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1105-11102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1105-111027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縣民俗技藝團體「順賢宮宋江陣」永續經營策略之研究
The Strategic Research on the Persistent Management of the Folk Art Group Named "Sung-Chiang Martial Art Group of Shun-Hsien Temple" in Kaohsiung Coun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2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6-1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7-11
關鍵字
Keywords
民俗技藝團體、非營利表演團體、永續經營、宋江陣、策略研究
sustainable/persistent management, nonprofit performing groups, strategic research, folk art groups, Sung-Chiang Martial Ar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9 次,被下載 548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482 times.
中文摘要
民俗技藝是一種傳達民間生活形態與活動風貌的動態文化資產,它透過世代的傳承,述說著常民的文化史,因此是不可多得的國寶。我們不但要發掘這些珍貴的寶藏,還要加以推廣;而民俗技藝團體則是保存地方文化的基石,具有發揚民俗文化的使命。優秀的民俗技藝團體能於不同的成長階段不斷地反省思考、去蕪存菁,突顯其歷史的價值性,所以值得政府與民間共同合作加以扶植,使其永續經營下去。
歷來,民俗技藝的保存、傳承與發揚是我國文化政策制定與執行的一項重大工作。日前,應運「全球在地化」的潮流,台灣試圖結合地方產業特色及民俗節慶在各縣市推動國際或地方藝術節活動,藉以凝聚社區意識、發展觀光產業、提振地方經濟、建立地方口碑及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在所推廣的民俗活動當中,「宋江陣」這項民俗技藝由於集合了體育、軍事、宗教與藝術的特質於一身,表演性質特殊,所以最受青睞,不但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也贏得社會大眾極高的評價。近年來,「宋江嘉年華會」的舉辦使得「宋江陣」這項逐漸沒落的國粹又再度活絡起來,而國中小與大專院校宋江陣社團的成立更帶動了這項民俗技藝的發展。
談起「宋江陣」這項民俗技藝,其淵源是始自中國大陸;但在「文化大革命」時,宋江陣的兵器使用被禁、團體被迫解散,臺灣一躍而成為全世界保留全套宋江陣最完整的地方。傳統的宋江陣原為捍衛家園而存在,但隨著時代的轉變,它已失去原有的功能,轉化成地方上敬神娛人的重要活動,與民間信仰相輔相成。也因此,它的技藝表演的部份始終與信仰結合,未被特別予以重視。平日宋江陣的表演者並沒有集結成為一個正式的表演團體,也缺乏常態的組織訓練,只是因襲傳統,在節慶之前以臨時集訓的形態,將業餘的團員組合起來,待廟會慶祝活動完畢就一切回歸原點。就保存地方民俗文化而言,這種作法是消極的,也無法培訓出高水準的表演人員,勢將阻礙宋江陣技藝傳承的工作。
幸好,在宋江陣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勢微的同時,在各地仍有部份有心人士在為傳統盡一份心力,如本個究所要探討的民俗技藝團體「順賢宮宋江陣」就是一個範例。高雄縣內門鄉民俗技藝團體「順賢宮宋江陣」的創辦者以其過人的遠見成立了一支具有文化使命感的民俗技藝團體,力求改革傳統上宋江陣隨著廟會活動的開始與終結而曲終人散的缺點,將訓練形態改成每週定時常態訓練,一年到頭不謝館,使觀眾有機會大飽眼福,隨時能欣賞到這項功夫技藝表演。
本研究將以高雄縣內門鄉民俗技藝團體「順賢宮宋江陣」作為個案研究對象,深入瞭解該表演團體的運作情形,探究其永續經營的可能性,提出策略管理模式,供其未來永續經營之參考運用。此外,本研究也提供綜合評量指標作為其他非營利表演團體審核經營狀況的工具。
Abstract
Folk arts are dynamic cultural assets conveying messages of people's life styles as well as recording their daily activities. With the passing of times, they murmur the stories of common people's lives with cultural connotation. Undeniably, folk arts are precious treasures for a nation. Therefore, we'll dig out the treasures and promote them.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mission of exalting folk culture, fork art groups should function as conservatories to preserve the local culture. Actually, for the purpose of showing the value of its survival in the history, an outstanding folk art group would retrospect and inspect itself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at every stage as it grows up with times. The authorities and people are expected to give their hands to such excellent folk art groups and encourage them to run persistently.
For ages, how to preserve, convey and exalt the folk arts through cultural policy making and executing are great challenge for the authorities. In recent years, in response to the sense of “glocalization”, the authorities manage to unite the features of local industrie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or district festival celebration activities held in very place to evoke the community awareness, develop sightseeing industry, promote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build up good reputation as well as increase the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Among the folk arts in Taiwan, the performance of “Sung-Chiang Martial Art” is highly praised. Converging special featur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military art, religion and art, “Sung-Chiang Martial Art” catches all the audience's eyes and becomes the spotlight on the stage. In recent years, the launching of Sung-Chiang Martial Art Clubs among schools at all levels has brought forth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folk art.
