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6113-20440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6113-204403
論文名稱
Title
戰後恆春半島觀光空間的建構與變遷
The 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tourist space of postwar Hengchun Peninsul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3-07-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3-08-06
關鍵字
Keywords
變遷、恆春半島、建構、觀光空間、凝視
construct, tourist space, transformation, gaze, Hengchun Peninsula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6 次,被下載 184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848 times.
中文摘要
  恆春半島觀光發展甚早,日治時期四重溪與鵝鑾鼻已是著名觀光勝地。但至今日,墾丁地區卻取代四重溪成為恆春半島的觀光首善之地。這樣的結果決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在國家各部門互相拉扯之下所產生,也隱含欲讓觀光客「體驗」與「凝視」到什麼的想像,不僅建構了觀光空間也使其產生消長與變遷。
  筆者透過國家的觀光論述與地方的觀光型態發現,恆春半島的觀光發展可分為四個時期:地方政府過渡期(1945至1955)、省觀光事業委員會主導期(1956至1971)、觀光局主導期(1972至1981)、墾丁國家公園衝突期(1982~)。第一期地方政府對觀光空間的主導,乃延續經營日治時期已發展的自然景點。但隨著觀光局的介入規劃,成立以墾丁森林遊樂區為發展重心的墾丁風景特定區後,恆春半島的觀光空間逐漸向墾丁地區移動。在大型觀光飯店進駐與墾管處成立後,觀光建構更進一步從景點式遊憩轉為長時間停留的區域式渡假,人為設施育樂逐漸取代自然欣賞,但亦有生態保育與觀光發展之間的衝突。而春天吶喊音樂祭在墾丁海濱的開辦,使墾丁地景趨向異國風情想像,也使觀光活動從陸地轉向海灘。在這樣一連串國家與外來資本的觀光建構之下,地方採取了既對抗亦互助的方式,發展出獨特的恆春觀光風貌。
Abstract
 Tourism of Hengchun Peninsula developed early. Si-Chung Creek(四重溪) and Eluanbi(鵝鑾鼻) had been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But today, Kenting became preeminent sightseeing in place of Si-Chung Creek. Such outcome resul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It attempted to not only tourists 'experienced' and 'gazed' to what the imagination, but also constructed a tourist space to produce the transformation.
The author discussed tourism through national and local tourism patterns found Hengchun Peninsula tourism development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the local government transition period (1945-1955), the Tourism Council dominated period (1956-1971), Tourism Bureau dominant period (1972-1981), conflict of Kenting National Park (1982).The first phase of local government led tourist space, extended operation had developed natural attractions of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But with the Bureau's intervention in the planning, established the focus of Kenting Scenic Area was Kenting Forest Recreation Area, the tourist space of Hengchun Peninsula moved gradually to Kenting area. When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s and Kenting National Park found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style built further from the recreation area into a long stay resort, not only artificial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gradually replaced nature appreciation, but also betwee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tourism brought conflicts. The Spring Scream music festival in Kenting beach ran, so people imagined the landscape of Kenting was exotic, and tourist space of beach replaced to land. In this series of national and foreign capital constructed tourist space, community solidarity also taken against both the way, developed a unique style of tourist space of Hengchu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扉頁                              ii
論文審定書                           iii
謝誌                              iv
摘要                              v
Abstract                             vi
圖次與表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架構
  第一節 理論基礎                      9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5
第三章 國家公園設立前的觀光建構(1945至1981)
  第一節 恆春半島的歷史文化背景               21
  第二節 從地方政府過渡期(1945至1955)到
      省觀光事業委員會主導期(1956至1970)       26
  第三節 一個墾丁,兩個計畫:觀光局主導期(1972至1981)  32
第四章 墾丁國家公園時期(1982~)
  第一節 墾丁國家公園的成立                 41
  第二節 機構間的關係                    47
  第三節 旅館的發展                     54
第五章 從三寶到三害:居民的空間實踐
  第一節 國家公園設立前的居民活動              59
  第二節 國家公園設立後的居民的活動             62
  第三節 恆春三害與居民之間的衝突              70
  第四節 恆春半島遊憩次系統                 76
第六章 結論                          84
參考書目                            8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碩博士論文
