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5112-12343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5112-123435
論文名稱
Title
從語言認知角度探究《聖經》的隱喻閱讀:以《恢復本》及其註解為例
Reading Biblical Metaph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Semantics-Based on the Recovery Version and Its Footnote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8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2-05-2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2-07-05
關鍵字
Keywords
來源域、概念隱喻理論、概念整合理論、隱喻映射、隱喻、隱喻延伸、聖經
Blending Theory, Bible, metaphorical mapping, metaphor, source domain, metaphorical extension,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61 次,被下載 320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6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201 times.
中文摘要
保羅•利科(Paul Ricoeur)認為:隱喻不僅提供資訊,而且傳達真理。只要人以形象性的語言去表達非形象性的觀念,人就進入了隱喻。聖經的隱喻閱讀,就是透過閱讀尋找神。聖經遍佈的隱喻,就是指向真理的表達方式,是給讀者認知神的工具。聖經是如何用人類有限的語言,讓歷世歷代千千萬萬的信徒歸服於祂的呢?就是透過隱喻向人揭示祂自己,使人認識祂的價值。使用隱喻並非純粹文字美學上的作用,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表達難以直接形容的東西。
本文透過Metaphors We Live By(Lakoff &Johnson 1980、2003)採取「概念隱喻理論」(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簡稱CMT),以及Fauconnier & Turner(1995)的「概念整合理論」(Blending Theory,簡稱BT),作為聖經文本的分析策略,它們同時也是一種整理資訊的工具。
隱喻是一種啟發性的語言現象,是讓人的心智攀爬到更高處的語言階梯。聖經的隱喻很豐富,本文只從四大主題的隱喻進行分析解讀。從神所是的隱喻探討神的本質和屬性,從基督的隱喻看舊約預表與新約的互文隱喻,從信徒的隱喻看信徒的特質,再從神與人的關係隱喻看神與人的互動方式和神對人的旨意。透過這四個基本且重要的事項,試圖探討聖經如何以世人容易理解的隱喻,形成聖經中的隱喻系統,傳達最抽象的信仰,並建構神人之間的溝通,從而探索隱喻的深層寓意。
也就是以聖經讀者的立場,探討讀者如何透過聖經提供的資訊,用本身的體驗和隱喻概念的認知途徑來獲得信仰的真諦,包括以經解經的隱喻思維、信仰的經歷即是隱喻的延伸、以「基督」為解經之鑰的必然,以及以隱喻作為認知與表達之利器的可能,也就是聖經讀者可以透過這些隱喻模式理解並傳遞信仰的意蘊。一樣的原則,隱喻認知的閱讀方式也可以應用在其他文本,作為解讀言外之意(尤其是抽象之意)的一條具體途徑。
Abstract
Paul Ricoeur believes that metaphors not only provide information, but also convey truths. When people express non-image concepts with image-based language, they use metaphor. Reading Biblical metaphor is to look for God through reading. Metaphors are used throughout the Bible as a means of pointing to truths and as a tool to allow readers to recognize God. How has the Bible enabled millions of believers for centuries to serve God despite the limitations of human language? The answer is that God reveals Himself through metaphor, allowing people to know His value. The use of metaphor is not only a literary device designed for aesthetic purposes; the main purpose of metaphor is to express concepts that are difficult to describe directly.

This article uses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CMT) from Metaphors We Live By (Lakeoff & Johnson, 1980, 2003) and blending theory (BT) by Fauconnier and Turner (1995) as analysis strategies for Biblical texts, they are also one kind of tool of organizing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Metaphor is a type of inspirational linguistic phenomenon; a linguistic device that enables people’s minds to ascend to a higher place. Biblical metaphors are extremely rich, and this article offers only an initial 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four main themes of Biblical metaphors: The exploration of God’s nature and attributes; to see the default table of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intertextuality of the New Testa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lievers; an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d and man, including God’s will for humanity. Using these four basic and essential themes,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he Bible uses metaphor to convey abstract concepts and relat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God and man, as well as exploring how moral lessons are conveyed through metaphors, enabling the average person to understand them.