Speaking of “Sung-Chiang Martial Art”, it originated from the Mainland China. Unfortunately,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the weapons used by “Sung-Chiang Martial Art” had been banned and the groups were forced to dismiss. From then on, Taiwan has become the only place where the whole “Sung-Chiang Martial Art” skills were preserved intact. In the past, “Sung-Chiang Martial Art Groups” guarded against the invading enemies; however, as time goes by, it turns into an important religious activity in the country, acting as an escort of gods on religious festivals as well as a celebrating performance to amuse people. For this reason, the portion of performing art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igion and hasn't been emphasized. Instead of training at regular time, the Sung-Chiang Martial Art performers just follow the tradition to practice intensively before a religious celebration. When the activity is over, the performers would go back to their regular lives and there’s nothing changed. Generally speaking, this way of preserving folk art won't be encouraged, letting go of nurturing high-standard performers. It would even be harm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ung-Chiang Martial Art”.
Fortunately, there are still some enthusiastic people doing their best to keep “Sung-Chiang Martial Art” sustainable as the folk art declines with times. The members of “Sung-Chiang Martial Art Group of Shun-Hsien Temple” are among them. The founder of this group noticed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Sung-Chiang Martial Art performance, which was just held with the need of celebrating activities. When the activities were over, the folk art groups were dismissed again. Therefore, the founder of “Sung-Chiang Martial Art Group of Shun-Hsien Temple” built up a team with cultural mission and tried to improve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Sung-Chiang Martial Art Groups”. This team executes their training weekly. Furthermore, this folk art group welcomes visitors to watch their training all year around.
In this research, the folk art group “Sung-Chiang Martial Art Group of Shun-Hsien Temple” is served as the target for case studying, in which we explore into the internal managerial condition of this group and test the possibility of its persistent management. At last, the strategic managerial model is offered as a reference to improve its operational condition. As for the synthetic indicators for persistent managerial appraisals, they can also be applied to other nonprofit performing groups, served as an assistant tool to improve their internal managerial condition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謝誌.................................................. ii
中文摘要.............................................. viii
英文摘要.............................................. 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4
第四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價值............................ 4
第五節 研究限制...................................... 5
第六節 研究方法...................................... 5
第七節 名詞解釋...................................... 8
第八節 章節概要......................................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永續發展與永續經營的相關理念研究.............. 10
第二節 宋江陣與民俗技藝文化的經營推展之相關文獻研究.. 14
第三節 永續經營指標之相關研究........................ 18
第四節 建構非營利表演團體永續經營之評量指標.......... 22

