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2105-14441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2105-144415
論文名稱
Title
明代詩話論王維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4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6-2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7-12
關鍵字
Keywords
神韻、言情比興、明代詩論、王維、詩話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2 次,被下載 1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9 times.
中文摘要
摘要

王維,盛唐開、天時期的詩壇領袖,亦為山水田園派的詩人,後人尊之為「詩佛」。然而在唐朝,王維有其地位,到了宋朝卻不甚受重視,而清初的王世禎對王維作品則是相當的偏愛。其變化的關鍵應在明朝。是以筆者乃針對明朝詩話論述王維的部分進行考查。
本文擬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則是從明代詩話中言情比興觀點來探討王維。中國詩論原本就有其抒情傳統,而明人亦深受此傳統的影響。是以本章著重從明人論詩「詩言情」內涵的變化及談論「比興」手法的特質,來探討明人詩論的立足點,藉以觀察王維在中的評價變化。第三章從人格形象與詩作風格來探討王維及其詩作,藉以了解在明代詩論家心中的王維的人格形象、詩作風格及其變化的情形。詩人的人格形象及詩作風格乃是詩人本身特有的標誌。而詩人作品是否足以成為一個家數,關鍵之處就在於其是否具備個人專有的風格。是以筆者從此處著手,藉以觀察明人眼中的王維及其詩作風格。第四章從各體歌體製來探討王維詩作。明人對於具體學習詩歌有各體詩作的分辨甚為重視,有其豐盛的成果,至今令人難以忽視。而此章節在探討明人在實際的辨別體製、要求各體詩作的本色時,對王維詩作的接受度為何。第五章第一節乃從詩樂關係上來探討王維詩作。詩歌與音樂皆有興發感情的作用。明代文人對詩歌和音樂二者相通之處甚為重視,進而相當重視詩歌的音韻之美。第五章第二節乃就詩畫關係來探討明人論述王維詩畫的特質。明代文人同時身兼詩人與畫家身份的人,為數不少。反應在明人詩歌和繪畫理論上,亦有互相交融的跡象。王維本身擅長詩、畫,所以在明代深受重視,重以董其昌「南宗畫論」的盛行,無形中拉抬了王維的聲勢。是以王維的評價、地位,亦因此而有所改變。第五章第三節乃著重詩禪關係來探討明人如何論述王維及其詩作。明代中期之後,明代文人禪悅之風甚盛,而被後世譽為「詩佛」的王維,本身及其詩作被接受的情形為何,值得關注。本論文第六章結論部分則在探討王維詩作在明人中的評價,並進而總結全文。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明人詩話論王維
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動機…………………………………………………………. ...1
二、 前人研究概況…………………………………………………….....1
三、 研究範疇……………………………………………….……………3
四、 本文章節概述………………………………………….…………....4

第二章 從詩的言情比興論王維…………………………………………...6
第一節 詩言情………………………………………………………….. …6
一、普徧的情志………………………………………………………….. …6
(一)、恥為近體…………………………………..……………………….. 6
(二)、崇尚唐音………………………………………………………….. 15
1、張以寧、宋濂、高棅……………………………………………….15
2、楊士奇、朱權……………………………………………………….19
3、李東陽、王鏊、吳寬……………………………………………….24
4、何景明、謝榛、王世貞、胡應麟………………………………….29
二、個體的情性…………………………………………………………….39
1、薛蕙、王慎中、胡直………………………………………………….39
2、王世懋、屠隆………………………………………………………….45
3、焦竑、袁中道………………………………………………………….49
4、鍾惺、譚元春………………………………………………………….53
5、陸時雍………………………………………………………….. ……..56
第二節 比興手法………………………………………………………….58
一、無比興手法…………………………………………………………….58
二、有比興手法…………………………………………………………….61
(一)意………………………………………………………….. ………...61
1、 言有盡而意無窮…………………………………………………….61
2、興寄妙外、興寄物外……………………………………………….64
3、妙在有意無意之間………………………………………………….65
(二)興象風神…………………………………………………………….67
(三)個體情致、神韻…………………………………………………….71
1、個體情致…………………………………………………………….71
2、神韻………………………………………………………………….72
(四)厚………………………………………………………….. ………..78