In addition, in a position of Biblical readers to explore how readers use their own experience and cognitive abilities regarding metaphors to ascertain the true meaning of faith, including metaphorical thinking of the solutions, the experience of faith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metaphor. ”Christ” is the necessary key for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as well as the metaphor is possible as an edge tool of cognition & expression, that is, Biblical readers can transfer the implication of belief through the modes of metaphor understanding per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Bible. Using the same principle, the reading technique of metaphorical cognition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texts as a method of interpreting meaning—especially abstract meaning.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ⅰ
誌謝-------------------------------------------------------------------------------------------------- ⅱ
中文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ⅳ
論文正文
前言----------------------------------------------------------------------------------------------- 1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 4
第二節 理論基礎--------------------------------------------------------------------- 9
一、隱喻的界定------------------------------------------------------------------ 7
二、語言、隱喻與認知-------------------------------------------------------- 22
  三、隱喻的理論------------------------------------------------------------------ 28
  四、在台灣中文學界之研究現況------------------------------------------------ 36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文本評述----------------------------------------------------- 38
一、聖經的詮釋------------------------------------------------------------------ 38
二、聖經的譯本------------------------------------------------------------------ 4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53
一、 概念隱喻與概念整合----------------------------------------------- 53
二、 進行步驟-------------------------------------------------------------------- 65

第二章 神所是的隱喻--------------------------------------------------------------------- 72
第一節 神的名號--------------------------------------------------------------------- 72
一、 聖經中神的名稱---------------------------------------------------------- 72
二、 聖經對神的形容---------------------------------------------------------- 84
三、 讀者對「神」的認知------------------------------------------------------ 90
四、 人對神名字的應用------------------------------------------------------ 92
五、 神名號的隱喻映射與認知---------------------------------------------- 95
第二節 神的本質--------------------------------------------------------------------- 99
一、 神是靈----------------------------------------------------------------------- 99
二、 靈的擬物隱喻------------------------------------------------------------- 100
三、 靈的擬人隱喻------------------------------------------------------------- 112
四、 靈與話-------------------------------------------------------------------------- 119
五、 靈的事例隱喻----------------------------------------------------------------- 124
(一) 靈是僕人----------------------------------------------------------- 124
(二) 靈是找銀幣的婦人----------------------------------------------- 126
第三節 神的屬性------------------------------------------------------------------------ 128
一、 神是愛------------------------------------------------------------------------- 128
二、 神是光------------------------------------------------------------------------- 132
三、 神是聖------------------------------------------------------------------------- 134
四、 神是義-------------------------------------------------------------------------- 143
第四節 本章小結------------------------------------------------------------------------ 147

第三章 基督的隱喻---------------------------------------------------------------------------- 148
第一節 在舊約中的互文隱喻--預言和預表(表記、表號、表徵)------- 148
第二節 關於基督的預言--------------------------------------------------------------- 152
第三節 關於基督的預表--------------------------------------------------------------- 163
一、人物------------------------------------------------------------------------------ 163
二、節期------------------------------------------------------------------------------ 167
三、歷史------------------------------------------------------------------------------ 169
四、事物------------------------------------------------------------------------------ 173
第四節 基督在新約中的隱喻 ------------------------------------------------------- 181
一、基督在福音書的隱喻-------------------------------------------------------- 183
二、基督在書信裡的隱喻-------------------------------------------------------- 186
三、基督在比喻中的寓意-------------------------------------------------------- 188
第五節 本章小結----------------------------------------------------------------------- 191

第四章 基督徒的隱喻 ----------------------------------------------------------------------- 194
第一節 個人基督徒的擬物隱喻------------------------------------------------------ 194
第二節 個人基督徒的擬人隱喻------------------------------------------------------ 197
第三節 團體基督徒的隱喻------------------------------------------------------------ 201
第四節 新約執事的隱喻 -------------------------------------------------------------- 208
一、 作預防者,就是作教師、精兵、競賽者、農夫、工人---------------- 208
二、 作俘虜-------------------------------------------------------------------------- 210
三、 帶著香的人------------------------------------------------------------------- 210
四、 薦信----------------------------------------------------------------------------- 210
五、 鏡子----------------------------------------------------------------------------- 210
六、 盛裝寶貝的瓦器------------------------------------------------------------- 211
第五節 本章小節------------------------------------------------------------------------- 211