第三章  宋江陣概述與內門宋江陣之發展................ 28

第一節 宋江陣概述.................................... 28
第二節 內門宋江陣之發展.............................. 35

第四章  「順賢宮宋江陣」之研究...................... 42

第一節 「順賢宮宋江陣」總體介紹...................... 42
第二節 策略分析(一):「順賢宮宋江陣」內部體質分析.. 56
第三節 策略分析(二):「順賢宮宋江陣」外在條件分析.. 64

第五章  「順賢宮宋江陣」永續經營之修正策略.......... 68

第一節 內部體制的改善,經營模式的建立................ 68
第二節 核心資源的建立................................ 71
第三節 產品的創新與研究.............................. 75
第四節 事業網路的拓展................................ 77
第五節 監督與評核.................................... 8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結論.......................................... 81
第二節 未來的研究建議................................ 83

參考文獻.............................................. 84

附錄.................................................. 91

附錄一 我國文化政策中與文化資產的保存及民俗技藝之發揚相關 者....... 91
附錄二 深度採訪稿.................................... 94
訪問順賢宮宋江陣總教練鄭福利先生,2003/10/09...........94
訪問羅漢門文史尋根工作室陳聰賢理事長,2003/11/27...... 111
訪問順賢宮宋江陣總幹事陳文星先生,2003/12/30...........123
訪問順賢宮宋江陣秘書陳天才先生,2003/12/30.............128
訪問民俗陣頭研究學者黃名宏先生,2004/02/20.............130
訪問內門國小林義安主任,2004/03/06.....................142
訪問台南安佃國小宋江陣教練顏大鎰先生,2004/03/07.......150
訪問順賢宮宋江陣領隊黃富漢先生,2004/04/03............ 158
訪問順賢宮宋江陣總教練鄭福利先生,2004/04/03.......... 167
訪問西門國小林竹男主任,2004/04/30.................... 178
訪問順賢宮宋江陣總教練鄭福利先生,2004/08/27.......... 188
訪問順賢宮宋江陣總教練鄭福利先生,2005/04/01.. 191
附錄三 2004年十一個宋江嘉年華會表演團體訪談紀要...... 202
一、 訪問內門鄉內門國小宋江陣,2004/03/06............ 202
二、 訪問內門鄉溝坪國小宋江陣,2004/02/20............ 204
三、 訪問內門鄉西門國小宋江陣,2004/04/30............ 205
四、 訪問內門鄉實踐大學宋江陣,2004/03/10............ 206
五、 訪問台南市十二佃安佃國小宋江陣,2004/03/07...... 207
六、 訪問內門鄉石門坑仙景巷宋江陣,2004/03/06........ 208
七、 訪問內門鄉內門紫竹寺宋江陣,2004/03/07.......... 209
八、 訪問內門鄉溝坪永富村大埔宋江陣,2004/03/07...... 210
九、 訪問金門烈嶼鄉上林村宋江陣,2004/03/06.......... 211
十、 訪問內門鄉石車龍陣,2004/03/07...................212
十一、訪問內門鄉瑞山獅陣,2004/03/07.................. 213
附錄四 訪談同意書.................................... 215

表 目 錄

表 一  四種參照指標比較表--------------------------- 24
表 二  非營利表演團體永續經營綜合評量指標----------- 26
表 三  宋江陣源流表--------------------------------- 33
表 四  宋江陣過去與現在社會功能比較表--------------- 37
表 五  內門鄉宋江陣相關陣頭分佈狀況表--------------- 38
表 六  宋江園區初期四年計畫主體內容與功能----------- 53