第三章 從人格、風格形象論王維……………………………………….81
第一節 王維生平概述…………………………………………………….81
第二節 從人格形象論王維………………………………………………81
一、高人、畫家、狂者、禪僧………………………………………81
二、干進-<鬱輪袍>………………………………………………88
三、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評陶淵明……………………………89
四、受偽職……………………………………………………………90
第二節 從詩的風格論王維………………………………………………92
一、時代之音……………………………………………………………92
1、 明初期…………………………………………………………92
(1) 沿習元末的宗唐………………………………………………92
(2) 山林與臺閣……………………………………………………95
(3) 盛唐諸體兼備…………………………………………………97
2、 明中期…………………………………………………………99
(1)恥於近體說──漢魏風骨的崇尚……………………………99
(2)關注近體之風──格律雄健到風容色澤…………………..100
3、明晚期………………………………………………………..102
(1)持復古派旗幟──著重盛唐氣骨雄深、冠裳鴻麗的風格..102
(2)對李攀龍詩取雄壯風格、廢棄諸家的批評………………..103
(3)重視中、晚唐和平之聲……………………………………..105
二、個人作品風格……………………………………………………..107
(一)讚美………………………………………………………..107
1、與孟浩然合論………………………………………………..107
(1)清………………………………………………………..108
(2)自然……………………………………………………..113
(3)閑………………………………………………………..116
(4)幽………………………………………………………..109
(5)韻………………………………………………………..121
2、專論王維…………………………………………………..125
(1) 精緻、工麗……………………………………………..125
(2) 雄麗……………………………………………………..127
(3) 秀………………………………………………………..128
(二)批評………………………………………………………..131
1、少風骨……………………………………………………..131
2、失之容冶…………………………………………………..132

第四章 從詩歌體製論王維……………………………………………..133
(一)五言古詩………………………………………………………..133
(二)七言古詩………………………………………………………..141
(三)五言絕句………………………………………………………..147
(四)六言絕句………………………………………………………..153
(五)七言絕句………………………………………………………..156
(六)五言律詩………………………………………………………..160
(七)五言排律………………………………………………………..170
(八)七言律詩………………………………………………………..173

第五章 從詩樂、詩畫、詩禪關係論王維……………………………..183
第一節 詩樂關係………………………………………………………..183
 一、李東陽……………………………………………………………..184
 二、謝榛、王世貞、胡應麟…………………………………………..187
 三、陸時雍……………………………………………………………..193
第二節 詩畫關係………………………………………………………..198
一、象外傳神…………………………………………………………..199
 二、得乎山水之助與山川不可無人…………………………………..204
 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意圖………………………………..211
 四、南宗畫論…………………………………………………………..216
第三節 詩禪關係………………………………………………………..218
一、以禪喻詩…………………………………………………………..218
1、 妙悟…………………………………………………………..218
2、 以佛家宗派乘果作為劃分詩歌等級的依據………………..221
二、以禪入詩…………………………………………………………..223

第六章 結論──明人對王維詩作的評價……………………………..229


參考書目…………………………………………………………….……..23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 明人著作之屬(按著作筆劃排序)

小鳴稿 朱誠泳撰 《四庫全書珍本》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1年
山樵暇語 俞弁撰 《四庫全書珍本》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少室山房筆叢 胡應麟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升庵詩話 楊慎撰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本  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6月
文憲集 宋濂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王文安公詩文集 王英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王陽明傳習錄 徐愛等記 台北:正中書局,1980年3月
四友齋叢說 何良俊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四溟詩話 謝榛撰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本 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6月
四溟詩話 謝榛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白榆集 屠隆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去偽齋文集 呂坤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何大復集 何景明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西原先生遺書 薛蕙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李卓吾合選陶王集 李贄批選 錢塘:明代鍾人傑刊本,萬曆乙卯43年,1615年
李東陽集 李東陽撰 長沙:岳麓書社,1984年1月
李溫陵集 李贄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冷邸小言 鄧雲霄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宋學士文集 宋濂撰 《四庫叢刊正編》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宋學士文集 宋濂撰 《萬有文庫薈要》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5月
明人畫學論著 楊慎等著 台北:世界書局,1967年12月
空同集 李夢陽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東里續集 楊士奇撰 《四庫全書珍本》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東里續集 楊士奇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東坡詩選 譚元春編評 明代天啟元年白門刊本
東溪日談錄 周琦撰 《四庫全書珍本》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思玄集 桑悅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皇甫少玄集 皇甫涍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弇州山人四部稿 王世貞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弇州山人續稿 王世貞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珂雪齋前集 袁中道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眉庵集 楊基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省愆集 黃淮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徐文長三集 徐渭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孫文恪公集 孫陞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峴泉集 張宇初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息園存稿文 顧璘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洹詞 崔銑撰 《四庫全書珍本》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
唐愚士詩 唐之淳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唐詩品彙 高棅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7月
唐詩歸 鍾惺、譚元春編評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唐詩鏡 陸時雍撰 《四庫全書珍本》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6年
剡溪漫筆 孫能傳撰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1年5月
家藏集 吳寬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匏翁家藏集 吳寬撰 《四庫叢刊正編》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海桑集 陳謨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焦氏澹園集 焦竑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焦氏澹園續集 焦竑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焦氏筆乘 焦竑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江貝先生文集 貝瓊撰 《四庫叢刊正編》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畫禪室隨筆 董其昌撰 台北:廣文書局,1982年8月
新刻譚友夏合集 譚元春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渼陂續集 王九思撰 台北:偉文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9月
詩源辨體 許學夷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詩鏡總論 陸時雍撰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本 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6月
詩藪 胡應麟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管天筆記 王奭爽撰 台北:廣文書局,1986年
趙忠毅公文集 趙南星撰 明崇禎11年(1638)吳橋范景文刊本
菊坡叢話 單宇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幔亭集  徐熥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翠屏集 張以寧撰 《四庫全書珍本》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翠娛閣評選鍾伯敬先生合集 鍾惺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說學齋稿 危素撰 《四庫全書珍本》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榖山筆塵 于慎行撰 台北:學海出版社,1969年2月
震澤長語 王鏊撰  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震澤集 王鏊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談藝錄 徐禎卿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憑几集續編 顧璘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燎松吟 周履靖撰 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錦帆集 袁宏道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運甓漫稿 李昌祺撰 《四庫全書珍本》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衡廬精舍藏稿 胡直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檀園集 李流芳撰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5年5月
麓堂詩話 李東陽撰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本 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6月
遵巖集 王慎中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覺非齋文集 金寔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藏書 李贄撰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4年8月
騷壇秘語 周履靖撰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6月
藝苑卮言 王士貞撰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本 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6月
藝圃擷餘 王世懋撰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6月
續玉笥詩談 朱孟震撰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6月
續焚書 李贄撰 《續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讀書後 王世貞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二、 現代學者專書