第五章 神與人的關係隱喻------------------------------------------------------------------ 213
第一節 神與個人信徒的擬物關係隱喻--------------------------------------------- 214
一、 以神為無生命之擬物隱喻-------------------------------------------------- 214
二、 以神為有生命之擬物--------------------------------------------------------- 218
第二節 神與個人信徒的擬人關係隱喻--------------------------------------------- 221
第三節 神與團體信徒的非生機關係隱喻----------------------------------------- 224
一、 栽培者和葡萄園(園內的植物)----------------------------------------- 224
二、 建造者和建築物---------------------------------------------------------------- 224
三、 工人和耕地--------------------------------------------------------------------- 224
四、 元帥和戰士(精兵、軍隊)-------------------------------------------------- 225
五、 新郎和新婦--------------------------------------------------------------------- 225
第四節 神與團體信徒的生機關係隱喻--------------------------------------------- 225
一、 一粒麥子和許多子粒--------------------------------------------------------- 225
二、 頭和身體------------------------------------------------------------------------- 226
第五節 基督與教會-頭與身體的隱喻分析-------------------------------------- 226
一、基督是頭-------------------------------------------------------------------------- 226
二、蒙召的會眾(召會)是基督的身體------------------------------------- 227
三、信徒是基督的肢體,並且在一個身體裡互相作肢體---------------- 229
四、聖經中身體隱喻概念的系統性--------------------------------------------- 232
五、身體隱喻概念對神人關係的突顯與隱藏--------------------------------- 233
第六節 本章小結------------------------------------------------------------------------- 234

第六章 結論-------------------------------------------------------------------------------------- 238
第一節 以經解經的隱喻思維--------------------------------------------------------- 240
一、不憑人的傳統觀念和文化思想-------------------------------------------- 240
二、信仰的經歷即是隱喻的延伸------------------------------------------------ 243
第二節 幾個有爭議的喻意------------------------------------------------------------- 246
一、靈與魂的分別------------------------------------------------------------------- 247
二、三一神的理解-------------------------------------------------------------------- 255
三、神的靈與人的靈彼此內住---------------------------------------------------- 257
四、神人的調和----------------------------------------------------------------------- 258
第三節 以「基督」為解經之鑰的必然------------------------------------------------ 260
第四節 隱喻─認知與表達的利器--------------------------------------------------- 262
參考資料-------------------------------------------------------------------------------------------- 26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工具書

《聖經和合本》
王正中主編:《聖經尋根版》+《聖經原文字典》,台中:浸宣出版社,2006年。
李常受主譯:《新約聖經恢復本》,台北:台灣福音書房,1999年台灣十版。
李常受編譯:《詩歌》,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68年。
李常受主譯:《聖經恢復本(中英對照)》,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87年。
陳瑞庭編著:《聖經人地名意義彙編》,台北:基督教橄欖文化事業基金會,2001年11月七版。
黃錫木譯:《主題彙析聖經光碟》,Walter A. Elwell原著,香港:基道出版社,2001年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二、書籍

二畫
丁良才:《經題模範》,香港:證道出版社,1954年。

四畫
王韻雅:《成語的隱喻藝術》,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年。
巴克萊•威廉(Barclay, William)著,張德謙譯:《耶穌的比喻》,台南:人光出版社,1984年。
王志成、思竹譯:《上帝道成肉身的隱喻》(約翰•希克著),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
文牧:《神學思想史》,台中:貴格會,2002年。
文崇一、蕭新煌 編:《中國人:觀念與行為》,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10年。
中文聖經新譯會編:《中文聖經翻譯小史》,香港:中文聖經新譯會,1986年。

五畫
史存直,《漢語詞匯史綱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

六畫
早川博士著,柳之元譯:《語言與人生》,台南:大夏出版社,1990年。
朱維之:《基督教與文學》,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60年。

