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0111-11430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0111-114309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大陸民間組織與跨國聯結:INGOs的功能與角色
Chinese NGOs and Transnational Linkage:Analyzing INGO's Function and Ro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7-0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7-10
關鍵字
Keywords
全球公民社會、國際非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跨國倡議網絡、組合主義、國家與社會關係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Corporatism, Global civil society, Advocacy networks, NGOs,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38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3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從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過後,社會逐漸從國家的控制中脫離出來,中國大陸的公民社會慢慢地成形,除了當地的非政府組織大量興起之外,在全球化的浪潮影響之下,中國大陸無法避免國際非政府組織進入境內開展活動,本文即探討在中國大陸的國際非政府組織,會為中國大陸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與功能。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與國際接軌成為最重要的課題,因此本文將先探討在全球公民社會背景之下,國際非政府組織如何與中國大陸本土非政府組織進行交流與合作,再從跨國倡議網絡的架構中,觀看這兩者的互動模式,最後則是從組合主義的模式中了解中國大陸非政府組織的發展情況,即可清楚印證在全球公民社會和跨國倡議網絡中的本土非政府組織所發展出來的行為,透過此三個架構,可以清楚地知道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大陸所帶來的影響為何,以及中國大陸面對外來的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態度。
除了運用理論上的探討,來印證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大陸所帶來的影響與功能之外,本文在最後利用統計分析法,分析246家實際在中國大陸運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探討他們在中國大陸的活動項目、活動範圍、資金金額和法律規範,透過這層分析,更可佐證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大陸所扮演的功能與角色為何,和中國大陸國家、本土非政府組織與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三者互動分析,以及發現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不同區域內,會聚集不同的活動項目,所帶來的效益也會不同。
Abstract
After the 1978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the society is slowly detaching from the control of state. The civil society in China is also growing, the grassroots (local) NGOs increase fast. Along with the globalization, China is unable to avoid the INGOs activities inside the country. This study is going to discuss what’s the effect and function(change)that INGOs would bring to China.
For these years, be a part in global socie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for China. That’s why this study takes global civil society as background, and firstly research how INGOs interact and cooperate with the local NGOs in China. Second, observe the interaction mode between these two type NGOs through the framework of advocacy networks. Finally, we would understand the NGOs’ development in China by Corporatism, and we could prove that the local NGOs’ activities are affected by the global civil society and advocacy networks. We could clearly understand what is the effect of INGOs bring to China through these three structures. And what is China’s attitude toward the INGOs.
Besides the discussion on theories, this study also use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246 INGOs which have actual work in China. We will discuss their activity project, area, organizational funding, and the related legal regulation. After analyzed these 4 factors, we could find out what’s the role China is playing in those INGOs activities. In the end, from the analysis of state, local NGOs and INGOs interactions in China, this study also discovers that INGOs in different areas would implement different activity project, and the outcome would also be differen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3
第二章 理論架構 15
第一節 前言 15
第二節 全球公民社會 16
第三節 跨國倡議網絡 23
第四節 組合主義 28
第五節 小結 35
第三章 中國大陸民間組織之發展特色 37
第一節 前言 37
第二節 國家與社會的關係 38
第三節 民間組織的發展與法律規範 44
第四節 全球化對中國大陸非政府組織之影響 57
第五節 小結 62
第四章 國際非政府組織的進入中國大陸:活動與規範 64
第一節 前言 64
第二節 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大陸之興起與法律規範 65
第三節 活動項目之分析 76
第四節 國際非政府組織與本土非政府組織和政府三者的互動模式 84
第五節 小結 92
第五章 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和分佈模式 93
第一節 前言 93
第二節 國際非政府組織的資金金額 94
第三節 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大陸活動之地域範圍 104
第四節 國際非政府組織對中國大陸之影響 111
第五節 小結 118
第六章 結論 120
參考文獻 12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書目
1. 丁仁方,1999。《威權統合主義》。台北:時英出版社。
