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2105-10182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2105-101829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市警察機關公共價值之研究
Research on Public Value of Kaohsiung Police Agenc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5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6-1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7-12
關鍵字
Keywords
警察機關、公共價值、高雄
police agency, public value, Kaohsiung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6 次,被下載 272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721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係以汪明生(2004)提出之「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中現象面(主體)為探討依據,包含經濟、社會、政治與政府等四個團塊(sphere)與治安之關係,輔以公共管理層面(level),運用Moore(1995)所提出的V.C.S.(value, capacity, support)策略分析模式對警政議題進行研究。
在公共事務領域中,警政治安工作是重要的一環,良好的治安是民主社會的基石,亦是經濟發展重要的支撐力量,警察是政府施政的執行者,亦為公共管理者。
隨著社會的現代化、多元化及民主化,警察角色由「威權」轉向為「平權」,由「為民褓母」轉向為「為民服務」,由「崇高」轉向為「對等」,此種角色轉變,對警察執行公務的效力產生巨大的衝擊。
經濟、社會、政治、政府等四個因素是相互影響的變數,亦是影響治安的重要因素,在高度經濟發展下,契約行為(contracting behavior)或交易行為(transaction behavior)隨著增加;在社會方面,因人與人互動頻繁,人際間衝突,還有媒體的推波助瀾,產生多元社會學習;在政治方面,民主時代,以選舉產生民意代表,民意代表有權制定與治安相關的法令,同時藉審查預算影響警政作為;在政府方面,警察部門是整個政府組織的一環,政府各項施政方針亦會影響治安。
我國警察機關對於為民服務抑或是犯罪控制角色之辯證,目前尚有所爭議,從本研究中瞭解,打擊犯罪是警察的天職,為民服務是政府各部門共同的責任,因此,警察的公共價值應是二者兼俱。
從提升警察的素質,重視在職專業訓練,強化專業能力;政治人物放棄治安數字迷思,警界摒除吃案文化,政府真正投資警察,更重要的是賦予法律面的支持,如此,民眾才能體現警察是我們的警察.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frame of main body of An Integrated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Public Management written by Wang, Ming-Shan includ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four spheres-economy, society,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V.C.S. (value, capacity, support) by Moore.
In the public affairs realm, policing social ord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ields. Good social order is a basic cornerstone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as well as a vital supportive powe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olice are not only the ones who enforce the policies but are also public managers.
With the modernization, diversity and democratization of the society, the police transfer its role from authoritarian to egalitarian, from safeguarding the people to serving the public, from condescension to quality. Through this transferability, it produces enormous impact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official enforcement.
Economy, society, politics, government are four variables which influence each other as well as effect social order. Under high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rasting behavior or transaction behavior gradually increase; in society, with people's interaction, partnership conflict and media's support, it produces multi-society learning; in politics, legislators who are elected by the voters in a democracy era have the rights to make laws related to social order as well as effective policing enforcement by examining the budget. In the government, the police department is on of th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and each measure taken by the government will have an effect on the social order.
There are still arguments on the role for the police department related to serve the people or control crime. In this research, enforcing the law is the born-duty for the police and serving people is also the common responsibility for all official divisions. Therefore, the public values of the police should combine the two.
