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8104-13435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8104-134354
論文名稱
Title
台海兩岸之經貿交流─以汽車產業為例
The communication in economy and trade between Taiwan Straits:an instance in automobile industr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9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06-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7-08
關鍵字
Keywords
汽車產業、新功能主義、擴溢、三通、分枝
three direct links, ramification, spill-over, neo-functionalism, automobile industr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52 次,被下載 1054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5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0544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以新功能主義為研究理論,以汽車產業探討兩岸經貿關係的演進以及「溢出」至政治統合之可能性。藉由「分枝」效應相當廣泛的汽車產業來觀察兩岸在汽車產業合作關係上緊密之程度,以及對於兩岸政府之兩岸政策之影響力。新功能主義是促進區域內國家互賴統合的理論,透過經濟性的產業「分枝」現象進行「功能性」的合作,其「擴溢」(spill-over)效應會促成政治合作或整合。隨著大陸經濟的開放,台灣赴大陸投資的廠商日趨增多,兩岸合作的互賴效果日趨明顯。在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分工體系越趨於細密,兩岸均加入WTO雙邊互賴關係轉為多邊互賴關係,互賴網絡更加緊密與鞏固,兩岸汽車產業精英進一步對兩岸的政治精英施加壓力,以促成「分枝」效應「擴溢」至「三通」之可能性。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neo-functionalism to analysis the extent of cooperation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in the sector of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how it will affect the government policy between Cross-Strait relations. Since Mainland China to open up its marke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Taiwanese businessmen to invest in Mainland China. The rel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is more closely, especially after accession in WTO.

According to the discourse of neo-functionalism interest groups(industrial elites)and political elites will affect the government attitudes in decision-making. The elite of automobile industry from both sides of Taiwan Straits press both governments to put the policy of “three direct links” into practice, is the case in poin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理論、方法與範圍 9
一、研究理論─新功能主義 9
二、研究方法 13
三、研究範圍 13
第二章 兩岸經貿關係之發展 17
第一節 大陸的經濟改革 20
一、門戶開放政策 20
二、經濟特區 22
三、中國特色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9
第二節 兩岸政治精英對三通之立場與實踐 30
第三節 大陸對台商之相關規範與保護 33
一、經營規範保護 34
二、合約規範保護 35
三、人身財產規範保障 36
四、訴訟仲裁規範保護 37
五、金融規範保護 38
六、勞工規範保護 39
七、設備賦稅規範保護 40
第三章 台海兩岸之汽車工業 42
第一節 兩岸汽車工業政策與實務 43
一、台灣汽車工業政策與實務 43
二、大陸汽車工業政策與實務 46
第二節 台灣汽車產業在大陸的投資 50
一、台商保護法與汽車產業 51
二、台灣汽車整車廠集團在大陸之投資 52
第四章 兩岸汽車產業之「分枝」效應─世界貿易組織會籍因素 61
第一節 世界貿易組織之相關規範與國際汽車大廠在大陸投資之策略 61
一、世界貿易組織之相關規範 61
二、國際汽車大廠在大陸之投資 73
第二節 兩岸汽車產業之因應策略 91
一、台灣之因應策略 91
二、大陸之因應策略 101
第三節 兩岸汽車產業之競合 109
一、競爭 110
二、合作 116
第五章 兩岸汽車產業競合之擴溢效應 122
第一節 當前兩岸汽車產業之「分枝」群聚與產業互賴網絡 122
一、當前兩岸汽車產業之「分枝」群聚-以裕隆、台塑集團為例 122
二、產業互賴網絡之統合 127
第二節 產業擴溢與兩岸政治互動 137
一、產業擴溢之現狀 137
二、兩岸政治之互動 143
第六章 結論 148
參考書目 15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份

