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1105-12244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1105-122443
論文名稱
Title
<白水湖春夢>析論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8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6-2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7-11
關鍵字
Keywords
新歷史主義、蕭麗紅、小說、白水湖春夢
Bai Shuei Lank Spring Dream, novel, new historicism, siao li hong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2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第一章「緒論」。首先說明研究動機,其次是做文獻整理,說明筆者將採用的研究方法,最後簡述論文架構。
第二章「小說情節與歷史事件」。賞析《白水湖春夢》中的情節設計,該本小說中的主線與支線眾多,文章中每一單元的事件主角都不相同,作者是以地域環境的關係,將這些人物做串聯。在這一章節中除介紹小說情節外,也將真實的二二八事件與小說的情節做比較。因為一件事有多種的敘述角度,題材也有多種選擇,因此傳達的想法也會有所不同,藉由文中所提及的二二八事件,探討出作者對此事件的想法,也可比較出文字記載的歷史與以文字表達的情感真實有何差別。
第三章「小說中佛教思想」則著重於作品的主題思想,《白水湖春夢》是作者學佛多年的心得感想,所以文中處處充滿佛教的義理,筆者首先從小說事件的因果來探討。佛教認為世事皆因因緣而生,因緣聚則生,因緣滅則散。作者在文中所設計的情節是為體現佛教教理,傳達因果報應,甚至達到教化眾生的目的。蕭麗紅不僅提出世事皆有因果的觀念,更進一步說明:世事無常,一切色相為空。既是為空,何必執著?何必貪「空」?何必為這五濁世 壞了明鏡台?作者也提出積極的人生觀,再來世間是為救人出離苦境,作者藉由鐵夢再回紅塵,也肯定了世間修法,世人不一定非得出家為尼為僧。
第四章「政治與生命情調」是探討人物的個性與小說情節的關聯,尤其是著重在政治事件對人格的影響。人是會受外在環境所影響,外在環境包含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本文是以社會環境為主,且是以受政治迫害的家屬所產生的人格特徵為研究對象。同樣是為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家屬,但在面對事件後的生活態度是截然不同的,一是採取強硬的迴避政治的態度,一是努力過著「正常」的生活。表面上是南轅北轍,實際上是否也有相同的一面?就因果報應而言,一個不顧個人生死為大眾謀福利的人,老天會給他一個怎樣的交代?是這一章所要探究的。
第五章「社會環境與語言藝術」是著重在小說語言的運用,作者是如何匠心獨運的藉由文字的舖敘,展現出人物、場景與主題思想。作者在文中的敘述時間又是如何分配而使文章的節奏得當。《白水湖春夢》中大量運用方言寫作,除了配合文中的社會背景,人物腳色外,與小說創作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否也有相當的關聯?這是本章的課題。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各章分論,作一整體論述,對蕭麗紅《白水湖春夢》的特色作一綜觀。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文獻探討……………………………………………………5
第三節 研究方法……………………………………………………7
第四節 章節概要……………………………………………………12
第二章 小說情節與歷史事件……………………………14
第一節《白水湖春夢》的情節……………………………………..16
一、矛盾衝突的設計,豐富情節內容…………………………..16
二、小說支線繁多,情節結構完整……………………………..21
三、巧用伏筆,藉事明理………………………………………..25
第二節 小說情節與二二八事件的關係……………………………29
一、社經地位的變化……………………………………………..30
二、人際關係的孤立……………………………………………..31
三、子女教育態度的變化………………………………………..32
四、鄉土國家的情感……………………………………………..33
五、希望的結局…………………………………………………..35
第三章 小說中的佛教思想……………………………….37
第一節 世間因果…………………………………………………….37
一、現世果報……………………………………………………37
二、殺生果報......................................................................................39
三、人生定數......................................................................................40
第二節 色空的佛教觀念…………………………………………..42
第四章 政治與生命情調………………………………..47
第一節 潛藏與再出發……………………………………………..48
第二節 堅持與放下………………………………………………..52
第五章 社會環境與語言藝術…………………………..58
第一節 小說語言…………………………………………………..61
一、人物語言………………………………………………….62
(一)符合人物特性………………………………………62
(二)善用閩南語俗諺與歌謠……………………………64
二、敘述語言…………………………………………………...66
(一)場景敘述與情節相呼應……………………………67
(二)敘述情節以呈現主題……………………………….68
第二節 社會環境與方言的應用…………………………………….71
第六章 結論……………………………………………….76
參考書目....................................................................................................7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著作:
《十三經注疏.詩經》,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1991)》,台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發行) 1992年。
王德威:《小說中國》,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3年。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小說新論》,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8年。
王德威:《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
王蕙瑛:〈創傷與記憶──二二八民眾史與台灣主體性〉,《台灣史料研究》第五期,1995年2月。
王耀輝:《文學文本解讀》,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
王世德(主編):《美學辭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
方祖焱:《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0月。
方立天:《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0年。
中華創價佛學會(編譯):《佛教哲學大辭典》,台北:正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1月。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古繼堂(主編):《簡明台灣文學史》,台北:人間出版社,2003年7月。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弘學(編):《人間佛陀與原始佛教》,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9月。
朱光潛:《談文學》,台北::書泉出版社,2001年7月二版。
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
江寶釵:〈白水湖春夢評介〉,《中國時報》36版,1997年2月20日。
江寶釵•施懿琳•曾珍珍:《台灣的文學與環境》,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6月。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何滿子:《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中國小說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沈秀華:《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
呂正惠•蔡英俊(主編):《中國文學批評第一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2年8月。
呂興忠:《彰化縣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4年2月。
李筱峰:《解讀二二八》,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月。
李亦園:《文化與行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0月(2版)。
李漢偉:《台灣小說的三種悲情》,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5月。
