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8113-15391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8113-153912
論文名稱
Title
搜神記中「神」的世界
The World Of Gods In Gan Bao's 'God Searching'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3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3-07-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3-08-08
關鍵字
Keywords
鬼、精、讖緯、占卜、夢、怪、搜神記、神
God Searching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90 次,被下載 70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9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704 times.
中文摘要
魏晉南北朝為小說萌芽時期,當時人以記載歷史的態度撰寫當時的人對所處世界的認知,以萬物皆有神靈的態度承襲並紀錄神話、傳說與軼事,干寶《搜神記》即此類作品。然干寶《搜神記》已佚,今版為前人所輯,本論文所採用的《搜神記》版本為李劍國輯校版。
第一章為緒論敘寫研究動機、研究版本、前人研究、研究題目之義界與論述架構、研究方法與步驟。界定《搜神記》中所錄之「神」的範疇,泛稱任何異象皆可為「神」,故《搜神記》中「神」的世界由自然物與自然現象、精怪妖魅、人、鬼與仙的事蹟共組而成,其指涉內容遠大於後世對「神」的狹義定義。第二章僅就《搜神記》內文中受人「立廟」、「立祠」、「祭祀」或稱為「神」者來討論,分述自然神、動植物神、人神、庶物神四類。
《搜神記》中「神」的範疇也包含鬼的事蹟,「鬼」字本泛指一切精靈,後來才限定專指人死而成為的狀態,《搜神記》中的「鬼」延續了前代的概念,有時指自然精怪,有時指人死後狀態,有時則用以指稱鬼神與鬼吏,第三章《搜神記》中的「鬼」,即分述此三類。
《搜神記》中任何的「神」都靠人觀察、想像、紀錄而來,所以第四章為《搜神記》中人探知世界的方式。人試圖透過對世界的了解而求得自身生存的安穩,《搜神記》中紀錄人探索世界的方式分成夢、占卜、讖緯與妖異、死而復生四部分,此章即就此四類分述。
《搜神記》中「神」的存在有其所以形成的歷史淵源,故第五章探討《搜神記》的信仰背景與原理。《搜神記》內容所錄由先秦直至東晉,但其中所錄的時代背景主要集中於兩漢至魏晉時期,其信仰背景有孕育自朝代變遷時動蕩的政治社會背景,有承接自前代的信仰與觀念,加上自東漢末以來道教的興盛與變革,共同雜揉岀豐富的內蘊;故此章分成政治社會背景、承接前代的信仰與觀念、道教的發展、巫術的原理與活動加以論述。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搜神記》中的重要觀念,《搜神記》中紀錄的萬物有靈且有情,認為妖怪變異的現象背後有氣化宇宙觀的支持,而道術異能的盛行與崇拜則為反映了百姓們內心的期盼。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13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搜神記》版本概述…………………………………………....3
第三節 前人研究…………………………………………………….….6
第四節 研究題目之義界與論述架構…………………………………..8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3

第二章《搜神記》中的「神」…………………………………………………14-65
第一節 自然神…………………………………………………………..14
一、雨…………..………………………………………………15
二、星宿與司命…………..……………………………………22
三、山水神…………………..…………………………………31
第二節 動、植物神……………………………………………………..36
一、動物神…………………..…………………………………38
二、植物神………………..……………………………………43
第三節 人神……………………………………………………………..45
一、成仙而神………………………..………………………....47
二、顯靈而神……………………..……………………………57
第四節 庶物神…………………………………………………………..60
一、門神…………………………..……………………………61
二、灶神…………………………..……………………………63

第三章 《搜神記》中的「鬼」………………………………………………..66-106
第一節 自然精怪鬼魅…………………………………………………..66
一、鬼之怪者……………………………..…………………....69
二、鬼之精者…………………………..………………………76
第二節 人死為鬼………………………………………………………..85
一、塚墓之鬼…………………………..………………………89
二、散居人世之鬼……………………..……………………....93
第三節 鬼神與鬼吏……………………………………………………..99

第四章 《搜神記》中人探知世界的方式…………………………………….107-160
第一節 夢……………………………………………………………….107
第二節 占卜…………………………………………………………….118
一、占………………………………..……………………...…120
二、卜………………………………..………………………...125
第三節 讖緯與妖異…………………………………………………….132
一、讖緯………………………………..………………….…...132
二、妖異與人事……………………..…………………………138
第四節 死而復生…………………………………………………..……151

第五章 《搜神記》的信仰背景與原理………………………………………..161-215
第一節 政治與社會的動盪……………………………………………..161
第二節 承接前代的信仰與觀念………………………………………..167
一、鬼神信仰與不死崇拜……………..………………………167
二、陰陽五行…………………………..………………………173
三、天人感應與讖緯思想……………..………………………179
四、氣化論……………………………..……………………....186
第三節 道教的發展……………………………………………………..192
第四節 巫術原理與活動………………………………………………..199
一、接觸律………………………………..……………………202
二、模仿律………………………………..……………………203