(一)政府文件

人大代表常務位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http://big5.gwytb.gov.cn:82/lajm/stjmflfg0.asp?lajm_m_id=11.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995年9月1日。
大陸國務院。「國務院有關於台灣同胞到經濟特區投資的特別優惠辦法」。http://www1.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2001205/A4790096.html.中國台灣網,2002年11月5日。
中國政府白皮書。「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
http://www.gwytb.gov.cn/bps/bps_zgty.htm.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993年9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74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細則」。http://big5.gwytb.gov.cn:82/lajm/stjmflfg0.asp?lajm_m_id=16.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999年12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200404/20040400210205_1.xml.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2004年4月16日。
行政院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實施條例(草案)」。 http://www.mac.gov.tw/big5/rpir/5_6.htm.行政院陸委會,1997年7月。
行政院陸委會。「台灣對大陸出口統計」。http://www.mac.gov.tw/big5/cnews/ref920424.ht.政院陸委會,2003年4月24日。
行政院陸委會。「江八點全文」。
http://www.mac.gov.tw/big5/rpir/ramain.htm.行政院陸委會,2003年12月23日。
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經濟成長率」。
http://www.dgbas.gov.tw/dgbas03/div8all.htm.行政院主計處,2004年6月9日。
國台辦。「廈門滄海台商投資區」。http://big5.gwytb.gov.cn:82/lajm/tstzyq0.asp?lajm_m_id=80.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003年11月4日。
國台辦。「廈門杏林台商投資區」。http://big5.gwytb.gov.cn:82/lajm/tstzyq0.asp?lajm_m_id=81.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003年11月4日。
國台辦。「廈門集美台商投資區」。http://big5.gwytb.gov.cn:82/lajm/tstzyq0.asp?lajm_m_id=82.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003年11月4日。
國台辦。「福州台商投資區」。
http://www.gwytb.gov.cn/lajm/tstzyq0.asp?lajm_m_id=83.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室,2003年11月4日。
國貿局。「認識世界貿易組織」。
http://www.trade.gov.tw/global_org/wto/wto_index.htm.財政部國際貿易局經貿資訊,2004年3月30日。
國貿局。「與貿易有關之投資措施」。http://www.moeaboft.gov.tw/global_org/wto/wto_1/WTO協定/016-與貿易有關之投資措施協定.doc經濟部國貿局,2004年3月30日。
國貿局。「馬拉喀什設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http://www.moeaboft.gov.tw/global_org/wto/wto_1/WTO協定/002-馬拉喀什設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doc國貿局,2004年3月30日。
國貿局。「政府採購協定」。http://www.trade.gov.tw/global_org/wto/wto_1/WTO協定 /028.1政府採購協定.doc.國貿局,2004年3月30日。
總統府。「國家統一綱領」。
http://www.president.gov.tw/2_special/unification/tc.html.總統府,1991年2月23日。

(二)書籍

大衛華勒。(齊思賢譯)。2002。改變世界的十七分鐘:賓士與克萊斯勒擴國合併內幕,台北市:時報文化。
行政院陸委會。1997。台商投資大陸人身保障問題。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呂榮海。1994。台商投資大陸法律實用手冊。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李永然。1996。大陸經貿投資法律。台北市:書泉。
李泉斌主編。1998。國家經濟地理。台北市:五南。
李英明。2001。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市:揚智文化。
林武郎。1997。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市:行政院陸委會。
金潤圭。1999。跨國公司與中國企業國際化。上海:高等教育。
周世雄。2000。國際關係:權力與制度。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邵宗海。2001。兩岸關係─陳水扁的大陸政策。台北市:生智。
吳琬瑜。1999。吳舜文的競合策略。台北市:天下雜誌。
高長。1997。兩岸經貿關係之探索。台北市:天一圖書。
徐作聖。1999。全球化科技政策與企業經營。台北:華泰文化。
耿慶武。2001。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台北市:聯經。
高長。2002。大陸經改與兩岸貿易關係。台北市:五南。
粱再添。1997。台商投資大陸稅務規劃案例。台北市:行政院陸委會。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1993。大陸的法律與實務解讀。台北市:月旦出版。
麥朝成。1998。大陸及兩岸經濟情勢報告。台北市:陸委會。
張亞中。1998。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亞中。2000。兩岸統合論。台北市:生智。
陳輝吉。1993。大陸投資經營手冊。台北市:財團法人省屬行庫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
陳勁。1999。歐洲聯盟之整合與體制運作。台北市:五南。
黑田篤郎。宋昭儀、李弘元譯。2002。中國製造。台北市:經濟新潮社。
童振源。2003。全球下兩岸經濟關係。台北市:生智文化。
廖光生編著。1995。兩岸經貿互動的隱憂與生機。台北市:允晨文化。
趙文衡。2003。台灣崛起-從停滯到高飛的經濟躍升。台北市:御書房。
鄭竹圍。2000。大陸經濟改革與兩岸關係。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賴士葆。1995。台商投資大陸內銷市場手冊。台北市:行政院陸委會。
盧佛青編。2003。台灣車壇五十年。台北市:合耕文化。
龍安志。2002。中國的世紀:全球景氣與和平的最後倚仗。台北市:商周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瞿宛文。2003。全球化下台灣的經濟。台北市:唐山。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1993。加快改革開放下的中共經濟何去何從。台北市: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Kenneth Lieberthal。楊淑娟譯。1998。治理中國-從革命到改革。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Robert Gilpin。楊光宇等譯。1994。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市:桂冠。
Ulrich Beck。孫治本譯。1999。全球化危機。台北市:台灣商務。