汪正龍:《文學意義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吳達芸〈主編〉:《台灣當代小說評論》,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
吳守禮:《閩南方言研究集(1)》,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5年3月。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台灣文學中的歷史經驗》,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6月。
周作人:《自己的園地》,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5月。
周慶華:《語言文化學》,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4月。
周慶華:《台灣當代文學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8月。
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周英雄•劉紀蕙(編):《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4月。
孟樊:《台灣文學輕批評》,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9月。
林素美:〈問世間情是何物──我讀「千江有水千江月」〉,《文藝月刊》221卷,1987年11月。
林央敏(主編):《語言文化與民族國家》,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10月。
林鎮山:《台灣小說與敘事學》,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9月。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施正鋒(編):《語言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8月。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孫遜•孫菊園(編):《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匯粹》,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1月。
梁實秋等著:《名家談文學》,台北:牧村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6月。
尉天聰〈主編〉:《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遠景出版公司,1978年。
許極燉:《台灣話流浪記》,台北:台灣語文研究發展基金會,1988年2月。
許極燉:《台灣語概論》,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年11月。
淡大西洋語文研究所研究生〈集評〉:〈寫出台灣婦女的成長──評蕭麗紅的「桂花巷」〉,《自立晚報》10版,1986年4月7日
盛寧:《新歷史主義》,台北:揚智文化,1995年。
張振興:《台灣閩南語方言記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3月。
張炎憲等(採訪記錄):《嘉義北回二二八》,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4年2月。
張炎憲等(採訪記錄):《嘉義驛前二二八》,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2月。
張寶琴等〈主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
張京媛:《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7月。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9月。
張德林:《現代小說的多元建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台北:元尊文化公司,1997年。
彭瑞金:《台灣文學探索》,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1月。
程祥徽•鄧駿捷•張劍樺:《語言風格》,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2年3月。
肅肅•黎明(編):《佛教的典故趣談》,台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7月。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臧汀生:《台語書面化研究》,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4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87年。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北新書局,1935年。
葛永光:《文化多元主義與國家整合》,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7月。
盧怡文:〈宿命與自主──蕭麗紅小說中的女性世界〉,《傳習》第17期,1999年4月。
盧建榮:《分裂的國族認同1975∼1997》,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2月。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久大文化公司,1990年。
陳碧月:《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9月。
陳炳良:《中國現當代文學探討》,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5月。
陳義芝(主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12月。
陳麗芬:《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從台灣到香港》,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5月。
陳美如:《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2月。
陳映真•曾健民(編):《1947-1949台灣文學問題論議集》,台北:人間出版社,1999年9月。
陸志平、吳功正:《小說美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1年。
劉果因:《歷史與文學》,馬來西亞:四大印刷公司,1987年。
劉雨:《寫作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3月。
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1月。
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8月。
劉耀中:《榮格》,台北::東大圖書,1995年9月。
鍾玲:〈女性主義與台灣作家小說〉,收入張寶琴等〈主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
蕭麗紅:《冷金箋》,台北:皇冠出版社,1975年
蕭麗紅:《桂花巷》台北:聯經出版社1977年
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台北:聯合報社,1981年。
蕭麗紅:《桃花與正果》,作者自行出版,台北:聯經出版公司總經銷,1986年。
蕭麗紅:《白水湖春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6年。
魏飴:《小說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6月。
鄭毓瑜:〈春夢•浮生──蕭麗紅的小說世界〉《白水湖春夢》〈附錄〉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00年。
羅宗濤•張雙英(主編):《台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5月。
藍博洲:《白色恐怖》,台北:揚智文化,1993年5月。
釋證嚴:《美的循環──談生生世世》,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
釋證嚴:《人間菩薩》,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1999年5月再版。
釋證嚴:《三十七道品講義(上)》,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1999年5月再版。
釋證嚴:《三十七道品講義(下)》,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1999年5月再版。
釋證嚴:《淨因三要》,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1999年5月再版。
釋證嚴:《四十二章經》,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2000年12月。
釋證嚴:《佛教遺經》,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2002年3月。
釋證嚴:《父母恩重難報經》,台北:慈濟文化出版社,1999年5月再版。
顧燕翎:《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公司,1996年。
蘇偉貞〈著〉王德威〈主編〉:《封閉的島嶼》,台北:麥田出版公司,1996年。
龔鵬程:《思想與文化》,台北:業強出版社,1995年1月。

