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09103-11381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09103-113811
論文名稱
Title
胡適的戴東原研究述論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5-1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7-09
關鍵字
Keywords
胡適、戴東原、戴震、水經注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7 次,被下載 446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462 times.
中文摘要
none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敘論…………………………………………………1

第二章 胡適的成學歷程……………………………………4
一、赴美留學前……………………………………………………4
(一) 中國傳統的私塾教育……………………………………5
(二) 新式教育…………………………………………………7
二、在美留學期間…………………………………………10
(一) 康南耳大學求學期間……………………………………11
(二) 哥崙比亞大學求學期間…………………………………19
三、返國後的學術活動…………………………………………26
(一) 文學………………………………………………………26
(二) 學術思想…………………………………………………28
(三) 考證………………………………………………………30
(四) 政治社會…………………………………………………32

第三章 胡適研究戴東原的動機…………………………35
一、胡適研究《水經注》的原因………………………………36
二、胡適研究戴東原哲學的原因………………………………40

第四章 胡適對戴東原聲名的辯護………………………45
一、「背師」罪名的澄清…………………………………………45
(一) 戴東原「背師」罪名的緣起……………………………45
(二) 胡適的澄清………………………………………………47
二、「盜名」指控的駁正…………………………………………51
(一)《水經注》、《直隸河渠書》公案的緣起……………………51
(二)胡適的辯駁…………………………………………………64
(三)後人的評論…………………………………………………75

第五章 胡適對戴東原哲學的闡釋………………………83
一、胡適論戴東原的哲學………………………………………89
(一) 胡適論戴學的淵源………………………………………89
(二) 胡適論東原的「道」……………………………………92
(三) 胡適論東原的「性」……………………………………99
(四) 胡適論東原的「理」……………………………………107
(五) 胡適論東原對於理學的批判…………………………114
二、胡適論戴學的反響…………………………………………116
(一) 洪榜……………………………………………………117
(二) 程晉芳…………………………………………………118
(三) 段玉裁…………………………………………………118
(四) 章學誠…………………………………………………120
(五) 翁方綱…………………………………………………121
(六) 姚鼐……………………………………………………123
(七) 凌廷堪…………………………………………………125
(八) 焦循……………………………………………………127
(九) 阮元……………………………………………………130
(十) 方東樹…………………………………………………132

第六章 結論………………………………………………135

參考書目……………………………………………………14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古籍

1.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台北:世界,1991年)
2. (清)方東樹:《漢學商兌》(台北:藝文,1970年)
3. (清)王國維:《觀堂集林》(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4. (清)朱 筠:《笥河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5. (清)江 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北京:中華,1983年)
6. (清)阮 元:《揅經室集》(北京:中華,1985年)
7. (清)段玉裁:《段玉裁遺書》(台北:大化,1977年)
8. (清)姚 鼐:《惜抱軒全集》(台北:世界,1967年)
9. (清)翁方綱:《復初齋文集》(台北:文海,1969年)
10. (清)凌廷堪:《校禮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11. (清)袁 枚:《小倉山房文集》(台北:文海,1981年)
12. (清)陳 澧:《東塾續集》(台北:文海,1972年)
13.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漢京,1986年)
14. (清)章學誠:《章氏遺書》(台北:漢聲,1973年)
15. (清)章學誠 撰/葉瑛 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台北:漢京,1986年)
16. (清)焦 循:《論語通釋》(台北:藝文,1966年)
17. (清)焦 循:《雕菰集》(台北:鼎文,1977年)
18. (清)程瑤田:《修辭餘鈔》(台北:藝文,1971年)
19. (清)程瑤田:《論學小記》(台北:藝文,1971年)
20. (清)趙一清:《水經注釋》(台北:台灣商務,1983年)
21. (清)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台北:台灣商務,1979年)
22. (清)盧文弨:《抱經堂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23. (清)戴 望:《顏氏學記》(台北:廣文,1975年)
24. (清)戴 震:《戴震全書》七冊(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
25. (清)戴 震:《戴震全集》六冊(北京:清華大學,1999年)


