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2107-13190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2107-131902
論文名稱
Title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研究:刑事司法互助的觀點
Mutual Management against the Crime:A Perspective on Criminal and Judicial cooperation across the strait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5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2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7-12
關鍵字
Keywords
兩岸關係、跨境犯罪、共同打擊犯罪、刑事司法互助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4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係以刑事司法互助觀點,探究海峽兩岸應如何推動共同打擊犯罪工作。兩岸因國、共內戰,自1949年分治迄今已近60年,隨著中共1978年推動改革開放政策及臺灣1987年解嚴,陸續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民眾因探親、經商及海上漁事、偷渡,所衍生之糾紛與衝突漸趨頻繁,而且隨著交流的日益綿密,跨境犯罪亦不斷攀升,且由初期之個人、團夥犯罪,逐漸演化為集團、幫派、組織等智慧型犯罪。為有效遏制不法之徒互相勾結串聯,游走兩岸四地犯罪,以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彼此間刑事司法互助協定之簽訂,以發揮共同打擊犯罪效能,已成為當前刻不容緩之要務。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撰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並將研究架構及研究方法詳為敘明。第二章為研究之理論架構分析,將撰述本論文有關之理論,如「犯罪概念及因素」、「社會變遷理論」、「社會控制理論」、「刑事司法互助理論」、「全球化與共同打擊犯罪理論」等詳為論述,以彰顯刑事司法互助與共同打擊犯罪工作之重要性。第三章為兩岸跨境犯罪類型之分析,深入探究目前已兩岸化之重大犯罪類型,並詳為分析及提出如何有效防制之建議。
第四章由國際層面的觀點,探討國際社會的共同打擊犯罪與刑事司法互助機制。第五章係由兩岸層面的觀點,論述兩岸彼此應如何建立互信,再循序漸進,以建立兩岸刑事司法互助機制,並說明兩岸刑事司法互助及共同打擊犯罪之重要性及研究之發現。第六章為結論,提出在目前兩岸政治僵局無法化解之情況下,除以「金門協議」為基礎外,並建議先以個案合作(例如政府處理「拉法葉艦案」為例)方式,務實而有效的處理涉兩岸刑事司法問題,本著「相互尊重、務實協商、實事求是、求同存異」的精神,以積極的態度,進行充分的溝通與協商,經由雙方良性互動,累積經驗、建立互信,以達成雙邊刑事司法互助協議。
Abstract
It has been nearly 60 years since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became two equal entities under divided rule and not subordinate to each other as the aftermath of the Civil War between KMT and Communists. As the Chinese Mainland promoted the policy of renovation and opening in 1978, and the ROC announced the termination of the Period of National Mobilization for Suppression of the Communist Rebellion in 1987, increased contacts and visits by people to each other's shores and the rapid expansion of cross-strait trade and investment have made civilian exchange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ese exchanges, on the other hand, have led to a number of identified issues, such as the safety of Taiwan residents in the mainland area; the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s by Taiwan businessmen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related customs and tariffs issues; the handling of fishery disputes; the repatriation of illegal entrants and joint efforts to combat crime; as well as mutual assistance concerning judicial matters. Of all these issues, joint efforts to combat crime and mutual assistance concerning judicial matters cannot be left unresolved in a minute in order for the Chinese Mailand and the ROC to supress the crime offense resulted from collusion with gangsters in two sides, Hong kong and Macau, and then to safeguard the residents’ life and prope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assistance in criminal matters, the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issue of the joint efforts from the two sides to fight crime. In the thesis, five chapers are laid out. Chapter One begins with Introduction, delineating research motivation, purposes, design and methods. Chapter Two reviews the major formulation of theories about “Concept of and Reasons about Crime”, “Social Change”, “Social Control”, “Legal Assistance in Crimial Matters”, and “Globalization and Joint Effort to Combat Crime.” Chapter Three focuses on the analyses of types of crime committed on both sides of Strait to probe into the major categorizations of felony for the collaborated offenses in Taiwan and Mainland. Suggestions on preventing crime effectively are also posited in this chapter.