  林燕明,2005,「民眾參與地方行銷之研究-以墾丁風鈴季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倫,2006,「恆春熱帶植物園遊客之認知、滿意度與園區經營管理策略關係之研究」。台中: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娟,2007,「墾丁牧場觀光意象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屏東: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所碩士論文。
  宋南萱,2000,「〈臺灣八景〉從清代到日據時期的轉變」。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蕙莉,2010,「墾丁地區民宿消費者滿意度與再宿意願之研究」。屏東:大仁科技大學休閒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映竹,2012,「民宿經營行銷策略之研究-以恆春半島為例」。台中:逢甲大學電子商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陳水源,1985,「我國發展觀光事業政策之評析-民國四十五年至七十三年期間」。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體勳,2006,「整合行銷傳播應用於地方文化館之研究-以恆春民謠館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方維,2009,「遊客海岸遊憩行為之探討-以墾丁南灣遊憩區為例」。台南: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陳芳琪,2011,「墾丁地區民宿經營策略之研究」。台中: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黃冠中,2002,「海市蜃樓─全球化下的海濱休閒地景」。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忠昇,2008,「墾丁地區消費空間之形塑過程與轉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郁英,2010,「電影觀光對觀光發展之影響-以《悲情城市》與《海角七號》為例」。台北: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雯燕,2012,「屏東縣恆春鎮民宿旅客住宿之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鄭志輝,2003,「墾丁地區休閒渡假旅館經營策略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台南: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宗名,2012,「遊客生態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墾丁森林遊樂區為例」。高雄: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韓麗華,2009,「洋蔥配銷通路策略之研究-以恆春地區生產者為例」。屏東: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所碩士論文。
  蘇一志,1997,「恆春地區觀光遊憩空間之演化-論空間生產與作用者關係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蘇育煌,2010,「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遊客特性與遊憩滿意度之研究」。屏東: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二、書籍
  Lefebvre, Henri, 1992,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Blackwell Pub.
  Urry, John著,葉浩譯,2007,「觀光客的凝視」。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王志弘,1998,「流動、空間與社會: 1991-1997論文選」。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王志弘、夏鑄九,1999,「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明文書局出版。
  王志弘,2009,「多重的辮證:列斐伏爾空間生產概念三元組演譯與引申」。《地理學報》,第55期。
  王志弘、陳羿伶、李素月、蘇育賢、李秉霖、李家儀、趙珮伶、郭芷余、程彩倫、張立本,2011,「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群學出版。
  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982,「墾丁國家公園計畫書」。
  內政部營建署,2002,「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遊憩活動管理方案」。
  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2003,「半島今昔」。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
  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2011,「墾丁國家公園計畫書:第三次通盤檢討」。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出版。
  台灣省建設廳公共工程局,1978,「墾丁風景特定區計畫」。觀光局委託。
  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1989,「配合墾丁國家公園遊客增加之需要及加強恆春鎮市區發展之研究」。墾管處委託。
  呂紹理,2011,「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麥田出版。
  桓見妙子(日本東急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981,「墾丁風景特定區觀光發展基本計畫」。觀光局委託。
  林晏州、翁熊隆、顏家芝,1991,「恆春地區觀光發展之研究:休閒渡假基地之可行性研究」。觀光局委託。
  林呈蓉,2006,「牡丹社事件的真相」。博揚文化。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及城鄉研究所,1991,「屏東縣綜合發展計畫-屏東縣觀光遊憩發展的分析與建議」。
  陳守亭,1986,「牡丹社事件與沈葆楨治台政績考」。正中書局。
  陳世行,1994,「恆春特產--瓊麻‧洋蔥‧港口茶」,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屠繼善纂修,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2007,「恒春縣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蘇鴻傑,1977,「墾丁風景特定區景觀之調查與分析」。觀光局委託。
  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2006,「尋根懷古憶琅嶠」。內政部營建署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顧超光,2007,「恆春古城週邊文化資產整體規劃成果報告書暨96-98年執行案」。屏東縣政府文化局委託。
  三、期刊&研討會論文
  毛治國,2009,「觀光政策之規劃與推動」,《研考雙月刊》,第33卷第2期,頁 96。
  何天河,1987,「屏東縣觀光遊憩資源整體規劃及開發之策略」。屏東縣綜合發展研討會論文。
  四、網站資料
  台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
  陳永龍,「觀光發展與台灣原住民」。網站:第四世界全球虛擬網路圖書館網站 (http://wildmic.npust.edu.tw/sasala/tourism.htm)。搜尋日期:2013/07/10。
  李明容、黃奕涵、蔡雅如,2011/12/3,「後灣,許我一個美麗的未來--陸蟹與京城開發之爭」(http://praxisinsouth.blogspot.tw/2011/12/blog-post_8495.html)。
  廖靜蕙,2011/02/21,「墾丁後灣 墾管處欲積極開發 國家公園委員疑慮大」(http://e-info.org.tw/node/6373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