二、現代著作

1. 方利山/杜英賢 著:《戴學縱橫》(北京:中國文聯,1999年)
2. 王茂/蔣國保/余秉頤/陶清 著:《清代哲學》(安徽:安徽人民,1992年)
3. 吳天任:《酈學研究史》(台北:藝文,1991年)
4. 李日章主編 韋政通:《現代中國思想家第7輯 胡適》(台北:巨人,1978年)
5.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北京:三聯,2000年)
6.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1987年)
7.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1976年)
8. 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台北:聯經,1984年)
9. 李 敖:《胡適與我》(台北:知道,1990年)
10. 李 敖:《播種者胡適》(台北:遠流,1986年)
11. 李 敖:《胡適研究》(台北:遠景,1980年)
12. 李 敖:《胡適評傳》(台北:遠景,1979年)
13. 李 開:《戴震評傳》(南京:南京大學,1992年)
14. 汪榮祖 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1980年)
15. 沈衛威:《無地自由 胡適傳》(上海:上海文藝,1994年)
16. 沈衛威:《胡適傳》(開封:河南大學,1990年)
17. 沈衛威 編:《胡適日記》(太原:山西教育,1997年)
18. 易竹賢 編:《胡適》(香港:三聯,1987年)
19. 易竹賢:《胡適與現代中國文化》(武昌:武漢大學,1993年)
20. 周昌龍:《超越西潮─胡適與中國傳統》(台北:學生,2001年)
21. 周策縱:《胡適與近代中國》(台北:時報文化,1991年)
22. 周質平 主編:《胡適英文文存 1912-1961》(台北:遠流,1995年)
23. 周質平 主編:《胡適早年文存》(台北:遠流,1995年)
24. 周質平:《胡適叢論》(台北:三民,1992年)
25. 侯外廬 主編:《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1958年)
26.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1991年)
27. 韋政通:《現代中國思想家七─胡適》(台北:巨人,1978年)
28. 胡頌平 編著:《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聯經,1990年)
29. 胡頌平 編著:《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台北:聯經,1984年)
30. 胡 適:《先秦名學史》(上海:學林,1983年)
31. 胡 適:《胡適手稿》六集(台北:胡適紀念館,1970年)
32. 胡 適:《胡適作品集1-37》(台北:遠流,2000年)
33. 胡 適:《胡適的日記》(台北:谷風,1987年)
34. 胡 適等 著:《胡適與中西文化》(台北:水牛,1992年)
35. 耿雲志/聞黎明 編:《現代學術史上的胡適》(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
36. 耿雲志 主編:《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四十二冊(合肥:黃山書社,1994年)
37. 徐世昌:《清儒學案》(台北:世界,1979年)
38. 唐德剛 譯註:《胡適口述自傳》(台北:傳記文學,1981年)
39. 唐德剛 譯:《胡適雜憶》(北京:華文,1990年)
40. 張立文:《戴震》(台北:東大,1991年)
41. 陳平原:《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北京大學,1998年)
42. 張岱年 主編:《戴震全書》(安徽省:黃山書社,1994年)
43. 章炳麟:《章太炎全集》(上海:人民,1982年)
44. 章 清:《胡適評傳》(南昌:百花洲文藝,1996年)
45.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里仁,1995年)
46.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里仁,1995年)
47. 梁啟超:《戴東原》(台北:台灣中華,1970年)
48. 張壽安:《以禮代理─凌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之轉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49. 項維新/劉福增 主編:《中國哲學思想論集7,現代(2)/胡適等撰》(台北:牧童,1976年)
50. 梁錫華 選註:《胡適秘藏書信選》(台北:遠景,1982年)
51. 陳橋驛:《酈學新論》(太原:山西人民,1992年)
52. 童山綱 編:《胡適文存索引》(台北:臺灣學生,1969年)
53.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台北:台灣商務,1993年)
54.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編:《胡適著譯系年目錄與分類索引》(上海:人民,1984年)
55. 費海磯:《胡適著作研究論文集》(台北:臺灣商務,1970年)
56. 程發軔 主編:《六十年來之國學》(台北:正中,1974年)
57. 楊承彬/鄭大華/戴景賢:《胡適、梁漱溟、錢穆》(台北:臺灣商務,1999年)
58. 鄭德坤:《水經注引書考》(台北:藝文,1974年)
59. 鄭德坤/吳天任 纂輯:《水經注研究史料匯編》上下冊(台北:藝文,1984年)
60. 鮑師國順:《清代學術思想論集》(高雄:復文,2002年)
61. 鮑師國順:《戴震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62. 錢 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台灣商務,1995年)
63. 錢 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台北:聯經,1998年)
64. 錢 穆:《國學概論》(台北:台灣商務,1995年)
65. 顏振吾 編:《胡適研究叢錄》(北京:三聯書店,1989年)
66. 戴學研究會:《戴震學術思想論稿》(合肥:安徽人民,1987年)
67. 譚宇權:《胡適思想評論》(台北:文津,1996年)
68. 龔鵬程《近代思想史散論》(台北:東大,1991年)
69. 【日】村瀨裕也:《戴震的哲學》(濟南:山東人民,1996年)
70. 【美】杰羅姆B.格里德爾 著/單正平 譯:《知識分子與現代中國》(天津:南開大學,2002年)
71. 【德】文德爾班(Wilhelm Windelband)著/羅達仁 譯:《西洋哲學史》(台北:台灣商務,1998年)
72. 【德】布魯格 編著/項退結 編譯:《西洋哲學辭典》(台北:華香園,1999年)