七畫
李福印主編:《隱喻與認知――中國大陸出版物注釋目錄 1980-2004》,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
汪堂家譯:《活的隱喻》,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束定芳主編:《語言的認知研究――認知語言學論文精選》,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4年。
希克著,王志成、思竹譯:《上帝道成肉身的隱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
束定芳:《隱喻學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0年。
李常受:《聖言中所啟示的神聖三一》,台北:台灣福音書房,2010年1月台灣初版。
李常受:《新舊約生命讀經》完整的網上文本。
李常受:《哥林多後書生命讀經》,台北:臺灣福音書房,2003年。
李常受:《宇宙的奧秘與人生的意義》,台北:臺灣福音書房,2002年。
李常受:《歷史與啟示》(上冊),台北:臺灣福音書房,2001年8月台灣初版。
李常受:《為神說話》,台北:台灣福音書房,2000年8月初版。
李常受:《新路實行的異象與具體步驟》,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9年。
李常受:《神的啟示和異象》,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8年10月台灣初版。
李常受:《真理課程》一級卷一~二級卷四,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8,台灣十三版。
李常受:《歷代志•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生命讀經》,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8年3月台灣初版。
李常受:《主恢復中劃時代的帶領:新路實行的異象與具體步驟》,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7年。
李常受:《神聖啟示的中心路線──神的經綸與神的分賜》,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4年4月初版。
李常受主編:《真理課程》一級卷一至二級卷四,台北:台灣福音書房,1994年8月10版。
李常受:《新約總論》第一冊,台北:台灣福音書房,1993年3月台灣初版。
李常受:《創世記生命讀經》(第一冊),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0年8月台灣2版。
李常受:《創世記生命讀經》(第二冊),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0年8月台灣2版。
李常受:《馬太福音生命讀經》,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0年8月台灣初版。
李常受:《實行異象的路》,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0年7月台灣初版。
李常受:《主恢復的異象》,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0年5月台灣初版。
李常受:《生命的認識》,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85年。
李常受:《聖經要道》,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83年。
李常受:《聖經的十條路線》,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79年。
何光滬選編:《蒂利希選集》,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李亦園:《文化與修養》,台北:幼獅,1996年。
李振杰 編:《語言文化教學研究》,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1996年。

八畫
季廣茂:《隱喻理論與文學傳統》,北京:北京師範大學,2002年。
周華山:《意義─詮釋學的啟迪》,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金耀基:《中國社會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2年。
帕瑪(Richard E. Palmer)著,嚴平譯:《詮釋學》,台北:桂冠,1992年。

九畫
洪漢鼎:《當代哲學詮釋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9月。
胡壯麟:《認知隱喻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洪漢鼎:《詮釋學史》,台北:桂冠,2003年。
約翰•希克著,王志成、思竹譯:《上帝道成肉身的隱喻》,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1994年。
侯雲龍:《文言文知識表解》,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89年。

十畫
格蘭•奧斯邦著,劉良淑譯:《基督教釋經學手冊》,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1999年。
倪柝聲:《馬太福音透視》,香港:活道出版社,1989年。
唐崇平:《主耶穌的比喻》,台北:真道之聲,1983年。
唐崇榮:《罪,義,神的審判》,台北:中福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倪柝聲:《神話語的職事》,《倪柝聲文集》第三輯第七冊,台北:台灣福音書房,1992年12月初版。
倪柝聲:《讀經之路;人的破碎與靈的出來》,《倪柝聲文集》第三輯第八冊,台北:台灣福音書房,1992年12月初版。
倪柝聲:《正常的基督徒信仰》,《倪柝聲文集》第二輯第七冊,台北:台灣福音書房,1992年6月初版。
倪柝聲:《基督徒報》(卷一),《倪柝聲文集》第一輯第三冊,台北:台灣福音書房,1991年12月初版。
倪柝聲:《復興報》(卷二),《倪柝聲文集》第一輯第九冊,台北:台灣福音書房,1991年12月初版。
倪柝聲:《默想創世記》,台北:台灣福音書房,1998年11月初版。