(三)期刊、論文:

(1)中文期刊論文

王建彬。1993。「大陸汽車工業發展分析」。機械產業透析,第38期,頁2-32。
王振寰。1997。「跨國界區域經濟形成的筒裡機制:以台灣資本外移南中國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7期,頁1-36。
文泉生。1998。「世界汽車業笑傲二十一世紀」。中國機電工業,第12期,頁24。
呂春福。2002。「GM收購韓國大宇汽車擴增亞洲市場版圖」。車輛工業月刊,第96期,頁19-21。
何江。2002。「掃描中國汽車業前景」。中國機電工業,第2期,頁34-35。
沈玄池。2002。「由歐洲統合模式評析兩岸之整合」。全球政治評論,第1期,頁16-30。
李原。2003。「試析我國汽車業整合重組規模經濟」。寧夏黨校學報,第5卷第3期,頁66。
宋崢崎。2003。「國產汽車會在洋車面前躑躅嗎?入世後我國汽車業問題影響及對策」,上海綜合經濟,第1期,頁76-78。
林昱君。2002。「台灣汽車以研發利基立足於兩岸」,經濟前瞻,第83期,頁82-86。
封德育。1997。「正新橡膠日益茁壯」。兩岸經貿通訊,7月號,頁32-38。
封育德。1999。「全球汽車市場及其產業現況與前景」。車輛公會會訊,第61期,頁1-15。
封德育。1999。「大陸外資產業現況及加入WTO後的展望」。車輛公會會訊,第70期,頁29-39。
威斯頓。楊艾俐譯。1999。「台灣也可以像瑞士」。天下雜誌,5月刊,頁95-98。
研究部。2003。「汽車產業-大陸車市探討」。元大京華投資資訊,2月刊,頁20-27。
夏樂生。2002。「大陸汽車產業集團化發展趨勢分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8期,頁43-57。
徐昆明。2000年。「開拓新思路,迎接新挑戰-加強兩岸科技產業創新合作,促進祖國統一事業」。清華大學學報,第2期第15卷,頁13-18。
徐景波、余紅梅。2002。「面對全球化的中國汽車業」。經濟論壇,頁10-12。
孫燁。2000。「淺談如何提升我國汽車業的國際競爭力」。重型汽車,5月刊,頁2-3。
孫春明、邵滐笙。2003。「外資併購-中國汽車業做大做強的捷徑」。中外企業文化,第5期,頁61-63。
高長。1997。「大陸吸引外商投資政策與總體經濟環境評估」。共黨問題研究,23卷5期,頁49-66。
陳秀雲。2002。「汽車工業」。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第143期,頁92-103。
敖智寧、曾建華。2004。「專訪裕隆汽車製造總經理陳國榮」。車主汽車消費評鑑,4月號,頁194-197。
陳寧馨、余玉春。2003。「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之成功與挑戰」,企銀季刊,第26卷第2期,頁171-183。
賀立行等著。2002。「台灣汽車工業赴中國大陸投資與因應策略」。車輛工業月刊,第97期,頁37-49。
張明。2000。「WTO與中國汽車產業」。上海財稅,5月刊,頁27-29。
曾建華。1995。「裕隆終於開上了對岸」。中時週刊,台北,第207期,頁65-68。
超越狗仔隊。2004。「NISSAN TEANA提早路測」。超越車訊,3月刊,頁93-95。
路路。2002。「國家經貿委主任李榮融認為:汽車業須做重大調整」。中國機電工業,第6期,頁33。
溫利停、良乃峰。2003。「中國汽車業-有待擴展的雙贏」。經濟界,第4期,頁74-79。
楊燕枝。1999。「全球前五大汽車零件廠展動向」。機械產業速報,第73期,
經濟部產技術產業資訊服務推廣計劃,頁30-46。