三、博碩士論文

1. 王梓凌:《戴震孟子字義疏證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1974年)
2. 方麗娜:《水經注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1991年)
3. 村上義雄:《戴東原與伊藤仁齋思想之比較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1981年)
4. 金惠經:《胡適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1991年)
5. 林鯤洋:《戴震之哲學思想研究─以性論為中心》(台北: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1994年)
6. 胡健財:《戴震反程朱思想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1989年)
7. 高在旭:《戴東原哲學析評》(台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1991年)
8. 張中雲:《整理國故運動之研究:以章太炎、胡適、顧頡剛為例》(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1997年)
9. 梁台根:《胡適早期自由主義思想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1998年)
10. 黃順益:《惠棟、戴震與乾嘉學術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1999年)
11. 張錫輝:《文化危機與詮釋傳統——論梁啟超、胡適對清代學術思想的詮釋與意義》(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2001年)
12. 趙世瑋:《戴震倫理思想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1995年)
13. 鄧玉祥:《胡適思想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1991年)
14. 劉玉國:《朱子與戴震思想比較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1986年)
15. 鄭貴和:《胡適的自由思想》(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1991年)
16. 劉錦賢:《戴東原思想析論》(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1989年)
17. 蘇清良:《胡適與中美外交(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二)》(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1995年)
18. 羅 聖:《戴東原性善論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1983年)