第六章 結論……………………………………………………………………...216
參考著作目錄………………………………………………………….…………22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著作目錄:(以下按筆劃順序遞增)

一、專書
《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三五一‧小說家類》(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第一零四五冊。
《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三五二‧小說家類‧太平廣記》(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第一零四六冊。
Joseph Campbell著 李子寧譯《神話的智慧》(台北縣:立緒文化),民85初版。
Laura Desfor Edles著、陳素秋譯《文化社會學的實踐》(台北:國立編譯館與韋伯文化國際岀版公司合作翻譯發行)2006.9。
干寶原著、黃滌明譯注《搜神記》〈搜神記序〉,(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9初版一刷。
孔安國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尚書》(台北:藝文出版社)民78,十一版。
毛公傳、鄭元箋、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詩經》(台北:藝文出版社)民78,十一版。
王冬珍、王讚源校注《新編墨子》,(台北市:國立編譯館),民90.5初版。
王有三主編《中國宗教史》,(山東濟南:齊魯書社) ,1991。
王利器《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
王明《太平經合校》(北京:中華書局),1997.10,一版。
王青《漢朝的本土宗教與神話》(台北:洪葉文化)1998初版。
王溢嘉《賽琪小姐體內的魔鬼——科學的人文思考》(台北縣:野鵝出版社),初初版。
卡西勒(Ernst Cassuer)著、 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台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5,再版一刷。
司馬光等撰 四庫叢刊主編《資治通鑒》(台北:商務印書館),民68,臺一版。
弗雷澤(J﹒G﹒Frazer)著,汪培基譯《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台北市:九大:桂冠)1991初版。
永瑢、纪昀等撰 武英殿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第一冊‧經部》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民72.6。
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6.6。
伊藤清司著,劉曄原譯《山海經中的鬼神世界》(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1989。
吉莉安‧麥可斯(Jillian Michaels)著 徐薇唐譯《掌握代謝》(台北市:柿子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1,初版。
安居香山著、田人隆譯《緯書與中國神秘思想》(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6第一版。
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台北:谷風出版社) ,民75。
朱永嘉、蕭木注譯 黃志民校閱《新譯呂氏春秋》(台北:三民書局),民84.8。
朱青生《將軍門神起源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佛洛姆(Erich Fromm)著 葉頌壽譯《夢的精神分析》(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96.11再版。
何休注、唐徐彥疏《十三經注疏‧公羊傳》(台北:藝文出版社)民78,十一版。
何星亮《龍的圖騰》(台北市:中華書局),1993,第一版。
何新《諸神的起源》,(台北:木鐸出版社),民76.6,初版。
吳怡《新譯老子解義》(台北市:三民書局)民90.3,初版。
吳普等述、孫星衍、孫馮翼輯、梅彪著:《神農本草經》(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5,北京新一版。
宋兆麟《中國民間神像》(台北:漢陽出版公司)1995。
宋兆麟《巫與巫術》(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宋兆麟《中國風俗通史.原始社會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11。
宋洪邁著、夏祖堯、周洪祖校點《容齋隨筆‧容齋續筆》(岳簏書社岀版)1995.10第一版。
李約瑟著、陳立夫主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第二冊(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4.2。
李約瑟著、陳立夫主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節本第十五冊(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4.2。
李約瑟著、陳立夫主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節本第十四冊(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4.2。
李零《中國方術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8二版二刷。
李劍國《新輯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8.5,初版。
李豐楙《不死的探求──抱朴子》(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12.27,四版一刷。
李中華《神秘文化的啟示──緯書與漢代文化》(北京:新華出版社)1993.12,第一版。
杜佑《通典‧卷七十八‧禮三十八》(台北市:新興書局)民48.5初版。
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左傳》(台北:藝文出版社)民78,十一版。
沈兼士《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
汪紹楹校注《搜神記》,(台北:里仁書局),1980.4。
周次吉《六朝志怪小說研究》(北京:文津出版社),1990。
屈原原著、黃壽棋、梅桐生譯注《楚辭》(台北:台灣古籍出版),1996.11,初版。
岳娟娟、顧迎新《鬼神》(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7,初版。
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岀版),1987,第一版。
東晉郭璞、清郝懿行注、袁珂譯注《山海經》(台北市:台灣古籍岀版),2004.10,初版。
林河《古儺尋蹤》(湖南:美術出版社) ,1997。
姚偉鈞《神秘的占夢》(北京: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1。
洪興祖撰《楚辭補注》(台北縣:頂淵文化)2005.10,初版。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台北市:台灣書房岀版有限公司),2012.5,二版。
耶律亞德(Eliade Mircea)著 楊儒賓譯《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0初版。
范甯注、唐楊士勛疏《十三經注疏‧榖梁傳》(台北:藝文出版社)民78,十一版。
范曄撰 李賢注《後漢書》(湖北:中華書局岀版),1987,第一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學生書局),1986。
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78.9再版。
班固撰 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第一版。
