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713106-22162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713106-221629
論文名稱
Title
杜甫七絕平仄格式在詩學史上的意義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6-1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7-13
關鍵字
Keywords
杜甫、七絕、平仄、絕句、詩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16 次,被下載 1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1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2 times.
中文摘要
摘 要

杜甫七絕有「不合平仄」的特色,歷來詩評對此一格式偶有提及、詩人在「尊杜」的前提下,創作「不合平仄」的詩作,亦為數不少。
本文以「讀者接受理論」的觀點,沿流溯源,所考察詩人、詩作,包含杜甫七絕的「共時」與「歷時」研究,總共選取51位詩人、6983首七絕,將詩作平仄逐一考察,作數量的統計及分析,以詩的內部形式、格律的研究為主,並將作家自己的詩學理論與詩評家的批評意見列出作為參考。
本文首先考察七絕這一詩體,發展至杜甫時的格律變化,以比對岀杜甫七絕中「不合平仄」的特殊性,並顯示出與當代詩人朝「律化」進程發展,是大異其趣的。杜甫之後,白居易以迄錢謙益逐一再核其詩律平仄,尋岀「不合平仄」的詩作,將之與杜詩比對, 其中黃庭堅、李夢陽、何景明三人,出現「不合平仄」的數量與比例最多,其題材內容除「遣興之格」有完全學習杜甫之迹外,詩人們也以「不合平仄」的詩律,表現了不同題材內容,在詩評家對詩人的評論中,也藉此加強了他們與杜甫的聯系。另外「不合平仄」在數量、比例比較低的詩人,因為受時代風氣、創作風尚的影響,他們少數的「組詩」的確有模仿杜甫的形跡,本文考察中,以明代前七子為甚。至於不喜創作「不合平仄」者,如:白居易、元稹、李商隱、皮日休、陸龜蒙、王禹稱、王安石,他們在他體或有「學杜」表現,或僅風格相似,部分詩人由詩評家將之與杜甫牽合至接受鍵,豐富了杜詩接受史。杜甫「不合平仄」的格式,成了此一詩歌格式的源頭。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文獻探討………………………………………………....5
第二節 研究方法…………………………………………………..6

第二章 杜甫七絕與同時代詩作的比較…………………….....11
第一節 前言……………………………………………………….11
第二節 杜甫七言絕句在平仄運用上的特色…………………….12
第三節 杜甫之前唐代詩人的七絕創作………………………….17
第四節 杜甫與同代詩人的七絕創作…………………………….23
第五節 結語……………………………………………………...34

第三章 唐宋七絕的表現與杜甫七絕的比較……………….....36
第一節 前言……………………………………………………….36
第二節 唐代詩人的七絕創作…………………………………...37
(一) 白居易………………………………………...........38
(二) 元稹…………………………………………...........39
(三) 李商隱………………………………………...........40
(四) 皮日休與陸龜蒙……………………………...........41
第三節 宋代詩人的七絕創作….…………………………………44
(一) 王禹偁………………………………………...........45
(二) 王安石………………………………………...........47
(三) 蘇軾…………………………………………...........49
(四) 黃庭堅………………………………………...........52
(五) 陳師道………………………………………...........63
(六) 陳與義………………………………………...........66
第四節 結語……………………………………………………….68

第四章 明代七絕的表現與杜甫七絕的比較 ……………....69
第一節 前言……………………………………………………..69
第二節 李東陽、楊一清、前七子的七絕創作………………..70
(一) 李東陽………………………………………..........71
(二) 楊一清………………………………………..........77
(三) 李夢陽………………………………………..........80
(四) 何景明………………………………………..........86
(五) 王廷相………………………………………..........89
(六) 康海…………………………………………..........91
(七) 邊貢…………………………………………..........91
(八) 徐禎卿………………………………………..........93
(九) 王九思………………………………………..........93
第三節 晚明諸家的七絕創作…………………………………..94
(一) 公安三袁與鍾惺、譚元春…………………...........94
(二) 錢謙益………………………………………...........97
第四節 結語……………………………………………………...98

第五章 結論……………………………………………………...100

參考書目………………………………………………………………102

附錄…………………………………………………………………….10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古籍(按時代先後排序)