四、單篇論文

1. 丁 山:〈酈學考序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3(1932.10)。
2. 毛子水:〈胡適之傳〉,《國史館館刊》,第24期(1998.06)。
3. 尹任圭:〈戴東原知識學研究〉,《哲學論集》,第25期(1991.07)。
4. 王震邦:〈臺灣近三十年來的胡適研究(專論類專著部份)〉,《國文天地》,6:10(1991.03)。
5. 史次耘:〈戴東原學術思想精義〉,《輔仁人文學報》,第2期(1972.01)。
6. 丘為君:〈清代思想史「研究典範」的形成、特質與義涵〉,《清華學報》,24:4(1994.12)。
7. 成中英:〈儒家思想的發展與戴震的善之哲學〉,《幼獅學誌》,18:1(1984.05)。
8. 吳天任:〈胡適手稿有關水經注論跋函札提要〉,《東方雜誌》,19:4(1985.10)。
9. 吳天任:〈清代學者對水經注的貢獻與胡適重審全趙戴公案〉,《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7:8、17:11(1984.05、1984.08)。
10. 吳文璋:〈從思想史論戰後臺灣儒學的兩大典型--胡適和牟宗三〉,《成大中文學報》,第6期(1998.05)。
11. 李先富:〈胡適對羅爾綱史學研究的影響〉,《歷史月刊》,第148期(2000.05)。
12. 何佑森:〈論「形而上」與「形而下」 : 兼論朱子與戴東原〉,《臺大中文學報》,第1期(1985.11)。
13. 阮忠仁:〈胡適的考據學結構之分析--以思想史研究為例的一個檢討〉,《師大歷史學報》,第17期(1989.06)。
14. 沈松僑:〈敘事、論述與歷史:胡適與近代中國知識結構的轉型〉,《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33期(2002.03)。
15. 余英時:〈學術思想史的創建及流變--從胡適與傅斯年說起〉,《古今論衡》,第3期(1999.12)。
16. 呂祝義:〈胡適科學教育思想之研究〉,《澎技學報》,第5期(2002.01)。
17. 吳宣德:〈戴震「理欲」說對宋明理學的繼承與改造〉,《哲學與文化》,28:5(2001.05)。
18. 汪惠娟:〈從清代考據學談起--論戴震的義理思想〉,《哲學論集》,第35期(2002.07)。
19. 岑溢成:〈戴震一本論的淵源和特點〉,《鵝湖學誌》,第20期(1998.06)。
20. 呂實強:〈評<胡適傳>﹝易竹賢著﹞〉,《國史館館刊》,第11期(1991.12)。
21. 林文華:〈戴東原哲學析論〉,《中國文化月刊》,第220期(1998.07)。
22. 林正三:〈胡適留美時期的不朽觀〉,《德明學報》,第15期(1999.12)。
23. 周世輔:〈戴東原的哲學論評〉,《幼獅學誌》,9:4(1970.12)。
24. 林安梧:〈「以理殺人」與道德教化--環繞戴東原對於朱子哲學的批評而展開對於道德教育的一些理解與檢討〉,《鵝湖學誌》,第10期(1993.06)。
25. 周昌龍:〈胡適對禮教的觀念與態度〉,《二十一世紀》,第53期(1999.06)。
26. 周昌龍:〈戴東原哲學與胡適的智識主義〉,《漢學研究》,12:1(1994.06)。
27. 孟 森:〈畿輔安瀾志與趙戴兩書公案〉,《圖書季刊》,3:4(1936.12)。
28. 周筱雲:〈評介陳橋驛<水經注校釋>--兼談今後「酈學」發展之趨向〉,《古今論衡》,第3期(1999.12)。
29. 周質平:〈評胡適的提倡科學與整理國故〉,《九州學刊》,4:2(1991.07)。
30. 胡 明:〈胡適批判的反思〉,《二十一世紀》,第8期(1991.12)。
31. 姜國柱/朱葵菊:〈戴震的認識論及其歷史貢獻〉,《中國文化月刊》,第155期(1992.09)。
32. 耿雲志:〈評胡適的歷史學成就及其理論和方法─重勘水經注案〉,《歷史研究》,第4期(1983)。
33. 唐德剛:〈民主先生與自由男神--胡適在近代中國文化史上的位置〉,《傳記文學》,77:6-78:1(2000.12-2001.01)。
34. 唐德剛:〈胡適的大方向和小框框﹣﹣為紀念適之先生百齡足歲冥誕而作〉,《傳記文學》,59:6(1991.12)。