楊燕枝。2000。「中國大陸汽車市場研究」。機械工業雜誌,第208期,頁174-185。
楊燕枝。2000。「大陸汽車產業發展分析-企業類別與獲利能力」。車輛工業月刊,第79期,頁1-5。
楊燕枝。2001。「2000年台灣車輛產業內外銷市場檢視」。車輛工業月刊,第85期,頁5-6。
楊燕枝。2001。「六大汽車集團亞太策略」。車輛工業月刊,第88期,頁6-8。
楊燕枝。2001。「我國汽車產業現況」。機械工業雜誌,第224期,頁186-200。
蔡宏明。2003。「從中國大陸加入WTO週年-看台商投資環境的轉變」。能力雜誌,565期,頁81-82。
蔡英文。2001。「加入WTO後兩岸經貿政策」。WTO架構下的兩岸經貿關係,台北,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頁18-24。
蔡淑芬。2002。「兩岸汽車產業之現況與展望」。產業經濟,第250期,頁60-92。
管順豐、胡樹華。2001年。「汽車業發展中的民族企業與民族利益」。汽車論壇,第3期,頁3-7。
廖上旭。2001。「中國大陸汽車零件政策走向及商機探索」。車輛工業月刊,第84期,頁13-25。
翟凡。2003。「WTO與中國汽車業的未來」,商場現代化,第10期,頁23-24。
彰斌華、陶春峰。2003。「中國汽車業怎樣才能走出一條新路」。經濟論壇,第16期,頁67-70。
樂生。1997。「中國大陸汽車工業發展現況─間論台商赴大陸投資汽車產業情形」。共黨問題與研究,第23卷第4期,頁54-69。
編輯部。1997。「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回顧與前瞻」,車輛公會會訊,第40期,頁1-10。
編輯部。1999。「裕隆籌畫未來,深耕台灣馳聘世界。」。天下雜誌,5月刊,頁158-164。
編輯部。2002。「中國汽車業:『雙刃劍』拿什麼來突破」。產業分析,第2期,頁104-105。
編輯部。2002。「中國汽車業:拿什麼來破雙刃劍」。中國工商,第1期,頁102-106。
編輯部。2003。「我國汽車業如何在圈地運動中生存」。科技廣場,第8期,頁8-9。
盧小騫。1998。「中國大陸轎車企業向何去」,台研兩岸前瞻探索雙月刊,第11期,頁118-137。
劉仁傑。2002。「日本汽車協力網路在中國調適初探」。機械工業雜誌,第228期,頁195-209。
劉弘雁。2002。「中國汽車產業與日系製造商之戰略關係-以日產汽車為例」。車輛工業月刊,第106期,頁22-25。
劉弘雁。2003。「國際汽車零件廠商在中國大陸之佈局」,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115期,頁37-39。
總編輯。2003。「從上海車展看中國汽車市場」,一手車訊,6月刊,頁256-264頁。
聶聆。2003。「對入世後汽車業跨國公司進入方式選擇的分析」。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學報,第2卷第2期,頁39-44。
蕭志同。1997。「WTO對台灣汽車產業的衝擊」。機械產業速報,第46期,頁20-22。
蕭志同、楊俊文、朱博湧。2000。「兩岸汽車產業合作之研究」。東海管理評論,第2卷第1期,頁119-130。
羅文杰、敖智寧。2004。「人物專訪:GMT台灣通用新任總裁王大鈞」,車主汽車消費評鑑,3月號,頁212-215。
鐘勝光、朱華。2000。「面對WTO發展我國汽車產業的對策」。北京汽車,第2期,頁12-13。

(2)學位論文

衛民。2000。「主權爭議下之兩岸經貿政策(1999-2000)-戒急用忍政策之新制度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博士論文。

