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9102-10370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9102-103704
論文名稱
Title
邵雍觀物思想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6-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2-07-09
關鍵字
Keywords
邵雍、邵子、邵康節、皇極經世、觀物、觀物內篇、伊川擊壤集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9 次,被下載 1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1 times.
中文摘要
全祖望言:「康節之學,別為一家。或謂皇極經世祇是京焦末流,然康節之可以列聖門者,正不在此。」邵雍嘗言:「天下之數出于理,違乎理則入于術。世人以數而入術,故失于理也。天下之事,皆以道致之,則休戚不能至矣。」錢穆先生言:「康節於象數外實別有見地,其得力在於能觀物」「康節數學之背後,另有一套哲理根據,卻與西漢陰陽家不同。我想稱此一派為觀物哲學。」則知邵雍之學有「數」有「理」,於「象數」之學外,尚有言「理」之論,本文所欲探求者,正是其言「理」之學的所在,即所謂「觀物思想」。
本文之撰述,由邵雍之「宇宙觀」始,次之為「人生觀」而終以「認識論」。明邵雍對於宇宙生成變化之理,萬物均是「參伍錯綜」而互依互存。而因人與物秉受天地之生成變化的全與偏,而有人物之別,如能知人之靈貴的所在,乃可下學上達,以致成聖之境。其法則以客觀觀物為主,經由學思之互用與誠心,使自身能如鏡之洞照萬物一般,必現真實。其達致之境界,則為萬事萬物表裡精粗,無一不察,無一不視,此則聖人之境界,認識之終極。
材料之去取上,以邵雍所親著為準,其中主要於文字論述之部分,為《觀物內篇》與《伊川擊壤集》。其餘著作,或作者有爭議如《漁樵問對》;或為門人弟子所載錄如《觀物外篇》,則做為《觀物內篇》與《伊川集壤集》之輔助資料。此間一切圖表均未取用,如非必要,有言及數、象之處,亦均未取之。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材料------------------------------------------9
第二章 邵雍學術思想略論------------------------------------16
第一節 邵雍傳略-----------------------------------------------------16
第二節 邵雍學說之淵源-----------------------------------------------23
第三節 邵雍學說與儒道釋三家之關係-----------------------------------27
第三章 邵雍之宇宙觀----------------------------------------33
第一節 宇宙之構成與演進之層次---------------------------------------33
第二節 萬物生成之理與宇宙之終始 ------------------------------------44
一、「參伍錯綜」的萬物生成進程與萬物之數------------------------------44
二、宇宙之循環終始說與「元會運世」的宇宙年表--------------------------50
第三節 邵雍宇宙觀中的幾個重要概念-----------------------------------55
一、 道、太極與神-------------------------------------------------55
二、 氣、兩儀、四象與先天後天之說---------------------------------59
第四章 邵雍之人生觀----------------------------------------64
第一節 論人之價值與聖人----------------------------------------------64
第二節 論性命與情理-------------------------------------------------77
第五章 邵雍之認識論----------------------------------------87
第一節 觀物之概念與認識的主體及其層次--------------------------------87
一、觀物之概念----------------------------------------------------87
二、認識的主體與認識之層次----------------------------------------89
第二節 反觀認識之方法及觀物認識與心性修養之關係----------------------97
ㄧ、反觀認識之法------------------------------------97
二、觀物之認識與修養之關係--------------------------103
第六章 結語 ---------------------------------------------106
參考書目-------------------------------------------------------------11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王先謙:《荀子集釋》(上、下),收入《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92一版二刷。
王 煜:《老莊思想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
方東美:《新儒家哲學十八講》,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四版。
布魯格編著、項退結編譯:《西洋哲學辭典》,台北:華香園出版社,1992年增訂第二版。
朱 熹,梨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朱 熹,陳俊民校編:《朱子文集》,台北:德富文教基金會,2000年。
朱 熹:《四書集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五版。
朱 熹纂集、江 永集註:《近思錄》,台北:廣文印書館,1967年。
朱 熹編、楊 廉新增、謝 鐸續錄:《伊洛淵源錄新增附續錄》,東京:中文出版社出版,台北:廣文印書館印行,1972年。
朱伯昆:《易學哲學史》,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呂思勉:《理學綱要》,上海:上海書店,1988年。
李鼎祚:《周易集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台一版二刷。
李約瑟著、陳立夫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初版二刷。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初版二十刷。
邵 雍:《皇極經世書》,收入道藏冊23,據原涵芬樓影印本影印,上海:文物出版社,1994年。
邵 雍:《皇極經世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80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邵 雍著、黃粵洲註釋、黃泰泉輯:《皇極經世緒言》,《四庫備要》子部,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1年台二版。
邵 雍:《伊川擊壤集》,收入《四部叢刊》冊43,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一版二刷。
邵 博:《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一版二刷。
吳 康:《周易大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台一版七刷。
吳 康:《邵子易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9年。
胡 廣撰:《性理大全》、(卷七至卷十收入《皇極經世書》,內分《纂圖指要》上下,《觀物內篇》十二章,《觀物外篇》上下。外書《漁樵問對》、《無名公傳》為附錄,其中《觀物內篇》有邵伯溫為之解),《四庫全書珍本》五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侯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七刷。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二版二刷。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學生書局,1994年一版十一刷。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98年一版十二刷。