35. 海遺氏:〈新書介紹─永樂大典本水經注〉,《大公報•圖書副刊》,第129期(1936.5.7)。
36. 張立文:〈戴震世界圖式的建構﹣﹣天道論〉,《孔孟月刊》,29:09-12(1991.05-08)。
37. 張立文:〈戴震對自然生命的關懷﹣﹣天性論〉,《孔孟月刊》,29:5-6(1991.01-02)。
38. 陳平原:〈在專家與通人之間﹣﹣論胡適的學術取向〉,《中國文化》,第5期(1991.12)。
39. 陳以愛:〈胡適的「整理國故」在20∼30年代學術界的反響〉,《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33期(2002.03)。
40. 陳郁夫:〈胡適與中國哲學〉,《國文天地》,6:7(1990.12)。
41. 陳振風:〈論戴震排斥宋儒理學〉,《臺南家專學報》,第6期(1987.03)。
42. 陳勝長:〈論戴震之師承問題〉,《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19期(1988)。
43. 張壽安:〈戴震義理思想的基礎及其推展〉,《漢學研究》,10:1(1992.06)。
44. 張壽安:〈戴震對宋明理學的批評〉,《漢學研究》,13:1(1995.06)。
45. 陳榮捷:〈論戴震緒言與孟子私淑錄之先後〉,《大陸雜誌》,57:3(1978.09)。
46. 陳儀深:〈知識份子參與政治的兩難--以胡適為例的研究〉,《政治學報》,第13期(1985.12)。
47. 張懷承:〈戴震氣化流行的學說及其對傳統氣論的繼承與發展〉,《中國文化月刊》,第148期(1992.02)。
48. 張麗珠:〈戴震「發狂打破宋儒"太極圖"」的重智主義道德觀〉,《興大中文學報》,第12期(1999.06)。
49. 項退結:〈胡適先生的哲學立場〉,《國文天地》,6:7(1990.12)。
50. 黃懿梅:〈戴東原哲學之評析〉,《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5期(1982.01)。
51. 楊海文:〈戴東原:重構孟子的性善論〉,《孔孟學報》,第74期(1997.09)。
52. 楊貞德:〈胡適科學方法觀論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5期(1994.09)。
53. 楊貞德:〈進化與自由--胡適自由主義中的歷史觀及其意涵〉,《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4期,(1999.03)。
54. 楊家駱:〈水經注四本異同舉例〉,《學粹》,4:5(1962.8.15)。
55. 葉森喜:〈兩岸胡適傳記文獻出版評介〉,《傳記文學》,80:3-5(2002.03-05)。
56. 楊應芹:〈戴震與「水經注」--從新發現史料談起〉,《大陸雜誌》,91:2(1995.08)。
57. 趙潤海:〈胡適與「水經注」〉,《國文天地》,6:7(1990.12)。
58. 劉文起:〈戴東原對宋儒的評論〉,《孔孟月刊》,19:9-10(1981.05-06)。
59. 潘光哲:〈「重新估定一切價值」--「胡適研究」前景的一些反思〉,《臺大文史哲學報》,第56期(2002.05)。
60. 黎活仁:〈香港近四十年有關胡適的評論﹣﹣兼談港版胡適著作〉,《國文天地》,6:7(1990.12)。
61. 劉昭仁:〈戴東原思想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19期(1975.06)。
62. 歐陽哲生:〈打不倒的胡適之--胡適研究正成為一門顯學〉,《當代》,60期(2002.06)。
63. 謝忠岳:〈全祖望.水經注.胡適.天津圖書館〉,《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大陸)》,1996:5(1996.09)。
64. 韓廷一:〈古人訪談(19):有所為,有所不為;無所求,無所不求--胡適訪問記〉,《國文天地》,18:1(2002.06)。
65. 羅 光:〈胡適的哲學思想〉,《哲學與文化》,12:4(1985.0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