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8111-17484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8111-174845
論文名稱
Title
非政府組織與中國大陸農民工議題研究
The Analysis on NGOs and Rural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7-0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7-08
關鍵字
Keywords
人類發展、農民工、非政府組織、國家社會關係、戶籍制度
NGO, civil society, development theory, state-society relations, residency system, migrant worker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55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5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農民工的出現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的產物,他們是中國大陸擁有舉世矚目的經濟成長背後的推手,但卻因為戶籍制度的限制,讓他們無法跟城市勞工享有相同的待遇與福利,成為社經地位最底層的勞工。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帶來人民知識水準的提升,加上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下,中國大陸開始出現非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的興起,適時彌補了政府與企業職能不足,也更能貼近人民的需求。
中國大陸非政府組織的出現有其重大意義,從本研究中可發現到,雖然中國政府在其政治與社會的掌控力依然嚴格,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發現到政府職能慢慢開始轉變,開始釋放其部分職權給民間社會,這是中國大陸的國家社會關係改變的一個觀察面向。本文主要著重在農民工非政府組織的發展與作為,除了基本的非政府組織發展概況以及與國家互動關係的研究之外,也會以農民工援助為方向,以四個相當重要的農民工非政府組織做為個案研究,透過實際個案來研究其作為,可以得知農民工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大陸的未來發展及其困境。
礙於目前中國大陸組織法規與募款條件的限制,非政府組織要發展其實不容易,很容易受到政府的取締與監控,或是資金來源與組織專業性不足而終止運作,但是除了第一項問題外,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大陸非政府組織發展上提供許多資金與知識的幫助,這也是中國大陸非政府組織數量與質量都快速增長的主因。在未來,內部人民的需求與外部力量的結合,相信公民社會在中國大陸的發展指日可待。
Abstract
The term of “migrant worker” appeared after the 1978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since then, millions of farmers or rural inhabitants squeezed themselves into cities for better payment and life. However, the residency system restricts those workers with the rural residence registration from sharing the same working treatment and social welfare as the city residence. Until today, the migrant worker issue is not only become the toughest problem that Chinese government confronted, also this unfair condition increase the attentions of labor issue related I.O. and NGOs.
Migrant workers and rural development are the developmental dilemma while Chinese government is perusing for higher GDP growth index. But, after 1990, big amount of social issue related NGOs increased, just in time for make up the insufficiency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si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migrant workers problem, and its helping NGOs. To make a clear prove, this study provides four important migrant workers’ educational and rights maintaining NGOs for case study.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se NGOs, we could figure out how those NGOs actually help those migrant workers. The amount of NGO is rapid growing, no matter how hard Chinese government intends to restrict those NGOs, it still represents that along with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mand of civil society in China is also rising.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分析架構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2
第二章 理論分析架構 14
第一節 前言 14
第二節 發展理論 15
第三節 中國大陸面臨的發展問題 23
第四節 小結 28
第三章 農民工問題與政府因應政策 29
第一節 前言 29
第二節 農民工問題的背景 30
第三節 農民工群體在城市流動所造成的問題 38
第四節 中國政府對農民工問題的對應政策 42
第五節 小結 48
第四章 非政府組織與中國大陸農村發展 49
第一節 前言 49
第二節 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發展背景 50
第三節 農村發展非政府組織的類型 55
第四節 非政府組織對農民工提供的社會服務 62
第五節 農民工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互動關係 67
第六節 小結 71
第五章 個案研究:教育的觀點 72
第一節 前言 72
第二節 北京農民之子文化發展中心(簡稱農民之子) 73
第三節 中國滋根 80
第四節 小結 86
第六章 個案研究:維權的觀點 87
第一節 前言 87
第二節 北京打工妹之家 89
第三節 番禺打工族文書處理服務部 95
第四節 小結 101
第七章 結論 102
參考文獻 109
附錄 12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英文部分】
【書籍】
1. Bogdanor, Vernon (ed.), 1987.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Basil Blackwell.
2. Eade, Deborah, 2000. Capacity-building: An Approach to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Oxford, UK: Oxfam GB.