Chapter Four, taking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explores the mechanisms of joint effort on cracking down crime and legal assistance in criminal matters. Chapter Five has its ground on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s, explicating how the both sides of Strait build up the mechansim of mutual assistance concerning criminal and judicial matters, with the foreground of trust and credit. Chapter Six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for the ROC. While the two sides shelving for the time being ideological conflicts, the government is urged to stand her ground on the Kinmen Joint Agreement and to take the example of The Taiwan frigate deal to adopt effective and pragmatic moves against criminal and judicial matters involving people from both sides through the mutual assistance on individual criminal cases. Through good interaction and trustworthy relation, the ROC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are able to achieve the common goal of joint combat of crime and mutual assistance on judicial branches of the two sides. Only by doing so can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of the two sides be protected, win-win relations achieved, and the security of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actually be secured.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理論架構分析…………………………………… 7
第一節 前言………………………………………………… 7
第二節 犯罪概念及因素…………………………………… 7
第三節 社會變遷理論……………………………………… 9
第四節 社會控制理論………………………………………12
第五節 刑事司法互助理論…………………………………16
第六節 全球化與共同打擊犯罪理論………………………19
第七節 小結…………………………………………………23

第三章 兩岸跨境犯罪類型之分析………………………25
第一節 前言…………………………………………………25
第二節 團夥、幫派與組織犯罪……………………………25
第三節 新興詐欺犯罪………………………………………38
第四節 毒品犯罪……………………………………………50
第五節 偷渡與非法工作犯罪………………………………72
第六節 洗錢犯罪……………………………………………85
第七節 網路犯罪……………………………………………106
第八節 小結…………………………………………………121

第四章 打擊犯罪與防範機制:國際層面的觀點………125
第一節 前言…………………………………………………125
第二節 國際社會的共同打擊犯罪…………………………125
第三節 國際間刑事司法互助機制…………………………137
第四節 小結…………………………………………………155

第五章 打擊犯罪與防範機制:兩岸層面的觀點………157
第一節 前言…………………………………………………157
第二節 兩岸共同打擊犯罪…………………………………157
第三節 兩岸刑事司法互助…………………………………168
第四節 兩岸互信機制之建立………………………………179
第五節 兩岸刑事司法互助機制之建立……………………189
第六節 小結…………………………………………………200

第六章 結 論……………………………………………203









表次:
表一、臺灣地區人民前往大陸地區人次統計表…………… 4
表二、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人次統計表…………… 4
表三、台灣地區近10年來詐欺案件發生數一覽表…41
表四、法務部調查局2006年偵破毒品數量統計表……… 52
表五、臺閩地區檢肅毒品統計表……………………………55
表六、來臺大陸配偶人數分析統計表………………………75
表七、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收容、遣返人數統計表……80
表八、海基會協處台商人身安全案件統計表…………… 178
參考書目………………………………………………………… 211

參考資料:
附件:
一、金門協議……………………………………………… 225