圖 目 錄

圖 一  研究流程圖----------------------------------- 7
圖 二  順賢宮管理委員會暨其附屬宋江陣組織編制圖----- 44
圖 三  高雄縣內門鄉東勢埔段農村綜合發展規劃圖------- 5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行政院資訊系統(2004年5月18日)。挑戰二00八年: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觀光客倍增計畫。2005年3月27日,取自交通部觀光局網頁:http://202.39.225.136/indexc.asp
文化環境工作室(編)(1999)。台灣縣市文化藝術發展─理念與實務。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我們共同的未來(王之佳、柯金良譯)(1992)。台北:台灣地球日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87)
王春興、陳聰乾(2004年3月7日)。【面訪】。顧問與領隊,內門鄉石車龍陣。
天下雜誌(編譯)(1989)。追求卓越─美國傑出企業成功的秘訣。台北:天下文化。
內政部(編)(1996)。民俗及有關文物保存維護論述專輯。臺北:內政部。
內門鄉內門國民小學(編)(2003)。高雄縣內門鄉民俗技藝陣頭故鄉:高雄內門民俗藝陣。高雄縣:內門鄉內門國民小學。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文化。
石萬壽(1984)。家將團:天人合一的巡捕組織。史聯雜誌,4,2。
立法院(1983)。文化資產保存法案。台北:立法院。
行政院(2000)。二十一世紀議程─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文化統計:民國九十一年。台北:文建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會(2004年4月1日)。文化創意發展計畫。2004年10月3日,取自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頁:http://www.cca.gov.tw/creative/page/main_01.htm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會(2005年4月19日)。民國93年臺閩地區藝文展演活動統計。2005年6月17日,取自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頁:http://www.cca.gov.tw/static/docs/declare_20050419.xls
行政院主計處(2004年12月)。就業與失業統計圖表。2005年6月17日,取自行政院主計處網頁:http://www.dgbas.gov.tw/ct.asp?xltem=1900&ctNode=2252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1995)。行政計劃績效評估專論選輯(三)。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編)(1999)。八十八年國家永續發展年報。台北: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編)(2004)。高雄縣內門鄉東勢埔段農村綜合發展規劃期末報告。南投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1999年5月6日)。民俗技藝的養成與演出。2004年10月8日,取自:http://www.taiwaninfo.org/info/audio/chinese/058.htm
交通部觀光局(2001年03月12日)。立法院第四屆第五會期交通委員會交通部業務報告。2005年3月27日,取自交通部觀光局網頁:http://pub.motc.gov.tw/public/news/motcreport.nsf/0/992e1e9b17da7d5948256d63001011e6?OpenDocument
朱惠良(2004)。我國文化政策總檢討。財團法人國家政策評論基金會國政評論報告(教文《研》093-001號),未出版。
阮正霖、邱英明(2005年3月21日)。對立30年 兩紫竹寺奉神意大和解。聯合報,C1版。
花松村(編)(1996)。臺灣鄉土全誌(第8冊)。台北:中一出版社。
李俊賢(2003)。藝術村之定位與永續經營探討─以南瀛總爺藝文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邱志賢(編)(1992)。現代休閒育樂百科(第13冊)。台北:華一書局有限公司。
邱坤良(1983)。民俗藝術的維護。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邱莉惠(2003)。民俗藝術教學中學校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S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騰達(1996)。臺灣民間陣頭技藝。台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吳騰達(2002)。臺灣民間藝陣。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何國昭(1996)。新吉村宋江陣陣式之研究。台南市:自然保健雜誌社。
林一鳳(2003)。台灣專業國樂團營運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樂團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文鍊(2004年3月6日)。【面訪】。主任,金門烈嶼鄉上林村宋江陣。
林竹男(2004年4月30日)。【面訪】。領隊暨教務主任,內門鄉西門國小宋江陣。
林秀雄(2004年3月7日)。【面訪】。隊員暨瑞山村前任村長,內門鄉瑞山獅陣。
林柔蘭(2003)。表演藝術融入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裕強(2002)。永續觀光發展指標之建立─從認知觀點。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惠祥(1986)。民俗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林義安(2004年3月6日)。【面訪】。領隊暨教務主任,內門鄉內門國小宋江陣。
莉茲•希爾、凱莎琳•歐蘇利文與泰瑞•歐蘇利文(2004)。如何開發藝術市場。(林潔盈譯)。台北:五觀藝術。(原著出版年:2003年)
陳茂成(2003)。企業永續經營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美華(1990)。永續經營之道在創造顧客感動。管理雜誌,314,102-104。
陳文星(2003年12月30日)。【面訪】。順賢宮總幹事,內門鄉順賢宮宋江陣。
陳聰賢(2001)。內門鄉名勝古蹟導覽手冊。台北:文建會。
陳聰賢(2003年11月27日)。【面訪】。理事長,羅漢門文史尋根工作室。
郭泰(2002)。王永慶的管理鐵鎚(頁16)。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高雄縣政府(編)(2004)。2004高雄內門宋江陣文武大會導覽手冊。高雄:高雄縣政府。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編)(1998)。臺灣民俗技藝之美。南投:省文化處。
教育部國教司(2002年5月14日)。挑戰二00八年: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深化中小學藝術與美學教育內涵與效果一人一樂器、一校一藝團。國民教育行政資訊傳播網電子報。2004年8月11日,取自:http://www.eje.edu.tw/ejedata/linda/20025141140/news0514.htm
教專案社群網(2003年1月15日)。九年一貫課程(台國字0920006026號)。2004年10月3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5.php