3. Harney, Alexandra, 2009. China Price: The True Cost of Chinese Competitive Advantage. Penguin group(USA) INC.250 Chinese NGOs, 2001. China Development Brief.
4. Kaplan, Allan, 1996. The development practitioners’ handbook. Pluto press.
5. Kaplan, Allan, 1996. Understanding development as a living process. Pluto press.
6. Keohane, Robert O. and Joseph S. Nye, Jr., 2000.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7; 3d edition with additional material, New York: Longman.
7. Keohane, Robert O., 2002. Power and Government in a Partially Globalized World. London: Routledge.
8. McGee, Rosemary, 2003.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Papers: A Role for Civil Society? i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Poverty Reduction, eds., by David Potts, Patrick Ryan and Anna Toner.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pp. 127-129.
9. Schmitter, Philippe, 1974.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In Fredrick Bike & Thomas Stritch (eds.), The New Corporatism: Social-Political Structures in the Iberian World, Notre Dame, Ind.: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pp. 85-31.
10. White, Gordon & Howell, Jude & Shang, Xiaoyuan, 1996. In Search of Civil Society: Market Reform and Social Change in Contemporary China. Oxford, UK: Clarendon.
11. Wittfogel, Karl, 1957. Oriental Despot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otal Power. Yale University Press.
【英文期刊】
1. Goodman, David S.G., 1994.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flict and negotiation, China constructs-politics, trade, and regionalism. P. Routledge, pp.19.
2. Held, David and Anthony McGrow, 2000. “The Great Globalization Debate.” in David Held and Anthony McGrew. eds. The GlobalTransformations Read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Debate: 1-24. Cambridge: Polity Press.
3. Hopf, Ted, 1998. “The Promise of Constructiv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3, 1 (Spring) : 171-200.
4. Khagram, Sanjeev et al, 2002. “From Santiago to Seattle: Transnational Advocacy Groups Restructuring World Politics.” Restructuring World Politics: Transnational Social Movements, Networks and Norms, pp. 3-23.
5. Lewis, William Arthur, 1954.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 Manchester School, pp. 1-31.
6. Pei, Minxin, 1998. “Chinese Civic Associat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Modern China, Sage Publications, vol. 24, No. 3, pp. 285-318.
7. Salamon, M. Lester and Anheier, K. Helmut, 1998. “Social Origins of Civil Society: Expla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Cross-Nationall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Vol. 9, No. 3, pp. 213-248.
8. Shaoquin, Lu & Shouli, Zhang, 2004. “Urban/Rural Disparity and Migrant Children’s Education: An Investigation into Schools for Children of Transient Workers in Beijing.”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vol. 37, No. 5, pp.56-83.
9. Steinberg, Richard, Dennis R. Young, 1998. “A Comment on Salamon and Anheier's "Social Origins of Civil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Vol. 9, No. 3, pp.249-260.
10. Zhao, Yaohui, 2003. “The role of migrant networks in labor migration: The case of China”.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vol.21, no.4, pp.500-511.