二、外國法院委託事件協助法…………………………… 227
三、司法協助事件之處理程序…………………………… 229
四、引渡法………………………………………………… 230
五、德國內部刑事司法暨公務互助法…………………… 23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參考書目
1.王志遠,犯罪成立理論原理。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6月。
2.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3.車煒堅,社會轉型與少年犯罪。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7年8月。
4.但 佛,偷渡犯罪比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
5.李 偉,犯罪學的基本範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6.李建新,轉型期中國人口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7.宋浩波,犯罪社會學。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2 月。
8.吳嘉生,國際法與國內法關係之研析。台北:五南書局,1998年8月。
9.吳忠民、謝志強合著,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年7月。
10.林德昌,廣東省與四川省的國有企業改革:國家與社會關係的新詮釋。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8月。
11.林山田,刑法各罪論。台北:台大法學院,1996年10月。
12.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12月。
13.高 峰,社會發展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9月。
14.孫立平,轉型與斷裂-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
15.孫時進,社會心理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
16.章 澤,犯罪學經典。台北:大龍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17.康樹華,犯罪學:歷史、現狀、未來。台北:五洲出版社,1999年6月。
18.康樹華、張小虎合著,犯罪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8 月。
19.陳鴻瑜,信心建立措施的理論與實際。臺北:臺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2001年2月。
20.陳桂棣、春桃合著,中國農民調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21.張五岳、林文程等合著,兩岸關係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2002年。
22.張 旭,犯罪學要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7 月。
23.張遠煌,犯罪學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2月。
24.費宗禕、唐承元主編,徐宏、段澤龍、孫昂、李林梅、劉曉明等,中國司法協助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10月。
25.楊開煌,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4月。
26.劉 杰,典型包庇犯罪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
27.蔡文輝,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
28.鄭杭生,社會學概念新修。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29.謝高橋,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
30.謝望原,台、港、澳刑法與大陸刑法比較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二、期刊、論文
1.王秀梅、高銘暄,當代國際刑法的發展與基本原則。載人民檢察月刊,2005年10月。
2.王元仲,漫談網路駭客。社教資料雜誌第256期,2003年6月30日。
3.任海傳,從兩岸共同打擊毒品犯罪、檢視信心建立措施的可行性。展望與探索(法務部調查局)第1卷第12期,2003年12月。
4.任海傳,從共同打擊犯罪探討兩岸和平架構之建立。展望與探索月刊 (法務部調查局)第2卷第7期,2004年7月。
5.朱蓓蕾,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議題與建議。國政論壇,2005年3月。
6.李景鵬,改革開放與中國社會结構的變化。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論叢第3輯,2003年7月。
7.李禮仲,網際網路與犯罪組織。國政研究報,2004年3月30日。
8.吳景芳,國際刑事司法互助基本原則之探討。台北:台大法學論叢第23卷第2期。