(3)研究計畫報告

李娓瑋。1998。「台灣汽車製造廠設備利用率」。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計畫編號:(NSC86-2415-H259-001)。
邱宏仁。1998。「全球化流通業的併購與聯盟策略」,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NSC86-2416-H-002-046)。
林英峰。1996。「中國大陸國際合資事業經營管理問題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計畫編號:(NSC 85-2416-H-002-003E11)。
陳正澄。1998。「海峽兩岸產業之調整-以汽車產業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計畫編號:(NSC86-2415-H002-040-J8)。
劉仁傑。1998。「大陸外資政策改革與兩岸經貿關係-汽車、機車與工具機產業的實證研究(Ⅰ)」,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計畫編號:(NSC86-2416-H029-003-J11)。

(4)網路期刊部分

王祖德。「2001年汽車綜述」。autoyearbook.com.cn/.中國汽車年鑑,2003。
台灣經濟研究院。「我國汽車共用引擎技術發展與展望」。http://www.tier.org.tw/07publication/wb/1995白皮書內容/q5-5.htm.台灣經濟研究院,2002年10月21日。
曹小衡。「變動中的東亞經濟格局與兩岸經濟關係前景」。http://www.cass.net.cn/zhuanti/taiwan_1/zhjia/zhj064.htm.台灣研究,第1期,1999年。
曹俊漢。「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行政機構的挑戰」。http://www.npf.org.tw/monthly/00202/theme-089.htm.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2期,2002年2月。
簡明宇。「從招降砲轟到一國兩制:大陸對台攻策與展望」。http://www.dphk.org/outspoken/37-p18_19.htm.敢言,第8期,1999年。
扈永安。「自製率取消對汽車工業之影響及其因應之道」。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912.htm.工業局,第3卷第2期,1997年8月。
黃淮琪。「汽車電子系統技術開發」。http://www.st-pioneer.org.tw/modules.php?name=magazine&pa=showpage&tid=1607經濟部技術處,2002年5月。
裕隆汽車網站。「為創更美好之未來,裕隆與日產攜手共組新公司」。http://www.yulon-motor.com.tw/express/express1-1.jsp?id=9.裕隆汽車,2003年5月20日。
楊燕枝。「2001年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趨勢」。 http://www.itri.org.tw/chi/services/ieknews/m1702-B10-01918-1EF1-0.doc.工業技術研究院,2001年7月17日。
楊燕枝。「加入WTO對我國汽車工業影響之分析」。 http://www.itri.org.tw/chi/components/jsp/showieknews.jsp?file=templatedataservicesieknewsdatam1702-B10-02544-4900_utf8.dcr.工業技術研究院,2001年9月19日。
編輯部。「『十五』汽車零部件工業發展策略」。http://202.130.163.35/vce/www.tdctrade.com/alert/calert/cba-c0110c.htm.中國商情快訊,第10期,2001年10月15日。
編輯部。「戴姆勒.克萊斯勒在中國穩步發展」。http://www.pku.edu.cn/news/xiao_kan/newpaper/960/1-1.htm.北京大學校報,2003年。
編輯部。「大陸汽車市場分析」。http://moeaitc.tier.org.tw/idic/mgz_topic.nsf/0/994C38B80CCD7171482568CE0025EE8E?OpenDocument.台灣經濟研究院,2003年7月21日。

