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5108-11360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5108-113603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觀眾收視評價與收視率關聯性之分析:以政論談話性節目為例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udience evaluation and ratings in Taiwan: The case of political discussion program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6-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7-05
關鍵字
Keywords
審議式民主、收視率分析、觀眾收視評價、觀眾收視行為、政論節目
deliberative democracy, Political discussion program, television viewing behavior, ratings, audience evalu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84 次,被下載 335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8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358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以台灣政論談話性節目為例,透過研究設計-實驗法方式,試圖開闢一個結合質化研究與量化分析之研究途徑,藉由觀眾收視評價與收視率之關聯性分析,進而從觀眾收視評價中,探討政論談話性節目是否實踐審議式民主公共論壇之典範。
為印證觀眾收視評價與收視率具關聯性之假設,本文將觀眾收視評價(節目議題、主持人表現、來賓表現、節目製作單位、負面效果)為自變項,以AGB尼爾森收視率數字為依變項,結果發現觀眾收視評價的確影響節目收視率之改變,且觀眾對節目議題、主持人表現、來賓表現、製作單位之收視評價與收視率間具有正相關性,若觀眾對節目議題、主持人表現、來賓表現、製作單位評價愈高,則節目收視率愈高;相反的,若觀眾收視評價中認為,政論談話性節目愈增強其負面效果-催化社會對立性、醜化某特定人士等,則節目收視率反而因此降低。
從觀眾收視評價與收視率關聯性分析結果可看出,由觀眾收視評價所形塑的政論節目與當前政論節目所造成的亂象間有段極大期望落差,現今政論節目雖以公共論壇自居,卻仍以商業利益為優先考量,對於邁向審議式民主典範、深化台灣民主政治之理想,仍有段遙遠的路途。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use political discussion programs in Taiwan as an example and use the research method of experimentation to attempt to establish a way of research that is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By using a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udience evaluation and ratings, an investigation will be carried out as to whether Taiwan’s political discussion programs are in fact public forums that are a paradigm of a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order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states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audience evaluation and ratings, this paper made audience evaluation (in other words the topics discussed on the programs, their hosts, guests, producers and their negative effect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and made the AGB Nielsen television rating numbers a dependent variable. It was discovered that audience evaluation does in fact affect ratings an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udience evaluation and ratings. For example, the higher an audience’s evaluation of the topics discussed on a certain program and its hosts, guests and producers were, the higher that particular program’s ratings were. If on the other hand, audiences believe that a certain political discussion program has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encouraging opposition within society or defaming a certain person or group, the lower the ratings of that particular program were.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udience evaluation and rating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viewers expect from political discussion programs and what our current political discussion programs are like. It was also discovered that whilst today’s political discussion programs claim they are public forums; they are in reality primarily aimed at making commercial profit. This means that these programs are still a long way away from becoming a paradigm for a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making Taiwan a more democratic societ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 3
第二節 研究定位與問題................................ 3
一、研究定位.......................................3
二、研究問題.......................................4
第三節 章節安排......................................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政論談話性節目概述.............................8
一、政論談話性節目之發展..............................8
二、政論談話性節目之特色............................. 10
三、政論談話性節目之影響........................... 13
第二節 政論談話性節目相關文獻........................15
一、相關實證研究文獻............................... 15
二、現今實證研究之侷限..............................20
