into the biology lesson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he research method is to divide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 two classes of 7th grade junior high students 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receive K12 integrated teaching; and three classes of 7th grade junior high students are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receiv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is “human digestion and circul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19 units, lasting for 6 weeks.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diverse types of evaluation information, including observations, peer reviews, student works, learning slips, review questions, and surveys, in order to give research findings greater objectivity and accuracy.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erms of learning efficacy, the overall learning effica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mong all,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tudents having moderate and low scores. Regarding learning attitude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many students hol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K12 regarding homework, unit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slips. Regarding teaching applications, upon first use of K12 support teaching, there wer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in installing the digital teaching materials. However, as they become more accustomed to the use of K12, they could easily implement the ideals of diversified evaluation. In sum, the K12 digital school is a helpful auxiliary tool for teaching.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目次……………………………………………………………………3

第一章 緒論……………………………………………………………7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10
第三節 名詞釋義……………………………………………………………1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15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15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生物教學之相關研究………………………………23
第三節 運用K12數位學校融入國中各領域中之相關研究………………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29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設計……………………………………………………29
第二節 研究架構……………………………………………………………31
第三節 研究假設……………………………………………………………33
第四節 研究情境……………………………………………………………34
第五節 K12數位學校融入生物教學課程設計……………………………37
第六節 研究工具……………………………………………………………43
第七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2
第一節 運用K12數位學校資訊融入生物課程的實施歷程………………52
第二節 運用K12資訊融入生物教學之學習成效與態度…………………64
第三節 學生對運用K12融入生物教學學習的感受與看法………………81
第四節 教學者對運用K12融入生物教學的感受與省思…………………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8
第一節 研究結論……………………………………………………………88
第二節 研究建議……………………………………………………………91

參考文獻………………………………………………………………93
中文部分……………………………………………………………………93
英文部分……………………………………………………………………95

附錄……………………………………………………………………97
附錄一 人體消化與循環系統概念(前測)試題…………………………97
附錄二 人體消化與循環系統概念(後測)試題…………………………104
附錄三 資訊科技使用暨學習態度前測問卷………………………………108
附錄四 資訊科技使用暨學習態度後測問卷(實驗組)…………………110
附錄五 資訊科技使用暨學習態度後測問卷(對照組)…………………113
附錄六 K12數位學校融入消化與循環教學各主題教案…………………115
附錄七 報告組單元籤………………………………………………………132
附錄八 班級分組表…………………………………………………………133
附錄九 報告評分問卷………………………………………………………135
附錄十 同組互評自評問卷…………………………………………………137
附錄十一 K12教學觀察日誌………………………………………………138
附錄十二 消化管學習單……………………………………………………140
附錄十三 消化腺學習單……………………………………………………141
附錄十四 心臟構造學習單…………………………………………………142
附錄十五 血管比較學習單…………………………………………………143
附錄十六 血液組成學習單…………………………………………………144
附錄十七 循環途徑學習單…………………………………………………145
附錄十八 K12數位學校簡介簡報…………………………………………146
附錄十九 學生個人簡報作品選……………………………………………148
附錄二十 分組報告簡報作品選……………………………………………149
附錄二十一 示範簡報「酵素」選…………………………………………151