袁珂編《中國神話大詞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8.1,成都第一版。
馬凌諾斯基(Malinowski, Bronislaw)著,朱岑樓譯《巫術科學與宗教》,(台北市: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78.1三版。
張仲景述、王叔和集《新編金匱要略方論》(北京市:中華書局),1985。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岀版事業),1984,初版。
梁釗韜《中國古代巫術──宗教的起源和發展》,(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
許倬雲《西周史》(臺北:聯經出版社),1984。
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修訂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
許進雄《古文諧聲字根》(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
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民國魯實先正補《說文解字注》,(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77.10,增訂三版。
陳弘治校注《新編鹽鐵論》(台北市:台灣古籍岀版)2001初版
陳佳榮著《中國宗教史》,(香港:學津書店) ,1988。
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
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台北市:宏業書局)民69.1,再版。
陳夢家《卜辭綜述》(臺北:大通書局),1971。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五)〈說鬼〉,(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第一版。
傅斯年《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彭丙成注譯、陳滿銘校閱《新譯潛夫論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印行)民87.5,初版。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1初版。
黃秀雯、陳建名 《台灣毒蕈介紹》(南投: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民85.6。
黃錦鈜注譯《新譯莊子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民91.6,初版。
葉慶炳《談小說妖》(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70.2,二版。
葛洪著、顧久譯注《抱朴子內篇》(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0.4,初版。
葛洪編纂、成林、程章燦譯注《西京雜記》(台北市:地球出版社),民83.9,第一版。
董光璧《傳統與後現代》(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6第一版。
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路先‧列維—布留爾(Lucien Levy-Bruhl)著/丁由譯 《原始思維》,(台北市:台灣商務,2001),初版。
熊禮匯注譯、侯迺慧校閱《新譯淮南子》(台北:三民書局)民86.2初版。
蒙思明《魏晉南北朝的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
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臺北市:麥田出版),2004。
趙容俊《殷商甲骨卜辭所見之巫術》,(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7,初版。
趙望秦等譯注《水經注》(台北市:錦繡出版)民81,初版。
劉苑如《身體、性別.階級── 六朝志怪的常異論述與小說美學》,(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12。
蔡家麒《論原始宗教》,(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1988。
蔡邕《獨斷》(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四庫叢刊廣編,民70。
蔡鎮處注譯、周鳯五校閱《新譯論衡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民86.10。
鄭土有、陳曉勤編《中國仙話》(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3第一版。
鄭元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禮記》(台北:藝文出版社)民78,十一版。
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十三經注疏‧周禮》(台北:藝文出版社)民78,十一版。
鄭均《讖緯考述》(文史哲出版社),民89.3初版。
鄭欽仁、吳慧蓮、呂春盛、張繼昊《魏晉南北朝史》(台北市:里仁書局),2007.9增訂一版。
鄧啟耀《中國巫蠱考察》(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2006.9,增訂一版。
蕭登福《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台北:文津出版社),民79.8。
蕭登福著《漢魏六朝佛道兩教之天堂地獄說》(台灣學生書局出版),1988.11,初版。
蕭登福著《讖緯與道教》(台北市:文津出版社),2000.6,一刷。
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注今譯》(台北市:商務印書館),民76.4二版。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與繆彥威書論戰國秦漢間新儒家》《錢賓四先生全集》,(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民84。
錢穆《國史大綱》(國立編譯館)民79.3,修訂十七版。
應劭撰、王利器校注《風俗通義校注》(台北市:明文書局),民71.4初版。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傳承」、「虛實」問題之考察與析論》 (臺北:里仁書局),1999年。
謝浩範、朱迎平譯注《管子》(台北市:台灣古籍岀版社),2000.4,初版。
鍾宗憲《中國神話的基礎研究》2006.2,初版一刷。
韓非編、張覺譯注《韓非子》(台北市:台灣古籍岀版)2002,再版。
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易》(台北:藝文出版社)民78,十一版。
薩波斯基(Robert M.Sapolsky)著、潘震澤譯《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壓力、壓力相關疾病及抗壓之道最新指南》(遠流出版社),2001。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十三經注疏‧論語》(台北:藝文出版社)民78,十一版。
魏道思拉比(Rabbi Wayne Dosick)劉幸枝譯《猶太信仰之旅》(台北縣:聖經資源中心出版),2006.5,初版一刷。
鄺芷人《陰陽五行及其體系》(臺北:文津出版社),民81.12初版。
譚達先《中國傳說概述》(臺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1993.06,初版。
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1初版。
嚴北溟《中國佛教哲學簡史》(台北市:木鐸出版社),民77.9初版。
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欒保群、呂宗力校點《日知錄集釋》全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第一版。
龔韻蘅《兩漢靈冥世界觀探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2006.4。