劉煦 :《舊唐書》 台北:鼎文書局,1982年11月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 台北:鼎文書局,1982年11月
彭定求等編:《全唐詩》 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7月
仇兆鰲:《杜詩詳註》 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7月
楊倫 :《杜詩鏡詮》 台北:藝文印書館,未著年月
瞿蛻園:《李白集校注》 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3月
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彙考》 江蘇:鳳凰出版社,2002年1月
日.弘法大師原撰,王利器校注《文鏡秘府論校注》
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12月
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 台北:金楓出版社,1987年5月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四部叢刊正編》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未著年月
元稹 :《元氏長慶集》《四部叢刊正編》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未著年月
宋.陳彭年等重修,民國林尹校訂《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10月
傅璇琮等編:《全宋詩》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 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嚴羽 :《滄浪詩話》 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年12月
郭茂倩:《樂府詩集》 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11月
王禹偁:《小畜集》《四部叢刊正編》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未著年月
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四部叢刊正編》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未著年月
任淵、史容、史季溫注,劉尚榮校點《黃庭堅詩集注集》 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5月
陳師道:《後山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1986年7月
陳與義:《簡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1986年7月
方回選評.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彙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
張廷玉:《明史》 台北:鼎文書局,1982年11月
李東陽:《懷麓堂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1986年7月
楊一清:《石淙詩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李夢陽:《空同集》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1986年7月
何景明:《大復集》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1986年7月
王廷相:《王氏家藏書》 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5月
徐禎卿:《迪功集》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1986年7月
邊貢 :《華泉集》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1986年7月
康海 :《康對山先生集》,《續修四庫全書》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王九思:《渼陂集》 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5月
袁宗道:《白蘇齋類集》 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9月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9月
袁中道:《珂雪齋前集》 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9月
《珂雪齋近集》 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9月
鍾惺著,崔重慶、李先耕標校:《隱秀軒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
譚元春:《譚友夏合集》 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9月
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四部叢刊正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未著年月
錢謙益:《牧齋有學集》《四部叢刊正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未著年月
錢謙益:《杜工部集註》 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1979年10月
紀昀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台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9月
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 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1983年
謝榛著.宛平校點:《四溟詩話》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
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詩源辯體》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郭紹虞編:《清詩話》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郭紹虞編:《清詩話續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胡應麟:《詩藪》 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10月
方東樹:《昭昧詹言》 台北:漢京文化,1985年9月
沈德潛:《唐詩別裁集》 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1月
章學誠撰.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校讎通義校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年9月
俞樾:《湖樓筆談》《第一樓叢書》 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庫,清同治十年1871年刊,春在堂全書本


二、近人著作(按作者筆劃排序)

王力 :《漢語詩律學》 香港:中華書局,1999年5月
王夢鷗:《初唐詩學著述考》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1月
王夢鷗:《古典文學論探索》 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8月
王夢鷗:《文學概論》 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8月
王運熙、王安國:《樂府詩集導讀》 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8月
周采泉:《杜集書錄》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朱東潤等:《中國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5月
朱立元:《接受美學導論》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5月
吉川幸次郎著、劉向仁譯:《中國詩史》台北:明文書局,1983年4月
任半塘:《唐聲詩》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0月
呂正惠:《詩詞曲格律淺說》 台北:大安出版社,1995年11月
李曰剛:《中國詩歌流變史》 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2月
李燕新:《王荆公詩探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2月
吳相州:《唐詩創作與歌詩傳唱關係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作者不詳:《杜甫年譜》 台北:學海出版社,1981年9月
松浦久友著,孫昌武、鄭天剛譯:《中國詩歌原理》 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5月
范月嬌:《陳師道及其詩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6月
周嘯天:《唐絕句史》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 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胡可先:《杜甫詩學引論》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
徐總 :《杜詩學通論》 台北:聖環書局,1997年2月
韋勒克等著.王夢鷗等譯:《文學論》 台北:志文出版社,1987年12月
啟功 :《詩文聲律稿》 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10月
張夢機:《近體詩發凡》 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75年8月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台北:駱駝出版社,2001年9月
張德興主編:《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張健:《明清文學批評》 台北:國家出版社,1983年1月
張哲俊:《吉川幸次郎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8月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 台北:世界書局,1975年3月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 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5月
陳本益:《漢語詩歌的節奏》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8月
陳貽焮:《杜甫評傳》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
華文軒:《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杜甫卷》 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月
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台北:華正書局,1991年3月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4月
傅璇琮:《唐詩論學叢稿》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9月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傅璇琮:《黃庭堅和江西詩派資料彙編》 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月
黃啟方:《王禹偁研究》 台北:學海書局,1979年4月
葉迦瑩:《杜甫秋興八首集說》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年8月
葛曉音:《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鄔國平:《竟陵派與明代文學批評》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4年9月
維謝洛夫斯基著.劉寧譯《歷史詩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年1月
聞一多:《唐詩雜論》 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6月
劉師培.羅常培筆記:《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詩學》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5月
蔡瑜 :《唐詩學探索》 台北:里仁書局,1998年4月
蔡振念:《杜詩唐宋接受史》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2月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台北:雅典出版社,1900年7月
錢鍾書:《談藝錄》 台北:書林出版社,1999年2月
錢鍾書:《宋詩選注》 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7月
錢振民:《李東陽年譜》 南京: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錢志熙:《黃庭堅詩學體系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謝思煒:《唐宋詩學論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3月
蕭滌非:《杜甫研究》 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57年1月
蕭滌非:《蕭滌非說樂府》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
簡師錦松:《明代文學批評》 台北:學生書局,1989年2月
羅聯添:《唐代詩人六家譜》 台北:學海出版社,1986年7月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 台北:學海出版社,1990年2月
羅根澤:《羅根澤古典文學論文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龔鵬程:《江西詩社宗派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10月
龔鵬程:《讀詩隅記》 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8月
龔鵬程:《文學散步》 台北:漢光,1988年4月


三、學位論文(按作者筆劃排序)