表目次
表 2-1-1 學者提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或策略一覽表………………20
表 2-2-1 學者運用資訊科技融入生物教學之相關研究……………………23
表 2-3-1 參與研習的教師對K12關鍵成功因素之排序表…………………26
表 2-3-2 K12數位學校平台融入國中各領域教學相關研究整理…………27
表 3-1-1 實驗設計模式………………………………………………………31
表 3-2-1 實驗組和對照組之比較……………………………………………33
表 3-5-1 K12數位學校融入消化與循環單元教學實施大綱………………42
表 3-6-1 前後測問卷題目與參考文獻對照表………………………………47
表 3-6-2 人體消化與循環系統概念試題(前測)雙向細目表……………48
表 3-6-3 前測試題分析表……………………………………………………49
表 3-6-4 人體消化與循環系統概念試題(後測)雙向細目表……………50
表 3-6-5 後測試題分析表……………………………………………………50
表 3-7-1 研究資料來源與分析對照表………………………………………51
表4-2-1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成效之敘述統計……………………………65
表4-2-2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習成效之共變數分析…………………………65
表4-2-3 高中低三個分群學習成效之敘述統計……………………………67
表4-2-4 高中低三個分群學習成效之共變數分析…………………………67
表4-2-5 性別分群學習成效之敘述統計…………………………………….68
表4-2-6 性別分群學習成效之共變數分析…………………………………69
表4-2-7 實驗組與對照組延宕測驗之敘述統計……………………………70
表4-2-8 實驗組與對照組延宕測驗之敘述統計……………………………70
表4-2-9 高中低三個分群延宕測驗之敘述統計……………………………71
表4-2-10 高中低三個分群延宕測驗之共變數分析…………………………71
表4-2-11 性別分群延宕測驗之敘述統計……………………………………72
表4-2-12 性別分群延宕測驗之共變數分析…………………………………73
表4-2-13 電腦感受向度之t檢定………………………………………………75
表4-2-14 資訊能力向度之t檢定………………………………………………76
表4-2-15 學習態度與感受向度之t檢定………………………………………77
表4-2-16 學習態度與感受後測之敘述統計…………………………………78
表4-2-17 學習態度與感受後測之共變數分析………………………………78
表4-2-18 同儕互動向度之t檢定………………………………………………80
表4-3-1 學生對「教學方式」感受問卷統計表………………………………82
表4-3-2 學生對「K12平台使用」問卷統計表………………………………83
表4-3-3 學生對電腦教室與原班教室之優缺感受……………………………85

圖目次
圖3-1-1 研究流程圖…………………………………………………………30
圖3-1-2 研究架構圖…………………………………………………………32
圖 3-4-1 電腦教室平面圖……………………………………………………35
圖 3-4-2 傳統教室平面圖……………………………………………………36
圖 3-5-1 人體消化與循環課程架構圖………………………………………41
圖 3-6-1 K12數位學校課程討論板…………………………………………44
圖 4-1-1 線上分組討論區圖.…………………………………………………56
圖 4-1-2 704T8討論板圖.……………………………………………………56
圖 4-1-3 教學實景(一)……………………………………………………57
圖 4-1-4 教學實景(二)……………………………………………………59
圖 4-1-5 教學實景(三)……………………………………………………60
圖 4-1-6 教學實景(四)……………………………………………………60
圖 4-2-1 問卷五向度之平面直條圖…………………………………………74
圖 4-3-1 K12平台學生感受統計直方圖……………………………………84
圖 5-1 K12教學平台中麥當勞營養標示圖………………………………118
圖 5-2 人體的消化管………………………………………………………140
圖 5-3 人體的消化腺………………………………………………………141
圖 5-4 心臟構造……………………………………………………………142
圖 5-5 三種血管……………………………………………………………143
圖 5-6 三類血球……………………………………………………………144
圖 5-7 血液循環途徑………………………………………………………14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王全世 (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王全世 (2001)。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資訊與教育雜誌,83,52-62。
王淑娟(2007)。合作學習在南部國一學生自然科線上遊戲教學之學習成就與學習動機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7,22-48。
吳易靜(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教師創新教學能力之影響--以臺北縣、市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佳燕(2003)。資訊科技融入國中直流電路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李俊億(2004)。探究高中學生以e-Learning的教學策略學習基礎生物之效益分析—以「生命世界中的交互作用」單元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沈中偉 (2005)。科技語學習-理論與實務(第二版)。台北市:心理。
周甘逢、劉冠麟 (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市:華騰文化。
林子敬(2006)。以行動研究探究K12平台於「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之應用。私立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縣。
林余思(2002)。國中學生在資訊科技融入生物科學習中後設認知的表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專論文,台北市。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9。
洪秀惠(2006)。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影響之探討--以消化系統、恆定性單元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徐新逸、林燕珍(2003)。資訊融入各領域教學之知識庫建構與分享機制~「學習加油站」。資訊與教育雜誌,95,80-96。
張彥宇(2002)。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張國恩 (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雜誌,72,2-9
張梅鳳(2004)。資訊融入生物科教學之教材製作與教學策略初探。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0 (1),55-65。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7)。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自評表更有效提昇教師資訊融入教學能力-教育部委託辦理「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素養教師自評表發展計畫」成果說明。
教育部(2008)。九年一貫課程自然綱要修正對照表。台北市:教育部。
梁素梅(2007)。彰化縣國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莊雪芳(2002)。高三學生後設認知、生物科自我概念與生物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年興、洪雪芬 (2002)。K12數位學校的教與學:網路教學的基礎與應用。高雄市:師路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陳怡欣 (2006)。情境營造應用於線上學習課程之現況研究-以國中課程為例。高雄 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金助(2002)。資訊教育融入學習領域-班級電腦對於教學與研究應用實例。資訊與教育雜誌,91,100-104。
陳盈秀(2005)。『K12數位學校』之關鍵成功因素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泰安 (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資訊素養能力之探究。資訊與教育雜誌,91,50-59。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8)。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台北市: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游文楓(2006)。網路化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對學生生物學習成效的影響。科學教育學刊,14(4),381-400。
黃武元、林士甫(2002)。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以透鏡成像與光學儀器的對話為例。資訊與教育雜誌,88,10-20。
黃淑貞(2004)。「開放網路教學平台」模式於國中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坤原(2006)。國中學生對電腦的態度量表之發展與應用。科學教育學刊,14(3),283-308。
葉艷靜(2003)。網路學習(e-Learning)環境對國中生學習生物之成效分析─以生物界分類:「植物界」與「動物界」分類單元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賓靜蓀(2010)。功課不該是學習的痛。親子天下雜誌,11。
蔡盈欣(2007)。應用電腦多媒體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呼吸單元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蔡慧美(2002)。網路學習環教學對國一學生學習生物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鄭惠蘭(2004)。運用WebQuest網路教學模式進行主題探究實驗活動之行動研究~以國一生物教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薛福祥(2005)。提升國中教師進行資訊融入數學教學—「K12數位學校」為教學平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謝琇玲、陳碧姬、郭閔然(2002)。由教師資訊素養談資訊融入教學之道。資訊與教育雜誌,92,87-95。
聯合報(2008)。瘋媒體影響更甚金融海嘯。http://mag.udn.com/mag/campus/printpage.jsp?f_ART_ID=155002