第三節 收視率相關文獻探討............................22
一、收視率的意義..................................22
二、收視率調查方法................................23
三、收視率調查的批評..............................25
第四節 影響政論談話性節目收視率之因素................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分析...................................30
第一節 研究假設.................................... 30
第二節 研究架構說明................................ 33
第三節 研究設計.................................... 35
一、資料建立與蒐集................................35
二、研究測量.....................................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49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 49
一、節目樣本分布.................................. 49
二、觀眾收視評價分數分布........................... 50
第二節 政論談話性節目觀眾收視評價...................51
第三節 政論談話性節目觀眾收視評價與收視率比較分析...59
一、節目議題觀眾評價與政論節目收視率分析................59
二、主持人表現之觀眾評價與政論節目收視率分析.......... 63
三、來賓表現之觀眾評價與政論節目收視率分析..........66
四、節目製作單位之觀眾評價與政論節目收視率分析....70
五、負面效果之觀眾評價與政論節目收視率分析..........74
第四節 政論談話性節目觀眾收視評價與收視率關聯性.77
第五節 政論談話性節目觀眾收視評價與加權收視率.... 79
一、政論談話性節目觀眾收視評價與加權收視率比較分析....80
二、政論談話性節目觀眾收視評價與加權收視率關聯性........82
三、 小結.........................................83
第五章 研究結論..........................................85
第一節 觀眾收視評價與收視率微妙互動關係.............85
一、觀眾收視評價與收視率之改變具有正相關..............85
二、收視率壓力下所形成的觀眾收視期望落差..............86
第二節 結合質化研究與量化分析研究途徑之突破.........88
第三節 審議式民主典範之實踐與難題...................90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91
參考書目.................................................93
附錄一 政論談話性節目文本內容研究一覽表................100
附錄二 政論談話性節目觀眾研究一覽表....................101
附錄三 研究問卷A.......... ............................102
附錄四 研究問卷B.......... ............................108
附錄五 研究前測........... ............................114
附錄六 實驗觀察紀錄-三立大話新聞.......................115
附錄七 實驗觀察紀錄-TVBS 2100全民開講..................11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Robert W. McChesney著,王菲菲譯。2005。問題媒體:二十一世紀美國傳播政治( THE PROBLEM OF THE MEDIA: U.S. COMMUNICATION POLITICS IN 21st CENTURY),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初版。
林育卉。2006。媒體的魔戒-收視率迷思,臺北市:財團法人廣電基金,初版。
彭芸。2001。新媒介與政治: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書局,初版。
楊軍良。1997。出賣李濤-2100全民開講幕後秘辛,臺北市:商智文化,初版。
楊淑智譯(彼得.勞佛Peter Laufer著)。1995。叩應內幕大公開 談話節目真相,臺北市:正中,初版。
路境。2000。邱復生和TVBS傳奇,臺北市:亞細亞,初版。
劉旭峰。2006。收視率萬歲-誰在看電視?,臺北縣:INK印科出版有限公司,初版。
盧世祥/林育卉。2004。透視政論節目,臺北市:財團法人廣電基金,初版。
(二)期刊
丁榮國。1999。「電視收視率量與質的探討」,復興岡學報,67期,1999年9月。頁191-222。
王泰俐。2006。「電視新聞「感官主義」對閱聽人接收新聞的影響」,新聞學研究,第86期,2006年1月,頁110
尼爾森媒體研究部。2005。「政論節目、知性頻道成長大」,尼爾森媒體研究,2005年12月號,頁7。
江子芽。2001。「台灣到底怎麼了?李濤會把台灣帶到哪裡去?」,財訊,236期,2001年11月。頁150-154。
吳恩玲。1998。「CALL-IN節目收視率分析」,廣電人,47期,1998年11月,頁47-48。
李美華。2002。「公視新聞深度報導之節目品質評估」,淡江人文社會學刊,13期,2002年12月,頁97-142。
汪仁玠。2008。「攤開政論節目叩應史 你打電話 我給你政治春藥」,新新聞,1101期,2008年4月10日至4月16日,頁32-33。
林照真。2004。「戳破收視率的神話」,天下雜誌,第309期,2004年10月15日,頁94-98 。
林瑩秋。2003。「台灣七大政治談話節目」,財訊,261期,2003年11月,頁130-134。
林奐呈。2008。「熊杰:政論節目變娛樂節目了」,新新聞,1101期,2008年4月10-4月16日,頁34-36。
張素華。1999。「收視率是吸金大法」,廣告雜誌 ,101期,1999年10月7日,頁48-62 。
楊照。2008。「終結亂象-選後叩應豬羊變色 檢視政論節目染色體」,新新聞,1101期,2008年4月10-4月16日,頁16-21。
盛治仁。2005。「電視談話性節目研究-來賓、議題結構及閱聽人特質分析」,新聞學研究,84期,2005年7月,頁163-203。
陳宗逸。2006。「年度風雲人物、大話新聞撫慰本土心靈」,新台灣新聞雜誌,第562期,2006年12月28日。
黃葳葳。1999。「虛擬閱聽人?從回饋觀點分析台灣地區收視/聽率調查的現況:以潤利、紅木、尼爾森公司為例」,民意研究季刊,209期,頁89-132。
廖若渝。2006。「從台開案談新聞政論節目收視分析」,廣告雜誌,第184期,2006年9月15日,頁48-51。
澄豐國際媒體研究部。2004。「2004年總統大選新聞、談話節目收視大調查」。廣告雜誌,第156期,2004年5月,頁56-59。
簡余晏。2005。「從台灣心聲看政論節目之變化」,Radio & TV Library news,第12卷第17期,2005年11月30日,頁1-12。
鍾起惠。1997。「談話性新聞節目分析」,廣電人,30期,頁32-33。

(三)論文
李君順。2003。「民眾政治參與與新聞性談話收視動機、行為關聯性研究—以2002台北市長選舉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李承達。2004。「美貌對得票率的影響-以2004年立委選舉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李珉愷。2004。「台灣電視新聞性節目多元化之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巧婷。1998。「新聞性電視談話叩應節目之論述過程研究—以溝通行動理論為分析架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政谷。2005。「台灣民眾收聽及觀看政論性叩應節目與民主認知之研究」,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2005國際學術研討會:經驗調查之跨國比較,中央研究院歐美所,11月12日至11月13日。
