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7114-06180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7114-061808
論文名稱
Title
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編製與應用研究─以太陽國小為例
A Study of the Deve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otem Instruction for Pai-Wan People in Taiwan - The Case of Sun Elementary School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1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4-07-2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4-08-07
關鍵字
Keywords
原住民教育、行動研究、排灣族圖紋、族語教學
indigenous education, action research, tribal language teaching, paiwan totem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80 次,被下載 31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8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19 times.
中文摘要
自2001年台灣原住民族族語復振運動以來,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每年投入新台幣1.2億元來推動此計劃,直至2012年教育部所編著的「100學年度原住民教育調查統計」族語成果統計顯示:國中原住民「聽辨能力」加上「口說能力」不及格者,佔了75%左右,幾乎不使用族語的就有44.36%,幾乎全講族語的只有2.94%。從以上數據可知,10年的族語教育成果令人堪憂。
研究者從族語復振運動以來,就開始從事族語教師的教育工作,就現場教學和部落體驗,經多年的田野調查,採集資料,發覺排灣族圖紋是語言,文字,家徽,徽號,記錄的文化資產,是排灣族原始文字。
本研究認為排灣族圖紋是排灣族重要的文化之一,研究者將排灣族圖紋以合乎課程設計原理的方式,編製成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初稿,並以行動研究法將此初稿在楓林國小實施現場教學,觀察學生的學習成果,以教師訪談、學生訪談、研究日誌、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課程評鑑表等方式,研究結果發現:
一、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課程設計,採用多媒體教學,課程內容簡單明瞭,各年級學生都可以輕易學習,排灣族傳說故事豐富,教材容易發揮,課程設計可依照年齡設計來符合十二年國教課綱,做出十二年級的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
二、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實施教學結果發現,本教材理論與實踐相互應用,使圖紋教學營造出虛擬部落的教室,學生在理論上達到認知的目的,在實踐中發揮部落的意義與社會功能。
三、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實施後學生會有文化的了解、民族認同感、族語興趣的提升、族語學習的進步多面向的學習效果。
經行動研究法回饋後的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修正後的版本,使研究者發覺教材不僅是文化教育,也是族語教育,更可以應用在產業,文化,觀光,導覽的培訓教育。
Abstract
The Council of Indigenous Peoples has been spend 1.2 million dollar every years insince the Campus of Indigenous Language Revival in 2001. The statistic of Indigenous People education in the 100th Academic Year edit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revealed that about 75% flunk in the indigenous language exam of listening and oral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indigenous, and there are 44.36% who almost don’t use mother tongue, only 2.94% using mother tongue all the time. Above the all, the result of indigenous language is very worrying.
The Researcher has been engaged in education of indigenous language since the Campus of Indigenous Language Revival, for years survey and the experiments of the education, we fund that the Patterns of Paiwan are the language, the alphabet s, the symbols of family name, the characters, and the culture assets, the mother of the words.
This study aims the Pattern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ultural in Paiwan culture, the researcher made the Patterns meet the principle of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as a draft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we applied it in Fen-Lin Elementary School by Action Research, observing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through teacher interviews, student interviews, research logs,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heet pattern , etc.,after feedback and correction ,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Paiwan's patterns of instrcution design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all grades students can easily learn, and rich Paiwan's stories easy to teach, the great planning will design to make twelve grades Paiwan patterns of instruction.
2. The research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the patterns of Paiwan found that theory and practice each are applications, which made teaching as a virtual class just like in the indigenous country, which could make class like a indigenous country, a indigenous country like a class, students from there could achieve the propose of knowing something about the culture, and which play tribal meaning and social function in practice.
3. Students could learn more about the culture, be more self-confident, more interesting in indigenous language than before, and enhance language learning interesting and progressive multi-ethnic learning-oriented.