【英文論文】
1. Enjuto, Regina Martinz, 2010. The Interdependency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A case study on NGO’s participation in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中文部分】
【專書】
1. Joseph E Stiglitz著,李明譯,2002。《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
2. Maggie Black,徐恆淑譯,2005。《國際開發的盲點:貧富差距的全球矛盾》,台北:書林出版社。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發展研究所、中國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2010。《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09-201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91。《中國農業年鑑1991》,北京農業出版社。
5. 王良能,2003。《中國大陸轉型期的戶籍制度》,台北:唐山出版社。
6. 王春光,2002。《農民工的社會流動和社會地位的變化》,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7. 全志輝等著,2005/10。《農民工民間組織,農村民間組織與中國農村發展:來自個案的經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8. 吳英明、林德昌,2001。《非政府組織》,臺北:商鼎文化。
9. 李小云、左停、葉敬中,2009。《2008中國農村情況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0. 李文、李雲,2008。《中國農村貧困若干問題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
11. 李佐軍,2006。《中國新農村建設報告2006》,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2. 沈宗瑞,2001/12。《 國家與社會---中華民國的經驗分析》。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13. 林德昌,2001。《廣東省與四川省的國有企業改革: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新詮釋》,臺北:成文。
14. 林德昌,2001。《廣東省與四川省的國有企業改革: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新詮釋》。成文出版社。
15. 林德昌,2006。《聯合國千禧年宣言與千禧年發展目標:世紀之交的困難與挑戰》,臺北:行政院青輔會。
16. 若弘。2010。《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
17. 徐宇珊,2005。《NGO與農村婦女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8.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2007。《國際發展合作的概念與實務》,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 陳清泉,2005。《國際勞工組織與非政府組織》,高雄:春暉出版社。
20. 陳漭,2003。《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與治理的變遷》,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1. 程蹊,2005。《農民工民間組織》,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2. 黑格爾,2003/5。《法哲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3. 楊永華、王惜明,2005。《農村老年協會與農村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4. 熊光清,2009。《中國流動人口中的政治排斥問題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5. 趙俊臣,1998。《小額信貸---扶貧攻堅成功之路》,雲南科技出版社。
26. 趙俊臣、喬召旗,2005。《農村民間金融組織》,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7. 劉愛玉,2005。《選擇:國企變革與工人生存行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8. 鄧健鋒,2008/6。《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的對策研究—從農民工工資被拖欠說起》,廣州:中山大學公共管理。
29. 鄧國勝,2003。〈1995 年以來中國NGO 的變化與發展趨勢〉,王名主編,《清華發展研究報告2003:中國非政府公共部門》。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30. 鄭曉美、高泉,2010/7。《農民工權利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
31. 應小麗,2009/5。《草根政治 農民自主行為與制度變遷:以1952-1992年浙江為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2. 戴東清,2005。《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1989-2002 —以鑲嵌之社會團體自主性為例》,台北:秀威資訊。
33. 韓嘉玲,2004。《中國貧困農村婦女發展進程硏究:貴州省雷山縣案例剖析》,臺北:問津堂出版。
【中文期刊】