9.林宜隆、李建廣,網路犯罪預防整合安全體系之探討。第9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1998年6月。
10.邵 健,中共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介。展望與探索月刊(法務部調查局)第1卷第4期,2003年4月。
11.岳瑞麒,兩岸安全法制化與信心建立措施之初探。展望與探索(法務部調查局)第2卷第12期,2003年12月。
12.洪漢周,新興詐欺犯罪趨勢與對策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4卷第1期,2003年7月。
13.柯葛壯,論兩岸刑事司法合作。上海:法律科學第4期,1995年4月。
14.柯慶忠,國際刑事警察組織概要。刑事雙月刊第五期,刑事警察局,2005年3-4月。
15.姚高橋、楊鈞池,兩岸三通對治安的衝擊與影響。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9期,2001年11月。
16.高政昇,兩岸防制組織犯罪規範面之比較研究。桃園:2003年海峽兩岸警政與犯罪防制學術研討會,2003年9月。
17.郝宏奎,評犯罪預防的理論、政策與實踐。北大法律資訊網,2006年10月。
18.郭 翔,中國當代犯罪與控制戰略研究。應邀赴美國北長羅萊納州大學夏洛特分校刑事司法系和社會學系、費城聖約堡夫大學文理學院講學資料,1997年9-10月。
19.郭崇武,中共公安部組織與職掌概述。展望與探索(法務部調查局)第1卷第6期,2003年6月,頁88-93。
20.許惠祐,兩岸交流法制之建立。台北:司法院載於中國大陸法制研
究第六輯,1996年6月。
21.許春金、鄭善印、周文勇、廖有祿、孟維德、許福生、蔡田木,台灣地區組織犯罪影響政、經體系運作之實證調查研究-如何解決黑金政治。1997年2月。
22.許福生,當前台灣地區組織犯罪問題之整合型實證研究──從法制面向分析。1999年5月。
23.許福生,台灣地區組織犯罪問題與防制策略之探討。國政論壇
2005年8月。
24.黃奎博,當前信心建立措施與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論文收錄於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錯失之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我國國防安全危機預判及信心建立錯失之研究學術研討會籌備會,2002年11月18-19日。
25.黃秋龍,兩岸洗錢犯罪趨勢與新興議題。展望與探索(法務部調查局)第1卷第10期,2003年10月。
26.黃秋龍,非傳統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展望與探索月刊(法務部調查局)第2卷第4期,2004年4月。
27.陳燕昌,犯罪人引渡之法理。台北:刑事法雜誌第25卷,1983年3 月。
28.陳德奎,政治體制的糾葛與整合理念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文叢書系列第89冊分裂國家的互動關係,1989年6月。
29.張哲銘、李鐵生,信心建立措施概念的回顧與展望。2001年1月。
30.張燕玲,金融業反洗錢問題研究。新華文摘(總第291期),2003年3月。
31.森下忠,國際刑事司法共助之研究。台北:國際刑法研究第2卷,1981年9月。
32.森下忠,最近國際刑事司法共助各種問題。吳景芳譯 台北:刑事法雜誌第29卷第1期。
33.葉彥宗,兩岸合作打擊犯罪創雙贏。國政評論(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6年1月22日。
34.蔡墩銘主持,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專題研究報告..涉及兩岸刑事案錯處理方式研究。I993年1O月。
35.蔡蒼柏,新興詐欺犯罪分析研究。刑事警察局,2005年2月。
36.蔡秋如,從「全球化」思維探討有利兩岸發展的新認知。展望與探索月刊(法務部調查局)第3卷第3期,2005年3月。
37.鄭幼民,海峽兩岸毒品犯罪現況分析。展望與探索月刊(法務部調查局)第2卷第6期,2004年6月。
38.慶啟人,推動兩岸刑事司法互助之可行性。展望與探索月刊,第4卷第10期,2006年10月。
39.謝明瑞,洗錢防制法修正的省思。國政論壇,2002年5月16日。
40.謝立功、董顯惠,防制兩岸偷渡犯罪之探討。第145期女性電子報—焦點話題,節錄自2003年9月5日「跨國人口販賣問題與政策研討會」論文集。
41.蘇俊雄,國內地區間刑法適用之問題-分裂國家之刑法適用理論。台北:刑事法雜誌,第39卷第5期,1995年10月。

三、學位論文
1.丁水復,新興詐欺犯罪問題防治法制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2.林崑員,大陸女子來臺假結婚真賣淫:因素形成與防制作為。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6年6月。
3.高坤輝,大陸女子來臺假結婚真賣淫法制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5年6月。
4.陳明富,由國際刑事司法互助之理論檢視兩岸刑事司法互助之實踐。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0年6月。
5.鄧龍珍,海峽兩岸跨境經濟犯罪問題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6年6月。
6.鍾德勳,兩岸刑事司法互助與共同打擊犯罪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2003年6月。
