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1100-11550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1100-115500
論文名稱
Title
譚嗣同《仁學》思想研究
Reserch of the thought of Tan Szu Tung*s Jen Hsueh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0-06-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0-07-11
關鍵字
Keywords
以太、仁學、仁、晚清、譚嗣同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57 次,被下載 612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5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122 times.
中文摘要
譚嗣同(一八六五∼一八九八)為晚清思想界的一顆彗星,他除以其短暫的三十三年生命,實際投身於新政的改革,影響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外;其於殉難前一年(一八九七),融合中西思想所寫成的《仁學》一書,更被稱為當時思想界的最高代表,在中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歷來研究譚嗣同思想的學者,大多將《仁學》視為回應外在環境刺激所寫成的著作,目的乃在提供其解救中國、改造傳統的理論基礎,故多著重於政治、社會等外在層面的探討,而對於《仁學》的內在思想則少有深入的討論,甚至將其化約為唯心或唯物主義。
譚嗣同曾在《仁學》界說中自述:「凡為仁學者,於佛書當通《華嚴》及心宗相宗之書;於西書當通《新約》及算學、格致、社會學之書;於中國當通《易》、《春秋公羊傳》、《論語》、《禮記》、《孟子》、《莊子》、《墨子》、《史記》,及陶淵明、周茂叔、張橫渠、陸子、王陽明、王船山、黃梨洲之書。」面對《仁學》這些龐雜而又充滿矛盾的思想來歷,我們不禁要問:譚嗣同如何將這些思想融合在《仁學》的體系中?各家思想在《仁學》中所扮演的角色及重要性為何?《仁學》中的各家思想是仍保持原貌,還是已遭到扭曲?對於思想史的發展又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問題顯然不是從「外在刺激」一途所能探尋到答案,也不是單純的「唯心主義」或「唯物主義」所能概括解釋的。
因此,本文擬將《仁學》回歸思想史的脈絡中,重新對其內在的思想體系及來歷進行分析與探究,除了希望能解決上述的問題外,也藉以一窺晚清學術思想的大貌及當時知識分子對傳統思想的總結與反省,從而給予《仁學》在思想史上合理的定位。
全文七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思想背景、第三章《仁學》的宇宙論、第四章《仁學》的倫理觀、第五章《仁學》的工夫論、第六章《仁學》的歷史觀、第七章結論;大體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對於晚清的學風思潮及譚嗣同個人的思想歷程進行探究,界定出可能影響《仁學》的主要思想。
接著就《仁學》的「宇宙論」、「倫理觀」、「工夫論」與「歷史觀」進行深入的分析,所著重在於其內在理路的爬梳,並探尋這些思想的來歷及其融合的過程。
最後綜合全文的論述,建構起《仁學》的思想體系,並探討《仁學》在思想史上的意義及其所造成的影響。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思想背景……………………………………..3
第一節 晚清的學風與思潮……………………………… 3
第二節 譚嗣同的學思歷程...……………………………10
第三章 《仁學》的宇宙論…………………………..25
第一節 思想淵源...………………………………………25
第二節 以太一元論 .……………………………………30
第三節 不生不滅 .………………………………………33
第四節 微生滅.. …………………………………………38
第四章 《仁學》的倫理觀…………………………..45
第一節 崇仁黜禮………………………………………...45
第二節 崇實黜名...………………………………………53
第三節 斥三綱貴朋友..………………………………….60
第四節 崇動奢黜靜儉..………………………………….68
第五章 《仁學》的工夫論…………………………..73
第一節 通學、政、教為一………………………………73
第二節 轉識成智...………………………………………78
第三節 慈悲度眾………………………………………..89
第六章 《仁學》的歷史觀………………………….96
第一節 三世史觀..….……………………………………96
第二節 大同世界.....……………………………………103
第七章 結論………………………………………..108
參考書目……………………………………………..11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譚嗣同著作
譚嗣同 《譚嗣同全集》(含詩集、書簡、文集、報章文輯及收錄梁啟超<仁學序>、<譚嗣同傳>、康有為<六哀詩之四>等) 北京:中華書局 1998年

二、 專書及學位論文
小野川秀美 《晚清政治思想研究》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982年
于凌波 《唯識學綱要》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2年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 台北:世界書局 1980年
王夫之 《思問錄》 台北:世界書局 1959年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 北京:中華書局 1989年
王夫之 《讀通鑑論》 台北:里仁書局 1985年
王夫之 《黃書、噩夢、俟解》 台北:世界書局 1959年
王夫之 《船山遺書全集》 台北:自由出版社 1972年
王文甲 《中國土地制度史》 台北:正中書局 1974年
王充 《論衡》 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委員會 1978年
王先謙 《荀子集解》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97年
王汎森 《章太炎的思想及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985年
王國維 《王國維全集初編》 台北:台灣大通書局 1976年
王陽明 《王陽明全書》 台北:正中書局 1953年
王爾敏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台北:華世出版社 1982年
王爾敏 《晚清政治思想史論》 台北:華世出版社 1980年
王樾 《譚嗣同變法思想研究》 台北:學生書局 1990年
方授楚 《墨學源流》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79年
史革新 《晚清理學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4年
朱一新 《無邪堂答問》 台北:世界書局 1963年
朱熹 《朱子語類》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1980年
朱熹 《四書集註》 台北:文化圖書公司 1984年
朱熹 《朱文公文集》 東京:古典研究會 1977年
安慶安 《譚嗣同《仁學》的政治思想研究》 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年
汪中 《述學》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7年
汪榮祖 《康有為》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8年
何休 《春秋公羊傳何氏解詁》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80年
宋翔鳳 《論語說義》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66年
余英時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5年
余英時 《歷史與思想》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7年
李澤厚 《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台北:谷風出版社 1987年
李翱 《李文唐李文公集》 東京:古典研究會 1977年
邱榮舉 《譚嗣同的政治思想》 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0年
林載爵 《譚嗣同評傳》 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5年
周敦頤 《通書》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79年
俞樾 《諸子平議》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
馬建忠 《適可齋紀言紀行》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7年
胡適 《四十自述》 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86年
洪亮吉 《春秋左傳詁》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84年
洪啟嵩、黃啟霖主編 《楊仁山文集》 台北:文殊出版社 1987年