(四)其他

(1)報紙

中國時報香港電報。「政協委員胡宏敏呼籲兩岸聯手發展汽車工業」。中國時報,1993年2月27日,第11版。
王綽中。「北京官員呼籲台灣取消兩岸經貿限制」。中國時報,1999年12月27日,第14版。
王銘義。「蔡英文:經貿關係 未來兩岸主軸」。中國時報,2000年8月16日,第2版。
王銘義。「馬英九建議,無條件談判,有條件三通。」。中國時報,1997年11月1日,第2版。
本報。「兩岸情勢風雲聚 台商結伴紛登陸」。工商時報,1996年2月27日,第4版。
守宓宓,「錢其琛:兩岸往來不應受政治干擾」,中國時報,1998年9月26日,第14版。
沈美幸。「國內汽車業彼岸別苗頭」。工商時報,台北,1996年7月3日,第10版。
沈美幸。「東陽擴增全球版圖」。工商時報,1997年1月30日,第26版。
沈美幸,「福特六和設計技術中心新車亮相」,中國時報,1999年12月21日,24版。
林天良。「汽車業積極搶灘登陸」。工商時報,台北,1997年6月1日,第11版。
洪玟琴。「裕隆董事長吳舜文表達汽車工業業者共同心聲:不往大陸發展前途堪憂」。中國時報,1992年7月2日,第3版。
洪玟琴。「未來汽車工業將以發展零組件為主」。中國時報,1999年12月7日,第11版。
徐尚禮。「因應入會,大陸汽車勇闖國際」。中國時報,1999年10月18日,第14版。
秦鳳棲。「李總統接受日本友人大前研一專訪:兩岸三通台灣可能被中共併吞」。中國時報,1996年7月10日,第2版。
孫瑛琦。「政府到底還要不要汽車工業?」。中國時報,1993年12月19日,第17版。
陳秀蘭。「我擬開放兩岸直接貿易」。中國時報,1997年10月3日,第1版。
陳重生,「王金平轉達扁盼美助三通」,中國時報,2004年6月23日,A2版。
游子彥。「全球車廠搶進中國大陸」。中國時報,2003年11月24日,兩岸經貿週報B2版。
曾建華。「面臨入會衝擊國內競爭白熱,汽車業財源凝聚戰力」。中國時報,1999年6月14日,第6版。
張瑞昌。「張榮發發功,震動兩岸議題」。中國時報,1997年10月17日,第3版。
張瑞昌。「張俊宏:民進黨願聯合各黨與中共談判」。中國時報,1997年10月17日,第3版。
張慧英。「批判西進現象,李總統 採煞車? 採油門?」。中國時報,1996年8月16日,第2版。
楊湘鈞。「許信良:2008不再有藍綠、統獨對抗」。聯合報,2004年5月9日,A2版。
編輯部。「共用引擎將可登陸神州點火」。工商時報,台北,1996年5月25日,第3版。
編輯部。「六和集團跨足大陸內銷市場」。工商時報,1997年2月27日,第26版。
賴正翔。「臺商協會聯誼 張俊雄:兩岸事務不能一廂情願。章孝嚴拋開意識形態儘速直航 許信良:經濟問題政治介入無解」。中央日報,2001年6月28日,第4版。
劉在武。「王永慶:如果政府不准,將取消漳州電廠投資。」。中國時報,1996年8月16日,第2版。

(2)網路部分:

人民網。「鄧小平中國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設想」。http://tw.people.com.cn/GB/14864/14920/860200.html.大陸人民網,2001年11月21日。
工商時報綜合報導。「陳總統就職演說倡議新思惟:兩岸可效歐盟整合」。工商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1+122004052100265,00.html.中時電子報,2004年5月21日。
王銘義。「辜振甫:盼兩岸締造和平新願景」。中國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043000101,00.htm.中時電子報,2004年4月30日。
中華汽車。「BENZ全球唯一三方合資模式成形 與中華汽車攜手合力為大陸輕型客車案催生」。http://www.china-motor.com.tw/article.php?sid=125.中華汽車新聞稿,2003年12月24日。
中新社。「中國去年新出生人口1647萬 總人口已逾1億」。
http://202.130.245.40/chinese/renkou/348086.htm.中國網,2003年6月17日。民主進步黨政策會。「民主進步黨跨世紀中國政策白皮書」。http://www.future-china.org/links/plcy/dpp/dpp19991115.htm.未來中國研究,1999年11月15日。
自由亞洲電台。「蘇紹智: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http://www.epochtimes.com/gb/3/3/11/n285093.htm.大紀元,2003年3月11日。
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台灣車輛產業狀況」。http://www.ttvma.org.tw/chineseinfo.htm.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2003年7月。
沈美幸。「福特、豐田開拓大陸版圖 台灣挑大樑」。工商時報, 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report/wto/car/890717a1.asp.中時電子報,2000年7月17日。
林淑玲。「陳總統:憲改不涉主權領土統獨」。中國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4052100009,00.html.中時電子報,2004年5月21日。
周慧如。「美商會:兩岸未直航 台灣喪失區域優勢」。工商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1+122004060200323,00.html.中時電子報,2004年6月2日。
於慧堅、張筱雲。「訪歐首站將抵德賓士大陸製 溫家寶將點頭」。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043000098,00.html.中時電子報,2004年4月30日。
政務要聞。「外交部發言人再次敦促美方認清台灣當局的欺騙性 」。http://big5.gwytb.gov.cn:82/gzyw/gzyw1.asp?gzyw_m_id=371.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004年5月21日。
國台辦。「資訊產業部副部長張春江:實現兩岸直接通郵通電,造福於兩岸人民」。http://big5.gwytb.gov.cn:82/lajm/last0.asp?lajm_m_id=55.國家事務台灣辦公室,2003年1月28日。
國台辦。「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副部長安民:推動兩岸直接通商 促進祖國和平統一」。http://big5.gwytb.gov.cn:82/lajm/last0.asp?lajm_m_id=52.國家事務台灣辦公室,2003年1月28日。
新華網。「溫家寶強調維護香港澳門穩定繁榮,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05/content_1346979.htm.新華網,2004年3月5日。
新聞部。「一汽與豐田在中國合資成立銷售公司」。http://www.toyota.com.cn/news/#dd. TOYOTA IN CHINA,2003年10月28日。
新聞部。「8年奮戰碩果累累,東南汽車第20萬輛成車下線」。http://www.soueast-motor.com/news/page.asp?NewsType=1&NewsID=412.東南汽車,2004年1月8日。
新聞部。「寶馬集團2003年創造銷售新記錄」。http://www.bmw.com.cn/news/index.html. BMW中國新聞,2004年1月19日。
新聞部。「走近車輪上的台灣開啟兩岸汽車發展引擎」。 http://www.soueast-motor.com/news/page.asp?NewsType=8&NewsID=424.大陸東南汽車,2004年2月11日。
新聞部。「曾慶洪關於鼓勵大陸發展原材料國產化建設」。ar.com/news/23/2004-03-10/6655.html.中國商用汽車網,2004年3月10日。
新聞部。「保險業參股大陸一年將放行20億」。http://www.newa.com.tw/ASP/IndustryInfo/InfoDetail.asp?ArticleID=494.新安產物保險,2004年3月12日。
新聞部。「東南高調出手菱帥零身雙響齊發」。http://www.soueast-motor.com/news/page.asp?NewsType=1&NewsID=433.大陸東南汽車,2004年3月16日。
新聞部。「世界頂級豪華轎車製造商 華晨寶馬有限公司」。http://auto.sina.com.cn/news/2004-04-16/62364.shtml.新浪汽車網,2004年4月16日。
新聞部。「BMW轎車318i正式上市,BMW授權代理商盈之寶正式開業」。http://www.bmw.com.cn/news/index.html.BMW中國新聞,2004年4月17日。
新聞發布會。「國務院台辦新聞發佈會實錄 」。http://big5.gwytb.gov.cn:82/xwfbh/xwfbh0.asp?xwfbh_m_id=37.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004年5月24日。
蔡慧貞、馮志源、王宗彤。「游揆與證卷業座談,釋出利多」。http://tw.news.yahoo.com/040527/19/ok14.html.奇摩新聞,2004年5月27日。
編輯部。「汽車業集體出走大陸」。http://www.coolloud.org.tw/news/2001/01/05/2001-0105U02.html.聯合新聞網,2001年1月5日。
編輯部。「因應加入WTO 和泰集團擬妥應變措施」。工商時報, 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special/wto/car/0110010B.htm.中時電子報,2001年12月28日。
編輯部。「鄧小平中國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設想〈鄧六條〉」。 http://www.huaxia.com/zt/2003-54/pl/00140185.html.華夏經緯網,2003年5月4日。
編輯部。「2003年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回顧」。http://auto.sina.com.cn/news/2004-02-17/57037.shtml.新浪汽車網,2004年2月17日。
編輯部,「台塑大煉鋼廠將落角大陸梅山島」。http://news.cens.com/php/getnews.php?file=/newsc/2004/03/02/20040302201.htm&lang=tw.中經社,2004年2月23日。
編輯部。「祖國成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ta/440740.htm.中國人民網,2004年3月18日。
劉仁傑。「兩岸產業經營結構的變遷」。http://www.future-china.org/fcn-tw/200307/2003070702.htm.未來中國研究,2003年7月7日。
劉朱松。「帝寶砸八億 車燈產能拼第一」。工商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1+122004042900338,00.html.中時電子報,2004年4月29日。
劉朱松。「羅仁才:昆山研發中心將發揮在地優勢」。工商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1+122004050300277,00.html.中時電子報,2004年5月3日。
蘇宏達。「把握WTO契機,發展兩岸統合」。 http://www.future-china.org/fcn-tw/200201/2002010105.htm2002.01.01.未來中國研究,2002年1月1日。
龔俊榮,「全球汽車製造廠零件廠下周在台北較勁」。工商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7+122004051800368,00.html.中時電子報,2004年5月18日。
龔俊榮。「我汽車、零件業六月北京參訪」。工商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7+122004051800369,00.html.中時電子報,2004年5月18日。
龔俊榮、黃惠聆。「中華車砸百億日圓 助三菱再造」。工商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1+122004052200283,00.html.中時電子報,2004年5月22日。