Promoting the intelligence of the police, emphasizing on-job training, enhancing professionalism; politicians give up the myth of resultant numbers, eliminate the culture of hiding reported cases, the government really invest the polic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give them lawful support. In this way, the public will experience the police are our polic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動機
1.2 研究目的
1.3 重要名辭釋義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1 研究範圍
1.4.2 研究限制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流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
2.2 V.C.S.(價值、能力、支持)策略分析模式
2.3 犯罪預防理論分析
2.3.1 犯罪預防之觀念
2.3.2 歐美國家之犯罪預防理論
第三章 台灣警察機關組織功能變遷與沿革
3.1警察的角色與公共價值
3.1.1 警察的角色
3.1.2 警察的公共價值
3.1.3 我國警察組織特性
3.1.4 警察形象之社會評價與困境
3.1.5 民意代表、媒體與警察政策
3.2 經濟與治安
3.3 台灣地區戒嚴時期與解嚴後社會變遷的面貌
3.4 我國政治發展與警察功能
3.4.1 我國政治發展
3.4.2 各國警察功能走向
3.4.3 我國警察功能的變遷
3.4.4 我國警察職權
第四章 高雄市警察機關現況分析
4.1高雄市現況分析
4.1.1高雄市現況
4.1.2 以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分析
4.2 高雄市警察機關現況
4.2.1組織架構
4.2.2 提升能力面策略之運用
4.2.3 善用社會資源爭取支持
第五章 調查結果與分析
5.1 研究設計
5.2 受訪談者資料概述
5.3 訪談資料分析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2 建議
6.3 後續研究事項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初擬深度訪談大綱
附錄二 深度訪談題目
附錄三 訪談A1紀錄
附錄四 訪談A2紀錄
附錄五 訪談A3紀錄
附錄六 訪談B1紀錄
附錄七 訪談B2紀錄
附錄八 訪談B3紀錄
附錄九 訪談C1紀錄
附錄十 訪談C2紀錄
附錄十一 訪談C3紀錄
附錄十二 訪談C4紀錄
附錄十三 訪談C5紀錄
附錄十四 訪談C6紀錄
附錄十五 訪談C7紀錄
附錄十六 訪談C8紀錄
附錄十七 訪談C9紀錄
附錄十八 訪談C10紀錄
附錄十九 訪談C11紀錄
附錄二十 訪談C12紀錄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1.于春豔(1992),我國警察組織體制之演進與展望,台灣省政府:健全警政體制提升組織效能,省政業務研討會實錄(七)
2.內政部警政署(2001),警政白皮書九十年版。
3.內政部警政署(2002),警政白皮書九十一年版。
4.內政部警政署(2004),警政白皮書九十三年版。
5.內政部警政署(2003),世界各國刑案統計比較提要分析九十二年版,2004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npa.gov.tw/count/doc/right5_7.doc
6.王一芝、江逸之(2004),消費品味南北大差異向南走向北走,遠見雜誌,第215期,pp164-176。
7.王力行(1993),無愧—郝柏村的政治之旅,台北:天下,pp66-67。
8.王淑慧(2004),警察形象行銷策略之研究:5P行銷架構分析,警學叢刊,34(4)。
9.丘昌泰(2000),民主化對國家競爭力的挑戰:台灣經驗的反省,載於朱雲漢、包宗和(主編),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pp.209-238台北:桂冠。
10.台灣日報93.08.20杜絕吃案歪風治安績效評比標準地方自訂蘇嘉全首創「報案歸零」思考即起廢除中央版評比標準。取自http://tw.news.yahoo.com/040820/46/wtfw.html
11.朱愛群(2000),組織評鍵的實作方法-以警察機關的組織診斷為例,人事月刊,30(5),pp43-53。
12.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4),民眾對公務人員服務品質滿意度調查,2004年11月3日,取自http://enable.rdec.gov.tw/template/1095409160/20040917162146_69.pdf
13.吳文彥(2002),高雄市都市發展的過去與未來,建築雜誌,第64期,pp102-107。
14.吳學燕(1989),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社會治安-警察人員對社會變遷過程中社會治安問題的認知,刑事科學,27,pp96-123。
15.呂德育(2003),由公部門之管理觀點探討高雄市公有傳統市場導入VCS策略管理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宋全喜、任睿 譯(2000),Ostrom, Parks, & Whitaker 著,公共服務的制度建構,上海:三聯。
17.李宗勳(2001),海峽兩岸社區安全治理趨勢的初探-「社會資本」的觀點,載於行政管理學系暨研究所(主編),兩岸治安問題學術研討會論集,pp151-179。