唐才常 《覺顛冥齋內言》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68年
徐仁鑄等 《湘學新報》 台北:華文書局 1966年
徐義君 《譚嗣同思想研究》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
孫星衍 《尚書今古文注疏》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88年
孫春在 《清末的公羊思想》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5年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 台北:三民書局 1995年
康有為 《大同書》 台北:龍田出版社 1979年
康有為 《春秋筆削大義微言考》 台北:宏業書局 1975年
康有為 《孟子微》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4年
康有為 《論語注》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66年
康有為 《康南海自訂年譜》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2年
康有為 《康南海先生遺著彙刊》 台北:宏業書局 1976年
康有為 《春秋董氏學》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67年
康有為 《康南海文集》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2年
梁啟超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附<清代學術概論>) 台北:里仁書局 1995年
梁啟超 《墨子學案》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75年
梁啟超 《飲冰室文集》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78年
章炳麟 《訄書》 台北:廣文書局 1978年
章炳麟 《章太炎全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年
陸寶千 《清代思想史》 台北:廣文書局 1983年
麻天祥 《晚清佛學與近代社會思潮》 台北:天津出版社 1992年
郭廷以 《近代中國的變局》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7年
郭慶藩 《莊子集釋》 台北:中華書局 1973年
張之洞 《勸學篇》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7年
張立文 《中國近代新學的展開》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1年
張廷玉 《明史》 台北:鼎文書局 1980年
張家珍 《譚嗣同仁學思想研究》 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0年
張載 《張子全書》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76年
張灝 《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8年
張灝等 《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980年
程顥、程頤 《二程集》 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1983年
曾國藩 《曾國藩全集》 長沙:岳麓書社 1994年
陳?彰 《近代佛學復興運動的萌芽》 台北:文景書局 1987年
陳榮捷 《王陽明與禪》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84年
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一) 台北:三民書局 1984年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96年
董仲舒 《春秋繁露》 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委員會 1978年
賈逵 《春秋左氏傳解詁》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70年
楊文會 《楊仁山居士遺書》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7年
楊廷福 《譚嗣同年譜》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年
楊時 《龜山先生語錄》 上海:上海書店 1984年
楊家駱編 《戊戌變法文獻彙編》 台北:鼎文書局 1973年
熊十力 《讀經示要》 台北:洪氏出版社 1978年
劉逢祿 《論語述何》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66年
鄭玄 《六藝論》 台北:藝文印書館 1970年
鄭觀應 《盛世危言後編》 台北:大通書局 1969年
錢穆 《莊老通辨》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5年
錢穆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9年
錢穆 《中國學術思想論叢》(二)、(五)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0年
錢穆 《中國思想史》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5年
錢穆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台北:商務印書館 1995年
魏源 《古微堂內外集》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6年
魏源 《老子本義》 北京:中華書局 1985年
韓非 《韓非子》 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1977年
韓愈 《韓昌黎文集校注》 台北:世界書局 1972年
蕭人英 《譚嗣同生平與思想》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5年
蕭公權 《中國政治思想史》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2年
蕭公權等 《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社會主義》 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1980年
霍韜晦 《絕對與圓融》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6年
釋東初 《中國佛教近代史》 台北:東初出版社 1984年
蘇軾 《蘇東坡全集》 北京:中國書局 1986年
龔自珍 《龔定盦全集類編》 台北:世界書局 1973年
作者不詳(顧俊發行) 《中國科學文明史》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8年
日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編輯 《大藏經》 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 1959年

三、單篇論文
何保中 <孔子成仁之道與譚嗣同詮「仁」方式的商榷> 《譚嗣同先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華仁學會 1995年
何保中 <「仁」與「道通為一」--論譚嗣同「以太」與莊子「氣」間之差異> 《瀏陽算學社創建100周年暨譚嗣同先生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華仁學會 1995年
阮忠仁 <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格義」--以譚嗣同《仁學》中的佛學為例> 《嘉義師院學報》11期 1997年11月
汪榮祖 <嚮往資本主義-晚清變法派的經濟思想> 《歷史月刊》12期 1989年
李國祈 <譚嗣同的兩性認知>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5期 1997年8月
林啟彥 <戊戌時期維新派的大同思想> 《思與言》36卷1期 1998年3月
袁信愛 <仁學與心靈自覺> 《海峽兩岸譚嗣同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華仁學會 1997年
高柏園 <譚嗣同《仁學》的理論內容與思想性格> 《鵝湖》21卷5期 1995年11月
陳福濱 <《仁學》中社會倫理與政治思想的歷史反思> 《海峽兩岸譚嗣同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華仁學會 1997年
陳善偉 <八十年來的譚嗣同研究>《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學報》15期 1984年
陳善偉 <晚清佛學與政治> 《當代》77期 1992年
賈維 <劉人熙與譚嗣同-譚嗣同早期思想演變初探> 《海峽兩岸譚嗣同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華仁學會 1997年
鮑師國順 <戴震與孟荀思想的關係探究> 《第一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1989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