十一畫
許倬雲:《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台北:英文漢聲,2006年。
張 沛:《隱喻的生命》,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莫爾特曼著,曾念粵譯:《神學思想經驗》,香港:道風書社,2004年。
張維耿、黎運漢:《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1991年出版,1997年10月三刷。
張 敏:《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曹逢甫、蔡立中、劉秀瑩:《漢語中的身體部位譬喻:語言與認知的重要介面》,台北:文鶴出版社,2001年。
郭秀娟:《認識聖經文學》,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01年。
梁玉玲譯:《女人、火與危險事物──範疇所指示之心智的奧祕》,喬志•萊科夫原著,台北:桂冠,1994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9年。
陳瑞庭:《聖經人地名意義彙編》,台北:橄欖文化,1998年增訂版。
陳樹祥編纂,陳瑞伯修訂:《喻道故事集》,香港:證道出版社,1958年。

十二畫
馮小虎:《隱喻,思維的基礎,篇章的框架》,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年。
游汝杰:《中國文化語言學引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
喻云根編著:《英漢對比語言學》,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初版一刷,1994年。
游順釗著,徐志民編譯:〈左邊?你是不是想說右邊?─對漢語和法語的「左」「右」概念的一點想法〉,《視覺語言學》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增訂三版二刷,2004年1月。

十三畫
雷可夫&詹森 (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原著,周世箴譯註:《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Metaphors we live by),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6年。
葉維廉:《比較詩學》,台北:東大,1983年出版,1988年6月再版。

十四畫
趙豔芳:《認知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1年。
趙維本著:《譯經溯源─現代五大中文聖經翻譯史》,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1993年。
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主恢復的中心點》,台北:臺灣福音書房,2011年。
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新約聖經中文恢復版簡介》,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9年8月台灣3版。

十五畫
歐秀慧:《語法與修辭-生活語言的修辭應用》,台北:新文京出版社,2004年。
劉蘭英、孫全洲主編:《語法與修辭》,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年。
潘允中:《漢語詞匯史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著,魏鄭淑娟譯:《敬拜的秘訣》,台北:基督徒出版社,1998年。
劉翼凌:《聖經與修辭學》,香港:宇宙光出版社再版,1972年。

十六畫
錢玉蓮:《現代漢語詞彙講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諾思洛普•弗萊著,郝振益等譯:《偉大的代碼:聖經與文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

十九畫
藍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

二十畫
蘇以文:《隱喻與認知》,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通識課程教學參考資料叢書,2005年。
蘇克著,楊長慧譯:《基礎解經法》,香港:宣道出版社,1996年。
蘇美靈:《故事百感》,香港:基督教天人社,1992年。

三、期刊

四畫
王生台:〈辭不達意─人類語言的缺失〉,《肯定與否定》第二卷•第一期,美•加州水流職事站出版;台北:臺灣福音書房發行,1999年4月。
王生台:〈英勇的獵戶─評近代神學〉,《肯定與否定》第一卷•第二期,美•加州水流職事站出版;台北:臺灣福音書房發行,1998年8月。
王惠靈、王敏:〈塞爾隱喻理論探析〉,《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0卷12期,2010/12,頁83-84。
王金錦、楊芸、周昌樂:〈隱喻字面語義表示與生成〉,《中文信息學報》23卷3期,2009/05,頁95-102。
王金錦、楊芸、周昌樂:〈隱喻字面語義表示與生成〉,《中文信息學報》23卷3期,2009/05,頁95-102。
王爽、李敏銳:〈淺析隱喻及其認知作用〉,《社會科學論壇》2007卷12B期,2007/12,頁95-97。
王寅:〈隱喻認知理論的新發展〉,《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9卷5期,2006年9月,頁4。
王健坤:〈從認知語言學和系統功能理論的視角對概念隱喻的探究〉,《Sino-US English Teaching》3卷8期,2006/08,頁53-58。
王勃然:〈從認知角度看隱喻的起源、本質和功能〉,《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卷第2期,2005年3月,頁148-150。

六畫
江碧珠:〈析論《詩經》蔓草類植物之隱喻與轉喻模式〉,《東海學報》第42卷,2001年。
任風雷:〈隱喻意識,隱喻能力和二語習得〉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卷4期,2005/12,頁98-100。
向二蘭、侯國金:〈隱喻的語用學解讀〉,《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8卷2期,2005/04,頁249-253。