The adjust vis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the Totems of Paiwan after the Action research has feedback that the teaching material is not only cultural education, but also language education, for the more, it can practice in industry, culture, tourism, and navigation training and educa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審定書 ………………………………………………………………………… ⅰ
誌謝 …………………………………………………………………………… ⅱ
中文摘要 ……………………………………………………………………… ⅲ
英文摘要 ……………………………………………………………………… ⅳ
目次 …………………………………………………………………………… ⅴ
圖次 …………………………………………………………………………… ⅶ
表次 …………………………………………………………………………… ⅸ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 5
第一節 排灣族分佈與社會組織 …………………………………………… 5
第二節 排灣族傳統教育 …………………………………………………… 8
第三節 原住民族教育法規與施行 ………………………………………… 11
第四節 族語教學現況與困境 ……………………………………………… 14
第五節 原住民文化教育課程與設計 ……………………………………… 17
第六節 排灣族圖紋的意義 ………………………………………………… 25
第七節 排灣族圖紋與載具 ………………………………………………… 29
第八節 排灣族圖紋相關研究探討與分析 …………………………………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6
第一節 行動研究法 ………………………………………………………… 46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49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50
第四節 研究對象 …………………………………………………………… 51
第五節 研究步驟 …………………………………………………………… 55
第六節 研究工具 …………………………………………………………… 58
第七節 資料的分析與檢證 ………………………………………………… 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62
第一節 規劃合乎課程設計原理的排灣圖紋教學教材 …………………… 62
第二節 排灣圖紋教學教材實施與修正的歷程 …………………………… 72
第三節 排灣圖紋教學教材實施後學生學習的成果 ………………………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32
第一節 結論 ………………………………………………………………… 132
第二節 建議 ………………………………………………………………… 139
參考文獻 ……………………………………………………………………… 143
一、中文部分 ……………………………………………………………… 143
二、西文部分 ……………………………………………………………… 147
附錄 …………………………………………………………………………… 140
附錄一 教學日誌表格 …………………………………………………… 148
附錄二 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課程評鑑表 ………………………………… 149
附錄三 教師訪談同意表 …………………………………………………… 150
附錄四 教師訪談大綱內容與格式表 ……………………………………… 151
附錄五 學生成績登記表 …………………………………………………… 152
附錄六 第一課測驗評量學習單 …………………………………………… 153
附錄七 第三課測驗評量學習單 …………………………………………… 154
附錄八 第五課測驗評量學習單 …………………………………………… 155
附錄九 第七課測驗評量學習單 …………………………………………… 156
附錄十 家長同意書 ………………………………………………………… 157
附錄十一 學生訪談大綱 …………………………………………………… 158
附錄十二 排灣族圖紋教學教材修正後版本 ……………………………… 15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方文慧(2007)。原住民「民族文化教育」課程設計與發展行動研究-以一所都市國小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貴(2002)。排灣:拉瓦爾族部落貴族之探源。台北:稻鄉出版社。
王馨瑩(2004)。排灣族與魯凱族圖騰故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尤文生(2013)。排灣族lavar的圖紋採集。林振華(錄音檔)。
中國人權協會(1987)。台灣土著的傳統社會文化與人權現況。台北:大佳出版社。
以撒克‧阿復(2010)。現代國家對原住民族自治主體的侵害-88災後重建、五都對原住民族社會的衝擊與挑戰。2010全國原住民研究論文發表會, 國立嘉義大學。
台邦˙撒沙勒等(2014)。泰武鄉誌。屏東:屏東縣泰武鄉公所。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3)。100學年度原住民教育調查統計。台北:行政
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弗洛伊德(2007)。圖騰與禁忌。邵迎生等譯。臺北市: 胡桃木文化。
李汝和(1972)。台灣省通志。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美誼(2005)。多媒體英語歌曲教學對提昇國小學童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嘉惠(2012)。以排灣族文化意象應用於造型與飾品之創作設計。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岑家梧著(1996)。圖騰藝術史。臺北市:地景。
吳培源(2005)。教學視導-觀念、知能與實務。台北:心理。
周淑卿(1998)。課程。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導論(頁245)。台北:師大書苑。
周德禎(2001)。排灣族教育-民族誌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周清一(2004)。資訊融入自然生活科領域教學對國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的影響。國立台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芳玫(2007)。 地表的圖紋與身體的圖紋—行過洛津的身份地理學。台灣文學研究學報(5),頁 259-288。
林大維&傅冀玲(2010)。排灣族特有圖騰藝術表現之研究。2010文化創意與設計產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5~107。
邱俊宏(2004)。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線對稱圖形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洪珮芬、陳殿禮(2007)。台灣排灣族琉璃珠符號運思之研究。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期刊, 3。頁67~80。
洪明宏&邱宗成(2013)。排灣族與魯凱族神話傳說與祭典儀式之視覺圖像。人
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4(2)。
洪惠娟、林莉涵 (2011)。 排灣族百步蛇圖騰運用在彩妝設計之研究。美容科技學刊,8(4),12。
施翠峰(2005)。臺灣原始藝術研究。 宜蘭縣五結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屏東縣來義鄉文物館(2012)。太陽之子展覽。屏東縣來義鄉文物館。
宮本延人(1992)。台灣的原住民族。台中:晨星出版社。
宮川次郎(1930)。關於台灣人蕃人藝術之論述。台北: 台灣實業界社。