高 亨:《周易大傳今注》,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一版五刷。
高 亨:《周易雜論》,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一版四刷。
唐明邦:《邵雍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論•導論篇》,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全集校訂二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論•原教篇》,台北:學生書局,1989年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論•原性篇》,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中西哲學之比較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1988年全集校訂版。
孫志文主編:《人與哲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1年。
脫 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陳郁夫:《邵康節學述》,台北:文津出版社,1977年。
陳榮捷:《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年。
陳榮捷編著:《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下冊,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5年一版二刷。
陳鐘凡:《兩宋思想述評》,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陳 來:《宋明理學》,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黃宗羲原本、黃百家纂輯、全祖望次定:《宋元學案》,台北:華世書局,1987年。
黃公偉:《宋明清理學體系論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1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增訂台一版三刷。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二版五刷。
馮友蘭:《新編中國哲學史.第五冊》,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馮友蘭:《新理學》,《民國叢書》第五編,上海:上海書店,1996年。
馮炳奎等著:《宋明理學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83年。
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收入《湯用彤全集》第四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勞思光:《中國哲學史》(三上),台北:三民書局,1 993年七版。
張東蓀:《思想與社會》,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張岱年:《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收於《張岱年先生全集》第四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賈豐臻:《中國理學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台五版。
樓宇烈:《王弼集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92年。
趙紀彬:《中國知行學說簡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趙宗正、李曦編:《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濟南:齊魯書社,1982年。
劉師培著、李妙根編、朱維錚校:《劉師培辛亥前文選》,香港:三聯書店,1998年。
劉福增、項維新主編、謝扶雅等著:《中國哲學思想論集•宋明篇》,台北:牧童出版社,1978年三版。
錢 穆︰《莊子纂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9年三版。
錢 穆:《莊老通辨》,收於《錢賓四先生全集》甲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 穆:《論語新解》,收於《錢賓四先生全集》甲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 穆:《朱子新學案第二冊》,收於《錢賓四先生全集》甲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 穆:《朱子新學案第三冊》,收於《錢賓四先生全集》甲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 穆:《中國思想史》,收於《錢賓四先生全集》甲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 穆:《宋明理學概述》,收於《錢賓四先生全集》甲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 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收於《錢賓四先生全集》甲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 穆:《國學概論》,收於《錢賓四先生全集》甲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 穆:《國史大綱》,收於《錢賓四先生全集》乙編,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 穆:《雙溪獨語》,台北:蘭臺出版社、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1年。
蔣伯潛:《理學纂要》,台北:正中書局,1978年四版。
蔣伯潛、蔣祖怡:《諸子與理學》,上海:上海書店,1998年ㄧ版二刷。
戴君仁:《談易》,台北:開明書店,1995年八版。
羅 光:《中國思想史•宋代篇》,台北:學生書局,1984年。

單篇論文:

余敦康:〈論邵雍的物理之學與性命之學〉,收入《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一輯),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
余敦康:〈論邵雍的先天之學與後天之學〉,收入《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一輯),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
胡信田:〈程明道筆下的邵康節—理學人物誌〉,《獅子吼》第十一卷第十期,1972年10月。
冒懷辛:〈邵雍《皇極經世》中的宇宙圖式〉,收入《紀念顧頡剛學術論集》,成都:巴蜀書社,1990年。
賀 麟:〈宋儒的思想方法〉,收入《宋史研究集》(第二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64年初版,1983年再版(原載《東方雜誌》第三十三卷第二號)。
戴景賢師:〈中國美學思想中之神理說風骨論與其影響〉,《中國文字與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年。
蘇基朗:〈邵康節的「以物觀物」致聖說〉,收入《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五輯),台北,國立編譯館,1995年﹙原刊於《崇基歷史學刊》第一期,1980年﹚。

相關學位論文:

趙玲玲:《邵康節觀物內篇的研究—天人合一理念的探索》,台北: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出版,1973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08.172.3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08.172.3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