七畫
李恒、江桂英:〈隱喻和相似性的關係初探-從語言哲學的角度出發〉,《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11卷3期,2011/09,頁21-25。
李文萍:〈《隱喻》中的概念隱喻認知〉,《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4卷2期,2011/03,頁89-93。
宋洪英:《隱喻特性探微》,《中國電力教育》2011卷1期,2011/01,頁187-188+191。
巫元瓊:〈隱喻研究二三談〉,《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卷1期,2011/01,頁40-40+165。
吳佩晏、張榮興:〈心理空間理論與《論語》中的隱喻分析〉,《華語文教學研究》7期卷1,2010年,頁97-124。
李天紫:〈文化隱喻法的概念構成及特徵〉,《承德民族師專學報》30卷4期,2010年11月,頁58-61。
李香玲:〈隱喻認知的文化透視〉,《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0卷6期,2010年11月,頁121-125。
李彥儀:〈保羅•呂格爾《活的隱喻》初探〉,《哲學與文化》36卷2期,2009/02,頁151-177。
吳嶽剛、黃芷晴:〈廣告主可信度對於隱喻廣告效果的影響 〉,《設計學研究》10卷2期,2007/12,頁1-17。
李芸、李素建、王治敏、吳雲芳:〈隱喻性成語的語義映射〉,《中文計算語言學期刊》10卷4期,2005/12,頁571-580。
吳穎:〈論隱喻產生的認知因素〉,《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7卷2期,2005年3月,頁139。
李怡嚴:〈隱喻─心智的得力工具〉,《當代》177期,2002年,頁56-65。
束定芳:〈論隱喻的運作機制〉,《外語教學與研究》2期,2002年,頁100。
束定芳,〈論隱喻的本質及語義特徵〉,《外國語》6期,1998年,頁10。
汪堂家:〈讀保羅•利科《活的隱喻》〉,上海:文匯讀書週報,2004年12月3日。

八畫
尚睿、朱亞青:〈迷霧中的十字架〉,《安徽理工大學學報》13卷3期,2011/09,頁37-40
易明珍:〈隱喻的認知與文化〉,《柳州師專學報》20卷4期,2005/12,頁48-51。
周世箴:〈語言學理論是否能用於文學研究?-從語言“常規”與“變異”的互動說起〉 ,《東海中文學報》11期,1994/12,頁73-90。

九畫
胡勝高、譚文芬:〈西方隱喻研究理論概述〉,《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6卷6期,2010/11,頁104-108。
洪牡丹:〈隱喻的語篇功能和語篇建構〉,《池州學院學報》24卷5期,2010/10,頁88-89。
俞玲:〈從意象圖式解析詩經中的隱喻〉,《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卷5期,2010/09,頁46-47。
胡萍英:〈隱喻理論探究〉,《四川理翁學院學報》24卷6期,2009年12月,頁108。
姚振黎:〈異質性合作學習教學法之理念與實踐〉,《技職院校提升大學基礎教育教學研討會》,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6年6月,頁1-30。
段嫚娟:〈隱喻的本體論地位及其真理觀〉,《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6卷1期,2005/02,頁59-63。

十畫
徐克瑜:〈隱喻和象徵-細讀張愛玲小說的意象化呈現藝術〉,《隴東學院學報》22卷1期,2011/01,頁43-46。
孫式文、鄧育仁:〈身境與隱喻觀點中的創意〉,《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16期,2010/12,頁141-159。
徐劍英、易明珍:〈概念隱喻普遍性的認知體驗性研究〉,《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5期,2009年,頁155-156。
馬大康、胡勇:〈從原始隱喻到詩性隱喻〉,《學術月刊》2005卷5期,2005/05,頁87-95。
倪柝聲:〈中期著作之特會、信息、及談話記錄〉,《倪柝聲文集─卷六》,台北:臺灣福音書房,1992年。