高瑞松。1996。「政治性扣應節目內容的結構分析--以2100全民開講大選大家講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梁世武/郭魯萍。2000。「收視率調查及電視廣告販售關係之研究」,「邁向 21 世紀台灣廣告發展趨勢學術研討會」。世新大學公共傳播學系,2000 年 1 月 7 日。
康紀漢。2002。「電視談話性叩應節目的內容與收視率之關聯性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張雅喬。2006。『台灣政論性談話節目收視動機與收視觀感研究—以「替罪羊」現象為例』,私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彭芸。2001。「談話性節目的閱聽人分析-2000年總統大選選民媒介行為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89-2412-H-004-013-SSS。
湯明儀。2003。「新聞談話性節目的內容分析暨其節目中記者專業意理實踐之研究:以「新聞駭客News98」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楊意菁。2002。「民意公共性與媒體再現:以民調報導與談話節目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滿昱綸。2005。「媒體與政治:以年代電視台汪笨湖主持政論性節目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董文榮。2003。「收視行為紀錄器之設計與研究」,私立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四)報紙
林南谷。「大話收視飆新高 中立評論新主流」,自由時報,2006年11月7日,第D01版。
林政忠。「關機救台灣」,聯合報,2008年4月1日,民意論壇,第15版。
林世英。「媒體名嘴不應唯恐天下不亂」,台灣時報。2007年11月28日,社論,第2版。
民生報訊。「政論節目多 台灣奇蹟」,民生報。2004年12月22日,A02版。
江祥綾。「名嘴連環爆,3個月新增10談話節目」,聯合報。2006年10月15日。第D6版。
吳光中。「收視率會說話 政論節目退燒」,民生報。2004年6月23日,A01版。
吳光中。「偏綠 偏藍 誰是染色體」,民生報。2003年11月19日,C02版
周陽山。「認清民粹主義的局限性」,聯合報。1999年5月25日,第15版。
周慧玲。「現場節目與台灣焦慮」,聯合報。1999年10月28日,第37版
周鑫。「迴響 觀眾隨政論節目起舞」,中國時報。2008年1月18日,時論廣場,第A22版
姚人多。「最大亂源監督次大亂源?」,中國時報,2008年1月17日,時論廣場,第A19版。
耿喧。「電視談話節目是社會對立的禍首?」,聯合報。2001年10月7日,第26版。
魏玓。「政論節目轉型 不只靠換來賓」,蘋果日報。2008年4月1日,A13論壇
二、西文部分
(一)書籍
Beville,H.M.Jr.1988.Audience ratings:Radio, television and its audience.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Barker,D.C.2002.Rushed to judgment: Talk radio, persuasion, and American behavio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utchby, Ian.1996. Confrontation Talk: Arguments,Asymmetries, and Power on Talk Radio.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Publisher.
Lippman,Walter.1997.Public Opinion .New York:Free Press Paperbacks.
Livingstone ,Sonia&Lunt, Peter,1994.Talk on Television:Audience Participation and Public Debate .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ge.

Munson,Wayne.1993.All Talk:The Talkshow in Media Culture. Pennsylvan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James G. Webster, 2006. Ratings analys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udience research , Mahwah, N.J.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二)期刊
Herbet,Susan.1995.”On Electronic Public Space:Talk Show in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12 , pp263-274.
Hofsetter,C. Richard; Mark C. Donovan,Melville R. Klauber, Alexandr Cole; Caroln J. Huie.1991.”Political Talk Radio: A Stereotype Reconsidered”,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Vol. 47, No.2(Jun),pp467-479
Hofstter, C.Richard; Barker, David.1999.”Information, Misinformation and Political Talk Radio”.Political Research Quartly.Vol.52, No.2 (June),pp353-369.
Horowitz, Edward .1993.”Talk show politics: The match that rekindles American democracy?”paper presented to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 and Mass Communication.
Iyengar, Shanto and Simon ,Adam F. 2000 . “New Perspectives and Evidence o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Campaign Effect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1, pp149-169.
Pan , Zhongdang and Kosicki Gerald M. 1997. “Talk Show Exposure as an Opinion Activity” .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14, pp371-388.
(三)論文
Liu Cheng-Shan,2004,”Communication Networks, Selective Perception, and the Survival of Political Disagreement: An Experiment with Agent-Based Modeling.5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May27-31, New Orleans, LA.
Shenm,Mary Chin-Hui,1999.”Participatory Current-affairs Talkshows: Public Communication Revitalized On Television” Amsterdam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三、參考網站
香港電台網站。http://www.rthk.org.hk/special/tvai/2005,2006年5月22日。
潤利收視率調查公司網站。http://www.rainmaker.com.tw/main.htm,2006年5月22日。
AGB尼爾森收視率調查公司網站。http://agbnielsen.net/。2008年3月28日
TVBS 2100全民開講網站。http://www.tvbs.com.tw/tvbs/t_b_a/tvbs2100/。 2008年4月21日
三立大話新聞網站。http://www.settv.com.tw/setn/s028/。2008年5月1日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