1. 王信賢,2008/9。〈傾斜的三角:當代中國社會問題與政策困境〉,《中國大陸研究》 第51卷,第3期,頁37-62。
2. 王信賢、李宗義,2008。〈尋找中國NGOs:兩種路徑與困境〉,《社會科學論叢》,第2卷第2期,頁113-145。
3. 王晨,2005。〈中國民間組織發展的三大不利性制度因素分析〉,《社會科學》,第10期,頁36-44。
4. 外來農民工課題組,1995。〈珠江三角洲外來農民工狀況〉,《中國社會科學》,第4期,頁92-104。
5. 朱婉寧,2009。〈獨立與互動:當代中國NGO發展路徑探析-基於對香港國際十字會的考察〉,《中南大學學報》,第15卷第4期,頁492-496。
6. 吳穎、崔瑞蘭,2004。〈為農民工築造維權的「家」〉,《人民論壇》,第5期,頁16-18。
7. 李志豔,2009。〈工人應有保護自己的途徑〉,《中國發展簡報》,第43期,頁15-31。
8. 周俊,2006。〈全球公民社會:理論模式與研究框架〉,《現代哲學》,第2期,頁25-34。
9. 和經緯、黃慧,2008。〈珠江三角洲地區農民工維權非政府組織描述性分析〉,《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35期,頁41-71。
10. 孟芳,2004。〈非政府組織對農村發展作用的研究〉,《前沿》,第9期,頁57-59。
11. 岳經綸、屈恆,2007。〈非政府組織與農民工權益的維護:以番禺打工族文書處理服務部為個案〉,《中山大學學報》,第47卷第3期,頁80-127。
12. 林德昌,2004/1。〈非政府組織與國際發展合作:建構台灣援外的新框架〉,《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第1 卷第1 期,頁73-102。
13. 林德昌,2010。〈全球公民社會對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大陸發展的影響〉,《東吳政治學報》,第28卷第4期,頁93-146。
14. 林德昌、廖郁雯,2007。〈消滅貧窮、保障人權與發展工作:非政府組織與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非政府組織學刊》,第3期,頁1-28。
15. 長子中,2010。〈農民工戶籍問題研究〉,《北方經濟》,第11期,頁11-16。
16. 胡洪彬,2009。〈農民工NGO:現實意義與發展策略〉,《中國青年研究》,第2期,頁37-42。
17. 范明林,2010。〈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互動關係:基於法團主義和市民社會視角的比較個案研究〉,《社會學研究》,第3期,頁1-18。
18. 唐志敏,2007。〈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的重災區〉,《萬芳數據庫公共人事》,頁18-19。
19. 徐郁芬、楊昊,2005/12/30。〈聯合國的改革與國際社會的發展:「千禧年發展目標」的複層次意涵與台灣之參與策略〉,《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2期,頁26-48。
20. 張志勇,2010。〈農民工最低工資覆蓋現狀及其效應分析〉,《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第12卷第6期,頁34-39。
21. 康曉光、韓?琚A2005。〈分類控制:當前中國大陸國家社會關係研究〉,《社會科學研究》,第6期,頁1-12。
22. 許台瀅,2007。〈中國的扶貧政策:發展理論的觀點〉,《非政府組織學刊》,第3期,頁47-67。
23. 許飛瓊,2003。〈中國貧困問題研究〉,《經濟評論》,第1 期,頁105-110。
24. 許德佑,2008/3。〈中國農民工現階段的社會流動:一個基於社會流動管道的理論解釋〉,《西安外事學院學報》,第4卷第1期,7-15。
25. 黃岩,2009。〈全球化、跨國倡議網路與農民工保護〉,《經濟學家》,第1期,頁97-99。
26. 黃玲,2010。〈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居民影響的實證研究〉,《北方經貿》,第8期,頁3-5。
27. 楊貴平,2008。〈教育對貧困農村和農民的影響〉,《中國滋根通訊》,第2期,頁5-12。
28. 楊群英、莫麗月,2008。〈我國民間組織的“草根”境遇及現行登記管理制度之改革〉,《湘潭大學學報》,第32卷第3期,頁155-157。
29. 賈西津,王名,2004/3。〈兩岸NGO發展現狀〉,《第三部門學刊》,第1期,頁172-179。
30. 甄靜慧,2008。〈金融海嘯下的民工失業潮〉,《決策探索》, 第23期,頁68-71。
31. 趙永茂、羅又軒,2010。〈中國農村改革與中共政權正當性之關係:以胡溫之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1卷第2期,頁1-41。
32. 趙甦成,2007/3。〈中國大陸農民工非政府組織的發展:資源網絡的觀點〉,《非政府組織學刊》,第2期,頁25-42。
33. 趙陽,2001。〈農村稅費改革:包乾到戶以來又一重大制度創新〉,《中國農村經濟》,第6期,頁36-39。
34. 鄭保國,2009。〈農民工民間組織發展的制度環境分析〉,《安徽農業科學》,第37卷24期,頁11729-11731。
35. 鄭集林、盧偉,2008。〈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的農民工NGO建設〉,《現代商業》,第20期,頁119。
36. 謝遐齡,2007。〈對中國民間組織發展前景的展望〉,《雲南大學學報》,第6卷第2期,頁79-86。
37. 簡新華、黃錕,2007。〈中國農民工最新情況調查報告〉,《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第17卷第6期,頁1-10。
38. 顧忠華,2007/6。〈公民社會的全球變奏〉,《臺灣民主季刊》,第4卷第2期,頁183-187。
【中文論文】
1. 王怡文,2005。《中國大陸婦女非政府組織發展之硏究》。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
2. 王金鳳,2008/4。《社會轉型時期農民工犯罪原因及對策研究》,西南政法大學碩士。