二、單篇論文

(日)池田末利〈中國祖神の原始形態——鬼の來義〉,收入日.加藤常賢《漢字の起原》,(東京:川角書店),1974 年。
王青〈西漢國家宗教的發展與演變〉,《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3期。
王青〈魏晉南北朝的盜墓之風與人鬼戀故事的產生〉,《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信仰與神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王軍〈灶神及祭灶古今考〉,《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1期,2000.1
王健文〈「死亡」與「不朽」:古典中國關於「死亡」的概念〉,《歷史學報》第22 號,1996 年。
余英時〈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收於《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1987。
李亦園〈說占卜——一個社會人類學的考察〉,《信仰與文化》(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民74.12,一版四刷。
李建民〈屍體、骷髏與魂魄:傳統靈魂觀新論〉,《當代》90 期。
李豐楙〈神仙三品說的原始及其衍變〉《漢學論文集》第二卷(臺北:文史哲出版),1983。
杜正勝〈形體、精氣與魂魄:中國傳統對「人」認識的形成〉,《新史學》1991 年2 卷3 期。
杜正勝〈從眉壽到長生:中國古代生命觀念的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6 本第2 分。
沈兼士〈「鬼」字原始意義之試探〉,《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 。
季羨林〈佛教與儒家和道教的關系〉,《佛》(華藝出版社),2008。
胡幼峰〈干寶《搜神記》考〉,《中國古典小說論集》,(台北:幼獅出版),1988。
范寧〈關於(搜神記》〉,《文學評論》第一期,1964。
徐國源〈民間神祇:信仰與傳播〉,《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 年3 期。
張之傑〈壬辰談龍—-中國龍物語〉,《科學月刊》第四十三卷第二期,2012.2
張磊〈論仙話的形成與發展〉,《民間文藝季刊》第一期,1986。
郭沫若〈周彝中的傳統思想考〉,《金文叢考》(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
陳昭昭〈祝融神話傳說及其與火相關信仰研究〉《嘉南學報》第三十期,2004。
陳夢家〈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燕京學報》第十九期(1936年6月)。
陳麗桂〈先秦儒道的氣論與黃老之學〉,《哲學與文化》第卅三卷第八期,2006年8月。
黃銘崇〈明堂與中國上古之宇宙觀〉,《城市與設計學報》4 期,1998 年3 月。
楊慶堃〈儒家思想與中國宗教之間的功能關係〉,《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77。
葉慶炳〈魏晉南北朝的鬼小說與小說鬼〉,《古典小說論評》(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85 .5初版。
廖咸浩〈「雙性同體」之夢:「紅樓夢」與「荒野之狼」中「雙性同體」象徵的運用〉《中外文學》第15卷第4期,1986年9月。
聞一多〈神仙考〉,《聞一多全集》冊一(上海:開明書局),1938。
蒲慕州〈中國古代鬼論述的形成(先秦至漢代)〉,(台北:中研院史語所)民國93 年第12 次講論會,2004 年6 月28 日。
劉瑞明〈灶神神話研究補說〉,《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第1期。
劉仲宇〈物魅、人鬼與神祇──中國原始崇拜體系形成的歷史鉤沉〉,《宗教哲學》3 卷3期,1997.7。
鄭志明〈從《說文解字》談漢字的鬼神信仰〉,《鵝湖月刊》26 卷7 期,2001. 1。

三、學位論文
王淑玲《搜神記歷史災異雜記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林淑珍論《搜神記的民間童話質素》(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金克斌《魏晉志怪小說中的世界--以搜神記為中心的研究》(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倪智芸《搜神記精怪故事之敘事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
張億平《魏晉南北朝民間信仰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陳世昀《搜神記中的祥瑞災異之書寫》(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陳志豪《搜神記中天人關係的流轉》(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陳佩玫《搜神記的民間故事類型研究--以「地陷為湖」及「羽衣仙女」型故事的演變為主之考察》(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陳洛雯《搜神記異類婚戀故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碩士論文),2008。
黃裕芬《搜神記變化故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廖妙婉《搜神記中「解圍人物」與救難故事之意涵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12。
劉怡佳《搜神記動物書寫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劉苑如《搜神記暨搜神後記研究──從觀念世界與敘事結構考察》(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賴采蘋《搜神記中的動物類型研究─以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
賴雅靜《六朝志怪小說中的死後世界》(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謝明勳《六朝志怪小說他界觀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92
魏連嶽《夢的本質之基督教觀點》(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蘇榮彬《神道設教──搜神記感應類故事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