海通(1993)。圖騰崇拜。何星亮譯。上海市:上海文藝。
高麗真(2007)。排灣圖紋故事特展。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
袁汝儀、李秀琴(2002)。人類學與藝術教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莊芳榮(2003)。世紀容顏〈下〉。台北: 國家圖書館。
移川子之藏(1935)。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的研究第一、二冊。 台北: 帝大土俗人類學研究室調查。
許美智(1992)。排灣族的琉璃珠。台北:稻鄉出版社。
孫大川(2006)。舞動民族教育精靈 :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臺北市: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師大學苑。
黃政傑(1997)。課程設計。台北:東華書局。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2001)。課程行動研究的問題與展望。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學革新(頁 223-239)。台北:揚智。
陳奇祿(1992)。台灣土著文化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枝烈(1997)。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伯璋(1998)。原住民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課程教學季刊,1,頁1~14。
陳美如(2002)。差異多元的開展—多元文化課程的認識論基礎。教育資料與研究,45,66-73。
陳麗妃、匡梅慧(2008)。排灣族圖騰符號於流行時尚設計之技法應用。美容科技學刊,5(2)。
陳枝烈(2010)。原住民族教育:18年的看見與明白。屏東市:屏東教育大學。
亞柏甦詠˙博伊哲努(2013)。原住民族教育教材之發展:1998~2013。「2013
南島民族國際會議」發表之論文。台北:台大會議中心。
童春發(1996)。高砂春秋-臺灣原住民之文化藝術。臺北市:立虹。
童春發(2003)。原住民教育概論。發表於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九十二年原住民大專學生返鄉服務研習工作」。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出版社。
張麗香(2002)。整合型「鄉土教學活動」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我愛羅東」融入中年級國語科和社會科教學為例。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張逸葳、蕭美玲(2005)。以阿美族圖紋藝術應用之服飾設計。華岡紡織期刊, 12(2)。頁172-178。
張德銳、李俊達(2007)。教育行動研究對國小教師自評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26,1-22。
張雅梁(2009)。淺談排灣族古陶壺中的神話-圖騰與世界觀。台灣原住民研究季刊,2(3)。頁99~132。
張學謙(2011)。語言復振的理念與實務。台北:財團法人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
金會。
雷賜(1997)。排灣族琉璃珠的研發經驗。未出版。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鈴木質(1999)。台灣原住民風俗。王美晶譯。台北市:原民文化。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葉素玲(2008)。排灣族國中小文化基本教材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葉素玲&柳文斌(2013)。從文化融入觀點分析排灣族文化教材編輯特性。2013
全國原住民研究論文發表會:國立嘉義大學。
楊萍(2010)。排灣族地區國小實施民族教育活動之行動研究-以琉璃珠課程為例。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蔡清田(1997b)。由「課程即研究假設」論教師專業成長。教學輔導,31,頁7-26。
蔡清田(1998)。行動研究理論與「教師即研究者」取向的課程發展。載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主編:行動研究學邊遠地區教育問題診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41-161)。台東: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蔡明潔(2003)。排灣族與魯凱族視覺藝術圖像課程設計與解析-以屏東縣瑪家國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蔡彥仁等(2004)。原住民文化與福音的對話。台北:天恩出版社。
蔡宜靜(2009)。荷蘭時期大龜文王國發展之研究。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6,頁157-192。
鄭惠美(1999)。台灣光復後原住民語言政策演變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撒古流˙巴伐伐流(2006)。祖靈的居所。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
區管理局。
盧美貴(2000)。教育行動研究—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關鍵。教師天地,105,頁27∼35。
臺灣省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2011)。高砂族調查書˙蕃社概況。台北:中央研
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劉其偉(1981)。台灣土著文化藝術。臺北市:雄獅圖書出版社。
劉建增(2005)。資訊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興華(2001)。從Vetsik(徽號)看排灣族社會之變遷-以Chievtskadan部落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薛惠瑛&沙雪晨(2011)。屏東縣山地門鄉傳統服飾圖騰之田園調查-以頭目婚禮為例。美容科技學刊,9(1)。頁141~156。
歸鴻吉(2005)。海峽兩岸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之比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
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譚光鼎(2001)。多元文化教育。台北:空大。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10)。多元文化教育〈二版〉。台北:高等教育。
譚昌國(2006)。神賜到人造─琉璃珠對排灣族人的文化意義。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鐘建坪(2005)。資訊科技融入自然科的教學。師友月刊,451,28-29。

二、西文部分
Banks, J. A. (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A.Banks and C. 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Boston, MA: Allen and Bacon.
Banks, J. A.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 MA:Allyn and Bacon.
Connelly, F.M.(1988). The curriculum: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Teacher colleges Press.
Henderson, J.G.&Hawthorne, R.D.(2000). Transformative curriculum leadership. Englewood Cliffs, N.J.: Merrill.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