18.李宛蓉(譯)(2004), F. Fukuyama 著,信任,台北:立緒。
19.李昌鈺(1998),神探李昌鈺破案實錄,台北:時報。
20.李湧清(2004,11月27日),白米炸彈客是反社會?是控訴?聯合報,第A15版。
21.汪明生,黃宗誠(2003),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與兩岸大學MPA課程之結構分析,公共事務評論,4(1),pp1-68。
22.汪明生、胡以祥、戴雅明(2004),高雄對兩岸直航之預應-經濟發展、社會參與及政府職能,亞太經濟管理評論,7(1,2),pp35-50。
23.汪明生、張寧(2004),公共事務管理實用分析方法(付梓中)。
24.阮清陽(2004),專訪前警政署署長顏世錫先生,日新,3,pp122-132。
25.孟維德(2003),警察與犯罪控制-思維與實證分析,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26.宛軍(1998),中國大陸刑事偵查體制及展望,載於韓忠謨教授法學基金會、國27.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龔祖遂文教基金會主辦之「海峽兩岸犯罪偵查之理論與 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28.林河名(2005,4月28日),現場誰是指揮官?檢警互踢皮球,聯合報,第A4版。
29.林靜萍(2004,7月16日),別讓警察成為司法改革門外漢,中國時報,第A4版。
30.南方朔(2004),將北部影響力擴大到南部,遠見雜誌,第215期,p180。
31.政治是一時的,經濟是長期的,文化是永遠的(2005,5月9日)。聯合報社論,A2版。
32.柯承恩(2004),從選舉看領導,商業週刊,第857期,pp134-135。
33.夏鑄九(2004),本土認同過了頭很危險,遠見雜誌,第215期,p181。
34.翁萃芳(2003),警察人員工作價值觀,警學叢刊,33(4),pp107-138。
35.涂博雄(2004),共同為港都警察形象把脈,港都警政,第3期,p8。
36.許道然(2005),蜜蜂,人事月刊,第236期,p6。
37.陳連禎 譯(1999),治安之道,新竹:新竹市警察局。
38.章光明(2000),警察業務分析,台北:五南。
39.章光明(2002),我國警政發展策略芻議,載於各國社區警政比較(中央警察大學教授合著),台北:五南,pp267-288。
40.章光明(2002),警政學者看【警察的故事】,台北:聯合文學,pp267-268。
41.章光明(2003),現代警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42.章詒和(2004),最後的貴族,香港:OXFORD。
43.莊瑞洪、林金祥(2003),地方政府成長管理機制與策略之推行,公共事務評論,4(1),p200。
44.黃創夏(2002),社會信任度,總統不如算命仙,商業週刊,第809期,p60。
45.黃富源(2004)社區警察與犯罪防治,刑事警察局93年11月29日犯罪預防工作主管講習手冊,pp111-123。
46.黃富源(2004,12月24日),以眾暴寡,強凌弱,聯合晚報,第2版。
47.楊永年(1997),警察組織績效評估--就李總統六個月內改善治安之承諾論述,警學叢刊,28(1),pp167-183。
48.楊永年(2002),警政倫理內涵之研究,銓敘部行政管理論文選輯(第十七輯),pp251-274
49.楊麗君(2004),期待一位照顧人民利益的總統,遠見,2004三月號,pp162-166。
50.葉毓蘭(2001),台北市執行社區警政預防犯罪成效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警察局,p24。
51.葉毓蘭(2004,7月26日),組織封閉,紓壓管道不足,自由時報,第18版。
52.廖德富(2003),台灣地區社會變動與犯罪相關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53.劉初枝(2004),公務員的修養與服務觀-從人權談起,警大月刊,第86期,pp3-7。
54.劉柏良(2003),海峽兩岸治安防範問題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55.蔡以仁(2005,5月21日),拼治安別為即期支票壞了治本布局,聯合報,第A15版。
56.蔡政諺(2004,2月20日),跟拍加監聽調察警察風紀,聯合報,第B1版。
57.謝瑞智(1999),警政改革建議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58.聶振雄、張岱云、石浮、寧安生(譯)(1994), Samuel P. Huntington 著,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時報。
59.蘋果日報93.07.21秀山所再爆惡警吃案警政署長下禁令願為治安負全責。取自http://appledaily.com.tw/template/twapple/art_main.cfm?loc=TP&showdate=20040721&sec_id=5&art_id=1097239
二、西文部分
1.Moore, M.H.(1995), Creating Public Value: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Tocqueville, A. de (1990), Democracy in America, Volume 1, New York: Vintage Book.
3.Walker, Samuel(1992), The Police and Crime in America: An Introduction, 2nd. ed., New York:Mc-Graw-Hill,Inc.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