向麗頻:《南北朝至初唐五言律詩格律形成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补培卿:《唐宋文人竹枝詞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李栖:《宋題畫詩研究》(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5月)
李欣潔:《明代復古詩論重探》〈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5月〉
許清雲:《現存唐人詩格著述初探》(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5月)
楊國蘭:《杜甫題畫詩研究》(台北: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簡師錦松:《李何詩論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四、單篇論文(按作者筆劃排序)

方瑜 :〈李商隱學杜詩新論〉《台大中文學報》第十五期(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系,2001年12月),頁91-146。
吳代芳:〈評歷來對杜甫絕句的評論〉《杜甫研究學刊》1988年第四期,頁36-40。
李立信:〈論近體律絕「犯孤平」說〉《古典文學第五集》(台北:學生書局,1983年12月),頁113-125。
李立信:〈從詩歌發展史立場看「絕」截「律」半說〉《古典文學第九集》(台北:學生書局,1987年4月),頁151-168。
房日晰:〈杜甫絕句論略〉《杜甫研究學刊》2001年第一期,頁18-22。
周興陸:〈試論杜詩的正典化〉《杜甫研究學刊》,2000年第二期,頁17-21。
馬銘浩:〈杜甫入蜀後的七絕〉收錄於陳文華編:《杜甫與唐宋詩學-杜甫誕生一千二百九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6月)頁569-583。
馬茂元:〈談杜甫七言絕句的特色〉收錄於《馬茂元說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頁49-58。
夏承燾:〈論杜甫入蜀以後的絕句〉《文學評論》第三期,1962年6月,頁94-98。
高友工著、劉翔飛譯:〈律詩的美典(上)〉《中外文學》1989年7月,第十八卷.第二期,頁4-34。
高友工著、劉翔飛譯:〈律詩的美典(下)〉《中外文學》第十八卷.第三期,1989年8月,頁32-46。
席紅 :〈試論杜甫絕句的創新及價值〉《杜甫研究學刊》2000年第三期,頁68-74。
孫楷第:〈絕句是怎樣起來的〉《學原》第一卷.第四期,1947年5月,頁83-88。
唐異明:〈別開異徑的杜甫七絕〉《學術研究》1981年第二期,頁101-104。
張夢機:〈杜甫變體七絕的特色〉收錄於《中國古典詩歌論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2月),頁120-121。
寇養厚:〈談杜甫的絕句〉《齊魯學刊》1985年第三期,頁95-101。
連文萍:〈明代格調派詩論中的「杜詩集大成」說〉《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3卷第一期,1994年6月,頁225-238。
馮鍾芸:〈杜甫絕句的特點〉《北京大學學報》第一期,1964年8月,頁35-52。
項小米:〈略論杜甫絕句的特點〉《齊魯學刊》1985年第三期,頁102-104。
黃坤堯:〈唐詩中之齊梁體〉《古典文學第五集》(台北:學生書局,1983年12月),頁91-112。
楊經華:〈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杜詩在唐、五代接受情況的統計分析〉《杜甫研究學刊》,2004年第三期,頁51-56。
蔡瑜:〈唐代七言格律擬議〉《文史哲學報》(台北:台灣大學文學院,1999年12月),頁31-54。
蔡瑜:〈從典律之辯論明代詩學的分歧〉《台大中文學報》第十七期(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2年12月),頁185-234。
蔡源煌:〈讀者.作品.作家〉《中外文學》1979年7月,第八卷.第二期,頁16-30。
劉明今:〈從明人對杜甫的評價看明代詩學的風尚〉《文學遺產》,1987年第六期,頁100-108。
劉明宗:〈王禹偁的詩歌成就及其影響〉《屏東師院學報》第八期,1995年,頁302-337。
劉明華:〈完善與破棄〉《杜甫研究學刊》,1997年第二期,頁15-20。
鄭騫講述、劉翔飛筆記:〈題畫詩與畫題詩〉《中外文學》第八卷.第六期,1979年11月,頁5-13。
簡師錦松:〈胡應麟詩藪的辨體論〉《古典文學》第一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9年12月),頁327-353。
簡師錦松:〈彌天法律細談詩〉《中外文學》1983年2月,第十一卷.第九期,頁22-50。
簡師錦松:〈論明代文學思潮中的學古與求真〉《古典文學》第八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4月),頁313-356。
簡師錦松:〈李夢陽詩論之「格調」新解〉《古典文學》第十五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0年9月),頁1-45。
簡師錦松:〈從李夢陽詩集檢驗其復古思想之真實意義〉《中國文哲專刊29》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之主體意識與社會-文學篇,王瑷玲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頁93-138。
簡師錦松:〈論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之批評立場〉《文學新論》第二期,(南華大學文學系,2004年7月),頁127-158。
羅根澤:〈絕句三源〉收錄於《羅根澤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鄺健行:〈吳體與齊梁體〉收錄於《杜甫新議集》(台北:萬卷樓,2004年12月),頁193-213。
龔鵬程:〈從杜甫、韓愈到宋詩的形成:文學史的構成〉《歷史月刊》,1997年8月,頁90-99。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28.199.88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28.199.88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