(五)原廠網站

上海大眾公司,http://www.csvw.com/csvw/index.htm.。
上海通用汽車網頁,http://www.gmchina.com/chinese/operations/default.htm.。
中國台商網,http://www.china-taiwan.com/ft/intro/default.asp?id=52.。
正新中國企業網,http://www.cst.com.cn/chineses/index.asp.。
行毅科技公司網站:http://www.sine.com.tw/.。
長安鈴木汽車,http://www.changansuzuki.com/new/company/co_intro.asp.。
風神汽車有限股份公司,http://www.dfmc.com.cn/qyfc-fs.asp.。
國瑞汽車公司,http://www.kuozui.com.tw/index_c.htm.。
福特中國,http://www.ford.com.cn/aboutford/inchina.asp.。
廣州本田,http://www.guangzhouhonda.com.cn/2003_2/company/index.jsp.。

二、外文部份

(一)政府文件

WTO “Principles of trading system”,http://www.wto.org/english/thewto_e/whatis_e/tif_e/fact2_e.htm., 30 August 2003.

(二)書籍

Appadurai, Arjun. 2000. “Disjuncture and Difference in the Global Cultural Economy” in the Globalization and National Culture, National Identity, Nationalism, The Globalization Reader. Part Ⅷ, Lechner, Frank J., and John Boli. eds.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er Inc.
Bolton, John. 1999. “American Interests in Asia and Taiwan Strai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Forum on Peace and Security in the Taiwan Strait. 21 Century Foundation, Grand Hotel, Taipei, July 26-28.
Chryssochoou, Dimitris N. 2001. Theorizing European Integration. SAGE Publication:London. Thousand Oaks. New Delhi.
Deng, J. Guo, H. S. and Xiong, J. and Chen, M. 1998. Essential topics on Grey System:Theory and Application. Huan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China Ocean Press.
Hass, Ernst B. 1964. Beyond the Nation-State:Func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art, Jeffrey A. and Prakash,Aseem. 2000. Rearrticulation of the state in a Globalizing World Economy, Globaliz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Resistance. New York.
Krasner, Stephen D. 2000. “Compromising Westphalia”, Held, David, and Anthony McGrew eds. The Global Transformations Read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Debat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Mann, Michael. 2000. “Has Globalization Ended the Rise and Rise of the Nation-State Held”, David, and Anthony McGrew. eds. The Global Transformations Read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Debat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Mitrany, David. 1975. The functional theory of politics. London :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 Political Science.
O'Neill, Michael. 1996. The politic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 a reader.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Scholte, Jan Aart. 2001.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in John Baylis and
Steve Smith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reet, John. 2001. Dream Worlds Globalization and Webs of Power, Mass Media, Politics and Democracy. PALGRAVE, New York.
W. Cox, Robert. 1997. “A Perspective on Globalization”, in James H. Mittelman(ed.), Globalization:Critical Reflection.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Wu, John H., and Chi-Ren, Lau. 1998. A Study to Improve GM(1.1)Via Heuristic Method. The Journal of Gray System.
Wang, Marion Chyun-Yang. 2000. “The Linkage of the ROC’s Mainland China Policy and Foreign Policy”, in : Bedeski , Robert E. and Schofield, John A.(e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in the Asia –pacific Area. Western Geographical Press , Canada : Victoria, B.C.
Wang, Marion Chyun-Yang. 2002. “The Chinese Role in Asia-Pacific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Robert E. Bedlski and John A. Schofield (ed.): Demography,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Pacific Rim Experiences. Western Geographical Press, Canada: Victoria, B.C.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