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3105-10182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3105-101823
論文名稱
Title
我國票券金融公司信用風險之實證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6-2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7-13
關鍵字
Keywords
債權損失率、信用風險、違約機率、風險溢酬、票券公司、違約暴險額
CS, EAD, PD, CP, LGD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8 次,被下載 1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5 times.
中文摘要
近五年票券金融公司保證發行商業本票餘額佔全體金融機構短期放款比例平均達40.2%,顯示發行商業本票已成為企業在貨幣市場重要之籌資管道,故票券公司因保證所面臨之信用風險議題,其重要性不亞於銀行。
本文主要探討票券金融公司因保證發行商業本票所衍生之違約機率、債權損失率、違約暴險額及風險溢酬等信用風險相關議題,引用郭照榮教授於2003年提交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專題研究計畫報告「如何量計銀行放款違約機率:一個市場基礎模式的實證研究」中評估銀行放款之信用風險與違約機率模型,在基本假設與精神不變之下,將原銀行承作中長期貸款之模型,修改調整為票券金融公司保證授信之模型,目的在尋求一套適用於短期資金市場之信用風險衡量模型,以提供國內14 家票券金融公司建立適合於本身風險模型,進而分析授信風險,以有效控制其信用風險暴露之參考。
本文以89 至93 年單一票券金融公司保證發行商業本票與國庫券附買回之樣本資料,並以一年之授信期間為計算單位,分別推導出違約機率、債權損失率、違約暴險額及風險溢酬,並與實際資料相較,在統計方法評估下具有一定之準確度,且在不同回復率之假設下,則發現其與違約機率成正比,與風險溢酬成反比,且有回復率愈高變化愈大之趨勢。在違約機率之交叉比較分析方面,則以93 年
最低、89 年最高,電子業最低、營建業最高,北部地區最低、中部地區最高。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方法摘要............................6
第三節 研究架構................................7
第二章 信用風險模型之發展及新巴塞爾資本協定....8
第一節 文獻回顧—信用風險模型之發展............8
第二節 新信用風險模型概述.....................19
第三節 巴塞爾新協定有關信用風險之討論.........24
第三章 個案背景與現況概述.....................32
第一節 我國貨幣市場演進.......................32
第二節 我國票券市場現況.......................35
第三節 我國票券金融公司營運分析...............38
第四章 模型建立與風險評估.....................46
第一節 模型介紹與推導.........................46
第二節 資料來源與樣本處理.....................54
第三節 個案試算...............................58
第五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64
第一節 預期違約機率與債權損失率...............64
第二節 風險溢酬與違約暴險額...................69
第三節 年度別、行業別及地區別之比較分析.......75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83
第一節 結論...................................83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86
參考文獻......................................8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1.中央銀行網站 (www.cbc.gov.tw)。
2.中華民國票券金融商業同業公會網站 (www.tbfa.org.tw)
3.石齊平•郭照榮 (1987),「當代計量經濟」,三民書局。
4.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 (www.boma.gov.tw)。
5.沈中華、郭照榮(2001),「金融機構管理」,華泰公司。
6.沈大白•楊佳寧 (2001),「國內銀行市場風險(上)—利率風險值探討」,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29期。
7.林佳蓉 (2001),「信用風險模型之發展與衡量-以中長期資金運用制度為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8.林建州 (2001),「銀行授信客戶違約機率之衡量」,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9.邱志榮(1991),「公司營運危機之預測─財務比率與現金流量比率之比較」,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0.高櫻芬、黃健輝、湯偉廷(2003),「預測匯率危機的表現:Probit 模型、Logit模型與馬可夫轉換模型之實證比較」,國立暨南大學。
11.徐如慧 (2002),「新版巴賽爾資本協定總論(上)(下)」,證交資料文章482、483期。
12.陳柏宏 (2004),「我國票券金融公司保證承銷違約機率之實證研究」,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3.郭照榮 (2003),「如何量計銀銀行放款違約機率:一個市場基礎模式的實證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14.郭照榮 (2001),「中長期資金運用之總體效益評估與建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15.黃小玉(1988),「銀行放款信用評估模式之研究─最佳模式之選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6.黃美月(1997),「上市公司營運危機預測模型建立之研究」,管理會計雜誌,第41 期,1997 年7 月。
17.國家圖書館網站(www.ncl.edu.tw)
18.國際票券金融公司 (2001),「台灣貨幣市場新論—觀念•實務•展望」,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
19.彭俊豪(1999),「以類神經網路建構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模型之比較研究」,朝陽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0.敬永康 (2002),「信用風險之模型效果檢驗—以台灣金融業為例」,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第35期。
21.楊蓁海 (2005),「新版巴賽爾資本協定與銀行信用風險測度模型的發展--兼論對我國銀行體系與央行政策的影響」,中央銀行季刊,第二十七卷第一期。
22.趙令斌 (2000),「以選擇權模式衡量信用風險」,東吳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3.劉志華 (1998),「信用風險衡量與管理」,台大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4.蕭珍隆 (2003),「銀行授信信用風險溢酬之衡量」,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25.儲蓉 (1999),「對發展信用評等應有的態度與做法」,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87第五卷第一期,1999 年6 月。
二、英文部分
1. Altman, Edward I. & G.G. Halderman, & P. Narayanan(1977), "ZETA Analysis: A new model to identify, the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1, No.l, pp.29-54.
2. Black, Fischer, and Myron Scholes.(1973),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81, No.3,pp.637-653.
3. Bowen, J.E., 1994, “A Neural Network Project Boadmap”, Neuro Vest Journal, September/October, Vol. 2, Number 5.
4. Duen-Li Kao(2000), "Estimating and Pricing Credit Risk: An Overview,"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Vol.56, pp.50-66.
5. Duffee, Gregory R.(1996), "On Measuring Credit Risks of Derivative Instrument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0, No.5, pp.805-833.
6. Gilbert, K.Menon and K.B.Schwartz. (1990),Predicting bankruptcy firms in financial distress,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7(1),pp.161-171。
7. Hite, G., and Arthur Warga(1997), "The Effect of Bond-Rating Changes on Bond Price Performanc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Vol.53, pp35-51.
8.Hornik, k., 1989, “ Multilayer Feedforward Networks are Universal Approximators”, Neural Networks, Vol. 2, pp. 359-366.
9. Jackson, P. & Perraudin, W.(2000), "Regulatory implications of credit risk modelling,"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4, pp.1-14
10Kuan, C.M. and White, H., 1994,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 Econometric Perspective”, Econometric Reviews, Vol.13, pp. 1-91.
11. Lando, David. (1998), "On Cox Processes and Credit Risky Securities," Review of Derivatives Research, Vol.2, pp.99-120.
12. Lopez, J.A., Saidenberg, M.R.(2000), "Evaluating credit risk model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4 , pp.151-165.
13. Lotz, C., Schlogl, L. (2000), "Default risk in a market model,"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4, pp.301-327.
14. Platt,H.D. and Marjorie B.Platt, (1990),Development of a class of stable predictive variables : The case of bankruptcy predic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7(1),pp.31-51。
15. Platt, H.D. and Marjorie B.Blatt, (1991) , A note on the use of industry-relative rations in bankruptcy predic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5, pp.1183-119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28.78.4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28.78.4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