3. 甘鋒,2007。《全球治理視野中國際環境非政府組織的作用研究》,上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4. 朱麗娜,2008/5。《進城農民工子女城市適應狀況調查》。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5. 何家理,2008。《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困境:挑戰教育公平》。華中師範大學教育所。
6. 呂超,2008。《中國之新農村建設與民間組織:河南省三個案例研究》。香港城市大學公共行政碩士。
7. 李晁慶,2009。《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轉變 : 農民工問題之探討》。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
8. 李敦文,2007。《中國大陸城市農民工問題之研究》。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
9. 沈東衛,2006。《中國城鄉勞工流動之成因與變化之硏究 : 兼論國企下崗與就業問題》。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
10. 岳經綸、屈恆,2007。《非政府組織與農民工權益的維護—以番禺打工族文書處理服務部為個案》。廣州:中山大學政務學院。
11. 林燕,2007。《我國農民工就業歧視問題研究》。西南財經大學政治經濟學。
12. 范明林,2009。《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互動關係的研究:以上海四個非政府組織為個案》,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13. 陳彥志,2009。《中國農村土地利用之研究》。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
14. 楊淑娣,2007。《我國農民工維權NGO的困境與轉型─以珠江三角地區為例》。中國廈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
15. 趙偉力,2008。《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發展模式 : 以綠色和平組織為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
16. 趙甦成,2006。《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之研究:以農民工非政府組織為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博士。
17. 蔡芸浿,2009。《中國農民工在城市就業與待遇問題之研究》。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
18. 鄧健鋒,2008。《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的對策研究─從農民工工資被拖欠說起》。中山大學公共管理學碩士。
19. 鄧莉雅、王金紅,2004/2。《中國NGO生存與發展的制約因素—以廣東番禺打工族文書處理服務部為例》,華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
20. 羅景文,2003。《網路社會興起對中共國家的影響》。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網站】
1. 草根之家,2009/2/18。《一周年報告》,<http://www.hzcgzj.com/>。
2. BBC Chinese,2009/3/25。《統計:中國農民工總數達2.25億人》,<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960000/newsid_7962700/7962760.stm>。
3. 茹晴,2001/4/17。〈中國地區發展差距的特點,胡鞍鋼:一個中國 ,四個世界〉,《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jinji/36/20010417/444427.html
>。
4. 楊亮慶,2007/05/15。〈反歧視需要實際行動〉,《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30178/5730646.html>。
5. 叢日雲、龐金友,《西方公民社會理論的復興及特點》,2002,<http://www.tszz.com/log/03/030101/pangjinyou16.doc.html>。
6. 中國經濟時報編輯部,2001/4。〈權威人士:國土資源啟動九大戰略課題〉,<http://news.sina.com.cn/c/2001-04-02/12111998522.shtml>。
7. 白天亮,2007/2/6。《勞動保障部調查:農民工收入偏低「欠薪」仍存在》,〈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2/06/content_5701295.h
tm>。
8. 許志嘉,2005/10。《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big5/risk/4-4.pdf>。
9. 陳重成,2007/9/26。《中國大陸城市中飄泊不定的浮萍過客─農民工的悲情歲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1614&ct
Node=6026&mp=1>。
10. 李有軍、劉曉林,2004/10/08。〈戶籍改革路在何方〉,《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6/2901995.html>。
11. 北京農民之子文化發展中心,〈流動兒童調查研究〉,<http://www.bjnmzz.org/_d270109683.htm>。
12. 北京農民之子文化發展中心,2011/4。〈打工子弟教師生存狀況調查2010〉,<http://www.bjnmzz.org/_d271431087.htm>。
13. 北京農民之子文化發展中心,2010/1/13。〈燕山學堂〉,<http://www.bjnmzz.org/_d270106907.htm>。
14. 中國滋根,〈成人培訓工作〉,<http://www.zigen.org.cn/module/a0012/linkpage.