2. 丁美東,2004。《非營利組織及其價格機制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2004。《中國民政年鑑》。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4. 王占璽,2010/11。<運作型國際NGO在中國的行動邏輯>,「第二屆發展研究年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
5. 王名,劉培鋒等著,2004。《民間組織通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6. 王振軒,2006。《非政府組織的議題、發展與能力建構》。台北:鼎茂圖書。
7. 王逸舟,2001。<全球化過程與中國的機遇-亞洲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幾點思考>,胡元梓,薛曉源編,《全球化與中國》。新北市:創世文化。頁1-41。
8. 王維澄,1993。《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典》。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9. 石之瑜,1979。《中共法制理論解析-關於「中國特色」之論爭》。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0. 石之瑜,1994。《中國大陸的國家與社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1. 朱景鵬,2004。《國際組織管理¬全球化與區域化之觀點》。台北:聯經。
12. 宋學文,2001。<全球化與非政府組織對國際關係之影響>,吳英明,林德昌編,《非政府組織》。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頁67-91。
13. 李林、馮軍、王敏遠等人編,2005。《中國法治發展報告No.3(200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4. 周弘,張俊,張敏,2007。《外援在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5. 林德昌,2001。《廣東省與四川省的國有企業改革: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新詮釋》。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16. 俞可平,2003。《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7. 俞可平,2003。《全球化與政治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8. 姜椿芳,梅益等人編輯,1992。《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 星野昭吉,2004。《全球化時代的視界政治:世界政治的行為主體與結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 約瑟夫.S﹒奈,約翰.D.唐納胡著,王勇譯,2003。《全球化世界的治理》(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1. 胡鞍鋼,2007。《中國崛起之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2. 若弘,2010。《中國NGO¬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
23. 范麗珠編,2003。《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與非政府組織(NGO)》。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4.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2007。《國際發展合作的概念與實務》。台北: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25. 高丙中,元瑞軍,2008。《中國公民社會發展藍皮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6. 張紅風,楊慧,2007。《西方國家政府規則變遷與中國政府規制改革》。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7. 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著,張逸安譯,《索羅斯論全球化》(George Soros on Globalization)。(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28. 黃曉勇,2009。《民間組織藍皮書¬中國民間組織報告(2009-2010)》。北京:科學文獻出版社。
29. 新華月報社編,2004。《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2004)》。北京:人民出版社。
30. 蕭美娟,林國才,庄玉惜,2005。《NGO市場營銷、籌募與問責理論與操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二、中文期刊
1. Nick Young著,付濤譯,2008。<中國公民社會圖景>(Picture of civil society in China),《中國發展簡報》,第38期,頁30-33。
2. 安戈,陳佩華,2001。<中國、組合主義及東亞模式>,《戰略與管理》,第01期,頁52-60。
3. 朱道亞,2007。<從中國大陸農民專業協會看中共組合主義的發展傾向-以河北省邯鄲市為例的分析>,《東亞研究》,第38卷第2期,頁123-170。
4. 吳美智,2009。<非政府組織與全球經濟議程設定:理論的分析架構>,《國際關係學報》,第28期,頁9-44。
5. 李永忠,邱鈺斌,2009。<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活動現狀與對策>,《宜賓學院學報》,第3期,頁58-61。
6. 沈宗瑞,1999。<國家、社會與公民權的發展>,《通識教育季刊》,第2期,頁65-83。
7. 周俊,2006。<全球公民社會:理論模式與研究框架>,《現代哲學》,第2006卷第2期,頁25-34。
8. 林德昌,2006。<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演變模式:一項理論上的探索>,《遠景基金會季刊》,第七卷第4期,頁1-41。
9. 林德昌,2010/6。<全球公民社會對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大陸發展的影響>,《東吳政治學報》,第28卷第4期,頁93-146。
10. 林德昌,廖郁雯,2007。<消滅貧窮、保障人權與發展合作:非政府組織與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非政府組織學刊》,第3期,頁1-28。
11. 段昱良,2007/3。<國家、市場與公民社會互動關係之研究:廣東省工商領域行業協會的個案研析>,《非政府組織學刊》,第2期,頁45-70。
12. 苗艷麗,2005/8。<冷戰後國際非政府組織崛起的原因>,《長治學院學報》,第22卷第4期,頁3-5。
13. 郁建興,周俊,2005。<全球公民社會:一個概念性考察>,《文史哲》,第2005卷第5期,頁5-14。
14. 郁建興,蒲文勝,2008。<全球公民社會話語的類型與模式>,《思想戰線》,第34卷第2期,頁54-59。
15. 唐潤洲,2008/6。<由雅加達大愛村看NGO普及小學教育>,《非政府組織學刊》,第4期,頁2-15。
16. 秦亞青,朱立群,2005/7。<新國際主義與中國外交>,《外交評論》,第84期,頁21-27。
17. 馬秋莎,2006。<全球化、國際非政府組織與中國民間組織的發展>,《開放時代》,第2期,頁10-33。
18. 高朗,2006/4。<如何理解中國崛起?>,《遠景基金會季刊》,第7卷第2期,頁53-94。
19. 康春英,海曉君,2010/8。<對國際非政府參與我國民族地區和諧社會建設的幾點思考-以寧夏南部山區三縣為例>,《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頁106-109。
20. 康曉光,2000。<權力轉移:1978-1998年中國權力格局的比較>,《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第30期,頁45-62。