二、英文部分
Ashburn, S. J., Eichinger, D. C., Witham, S. A., Cross, V. D., Krockover, G. H., Pae, T. I., Islam, S., & Robinson, J. P. (2002) the bioscope initiative: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he biology classroom.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64(7), 503-510.
Bera, S., & Liu, M. (2006). Cognitive tool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group processing as mediating factors in a hypermedia environmen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2(2), 295-319.
Buckley, B. C. (2000).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nd model-based learning in b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2(9), 895-935.
Hardre, P. (2001). Designing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 14(3), 43-74.
Heinich, R., Molenda, M., Russell, J., & Smaldino, S. E. (1999).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y for learning (6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Hooper, S. (1992). Cooperrative learning and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Tea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0(3), 21-38.
Lawson, T., & Comber, C. (1999). Superhighways technology : personnel factors leading to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8(1), 41-53.
Leung, H. K. N. (2003)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learning.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13(2), 123-136.
Mayer, R. E., Fennell, S., Farmer, L., & Campbell, J. (2004) A personalization effect in multimedia learning: students learn better when words are in conversational style rather than formal styl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6(2), 389-395.
Mayer, R. E., & Moreno, R. (2003) Nine ways to reduce cognitive load in multimedia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8(1), 43-52.
Shafer, M. E., Lahner, J. M., Calderone, W. K., Davis, J. E., & Petrie, T. A. (2002). The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a web-based instructional supplement in a college student success program.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3(5), 751-757.
She, H. C., & Fisher, D. (2002). Teacher communication behavior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tudents’ cognitive and attitudinal outcomes in science in Taiwa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 39(1), 63-78.
Smith-Gratto K., & Blackbum, M. A. (1997). The computer as a scientific tool:Integration spreadsheets into elementary science curriculum. Computer in the Schools, 13(1/2), 125-131.
Wager, W. (1992).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a broader vision. Educational and Urban Society, 24(4), 454-465.
Zhao, Y. (1998). Design for adoption :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web-based education environ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0(3), 307-32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