7.顏明宗,兩岸加入WTO後高雄地方發展策略-兩岸經貿交流衍生犯罪問題之防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2003年6月。

四、報紙
1.王 芳,國際打擊洗錢中國急於入會堵黑錢流出。大紀元時報,2005年2月18日。
2.王乙徹、邱俊福、鄭淑婷 貨櫃走私毒品查獲130塊海洛因磚。自由時報,2006年2月3日。
3.王姵雯、秦蕙媛、,查721陸客偽造身分入台。蘋果日報,2007年3 月23日。
4.尤美心,深圳破色情網站會員多台灣網友。TVBS,2007年6月4日。
5.亓樂義,不上課就上網 大學像集體網吧。中時電子報,2007年6月5日。
6.汪莉絹,胡錦濤:承認一中 恢復對話。聯合報,2007年3月23日。
7.吳俊陵,重案身背10多件吳斯文自大陸押返。中時電子報,2006年10月24日。
8.吳俊陵,網拍詐騙集團海削600名牌迷。中時電子報,2007年3月27日。
9.李侃如:若迫於形勢,中國會對臺動武。中國時報,2004年6月5日。
10.林憲源,引進百陸女賣淫層層剝削榨乾血肉錢。中廣新聞網,2007年3月26日。
11.林芥佑,美公布年度人口販運報告:台灣情況改善。中央通訊社,2007年6月13日。
12.倪國炎,小三通廈門截獲三萬多粒一粒眠毒品。中央通訊社,2007年2月5日。
13.徐京躍、張澤遠,加強國際合作打擊毒品犯罪。北京新華社,2006年11月22日。
14.高思博 用法治創造兩岸社會的良性互動。新華澳報,2007年2月28日。
15.唐柏橋,簡析聯合國兩個最新公約。大紀元時報,2003年10月22日。
16.孫承武,兩岸合作打擊詐騙犯罪金門協議遣返11嫌。中央通訊社
http://tw.epochtimes.com/ ,2006年8 月8日。
17.郭良傑,跨海電話詐財 數千北京人被宰。中時電子報,2006年11月10日。
18.陳亦偉,國際合作打擊洗錢台灣與巴拉圭簽合作協議。中央通訊社,2005年6月30日。
19.陳亦偉,調查局首度與大陸合作遣返15名詐欺犯。中央通訊社,2007年1月27日。
20.陳秋雲,海鹽充K他命網賣同志遇警察。聯合報,2006年12月13日。
21.陳凱勛,高職生創網路幫派200少年入夥。中時電子報,2007年6月6 日。
22.黃少華、劉舒淩,偷渡赴臺賣淫大陸女子多為人蛇誘拐的未成年人。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2005年1月5日。
23.黃 豁,兩岸警務合作應尋求第三方渠道。新華社,西南政法大學宣傳部新聞中心所有,2005年11月28日。
24.黃必成,調查局偵破走私槍毒案。中華日報,2006年4月7日。
25.黃敦硯,派駐外國刑事警察聯絡官建構打擊犯罪情報網。大紀元時報, 2006年12月12日。
26.黃偉哲,兩岸應建立非官方共同打擊犯罪平台。中央廣播電台,2007年1月10日。
27.黃旭昇,調查局破獲歷年最大宗貨櫃夾藏走私毒品案。中央通訊社, 2007年2月6日。
28.曾利明,法治嚴打黑社會。北京中國新聞網,2002年10月15日。
29.曾雨薇,追緝25年德綁匪在台灣大牢運毒被捕台德首例司法互助案。台視新聞,2006年7月3日。
30.張協昇,陳啟禮前秘書組超貸集團。自由電子報, 2006年9月23日。
31.張宏業,王又曾錢進大陸管道曝光,聯合新聞網。2007年1月31日。
32.曹宇帆,前雲林縣長廖泉裕搭醫療包機返台歸案。中央通訊社,2007年2月19日。
33.越 非,22公斤大麻磚小三通闖關。中華日報,2007年2月1日。
34.程啟峰,偵破假冒檢察官兩岸家族詐騙集團。中央通訊社,2006年9月1日。
35.賴仁中,調查局積極爭取參與FATF。自由電子新聞網,2002年5 月8日。
36.劉伯姬,詐欺錢好賺守法是笨蛋。新新聞周刊第866期,2003年10月16日。
37.劉坤原,台灣人口走私未改善被美續列特別觀察名單。聯合報,2007年1月20日。
38.劉詩平,鐵鷹行動打擊犯罪團夥。北京新華網 http://news.tom.com.tw/,2007年1月20日。
39.譙法研、郜徵,村官家族犯罪團夥稱霸7人領刑。新華社,2007年3月1日。
40.大陸黑社會犯罪嚴重。大紀元時報,2001年2月6日。
41.父親靠權兒子靠黑 黑社會團夥横行十多年。大纪元時報http://www.dajiyuan.com.tw/,2006年4月20日。
42.中國黑惡勢力向政治領域渗滲透。大纪元時報,2006年5月27日。
43.反洗錢評估結束中國擬2007年加入FATF。中央通訊社(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2006年12月1日。
44.死刑毒犯聆判後立即押解刑場執行。聯合報A13版,2006年6月28日。
45.利用原住民當人頭 詐騙兩億元。華視,2007年2月4日。
46.兩岸警界需要進一步合作。中央通訊社,2006年8月7日。
47.從廖泉裕返台談兩岸應建立打擊犯罪機制。聯合報 http://udn.com.tw/ ,2007年2月24日。
48.電玩大亨之子綁架案主嫌落網對質。大紀元時報,2005年5月16日。

五、網站
1.卜繁裕,網路開店第三波:跨國當老闆。天下雜誌http://www.techvantage.com.tw/ ,2007年6月1日。
2.李 哲,國際法律框架研究。轉載自http://www.corplawinfo.com.tw / ,2000年8月22日。
3.佟海晴,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簡介。檢察日報正義網,http://www.jcrb.com.tw /,2006年10月9日。
4.林宜隆,網路使用的犯罪問題與防範對策。http://tanet98.ndhu.edu.tw/ ,2007年6月12日。
5.孟 娜、馬占成,大陸將與亞歐共同構築打擊跨國犯罪執法網路。新華網http://www.sina.com.tw / ,2005年12月10日。