21. 張念鎮,1990。<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小插曲-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一九二一-一九九一)>,《復興崗學報》,第45期,頁161-188。
22. 張雅君,2008。<中國大陸外交>,「國際及中國情勢發展2008年評估報告」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頁123-127。
23. 張圓,2009/5。<全球化背景下中國非政府組織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3期,頁80-82。
24. 陳凌,2004/11。<全球化時代非政府組織的建構主義分析>,《學術探索》,第11期,頁14-16。
25. 陳寶文,2009。<冷戰後國際非政府組織的發展背景及崛起原因>,《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頁51-52。
26. 陸永娟,2008/9。<中國非政府組織與政府合作的法治分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卷第5期,頁103-106。
27. 彭芬蘭,2009/3。<全球公民社會的內在困境分析>,《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2期,頁31-40。
28. 黃岩,2009。<全球化、跨國倡議網絡與農民工保護>,《經濟學家》,第1期,頁97-99。
29. 黃超,2010。<全球治理中跨國倡議網絡有效性的條件分析>,《國際觀察》,第4期,頁20-27。
30. 楊雪冬,王烈,2001。<關於全球化與中國研究的對話>,胡元梓,薛曉源編,《全球化與中國》。新北市:創世文化。頁1-22。
31. 詹奕嘉,2006/4。<觀念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評超越國界的活動家:國際政治中的倡議網絡>,《國際政治科學》,第4期,頁115-122。
32. 熊光清,2010。<全球公民社會的發展對國際體系變革的影響>,《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第4期,頁129-132。
33. 趙甦成,2007。<中國大陸農民工非政府組織的發展:資源網絡的觀點>,《非政府組織學刊》,第2期,頁25-44。
34. 趙黎青,2006。<如何看待在中國的外國非政府組織>,《學習月刊》,第9期,頁8。
35. 蔡拓,吳雷劍,2009/11。<國際非政府組織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其分析>,《理論與現代化》,第6期,頁26-33。
36. 譚三桃,2008。<國際NGO在華活動影響評價及對策研究>,《學術論壇》,第7期,頁128-133。

三、英文書目
1. Ashizawa, Kim Gould, and Yamamoto Tadashi, 1999. Corporate-NGO Partnership in Asia Pacific. Japan :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 Barber, B., 1984. Strong Democracy: Participatory Politics for a New Ag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 Bessette, J. M., 1997. Mild Voice of Reason: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American National Government.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4. Cawson , Alan , 1986.Corporatism and Political Theory. New York: Basil Blackwell Inc.
5. Chan, Gerald, 2006. China’s Compliance in Global Affairs: Trade, Arms Contro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uman Rights. New Jersey:World Scientific.
6. Edwards, Michael, and David Hulme, 1996. Beyond the Magic Bullet: NGO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in the Post-Cold War World. West Hartford, Conn: Kumarian Press.
7. Elliott, Lorraine M, 2004. The Global Politics of the Environment.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8. Friedlander, Eva, 1996. Look at the World Through Women’s Eyes: Plenary Speeches from the NGO Forum on Women, Beijing 95. New York : Distributed by Women, Ink.
9. Gittings, John, 1974. The World and China, 1922-1972.London: Eyre Methuen.
10. Glasius, Marlies, Mary Kaldor, , and Helmut K Anheier ,2005. Global Civil Society 2005/6 .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1. Gough, Ian, 1979.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elfare State. US: Macmillan Press Ltd.
12. Hall, John A., and Frank Trentmann,, 2005. Civil Society-A Reader in History, Theory and Global Politic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13. Kaldor ,Mary, 2003.Global Civil Society: An Answer to War .Oxford: Blackwell Pub.
14. Kaldor, Mary, Helmut K Anheier, , and Marlies Glasius,2004.Clobal Civil Society2001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5. Keck ,Margaret E., and Kathryn Sikkink ,1998.Activists Beyond Borders : Advocacy Network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6. Lewis, Norman , 1990 .“Corporatism and Accountability: The Democratic Dilemma,” in Colin Crouch & Ronald Dore, eds., Corporatism and Accountability: Organized Interests in British Public Life. U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 Neocleous, Mark, 1996. Administering Civil Society.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Pres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8. Riskin, Carl, 1987.China’s Political Economy: the Quest for Development since 1949.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 Wapner, Paul Kevin, 1996.Environmental Activism and World Civic Politic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 Warwick, Mal, 1999. The Five Strategies for Fundraising Success: A Mission-Based Guide to Achieving Your Goals. California: Jossey-Bass.