中國詩話史 蔡鎮楚撰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
中國文學講話──明代文學 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主編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1987年5月
比較詩學 葉維廉撰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2月
文學論 韋勒克、華倫著,王夢鷗譯 台北:志文出版社,2001年11月
吾心自有光明月──王陽明詩探究,林麗娟撰 高雄:復文書局, 1998年3月
抒情的境界 蔡英俊撰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
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 呂正惠撰 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9月
宋詩話全篇 吳文治主編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明代文學批評研究 簡錦松撰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2月
明詩話全編 吳文治主編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唐詩的傳承──明代復古詩論研究 陳國球撰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9月
迦陵論詩叢稿 葉迦瑩撰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0年6月
談藝錄 錢鍾書撰 台北:書林有限公司,1988年10月

三、 論文期刊之屬
1期刊

王維詩中的繪畫美 金學智撰 《文學遺產》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4年 第四期 頁65-69
明代詩學論“清” 陳文新撰 《三峽大學學報》 武漢:武漢大學中文系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年3期 頁10-14
略論比興的審美特徵 薛勝男、張軍才撰 《長沙大學學報》 湖南:株洲冶金技術學院 2002年9月 第16卷第3期 頁26-27
從明人對杜甫的評價看明代詩學的風尚 劉明今撰 《文學遺產》 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7年 第六期 頁105-110
論王孟在明代詩學中的沉浮 陳文新撰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年12月 頁315-326
論明七子的文化人格 孫學堂撰 《蘭州大學學報》 蘭州:蘭州大學學報編輯部 社會科學版 2003年1月 第31卷第1期  頁16-21
論徐渭的狂狷人格 宋克夫撰 《湖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湖北:湖北大學 2003年3月 第30卷第2期,頁52-57。

2、學位論文
升庵詩話研究 劉桂彰撰 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82碩士論文 1993年6月
王世貞詩文論研究 朴均雨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89年6月
王維詩中的終極關懷類型 陳昭伶撰 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3年6月
王維詩中禪意境之研究 王詠雪撰 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7年6月
王維禪詩研究 杜昭瑩撰 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2年5月
王維禪詩創作技巧與藝術風格之研究 彭政德撰 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0年6月
李何詩論研究 簡錦松撰 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80年6月
李卓吾及其文學理論 金惠經撰 台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7年5月
明七子派詩文及其論評之研究 龔顯宗撰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1980年4月
明代茶陵派詩論研究 連文萍撰 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88年6月
明代復古詩論重探 李欣潔撰 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0年5月
明代復古詩論緣情比興說 楊英姿撰 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6年 6月
明代詩學精神與神韻傳統 黃如焄撰 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2000年6月
明代復古派與公安派詩史觀之比較 陳成文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 碩士論文 1992年6月
明代詩情觀研究──論「七子」與「公安」詩論之異同 黃雅娟撰 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77年6月
明清性靈詩說研究 王頌梅撰 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1990年5月
明清格調詩說研究 元鍾禮撰 台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78年6月
明清格調詩說研究 吳瑞泉撰 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1977年6月
胡應麟詩藪之研究 鄭亞薇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75年6月
胡應麟的詩史觀與詩論研究 金鍾吾撰 台北: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4年6月
袁中道研究 邱美珍撰 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1年6月
高棅詩學研究 蔡瑜撰 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84年5月
徐禎卿之詩論研究 陳錦盛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0年6月
晚明陸時雍詩學研究 黃如焄撰 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3年6月
許學夷《詩源辯體》研究 謝明陽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84碩士論文 1995年1月
詩佛王維之研究 林桂香撰 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6月
論真──以明代詩論為考察中心 邵曼珣撰 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1年5月
熟讀涵泳以合神境──論《藝苑卮言》的復古主張 卓福安撰 台北:淡江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98年6月
謝茂秦之生平及其文學觀 龔顯宗撰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1972年4月
鍾惺及其文學批評研究 張瑞華撰 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82年6月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7.89.85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7.89.85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