十一畫
張蘭:〈認知視角下的隱喻〉,《國文天地》310期,2011/03,頁80-83。
張亞冰:〈隱喻認知對一詞多義的闡釋〉,《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3卷1期,2011/02,頁71-74。
張良林:〈隱喻的符號性〉,《外語學刊》2010卷6期,2010/11,頁148-150。
淩紅:〈Lakoff和Searle的隱喻理論之比較〉,《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7卷5期,2010/10,頁79-82。
張震:〈走向隱喻的真理-利科隱喻哲學的基本問題〉,《紅河學院學報》7卷1期,2009/02,頁60-64。
陳紅琳:〈辭彙的理據性-隱喻理論與辭彙的隱喻化〉,《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3卷7期,2008/07,頁66-69。
陳綱佩、張寶芳、洪瑞雲:〈科學報導的閱讀理解與隱喻的角色〉,《中華傳播學刊》11期,2007/06,頁71-109。
曹逢甫:〈從心理空間理論看極短篇、絕句與短詞共有的一條文則〉,《輔仁外語學報》4期,2007/07,頁79-111。
陳李艾倫:〈詞匯隱喻能力習得研究〉,《Sino-US English Teaching》4卷3期,2007/03,頁48-50。
張威、周昌樂:〈漢語隱喻理解的邏輯描述初探〉,《中文信息學報》18卷5期,2004/09,頁23-28。
郭建恩、許百華、吳旭曉:〈國外隱喻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 〉,《心理科學進展》12卷4期,2004/07,頁615-621。
曹紅豔:〈關於隱喻現象的再思考〉,《平頂山學院學報》20卷4期,2005/08,頁81-83。
陳南州:〈從神學與文化的觀點詮釋聖經--建構「台灣人基督徒」身份認同的聖經詮釋的一種嘗試〉,《神學與教會》23卷2期,1998年6月。

十二畫
黃海泉:〈從認知語用學的角度分析隱喻現象〉,《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1期,2009年,頁122-123。
馮黎明:〈論文學話語與語境的關係〉,《文藝研究》2002卷6期,2002/11,頁25-31。
游順釗著,徐志民編譯:〈左邊?你是不是想說右邊?─對漢語和法語的「左」「右」概念的一點想法〉,《視覺語言學》(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
游冠輝:〈愛與存在─蒂利希的「愛的存在論」初探〉《研究生宗教論文選》,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1年。

十三畫
靖安典:〈名詞化語法隱喻及其理解〉,《宜春學院學報》33卷1期,2011/01,頁177-179+139。
萬蘭芹:〈隱喻和轉喻的連續性研究〉,《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5卷7期,2010/07,頁65-67。
葉莎:〈辭彙化的隱喻〉,《法語學習》2010卷4期,2010/07,頁40-47。
楊洪豔:〈從古代民謠看概念隱喻理論〉,《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卷12期,2008/12,頁131-132。
楊希英:〈試論修辭隱喻與認知隱喻的本質區別〉 ,《江西社會科學》2008卷7期,2008/07,頁175-177。
楊朝明、林品章:〈隱喻修辭的視覺圖像與標題對廣告效果的影響〉,《設計學報》12卷1期,2007/03,頁19-35。

十四畫
趙雪梅:〈隱喻的批評性分析-批評隱喻分析〉,《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10卷3期,2010/09,頁33-36。
管振彬:〈淺談語法隱喻及其實際意義〉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學報》22卷5期,2005/09,頁99-101。
趙愛萍:〈認知科學背景下的辭彙加工及其深度習得 〉,《焦作大學學報》19卷2期,2005/04,頁69-71。
趙林:〈語言與文字的創始-一個符號學的觀點〉,《華岡文科學報》22期,1998/03,頁23-54。