張輝雄(2002)。台灣傳統漆器工藝永續經營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維倫、鄒歷安、潘筱瑜和蔡宜真(譯)(2003)。文化經濟學。台北:典藏雜誌社。
張隆盛(2002)。我國永續發展的問題與挑戰。財團法人國家政策評論基金會國政評論報告(永續《研》091-026號),未出版。
梁恩嘉(2002)。大部花鼓陣對居民社區意識覺醒及社區發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康戈武(1996)。中國武術實用大全。台北:五洲出版有限公司。
黃文博(2000)。台灣民間藝陣。台北市:常民文化。
黃文博、黃明雅(2001)。台灣第一香。台南:西港玉勒慶安宮管理委員會。
黃世惠(1987)。變動的環境,權變的管理哲學。載於現代管理月刊(編),開創競爭優勢(頁37-39)。台北: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
黃名宏(2004年2月20日)。【面談】。指導老師,內門鄉溝坪國小宋江陣。
黃富漢(2004年4月30日)。【面談】。領隊,內門鄉順賢宮宋江陣。
黃瓊瑩(2001)。高雄縣文化生活圈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永義(1990年6月)。台灣的民俗技藝。王國良(主持人),民俗文化。民俗系列講座,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四樓中正廳。
詹宏志(1990年11月)。民俗與現代社會。邱煇塘(主持人),民俗文化。民俗系列講座,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四樓中正廳。
詹康(2001年7月16日)。全球在地化精神昇華臺灣文化活力。中央日報,4版。
楊鴻博(整理)(1996)。鯤島探源(六):台灣各鄉鎮區的歷史與民俗。台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
廖文志(2003)。羅漢門宋江陣的涵化現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方綺、陳慧珠、李孟蓉、宋珮璇、黃連春、凌瑛穗(2003)。政府對表演藝術團體補助之分配研究-以北部地區表演藝術團體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欣欣(1989)。台灣地區現存雜技考述。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漢寶德(2001)。國家文化政策之形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評論基金會國政評論報告(教文《研》090-006號),未出版。
鄧佩瑜(1997)。表演藝術團體的經營與管理。載於鄧為丞(編),藝術管理25講:表演藝術行政人員研討會暨研習活動實錄(頁40)。台北:文建會。
鄭志明(編)(1996)。文化臺灣(卷一)。臺北:大道文化。
鄭福利(2003年10月9日)。【面訪】。總教練,內門鄉順賢宮宋江陣。
鄭福利(2004年4月3日)。【面訪】。總教練,內門鄉順賢宮宋江陣。
鄭福利(2004年8月27日)。【面訪】。總教練,內門鄉順賢宮宋江陣。
鄭福利(2005年4月1日)。【面訪】。總教練,內門鄉順賢宮宋江陣。
盧家珍(1997)。我有一個夣─表演藝術團體的經營。載於盧家珍、陳麗娟(編),藝林探索:經營管理篇(頁61-65)。台北:台北市藝術管理學會。
錢辟(2003)。跨組織再造。(楊幼蘭譯)。台北:天下遠見。(原著出版年:2002)
蕭旗南(2004)。【面訪】。領隊,內門紫竹寺宋江陣。
顏大鎰(2004)。【面訪】。教練,台南安佃國小宋江陣。
豐田式經營研究小組(譯)(2003)。豐田式經營研究:永續成長的原理。桃園:和昌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2年)
羅素•魏里絲•泰勒(2000年11月)。藝文組織如何永續經營。跨世紀國際藝文資訊交流研討會專題報告。2003年12月6日,取自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網頁:http://www.cam.org.tw/5-newsletter/14.htm
龔文雄(編)(1993)。內門鄉誌:羅漢門的故事。高雄縣:內門鄉公所。


英文資料

McClellan, A., Power, S., Rebello-Rao, D. & Wyszomirski, M. J.(1997). Resisting invisibility: Arts organizations and the pursuit of persistent presen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o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Voluntary Action (ARNOVA) Twenty-Sixth Annual Conference, Indianapollis, Indiana.
Peters, T., Phillips, J.R. and Waterman, R. Jr.(1980). Structure is not organization. Business Horizons, 23, 14-26.
Peters, T., Waterman, R.(1982).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Throsby, D. (2001). Economics and culture.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87). Our common future.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nual Report (1989). Washington, D. C.: Independent Sector.
Berry, Leonard L. (1999). Discovering the soul of servic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raat, L. (1991). The predictive meaning of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 In search of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oston: Academic Publishers, pp.57-70.
Gamwell, Franklin I.(1984). Beyond Preference. p.28.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all, Peter D. (1987).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private nonprofit sector. In W. W. Powell(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Jeffrey, L. Bradach (1996).Organizational Alignment: The 7-S Model.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Jermyn, H. (2001). The arts and social exclusion: A review prepared for the Arts Council of England. London: Arts Council England.
Throsby, David & Thompson, Beverley (1994). But 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 A new economic study of Australian artists. Sydney: Australia Council.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