6.徐春江,社會控制與犯罪。 http://www.chinasociology.com.tw /,2005年3月7日。
7.莊志偉,杜絕網路犯罪北京成立「網路保全隊」。TVB新聞網 http://www.tvbs.com.tw/ ,2005年6月29日。
8.張雲飛,調查顯示金三角罌粟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北京新浪網,http://www.news.sina.com.tw/,2006年10月13日。
9.張旭東、劉曉莉中國對洗錢開戰。北京新華網http://www.qianlong.com.tw / , 2006年10月31日。
10.張五岳、楊家駿、謝立功,當前兩岸合作打擊犯罪的挑戰、現況與前瞻。中廣新聞網http://www.mac.gov.tw/,2007年1月20日。
11.張五岳、楊家駿 ,兩岸話題。中廣新聞網http://www.mac.gov.tw/, 2007年2月18日。
12.黃 芳 ,引渡的優先自由裁量。法律教育網http://www.chinalawedu.com.tw / ,2007年3月13日。
13.楊維漢、劉曉莉 國際反貪局聯合會第一次年會在北京召開。北京新華網http://www.sina.com.tw /, 2006年10月23日。
14.賴士葆,網路金融詐騙猖獗,政府束手無策!http:// www.ly.gov.tw/,2007年4月27日。
15.蔡哲民,淺談網路倫理。 http://life.fhl.net/ ,1999年2月9日。
16.1998年國際毒品管制策略報告。美國在台協會正式資料 網址:
http://www.ait.org.tw/ ,1999年3月10日。
17.大陸冰毒氾濫程度嚴重。http://www.guancha.org.tw/ ,2007年1 月31日。
18.中國反洗錢法出鞘 向洗錢開戰。中國證券網http://www.hexun.com.tw /,2006年04月26日。
19.中華民國紅十字會金門協議與遣返作業。http://www.redcross.org.tw/,2006年10月。
20.中國洗錢活動危害金融安全從嚴打擊。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tw / ,2006年12月1日。
21.中共吸收臺資對我國政治經濟之影響。 http://home.kimo.com.tw/。
22.反洗錢法出鞘 中國對洗錢開戰。中國證券網http://www.hexun.com.tw /, 2006年04月26日。
23.台灣呼籲兩岸共同打擊偷渡。BBC中文網,http://news8.thdo.bbc.com.tw /,2003年8月27日。
24.台灣通緝犯都會緝捕遣。中共公安部 http://www.news.pchome.com.tw/ ,2007年1月23日。
25.台灣呼籲兩岸共同打擊偷渡。BBC中文網靖蛇專案新聞資料,內政部警政署網站, http://www.npa.gov.tw/ 2007年3月31日。
26.我國與國際間刑事司法互助資料。來源:司法院轉 載自http://www.judicial.gov.tw/ ;刑事警察局 http://www.cib.gov.tw/ ,2007年3月31日。
27.社會變遷與轉型。中國網絡法律站點資料 http://www.chinareference.com.tw /,2005年9月15日。
28.依金門協議遣返11名通緝犯。刑事警察局 http://www.cib.gov.tw/ 2007年3月31日。
29.洗錢方式與目的。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中心 http://www.moj.gov.tw/ , 2007年4月25日。
30.亞太防制洗錢組織派員蒞臨評鑑。法務部調查局洗錢防制中心
http://www.moj.gov.tw/,2007年1月31日。
31.高雄關稅局查緝毒品走私績效優異。財政部高雄關稅局http://www.mof.gov.tw/ ,2007年4月2日。
32.與國際簽約嚴打犯罪。中共外交部http://www.epochtimes.com.tw / ,2007年3月20日。
33.國際刑事司法協助的主要形式與新發展。檢察日報,中國網路法律站點 http://www.China Weblaw.com.tw / ,2005年10月4日。
34.電腦及網路犯罪分析。http://www.internet-recordor.com.tw/ ,2007年4月21日。
35.調查局同步偵辦非法兩岸地下通匯案。法務部調查局新聞稿 http://www.mjib.gov.tw/ , 2007年4月18日。

六、西文書籍
1.Editors Charles Platto and William G Hoton (Enforcememt of Foreign Judgments Worldwide)Internation Bar Association Second edition 1993。
2.Lauer,Robert H.,Perspectives on Social Chang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77。
3.Steven Vago, Social Chnge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989。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4.187.103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4.187.103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