21. Webster , Merriam, 2000.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US: Merriam Webster.
22. Wiarda, Howard J., 1996.Corporatism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 Charlotte NC: Baker & Taylor.
23. Williamson, Peter J., 1997.Corporatism in Perspective: An Introductory Guide to Corporatist Theory. US: M.E. Sharpe.

四、英文期刊
1. Caroline, Cooper M., 2006. “This is Our Way In : The Civil 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NGOs in South-West China,”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Vol.41,No.1, pp.109-136.
2. Collingwood, Vivien, 2006.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Power and Legitimacy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No32, pp. 439-454.
3. Foster,William Landes, Peter Kim, and C Barbara hristiansen, 2009. “Ten Nonprofit Funding Models,”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pp.32-39.
4. Martin ,Cathie Jo, 2005. “Corporatism from the Firm Perspective: Employers and Social Policy in Denmark and Britain,”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30, No1, pp.127-148.
5. Mayall, James, 1998.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No24, pp.239-250.
6. Meyer, John W., Frank David John, Ann Hironaka , Evan Schofer, and Nancy Tuma Brandon,1997. “The Structuring of a World Environmental Regime 1870-1990,”Internatinal Organization, Vol51, No4, pp.623-651.
7. Pei, Minxin , 1998. “Chinese Civic Associat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 Modern China , Vol24, No3, pp.285-318.
8. Schmitter, Philippe C., 1974/1.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 The Review of Politics, Vol.36, No.1, pp.95-97.
9. Scholte, Jan Aart,2004. “Civil Society and Democratically Accountable Global Governance,”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Vol.39,No.2, pp.211-213.
10. Tubek, David M., Mosher Jim, and Jeffrey Rothstein S., 2000. “Transnationalism in the Regulation of Labor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Regimes and Transnational Advocacy Networks,” Law & Social Inquiry, Vol.25, No4, pp.1187-1211.
11. White, Gordon, 1994. “Civil Society Democratization and Development: Clearing the Analytical Ground,” Democratization, Vol.1, No.2, pp.375-390.
12. Williams, Jody,2000. “David with Goliath,”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Vol.22, No.3, pp.87-88.
13. Winkler, J.T., 1976.“Corporatism,”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17, No.1, pp.100-102.
14. Zheng ,Bingwen, 2002. “Corporatism: Rebuilding the Framework of China’s Welfare Regime,” China & World Economy, No4, pp.16-23.

五、網際網路
1.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s Asia Law Initiative (Washington,D.C.)<http://www.law.fsu.edu/academic_programs/jd_program/clinics/international_programs/ABAAsiaLawInitiative.html>
2. UNPF∥,2006/8/9。<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World’s Indigenous People>,《UNPF∥》<http://www.un.org/esa/socdev/unpfii/en/news_internationalday2006.html >
3. 王群,2010/11/29。<渥太華禁雷公約,第十屆締約國大會上中國觀察員代表團團長王群大使的發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網》,<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china-un.ch/chn/hyyfy/t772982.htm>
4. 何增科,<全球公民社會引論>,《協同治理GOVERNANCE》,<http://www.governance.cn/browarticle.php?wz_id=18 >
5. 李茂奇,2010/11/29。<潘基文呼籲未簽署《禁雷公約》國家採取行動(1:59)>,《聯合國電台》,<http://www.unmultimedia.org/radio/chinese/detail/143972.html>
6. 杜幼超,2011/2/17。<外交部與英國非政府組織簽署扶貧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網》<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11-02/17/content_2689807.htm>
7. 周皓,2001/2。<案例8:英國救助兒童告(中國項目部)的扶貧活動>,《中國扶貧開發服務中心》,<http://www.help-poverty.org.cn/helpweb2/ngoyj/ngoyj8.htm>
8. 坡中僑集團日升培訓機構>,《中國國際人才網國際培訓頻道》,<http://training.chinajob.com/tra_l/content.php?id=2806 >
9. 金雯,陳&#40674;,2009/1。<國際組織的中國操控>,《新周刊》,<http://bbs.careerchina.cn/careerchina/bbs/viewthread.php?tid=2947&extra=&ordertype=1>