十五畫
鄧雪梅:〈認知隱喻程度性-從理論到實踐的關鍵〉,《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11卷3期,2011/09,頁56-59。
樊麗君、繆天玨、倪泓嬋:〈隱喻在英語辭彙習得中的作用〉,《上海商學院學報》12卷S期,2011/07,頁33-36。
劉亮、李松崎:〈修辭隱喻和認知隱喻的比較研究〉,《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7卷5期,2011/05,頁60-62
歐秀慧,〈從新聞看生活中有關戰爭的隱喻思維〉,《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通識教育學報》6期2010年11月,頁21-36。
劉悅明、陳勇:〈隱喻的哲學思考〉,《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9卷3期,2010/09,頁253-256。
劉娟華:〈隱喻的功能維度分析〉,《棗莊學院學報》27卷4期,2010/08,頁86-89。
劉黎崗:〈隱喻與辭彙習得〉,《教育與教學研究》24卷8期,2010/08,頁101-103。
劉汝山、薑曉瑜:〈委婉語隱喻的運作機制初探〉,《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会科學版)》2005卷6期,2005/11,頁82-84。
劉麗霞:〈《官話和合本聖經》的成功翻譯及其對中國新文學的影響〉,《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 17卷3期,2005/09,頁55-56
潘飛:〈淺析委婉語的語言特徵和修辭特徵〉,《浙江科技學院學報》17卷3期,2005/09,頁216-218。
劉琴、文治芳:〈隱喻的認知與跨文化〉,《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0卷4期,2005/08,頁68-69。
鄧育仁:〈生活處境中的隱喻〉,《歐美研究》35.1第三十五卷第一期,2005年3月,頁97-140。
劉少勤:〈從漢語的現代化看魯迅的翻譯〉,《書屋》總77期,2004年03期,頁11-21。
鄧育仁:〈當認同遇到隱喻:談隱喻在認同塑造的運作〉,《新聞學研究》64卷,2000年,頁73-101。

十八畫
豐競:〈“被XX”的隱喻功能分析〉,《現代語文》2010卷24期,2010/08,頁139-140
聶雅婷:〈呂格爾的隱喻類比意涵〉,《哲學與文化》27卷8期,2000/08,頁796-804。

二十一畫
龔青蓮:〈從隱喻的相似性中發掘詞彙學習的意象美〉,《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卷1期,2011/01,頁125-126。
顧紅:〈英、漢語“喜悅”概念隱喻的認知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8卷2期,2008/03,頁198-200。

四、學位論文

四畫
王南章:〈從聖經觀點看羅勃婁爾疲倦主人的城堡及生命研讀中的申言和告白詩〉,台灣大學外國語文研究所碩論,1990年。

八畫
林碧慧:《大觀園隱喻世界:從方所認知角度探索小說的環境映射》,東海大學中研所碩論,2002年。
九畫
洪以丞:〈探討聖經中的隱喻:我是主羊〉,文化大學德研所碩論,2004年。

十畫
桂 甫:《隱喻的重要性:試論隱喻在文學中的角色》,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論,1993年。

十二畫
黃漢疇:〈符號學理論的應用----以耶穌五則比喻的文學象徵詮釋為例〉,輔大宗教所碩論,2003年。

十五畫
蔣建智:〈兒童故事中的隱喻框架和概念整合:哲學與認知的關係〉,中正大學哲研所碩論,2001年。
鄧智元:〈當隱喻碰到廣告創意:隱喻廣告創意實踐之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論,2002年。
劉靜怡:《隱喻理論中的文學閱讀:以張愛玲上海時期小說為例》,東海大學中研所碩論,1999年。


五、電子媒體資料
【LSM Chinese 水流職事站】:http://www.lsmchinese.org/ 
《聖經恢復本》:http://www.recoveryversion.com.tw/
《新舊約生命讀經》:http://www.lsmchinese.org/big5/07online_reading/lifestudy/lsindex.htm
《倪柝聲文集》:http://www.lsmchinese.org/big5/07online_reading/nee/index.htm
《肯定與否定》:http://www.lsmchinese.org/big5/07online_reading/a&c/issues/index.htm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http://www.ccbiblestudy.net
【路光網站】:http://www.godsword777.net/  
【時代論壇】:http://christiantimes.org.hk
【古今希臘文化小站】: http://163.30.0.78/index.htm
【信望愛信仰與聖經資訊中心】: http://bible.fhl.net
〈中文聖經譯本流源〉: http://b5.ctestimony.org/0203/zwsj.htm 


六、英文參考文獻:

Fauconnier,Gilles.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Fauconnier,Gilles.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Fauconnier,Gilles. & Turner,Mark. 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 New York:Basic Books, 2002 .
Gilles Fauconnier & Mark Turner: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1998.
Johnson,M.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 and reas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Lakoff, George & Johnson, Mark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Lakoff,George.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
Lakoff,George and Turner,Mark.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Lakoff,George and Mark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New York:Basic Books, 1999.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