(二)翻譯著作
魯•阿恩海姆(Arnheim Rudolf)、郭小平譯:《藝術心理學新論》(New Essays on the Psychology of Art),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5月

Henry Gleitman著 洪蘭譯:《心理學(上)(下)》(Psychology),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7年1月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溫晉儀譯:《批評與真實》(Critique et v&#233;rit&#233;),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2月

戴國輝著 魏廷朝譯:《台灣總體相──住民•歷史•心性》,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9月

比爾•阿希克洛夫特等〈Bill Ashcroft,Gareth Griffiths,Helen Tiffin〉〈著〉,劉自荃〈譯〉:《逆寫帝國──後殖民文學的理論與實踐》(The Empire Writes Back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s),台北:駱駝出版社,1998年6月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台北:時報文化公司,1999年4月

詹姆斯•費倫(James Phelan)著、陳永國譯:《作為修辭的敘事:技巧、讀者、倫理、意識型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佛斯特(E﹒M﹒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年1月

史蒂文•科恩&琳達•夏爾斯(Steven Cohan and Linda M﹒Shires)著、張方譯:《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Telling stories A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arrative fiction),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

Terry Eagleton 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4月

(三)、期刊論文:
沈怡:〈蕭麗紅推白水湖春夢──近作蘊藏人生哲理有佛味〉,《中國時報》35版1996年12月20日。
宋澤萊:〈從仿古的鄉土到實在的鄉土──特論蕭麗紅台語小說的高度成就〉,《台灣新文學》13期,1999年12月。
李雪梅:〈優美典雅的懷舊情懷──評蕭麗紅的兩部長篇小說〉,《海南師院學報》四期,1998年。
吳璧雍:〈矯飾的古典情懷──論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文星》110卷,1987年8月。
胡萬川:〈從歌謠到流行歌曲──一個文化定位的正名〉,收入胡萬川主編《台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
林瑞明:〈現階段台語文學之發展及其意義〉,收入《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6年。
秋菫:〈織錦的鶴•訪蕭麗紅〉,《書評書目》58卷,1978年2月。
柯雅卿:〈談蕭麗紅《白水湖春夢》中女性對自我命運的省覺與抉擇〉,收入吳達芸〈主編〉《台灣當代小說評論》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
徐淑卿:〈蕭麗紅終為春夢留痕〉,《中國時報》35版,1997年1月16日。
高雪錦:〈我看「千江」的分手問題〉,《聯合報》21版,1988年11月30日。
許琇禎:〈論文學語言的方言政策──以蕭麗紅《白水湖春夢》為例〉,《孔孟學報》74期,1997年9月。
曹逢甫•蔡美慧:《台灣閩南語論文集》,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2月。
邱貴芬:〈塗抹當代女性二二八撰述圖像〉,《中外文學》27卷1期,1998年6月。
黃玲玲:《蕭麗紅小說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2月。
阿盛:〈白水湖春夢──紅塵打滾,渾身無泥〉,《民生報》34版,1997年1月16日。
龍應台:〈盲目的懷舊病──評「千江有水千江月」〉,《新書月刊》21卷,1985年6月。
陳秋坤:〈桂花巷的世界〉,《婦女雜誌》5卷,1977年5月。
陳美妃:《蕭麗紅小說的語言建構與鄉土想像》,台灣語文期刊第三期,2003年。
蔣為文:《語言、認同與去殖民》,台南:國立成功大學,2005年1月。
蕭麗紅:〈老去日子裡的夢〉,《聯合報》12版,1966年9月15日
薛甯今:〈宿命與掌控的消長與平衡──談《桂花巷》中高剔紅性格的形成與發展〉,收入吳達芸〈主編〉《台灣當代小說評論》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
蘇惠昭:〈江月已落故事未歇──《白水湖春夢》蕭麗紅〉,《台灣時報》28版,1997年1月3日。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91.13.255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191.13.255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