10. 施文玲,2006/01/15。<社會交換理論之評析>,《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2/52-15.htm>
11. 袁正清,2007/4/2。<國際非政府組織:概念、分類與發展>,《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node_7000058/2007-04/02/content_8047369.htm>
12. 袁正清,2007/4/2。<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主要活動領域與方法>,《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node_7000058/2007-04/02/content_8047440_4.htm>
13. 國務新聞辦公室,2002/4/30。<中國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狀況白皮書>,《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3586/20020430/720771.html>
14. 許貴元,2005/10。<看十一五規劃中的四個堅持、三個更加>,《人民網》,< http://opinion.people.com.cn/BIG5/1036/3784579.html >
15. 程芬,2005/11/5。<走進國際NGO:數千家機構正悄然進入中國>,《公益時報》,<http://www.ngocn.org/Article/ShowArticle.asp?ID=900>
16. 舒捷華,2004/1。<美在中國設立愛滋項目辦公室>,《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gb/4/1/11/n446360.htm>
17. 新加坡中僑集團日升培訓機構,2011/5/11。<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培訓項目-新加
18. 楊韻新,2001/2。<案例7:香港樂施會中國西南項目辦>,《中國扶貧開發服務中心》,<http://www.help-poverty.org.cn/helpweb2/ngoyj/ngoyj7.htm>

六、參考網站
1.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AED):http://www.aed.org/Topics/Education/index.cfm
2. Alpha Communities (愛福社團基金會):http://www.alphacommunities.org/
3. Asia Foundation(亞洲基金會):http://www.asiafoundation.org
4. China Development Brief(中國發展簡報):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com/
5. Cyrus Tang Foundation(唐仲英基金會):http://www.tangfoundation.org/
6. Damien Foundation(達米安基金會):http://www.damienfoundation.org/index.cfm
7. Handicap International Belgium(國際殘疾協會比利時):http://www.handicapinternational.be/nl
8. Holt China Children's Services(浩德國際兒童服務中心):http://www.holtinternational.org/
9. Hong Kong AIDS Foundation(香港愛滋病基金會):http://www.aids.org.hk/big5/02/2_4.html
10. Hong Kong Red Cross(香港紅十字會):http://www.redcross.org.hk/tc/home.html
11. ICASA(國際信用評估與監督協會):http://www.ice8000.org:81/china/999/default.htm
12. Kadoorie Charitable Foundations(嘉道理慈善基金會):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com
13. Kham Aid Foundation(康巴援助基金會):http://www.khamaid.org/alternate_index.htm
14. Lingnan Foundation(嶺南基金會):http://www.lingnanfoundation.org/LF%20Homepage.html
15. Medecins Sans Frontieres France(法國無國界醫生):http://fex.ennonline.net/default.aspx
16. 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全國委員會-中美關係):http://www.ncuscr.org/
17. New Zealand China Friendship Society(新中友好協會):http://nzchinasociety.org.nz/nzcfs-history/
18. PATH基金會:http://www.path.org/index.php
19. PlaNet Finance(沛豐協會):http://www.planetfinancechina.org/zh/pager-events?page=2
20. Princeton-in-Asia(普林斯頓在亞洲):http://piaweb.princeton.edu/
21. Public Media Center(公共媒體中心):http://www.publicmediacenter.org/index.shtml
22. Rockefeller Brothers Fund(洛克菲勒家族基金會):http://www.rbf.org/content/about-fund
23. The Bridge Fund(橋梁基金會):http://www.bridgefund.org/
24. The Sasakawa Peace Foundation(&#31545;川和平財團):http://www.spf.org/e/
25. Winrock International(溫洛克國際組織):http://www.winrock.org
26. Yale-China Association(雅禮協會):http://www.yalechina.org/home.php
27. 南京國際人才智力網:http://www.naiep.org/work/lm.as px?top=5001&lm=500101

七、參考碩博士論文
1. 吳娟,1990。《國際非政府組織之研究&#172;成長與挑戰》。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李晁慶,2006。《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轉變:農民工問題之探討》。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
3. 於仁鋒,2005。《中國大陸經濟轉型期政府與市場關係研究&#172;浙江義烏「小商品、大市場」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4. 黃壽耀,2006。《全球化下中國大陸社會保障制度變革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5. 趙偉力,2006。《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的發展模式:以綠色和平組織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
6. 趙甦成,2005。《中國大陸國家與社會關係之研究:以農民工非政府組織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88.241.82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188.241.82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