php?intModulePK=A0012_10&iNo=2617>。
15. 中國滋根,〈環保教育工作項目〉,<http://www.zigen.org.cn/module/a0012/linkp
age.php?intModulePK=A0012_10&iNo=2620>。
16. 打工妹之家,2007/4/6。〈婦女農民7項工主要工作項目〉,<http://www.nongjia
nv.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46> 。
17. 韓俊魁,2010/8/31。〈境外NGO在中國15年〉,《中國發展簡報》,<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view.php?id=2330>。
18. 曾飛揚,2009/2/24。〈番禺打工族文書處理服務部〉,《中國發展簡報》,
< 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go_infoview.php?id=359>。
19. 朱雋,2010/1/25。〈打工妹在城裡有個家〉,《中國發展簡報》,<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view.php?id=1528 >。
20. 中國發展簡報,2010/06/05。〈200家國際NGO在中國〉,<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go_info.php?newclass= 102000000>。
21. 劉海英,2009/08/13,〈中國NGO發展的第三條道路〉,《中國發展簡報》,<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qikanarticleview.php?id=996>。
22. Young, Nike, 2005/ 07/10,〈Government, GONGO, 'grassroots' troika to steer philanthropy forward〉,《China developing brief》,<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com/node/53>。
23. 傅洛達,2006/07/12,〈從社會服務過渡到政策宣導 ---- 中國民間組織通過社會發展工作影響制度建設〉,《中國發展簡報》,<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qikanarticleview.php?id=516>。
24. 徐輝,2006/04/12,〈境外在華NGO和中國扶貧〉,《中國發展簡報》,<http://cdb.org.cn/qikanarticleview.php?id=277>。
25. 杜志瑩,2009/12/01,〈樂施會:每年在大陸花1.5億〉,《中國發展簡報》,<http://www.cdb.org.cn/newsview.php?id=1348>。
26. 徐輝,2009/10/14,〈魏偉:能堅持下來的草根NGO是真正的希望〉,《中國發展簡報》,< http://cdb.org.cn/newsview.php?id=1206>。
【國際組織資料】
1. ILO, 2008/10. ”World of Work Report 2008 - Global income inequality gap is vast and growing”.
2. ILO, 2008/10. “ILO Discrimination Convention”, No. 111.
3. United Nations, 2000/9/18.“ Millennium Declaration,”<http://www.un.org/millenniumgoals/>.
4. United Nations, 1990.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New York: Oxford Press.
5. UN Resolution adopted by The General Assembly, 2000/9/18.“Millennium Declaration”.
6. World Bank, 2010. <China and World Bank>, <http://web.worldbank.org/website/external/countries/eastasiapacificext/chinaextn/. Latestupdate 14 June 2010>.
7. 世界銀行,1991。《1991年世界發展報告》,中國財經出版社。
8. World Bank. 2010. “China and World Bank.” In <http://web.worldbank.org/website/external/countries/eastasiapacificext/chinaextn/>.
【雜誌】
1. 周慧菁,2006/5。〈一億三千萬人翻身的嚮往〉,《天下雜誌》,347期。
2. 秦鴻雁,2010/11。〈本土NGO跨越十年〉,《南方都市報》。
【年鑑】
1.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5。《中共年報2004》,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2.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6。《中共年報2005》,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3.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7。《中共年報2006》,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4.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8。《中共年報2007》,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5. 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2009。《中共年報2008》,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1997-2006。《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統計年報》。
【官方文件】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農村司,2010/3/19。〈200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農村司》。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8/10/25。〈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250號。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1999/12/28。〈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18號。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農村司,2010/3/19。〈200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農村司》。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5/11。〈中國全民教育國家報告〉,《中國教育年鑒》。
6. 中國上海,2009/2/23。〈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http://www.shanghai.gov.cn/>。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1996/3/9。〈小學管理規程〉,第26號,第十一條。
【研討會論文】
1. 陳欽春,2007/6/12。〈把社會帶回公共生活:公民社會的觀點〉,「公部門與公民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頁74。
2. 趙甦成,2004/10/08。〈非政府組織與治理:以中國大陸農民工問題為例〉,「整合全球化與在地化:21世紀政治學研究新趨勢研討會」。
3. 趙甦成,2003/11/08。〈非政府組織與扶貧〉,「台灣非政府組織與國際社會參與學術研討會」。
4. 何道峰,2001/10/28-30。〈中國NGO 扶貧的歷史使命〉,「中國NGO扶貧國際會議」。北京。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4.97.189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4.97.189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